一種治療真性眩暈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一種中藥,特別涉及一種治療真性眩暈的中藥。
【背景技術(shù)】
[0002]眩暈癥,發(fā)作時的特征是常常會感到天旋地轉(zhuǎn)的暈,甚至惡心、嘔吐、冒冷汗等自律神經(jīng)失調(diào)的癥狀。要注意的一點是,眩暈癥通常反映出前庭部位的病變,它是一種癥狀,并不是一個疾病。主要分為兩種即:真性眩暈和假性眩暈。眩暈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癥狀。它可由現(xiàn)代醫(yī)學中的多種疾病引起。如美尼爾氏綜合癥、內(nèi)耳前庭及迷路感染、內(nèi)耳前庭神經(jīng)炎、高血壓病、低血壓病、貧血、白細胞減少癥、腦動脈硬化癥、神經(jīng)官能癥等。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備方便、效果明顯的治療真性眩暈的中藥。
[0004]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為:一種治療真性眩暈的中藥,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數(shù)的原料制成:山萸肉13-17克,白芍13-17克,玄參13-17克,陳皮8_12克,龍骨18-22克,茵陳13-17克,牡蠣18-22克,甘菊10-14克,代赭石13-17克,天麻8_12克,枝子7_11克,鉤藤13-17克,牛膝8-12克,夏枯草13-17克。
[0005]優(yōu)選的是所述的中藥由如下重量克數(shù)的原料制成:山萸肉15克,白芍15克,玄參15克,陳皮10克,龍骨20克,茵陳15克,牡蠣20克,甘菊12克,代赭石15克,天麻10克,枝子9克,鉤藤15克,牛膝10克,夏枯草15克。
本發(fā)明中各原料藥的藥性如下:
山萸肉: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用于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nèi)熱消渴。
[0006]白芍:養(yǎng)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fā)熱,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帶下。
[0007]玄參:清熱涼血,瀉火解毒,滋陰。治溫邪入營,內(nèi)陷心包,溫毒發(fā)斑,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津傷便秘,骨蒸勞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癰腫瘡毒。
[0008]陳皮:理氣降逆,調(diào)中開胃,燥濕化痰。治脾胃氣滯濕阻,胸膈滿悶,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嘔吐穢逆,二便不利,肺氣阻滯,咳嗽痰多,亦治乳癰初起。
[0009]龍骨:鎮(zhèn)驚安神,斂汗固精,止血澀腸,生肌斂瘡。治驚癇癲狂,怔忡健忘,失眠多夢,自汗盜汗,遺精淋濁,吐衄便血,崩漏帶下,瀉痢脫肛,潰瘍久不收口。
[0010]茵陳:清熱利濕,退黃。治黃疸,小便不利,濕瘡,瘙癢等;有利膽,保護肝功能,解熱,抗炎,降血脂,降壓,擴冠等作用。
[0011]牡蠣:斂陰,潛陽,止汗,澀精,化痰,軟堅。用于驚悸失眠,眩暈耳鳴,瘰癘痰核,瘕痞塊,自汗盜汗,遺精崩帶,胃痛泛酸。
[0012]甘菊:止痛,抗過敏,抗抽搐,抗憂郁,止吐,抗發(fā)炎,止癢,抗風濕,抗菌,抗痙攣,祛腸胃脹氣,促進膽汁分泌,促進結(jié)癥,利消化,利尿,柔軟皮膚,通經(jīng),退燒,利肝,利神經(jīng),鎮(zhèn)靜,利脾,利胃,催汗,補身,驅(qū)蠕蟲,治創(chuàng)傷。
[0013]代赭石:平肝潛陽,重鎮(zhèn)降逆,涼血止血。主頭痛,眩暈,心t季,癲狂,驚癇,嘔吐,噫氣,呃逆,噎膈,咳嗽,氣喘,吐血,鼻衄,崩漏,便血,尿血。
[0014]天麻:祛風濕,止痛、行氣活血。治眩暈眼黑,頭風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語言蹇澀,小兒驚癇動風。
[0015]枝子: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用于熱病心煩,黃疸尿赤,血淋澀痛,血熱吐衄,目杰腫痛,火毒瘡瘍,扭傷。
[0016]鉤藤:清熱平肝,息風定驚。用于頭痛眩暈,感冒夾驚,驚痢抽搐,妊娠子痢,高血壓癥。
[0017]牛膝:活血祛瘀,補肝腎,強筋骨,引血下行,利尿通淋。治血滯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血瘀腹痛,胞衣不下,跌打損傷,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腳氣腫脹,吐血,衄血,頭痛,牙痛,咽喉腫痛,熱淋,血淋,石淋,痛腫惡瘡。
[0018]夏枯草:清肝,散結(jié),利尿。治瘟病,乳癰,目痛,黃疸,淋病,高血壓等癥。
[0019]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治療真性眩暈的中藥:山萸肉15克,白芍13克,玄參13克,陳皮8克,龍骨18克,茵陳13克,牡蠣18克,甘菊10克,代赭石13克,天麻8克,枝子7克,鉤藤13克,牛膝8克,夏枯草13克。
實施例2、一種治療真性眩暈的中藥:山萸肉16克,白芍15克,玄參15克,陳皮10克,龍骨20克,茵陳15克,牡蠣20克,甘菊12克,代赭石15克,天麻10克,枝子9克,鉤藤15克,牛膝10克,夏枯草15克。
[0020]實施例3、一種治療真性眩暈的中藥:山萸肉13克,白芍17克,玄參17克,陳皮12克,龍骨22克,茵陳17克,牡蠣22克,甘菊14克,代赭石17克,天麻12克,枝子11克,鉤藤17克,牛膝12克,夏枯草17克。
【主權(quán)項】
1.一種治療真性眩暈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數(shù)的原料制成:山萸肉13-17克,白芍13-17克,玄參13-17克,陳皮8_12克,龍骨18-22克,茵陳13-17克,牡蠣18-22克,甘菊10-14克,代赭石13-17克,天麻8_12克,枝子7_11克,鉤藤13-17克,牛膝8-12克,夏枯草13-17克。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真性眩暈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的最佳優(yōu)選組成:山萸肉15克,白芍15克,玄參15克,陳皮10克,龍骨20克,茵陳15克,牡蠣20克,甘菊12克,代赭石15克,天麻10克,枝子9克,鉤藤15克,牛膝10克,夏枯草15克。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真性眩暈的中藥,所述配方是按以下重量組成:山萸肉13-17克,白芍13-17克,玄參13-17克,陳皮8-12克,龍骨18-22克,茵陳13-17克,牡蠣18-22克,甘菊10-14克,代赭石13-17克,天麻8-12克,枝子7-11克,鉤藤13-17克,牛膝8-12克,夏枯草13-17克。
【IPC分類】A61K35-618, A61P1-08, A61K33-26, A61K36-8988, A61K35-02
【公開號】CN104547630
【申請?zhí)枴緾N201310519372
【發(fā)明人】趙廣波
【申請人】青島百草匯中草藥研究所
【公開日】2015年4月29日
【申請日】2013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