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出血病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出血病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適用于吐血、鼻衄、目衄、齒衄、舌衄、尿血、便血、皮膚紫癜病,經血過多,產后失血過多等出血病的治療。
目前對出血病的治療多用止血敏、仙鶴草素、凝血止注射液等藥,當時雖有效,但療效一般,且不持久,數(shù)日后便有反復;中藥也有用各種炭類,如艾炭、仲炭、毛根炭、茜草、宗炭、蒲黃炭煎湯服用,僅對輕度出血患者有療效,但對重病患者療效不明顯。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在祖?zhèn)髅胤降幕A上結合多年臨床經驗,采用現(xiàn)代加工方法精制而成,為治療出血病提供一種療效快,效果明顯,止血徹底,不反復,且無毒無副作用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措施是由地榆、三七、大薊三味中草藥配制成,各味藥用量相同,即各占總量的三分之一,或用三七10g,魚鱗炭1kg配制成,用粉碎機粉碎成細末,攪拌均勻后裝入膠囊。
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如下一、稱取地榆1kg,用水刷洗干凈,撈出晾干,用鐵鍋炒成炭,用粉碎機將其粉碎成細末,過120目篩;稱取三七、大薊各1kg,分別用水刷、洗干凈,撈出曬干后,送入切片機切成小薄片后,送入粉碎機粉碎成細末,過120目篩,將三種藥的細末送入攪拌機攪拌20~30分鐘,使其均勻混合,取出后用紫外線照射進行消毒,裝入膠囊,每10粒膠囊重5g。
二、稱取魚鱗1kg,洗凈曬干后用鐵鍋炒成炭,送入粉碎機粉碎成細末,過120目篩,稱取三七10g,制備方法同一。
將兩種細末送入攪拌機中攪拌20~30分鐘,取出后用紫外線照射消毒,裝入膠囊。
用藥方法每日五次,每次十粒,溫開水送服,服藥數(shù)日即可明顯見效。
藥理作用從藥典知,地榆炭以黑止紅、涼血散瘀、清熱止血,對血痢、帶崩都有明顯作用;三七開瘀止血,散瘀止痛,止血補虛,去瘀生新;大薊苦涼清熱止血,消腫破血,對吐血、便血都有療效。三種中藥配在一起,能使血液循行正常規(guī)道,使血液外溢的病狀消失,數(shù)日內即可恢復正常;用魚鱗代替地榆及大薊配制的中藥制劑服用后療效更高。
本中藥制劑經臨床幾百病例治療,總療效99%,治愈率98%。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中草藥原料易得,價格便宜,止血快,且徹底,無毒、副作用,療效高,是一種治療出血病的較理想的中藥制劑。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出血病的中藥制劑,其特征是,含地榆、三七、大薊、三味中草藥,各味藥用量相同,即各占全藥的三分之一,粉碎成細末,裝入膠囊。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制劑,其特征是,用魚鱗代替地榆和大薊,其配比是魚鱗1kg,三七10g。
3.一種治療出血病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將地榆、三七、大薊或魚鱗用水刷、洗干凈,撈出晾干,將地榆或魚鱗分別放入鐵鍋炒成炭,用粉碎機分別將其粉碎成細末,過篩;將晾干后的三七、大薊分別送入切片機中切成小薄片,再送入粉碎機粉碎成細末,過篩,將地榆、三七、大薊或魚鱗藥的細末分別送入攪拌機中攪拌,將混合細末取出后用紫外線照射進行消毒,裝入膠囊。
4.按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過篩所用的篩子為120目。
5.按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在攪拌機中攪拌的時間為20~30分鐘。
6.按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對混合后的細末采用紫外線照射進行消毒。
7.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藥制劑,其特征是,可用于治療吐血、鼻衄、尿血、便血、產后失血過多等出血病。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含有地榆、大薊和三七或魚鱗和三七配制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該中藥制劑可用于治療吐血、鼻衄、目衄、齒衄、舌衄、尿血、便血、皮膚紫癜病、經血過多、產生失血過多等出血病的治療。本中藥制劑經臨床幾百例患者治療,總療效為99%,治愈率為98%。本發(fā)明具有中草藥原料易得,價格便宜,止血快,且徹底,無毒、副作用的優(yōu)點,是治療出血病較理想的一種中藥制劑。
文檔編號A61K9/48GK1099648SQ94105790
公開日1995年3月8日 申請日期1994年5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1994年5月27日
發(fā)明者齊寶山 申請人:齊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