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屬于腹腔鏡手術時患者使用的體位托具,是一種手術患者需左側或右側墊高30°-60°半側臥位時使用的醫(yī)用體位墊。
背景技術:
目前,現(xiàn)有的醫(yī)用側臥位墊通常用于胸腔、腎臟及髖關節(jié)手術,且設計使用體位為正側90°。隨著微創(chuàng)外科的迅速發(fā)展,腹腔鏡肝臟手術、脾臟手術包括胰腺體尾部聯(lián)合脾臟切除手術等日益增多,而此類患者手術體位需要根據腫塊位置左側或右側墊高30°-60°不等,因此現(xiàn)有的醫(yī)用側臥位墊不適用于腹腔鏡半側臥位手術。在實際經驗中,墊高半側臥位會在病人麻醉狀態(tài)下,由多名醫(yī)務人員共同協(xié)作填塞沙袋或自制鹽水包,結果會使術側墊高角度不精確,影響手術視野。同時,患者取30°-60°不等側臥位墊高,其雙上肢擺放無法完全處于自然功能位,側臥肩部受壓明顯,術后恢復期患者反映肩背部酸痛。再次,若手術時間長,增加肩峰和髖部壓瘡發(fā)生幾率。對于麻醉醫(yī)生來說,雙上肢無法合理擺放就會影響動靜脈液體通路不暢,指氧飽和度夾容易掉落,給術中調節(jié)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患者在擺放腹腔鏡手術需半側臥30°-60°不等體位時使用的一種腹腔鏡多功能可拆卸組合式體位墊。該體位墊可以減少多人合作,從而達到手術所需體位角度穩(wěn)定手術視野。同時,主體位墊的連體頭圈打開后可以合理安置患者頭枕部;根據不同手術需求選擇合適角度的拆卸墊與對側主體位墊匹配疊加;雙側豎槽可合理擺放患者雙上肢處于自然功能位,保持動靜脈通路通暢及指氧飽和度夾穩(wěn)定,減輕受力部位的擠壓。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腹腔鏡多功能可拆卸組合式體位墊,主要由主體位墊、30°/60°組合墊、45°組合墊、上組合式頭圈和下組合式頭圈、連接件組成;
主體位墊分左右兩側,中間以連接件連接,可折疊,主體位墊兩側分別設有左側豎槽和右側豎槽,可將患者肩峰部及雙上肢分別安置在此2個豎槽內,合理擺放雙上肢處于自然功能位,保持動靜脈通路通暢及指氧飽和度夾穩(wěn)定,減輕受力部位的擠壓,在右側豎槽設置右上尼龍魔術貼帶貼和右下尼龍魔術貼帶貼,在左側豎槽設置左上尼龍魔術貼帶貼和左下尼龍魔術貼帶貼,尼龍魔術貼的位置與生理手臂肘關節(jié)位置相適,用以固定關節(jié),30°/60°組合墊與左側豎槽組合,組合面四個角分別設置左角度面魔術貼,45°組合墊與右側豎槽組合,組合面四個角分別設置右角度面魔術貼,可方便拆卸,通過變換各黏貼面組合成不同角度面的位墊。
主體位墊的底面覆滿魔術貼(圖中未示出),可將主體位墊粘貼在病床上,使之與床面固定。與30°/60°組合墊和與45°組合墊接觸面的四個角均設置魔術貼(圖中未示出)。
主體位墊上下兩端呈半圓形凹槽,與半圓形的上組合式頭圈和下組合式頭圈相適,頭圈呈2個半圓形,以連接件為軸分開,在上組合式頭圈連接面設置上組合式頭圈尼龍魔術貼帶貼,在下組合式頭圈連接面設置下組合式頭圈尼龍魔術貼帶貼,使用時通過魔術貼將個半圓形頭圈粘貼形成圓圈。
主體位墊上層附有凝膠墊。
可拆卸組合墊有2個組合墊,分別是30°/60°墊和45°墊,其中30°墊亦可作60°墊。例如,當手術需要一側墊高30°/60°時,則把主體位墊左側的30°/60°組合墊拆卸下來墊于45°組合墊下方,并打開上組合式頭圈;同樣需45°角度墊高時則把45°組合墊拆卸下來與主體位墊相疊加,并打開下組合式頭圈??筛鶕煌中g所需墊高角度,選擇性拆卸并組合使用組合墊。一方面精準手術所需暴露角度,另一方面,使用起來便捷有效。
所述主體位墊和附加組合墊的30°/60°組合墊及45°組合墊內層均采用聚醚型聚氨酯泡沫海綿,外包單面尼龍涂覆橡膠材料,主體位墊上面還附有凝膠層墊。緩解和分散患者各個部分所受壓力。
所述尼龍魔術貼是由柔軟的毛圈(簡稱“絨面”)和均勻的小鉤子(簡稱“鉤面”),兩者對齊后貼合組成,保證固定不松脫。
所述主體位墊呈長方體加可隱藏式圓柱體,長80cm,寬56cm,高15cm。
本發(fā)明具有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該體位墊整體裝置輕巧便捷,麻醉前患者躺身于主體位墊上,減少擺放體位時的人力,節(jié)省時間;其設計合理,主體位墊兩端可收縮式組合頭圈,不僅可以保護頭部,還可增加患者舒適度;雙上肢及肩膀在豎槽的妥善安置,充分遵循體位擺放過程中安全舒適的原則;根據不同手術所需角度,選擇性使用可拆卸組合角度墊,可以更加精準手術體位角度,更好暴露手術視野。體位墊所采取的的高科技減壓材料例如泡沫海綿,醫(yī)用硅膠等能分散和緩解患者受壓部位,降低壓瘡發(fā)生幾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主體位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主體位墊頭圈打開,魔術貼貼合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可拆卸的30°/60°組合墊上魔術貼設置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可拆卸的45°組合墊上魔術貼設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結合附圖和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一種腹腔鏡多功能可拆卸組合式體位墊,
參照圖1、圖2,一種腹腔鏡多功能可拆卸組合式體位墊,主要由主體位墊1、30°/60°組合墊2、45°組合墊3、上組合式頭圈4和下組合式頭圈5、連接件7組成,主體位墊1分左右兩側,中間以連接件連接件7連接,可折疊,主體位墊1兩側分別設有左側豎槽9和右側豎槽8,可將患者肩峰部及雙上肢分別安置在此2個豎槽內,合理擺放雙上肢處于自然功能位,保持動靜脈通路通暢及指氧飽和度夾穩(wěn)定,減輕受力部位的擠壓,在右側豎槽8設置右上尼龍魔術貼帶貼10和右下尼龍魔術貼帶貼11,在左側豎槽9設置左上尼龍魔術貼帶貼12和左下尼龍魔術貼帶貼13,尼龍魔術貼的位置與生理手臂肘關節(jié)位置相適,用以固定關節(jié);30°/60°組合墊2與左側豎槽9組合,組合面a四個角分別設置左角度面魔術貼16,45°組合墊3與右側豎槽8組合,組合面b四個角分別設置右角度面魔術貼17(參見3、圖4),可方便拆卸,通過變換各黏貼面組合成不同角度面的位墊。
主體位墊1的底面覆滿魔術貼(圖中未示出),可將主體位墊1粘貼在病床上,使之與床面固定。與30°/60°組合墊2和與45°組合墊3接觸面的四個角均設置魔術貼(圖中未示出,參見圖3、圖4)。
主體位墊1上下兩端呈半圓形凹槽,與半圓形的上組合式頭圈4和下組合式頭圈5相適,頭圈呈2個半圓形,以連接件7為軸分開,在上組合式頭圈4連接面設置上組合式頭圈尼龍魔術貼帶貼14,在下組合式頭圈5連接面設置下組合式頭圈5尼龍魔術貼帶貼15,使用時通過魔術貼將2個半圓形頭圈粘貼形成圓圈。
可拆卸組合墊有2個,分別是組合墊,30°/60°組合墊2和45°組合墊3,其中30°墊亦可作60°墊。例如,當手術需要一側墊高30°/60°,則把主體位墊1左側的30°/60°組合墊2拆卸下來墊于45°組合墊下方,并打開上組合式頭圈4;同樣,需要45°墊高時則把45°組合墊3拆卸下來與主體位墊1相疊加,并打開下組合式頭圈5。可根據不同手術所需墊高角度,選擇性拆卸并組合使用組合墊。一方面精準手術所需暴露角度,另一方面,使用起來便捷有效。
所述主體位墊1和30°/60°組合墊2及45°組合墊3內層均采用聚醚型聚氨酯泡沫海綿,外包單面尼龍涂覆橡膠材料,主體位墊1上層面還附有凝膠層墊6,緩解和分散患者各個部分所受壓力。
所述尼龍魔術貼是由柔軟的毛圈(簡稱“絨面”)和均勻的小鉤子(簡稱“鉤面”),兩者對齊后貼合組成,保證固定不松脫。
所述主體位墊呈長方體加可隱藏式圓柱體,長80cm,寬56cm,高15cm。
根據不同腹腔鏡手術所需墊高角度,患者使用主體位墊并選擇拆卸組合式墊,合理擺放固定雙上肢體位,充分暴露手術視野。
實施例2使用實例
當手術需要一側墊高30°/60°時,則把主體位墊1左側的30°/60°組合墊2拆卸下來墊于45°組合墊3下方,并打開上組合式頭圈4;同樣需45°角度墊高時則把45°組合墊3拆卸下來與主體位墊1相疊加,并打開下組合式頭圈5。根據不同腹腔鏡手術所需墊高角度,拆卸30°/60°組合墊2和45°組合墊3并選擇性組合黏貼使用,合理擺放固定雙上肢體位,形成不同角度和高度,充分暴露手術視野,一方面精準手術所需暴露角度,另一方面,使用起來便捷有效。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例,并非用來限定本發(fā)明的實施范圍,即凡該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范圍所做的等同變換,均為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范圍所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