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电影免费视频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_97视频在线观看播放_久久这里只有精品777_亚洲熟女少妇二三区_4438x8成人网亚洲av_内谢国产内射夫妻免费视频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国字幕

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664434閱讀:435來源:國知局
融合器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椎間植骨融合的醫(yī)療器械,特別是一種針對腰椎滑脫在椎間隙直接進行矯正復位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



背景技術:

脊椎滑脫(Spondylolysis)或脊椎前移(Spondylolisthesis)是脊柱退行性疾病,尤其是腰椎退變中的一大類常見、但卻是難治的疾病。在生命新陳代謝的進程中,脊柱必然發(fā)生退變。在腰椎生理前凸較大、尤其是體形較肥胖、體重較大的個體,當退變的腰椎間隙失穩(wěn)、狹窄后,椎間關節(jié)(椎間盤)均不可避免的發(fā)生松動。松動到不足以抵抗下腰生理前凸彎曲部的剪力時,則必然會誘發(fā)上位椎體的向前滑動移位。臨床上根據(jù)滑移的程度分為五度,上下借位達25%為I°,50%為II°,75%為III°,100%為IV°,完全脫落為V°。大多數(shù)患者當滑脫達到I°以上時,必然因為神經(jīng)通道的錯位(椎管或神經(jīng)根管),卡壓神經(jīng)組織而引起除了因失穩(wěn)而腰痛的早發(fā)癥狀外,開始出現(xiàn)下肢放射性疼痛,并隨滑移加重而加重,當演變成持續(xù)疼痛,難以忍受時,甚至出現(xiàn)下肢肌肉萎縮、功能障礙時,患者不得不尋求醫(yī)療幫助。而這類結構錯位的病理變化,除手術減壓矯正外,保守治療基本無效。

不幸的是,長期以來,一直缺乏有效的手術方法,尤其是減壓后無法將滑移脫位的椎體復位,只能是后方減壓后,在側后方植骨,讓患者長期臥床,待其慢慢融合;而一旦發(fā)生骨不連、不融合,大多將難以再站立。直到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隨著椎弓根螺釘(pedicle screw)在全球范圍內(nèi)的推廣使用,才使復位成為了可能。

現(xiàn)行的技術,是在傳統(tǒng)的后路減壓的基礎上,針對病理解剖的特殊性,即退變過程中主要由雙側小關節(jié)松動開始,繼而發(fā)生增生、變形、肥厚、錯位,而卡壓神經(jīng)根的病理變化,實施更精準的減壓。首先是對變形的小關節(jié)進行部分或大部分切除,松解神經(jīng)根以解除癥狀,然后再用椎弓根螺釘系統(tǒng)等一系列可調(diào)整的內(nèi)植物,將滑脫前移的椎體拉回復位后,并在側后方植骨,再進行鎖定螺釘固定。顯然手術較以往復雜,難度風險增大,手術時間長,經(jīng)濟代價高,成為各種“攔路虎”,神經(jīng)損傷等近期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病率較高,全球文獻報告平均可達10%左右;不僅如此,還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常常因側后方植骨不牢固,而導致椎弓根螺釘疲勞折斷,而發(fā)生再滑移,使之成為手術后的遠期并發(fā)癥。對這些潛在的風險,當決定手術時,醫(yī)患雙方均不得不去面對,而一旦發(fā)生,則會面臨非常尷尬的局面。

現(xiàn)代生物力學研究證明,滑脫的發(fā)生,根本原因是力學因素。脊柱的主要功能是承載體重,但脊柱在生理構造上,又不僅僅是一根在身體橫切面圓周中心的垂直的圓柱,而是同時又作為身體這個由軟組織構成的中空的腔囊的“梁”,就好象一個籮筐中的硬邊,才能使籮筐具有特定的形狀。以此形成軟組織腔囊的有效空間,容納心、肝、脾、肺、腎、胃、腸、膀胱、子宮等內(nèi)臟。因此,脊柱并不處于這個軟囊腔的中心,而是自上而下貼于一邊的囊壁之上。它不是垂直的立柱,而必然沿著身體側方的曲線呈現(xiàn)S型的生理彎曲,在作為軟腔之梁的同時,又必須保持轉導承重力時凹凸對稱的平衡。當處于脊柱最下段腰椎的椎間盤退變老化,失去彈性,導致椎節(jié)松動,一旦軸向傳導力和腰椎前曲部位剪切力之間的平衡狀態(tài)被打破,必然要導致上位椎體向前滑移,而形成腰椎滑脫。

基于這一理論上的認識,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在腰椎重建穩(wěn)定的手術中,軸向穩(wěn)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椎間隙高度的恢復,椎體序列的整齊排列,是實現(xiàn)軸向穩(wěn)定的前提,而維持這一穩(wěn)定狀態(tài)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椎間植骨融合,這一理論上的共識,在指導臨床實踐中。椎間植骨融合技術,在過去十年中,已逐漸取代了傳統(tǒng)的側后方植骨融合,而椎間植骨融合器,作為在椎間隙界面間的有力支撐及固定的裝置,能夠使復位后的椎間隙獲得良好穩(wěn)定的內(nèi)環(huán)境,極有利于移植碎骨粒的生長,而迅速在全球范圍內(nèi)被廣泛采用,并通過美國FDA的認證及中國SFDA的批準。

在滑脫的病例中,使椎體產(chǎn)生向前滑移的動力,正是來自于松動的椎間隙在承愛沿軸心自上而下的載荷時,在松動節(jié)段產(chǎn)生向前方的剪切力而導致。換句話說,松動節(jié)段的間隙,正是產(chǎn)生使椎體向前滑動力的發(fā)源地。而當完成后路必要的、精準的減壓,再用椎弓根螺釘將滑移的椎體拉回復位后,所產(chǎn)生的間隙,正好構成了一個進入椎間隙的通道??梢詫⑷诤掀饔纱送ǖ浪腿胱甸g隙并植入碎骨填充,而完成椎間植骨融合。大樣本病例隨訪證明,其療效優(yōu)于傳統(tǒng)的側后方植骨,而迅速在全球普遍推廣。但美中不足、令人遺憾的問題始終存在,由于進入允許的通道總是狹小擁擠,使允許送入的融合器無論怎樣,都無法擺脫“先天不足”的困擾。即其所能夠支撐的面積和體積,僅占復位后椎間隙空間體積不足6%。因此,不得不再加上至少四枚椎弓根螺釘加固上下椎體,不但沒有減少手術的時間和降低難度,反而由于除植入螺釘外,還要植入融合器而使經(jīng)濟代價進一步上升。同時,因面積小、壓強大的問題,其下沉、脫位的并發(fā)癥仍然難以避免。而最無奈的問題是:雖然融合器已經(jīng)進入了產(chǎn)生滑移力的軸心發(fā)源地,迄今為止,卻沒有任何一種融合器能具備在無椎弓根螺釘拉回復位的情況下,單獨的、直接的,在滑脫動力的發(fā)源地產(chǎn)生強大的與之持續(xù)對抗的復位力量,使滑移的椎體復位并使之錨定,因此,仍然是脊柱外科領域中一個未獲得滿意解決的難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現(xiàn)有技術的融合器在進入退變狹窄的椎間隙后,由于自身的支撐面積及支撐體積較小,無法有效支撐退變狹窄的椎間隙,且現(xiàn)有技術的融合器除了支撐承載上下椎體所傳遞的脊柱軸向載荷外,無法對抗上下椎體發(fā)生的橫向滑移,更無法使其復位。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融合器所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能夠在順利進入退變狹窄的椎間隙后,增大體積,有效支撐退變狹窄的椎間隙,且能夠在支撐承載上下椎體所傳遞的脊柱軸向載荷的同時,產(chǎn)生“千斤頂”式的作用力,對上位向前向下滑移的椎體,產(chǎn)生強大的向上向后的升舉力,對下位椎體,產(chǎn)生向前向下的推送力,實現(xiàn)在升成滑移力量的原位點以強大的相反的“千斤頂”式的對抗力,使滑移錯位的兩節(jié)椎體相互靠攏、對齊、復位。同時,其可調(diào)整增高的范圍,大于正常生理間隙的高度,因此,具備充分足夠的調(diào)整能力;而且,其撐開復位后的間隙,并不是平行四邊形,即上下等長、前后等高;而是梯形,即上下等長,前高大于后高,與生理狀態(tài)下腰椎前凸的生理彎曲椎間隙解剖形態(tài)完全適配,并實現(xiàn)錨定。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包括動力桿和端板,動力桿含有依次連接的第一外螺紋段和第二外螺紋段,所述第一外螺紋段和所述第二外螺紋段的螺紋旋向相反,端板匹配套設于動力桿外,端板位于所述第一外螺紋段和所述第二外螺紋段之間,所述第一外螺紋段外螺接有第一支撐塊,所述第二外螺紋段外螺接有第二支撐塊,端板的一側鉸接有至少一個第一支撐板,端板的另一側鉸接有至少一個第二支撐板,當動力桿相對于端板旋轉時,第一支撐塊和第二支撐塊均能夠朝靠近端板的方向移動,使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被撐開。

端板為長方形板或正方形板,端板的一側鉸接有一個第一支撐板,端板的另一側鉸接有一個第二支撐板,當?shù)谝恢螇K朝靠近端板的方向移動時,第一支撐塊推動第一支撐板轉動使第一支撐板的一端遠離動力桿,第二支撐塊推動第二支撐板轉動使第二支撐板的一端遠離動力桿。

端板的一側還設有一個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的一端與端板固定連接,第一支撐塊位于第一支撐板和第一固定板之間,端板的另一側還設有一個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一端與端板固定連接,第二支撐塊位于第二支撐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間,第一支撐板與端板之間的鉸接軸的軸線與第一固定板平行,第二支撐板與端板之間的鉸接軸的軸線與第二固定板平行。

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與端板垂直,第一支撐板鉸接于端板的一端,第一固定板固定于端板的另一端,第二支撐板鉸接于端板的另一端,第二固定板固定于端板的一端,當所述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處于收縮狀態(tài)時,第一支撐板與第一固定板平行,第二支撐板與第二固定板平行,第一固定板與第二固定板平行。

第一支撐塊的一個側面匹配頂?shù)钟诘谝还潭ò宓谋砻妫谝还潭ò迥軌蚍乐沟谝恢螇K轉動,第一支撐板的一端的端面為第一傾斜面,第一支撐塊的另一個側面為與第一傾斜面相匹配的第一斜頂面,第二支撐塊的一個側面匹配頂?shù)钟诘诙潭ò宓谋砻?,第二支撐板的一端的端面為第二傾斜面,第二支撐塊的另一個側面為與第二傾斜面相匹配的第二斜頂面,當所述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處于收縮狀態(tài)時,第一傾斜面與所述第一斜頂面完全貼合,第二傾斜面與所述第二斜頂面完全貼合。

第一支撐板的長度和第一固定板的長度相等,第二支撐板的長度和第二固定板的長度相等,所述第一外螺紋段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二外螺紋段的長度,所述第一外螺紋段的螺距大于所述第二外螺紋段的螺距,第一支撐板的長度大于第二支撐板的長度,當所述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處于收縮狀態(tài)時,第一支撐塊和第二支撐塊分別位于動力桿的兩端,當所述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處于撐開狀態(tài)時,第一支撐塊和第二支撐塊均與端板頂?shù)帧?/p>

端板的一側鉸接有多個第一支撐板,端板的另一側鉸接有多個第二支撐板,當?shù)谝恢螇K朝靠近端板的方向移動時,第一支撐塊推動每個第一支撐板轉動使每個第一支撐板的一端均遠離動力桿,第二支撐塊推動每個第二支撐板轉動使每個第二支撐板的一端均遠離動力桿。

端板為圓形板,當所述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處于收縮狀態(tài)時,每個第一支撐板均與動力桿的軸線平行,每個第二支撐板均與動力桿的軸線平行。

端板的一側沿著端板的周向均勻設置四個第一支撐板,端板的另一側沿著端板的周向均勻設置四個第二支撐板。

第一支撐塊朝向端板的表面為錐形面,所述錐形面的頂端朝向端板,第一支撐塊和第二支撐塊互為鏡像。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夠在順利進入退變狹窄的椎間隙后,增大體積,有效支撐退變狹窄的椎間隙,且能夠在支撐承載上下椎體所傳遞的脊柱軸向載荷的同時,對抗上下椎體發(fā)生的橫向滑移,隨著操控動力桿轉動所產(chǎn)生持續(xù)的、強大的矯正力,在擴大椎間隙的同時,使上位向前下滑移的椎體向后上回位,下位椎向前靠攏,直至兩椎體間隙達到理想高度后在生理彎曲狀態(tài)下解剖復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的一個實施例的撐開狀態(tài)的一個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的一個實施例的撐開狀態(tài)的另一個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的一個實施例的撐開狀態(tài)的主視剖視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的一個實施例的撐開狀態(tài)的俯視剖視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的一個實施例的撐開狀態(tài)的側視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的一個實施例的初始狀態(tài)的一個立體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的一個實施例的初始狀態(tài)的主視剖視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的一個實施例的初始狀態(tài)的俯視剖視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的一個實施例的初始狀態(tài)的側視示意圖;

圖10是第4、5腰椎II°滑脫示意圖;

圖11是初始狀態(tài)的本實用新型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被送入圖10所示的椎間隙內(nèi)的示意圖;

圖12是在圖10所示的椎間隙內(nèi)撐開圖11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的示意圖;

圖13是在圖10所示的椎間隙撐開后的圖11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的示意圖;

圖14是本實用新型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的另一個實施例的初始狀態(tài)的側視示意圖;

圖15是打開圖14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的現(xiàn)有技術的工具的示意圖;

圖16是圖14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與圖15所示的工具的連接側視示意圖;

圖17是圖14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被圖15所示的工具撐開后的主視剖視示意圖;

圖18是本實用新型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的再一個實施例的初始狀態(tài)的立體示意圖;

圖19是圖18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的初始狀態(tài)的側視示意圖;

圖20是圖18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的撐開狀態(tài)的側視示意圖;

圖21是圖18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被圖15所示的工具撐開的過程示意圖;

圖22是圖18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被圖15所示的工具撐開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23是圖18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置入退變狹窄的椎間隙內(nèi)的示意圖;

圖24是在被圖18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撐開的椎間隙內(nèi)填入移植的碎骨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動力桿,2、端板,31、第一支撐板,311、第一傾斜面,32、第二支撐板,321、第二傾斜面,33、第一固定板,34、第二固定板,41、第一支撐塊,42、第二支撐塊。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xiàn)對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包括動力桿1和端板2,動力桿1含有依次連接的第一外螺紋段和第二外螺紋段,所述第一外螺紋段和所述第二外螺紋段的螺紋旋向相反,端板2匹配套設于動力桿1外,端板2位于所述第一外螺紋段和所述第二外螺紋段之間,所述第一外螺紋段外螺接有第一支撐塊41,所述第二外螺紋段外螺接有第二支撐塊42,端板2的一側鉸接有至少一個第一支撐板31,端板2的另一側鉸接有至少一個第二支撐板32,當動力桿1相對于端板2旋轉時,第一支撐塊41和第二支撐塊42均能夠朝靠近端板2的方向移動,使第一支撐板31和第二支撐板32被撐開。

本實用新型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在第一支撐板31和第二支撐板32未被撐開時,也就是所述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為初始狀態(tài)時,所述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的體積較小,因此能夠順利地通過手術時打開的人體的“通道”,進入退變狹窄的椎間隙;然后使動力桿1相對于端板2旋轉,第一支撐塊41和第二支撐塊42分別撐開第一支撐板31和第二支撐板32,所述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為撐開狀態(tài),直至第一支撐塊41或第二支撐塊42頂?shù)钟诙税?為止,由于第一支撐塊41和第二支撐塊42均與動力桿1螺接,因此能夠提供足夠的支撐力,使第一支撐板31和第二支撐板32分別堅實地頂?shù)钟谕俗儶M窄的椎間隙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從而使本實用新型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不僅能夠支撐承載上下椎體所傳遞的脊柱軸向載荷,還能在退變狹窄的椎間隙的壓迫下,對抗上下椎體發(fā)生的橫向滑移。

在一個可行的實施方式中,端板2為四邊形板,且在端板2的一側設置有一個第一支撐板31,在端板2的另一側設置有一個第二支撐板32,為了便于第一支撐板31和第二支撐板32分別被第一支撐塊41和第二支撐塊42撐開,所述一個第一支撐板31的另一側與端板2鉸接,所述一個第二支撐板32的另一側與端板2鉸接。隨著動力桿1相對于端板2旋轉,第一支撐塊41和第二支撐塊42均朝靠近端板2的方向移動,第一支撐塊41推動與端板2鉸接的第一支撐板31轉動使第一支撐板31的一端遠離動力桿1,第二支撐塊42推動與端板2鉸接的第二支撐板32轉動使第二支撐板32的一端遠離動力桿1,第一支撐板31和第二支撐板32能夠輕易地被撐開,與汽車螺桿式千斤頂?shù)牧W原理相同,可在相互分離的過程中產(chǎn)生強大的支撐力,從而承載上下椎體所傳遞的脊柱軸向載荷動態(tài),對抗上下椎體發(fā)生的橫向滑移。端板2可選用長方形板或正方形板,以使所述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對上下椎體的支撐力位于同一豎直方向,當然,在端板2的寬度不變的情況下,增加端板2的長度(水平面方向為端板2的長度方向),即端板2選用長方形板,相當于增加了第一支撐板31的幅面寬度和第二支撐板32的幅面寬度,相對地增加了第一支撐板31和第二支撐板32對上下椎體的支撐面積,降低支撐板和上下椎體之間的單位面積壓強。

為了使所述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能夠更穩(wěn)固地承載上下椎體所傳遞的脊柱軸向載荷及更有效地對抗上下椎體發(fā)生的橫向滑移,如圖1所示,在端板2的一側還設有一個第一固定板33,第一固定板33的一端與端板2固定連接,第一支撐塊41位于第一支撐板31和第一固定板33之間,端板2的另一側還設有一個第二固定板34,第二固定板34的一端與端板2固定連接,第二支撐塊42位于第二支撐板32和第二固定板34之間,第一支撐板31與端板2之間的鉸接軸的軸線與第一固定板33平行,第二支撐板32與端板2之間的鉸接軸的軸線與第二固定板34平行。當?shù)谝恢螇K41和第二支撐塊42移動至頂?shù)侄税?時,第一支撐板31和第二支撐板32被撐開,第一支撐板31與第一固定板33分別頂?shù)钟谕俗儶M窄的椎間隙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第二支撐板32與第二固定板34也分別頂?shù)钟谕俗儶M窄的椎間隙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向上下椎體提供更穩(wěn)固的支撐力,并且在退變狹窄的椎間隙的壓迫下,更有效地對抗上下椎體發(fā)生的橫向滑移。

具體如圖1至圖9所示,第一固定板33和第二固定板34均與端板2垂直,第一支撐板31鉸接于端板2的一端,第一固定板33固定于端板2的另一端,第二支撐板32鉸接于端板2的另一端,第二固定板34固定于端板2的一端,當所述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處于收縮狀態(tài)時,第一支撐板31與第一固定板33平行,第二支撐板32與第二固定板34平行,第一固定板33與第二固定板34平行。當?shù)谝恢螇K41或第二支撐塊42移動至頂?shù)侄税?時,第一支撐板31與第二固定板34同時頂?shù)钟谕俗儶M窄的椎間隙的上表面,第二支撐板32與第一固定板33同時頂?shù)钟谕俗儶M窄的椎間隙的下表面,有效增加了對退變狹窄的椎間隙的支撐,并降低了椎間隙的壓迫造成的第一支撐板31與第二支撐板32的變形,增加了所述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的使用壽命,降低了使用成本。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方式中,第一支撐塊41的一個側面匹配頂?shù)钟诘谝还潭ò?3的表面,第一固定板33能夠防止第一支撐塊41轉動,第一支撐板31的一端的端面為第一傾斜面311,第一支撐塊41的另一個側面為與第一傾斜面311相匹配的第一斜頂面,第二支撐塊42的一個側面匹配頂?shù)钟诘诙潭ò?4的表面,第二支撐板32的一端的端面為第二傾斜面321,第二支撐塊42的另一個側面為與第二傾斜面321相匹配的第二斜頂面,當所述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處于收縮狀態(tài)時,第一傾斜面311與所述第一斜頂面完全貼合,第二傾斜面321與所述第二斜頂面完全貼合。如圖5和圖6所示,由于第一支撐塊41的一個側面頂?shù)值谝还潭ò?3的表面,且第一支撐塊41的所述第一斜頂面頂?shù)钟诘谝恢伟?1的第一傾斜面311,隨著動力桿1相對于端板2旋轉,第一支撐塊41沿著第一固定板33的表面朝靠近端板2的方向移動,第一支撐塊41插入第一支撐板31和第一固定板33之間,迫使第一支撐板31的一端遠離動力桿1。

在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第一支撐板31的長度和第一固定板33的長度相等,第二支撐板32的長度和第二固定板34的長度相等,所述第一外螺紋段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二外螺紋段的長度,所述第一外螺紋段的螺距大于所述第二外螺紋段的螺距,第一支撐板31的長度大于第二支撐板32的長度,當所述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處于收縮狀態(tài)時,第一支撐塊41和第二支撐塊42分別位于動力桿1的兩端,當所述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處于撐開狀態(tài)時,第一支撐塊41和第二支撐塊42均與端板2頂?shù)帧@?,所述第一外螺紋段的螺距可以是所述第二外螺紋段的螺距的二倍,第一支撐塊41與端板2之間的距離是第二支撐塊42與端板2之間的距離的二倍,第一支撐板31的長度是第二支撐板32的長度的二倍。在轉動動力桿1時,第一支撐塊41與第二支撐塊42能夠同時頂?shù)钟诙税?。

下面以如圖10所示第4、5腰椎II°滑脫為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使用效果。由圖10中可清晰看出,第4-5椎間隙間盤退變,間隙狹窄,第4椎體向前滑移。

如圖11所示,在進行腰椎后路手術時,將初始狀態(tài)的本實用新型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使用現(xiàn)有技術的工具經(jīng)過開窗窗口送入退變狹窄的第4-5椎間隙,到位后實現(xiàn)初步撐開狹窄的椎間隙。

然后,如圖12所示,通過該工具轉動動力桿1,帶動第一支撐塊41和第二支撐塊42向靠近端板2的位置移動,開始復位矯正過程,在此過程中,第一支撐板31向上轉動并產(chǎn)生向上的支撐力和向后的頂推力,第二支撐板32向下轉動并產(chǎn)生向下的支撐力和向前的頂推力,使錯位第4椎體和第5椎體相互分離靠攏,對畸形的第4椎體和第5椎體進行矯正、復位。

最后,如圖13所示,第一支撐塊41與第二支撐塊42頂?shù)钟诙税?,退出該工具,復位完成。在該復位過程中,本實用新型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完成了一維擴增,產(chǎn)生了足夠高度,緊緊地嵌入退變狹窄的椎間隙,并對復位后的上下椎體實現(xiàn)了有效地支撐和固定,被撐開的椎間隙內(nèi)可隨即填入移植的碎骨,完成植骨融合,手術結束。

迄今為止,臨床應用植骨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中,均不具備上述功效。而現(xiàn)有臨床的減壓、復位手術方式,基本均采用多枚椎弓根螺釘手術過程,遠較本術式復雜,經(jīng)濟代價成倍增加或成數(shù)倍增加。顯而易見,本實用新型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及其術式,直接抓住了產(chǎn)生滑移的核心致病因素,并直接進入關鍵部位,一氣呵成,完成全部操作,優(yōu)勢顯而易見。

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中,端板2的一側鉸接有多個第一支撐板31,端板2的另一側鉸接有多個第二支撐板32,當?shù)谝恢螇K41朝靠近端板2的方向移動時,第一支撐塊41推動每個第一支撐板31轉動使每個第一支撐板31的一端均遠離動力桿1,第二支撐塊42推動每個第二支撐板32轉動使每個第二支撐板32的一端均遠離動力桿1。

在如圖14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中,端板2的一側鉸接有兩個第一支撐板31,端板2的另一側鉸接有兩個第二支撐板32,第一支撐板31的大小和形狀與第二支撐板32的大小和形狀相同,所述第一外螺紋段的螺距與所述第二外螺紋段的螺距的相等,第一支撐塊41與端板2之間的距離和第二支撐塊42與端板2之間的距離相等,第一支撐板31的長度與第二支撐板32的長度相等。

以圖14所示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的使用為例。在使用時,將初始狀態(tài)的圖14所示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設置于圖15所示的工具的一端,從圖16中可以看出,此時,所述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的體積較小。待送入退變狹窄的椎間隙后,旋轉所述工具的另一端的把手,圖14所示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在動力桿1被所述工具帶動旋轉的情況下,兩個第一支撐板31和兩個第二支撐板32均被撐開,如圖17所示。此時,所述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在豎直方向上實現(xiàn)了一維擴增,增大了體積,能夠有效地支撐退變狹窄的椎間隙,并對抗上下椎體發(fā)生的橫向滑移,使滑脫復位,對脊椎進行矯正。

在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個實施例中,端板2為圓形板,當所述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處于收縮狀態(tài)時,每個第一支撐板31均與動力桿1的軸線平行,每個第二支撐板32均與動力桿1的軸線平行。在如圖18至圖24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中,端板2的一側沿著端板2的周向均勻設置四個第一支撐板31,端板2的另一側沿著端板2的周向均勻設置四個第二支撐板32。第一支撐塊41朝向端板2的表面為錐形面,所述錐形面的頂端朝向端板2,第一支撐塊41和第二支撐塊42互為鏡像。

如圖18至圖19所示,所述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在初始狀態(tài)下,是個外徑較小的圓柱體。如圖21所示,當使用現(xiàn)有技術的工具帶動所述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的動力桿相對于端板2旋轉時,每個第一支撐板31和每個第二支撐板32的一端均沿著所述動力桿1的徑向方向被撐開,撐開后的所述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圖20和圖22所示,外徑明顯增大很多,當外徑增大的范圍明顯超過人類生理狀態(tài)下椎間隙高度的正常均值時,清晰、明確的證明了該實施例中的初始體積可以設計的更加瘦小。當其初始圓形直徑<10mm,長度=35mm,為一纖細瘦長的圓桶狀結構時,兩端支撐塊最大直徑亦為10mm,支撐板長度為17mm,支撐塊角度為45°時,當兩端支撐塊向中央端板靠攏抵達時,支撐板張開直徑可達30mm,完全可覆蓋人類椎間盤最大高度(18-23mm)。因為其是圓周四等分向四周擴張,即實現(xiàn)了多維空間的擴增。由此,又拓展了一個全新的應用領域,即集中了迄今多種高技術而成功實施的目前脊柱外科最微創(chuàng)的手術“脊柱內(nèi)窺鏡下椎間盤摘除術”,該手術通過精準定位,將一根直徑>10mm空心的工作通道,從身體側后方打孔直接從體表進入椎間盤間隙,在內(nèi)窺鏡觀察下切除椎間盤,針對單純椎間盤脫出的病患,有如“釜底抽薪”,取得了非常滿意的早期療效,這一術式,實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微創(chuàng),即“點”的入侵、“精準打擊”,但同時,也留下了巨大的遺憾,即無法實現(xiàn)對去除病變脫出的椎間盤后“空心”的椎間隙立即進行穩(wěn)定性的重建,而不得不靜待將加速到來的失穩(wěn)和退行性病變。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種融合器可通過直徑僅為>10mm的工作通道進入椎間隙,即使通過了,也因為體形過于瘦小,而難以發(fā)揮支撐穩(wěn)定的作用,而本實用新型的這一實施例,將可肯定的填補這一項空白,如圖所示,外徑明顯增大,實現(xiàn)了在多維空間內(nèi)的擴增。

在實際臨床使用中,可以根據(jù)退變狹窄的椎間隙的需要,選擇不同結構的本實用新型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

由上述可知,本實用新型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腰椎滑脫椎間矯正復位融合器引入了“可膨脹”的理念,通過可調(diào)整的機械裝置結構,以盡可能小的體積,到盡可能大的膨脹,在順利進入退變狹窄的椎間隙后,實現(xiàn)了在豎直方向上的一維擴增或多維擴增,增大了體積,擴張后支撐的間隙,可為平行四邊形,亦可實現(xiàn)符合生理彎曲的梯形間隙,從而有效地支撐退變狹窄的椎間隙;

2、撐開后的第一支撐板31和第二支撐板32支撐于退變狹窄的椎間隙中,不僅能夠支撐承載上下椎體所傳遞的脊柱軸向載荷,同時,還能產(chǎn)生如千斤頂原理的強大的對抗橫向滑移的矯正力,在一維擴張恢復椎間隙高度的同時,對抗上下椎體發(fā)生的橫向滑移,使滑脫復位,對脊椎進行矯正。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而且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各組成部分并不僅限于上述整體應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描述的各技術特征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一項單獨采用或選擇多項組合起來使用,因此,本實用新型理所應當?shù)睾w了與本案創(chuàng)新點有關的其他組合及具體應用。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大冶市| 阿拉善左旗| 桂东县| 高青县| 张掖市| 贵定县| 通江县| 寻甸| 腾冲县| 宕昌县| 崇义县| 霍州市| 临湘市| 老河口市| 五指山市| 遂昌县| 美姑县| 松阳县| 霸州市| 滕州市| 七台河市| 文昌市| 沁阳市| 郴州市| 泸州市| 肇东市| 潜山县| 周至县| 吉隆县| 兴仁县| 梁河县| 盱眙县| 肇源县| 普陀区| 抚远县| 绥滨县| 阳新县| 平远县| 苗栗市| 乳源| 巴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