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骨干骨折后的骨不連或骨折不愈合的護翼型角鋼板以及骨干固定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骨折發(fā)生以后,根據骨折斷端的穩(wěn)定程度基本可以分為穩(wěn)定和不穩(wěn)定兩大類。對于穩(wěn)定的骨折,通常通過手法整復、采用石膏、夾板、支具、牽引制動等外固定方式以維持穩(wěn)定固定、最終愈合;而對于不穩(wěn)定固定,則需要手術治療,包括內固定系統(tǒng)和外固定系統(tǒng),其中內固定系統(tǒng)又分為釘板固定系統(tǒng)和髓內釘固定系統(tǒng)。但是無論采取上述何種治療方式,大樣本的隨訪研究顯示部分患者會發(fā)生骨折不愈合或延遲愈合,且發(fā)生率達到了10%。
對于這部分釘板系統(tǒng)固定發(fā)生骨折不愈合或延遲愈合患者,除感染因素外,據骨折部位骨痂生成的多少基本分為多骨痂或少骨痂兩大類;據骨折斷端穩(wěn)定程度可以分為穩(wěn)定或不穩(wěn)定兩大類。針對骨折斷端穩(wěn)定、多骨痂患者,大多可采取觀察處理方式;骨折斷端穩(wěn)定、少骨痂患者,則可以采取植骨治療方式。而對于不穩(wěn)定的骨折,無論是多骨痂或少骨痂,因為骨折局部不穩(wěn)定,所以需要采取各種方式加強骨折斷端的穩(wěn)定、以促進骨折逐漸愈合。然而環(huán)顧臨床上可以選用的內固定方式,依然均無法完美解決釘板系統(tǒng)固定后骨折部位的骨折斷端存在缺損或骨折粉碎的骨折斷端不穩(wěn)定、骨折不愈合或骨不連(例如圖1中虛線圓框所示的一種骨干1骨折后骨不連10)的內固定等問題,即目前沒有專門針對骨不連和骨折不愈合設計的穩(wěn)固醫(yī)療器件,因此亟需研發(fā)一種骨不連和骨折不愈合的內固定器件、系統(tǒng)或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針對現有技術中骨干骨折采用釘板系統(tǒng)固定后發(fā)生的骨折斷端不穩(wěn)定、骨折不愈合或延遲愈合等問題,提出的一種護翼型角鋼板結構,其采用相互連接且相互配合、有緊密貼合骨干的貼合護翼部和本體固定部,能夠完成骨折斷端穩(wěn)定固定且從內側支撐骨干骨折斷端部位、防止骨折斷端錯位,并輔助骨折部位準確定位、復位和愈合。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骨干固定系統(tǒng)。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護翼型角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貼合護翼部和本體固定部,所述貼合護翼部和本體固定部相互固定連接,所述貼合護翼部用于撐護骨折斷端且具有與骨干內側面相匹配的結構,所述本體固定部用于固定貼合護翼部且具有與骨干前側面相匹配的結構,所述本體固定部在與貼合護翼部相交界處的部位上設置有至少兩個用于穿過第一鎖定螺釘的第一鎖定孔,所述第一鎖定孔的角度使得穿過的第一鎖定螺釘實現本體固定部和貼合護翼部緊密接觸骨干以及實現對骨干的內側支撐,所述本體固定部在與骨干前側面相匹配的結構上設置有至少兩個用于穿過第二鎖定螺釘的第二鎖定孔,所述第二鎖定孔的角度使得穿過的第二鎖定螺釘實現本體固定部緊密接觸骨干以及控制本體固定部旋轉和軸向穩(wěn)定。
所述貼合護翼部具有完全罩住骨折斷端的結構。
所述貼合護翼部具有露出骨折斷端且在骨折斷端的遠端和近端分別撐護骨折斷端的結構。
所述貼合護翼部和本體固定部采用一體成型工藝制作而成。
所述本體固定部在與骨干前側面相匹配的結構上還設置有至少兩個用于穿過加壓螺釘的橫向加壓孔,所述橫向加壓孔的角度使得穿過的加壓螺釘在骨干與護翼型角鋼板之間產生壓力。
所述本體固定部在與骨干前側面相匹配的結構上設置的第二鎖定孔為三個,三個第二鎖定孔呈直線排列或呈三角形排列。
所述本體固定部在與骨干前側面相匹配的結構上設置的第二鎖定孔為四個以上,四個以上的第二鎖定孔呈直線排列或呈多邊形排列。
一種骨干固定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護翼型角鋼板,還包括用于固定護翼型角鋼板的穿過第一鎖定孔的第一鎖定螺釘和穿過第二鎖定孔的第二鎖定螺釘以及用于固定骨折斷端的骨干外側鎖定結構,所述骨干外側鎖定結構包括鎖定板以及用于固定鎖定板的至少兩個第三鎖定螺釘,所述鎖定板具有與骨干外側面相匹配的結構,所述鎖定板在與骨干外側面相匹配的結構上設置有至少兩個用于穿過第三鎖定螺釘的第三鎖定孔,各所述第三鎖定螺釘穿過所述鎖定板的第三鎖定孔。
所述用于固定護翼型角鋼板的第一鎖定螺釘和第二鎖定螺釘的直徑范圍均為2.4-4.5mm。
所述第一鎖定螺釘和/或第二鎖定螺釘和/或第三鎖定螺釘為空心鎖定螺釘或實心鎖定螺釘。
本發(fā)明的技術效果如下: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護翼型角鋼板,包括貼合護翼部和本體固定部,貼合護翼部和本體固定部相互固定連接且優(yōu)選可以整體一體成型,貼合護翼部用于撐護骨折斷端且具有與骨干內側面相匹配的結構,本體固定部用于固定貼合護翼部且具有與骨干前側面相匹配的結構,本體固定部在與貼合護翼部相交界處的部位上設置有至少兩個用于穿過第一鎖定螺釘的第一鎖定孔且在與骨干前側面相匹配的結構上設置有至少兩個用于穿過第二鎖定螺釘的第二鎖定孔,第一鎖定孔和第二鎖定孔均具有各自特定的角度,以便在應用時分別配合第一鎖定螺釘和第二鎖定螺釘實現特定功能。本發(fā)明提出的護翼型角鋼板,貼合護翼部和本體固定部相互連接且相互配合以固定且撐護骨干骨折斷端部位,增強骨折斷端穩(wěn)定性,有效地保障輔助骨折部位穩(wěn)定復位和愈合;特定結構的貼合護翼部和本體固定部,配合設置特定角度的第一鎖定孔,這樣在第一鎖定螺釘順著第一鎖定孔的方向穿進后能夠實現本體固定部和貼合護翼部緊密接觸骨干(即護翼型角鋼板緊密貼合骨干)以及實現對骨干的內側支撐;配合設置特定角度的第二鎖定孔,這樣在第二鎖定螺釘順著第二鎖定孔的方向穿進后能夠實現本體固定部緊密接觸骨干以及控制本體固定部旋轉和軸向穩(wěn)定;并且在實際使用時,能夠在骨干前側微創(chuàng)置入且用于固定該護翼型角鋼板的第一和第二鎖定螺釘的置入能夠不受原始固定干擾,尤其是貼合護翼部結構巧妙,解決了現有技術無法在骨干內側微創(chuàng)的難題,仍然在骨干前側切口,但是設置的貼合護翼部能夠伸入到骨干內側撐護骨折斷端,并通過第一鎖定孔設置的特定角度使其在與第一鎖定螺釘配合時能夠實現對骨干的內側支撐,以進一步增強復位后固定的可靠性,從而有利于骨折愈合。
本發(fā)明提出的護翼型角鋼板,其貼合護翼部優(yōu)選可以采用具有完全罩住骨折斷端的貼合護翼部的結構,也可以采用具有露出骨折斷端且在骨折斷端的遠端和近端分別撐護骨折斷端的貼合護翼部的結構,具體形狀結構可以根據骨折部位合理選擇設置,以實現撐護、穩(wěn)固骨折斷端的同時,或罩住骨折斷端部位,或露出骨折斷端部位,配合骨折斷端部位,以加速促進骨折愈合且使得骨折愈合狀態(tài)更良好。
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骨干固定系統(tǒng),包括上述護翼型角鋼板以及第一鎖定螺釘和第二鎖定螺釘,還包括骨干外側鎖定結構,上述部件配合使用,護翼型角鋼板實現有效的骨折斷端部位撐護固定以及與骨干的緊密接觸,骨干外側鎖定結構利用鎖定板實現骨干骨折部位的準確定位固定,進一步強化了針對骨干骨折的有效撐護和固定,輔助骨折部位準確定位,有效地保障了骨干骨折復位后的穩(wěn)定性。
附圖說明
圖1是骨干骨折后骨不連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護翼型角鋼板的第一種優(yōu)選結構正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護翼型角鋼板的第二種優(yōu)選結構正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第一種優(yōu)選的護翼型角鋼板的使用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第二種優(yōu)選的護翼型角鋼板的使用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第三種優(yōu)選的護翼型角鋼板的使用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fā)明第四種優(yōu)選的護翼型角鋼板的使用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圖6或圖7的側視圖。
圖9是本發(fā)明一種優(yōu)選的骨干固定系統(tǒng)的使用狀態(tài)的結構正視圖。
圖10是本發(fā)明另一種優(yōu)選的骨干固定系統(tǒng)的使用狀態(tài)的結構正視圖。
圖中各標號列示如下:
1-骨干;10-骨不連;2-護翼型角鋼板;20-貼合護翼部;21-本體固定部;2201-第二鎖定孔;2202-第二鎖定孔;2203-第一鎖定孔;2204-第一鎖定孔;2205-橫向加壓孔;2206-橫向加壓孔;2301-第二鎖定螺釘;2302-第二鎖定螺釘;2303-第一鎖定螺釘;2304-第一鎖定螺釘;2305-加壓螺釘;2306-加壓螺釘;2307-第二鎖定螺釘;2308-第二鎖定螺釘;3-骨干外側鎖定結構;30-鎖定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說明。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護翼型角鋼板,包括貼合護翼部和本體固定部,貼合護翼部和本體固定部相互固定連接,貼合護翼部用于撐護骨干骨折處即骨折斷端部位、且具有與骨干內側面相匹配的結構,本體固定部用于固定貼合護翼部、且具有與骨干前側面相匹配的結構,本體固定部在與貼合護翼部相交界處的部位上設置有至少兩個用于穿過第一鎖定螺釘的第一鎖定孔,第一鎖定孔的角度使得穿過的第一鎖定螺釘實現本體固定部和貼合護翼部緊密接觸骨干以及實現對骨干的內側支撐,且本體固定部在與骨干前側面相匹配的結構上設置有至少兩個用于穿過第二鎖定螺釘的第二鎖定孔,第二鎖定孔的角度使得穿過的第二鎖定螺釘實現本體固定部緊密接觸骨干以及控制本體固定部旋轉和軸向穩(wěn)定。上述貼合護翼部和本體固定部的具體結構形狀,以及各鎖定孔的具體位置和鎖定孔個數,可以根據實際應用情況合理設置,不受本發(fā)明限制且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范圍限制。例如,貼合護翼部可以設計為完全罩住骨折斷端的骨折不愈合或骨不連部位的結構,也可以設計為露出骨折斷端的骨折不愈合或骨不連部位的結構。再例如,本體固定部在與骨干前側面相匹配的結構上設置的第二鎖定孔可以為三個,三個第二鎖定孔呈直線排列或呈三角形排列;或本體固定部在與骨干前側面相匹配的結構上設置的第二鎖定孔可以為四個或更多個,各第二鎖定孔呈直線排列或呈多邊形排列,換而言之,本發(fā)明的護翼型角鋼板,可以根據本體固定部在與骨干前側面相匹配的結構上設置的鎖定孔個數確定護翼型角鋼板長度,例如,該護翼型角鋼板長度可以為四孔、六孔或八孔。
圖2是本發(fā)明護翼型角鋼板2的第一種優(yōu)選結構正視圖,如圖2所示,該實施例包括貼合護翼部20和本體固定部21,貼合護翼部20和本體固定部21相互固定連接,優(yōu)選貼合護翼部20和本體固定部21可以采用不銹鋼材料一體成型工藝制作而成;貼合護翼部20用于撐護、穩(wěn)固骨干骨折處且具有與骨干內側面相匹配的結構,并且貼合護翼部20具有完全罩住骨干骨折處即骨折斷端的骨折不愈合或骨不連部位的結構,以撐護、穩(wěn)固骨折斷端,促進骨折愈合;本體固定部21用于固定貼合護翼部20且具有與骨干前側面相匹配的結構,本體固定部21在與貼合護翼部20相交界處的部位上設置有兩個用于穿過第一鎖定螺釘的第一鎖定孔(如標號2203和2204,即第一鎖定孔2203和第一鎖定孔2204),當采用第一鎖定螺釘固定時,以實現貼合護翼部20的固定、本體固定部21和貼合護翼部20緊密接觸骨干以及實現對骨干的內側支撐;本體固定部21在與骨干前側面相匹配的結構上設置有兩個用于穿過第二鎖定螺釘的第二鎖定孔(如標號2201和2202,即第二鎖定孔2201和第二鎖定孔2202),當采用第二鎖定螺釘固定時,以實現本體固定部21的軸向支撐、固定、抗旋以及與骨干前側面的緊密貼合;本體固定部在21與骨干前側面相匹配的結構上還設置有兩個用于穿過加壓螺釘的橫向加壓孔(如標號2205和2206,即橫向加壓孔2205和橫向加壓孔2206),當采用加壓螺釘橫向以一定角度鎖定時,能夠在骨干與護翼型角鋼板之間產生壓力,以進一步加強貼合護翼部20與骨干內側面的緊密貼合以及同時本體固定部21與骨干前側面的緊密貼合,即實現護翼型角鋼板2與長骨骨干的緊密接觸/緊密貼合。此外,如圖2所示,第二鎖定孔2201、第二鎖定孔2202、橫向加壓孔2205和橫向加壓孔2206呈近似直線排列,其排列形狀可以任意設定只需保證能夠起到有效固定作用且盡最大可能保證在實際使用中對患者損傷較小即可。本發(fā)明提出的護翼型角鋼板2采用包括一體成型的本體固定部21在與貼合護翼部20的結構,貼合護翼部20采用具有與骨干內側面相匹配的結構,能夠對骨折斷端的骨折不愈合或骨不連部位進行良好穩(wěn)固、撐護,輔助骨折部位準確定位和愈合,有效地保障了骨折愈合的穩(wěn)定性;本體固定部21采用具有與骨干前側面相匹配的結構,能夠實現長骨骨干骨折區(qū)域軸向定位固定、防止骨折部位錯位,以及起到良好的貼合、固定作用,進一步保障輔助骨折部位準確定位、復位和愈合。
圖3是本發(fā)明護翼型角鋼板2的第二種優(yōu)選結構正視圖,如圖3所示,護翼型角鋼板2同樣包括相互固定連接并均具有特定結構的貼合護翼部20和本體固定部21,該實施例中除了貼合護翼部20之外的其它部件及其功能均與圖2中所示實施例中名稱相同的部件相一致,貼合護翼部20仍用于撐護骨折斷端且具有與骨干內側面相匹配的結構,與圖2所示實施例的區(qū)別是,圖3實施例中所示的貼合護翼部20具有露出骨折斷端的骨折不愈合或骨不連部位、且在骨折斷端的骨折不愈合或骨不連部位的遠端和近端分別撐護骨折斷端的結構,以實現撐護、穩(wěn)固骨折斷端的同時,露出骨折斷端部位,加速促進骨折愈合且使得骨折愈合狀態(tài)更良好。
本發(fā)明提出的護翼型角鋼板2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具體說明如下:
本發(fā)明提出的優(yōu)選的護翼型角鋼板2的使用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如圖4—圖8所示,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首先,在骨折部位,例如骨干1前側面即骨不連部位正前方、沿肢體長軸切開皮膚、皮下、股四頭肌肌腹、骨膜,顯露骨不連部位,然后用銳性骨刀在骨不連部位做骨皮質切削術,充分暴露骨不連部位;用克氏針和骨刀在骨不連部位做開槽,用克氏針沿髓腔做再通髓腔;用微創(chuàng)取骨鉆分別取骨泥和結構性植骨塊;將骨泥填入骨不連部位,將結構性植骨嵌入骨不連部位髓腔;用開槽的骨骼回填;利用皮膚、肌肉的延展性,做骨膜下剝離;然后在骨膜下置入如圖2或圖3所示的護翼型角鋼板2,將本體固定部21置于骨干前側部位且同時貼合護翼部20探入骨干內側護住骨折斷端部位,貼合護翼部20的內側面與骨干內側面緊密接觸貼合起到良好的支撐托護作用,其中,圖4和圖6中所示的實施例采用如圖2中所示的具有完全罩住骨折斷端的貼合護翼部20結構的護翼型角鋼板2,圖5和圖7中所示的實施例采用如圖3中所示的具有露出骨折斷端且在骨折斷端的遠端和近端分別撐護骨折斷端的貼合護翼部20結構的護翼型角鋼板2;本體固定部21的內側面與骨干前側面緊密接觸貼合,起到穩(wěn)定的抗旋固定作用,貼合護翼部20和本體固定部21相互配合,完美地實現了針對骨干骨折的有效內側撐護和固定,輔助骨折部位準確定位和愈合,有效地保障了骨干骨折復位愈合的穩(wěn)定性。如圖4—圖7所示,第一鎖定螺釘2303和第一鎖定螺釘2304分別穿過本體固定部21在與貼合護翼部20相交界處的部位上設置的兩個第一鎖定孔2203和第一鎖定孔2204,以實現貼合護翼部20的固定、本體固定部21和貼合護翼部20緊密接觸骨干以及實現對骨干的內側支撐;第二鎖定螺釘2301和第二鎖定螺釘2302分別穿過本體固定部21在與骨干前側面相匹配的結構上設置的第二鎖定孔2201和第二鎖定孔2202,以實現本體固定部21的軸向支撐、固定、抗旋以及與骨干前側面的緊密貼合,如圖6和圖7所示的實施例(圖8為圖6或圖7的側視圖),設置了四個第二鎖定孔以及相配合的四個第二鎖定螺釘,即除了第二鎖定螺釘2301和第二鎖定螺釘2302,還設置了第二鎖定螺釘2307和第二鎖定螺釘2308,四個第二鎖定螺釘可呈直線排列或呈多邊形排列,以進一步強化本體固定部21的軸向支撐、固定、抗旋以及貼合效果;此外,加壓螺釘2305和加壓螺釘2306分別已一定角度穿過本體固定部在21與骨干前側面相匹配的結構上設置的橫向加壓孔2205和橫向加壓孔2206,橫向加壓孔的角度使得穿過的加壓螺釘在骨干與護翼型角鋼板之間產生壓力,如圖4—圖7所示,以進一步加強貼合護翼部20與骨干內側面的緊密貼合以及同時本體固定部21與骨干前側面的緊密貼合,即實現護翼型角鋼板2與長骨骨干的緊密接觸/緊密貼合。采用本發(fā)明的護翼型角鋼板2固定撐護后,留置負壓引流管,縫合關閉骨膜、肌筋膜、深筋膜、皮下和皮膚;術后48小時拔出引流管。進而骨折患者每日被動極限膝關節(jié)活動度練習、下肢肢體等長收縮運動;疼痛耐受下(5公斤腳尖點地)負重活動。每月復查x線,根據骨折愈合情況決定負重進程;直至患者完全康復。
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骨干固定系統(tǒng),包括護翼型角鋼板、用于固定護翼型角鋼板的至少四個鎖定螺釘(至少兩個穿過第一鎖定孔的第一鎖定螺釘和至少兩個穿過第二鎖定孔的第二鎖定螺釘)以及用于固定骨折斷端的骨干外側鎖定結構,其中,護翼型角鋼板可以采用如圖2-8所示的護翼型角鋼板結構,骨干外側鎖定結構包括鎖定板以及用于固定鎖定板的至少兩個第三鎖定螺釘,鎖定板具有與骨干外側面相匹配的結構,鎖定板在與骨干外側面相匹配的結構上設置有至少兩個用于穿過第三鎖定螺釘的第三鎖定孔,各第三鎖定螺釘穿過鎖定板的第三鎖定孔。
優(yōu)選地,用于固定護翼型角鋼板的鎖定螺釘(第一鎖定螺釘和第二鎖定螺釘)的直徑范圍為2.4-4.5mm;用于固定護翼型角鋼板的鎖定螺釘(第一鎖定螺釘和第二鎖定螺釘)以及用于固定鎖定板的鎖定螺釘(第三鎖定螺釘)均可以為空心鎖定螺釘或實心鎖定螺釘。
如圖9和圖10所示的優(yōu)選的骨干固定系統(tǒng)的使用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包括上述的如圖2或圖3所示的護翼型角鋼板2和骨干外側鎖定結構3,其中,圖9采用的是如圖2中所示的具有完全罩住骨折斷端的貼合護翼部20結構的護翼型角鋼板2,圖10采用的是如圖3中所示的具有露出骨折斷端且在骨折斷端的遠端和近端分別撐護骨折斷端的貼合護翼部20結構的護翼型角鋼板2,進而采用若干個如圖4-8中所示的鎖定螺釘采用如上文所述方式進行護翼型角鋼板2的固定;骨干外側鎖定結構3包括鎖定板30以及用于固定鎖定板30的第三鎖定螺釘,優(yōu)選地,鎖定板30優(yōu)選為簡單的矩形結構且鎖定板30具有與骨干外側面相匹配的結構,鎖定板30在與骨干外側面相匹配的結構上設置有若干個開孔(第三鎖定孔),相對應鎖定板30上的開孔個數,相應的固定鎖定板30的第三鎖定螺釘個數可以設置為多個,且鎖定螺釘之間可以相互平行排列或其中部分或全部相互呈一定角度排列,第三鎖定螺釘可以選取空心鎖定螺釘或實心鎖定螺釘,其螺釘個數、螺釘排列形狀以及螺釘與鎖定板30之間角度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設定,只需保證能夠起到有效固定作用,即通過合理布局使得各鎖定螺釘分別承擔不同應力,實現輔助骨折部位準確定位和穩(wěn)定復位固定,能夠最大限度地強化最優(yōu)固定穩(wěn)定性,且盡最大可能保證在實際使用中對患者損傷較小即可。
本發(fā)明提出的骨干固定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具體說明如下:
如圖9和圖10所示,本發(fā)明提出的骨干固定系統(tǒng),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可采用常規(guī)前外側切口全部置入,也就是說,骨干外側鎖定結構3與護翼型角鋼板2均可以通過同一個常規(guī)前外側切口一并置入,只需要一個切口即可以實現本發(fā)明提出的骨干固定系統(tǒng)的置入,術中損傷面、損傷度以及出血量通常會更小,術后愈合和恢復速度較快,如圖2-8所示的護翼型角鋼板2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同上所述。此外,骨干外側鎖定結構3采用鎖定板30結構,將鎖定板30與骨干外側面緊密接觸,若干個第三鎖定螺釘穿過鎖定板30的開孔后再從骨干外側面進入且橫穿骨干部位以固定骨折斷端。骨干外側鎖定結構3與護翼型角鋼板2相互配合,進一步強化了針對骨干骨折的有效撐護和固定,輔助骨折部位準確定位,有效地保障了骨干骨折復位后的穩(wěn)定性。
應當指出,以上所述具體實施方式可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全面地理解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因此,盡管本說明書參照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總之,一切不脫離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精神和范圍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其均應涵蓋在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專利的保護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