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咳喘的藥物貼片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咳喘(diarrhea)是臨床上常見的癥狀, 一般將咳喘分為急性咳喘與慢性咳喘兩類,前者是指咳喘呈急性發(fā)病,歷時短暫,而后者一般是指咳喘超過2個月者,咳喘對健康的損害顯而易見。治療以咳喘為主癥的慢性反復發(fā)作性肺系疾病,早在清代張璐《張氏醫(yī)通·卷四·諸氣門下》有“哮證多屬寒包熱邪, 所以遇寒即發(fā),喉中水雞鳴,有積痰在肺絡中,必用吐法以提散之,不可用寒涼。
公布號為CN 103550730 B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治療咳喘的中藥外用貼劑及制備方法,治療咳喘的中藥制劑,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數(shù)比制成的:炒白芥子240~260 份,甘遂240~260 份,延胡索90~100 份,細辛90~100 份,麻黃25~30份,干姜25~30 份,桔梗25~30 份,百合25~30 份,桂枝25~30 份,鵝不食草25~30 份,紫蘇子25~30 份,香附25~30 份,沒藥25~30 份,紫苑25~30 份,生姜40~50 份。該發(fā)明采用的原料藥比較多,組成復雜。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皮膚刺激性低,易于滲透皮膚發(fā)揮藥效的治療咳喘的藥物貼片及其制備方法。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治療咳喘的藥物貼片,包括涂布壓敏膠的TPU膜,Pe膜,藥物制劑和離型膜,藥物制劑涂布于預先涂布壓敏膠的TPU膜上,TPU膜另一面覆Pe膜,藥物制劑冷卻后覆蓋離型膜;
所述藥物制劑由以下物質制備,按重量份計:浸膏20~60份,凝膠200份,冰片1份,司盤60 1份,丙二醇10份;
所述浸膏由以下藥物制備,按重量份計:川貝20~30份,苦杏仁20~30份,桔梗10~20份,干姜10~20份,甘草10~20份;
所述凝膠由以下物質制備,按重量份計:黃原膠3~5份,魔芋精粉1~2份。
一種治療咳喘的藥物貼片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制備浸膏:按上述浸膏的各藥物重量份配比稱取藥物,混合粉碎成粗粉,加粗粉重量的20倍的體積分數(shù)50%乙醇水溶液熱回流提取2次,過濾,合并2次濾液并濃縮至固含量為60%,即為浸膏;
(2)制備凝膠:按上述凝膠的各物質重量份配比稱取物質,將稱取的黃原膠加入到其重量的50倍的水中,攪拌溶解,形成溶液1,將稱取的魔芋精粉加入到其重量的50倍的水中,攪拌溶解,形成溶液2,將溶液1和溶液2分別預熱至70℃~90℃,然后混合均勻,即制成凝膠;
(3)制備藥物制劑:按上述藥物制劑的各物質重量份配比稱取浸膏、凝膠、冰片、司盤60、丙二醇,先將冰片、司盤60、丙二醇三種物質混合均勻,再加入浸膏攪拌均勻,形成溶液3,將凝膠加熱至70℃~90℃后加入到溶液3中,攪拌均勻,即制成藥物制劑;
(4)制備藥物貼片:取步驟(3)制成的藥物制劑涂布于預先涂布壓敏膠的TPU膜上,呈島形涂于中間,四周留出涂布壓敏膠的TPU膜,TPU膜另一面覆有Pe膜,藥物制劑冷卻即固化為凝膠膜,其上覆蓋離型膜即制成藥物貼片。
進一步地,步驟(4)中所述藥物制劑涂布,其涂布量為每100cm2的TPU膜上涂藥物制劑的量為6~9g。
進一步地,步驟(4)中所述的壓敏膠為硅酮壓敏膠。
本發(fā)明采用的各種原料藥的性能:
川貝母:川貝母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的干燥鱗莖,是一味潤肺止咳的傳統(tǒng)中藥。川貝母具有鎮(zhèn)咳作用。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實驗,組織培養(yǎng)川貝和野生川貝,3.0g/kg灌胃,30分鐘時鎮(zhèn)咳作用最強,止咳率大于50%,1小時后作用開始下降,直至2小時仍有顯著作用;組織培養(yǎng)川貝與商品川貝具有相似的止咳化痰效果。
苦杏仁:薔薇科植物山杏、東北杏或杏的成熟種子。主產(chǎn)我國東北、內蒙古、華北、西北、新疆及長江流域。藥性:苦,微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jīng)。功效:止咳平喘,潤腸通便。應用:本品主入肺經(jīng),味苦降泄,肅降兼宣發(fā)肺氣而能止咳平喘,為治咳喘之要藥,隨證配伍可治多種咳喘病證。如風寒咳喘,胸悶氣逆, 化學成分:含苦杏仁苷,苦杏仁苷口服后,在下消化道分解后產(chǎn)生少量氫氰酸,能抑制咳嗽中樞而起鎮(zhèn)咳平喘作用。
桔梗:別名包袱花、鈴鐺花、僧帽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高20-120厘米,通常無毛,偶密被短毛,不分枝,極少上部分枝,葉子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花暗藍色或暗紫白色,可作觀賞花卉;其根可入藥。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膿等作用。在中國東北地區(qū)常被腌制為咸菜,在朝鮮半島被用來制作泡菜,當?shù)孛裰{《桔梗謠》所描寫的就是這種植物。單憑名稱,有人會誤以為桔梗乃桔子的梗,但實際上與桔子或柑橘屬沒有直接關系。
干姜:姜,多年生草本,高50-80cm。根莖肥厚,斷面黃白色,有濃厚的辛辣氣味。功能主治,主入脾胃而長于溫中散寒、健運脾陽。治胃寒嘔吐,脘腹冷痛,每配高良姜用,如二姜丸。治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本品性味辛熱,能回陽通脈。故可用治心腎陽虛,陰寒內盛所致之亡陽厥逆,脈微欲絕者,每與附子相須為用,如四逆湯。用于寒飲咳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之證。本品辛熱,善能溫肺化飲。
甘草: 甘草屬多年生草本,根與根狀莖粗壯,是一種補益中草藥。對人體很好的一種藥,藥用部位是根及根莖,藥材性狀根呈圓柱形,長25~100厘米,直徑0.6~3.5厘米。外皮松緊不一,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根莖呈圓柱形,表面有芽痕,斷面中部有髓。氣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
冰片:又名羯布羅香、梅花腦、冰片腦、梅冰等,是龍腦香科植物龍腦香的樹脂和揮發(fā)油加工品提取獲得的結晶,是近乎于純粹的右旋龍腦。亦有用化學方法合成。其可用于閉證神昏、用于目赤腫痛,喉痹口瘡、用于瘡瘍腫痛,潰后不斂等。同時是優(yōu)秀的透皮促進劑。
本發(fā)明的藥物治療以助陽開竅,祛濕化痰的干姜、川貝母為君藥,以宣肺平喘的桔梗、苦杏仁、甘草為臣藥,冰片則輔佐各藥入里,調臟腑助陽止咳平喘,再配合肺俞、大椎、膻中、定喘穴位敷貼。全方以辛溫散寒, 溫肺止咳為主,化痰調臟腑,藥穴合用,藥宏力專,從而達到調節(jié)臟腑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使氣順血和,頑疾自愈的目的。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1. 藥物組方合理,簡單、安全有效,幾乎無負作用,對需要長期用藥的慢性咳喘患者尤為重要。
2.TPU膜柔軟、有彈性、透氣、透濕,涂布的硅酮壓敏膠粘貼力柔和,與皮膚相容性好,對皮膚無刺激,貼敷舒適。
3.藥物制劑使用凝膠作藥物載體,有效成分在乙醇、冰片透皮促進劑作用下易于高效滲透皮膚發(fā)揮藥效,比丙烯酸類凝膠劑適于連續(xù)高效生產(chǎn)。
4.與橡膠膏相比,本貼片致敏性、皮膚刺激性低;與熱熔膠、丙烯酸類貼膏相比,本貼片載藥量大,透皮效率高,生物利用度更好;與水凝膠巴布膏貼膏相比,本貼片的皮膚附著性好不易脫落。
本發(fā)明治療咳喘的臨床觀察試驗如下:
療效標準按1994年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 《中醫(yī)內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判定 。經(jīng)服藥加貼敷治療或服藥的兩組,治療6天后,痊愈:咳、痰、喘癥狀及肺部哮鳴音自然消失;好轉:咳、痰、喘癥狀減輕,次數(shù)減少;無效:咳、痰、喘癥狀無明顯變化 。
病例為中醫(yī)門診患者,總計80例,其中男36例,女44 例;年齡2歲~10歲,分為本貼片治療組、對照組各40人隨機分為兩組,基礎用藥葵花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治療組加貼咳喘貼片,每天一片貼于肺俞或大椎穴,治療6天后,觀察癥狀差異結果統(tǒng)計于下表: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
組別 例數(shù) 痊愈 好轉 無效 總有效率(%)
------------------------------------------------------------------
實驗組 40 19 20 1 97.5
對照組 40 13 22 5 87.3
------------------------------------------------------------------
根據(jù)臨床實驗效果比較表明,本咳喘貼片的治療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敷貼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一種治療咳喘的藥物貼片,包括涂布壓敏膠的TPU膜,Pe膜,藥物制劑和離型膜,藥物制劑涂布于預先涂布壓敏膠的TPU膜上,TPU膜另一面覆Pe膜,藥物制劑冷卻后覆蓋離型膜;
所述藥物制劑由以下物質制備,按重量份計:浸膏20份,凝膠200份,冰片1份,司盤60 1份,丙二醇10份;
所述浸膏由以下藥物制備,按重量份計:川貝20份,苦杏仁26份,桔梗10份,干姜20份,甘草20份;
所述凝膠由以下物質制備,按重量份計:黃原膠3份,魔芋精粉2份。
一種治療咳喘的藥物貼片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制備浸膏:按上述浸膏的各藥物重量份配比稱取藥物,混合粉碎成粗粉,加粗粉重量的20倍的體積分數(shù)50%乙醇水溶液熱回流提取2次,過濾,合并2次濾液并濃縮至固含量為60%,即為浸膏;
(2)制備凝膠:按上述凝膠的各物質重量份配比稱取物質,將稱取的黃原膠加入到其重量的50倍的水中,攪拌溶解,形成溶液1,將稱取的魔芋精粉加入到其重量的50倍的水中,攪拌溶解,形成溶液2,將溶液1和溶液2分別預熱至70℃,然后混合均勻,即制成凝膠;
(3)制備藥物制劑:按上述藥物制劑的各物質重量份配比稱取浸膏、凝膠、冰片、司盤60、丙二醇,先將冰片、司盤60、丙二醇三種物質混合均勻,再加入浸膏攪拌均勻,形成溶液3,將凝膠加熱至75℃后加入到溶液3中,攪拌均勻,即制成藥物制劑;
(4)制備藥物貼片:取步驟(3)制成的藥物制劑涂布于預先涂布硅酮壓敏膠的TPU膜上,呈島形涂于中間,涂布面積約70㎜×90㎜,涂布量約3.4g,四周留出涂布壓敏膠的TPU膜,TPU膜另一面覆有Pe膜,藥物制劑冷卻即固化為凝膠膜,其上覆蓋離型膜即制成藥物貼片。
實施例2
一種治療咳喘的藥物貼片,包括涂布壓敏膠的TPU膜,Pe膜,藥物制劑和離型膜,藥物制劑涂布于預先涂布壓敏膠的TPU膜上,TPU膜另一面覆Pe膜,藥物制劑冷卻后覆蓋離型膜;
所述藥物制劑由以下、物質制備,按重量份計:浸膏60份,凝膠200份,冰片1份,司盤60 1份,丙二醇10份;
所述浸膏由以下藥物制備,按重量份計:川貝30份,苦杏仁20份,桔梗20份,干姜17份,甘草10份;
所述凝膠由以下物質制備,按重量份計:黃原膠5份,魔芋精粉2份。
一種治療咳喘的藥物貼片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制備浸膏:按上述浸膏的各藥物重量份配比稱取藥物,混合粉碎成粗粉,加粗粉重量的20倍的體積分數(shù)50%乙醇水溶液熱回流提取2次,過濾,合并2次濾液并濃縮至固含量為60%,即為浸膏;
(2)制備凝膠:按上述凝膠的各物質重量份配比稱取物質,將稱取的黃原膠加入到其重量的50倍的水中,攪拌溶解,形成溶液1,將稱取的魔芋精粉加入到其重量的50倍的水中,攪拌溶解,形成溶液2,將溶液1和溶液2分別預熱至80℃,然后混合均勻,即制成凝膠;
(3)制備藥物制劑:按上述藥物制劑的各物質重量份配比稱取浸膏、凝膠、冰片、司盤60、丙二醇,先將冰片、司盤60、丙二醇三種物質混合均勻,再加入浸膏攪拌均勻,形成溶液3,將凝膠加熱至70℃后加入到溶液3中,攪拌均勻,即制成藥物制劑;
(4)制備藥物貼片:取步驟(3)制成的藥物制劑涂布于預先涂布硅酮壓敏膠的TPU膜上,呈島形涂于中間,涂布面積約70㎜×90㎜,涂布量約4.0g,四周留出涂布壓敏膠的TPU膜,TPU膜另一面覆有Pe膜,藥物制劑冷卻即固化為凝膠膜,其上覆蓋離型膜即制成藥物貼片。
實施例3
一種治療咳喘的藥物貼片,包括涂布壓敏膠的TPU膜,Pe膜,藥物制劑和離型膜,藥物制劑涂布于預先涂布壓敏膠的TPU膜上,TPU膜另一面覆Pe膜,藥物制劑冷卻后覆蓋離型膜;
所述藥物制劑由以下物質制備,按重量份計:浸膏40份,凝膠200份,冰片1份,司盤60 1份,丙二醇10份;
所述浸膏由以下藥物制備,按重量份計:川貝25份,苦杏仁30份,桔梗13份,干姜10份,甘草15份;
所述凝膠由以下物質制備,按重量份計:黃原膠4份,魔芋精粉1份。
一種治療咳喘的藥物貼片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制備浸膏:按上述浸膏的各藥物重量份配比稱取藥物,混合粉碎成粗粉,加粗粉重量的20倍的體積分數(shù)50%乙醇水溶液熱回流提取2次,過濾,合并2次濾液并濃縮至固含量為60%,即為浸膏;
(2)制備凝膠:按上述凝膠的各物質重量份配比稱取物質,將稱取的黃原膠加入到其重量的50倍的水中,攪拌溶解,形成溶液1,將稱取的魔芋精粉加入到其重量的50倍的水中,攪拌溶解,形成溶液2,將溶液1和溶液2分別預熱至90℃,然后混合均勻,即制成凝膠;
(3)制備藥物制劑:按上述藥物制劑的各物質重量份配比稱取浸膏、凝膠、冰片、司盤60、丙二醇,先將冰片、司盤60、丙二醇三種物質混合均勻,再加入浸膏攪拌均勻,形成溶液3,將凝膠加熱至90℃后加入到溶液3中,攪拌均勻,即制成藥物制劑;
(4)制備藥物貼片:取步驟(3)制成的藥物制劑涂布于預先涂布硅酮壓敏膠的TPU膜上,呈島形涂于中間,涂布面積約70㎜×90㎜,涂布量約4.2g,四周留出涂布壓敏膠的TPU膜,TPU膜另一面覆有Pe膜,藥物制劑冷卻即固化為凝膠膜,其上覆蓋離型膜即制成藥物貼片。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只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發(fā)明實施范圍,故凡依本發(fā)明專利范圍所述技術方案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于本發(fā)明申請專利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