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膽道蛔蟲癥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膽道蛔蟲癥的中藥,它是由以下藥材制備成:柴胡12份、黃芩12份、葛根12份、大黃9份、枳實12份、制半夏10份、白芍12份、黨參12份、大棗10枚、黃連9份、川椒9份、烏梅18份、生山楂20份、檳榔20份、細辛5份、干姜6份、黃柏10份、苦楝皮12份、使君子12份、鶴虱12份、鼴鼠12份、石花菜12份、省藤12份、中華蹄蓋蕨12份、茵陳12份、白花鬼針草12份、山莨菪9份、焦梔子12份、肉桂9份、附子5份、鐵釘菜12份、水松12份、金鈴子9份、元胡10份。臨床實驗證明,本發(fā)明能夠安全有效的治療膽道蛔蟲癥。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膽道蛔蟲癥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領(lǐng)域,特別是一種治療膽道蛔蟲癥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0002]膽道蛔蟲癥是腸道蛔蟲病中最嚴(yán)重的一種并發(fā)癥。多見于6-8歲學(xué)齡兒童、農(nóng)民和晚期孕婦。它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腸道蛔蟲運動活躍,并鉆入膽道而出現(xiàn)的急性上腹痛或膽道感染。發(fā)作時病人疼痛難以忍受,大哭大叫,十分痛苦。若治療措施跟不上,晚期病人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脫水和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目前,用于治療膽道蛔蟲癥的藥物較多,多以西藥為主,存在治療效果較差、治療時間長、副作用大等不足。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治療膽道蛔蟲癥的中藥,通過選擇合適的藥材及其配比,達到安全有效治愈膽道蛔蟲癥的目的。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shù)方案:
[0005]一種治療膽道蛔蟲癥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配比的藥材制備成:柴胡10-15份、黃芩10-15份、葛根10-15份、大黃6-10份、枳實10-15份、制半夏8-12份、白芍10-15份、黨參10-15份、大棗8-12枚、黃連6-10份、川椒6-10份、烏梅15-20份、生山楂18-22份、檳榔18-22份、細辛3-6份、干姜5_9份、黃柏8_12份、苦楝皮10-15份、使君子10-15份、鶴虱10-15份、鼴鼠10-15份、石花菜10-15份、省藤10-15份、中華蹄蓋蕨10-15份、茵陳10-15份、白花鬼針草10-15份、山莨菪6_10份、焦桅子10-15份、肉桂6_12份、附子3-6份、鐵釘菜10-15份、水松10-15份、金鈴子6_10份、元胡8_12份。
[0006]所述治療膽道蛔蟲癥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配比的藥材制備成:柴胡12份、黃芩12份、葛根12份、大黃9份、枳實12份、制半夏10份、白芍12份、黨參12份、大棗10枚、黃連9份、川椒9份、烏梅18份、生山楂20份、檳榔20份、細辛5份、干姜6份、黃柏10份、苦楝皮12份、使君子12份、鶴虱12份、鼴鼠12份、石花菜12份、省藤12份、中華蹄蓋蕨12份、茵陳12份、白花鬼針草12份、山莨菪9份、焦桅子12份、肉桂9份、附子5份、鐵釘菜12份、水松12份、金鈴子9份、元胡10份。
[0007]所述的治療膽道蛔蟲癥的中藥的制備方法是:由所述中藥按常規(guī)方法制成湯劑、膠囊劑、散劑或顆粒劑。
[0008]用法及用量:本發(fā)明的中藥以湯劑為主,每日I付,分2次服用,早、晚各服用I次,5天為I個療程,一般2-3個療程即可治愈;也可將其制成膠囊劑、散劑或顆粒劑。
[0009]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是在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和臨床經(jīng)驗指導(dǎo)下,精選出各原料藥及其配比,具有驅(qū)蛔、解痙、止痛、利膽的功效,實現(xiàn)治療膽道蛔蟲癥的目的;本發(fā)明具有療效顯著、見效快、無毒副作用、制備方法簡單等優(yōu)點,經(jīng)臨床驗證,本發(fā)明治療膽道蛔蟲癥有效率93.3%。
【具體實施方式】
[0010]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實施本發(fā)明,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
[0011]具體實施例1
[0012]I)、湯劑的制備方法:稱取柴胡12克、黃芩12克、葛根12克、大黃9克、枳實12克、制半夏10克、白芍12克、黨參12克、大棗10枚、黃連9克、川椒9克、烏梅18克、生山楂20克、檳榔20克、細辛5克、干姜6克、黃柏10克、苦楝皮12克、使君子12克、鶴虱12克、鼴鼠12克、石花菜12克、省藤12克、中華蹄蓋蕨12克、茵陳12克、白花鬼針草12克、山莨菪9克、焦桅子12克、肉桂9克、附子5克、鐵釘菜12克、水松12克、金鈴子9克、元胡10克。用傳統(tǒng)的煎藥方法,把藥物放入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浸泡I小時,用武火煮沸以后再用中火煮20-30分鐘,把藥汁倒出,再放適量的水用武火煮沸后中火煎煮15-20分,倒出藥汁,2次藥汁混合后分2份,早晚各一次服用。
[0013]2)、膠囊劑的制備方法:稱取柴胡12克、黃芩12克、葛根12克、大黃9克、枳實12克、制半夏10克、白芍12克、黨參12克、大棗10枚、黃連9克、川椒9克、烏梅18克、生山楂20克、檳榔20克、細辛5克、干姜6克、黃柏10克、苦楝皮12克、使君子12克、鶴虱12克、鼴鼠12克、石花菜12克、省藤12克、中華蹄蓋蕨12克、茵陳12克、白花鬼針草12克、山莨菪9克、焦桅子12克、肉桂9克、附子5克、鐵釘菜12克、水松12克、金鈴子9克、元胡10克。把藥物放入藥鍋中加10倍量水,煎煮I小時,過濾;濾渣加8倍量水,煎煮I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干燥,裝入空膠囊中,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膠囊劑。
[0014]用于治療膽道蛔蟲癥。口服,每日分早晚兩次服用。
[0015]3)、散劑的制備方法:稱取柴胡12克、黃芩12克、葛根12克、大黃9克、枳實12克、制半夏10克、白芍12克、黨參12克、大棗10枚、黃連9克、川椒9克、烏梅18克、生山楂20克、檳榔20克、細辛5克、干姜6克、黃柏10克、苦楝皮12克、使君子12克、鶴虱12克、鼴鼠12克、石花菜12克、省藤12克、中華蹄蓋蕨12克、茵陳12克、白花鬼針草12克、山莨菪9克、焦桅子12克、肉桂9克、附子5克、鐵釘菜12克、水松12克、金鈴子9克、元胡10克。把藥物放入藥鍋中加12倍量水,煎煮2小時,過濾;濾渣加10倍量水,煎煮1.5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干燥,包裝,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劑。
[0016]用于治療膽道蛔蟲癥??诜?,每日分早晚兩次服用。
[0017]4)、顆粒劑的制備方法:稱取柴胡12克、黃芩12克、葛根12克、大黃9克、枳實12克、制半夏10克、白芍12克、黨參12克、大棗10枚、黃連9克、川椒9克、烏梅18克、生山楂20克、檳榔20克、細辛5克、干姜6克、黃柏10克、苦楝皮12克、使君子12克、鶴虱12克、鼴鼠12克、石花菜12克、省藤12克、中華蹄蓋蕨12克、茵陳12克、白花鬼針草12克、山莨菪9克、焦桅子12克、肉桂9克、附子5克、鐵釘菜12克、水松12克、金鈴子9克、元胡10克。把藥物放入藥鍋中加8倍量水,煎煮2小時,過濾;濾渣加6倍量水,煎煮1.5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干燥,再加入適量的糊精和矯味劑,按照本領(lǐng)域常規(guī)工藝制粒,包裝,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顆粒劑。
[0018]用于治療膽道蛔蟲癥。口服,每日分早晚兩次服用。
[0019]具體實施例2
[0020]稱取柴胡10克、黃芩10克、葛根10克、大黃6克、枳實10克、制半夏8克、白芍10克、黨參10克、大棗8枚、黃連6克、川椒6克、烏梅15克、生山楂18克、檳榔18克、細辛3克、干姜5克、黃柏8克、苦楝皮10克、使君子10克、鶴虱10克、鼴鼠10克、石花菜10克、省藤10克、中華蹄蓋蕨10克、茵陳10克、白花鬼針草10克、山莨菪6克、焦桅子10克、肉桂6克、附子3克、鐵釘菜10克、水松10克、金鈴子6克、元胡8克。按照實施例1的方法制備成湯劑、膠囊劑、散劑或顆粒劑。
[0021]具體實施例3
[0022]稱取柴胡15克、黃芩15克、葛根15克、大黃10克、枳實15克、制半夏12克、白芍15克、黨參15克、大棗12枚、黃連10克、川椒10克、烏梅20克、生山楂22克、檳榔22克、細辛6克、干姜9克、黃柏12克、苦楝皮15克、使君子15克、鶴虱15克、鼴鼠15克、石花菜15克、省藤15克、中華蹄蓋蕨15克、茵陳15克、白花鬼針草15克、山莨菪10克、焦桅子15克、肉桂12克、附子6克、鐵釘菜15克、水松15克、金鈴子10克、元胡12克。按照實施例1的方法制備成湯劑、膠囊劑、散劑或顆粒劑。
[0023]實驗例:
[0024]I)臨床資料:本發(fā)明共治療膽道蛔蟲癥患者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為12-55 歲。
[0025]2)治療方法:本發(fā)明的中藥以湯劑為主,每日I付,分2次服用,早、晚各服用I次,5天為I個療程,一般2-5個療程即可治愈;也可將其制成膠囊劑、散劑或顆粒劑。
[0026]3)療效評價標(biāo)準(zhǔn):
[0027]治愈:癥狀消失,實驗室檢查正常;
[0028]好轉(zhuǎn):癥狀明顯改善,實驗室檢查有改善;
[0029]未愈:主癥未改善,實驗室檢查未改善。
[0030]4)治療結(jié)果:本發(fā)明共治療膽道蛔蟲癥患者30例,經(jīng)過2-5個療程的治療,治愈24例,占80%,好轉(zhuǎn)4例,占13.3%,未愈2例,占6.7%,有效率為93.3%0
[0031]5)典型病例:
[0032]1、李某,男,52歲,膽道蛔蟲癥,經(jīng)人介紹服用本發(fā)明的中藥2個療程后好轉(zhuǎn),服用5個療程治愈,隨訪至今未復(fù)發(fā)。
[0033]2、胡某某,女,25歲,膽道蛔蟲癥,服用本發(fā)明的中藥I個療程后好轉(zhuǎn),服用3個療程治愈,3年未復(fù)發(fā)。
[0034]3、孟某,男,35歲,膽道蛔蟲癥,經(jīng)人介紹服用本發(fā)明的中藥2個療程后好轉(zhuǎn),服用5個療程治愈,隨訪至今未復(fù)發(fā)。
[0035]4、魏某,男,16歲,開始患腸道蛔蟲病,自行吃藥后,沒做相關(guān)檢查,發(fā)展到膽道蛔蟲癥,服用本發(fā)明的中藥I個療程后好轉(zhuǎn),服用3個療程治愈,隨訪至今未復(fù)發(fā)。
[0036]經(jīng)過大量的臨床醫(yī)療實踐證明,本發(fā)明治療膽道蛔蟲癥的中藥,屬于純中藥制劑,對人體毒、副作用小,對治療膽道蛔蟲癥具有可靠、安全、顯著的治療效果。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膽道蛔蟲癥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配比的藥材制備成:柴胡10-15份、黃芩10-15份、葛根10-15份、大黃6-10份、枳實10-15份、制半夏8-12份、白芍10-15份、黨參10-15份、大棗8-12枚、黃連6-10份、川椒6-10份、烏梅15-20份、生山楂18-22份、檳榔18-22份、細辛3_6份、干姜5_9份、黃柏8_12份、苦楝皮10-15份、使君子10-15份、鶴虱10-15份、鼴鼠10-15份、石花菜10-15份、省藤10-15份、中華蹄蓋蕨10-15份、茵陳10-15份、白花鬼針草10-15份、山莨菪6_10份、焦桅子10-15份、肉桂6_12份、附子3-6份、鐵釘菜10-15份、水松10-15份、金鈴子6_10份、元胡8_12份。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膽道蛔蟲癥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配比的藥材制備成:柴胡12份、黃芩12份、葛根12份、大黃9份、枳實12份、制半夏10份、白芍12份、黨參12份、大棗10枚、黃連9份、川椒9份、烏梅18份、生山楂20份、檳榔20份、細辛5份、干姜6份、黃柏10份、苦楝皮12份、使君子12份、鶴風(fēng)12份、廳鼠12份、石花菜12份、省藤12份、中華蹄蓋蕨12份、茵陳12份、白花鬼針草12份、山莨菪9份、焦桅子12份、肉桂9份、附子5份、鐵釘菜12份、水松12份、金鈴子9份、元胡10份。
3.一種治療膽道蛔蟲癥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膽道蛔蟲癥的中藥按常規(guī)方法制成湯劑、膠囊劑、散劑或顆粒劑。
【文檔編號】A61P33/10GK104258346SQ201410532192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10月10日
【發(fā)明者】宗長蘭 申請人:宗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