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人體移位輔助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人體移位輔助裝置,包括用于承載人體的支撐墊,用于運送支撐墊的可升降轉運平臺,以及用于供支撐墊移動至轉運平臺和供支撐墊從轉運平臺移出的導軌組件,支撐墊包括與導軌組件配合的滾輪組件和用于升降支撐墊使?jié)L輪組件可滑動地與導軌組件連接的第一升降機構。本實用新型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只需要借助一個普通力量的成人的幫助,也可以輕松完成整個移位過程,當搭乘小型私家車或大型私家車,使殘疾人或行動不便的人行動不再受到更多的限制,結構簡單可隨車攜帶,在出行上下車時均可使用。
【專利說明】一種人體移位輔助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人體移位輔助裝置,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轉移殘疾人或行動不便的人的輔助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殘疾人或行動不便的人,特別是四肢或腿部無力的人,如果需要起床坐到輪椅上,或者外出從輪椅上到私家車上,在沒有任何輔助工具的情況下挪動位置非常困難,需要在一個身體強壯的成人或兩個普通力量的成人的幫助下來實現。這對其家人來說費力氣的大事,因此不是逼不得已的情況下,通常殘疾人或行動不便的人都避免挪動位置或出行,其行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0003]市場上缺少一種適用于殘疾人或行動不便的人挪動位置或上下車的輔助裝置,使其在普通力量的成人的幫助下就可以輕松挪動位置或上下車,大大方便了殘疾人或行動不便的人的活動或行動,使其行動不在受到限制。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缺少適用殘疾人或行動不便的人挪動位置或上下車的輔助裝置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又攜帶方便、可以方便轉移殘疾人或行動不便的人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人體移位輔助裝置,包括用于承載人體的支撐墊,用于運送所述支撐墊的可升降的轉運平臺,以及用于供支撐墊移動至所述轉運平臺和供所述支撐墊從所述轉運平臺移出的導軌組件;所述支撐墊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支撐墊底部的滾輪組件和第一升降機構,所述滾輪組件用于使所述支撐墊在橫向或縱向分別和所述導軌組件配合,所述第一升降機構用于在需移動所述支撐墊時升降使所述滾輪組件可滑動地與所述導軌組件連接。
[0006]本實用新型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所述導軌組件包括兩根平行設置導軌,所述兩根導軌兩端可選擇的分別搭接在所述人體所處的初始位置和所述轉運平臺上或分別搭接在所述轉運平臺和所述人體被運送的目標位置上。
[0007]本實用新型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所述兩根導軌通過可伸縮的連接桿連接,所述連接桿包括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所述第一連桿的一端與所述一根導軌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桿與所述另一根導軌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連桿的另一端之間活動連接。
[0008]本實用新型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所述支撐墊包括用于支撐所述人體的本體和設置在所述本體底部中心的第一升降機構、設置在所述本體底部周邊的所述滾輪組件,所述支撐墊還包括連接在所述第一升降機構另一端的底盤,所述滾輪組件底部高于所述底盤,通過調節(jié)所述第一升降機構使所述滾輪組件的底部與所述底盤的高度差在小于和大于所述導軌組件的軌道厚度之間變化。[0009]本實用新型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所述滾輪組件包括分別對應設置在所述本體底部橫向位置的第一滾輪組以及縱向位置的第二滾輪組,所述第一滾輪組和第二滾輪組環(huán)繞所述第一升降機構設置,所述第一滾輪組和第二滾輪組分別包括至少兩對非轉向的滾輪。
[0010]本實用新型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所述本體的側邊還設有扶手和可拆卸的靠背。
[0011]本實用新型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所述轉運平臺包括用于承載所述支撐墊的基臺,用于使所述基臺在所述人體所處的初始位置高度和所述人體被運送的目標位置高度之間升降的第二升降機構,以及用于使基臺移動的底座,所述第二升降機構升降端連接到所述基臺底部中心,所述第二升降機構固定端連接到所述底座,所述底座設有萬向輪。
[0012]本實用新型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所述第一升降機構和所述第二升降機構分別為機械千斤頂、液壓千斤頂、電動千斤頂和氣缸中的任一種。
[0013]本實用新型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所述第二升降機構為兩個上下疊加的機械千斤頂。
[0014]本實用新型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所述轉運平臺還設有在升降過程中用于限制所述基臺發(fā)生偏移的限位機構,所述限位機構包括在所述基臺底部繞所述第二升降機構均布的至少兩根導柱和連接在所述第二升降機構固定端的、與所述導柱配合的導套。
[0015]實施本實用新型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本實用新型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通過帶有滾輪組的支撐墊,在搭接在初始位置和轉運平臺之間、轉運平臺和目標位置之間的導軌上滾動,將人體從初始位置移動到目標位置,整個過程中只需在人體下方放置支撐墊和推動支撐墊在導軌上滾動時,需要借助外力的幫助,即使是普通力量的成人,也可以輕松完成上述過程;當搭乘小型私家車或大型私家車,也就是目標位置與初始位置有較大落差或距離時,可以移動轉運平臺和對轉運平臺進行升降,可以通過轉運平臺調整相應的高度,使殘疾人或行動不便的人行動不再受到更多的限制。并且本實用新型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僅有支撐墊、轉運平臺和導軌組成,結構簡單,可以方便的隨車攜帶,在出行上下車時均可使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示意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滾輪組件底部和底盤高度落差小于導軌組件軌道厚度的狀態(tài)示意圖;
[0019]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滾輪組底部和和底盤高度落差大于導軌組件軌道厚度的狀態(tài)示意圖;
[0020]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支撐墊底部的示意圖;
[0021]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導軌組件的示意圖;
[0022]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的又一實施例的轉運平臺的示意圖。
[0023]圖中,
[0024]I支撐墊2轉運平臺3導軌組件
[0025]11本體12第一滾輪組13第二滾輪組
[0026]14第一升降機構15靠背16底盤[0027]21基臺22第二升降機構23底座24萬向輪25導柱26導套
[0028]31導軌32連接桿33側板34軌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29]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0030]如圖1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用于將殘疾人或行動不便的人從初始位置轉移到目標位置,包括用于承載人體的支撐墊1、用于運送支撐墊I的可升降的轉運平臺2,以及用于供支撐墊I移動至轉運平臺2和供支撐墊從轉運平臺2移出的導軌組件3。支撐墊I還包括在底部設置的使支撐墊I在橫向或縱向分別和導軌組件3配合的滾輪組件,支撐墊I還包括底部中心設置的第一升降機構14,第一升降機構14在需移動支撐墊I時可升降使所述滾輪組件可滑動地與所述導軌組件3連接。
[0031]當人體處于初始位置時,比如人躺在床上時,可以將本實用新型中的支撐墊I放置在至少上半身的位置下方,或者當人坐著輪椅上時,可以將支撐墊I放置在臀部下方,第一升降機構14收縮到最低,支撐墊的整體高度僅為10CM,借助外力的情況下很容易將本實用新型中的支撐墊I輕松的置于人體下方。通過第一升降機構14的升降將滾輪組件的底部升降至完全支撐在導軌組件3上;借助外力推動支撐墊I或人體,使?jié)L輪組件在導軌3上移動,將支撐墊I或人體轉移到轉運平臺2 ;再調節(jié)第一升降機構14,將導軌3從滾輪組下方抽出,再將轉運平臺2移至與目標位置相鄰接的位置并調節(jié)至高度基本平齊;根據目標位置需要,支撐墊I底部滾輪組件可選擇橫向或縱向位置上分別與導軌組件3配合,導軌組件3兩端搭載在轉運平臺2目標位置上,借助外力再推動支撐墊I使?jié)L輪組在導軌組件3上滾動,人體和支撐墊I轉移到目標位置。
[0032]通過本實用新型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可以通過帶有滾輪組件的支撐墊1,在搭接在初始位置和轉運平臺2之間、轉運平臺2和目標位置之間的導軌組件3上滾動,將人體從初始位置移動到目標位置,整個過程中只需在人體下方放置支撐墊I和推動支撐墊I在導軌組件3上滾動時,需要借助外力的幫助,即使是普通力量的成人,也可以輕松完成上述過程;當搭乘小型私家車或SUV、面包車等,也就是目標位置與初始位置有較大落差或距離時,可以移動轉運平臺2和對轉運平臺2進行升降,可以通過轉運平臺2調整相應的高度。使用本實用新型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殘疾人或行動不便的人在沒有足夠力量和數量的成人的幫助下,可以輕松的移動位置或上下車,適用于各種車型,使殘疾人或行動不便的人行動不再受到更多的限制。并且本實用新型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僅有支撐墊1、轉運平臺2和導軌3組成,結構簡單,可以方便的隨車攜帶,在出行上下車時均可使用。
[0033]本實用新型中的支撐墊1、轉運平臺2和導軌組件3均為分離設置的單獨部件,下面對照附圖對各個部件的具體結構分別進行詳細說明。
[0034]如圖4所示的本實施例的導軌組件3包括兩根相互導軌31,通過可伸縮的連接桿32連接,分別供支撐墊I的第一滾輪組12或第二滾輪組13支撐在兩根導軌31上,使支撐墊I和支撐墊I上方的人體可以穩(wěn)固的支撐在兩根導軌31上并沿著兩根導軌31滾動。兩根導軌31之間通過可伸縮的連接桿32連接,連接桿32包括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之間為可活動連接,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的另一端分別與兩根導軌31連接,使用時將兩根導軌31拉開到與滾輪組件配合的合適距離,不使用時將伸縮的連接桿32收起,兩根導軌31合并在一起,方便攜帶??梢岳斫獾?,兩根導軌3也可以是獨立的兩根導軌31。
[0035]本實施例的轉運平臺2可分別升降至與初始位置或目標位置基本平齊,兩根導軌可選擇的搭接在轉運平臺2和初始位置之上或搭接在轉運平臺2和目標位置之上。為了防止?jié)L輪組滾動脫離導軌31,導軌31的側邊還可以增設高出導軌31軌道34高度的側板33,使?jié)L輪組件限定在側板33之間的導軌31軌道31上滾動。本實用新型的導軌31可以是是鋁合金或不銹鋼材料制成。
[0036]本實施例的支撐墊1,包括用于支撐人體的本體11和設置在本體I底部中心的第一升降機構14、設置在本體I底部周邊的滾輪組件,支撐墊I還包括連接在第一升降機構14另一端在不移動支撐墊時支撐支撐墊的底盤16,滾輪組件底部高于底盤16,通過調節(jié)第一升降機構14使?jié)L輪組件的底部與底盤16的高度差在小于和大于導軌組件3的軌道厚度之間變化。
[0037]如圖2和3所示的,當人體處于初始位置時,比如人躺在床上時,可以將本實用新型中的支撐墊I放置在至少上半身的位置下方,或者當人坐著輪椅上時,可以將支撐墊I放置在臀部下方。這時第一升降機構14在最緊縮的狀態(tài),本體11到底盤16的距離僅為10CM,底盤16與初始位置接觸,即支撐墊I在初始位置上的整體高度僅為10CM,借助外力的情況下很容易將本實用新型中的支撐墊I輕松的置于人體下方,在不移動支撐墊I時,底盤16在初始位置起到支撐本體11和本體11上方的人體的作用,滾輪組件底部高于底盤16,處于懸空狀態(tài)。在第一升降機構14在最緊縮狀態(tài)時,滾輪組件底部雖然高于底盤16,但是由于支撐墊整體高度的限制,滾輪組件底部與底盤16的高度差小于導軌組件3的軌道34的厚度,無法直接塞入導軌組件3,只有通過第一升降機構14的升降將本體I連同滾輪組件一并升高,使?jié)L輪組件的底部距離底盤16的高度大于導軌組件3的軌道34的厚度,才能將導軌組件3伸入滾輪組件下方。再通過第一升降機構14將本體I連同滾輪組件一并降低,使?jié)L輪組件與導軌組件3接觸,再進一步的調節(jié)第一升降機構14,使底盤16離開初始位置,支撐墊I通過滾輪組件完全支撐在導軌組件3上,再借助導軌組件3從初始位置移動到轉運平臺2上,再由轉運平臺2移出至目標位置。
[0038]由于第一升降機構14只需要使?jié)L輪組底部從低于導軌組件3軌道31的高度升高至高于軌道組件3軌道31的高度,第一升降機構14的行程大約為50?100MM,可以為機械千斤頂、液壓千斤頂、電動千斤頂和氣缸中的任一種,優(yōu)選的,第一升降機構為機械千斤頂,機械千斤頂在滿足行程需求的同時,相對質量更輕,造價更低。
[0039]本實施例中的滾輪組件,包括分別對應設置在本體11底部橫向位置的第一滾輪組12和縱向位置的第二滾輪組13,第一滾輪組12和第二滾輪組13圍繞第一升降機構14設置在本體底部的四周。第一滾輪組12和第二滾輪組13分別包括至少兩對非轉向的滾輪,也就是第一滾輪組12至少包括四個非轉向滾輪,分別設置在與導軌組件3的兩根導軌31對應的兩條平行的直線上,每條直線上至少有兩個非轉向輪,第二滾輪組13也是同樣的設置。當支撐墊I和人體需要不同的移動方向,第一滾輪組12和第二滾輪組13可選擇的與導軌組件3配合,非轉向輪限定其在滾動時僅沿同一直線的方向來往滾動。
[0040]考慮到初始位置和目標位置的不同需求,人體的朝向和移動方向之間需要作出不同的調整。例如,當人體停留的初始位置為輪椅時,支撐墊I從輪椅前方放置在人體下方,保證第一滾輪組12的滾動方向與兩腿平行,導軌組件3從兩腿之間平行于雙腿的方向伸入支撐墊I下方,并與第一滾輪組12配合,人體離開輪椅時,人體是背向輪椅的方向,并向前移動離開輪椅移至轉運平臺2 ;而支撐墊I放置在人體下方,支撐墊I和人體的相對位置一直保持不變,如果目標位置時床邊,導軌組件3仍與第一滾輪組12配合,只要直接將轉運平臺2調轉180度至人體背向床邊的方向,導軌組件3另一端直接搭接在床邊,人體是背向床邊的方向,并朝后從轉運平臺2移動到床邊;而如果是上下車,從輪椅上移出或者移入輪椅,需要人體背對輪椅并沿前后移動,而上下車時,需要人體朝向車前方并平行于座位的方向進出,就不能通過簡單的調轉轉運平臺2實現,而需要改變導軌組件3的方向來實現,這時可以將導軌組件3與第二滾輪組13配合,將導軌組件3從人體側面伸入到第二滾輪組13下方,第二滾輪組13垂直于兩腿方向,支撐墊I和人體沿垂直于兩腿方向橫向的從轉運平臺2移至車上的座位。當然,第一滾輪組12和第二滾輪組13與導軌組件3的配合不局限于上述情況,也可以始終是第一滾輪組12與導軌組件3配合,也可以是首先第二滾輪組13與導軌組件3配合,再由第一滾輪組12與導軌組件3配合。
[0041]本實用新型的支撐墊I還設有扶手(圖中未示出)和可拆卸的靠背16,在殘疾人或行動不便的人坐起時起到支撐上半身的作用。
[0042]如圖1和6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轉運平臺2包括用于承載支撐墊I的基臺21、用于使基臺在初始位置和目標位置高度之間升降的第二升降機構22和用于是基臺21移動的帶有萬向輪24的底座23,第二升降機構22升降端連接到基臺21底部中心,第二升降機構22固定端連接到底座23。
[0043]如圖1和6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底座23設有四個支架,每個支架分別帶有萬向輪24,轉運平臺2可以從初始位置的相鄰接位置移動到目標位置的相鄰接的位置,為防止轉運平臺2在初始位置或目標位置的相鄰接位置發(fā)生滾動,底座23的萬向輪24還設有鎖緊件(圖中未示出),使得在從初始位置到轉運平臺2或從轉運平臺2到目標位置的過程中移動支撐墊I和人體的過程中鎖定萬向輪24以固定轉運平臺2。
[0044]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升降機構22可以將基臺21升降至與初始位置或目標位置基本平齊的高度,第二升降機構22為機械千斤頂、液壓千斤頂、電動千斤頂和氣缸中的任一種。如圖1所示的優(yōu)選實施例中第二升降機構22為機械千斤頂,如圖6所示的又一實施例中第二升降機構22為液壓千斤頂。進一步,第二升降機構22為兩個疊加的機械千斤頂(圖中未示出),在初始位置和目標位置的高度差較大時,需要第二升降機構22達到470MM的行程,兩個疊加的機械或液壓千斤頂才能達到所需的行程。
[0045]進一步的,如圖1和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轉運平臺2還包括設有升降過程中限制基臺21發(fā)生偏移的限位機構。由于初始位置和目標位置的高度差較大,第二升降機構22的行程較長,基臺21支撐在第二升降機構22的升降端時容易發(fā)生晃動和偏移,造成基臺21上的支撐墊I和人體的晃動或跌落,在基臺21底部圍繞第二升降機構22均布的導柱25和連接在第二升降機構22固定端對應的導套26兩者配合,使基臺21在升降過程中和移動過程中可以穩(wěn)固的支撐支撐墊I和人體。導柱25可以均布在基臺底部,優(yōu)選的,為6根導柱,分別與各自的導套26配合,穩(wěn)固的支撐基臺21。
[0046]綜上所述,通過本實用新型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和人體移位方法,通過帶有滾輪組的支撐墊,在搭接在初始位置和轉運平臺之間、轉運平臺和目標位置之間的導軌上滾動,將人體從初始位置移動到目標位置,整個過程中只需在人體下方放置支撐墊和推動支撐墊在導軌上滾動時,需要借助外力的幫助,即使是普通力量的成人,也可以輕松完成上述過程;當搭乘小型私家車或大型私家車,也就是目標位置與初始位置有較大落差或距離時,可以移動轉運平臺和對轉運平臺進行升降,可以通過轉運平臺調整相應的高度,使殘疾人或行動不便的人行動不再受到更多的限制。并且本實用新型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僅有支撐墊、轉運平臺和導軌組成,結構簡單,可以方便的隨車攜帶,在出行上下車時均可使用。
[0047]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和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情況下,還可做出很多形式,這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人體移位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載人體的支撐墊(1),用于運送所述支撐墊(I)且可升降的轉運平臺(2),以及用于供支撐墊(I)移動至所述轉運平臺(2)和供所述支撐墊(I)從所述轉運平臺(2)移出的導軌組件(3);所述支撐墊(I)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支撐墊(I)底部的滾輪組件和第一升降機構(14),所述滾輪組件用于使所述支撐墊(I)在橫向或縱向分別和所述導軌組件(3)配合,所述第一升降機構(14)用于在需移動所述支撐墊(I)時升降使所述滾輪組件可滑動地與所述導軌組件(3)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軌組件(3)包括兩根平行設置導軌(31),所述兩根導軌(31)兩端可選擇的分別搭接在所述人體所處的初始位置和所述轉運平臺(2)上或分別搭接在所述轉運平臺(2)和所述人體被運送的目標位置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根導軌(31)通過可伸縮的連接桿(32)連接,所述連接桿(32)包括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所述第一連桿的一端與所述一根導軌(31)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桿的一端與所述另一根導軌(31)連接,所述第一連接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連桿的另一端之間活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墊(I)包括用于支撐所述人體的本體(11)和設置在所述本體(11)底部中心的第一升降機構(14)、設置在所述本體(11)底部周邊的所述滾輪組件,所述支撐墊(I)還包括連接在所述第一升降機構(14)另一端的底盤(16),所述滾輪組件底部高于所述底盤(16),通過調節(jié)所述第一升降機構(14)使所述滾輪組件的底部與所述底盤(16)的高度差在小于和大于所述導軌組件(3)的軌道厚度之間變化。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滾輪組件包括分別對應設置在所述本體(11)底部橫向位置的第一滾輪組(12)以及縱向位置的第二滾輪組(13),所述第一滾輪組(12)和第二滾輪組(13)環(huán)繞所述第一升降機構(14)設置,所述第一滾輪組(12)和第二滾輪組(13)分別包括至少兩對非轉向的滾輪。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11)的側邊還設有扶手和可拆卸的靠背(15)。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運平臺(2)包括用于承載所述支撐墊(I)的基臺(21),用于使所述基臺(21)在所述人體所處的初始位置高度和所述人體被運送的目標位置高度之間升降的第二升降機構(22),以及用于使基臺(21)移動的底座(23),所述第二升降機構(22)升降端連接到所述基臺(21)底部中心,所述第二升降機構(22)固定端連接到所述底座(23),所述底座(23)設有萬向輪(24)。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機構(14)和所述第二升降機構(22)分別為機械千斤頂、液壓千斤頂、電動千斤頂和氣缸中的任一種。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機構(22)為兩個上下疊加的機械千斤頂。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人體移位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運平臺(2)還設有在升降過程中用于限制所述基臺(21)發(fā)生偏移的限位機構,所述限位機構包括在所述基臺(21)底部繞所述第二升降機構(22)均布的至少兩根導柱(25)和連接在所述第二升降機構(22)固定端的、與所述導柱(25)配合的導套(26)。
【文檔編號】A61G3/06GK203591407SQ201320797307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2月4日
【發(fā)明者】施曉明 申請人:龍韻國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