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蠶豆病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蠶豆病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它主要是由竹茹、仙鶴草、龍眼肉、谷芽、遠(yuǎn)志、黃果茄、莪術(shù)等藥物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備而成,本發(fā)明藥物具有益心脾,補氣血,清熱瀉火的功能,用于治療蠶豆病見效快,療效好,不復(fù)發(fā),無毒副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蠶豆病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蠶豆病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中藥領(lǐng)域。
【背景技術(shù)】
[0002]蠶豆病是遺傳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癥,為最常見的一種遺傳性酶缺乏病,俗稱蠶豆病。全世界約2億人罹患此病。我國是本病的高發(fā)區(qū)之一,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點,患病率為0.2-44.8%。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各省,以海南、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四川等省為高。G6H)缺乏癥發(fā)病原因是由于G6H)基因突變,導(dǎo)致該酶活性降低,紅細(xì)胞不能抵抗氧化損傷而遭受破壞,引起溶血性貧血。目前,西藥治療蠶豆病效果不佳,而長期服用西藥會有較多副作用,因此,人們對有效治療蠶豆病的中藥存在很大的需求。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人依據(jù)中醫(yī)理論的研究及臨床反復(fù)的試驗和驗證,終于找到了有效治療蠶豆病的藥物,從而完成了本發(fā)明。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能夠有效治療蠶豆病的組合藥物。
[0005]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提供了該組合藥物的制備方法。
[0006]本發(fā)明藥物是選用竹茹、仙鶴草、龍眼肉、谷芽、遠(yuǎn)志、黃果茄、莪術(shù)、神曲、山藥、知母、附子、槐花、桅子藥物進行組合的,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從而能夠快速治療蠶豆病的復(fù)發(fā)。其中選用竹茹是因為其性味甘,涼,入胃、膽經(jīng),有清熱,涼血,化痰,止吐的功能,治煩熱嘔吐、呃逆,痰熱咳喘,吐血,衄血,崩漏,惡阻,胎動,驚癎。選用仙鶴草是因為其性味苦辛,平,入肺、肝、脾經(jīng),有止血,健胃的功能,治咯血,吐血,尿血,便血,赤白痢疾,崩漏帶下,勞傷脫力,癰腫,跌打、創(chuàng)傷出血。選用龍眼肉是因為其性味甘,溫,入心、脾經(jīng),有益心脾,補氣血,安神的功能`,治虛功羸弱,失眠,健忘,驚悸,怔仲。選用谷芽是因為其性味甘溫,入脾胃經(jīng),有健脾開胃,和中消食的功能,治宿食不化,脹滿泄瀉,不思飲食。選用遠(yuǎn)志是因為其性味苦辛,溫,入心、腎經(jīng),有安神益智,祛痰,解郁的功能,治驚悸,健忘,夢遺,失眠,咳嗽多痰,癰疽瘡腫。選用黃果茄是因為其性味苦辛,溫,有清熱利濕,消瘀止痛的功能。選用莪術(shù)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溫。歸肝、脾經(jīng)。行氣破血,消積止痛。用于癥瘕痞塊,瘀血經(jīng)閉,食積脹痛,跌打腫痛,早期宮頸癌。選用神曲是因為其性味甘辛,溫,入碑、胃經(jīng),有健脾和胃,消食調(diào)中的功能,治飲食停滯,胸痞腹脹,嘔吐瀉痢,產(chǎn)后瘀血腹痛,小兒腹大堅積。選用山藥是因為其性味甘,平,入肺、脾、腎經(jīng),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的功能,治脾虛泄瀉,久痢,虛勞咳嗽,消渴,遺精、帶下,小便頻數(shù)。選用知母是因為其性味苦,寒,入肺、胃、腎經(jīng),有滋陰降火,潤燥滑腸的功能,治煩熱消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jié),小便不利。選用附子是因為其性味辛甘,熱,有毒,入心、脾、腎經(jīng),有回陽補火,散寒除濕的功能,治陰盛格陽,大汗亡陽,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腳氣水腫,小兒慢驚,風(fēng)寒濕痹,蹂甓拘攣,陰疽瘡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選用槐花是因為其性味苦,涼,入肝、大腸經(jīng),有清熱,涼血,止血的功能,治腸風(fēng)便血,痔血,尿血,血淋,崩漏,衄血,赤白痢下,風(fēng)熱目赤,癰疽瘡毒,并用于預(yù)防中風(fēng)。選用桅子是因為其性味苦,寒,入心、肝、肺、胃經(jīng),有清熱,瀉火,涼血的功能,治熱病虛煩不眠,黃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熱毒瘡瘍,扭傷腫痛。
【具體實施方式】
[0007]本發(fā)明組分的藥物用量也是發(fā)明人經(jīng)過大量摸索總結(jié)得出的,各組分的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圍內(nèi)都具有較好療效
竹茹 8-15克仙鶴草10-20克龍眼肉8-15克
谷芽 8-15克遠(yuǎn)志10-20克黃果茄5-10克
莪術(shù) 8-15克神曲8-15克山藥8-15克
知母 10-15克附子8-15克槐花8-15克
桅子 10-15克優(yōu)選用量為
竹茹 10克仙鶴草15克龍眼肉10克
谷芽 10克遠(yuǎn)志15克黃果茄8克
莪術(shù) 10克神曲10克山藥10克
知母 12克附子10克槐花10克
桅子 15克本發(fā)明藥物的制備方法如下一、備料
1、竹茹:除去硬竹簽、雜質(zhì),抖掉灰屑,揉成小團或切段;
2、仙鶴草:除去雜質(zhì)殘根,洗凈,潤透,切斷,曬干;
3、龍眼肉: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
4、谷芽: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深黃色,并大部爆裂,取出,放涼;
5、遠(yuǎn)志:揀去雜質(zhì),切段,篩去灰屑;
6、黃果爺:夏、秋米收,洗凈,曬干;
7、莪術(shù):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大小分檔,洗凈,略浸泡,取出,潤透,切薄片,干燥,篩去碎屑;
8、神曲:取麩皮撒勻于熱鍋內(nèi),俟起煙,將神曲倒入,炒至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放涼;
9、山藥: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至山藥中心部軟化,撈出稍晾,切片曬干或烘干;
10、知母:揀凈雜質(zhì),用水撞洗,撈出,潤軟,切片曬干;
11、炮附片:取鹽附子洗凈,清水浸泡一夜,除去皮臍,切片,再加水泡至口嘗稍有麻辣感時,取出,用姜湯浸1-3天,然后蒸熟,再焙至七成干,倒入鍋內(nèi)用武火急炒至煙起,微鼓裂時,取出放涼;
12、槐花:取原藥材,除去梗、葉及雜質(zhì),篩去灰屑;
13、桅子:篩去灰屑,揀去雜質(zhì),碾碎過篩或剪去兩端。
[0008]二、制備
1、將所述重量的竹茹、仙鶴草、龍眼肉、谷芽、遠(yuǎn)志、黃果茄、莪術(shù)、神曲、山藥、知母、附子、槐花、桅子藥物,加水 7倍量,浸泡180分鐘后,武火煎煮沸騰25分鐘,再用文火煎煮25分鐘,過濾得第一次煎煮液,將第一次煎煮液倒入容器內(nèi)。
[0009]2、將第一次過濾后的藥渣加水5倍量,煎煮沸騰,再用文火煎煮40分鐘即得第二次煎煮液。
[0010]3、將兩次煎煮液混合分為3劑服用。
[0011]本發(fā)明藥物具有有益心脾,補氣血,清熱,瀉火的功能,用于治療蠶豆病,療程短、見效快、無毒副作用。
[0012]以下通過試驗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所述藥物的有益效果,這些試驗例包括了本發(fā)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報告和臨床觀察資料。
[0013][試驗例1]本發(fā)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報告
取家兔30只,雌雄兼用,體重2.0-2.3kg,分兩組,每組15只,其中一組為超劑量試驗組,另一組為正常量試驗組。超常量組為20ml/kg,正常量為10ml/kg,給藥方式為灌胃法給藥,每天2次,連服7天,每天觀察給藥反應(yīng),結(jié)果表明二組家兔活動、飲食正常,藥物無不良毒副作用。
[0014][試驗例2]本發(fā)明藥物治療蠶豆病的觀察資料
1、 一般資料
收治蠶豆病患者共215例。
[0015]2、診斷標(biāo)準(zhǔn)
臨床表現(xiàn):G6ro缺乏癥的臨床表現(xiàn)與一般溶血性貧血大致相同。分新生兒黃疸、蠶豆病、藥物性溶血、感染性溶血、非球形細(xì)胞溶血性貧血等臨床類型。本病臨床表現(xiàn)的輕重程度不同,多數(shù)患者,特別是女性,平時不發(fā)病,無自覺癥狀,部分患者可表現(xiàn)為慢性溶血性貧血癥狀。常因食用蠶豆、服用或接觸某些藥物、感染等誘發(fā)血紅蛋白尿、黃疸、貧血等急性溶血反應(yīng)。因G6ro缺乏誘發(fā)的嚴(yán)重的急性溶血性貧血因紅細(xì)胞破壞過多,如不及時處理,可引起肝、腎、或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60年代在廣東興寧地區(qū)在蠶豆收獲季節(jié)曾爆發(fā)G6PD缺乏癥的流行,導(dǎo)致許多患者的死亡。G6H)缺乏癥又是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主要原因。據(jù)中山醫(yī)大的一項統(tǒng)計表明,患G6H)缺乏癥的新生兒中,約50%的患兒會出現(xiàn)新生」L黃疸,其中約12%可發(fā)展為核黃疸,導(dǎo)致腦部損害,引起智力低下。
[0016]3、治療方法
選用上述藥劑,給患者服用,每次服用1劑,每天早、晚各服1次,10天為一個療程,連續(xù)服用3個療程。
[0017]4、療效評定標(biāo)準(zhǔn)
顯效:蠶豆病癥狀消失,觀察半年無反彈者;
好轉(zhuǎn):蠶豆病癥狀明顯改善,體質(zhì)逐步增強;
無效:蠶豆病癥狀無改變,達不到好轉(zhuǎn)標(biāo)準(zhǔn)者。
[0018]5、治療結(jié)果(見下表)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蠶豆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范圍內(nèi)的原料藥制成:竹茹8-15克仙鶴草10-20克龍眼肉8-15克谷芽8-15克遠(yuǎn)志10-20克黃果茄5-10克莪術(shù)8-15克神曲8-15克山藥8-15克知母10-15克附子8-15克槐花8-15克桅子10-15克。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其中各原料藥的用量為:竹茹10克仙鶴草15克龍眼肉10克谷芽10克遠(yuǎn)志15克黃果茄8克莪術(shù)10克神曲10克山藥10克知母12克附子10克槐花10克桅子15克。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驟:(一)備料(1)竹茹:除去硬竹簽、雜質(zhì),抖掉灰屑,揉成小團或切段;(2)仙鶴草:除去雜質(zhì)殘根,洗凈,潤透,切斷,曬干;(3)龍眼肉: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4)谷芽: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深黃色,并大部爆裂,取出,放涼;(5)遠(yuǎn)志:揀去雜質(zhì),切段,篩去灰屑;(6)黃果茄:夏、秋采收,洗凈,曬干;(7)莪術(shù):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大小分檔,洗凈,略浸泡,取出,潤透,切薄片,干燥,篩去碎屑;(8)神曲:取麩皮撒勻于熱鍋內(nèi),俟起煙,將神曲倒入,炒至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放涼;(9)山藥: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至山藥中心部軟化,撈出稍晾,切片曬干或烘干;(10)知母:揀凈雜質(zhì),用水撞洗,撈出,潤軟,切片曬干;(11)炮附片:取鹽附子洗凈,清水浸泡一夜,除去皮臍,切片,再加水泡至口嘗稍有麻辣感時,取出,用姜湯浸1-3天,然后蒸熟,再焙至七成干,倒入鍋內(nèi)用武火急炒至煙起,微鼓裂時,取出放涼;(12)槐花:取原藥材,除去梗、葉及雜質(zhì),篩去灰屑;(13)桅子:篩去灰屑,揀去雜質(zhì),碾碎過篩或剪去兩端;(二)制備(1)將所述重量的竹茹、仙鶴草、龍眼肉、谷芽、遠(yuǎn)志、黃果茄、莪術(shù)、神曲、山藥、知母、附子、槐花、桅子藥物,加水7倍量,浸泡180分鐘后,武火煎煮沸騰25分鐘,再用文火煎煮25分鐘,過濾得第一次煎煮液,將第一次煎煮液倒入容器內(nèi);(2)將第一次過濾后的藥渣加水5倍量,煎煮沸騰,再用文火煎煮40分鐘即得第二次煎煮液;(3)將兩次煎煮液混合分為3劑服用。
【文檔編號】A61P43/00GK103638468SQ201310671112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12月12日
【發(fā)明者】徐士杰 申請人:徐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