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痛經(jīng)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痛經(jīng)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它主要是由延胡索、全蝎、荔枝核、太子參、益智仁、青皮、威靈仙、王不留行、鳳尾草等藥物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備而成,本發(fā)明藥物具有溫中,散寒,止痙,通絡(luò)的功能,用于治療痛經(jīng)見效快,療程短,治愈后不復(fù)發(fā)。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痛經(jīng)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痛經(jīng)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中藥領(lǐng)域。
【背景技術(shù)】
[0002]痛經(jīng)是一種婦女常見的癥狀,指的是在月經(jīng)來潮時出現(xiàn)小腹部痙攣性疼痛。痛經(jīng)又可分為原發(fā)性痛經(jīng)與繼發(fā)性痛經(jīng)兩種,原發(fā)性痛經(jīng)指的是從月經(jīng)初潮時即有痛經(jīng)以后每次來潮均出現(xiàn)反復(fù)疼痛,繼發(fā)性痛經(jīng)指的是初潮開始有一個階段在月經(jīng)來潮前后并不感到疼痛,以后逐步出現(xiàn)腹痛,并逐漸加劇。目前,西藥治療痛經(jīng)效果不佳,且長期服用西藥有較多副作用,因此,人們對有效治療痛經(jīng)的中藥存在很大的需求。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人依據(jù)中醫(yī)理論的研究及臨床反復(fù)的試驗和驗證,終于找到了有效治療痛經(jīng)的藥物,從而完成了本發(fā)明。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能夠有效治療痛經(jīng)的組合藥物。
[0005]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提供了該組合藥物的制備方法。
[0006]本發(fā)明藥物是選擇延胡索、全蝎、荔枝核、太子參、益智仁、青皮、威靈仙、王不留行、鳳尾草、大血藤、絲瓜絡(luò)、山楂、白果、紫蘇葉、柏子仁、木香、牡丹皮、藏紅花、五靈脂、何首烏、沒藥、向日葵子、淫羊藿、藁本、紅葵、麥門冬、姜、大棗、鱉甲、南瓜蒂藥物進行組合的,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從而能夠快速有效治療痛經(jīng)的復(fù)發(fā)。其中選用延胡索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溫,入肝、胃經(jīng),有活血,散瘀,理氣,止痛的功能,治心腹腰膝諸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癥瘕,崩中,產(chǎn)后血暈,惡露不盡,跌打損傷。選用全蝎是因為其性味咸辛,平,有毒,有祛風,止痙,通絡(luò),解毒的功能,治驚風抽搐,癲癎,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斜,偏頭痛,風濕痹痛,破傷風,淋巴結(jié)結(jié)核,風疹瘡腫。選用荔枝核是因為其性味甘澀,溫,入肝、腎經(jīng),有溫中,理氣,止痛的功能,治胃脘痛,疝氣痛,婦女血氣刺痛。選用太子參是因為其性味甘苦,微溫,入心、脾、肺三經(jīng),有補肺、健脾的功能,治肺虛咳嗽,脾虛食少,心悸目汗,精神疲乏。選用益智仁 是因為其性味辛,溫,入脾、腎經(jīng),有溫脾,暖腎,固氣,澀精的功能,治冷氣腹痛,中寒吐瀉,多唾,遺精,小便余浙,夜多小便。選用青皮是因為其性味苦辛,微溫,入肝、膽經(jīng),有疏肝破氣,散結(jié)消痰的功能,治胸脅胃脘疼痛,疝氣,食積,乳腫,乳核,久瘧癖塊。選用威靈仙是因為其性味辛咸,溫,有毒,入膀胱經(jīng),有祛風濕,通經(jīng)絡(luò),消痰涎,散癖積的功能,治痛風、頑痹、腰膝冷痛,腳氣,瘧疾,癥瘕積聚,破傷風,扁桃體炎,諸骨鯁咽。選用王不留行是因為其性味苦平,入肝、胃經(jīng),有行血通經(jīng),催生下乳,消腫斂瘡的功能,治婦女經(jīng)閉,乳汁不通,難產(chǎn),血淋,癰腫,金瘡出血。選用鳳尾草是因為其性味淡微苦,性寒,入腎、胃二經(jīng),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消腫解毒的功能,治黃疸型肝炎,腸炎,菌痢,淋濁,帶下,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扁桃體炎,腮腺炎,癰腫瘡毒,濕疹。選用大血藤是因為其性味苦,平,入肝、大腸二經(jīng),有敗毒消癰,活血通絡(luò),祛風殺蟲的功能,治急、慢性闌尾炎,風濕痹痛,赤痢,血淋,月經(jīng)不調(diào),疳積,蟲痛,跌撲損傷。選用絲瓜絡(luò)是因為其性味甘,平,有通經(jīng)活絡(luò), 清熱化痰的功能,治胸脅疼痛,腹痛,腰痛,睪丸腫痛,肺熱痰咳,婦女經(jīng)閉,乳汁不通,癰腫,痔漏。選用山楂是因為其性味酸甘,微溫,入脾、胃、肝經(jīng),有消食積,散瘀血,驅(qū)緣蟲的功能,治肉積,癥瘕,痰飲,痞滿,吞酸,瀉痢,腸風,腰痛,疝氣,產(chǎn)后兒枕痛,惡露不盡,小兒也食停滯。選用白果是因為其性味甘苦澀,平,有毒,入肺、腎經(jīng),有斂肺氣,定喘嗽,止帶濁,縮小便的功能,治哮喘,痰嗽,白帶,白濁,遺精,淋病,小便頻數(shù)。選用紫蘇葉是因為其性味辛,溫,入肺、脾經(jīng),有發(fā)表,散寒,理氣,和營的功能,治感冒風寒,惡寒發(fā)熱,咳嗽,氣喘,胸腹脹滿,胎動不安,并能解魚蟹毒。選用柏子仁是因為其性味甘,平,入心、肝、脾經(jīng),有養(yǎng)心安神,潤腸通便的功能,治驚悸,失眠,遺精,盜汗,便秘的功能。選用木香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溫,入肺、肝、脾經(jīng),有行氣止痛,溫中和胃的功能,治中寒氣滯,胸腹脹痛,嘔吐,泄瀉,下痢里急后重,寒疝。選用牡丹皮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涼,入心、肝、腎經(jīng),有清熱,涼血,和血,消瘀的功能,治熱入血分,發(fā)斑,驚癎,吐、衄、便血,骨蒸勞熱,經(jīng)閉,癥瘕,癰瘍,撲損。選用藏紅花是因為其性味甘,平,入心、肝經(jīng),有活血化瘀,散郁開結(jié)的功能,治憂思郁結(jié),胸膈痞悶,吐血,傷寒發(fā)狂,驚怖恍惚,婦女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血腹痛,跌撲腫痛。選用五靈脂是因為其性味苦甘,溫,入肝、脾經(jīng),生用有行血止痛的功能,治心腹血氣諸痛,婦女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血作痛;外治蛇、蝎、蜈蚣咬傷,炒用止血,治婦女血崩,經(jīng)水過多,赤帶不絕。選用何首烏是因為其性味苦甘澀,微溫,入肝、腎經(jīng),有補肝,益腎,養(yǎng)血,祛風的功能,治肝腎陰虧,發(fā)須早白,血虛頭暈,腰膝軟弱,筋骨酸痛,遺精,崩帶,久瘧,久痢,慢性肝炎,癰腫,瘰疬,腸風,痔疾。選用沒藥是因為其性味苦,平,入肝經(jīng),有散血去瘀,消腫定痛的功能,治跌損,金瘡,筋骨,心腹諸痛,癥瘕,經(jīng)閉,癰疽腫痛,痔漏,目障。選用向日葵子是因為其治血痢,透癰膿。選用淫羊藿是因為其性味辛甘,溫,入肝、腎經(jīng),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的功能,治陽痿不舉,小便淋浙,筋骨攣急,半身不遂,腰膝無力,風濕痹痛,四腳不仁。選用藁本是因為其性味辛,溫,歸膀胱經(jīng),有散寒祛風,除濕止痛的功能,用于風寒感冒,巔頂疼痛。選用紅葵是因為其性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的功能,治咽喉腫痛,目昏目赤,皮膚瘙癢。選用麥門冬是因為其性味甘微苦,寒,入肺、胃、心經(jīng),有養(yǎng)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的功能,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癰,虛勞煩熱,清渴,熱病津傷,咽干口燥,便秘。選用生姜是因為其性味辛,溫,入肺、胃、脾經(jīng),有發(fā)表,散寒,止嘔,開痰的功能,治感冒風寒,嘔吐,痰飲,喘咳,脹滿,泄瀉,解半夏、天南星及魚蟹、鳥獸肉毒。選用大棗是因為其性味甘,溫,入脾、胃經(jīng),有補脾和胃,益氣生津,調(diào)營衛(wèi),解藥毒的功能,治胃虛食少,脾弱便溏,氣血津液不足,營衛(wèi)不和,心悸怔忡,婦人臟躁。選用鱉甲是因為其性味咸,平,入肝、脾經(jīng),有養(yǎng)陰清熱,平肝熄風,軟堅散結(jié)的功能,治勞熱骨蒸,陰虛風動,勞瘧瘧母,癥瘕痃癖,經(jīng)閉經(jīng)漏,小兒^(癎。選用南瓜蒂是因為其治癰瘍,疔瘡,燙傷。
【具體實施方式】
[0007]本發(fā)明組分的藥物用量也是發(fā)明人經(jīng)過大量摸索總結(jié)得出的,各組分的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圍內(nèi)都具有較好療效
延胡索 5-15克全蝎5-15克荔枝核5-15克
太子參 25-35克益智仁10-20克青皮15-25克
威靈仙 5-15克王不留行10-20克鳳尾草10-20克
大血藤 3-9克絲瓜絡(luò)5-15克山楂5-15克白果 10_20克紫蘇葉 5-15克柏子仁 5-15克 木香 5-15克牡丹皮 3~9克藏紅花 5-15克
五靈脂 5-15克何首烏 10-20克沒藥 5-15克 向日葵子3~9克淫羊藿 5-15克藁本 5-15克 紅葵 5-15克麥門冬 5-15克姜10-20克
大棗 5-15克鱉甲 5-15克南瓜蒂 3~9克 優(yōu)選用量為
延胡索 10克全蝎 10克荔枝核 10克
太子參 30克益智仁 15克青皮 20克
威靈仙 10克王不留行 15克鳳尾草 15克
大血藤 6克絲瓜絡(luò) 10克山楂 10克
白果 15克紫蘇葉 10克 柏子仁 10克
木香 10克牡丹皮 6克藏紅花 10克
五靈脂 10克何首烏 15克沒藥10克
向日葵子6克淫羊藿 10克藁本 10克
紅葵 10克麥門冬 10克姜15克
大棗 10克鱉甲 10克南瓜蒂 6克
本發(fā)明藥物的制備方法如下 一、備料
1、延胡索:揀去雜質(zhì),用水浸泡,洗凈,曬晾,潤至內(nèi)外濕度均勻,切片或打碎;
2、全蝎:清水漂去鹽質(zhì),曬干,或微火焙用;
3、荔枝核: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用時搗碎;
4、太子參:摘除須根,曬干;
5、益智仁:取益智仁置鍋內(nèi),炒至外殼焦黑,取出冷透,除去果殼,取仁搗碎用;
6、青皮: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7、威靈仙:揀凈雜質(zhì),除去殘莖,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段,曬干;
8、王不留行:簸凈雜質(zhì),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爆開白花六、七成時取出,放涼;
9、鳳尾草:全年可采,揀凈雜質(zhì),切段,曬干;
10、大血藤:用水浸泡,洗凈泥屑,潤透,切片,曬干;
11、絲瓜絡(luò):洗凈曬干,切段;
12、山楂:取揀凈的山楂,置鍋內(nèi)用武炎炒至外面焦褐色,內(nèi)部黃褐色為度,噴淋清水,取出,曬干;
13、白果:揀凈雜質(zhì),除去硬殼;
14、紫蘇葉:揀凈雜質(zhì),曬干;
15、柏子仁:揀凈雜質(zhì),除去殘留的外殼和種皮;
16、木香:將原生藥放清水內(nèi)洗凈,撈出,悶潤12-24小時使軟,切片,曬干;
17、牡丹皮:揀去雜質(zhì),除去木心,洗凈,潤透,切片,晾干;
18、藏紅花:揀去雜質(zhì),并除去黃色毛須;
19、五靈脂:揀凈雜質(zhì),打碎或篩去灰屑;20、何首烏:揀去雜質(zhì),洗凈,用水泡至八成透,撈出,潤至內(nèi)外濕度均勻,切片或切成方塊,曬干;
21、沒藥:揀去雜質(zhì),打成碎塊;
22、向日葵子:揀去雜質(zhì),曬干;
23、淫羊藿:揀凈雜質(zhì),去梗,切絲,篩去碎屑;
24、藁本: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大小分檔,搶水洗凈,潤透,切片,曬干;
25、紅葵:夏、秋割取全草,洗凈切段;
26、麥門冬: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后抽去心,再洗凈曬干;
27、生姜:揀去雜質(zhì),洗凈泥土,用時切片;
28、大棗:揀凈雜質(zhì),曬干;
29、炙鱉甲:用水浸泡,去凈皮肉,洗凈,曬干;
30、南瓜蒂:秋季采老熟的南瓜,切取瓜蒂,曬干。
[0008]二、制備
1、將所述重量的延胡索、全蝎、荔枝核、太子參、益智仁、青皮、威靈仙、王不留行、鳳尾草、大血藤、絲瓜絡(luò)、山楂、白果、紫蘇葉、柏子仁、木香、牡丹皮、藏紅花、五靈脂、何首烏、沒藥、向日葵子、淫羊藿、藁本、紅葵、麥門冬、姜、大率、鱉甲、南瓜蒂藥物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8倍量,浸泡90分鐘后,武火煎煮沸騰10分鐘,再用文火煎煮35分鐘,過濾得第一次煎煮液,將第一次煎煮液倒入容器內(nèi)。
`[0009]2、將過濾的藥渣加水6倍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40分鐘,過濾得第二次煎煮液。
[0010]3、將兩次煎煮液混合攪拌均勻,分成4劑服用。
[0011]本發(fā)明藥物具有止痙,通絡(luò),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能,用于治療痛經(jīng),療程短、見效快、治愈后不復(fù)發(fā)、無毒副作用。
[0012]以下通過試驗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所述藥物的有益效果,這些試驗例包括本發(fā)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報告和臨床療效觀察資料。
[0013][試驗例I]本發(fā)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報告
取家兔30只,雌雄兼用,體重2.0-2.5kg,分兩組,每組15只,其中一組為超劑量試驗組,另一組為正常量試驗組。超常量組為20ml/kg,正常量為10ml/kg,給藥方式為灌胃法給藥,每天2次,連服7天,每天觀察給藥反應(yīng),結(jié)果表明二組家兔活動、飲食正常,藥物無不良毒副作用。
[0014][試驗例2]本發(fā)明藥物治療痛經(jīng)的臨床觀察資料
1、一般資料
收治門診患者共305例。
[0015]2、診斷標準
臨床表現(xiàn)
原發(fā)性痛經(jīng)從初潮開始每次月經(jīng)來潮即感到小腹墜脹與痙攣性疼痛,嚴重者伴有惡心與嘔吐,疼痛區(qū)可放射至后背部與大腿內(nèi)側(cè)。疼痛時間持續(xù)48~72h,有待於月經(jīng)量多,有血塊與組織物排出后,疼痛方能緩解,一般排出的組織物呈粉紅色,片狀,大小不一,有時也有整片似三角形的管狀物此乃子宮內(nèi)膜呈整片膜落所致,這種組織稱子宮蛻膜管型。這種痛經(jīng)亦稱膜樣痛經(jīng)。
[0016]原發(fā)性痛經(jīng)者經(jīng)肛查(未婚者)均無明顯陽性體征。若痛經(jīng)病史長久也可發(fā)現(xiàn)子宮活動度欠佳,雙側(cè)附件有包塊形成或后陷凹處結(jié)節(jié),有觸痛。可能患有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卵巢巧克力囊腫,常表現(xiàn)為繼發(fā)痛經(jīng)。
[0017]3、治療方法
選用上述藥劑,給患者服用,每次服用I劑,每天早、晚各服I次,7天為一個療程,連續(xù)服用5個療程。
[0018]4、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癥狀消失,體質(zhì)恢復(fù)正常,觀察半年無復(fù)發(fā)者;
好轉(zhuǎn):癥狀明顯好轉(zhuǎn),體質(zhì)逐步恢復(fù);
無效:達不到好轉(zhuǎn)標準者。
[0019]5、治療結(jié)果(見下表)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痛經(jīng)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范圍內(nèi)的原料藥制成: 延胡索5-15克全蝎5-15克荔枝核5-15克 太子參25-35克益智仁10-20克青皮 15-25克 威靈仙5-15克王不留行 10-20克鳳尾草10-20克 大血藤3-9克絲瓜絡(luò)5-15克山楂 5-15克 白果10-20克紫蘇葉5-15克柏子仁5-15克 木香5-15克牡丹皮3-9克藏紅花5-15克 五靈脂5-15克何首烏10-20克沒藥 5-15克 向日葵子 3-9克淫羊藿5-15克藁本 5-15克 紅葵5-15克麥門冬5-15克姜 10-20克 大棗5-15克鱉甲 5-15克南瓜蒂3-9克。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其中各原料藥的用量為: 延胡索10克全蝎 10克荔枝核10克 太子參30克益智仁15克青皮 20克 威靈仙10克王不留行 15克鳳尾草15克 大血藤6克絲瓜絡(luò)10克山楂 10克 白果 15克紫蘇葉10克柏子仁10克 木香 10克牡丹皮6克藏紅花10克 五靈脂10克何首烏15克沒藥 10克 向日葵子 6克淫羊藿10克藁本 10克 紅葵 10克麥門冬10克姜 15克 大棗 10克鱉甲 10克南瓜蒂6克。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驟: (一)備料 (1)延胡索:揀去雜質(zhì),用水浸泡,洗凈,曬晾,潤至內(nèi)外濕度均勻,切片或打碎; (2)全蝎:清水漂去鹽質(zhì),曬干,或微火焙用; (3)荔枝核: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用時搗碎; (4)太子參:摘除須根,曬干; (5)益智仁:取益智仁置鍋內(nèi),炒至外殼焦黑,取出冷透,除去果殼,取仁搗碎用; (6)青皮: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7)威靈仙:揀凈雜質(zhì),除去殘莖,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段,曬干; (8 )王不留行:簸凈雜質(zhì),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爆開白花六、七成時取出,放涼; (9)鳳尾草:全年可采,揀凈雜質(zhì),切段,曬干; (10)大血藤:用水浸泡,洗凈泥屑,潤透,切片,曬干; (11)絲瓜絡(luò):洗凈曬干,切段; (12)山楂:取揀凈的山楂,置鍋內(nèi)用武炎炒至外面焦褐色,內(nèi)部黃褐色為度,噴淋清水,取出,曬干; (13)白果:揀凈雜質(zhì),除去硬殼; (14)紫蘇葉:揀凈雜質(zhì),曬干;(15)柏子仁:揀凈雜質(zhì),除去殘留的外殼和種皮; (16)木香:將原生藥放清水內(nèi)洗凈,撈出,悶潤12-24小時使軟,切片,曬干; (17)牡丹皮:揀去雜質(zhì),除去木心,洗凈,潤透,切片,晾干; (18)藏紅花:揀去雜質(zhì),并除去黃色毛須; (19)五靈脂:揀凈雜質(zhì),打碎或篩去灰屑; (20)何首烏:揀去雜質(zhì),洗凈,用水泡至八成透,撈出,潤至內(nèi)外濕度均勻,切片或切成方塊,曬干; (21)沒藥:揀去雜質(zhì),打成碎塊; (22)向日葵子:揀去雜質(zhì),曬干; (23)淫羊藿:揀凈雜質(zhì),去梗,切絲,篩去碎屑; (24)藁本: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大小分檔,搶水洗凈,潤透,切片,曬干; (25)紅葵:夏、秋割取全草,洗凈切段; (26)麥門冬:揀凈雜質(zhì),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后抽去心,再洗凈曬干; (27)生姜:揀去雜質(zhì),洗凈泥土,用時切片; (28)大棗:揀凈雜質(zhì),曬干; (29)炙鱉甲:用水浸泡,去凈皮肉,洗凈,曬干; (30)南瓜蒂:秋季采老熟的南瓜,切取瓜蒂,曬干; (二)制備 (1)將所述重量的延胡索、全蝎、荔枝核、太子參、益智仁、青皮、威靈仙、王不留行、鳳尾草、大血藤、絲瓜絡(luò)、山楂、白果、紫蘇葉、柏子仁、木香、牡丹皮、藏紅花、五靈脂、何首烏、沒藥、向日葵子、淫羊藿、藁本、紅葵、麥門冬、姜、大率、鱉甲、南瓜蒂藥物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8倍量,浸泡90分鐘后,武火煎煮沸騰10分鐘,再用文火煎煮35分鐘,過濾得第一次煎煮液,將第一次煎煮液倒入容器內(nèi); (2)將過濾的藥渣加水6倍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40分鐘,過濾得第二次煎煮液; (3 )將兩次煎煮液混合攪拌均勻,分成4劑服用。
【文檔編號】A61K35/56GK103638492SQ201310661897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12月10日
【發(fā)明者】張朝蘭 申請人:張朝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