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蟯蟲病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主要涉及中藥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治療蟯蟲病的中藥。
背景技術(shù):
:
蟯蟲病是由蠕形駐形線蟲寄生于人體引起的一種腸道寄生蟲病。本病以肛周瘙癢為主要變現(xiàn),多發(fā)于小兒。最常見的表現(xiàn)是肛周瘙癢,尤以夜間為重。重度感染時可導(dǎo)致胃腸功能紊亂,出現(xiàn)嘔吐、腹瀉、發(fā)熱、腹痛等?,F(xiàn)有的治療蟯蟲病的方法為口服藥物或者在肛門部位涂抹霉素膏以誘殺蟯蟲的辦法,但是,這些方法都存在療效不好,容易污染衣物等缺陷。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目的就是為了彌補已有技術(shù)的缺陷,提供一種治療蟯蟲病的中藥,它具有療效顯著、無毒副作用的優(yōu) 點。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shù)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治療蟯蟲病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組分的重量配比為:金蕎麥13-17、土茯苓10-14、五倍子13-17、蛇床子6、金櫻子6、刺猬皮10-14、車前草1_5、石見穿13-17、白及10-14、艾葉草1-5、二七6、百部13-17、大蒜10-14、石槽皮6、泥炭鮮10-14。一種治療蟯蟲病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組分的重量配比為:金蕎麥15、土茯苓12、五倍子15、蛇床子6、金櫻子6、刺猬皮12、車前草3、石見穿15、白及12、艾葉草3、三七6、百部15、大蒜12、石槽皮6、泥炭蘚12。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
本發(fā)明中藥利用殺蟲滅虱、清熱解毒、除濕通絡(luò)、利水通淋、消毒止癢、止血活血、固精澀腸等中藥,對于治療蟯蟲病具有療效好,療程短、無毒副作用的優(yōu)點。
具體實施方式
:
一種治療蟯蟲病的中藥,其各原料組分的重量(9)為:金蕎麥15、土茯苓12、五倍子15、蛇床子6、金櫻子6、刺猬皮12、車前草3、石見穿15、白及12、艾葉草3、三七6、百部15、大蒜12、石榴皮6、泥炭蘚12。稱取以上原料組分,按照丸劑的常規(guī)制法,將其制成丸劑,每粒丸2g,每天服用早、晚兩次,每次兩粒。一般4-8天即可治愈。為證明本發(fā)明具有很好的療效,列舉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一:
祝某,男,8歲?;颊甙肽昵白杂X肛門周圍有小蟲蠕動,奇癢。采用口服藥治療效果不明顯。近半月,還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后給予本發(fā)明中藥治療,5天后,治愈,以上癥狀完全消失。病例二:
王某,女,6歲。主訴:一個月前,出現(xiàn)肛周瘙癢癥狀,尤其是夜間更甚。給予本發(fā)明中藥治療4天后治愈,瘙癢癥狀消失。病例三:范某,男,9歲。主訴:一年前患有蟯蟲病。期間靠口服藥物治療,但是效果不明顯。近半月,出現(xiàn)腹瀉、腹痛等癥狀。給予本發(fā)明中藥治療,兩天后,腹瀉、腹痛癥狀消失;繼續(xù)服用4天,治愈。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蟯蟲病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組分的重量配比為:金蕎麥13-17、土茯苓10-14、五倍子13-17、蛇床子6、金櫻子6、刺猬皮10-14、車前草1_5、石見穿13-17、白及10-14、艾葉草1-5、二七6、百部13-17、大蒜10-14、石槽皮6、泥炭蘚10-14。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蟯蟲病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組分的重量配比為:金蕎麥15、土茯苓12、五倍子15、蛇床子6、金櫻子6、刺猬皮12、車前草3、石見穿·15、白及12、艾葉草3、三七6、百部15、大蒜12、石榴皮6、泥炭蘚12。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蟯蟲病的中藥,其各原料組分的重量配比為金蕎麥13-17、土茯苓10-14、五倍子13-17、蛇床子6、金櫻子6、刺猬皮10-14、車前草1-5、石見穿13-17、白及10-14、艾葉草1-5、三七6、百部13-17、大蒜10-14、石榴皮6、泥炭蘚10-14。本發(fā)明中藥利用殺蟲滅虱、清熱解毒、除濕通絡(luò)、利水通淋、消毒止癢、止血活血、固精澀腸等中藥,對于治療蟯蟲病具有療效好,療程短、無毒副作用的優(yōu)點。
文檔編號A61P33/10GK103110865SQ20121053093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12月11日
發(fā)明者陳文中 申請人:陳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