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補脾止瀉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ー種用于補脾止瀉的中藥制劑,屬于中藥制藥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現(xiàn)代人的飲食過于肥甘厚膩導致人體消化功能紊亂,加上學習、工作、生活壓カ的増大,情緒上的波動過頻過大,人的情志變化又與肝的疏泄功能關系非常密切,情志過極則會傷肝從而份脾導致泄瀉。從臨床上來看,肝郁脾虛導致的泄瀉病人越來越多,其中脾虛泄瀉在小兒泄瀉中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目前,西醫(yī)多采用黃連素、抗生素等進行對癥治療,不僅容易產生耐藥性,而且治療效果不理想,容易復發(fā)。另外,就目前所使用的治療腹瀉的中藥來看,仍存在治療效果不理想、療程長、起效慢等缺點。因此研究ー種服用方便、起效迅速、療效好的用于補脾止瀉的 中藥是非常必要的。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療程短、起效快、治愈率高的用于補脾止瀉的中藥制齊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ー種用于補脾止瀉的中藥制齊U,其特征在于,使用的中藥原料包括馬齒莧、炒山藥、焦三仙、麩炒芡實、苜蓿、土炒白木、麩炒蒼術、蜜炒防風、土炒當歸、澤瀉、白芍、車前子和甘草。馬齒莧味甘、酸,性寒,歸心、肝、脾、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止帶、散血消腫、除塵殺菌、消炎止痛、止血涼血等功效。用于治療痢疾、腸炎、腎炎、產后子宮出血、便血、乳腺炎等。炒山藥味甘,性平,歸肺、脾、腎經。具有滋陰利濕、補腎脾胃的功效。用于治療脾虛食少、泄瀉便溏、白帶過多等。焦三仙是焦神曲、焦山楂、焦麥芽三種中藥配伍的統(tǒng)稱。焦神曲味甘、辛,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和胃、消食調中的作用,用于治療飲食停滯、胸痞腹脹、嘔吐瀉痢、產后瘀血腹痛、小兒腹大堅積。焦山楂味甘、酸,性微溫,歸睥、胃、肝經,具有消食健胃、活血化瘀、收斂止痢的作用,用于治療肉積痰飲、痞滿吞酸、瀉痢腸風、腰痛疝氣、產后兒枕痛、惡露不盡、小兒乳食停滯。焦麥芽味甘,性平,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消食,健脾開胃,退乳消脹的作用,用于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乳汁郁積、乳房脹痛、婦女斷乳。三味中藥配伍,具有消食健脾、活血散瘀的功效,適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痞脹滿等癥。麩炒芡實味甘、澀,性平,歸脾、腎經。具有健脾止瀉、祛濕止帶的功效。用于治療老幼脾腎虛熱及久痢、小便頻數、夢遺漏精、精滑不禁等。苜蓿味苦,性平,歸脾、胃、腎經。具有整腸健胃、消食健脾的功效。用于治療尿結石、膀胱結石、水腫、淋癥、消渴等癥。土炒白術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用于治療脾氣虛弱、神疲乏力、食少腹脹、大便溏薄、水飲內停、小便不利、水腫、痰飲眩暈、溫痹酸痛、氣虛自汗、胎動不安。麩炒蒼術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肝經。具有健脾燥濕、溫經止痛、溫中止瀉的功效。用于脘腹脹滿、泄瀉、水腫、風濕痹痛、風寒感冒。蜜炒防風味辛、甘,性微溫,歸膀胱、肝、脾經。具有健脾利濕、升清止瀉的功效。用于治療外感風寒、頭痛身痛、風濕痹痛、骨節(jié)酸痛、腹痛泄瀉、腸風下血、破傷風、風疹瘙癢、瘡瘍初起。土炒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便溏癥。澤瀉味甘、淡,性寒,歸腎、膀胱經。具有利濕祛濁而不傷陰的功效。用于治療小便 不利、熱淋澀痛、水腫脹滿、泄瀉、痰飲眩暈、遺精。白芍味苦、酸,性微寒,歸肝經、脾經。具有緩中止痛、斂陰收汗的功效。用于治療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自汗、盜汗、脅肋脘腹疼痛、四肢攣痛、頭痛、眩暈。車前子味甘、淡,性微寒,歸肺經、肝經、腎經、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滲濕通淋、清肝明目的功效。用于治療小便不利、淋濁帶下、水腫脹滿、暑濕瀉痢、目赤障翳、痰熱咳喘。甘草味甘,性平,歸十二經。具有健脾益氣、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的功效。用于治療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痛疽瘡瘍、胃腸道潰瘍以及解藥毒、食物中毒等。上藥諸藥合用,共奏健脾止瀉、清熱化濕之功效。上述各中藥原料的質量份數優(yōu)選如下馬齒莧50-60份、炒山藥20-30份、焦三仙25-30份、麩炒突實18-20份、苜猜15-18份、土炒白術15-18份、麩炒蒼術15-18份、蜜炒防風10-12份、土炒當歸8-10份、澤瀉8-10份、白芍8-10份、車前子8_10份、甘草6_10份。另外,患者伴有腹痛遇寒腹瀉加干姜,小腹肛門下墜加升麻。干姜的質量份數優(yōu)選為2-5份,升麻的質量份數優(yōu)選為6-9份。干姜味辛,性熱,歸脾、胃、心、肺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溫肺化飲的功效。用于治療脘腹冷痛、嘔吐、泄瀉、亡陽厥逆、寒飲喘咳、寒濕痹痛。升麻味辛、微甘,性微寒,歸肺、脾、胃、大腸經。具有發(fā)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的功效。用于治療風熱頭痛、齒痛、ロ瘡、咽喉腫痛、麻疹不透、陽毒發(fā)斑、脫肛、子宮脫垂。另外,本發(fā)明的中藥制劑可制成湯劑,制備方法為稱取各中藥原料,去除雜質后,加入1500-2500質量份的水,煮沸后慢火煎半小吋,過濾藥液后,在中藥殘渣中再加入1000-1200質量份的水,煮沸半小吋,過濾藥液,合并兩次過濾得到的藥液即得。本發(fā)明依據傳統(tǒng)的中醫(yī)理論,辨證施治,科學配伍,具有健脾止瀉、清熱化濕之功效,在治療脾虛泄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適用于慢性結腸炎、非特異性結腸炎和腸功能紊亂性腹瀉,以及各種不明原因及吃各種止瀉消炎藥無效的腹瀉患者,安全無毒、起效迅速、療程短、治愈率尚,大大提聞了患者的健康狀態(tài)。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列舉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療效進行詳細說明,但本發(fā)明不受下述實施例的限制。一、中藥湯劑的制備按以下質量配比稱取各中藥原料馬齒莧50克、炒山藥20克、焦三仙30克、麩炒芡實20克、苜蓿15克、土炒白術15克、麩炒蒼術15克、蜜炒防風10克、土炒當歸8克、澤瀉8克、白芍8克、車前子8克、甘草6克。另外,腹痛遇寒腹瀉加干姜3克,小腹肛門下墜加升麻9克。去除雜質后,加水2000ml,煮沸后慢火煎半小時,過濾藥液后,在中藥殘渣中再加入IOOOml的水,煮沸半小吋,過濾藥液,合并兩次過濾得到的藥液即得。ニ、臨床治療效果患者選擇患有各類腹瀉的患者400例,其中男240例、女160例,年齡8個月以上 70歲,病程10個月 3年。治療方法分早晚兩次服用上述湯劑,不易ロ服的患者也可保留灌腸,成人一日100-150ml,嬰幼兒根據情況酌情遞減,服藥期間禁忌辛辣生冷刺激性的食物。療效400例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有效率達到98%以上,一般患者七到十副即可 治愈,慢性患者連續(xù)服用三個月可治愈。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補脾止瀉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使用的中藥原料包括馬齒莧、炒山藥、焦三仙、麩炒芡實、苜蓿、土炒白術、麩炒蒼術、蜜炒防風、土炒當歸、澤瀉、白芍、車前子和甘草。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各中藥原料的質量份數為馬齒莧50-60份、炒山藥20-30份、焦三仙25-30份、麩炒芡實18-20份、苜蓿15-18份、土炒白術15-18份、麩炒蒼術15-18份、蜜炒防風10-12份、土炒當歸8_10份、澤瀉8_10份、白芍8_10份、車前子8-10份、甘草6-10份。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使用的中藥原料中還包括干姜。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使用的中藥原料中還包括2-5質量份的干姜。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使用的中藥原料中還包括升麻。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使用的中藥原料中還包括6-9質量份的升麻。
7.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為湯劑,制備方法為稱取各中藥原料,去除雜質后,加入1500-2500質量份的水,煮沸后慢火煎半小時,過濾藥液后,在中藥殘渣中再加入1000-1200質量份的水,煮沸半小時,過濾藥液,合并兩次過濾得到的藥液即得。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用于補脾止瀉的中藥制劑,屬于中藥制藥領域。本發(fā)明的中藥制劑所使用的中藥原料包括馬齒莧、炒山藥、焦三仙、麩炒芡實、苜蓿、土炒白術、麩炒蒼術、蜜炒防風、土炒當歸、澤瀉、白芍、車前子和甘草等。本發(fā)明的中藥制劑具有健脾止瀉、清熱化濕的功效,療程短、起效快、治愈率高。
文檔編號A61K36/9068GK102698145SQ20121020349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6月19日
發(fā)明者姜健, 溫小紅, 范方 申請人:大連民族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