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蠕動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按照權利要求I的前序部分所述的蠕動泵。
背景技術:
這種蠕動泵尤其用在醫(yī)療技術領域中,例如用作輸液泵或者用在注射和透析裝置中。EP2011541A2中描述了在造影劑注射裝置中使用的這種類型的蠕動泵,該蠕動泵包括申請人先前使用的注射裝置,該注射裝置可以以名稱“ulrich missouri/mississippi”在市場上獲得。該已知的造影劑注射裝置包括這種類型的蠕動泵,該蠕動泵具有三個構造成擠壓輥形式的擠壓元件,所述擠壓元件用于抵靠可樞轉的對立支座按壓插入蠕動泵中并攜帶造影劑或NaCl沖洗溶液的軟管,由此擠壓該軟管并在輸送方向上向前輸送該軟管中的介質(zhì)。擠壓輥在此情況下以可自由轉動地的方式設置在被轉動驅動的支承盤上。在泵運轉情況下,支承盤沿順時針方向轉動,而設置在支承盤上的擠壓輥沿逆時針方向轉動。支承盤 和擠壓輥的轉動運動借助于驅動馬達和傳動機構實現(xiàn),支承盤和擠壓輥聯(lián)接在該傳動機構上。所述對立支座設計成兩部件式并且包括兩個支座段,這兩個支座段具有圓形段的形狀并且各自布置在一可樞轉的活門上。這兩個可樞轉的活門可以圍繞公共的樞轉軸線彼此相對樞轉。為將軟管插入蠕動泵中,首先將這兩個活門樞轉分離,以便能手動地將軟管導入擠壓輥的外周面和與活門一起被轉離擠壓輥的支座段之間。在插入軟管之前,手動地將泵轉到適合于插入軟管的位置,以使軟管可被穿入擠壓輥的外周面和被向外轉動的支座段之間。在已經(jīng)穿入軟管之后,這兩個活門再次共同樞轉,由此兩個支座段頂接到軟管上并且將軟管壓向擠壓輥的外周面。在這兩個可樞轉的活門以及設置在其上的支座段一起向內(nèi)樞轉之后,這兩個活門被關閉并且蠕動泵可被置于轉動中以輸送在軟管中引導的介質(zhì)。然而,將軟管插入蠕動泵中證明是費力且費時的。兩個可樞轉的活門彼此分離的樞轉和相互靠近的樞轉以及泵向適合于插入軟管的位置的轉動尤其是費時的。此外,軟管的插入要求操作者具有一定的熟練技能。
發(fā)明內(nèi)容
由此出發(fā),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改進這種類型的蠕動泵,從而實現(xiàn)更簡單和更快速地將軟管引入(插入,導入)蠕動泵中。該目的通過一種具有權利要求I的特征的蠕動泵實現(xiàn)。該蠕動泵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可以從從屬權利要求中獲得。按照本發(fā)明的蠕動泵具有用于將軟管穿入到擠壓元件和支座(對立支承件)之間的穿入裝置(穿管裝置)。借助于該穿入裝置,軟管被自動地插入蠕動泵中。這僅要求操作者將彎曲成環(huán)形的軟管放入到穿入裝置中并起動蠕動泵。穿入裝置與蠕動泵一起被致動并且將軟管自動地在擠壓元件和支座之間導入蠕動泵中,其中,通過泵送運動,軟管被擠壓到擠壓元件和支座之間并且沿著蠕動泵的輸送方向被繼續(xù)拉入,直到軟管被完全拉入到蠕動泵內(nèi)。
該穿入裝置優(yōu)選包括設置(布置)在一軸上的蝸桿(蝸桿主軸)。在此情況下,該軸可轉動地支承在蠕動泵的殼體部分中并且被主軸驅動裝置驅動而轉動。該主軸驅動裝置有利地與蠕動泵的驅動馬達聯(lián)接,由此,一旦蠕動泵被接通,就使主軸驅動裝置與驅動馬達一起開始運轉。當接通蠕動泵時,穿入裝置首先將放入蝸桿的頂部螺紋(螺旋通道)中的軟管向下在擠壓輥和支座布置在其中的平面的方向上引導,然后將軟管自動地在擠壓元件和支座之間穿入蠕動泵中。通過借助于驅動馬達實現(xiàn)的蠕動泵的運動,軟管最后沿著支座的整個長度或整個圓周被完全拉入蠕動泵中。為將軟管插入穿入裝置中,有利地設置用于固定軟管的固定裝置,其中,該固定裝置優(yōu)選允許將軟管固定到位于蠕動泵的輸入側的第一位置和位于蠕動泵的輸出側的至少一個第二位置中。在將軟管插入固定裝置中之后,在這兩個固定位置被固定的軟管在這兩個固定位置之間環(huán)形地延伸。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蠕動泵的形式為旋轉蠕動泵,其中,擠壓元件通過擠壓輥形成,該擠壓輥可轉動地支承在支承盤上。在泵的運轉期間,支承盤和擠壓輥被驅動馬達置于轉動狀態(tài)。驅動馬達的運動在此情況下有利地經(jīng)行星齒輪傳動機構傳遞到支承盤和擠壓輥 上,從而即使在沒有插入軟管時不僅支承盤而且可轉動地支承在其中的擠壓輥也可以被置于旋轉中。在起動蠕動泵時,由此在還沒有導入軟管的情況下支承盤也被置于轉動狀態(tài)。同時,通過穿入裝置在與穿入裝置相鄰的擠壓元件(擠壓輥)的方向上并向著與該擠壓元件相對置的支座引導軟管,該穿入裝置將插入其中的軟管穿入蠕動泵中。為了協(xié)助軟管通過穿入裝置自動地穿入蠕動泵中,除了擠壓輥以外還附加地設置至少一個導向輥。優(yōu)選設置多個導向輥,它們被分別可轉動地設置在支承盤上的相鄰的擠壓輥之間。導向輥在外周面處具有環(huán)繞的槽34,軟管可以接合入該槽中。如果軟管被穿入裝置向下朝著支承盤的方向引導,那么軟管接合入正好與穿入裝置處于相鄰位置的那個導向輥的外周面處的槽中。通過轉動支承盤,設置在其上的導向輥在泵輸送方向上繼續(xù)運動并且在此期間將軟管一方面向下朝著支承盤的方向拉并且另一方面通過形狀配合將軟管沿徑向向外壓向支座。隨著支承盤繼續(xù)轉動,由于軟管表面上的靜摩擦以及導向輥的外周面處的槽中的摩擦接合,導向輥將軟管沿著圓弧形構造的支座的內(nèi)周面繼續(xù)拉入蠕動泵中,直到支承盤與設置在其上面的導向輥一起已經(jīng)實施(幾乎)一整圈的轉動并且通過繼續(xù)轉動支承盤軟管被完全地拉入到蠕動泵內(nèi)。通過轉動支承盤,軟管最后被支承盤上的跟隨在導向輥的后面的擠壓輥朝著支座擠壓并且因此被夾持在擠壓輥和支座之間。為了保證即使在還沒有插入軟管的情況下不僅支承盤而且在其中可轉動地支承的擠壓輥能被置于旋轉中,設有傳動機構,該傳動機構具有抗轉動地(在轉動方面剛性地,不可相對轉動地)與驅動裝置的驅動軸連接的太陽輪和抗轉動地與對應的擠壓輥連接的第一行星輪,還設有行星齒輪傳動機構,該行星齒輪傳動機構包括太陽輪和至少一個用于每個擠壓輥的行星輪,該行星輪與泵殼體的作為齒圈起作用的內(nèi)周面聯(lián)接。由此,從驅動軸傳遞到太陽輪的扭矩被從太陽輪經(jīng)位置固定的泵殼體的作為齒圈起作用的內(nèi)周面?zhèn)鬟f到支承盤上,由此支承盤在泵運轉情況下即使沒有插入軟管也被置于轉動狀態(tài)中。
本發(fā)明的其它優(yōu)點和特征可從下面參照附圖描述的實施例中得出。在附圖中
圖I示出注射裝置的俯視圖,其中使用了按照本發(fā)明的蠕動泵;圖2示出本發(fā)明的蠕動泵的透視圖;圖3示出圖2的蠕動泵的分解圖;圖4a示出圖2的蠕動泵沿平面A-A的剖視圖;圖4b示出圖2的蠕動泵在支座和與支座相對的導向輥的區(qū)域中的剖視圖的細部;以及圖5示出圖2的蠕動泵的穿入裝置的透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I中示出了注射裝置的注射頭,該注射裝置用于將兩種不同的或相同的造影劑和NaCl沖洗溶液注射到患者的血管中,在該注射裝置中使用按照本發(fā)明的蠕動泵I。這種注射裝置例如在實施顯像技術如計算機X射線斷層成像、超聲檢查和磁共振成像(MRT)時被用于注射造影劑。該注射裝置包括在圖I中示出的注射頭20,蠕動泵I設置在該注射頭中。注射頭20包括帶有兩個環(huán)形的手柄21、22的塑料殼體。在手柄21和22之間設有面板23,該面板可以用該圖未示出的蓋封閉。面板23在它的下部區(qū)域中具有用于容納蠕動泵I的凹部。在上述凹部的上方設有管道狀凹部24、25,在所述管道狀凹部中可以插入分支的軟管裝置(圖中未示出)。該軟管裝置尤其包括如EP2011541A2中詳細描述的軟管裝置。該軟管裝置總共包括三個供給軟管,即,用于第一造影劑的第一供給軟管,用于第二造影劑的第二供給軟管和用于沖洗溶液(尤其是NaCl)的第三供給軟管。這三個供給軟管連接到在此也未示出的、用于造影劑和沖洗溶液的儲備瓶上,并且插入凹部24的設置于面板23的上部區(qū)域中的分支24a、24b和24c內(nèi)。插入到面板23的圓形凹部24d中的接合元件將這三個與儲備容器相連的供給軟管結合到一個通向蠕動泵I的軟管部段中。為將軟管插入到蠕動泵I中,設置穿入裝置。該穿入裝置的工作方式和設計結構在下面說明。軟管最后被引導通過蠕動泵I并且被安放在面板23的左上部分中的凹部25內(nèi)。軟管端部連接到患者軟管上,經(jīng)該患者軟管可以將在軟管中攜帶的介質(zhì)最終注射到患者的血管中。為將軟管固定在面板23上,設置有固定裝置,該固定裝置允許在蠕動泵的輸入側的第一位置39和輸出側的至少一個第二位置40處固定軟管。有利地在固定位置39和40處布置超聲傳感器,以用于探測軟管中的氣泡??稍O置用于將軟管固定在面板23上的其它的固定位置,例如EP 2011541A1中所描述的。圖2和3中以透視圖詳細地示出了蠕動泵I,其中圖3是分解圖。該蠕動泵I包括帶有驅動馬達7的下泵單元,以及帶有殼體2的上泵單元。殼體2分成下殼體部分2a和上殼體部分2b。下殼體部分2a可以與上殼體部分2b —體地或也可以以兩部分的方式進行構造。下泵單元包括帶有驅動軸10的驅動馬達7,該驅動軸經(jīng)傳動機構與上泵單元聯(lián)接。上泵單元的結構可以從圖4的剖視圖中獲知。在殼體2的內(nèi)部設置有與驅動馬達7的驅動軸10聯(lián)接的傳動機構6。該傳動機構包括太陽輪30,該太陽輪抗轉動地與驅動馬達7的驅動軸10連接。驅動軸10的上端部通過軸承43可轉動地支承在支承盤8中。在支承盤8上設有多個擠壓元件3。在所示出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擠壓元件3由被驅動的擠壓輥3構成,其中,三個這種擠壓輥3均勻地設置在圓形支承盤8的外周上。擠壓輥3可轉動地支承在支承盤8上。為此,這三個擠壓輥3各自安放在一具有軸線9’的軸9上,每個軸9都通過軸承15支承在支承盤8的孔中。這些軸9以及因此擠壓輥3的軸線9’平行于驅動馬達7的驅動軸10延伸。在泵運轉期間,驅動馬達7通過傳動機構6使支承盤8和擠壓輥3轉動。傳動機構6除了太陽輪30以外還包括行星輪16,其中,每個擠壓輥3配設一個這種行星輪16,該行星輪抗轉動地固定在軸9上。每個行星輪16都通過嚙合而聯(lián)接到行星齒輪傳動機構的太陽輪30上。每個軸9上都鄰近行星輪16設有摩擦輪31,其中,摩擦輪31抗轉動地并且與行星輪16間隔開地固定在軸9上。在每個摩擦輪31的外周面上設置有圓周槽34,在該槽中嵌入橡膠環(huán)32(0形環(huán))。摩擦輪31經(jīng)由該橡膠環(huán)32與泵殼體2的內(nèi)周面2c接觸。殼體2的內(nèi)周面2c由此用作行星齒輪傳動機構的齒圈。當通過驅動馬達7使驅動軸10旋轉時,由于行星輪16與太陽輪30聯(lián)接,該旋轉運動被傳遞到軸9上,由此使軸9和與該軸抗轉動地連接的擠壓輥3旋轉。同時摩擦輪31在泵殼體2的內(nèi)周面2c上滾動,由此支承盤8也相對于泵殼體2轉動。由于摩擦輪31,即使蠕動泵中還沒有插入軟管,支承盤8也可以被驅動馬達7置于旋轉狀態(tài)。在支承盤8上,除了擠壓輥3以外還設有導向輥11。該導向輥11用于引導相鄰擠 壓輥3之間的軟管,并且該導向輥不被驅動。導向輥11在外周面處具有橫截面為半圓形的槽34,在該槽中引導軟管。導向輥11和擠壓輥3在支承盤8上的布置尤其可以從圖3的分解圖中看到。為將軟管插入蠕動泵中,設置穿入裝置,該穿入裝置自動地將軟管穿入擠壓輥3和支座4之間。穿入裝置包括設置在支承盤8外側的蝸桿26。該蝸桿26設置在軸27上,其中,該軸27平行于擠壓輥3的軸線9’延伸。軸27可轉動地支承在蠕動泵的殼體部分2中并且聯(lián)接到主軸驅動裝置28,借助于該主軸驅動裝置可將軸27和蝸桿26置于轉動狀態(tài),以便將安放在蝸桿中的軟管穿入到蠕動泵內(nèi)。蝸桿26的上部螺紋在蠕動泵的縱向方向上(即,平行于相應軸10或27的軸線)凸出超過擠壓輥3和導向輥11的頂面。支座4設置在上泵單元的上端部處。該支座4呈現(xiàn)帶有缺口 38的圓弧段的形狀,并且有利地在200°至300°的角度范圍上延伸。蝸桿26布置在支座4的缺口 38的區(qū)域中。支座4具有作用面(有效面)4a,該作用面以間距d位于擠壓輥3的外周面的對面。軟管被穿入到作用面4和每個擠壓輥3的外周面之間的間隙中。為將軟管插入蠕動泵I中,首先通過固定裝置將待插入的軟管部段固定在面板23上的兩個固定位置39和40處。在固定裝置39和40之間的該軟管部段則(由于軟管部段的自然扭轉)具有環(huán)的形狀。然后將該軟管部段放置到蝸桿26中。接著使泵起動,由此驅動馬達7使支承盤8旋轉。同時主軸驅動裝置28使蝸桿26轉動。為此,主軸驅動裝置28與驅動馬達7的控制機構聯(lián)接。通過轉動蝸桿26,軟管被蝸桿26向下在支承盤8的方向上引導。通過轉動支承盤,其中一個導向輥11向軟管運動并且該軟管接合到導向輥11的外周面上的槽34中。隨著支承盤8的繼續(xù)轉動,設置在該支承盤上的導向輥11繼續(xù)沿泵的輸送方向運動并且在此期間一方面通過在槽34中的摩擦配合沿支承盤8的方向向下牽拉軟管并且另一方面通過形狀配合將軟管沿徑向向外壓向支座4。在支承盤8繼續(xù)轉動期間,由于軟管表面上的靜摩擦和在導向輥的外周面處的槽34中的摩擦接合,導向輥11將軟管沿著圓弧形狀的支座4的內(nèi)周面繼續(xù)拉入到蠕動泵中,直到支承盤與布置在其上的導向輥11 一起實施了(將近)一整圈并且軟管通過支承盤的繼續(xù)轉動被完全拉入蠕動泵中。通過轉動支承盤,軟管最后被在支承盤8上跟隨導向輥11的擠壓輥3擠壓向支座4。這樣,軟管被自動地插入到擠壓輥3的外周面和支座4之間并且在繼續(xù)轉動支承盤8期間被擠壓,以便輸送該軟管內(nèi)承載的液體?!┸浌鼙煌耆迦肴鋭颖弥?,擠壓輥3就在蠕動泵運轉期間(即,當支承盤8轉動并且擠壓輥3轉動時)對著(頂著,抵靠)支座4的作用面4a按壓軟管,以便壓縮軟管直徑并由此沿輸送方向(即,沿支承盤8的轉動方向)向前輸送該軟管中的介質(zhì)。在泵送過程結束之后,在需要更換軟管時,穿入裝置也可以用于穿出使用過的軟管。為此,在蠕動泵運轉的情況下,使主軸驅動裝置28沿反向轉動方向轉動。由此蝸桿26將插入蠕動泵中的軟管部段向上拉,從而解除軟管在導向輥11的槽34中的接合。在支承盤轉動一整圈之后,軟管被完全從蠕動泵中拉出,該軟管可在松開固定位置39和40處的固定裝置之后被取下并最后用新的軟管替換。在主軸驅動裝置28的控制機構中設有用于起動用過的軟管的穿出過程的控制程序(例行程序),該控制程序可以在操作者按下按鍵時被觸發(fā)。 為了最佳地調(diào)整支座4和擠壓輥3之間的間距,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支座以它的作用面4a在殼體2上布置成能相對于擠壓輥3位移。為此,支座4與壓環(huán)(推力環(huán),止推環(huán))13連接。該壓環(huán)13也由圓弧形的環(huán)構成。對立元件4具有與作用面4a相對置的調(diào)節(jié)面4b。該調(diào)節(jié)面是圓錐形的或錐形的。由對立元件4和壓環(huán)13構成的組件布置在殼體2的上部開口中,以使該對立元件4的錐形調(diào)節(jié)面4b支撐在殼體2上的互補的(即,也是圓錐形或錐形)支撐面5上,其中,該殼體2上的支撐面5在向下(即進入殼體內(nèi)部)的方向上錐形地變寬(圖4的左上側)。在殼體2的外側面上設有固定在殼體上的帶有安裝凸緣37的安裝環(huán)36 (為清晰起見,圖3中未示出),以便將殼體2安裝在注射頭20的面板23上。此外,在殼體2的外側面上,在下殼體部分2a和上殼體部分2b之間的過渡區(qū)域中設有調(diào)節(jié)環(huán)12。調(diào)節(jié)環(huán)12由圓環(huán)構成,它在其圓內(nèi)表面上具有內(nèi)螺紋。在殼體2的外側面上設有與該內(nèi)螺紋互補的外螺紋。調(diào)節(jié)環(huán)經(jīng)由該螺紋裝置聯(lián)接到殼體2上,以便使調(diào)節(jié)環(huán)12能通過相對于殼體2轉動該調(diào)節(jié)環(huán)12在軸向上連續(xù)地在關于殼體2的一個上極限位置和一個下極限位置之間移位。為了使調(diào)節(jié)環(huán)12相對于殼體2轉動,在調(diào)節(jié)環(huán)12的外周面處設置多個孔33,在該孔中可以插入銷子。一移動環(huán)14頂靠在調(diào)節(jié)環(huán)12的底面上。該移動環(huán)14由兩個半圓形的環(huán)段14a和14b組成并且經(jīng)多個螺栓29 (圖3)與壓環(huán)13連接。通過由支座4、壓環(huán)13、移動環(huán)14和調(diào)節(jié)環(huán)12組成的結構組件,可以調(diào)節(jié)擠壓輥3和支座4的作用面4a之間的間距d。為了使擠壓輥3的外周面和作用面4a之間的間距d最大,使支座4移動到它的第一(上極限)位置。從此處出發(fā),通過使殼體2上的調(diào)節(jié)環(huán)12在朝著它的下極限位置的方向上轉動,可以減小間距d。這使得調(diào)節(jié)環(huán)12從它的上極限位置向下移動。頂靠在調(diào)節(jié)環(huán)12的底面上的移動環(huán)14也由此相對于殼體向下移動。由于移動環(huán)14經(jīng)螺栓29與壓環(huán)13連接,因此壓環(huán)13也由此與固定在其上的支座4 一起向下移動。在此情況下,支座4的調(diào)節(jié)面4b沿著殼體2上的圓錐形的支撐面5滑動。在這種運動期間,圓弧形的支座4稍微地收縮和減小其直徑,由此作用面4a沿徑向被壓向擠壓輥3或導向輥11。通過這種運動,作用面4a和擠壓輥3的外周面之間的間距d減小。一旦調(diào)節(jié)環(huán)12到達它的下極限位置,壓環(huán)13的底面就擱在在殼體2的基部31上。在該位置,作用面4a和擠壓輥3或導向輥11的外周面之間的間距d處于最小值。通過支座4的這種結構,作用面4a和擠壓輥3的外周面之間的間隙尺寸(即間距d)可以被調(diào)整到一個對于泵的運行是最佳的值。這種調(diào)整首次在蠕動泵投入運轉之前實施。為了調(diào)整希望的間距山有利地使用一種量規(guī),該量規(guī)的厚度對應于要調(diào)整的間隙尺寸并且該量規(guī)被插入到作用面4a和擠壓輥3的外周面之間。接下來使調(diào)節(jié)環(huán)12相對于殼體轉動,直到作用面4a和擠壓輥3的外周面貼靠在量規(guī)的外表面上。間隙尺寸在需要時可以在維護蠕動泵期間進行再調(diào)節(jié)。本發(fā)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實施例。例如,本發(fā)明不僅可以在徑向蠕動泵中使用,而且例如也可以在具有線性作用系統(tǒng)的蠕動泵中,如例如在所謂的線性蠕動泵或行波泵中使用。此外,按照本發(fā)明的蠕動泵的使用不局限于注射裝置,而是也延伸到其它的泵送裝置上,例如輸液泵。穿入裝置也可以具有帶有線性驅動裝置的抓持器來代替蝸桿,其中,該抓 持器抓持或握持插入到穿入裝置中的軟管或軟管部段,并且該線性驅動裝置然后將軟管向下朝著支承盤的方向上引導,從而如上所述的那樣,該軟管可以被導向輥攜帶并且圍繞支座在擠壓輥和支座之間插入到蠕動泵中。該線性驅動在此情況下可以通過線性馬達或通過帶有齒輪傳動機構的旋轉馬達來提供,該齒輪傳動機構用于將旋轉運動轉換成線性驅動。作為馬達式驅動裝置的替代方案,也可以使用雙穩(wěn)定的磁體,借助于該磁體可以使穿入裝置運動,以便將軟管導入泵中。代替導向輥,也可以使用保持翼,這些保持翼設置在支承盤上,并且將由穿入裝置導入到泵中的軟管部段向下朝著支承盤的方向以及沿徑向向外朝著支座的方向擠壓。
權利要求
1.ー種蠕動泵(1),用于輸送在軟管中攜帯的介質(zhì),該蠕動泵具有多個擠壓元件(3),所述擠壓元件在擠壓軟管的情況下將該軟管壓向支座(4)并且由此沿輸送方向向前輸送該軟管中的介質(zhì),其中,該蠕動泵具有用于將軟管引入到擠壓元件(3)和支座(4)之間的穿入裝置,其特征在干,該穿入裝置包括蝸桿(26)。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蠕動泵,其特征在干,該擠壓元件由擠壓輥(3)構成,該 擠壓輥被驅動馬達(7)經(jīng)由傳動機構(6)驅動而轉動。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蠕動泵,其特征在于,該擠壓輥(3)支承在支承盤(8)上,其中,每個擠壓輥(3)的軸線(9’)均平行于該驅動馬達(7)的驅動軸(10)延伸。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蠕動泵,其特征在于,在蠕動泵運轉期間,所述支承盤(8)以及可轉動地支承在該支承盤中的擠壓輥(3)被驅動馬達(7)經(jīng)由傳動機構(6)驅動而轉動。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蠕動泵,其特征在于,在支承盤(8)上在兩個相鄰的擠壓棍(3)之間各設置有一導向棍(11)。
6.根據(jù)權利要求3至5之一所述的蠕動泵,其特征在于,該穿入裝置布置在該支承盤(8)的外側。
7.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6之一所述的蠕動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蝸桿(26)能被主軸驅動裝置(28 )旋轉地驅動。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蠕動泵,其特征在干,該主軸驅動裝置(28)聯(lián)接到該驅動馬達(7),以便只要該驅動馬達(7)使支承盤(8)旋轉,該主軸驅動裝置(28)就使蝸桿(26)旋轉。
9.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8之一所述的蠕動泵,其特征在干,該蝸桿(26)抗轉動地設置在ー軸(27)上,其中,該軸(27)平行于擠壓輥(3)的軸線(9’)延伸。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蠕動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軸(27)可轉動地支承在蠕動泵的殼體部分(2)中。
11.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蠕動泵,其特征在于,在該蠕動泵運轉期間,所述穿入裝置自動地將安放在該穿入裝置中的軟管引入擠壓元件(3)和支座(4)之間。
12.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蠕動泵,其特征在于,設有用于固定待引入到蠕動泵中的軟管的固定裝置,其中,該固定裝置實現(xiàn)軟管在蠕動泵的輸入側的第一位置(39)處和蠕動泵的輸出側的第二位置(40)處的固定。
13.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蠕動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的形式為具有缺ロ(38)的圓弧形的環(huán),所述蝸桿(26)設置在所述缺ロ(38)的區(qū)域中。
14.根據(jù)權利要求3至13之一所述的蠕動泵(I),其特征在干,該傳動機構(6)包括太陽輪(30)和至少ー個行星輪(16),該行星輪抗轉動地與對應的擠壓輥(3)連接;以及,所述支承盤(8)在泵運轉期間被驅動裝置(7)經(jīng)由包括所述太陽輪(30)以及用于各擠壓(3)輥的至少ー個行星輪(16,31)的行星輪傳動機構驅動而轉動,其中,該行星輪(16,31)與該殼體(2)的作為齒圈起作用的內(nèi)周面(2c)聯(lián)接。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4所述的蠕動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輪(30)抗轉動地與驅動裝置(7)的驅動軸(10)連接,并且從驅動軸(10)傳遞到太陽輪(30)上的扭矩被從太陽輪(30)經(jīng)由位置固定的殼體(2)的作為齒圈起作用的內(nèi)周面(2c)傳遞到支承盤(8)上,其中該支承盤(8)在泵運轉期間在沒有插入軟管的情況下也被驅動而轉動。 ·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蠕動泵(1),用于輸送在軟管中引導的介質(zhì),該蠕動泵具有多個擠壓元件(3),所述擠壓元件朝向支座(9)擠壓該軟管以便沿輸送方向向前輸送該軟管中的介質(zhì)。為了能更簡單且更快速地將軟管引入這種蠕動泵中,按照本發(fā)明,該蠕動泵具有用于將軟管引入到擠壓元件(3)和支座(4)之間的穿入裝置。
文檔編號A61M5/142GK102782325SQ201180011479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2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3月1日
發(fā)明者M·貝克, S·羅道, U·施韋特費格爾 申請人:烏爾里希有限及兩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