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康復設備與康復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關于ー種康復設備與康復系統(tǒng),特別是關于一種針對人體胸腔、頭頸、骨盆或腳踝實施康復治療的康復設備與康復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隨著現(xiàn)代人工作壓カ大及生活型態(tài)越來越緊張,并加上以不當?shù)淖藙莅釀又匚?、過重的工作負擔、長時間固定的姿勢、久站久坐運動量不足、重復多次的彎腰等使脊椎過度勞損或形成不良姿勢,導致肌肉疼痛或頸、胸、腰等椎體產(chǎn)生酸痛麻癥候群。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現(xiàn)代醫(yī)學逐漸采用物理性治療,也就是康復治療,來矯正彎曲的脊椎與骨骼,使脊椎或骨骼神經(jīng)得以舒緩,徹底解除酸痛麻的根源。
一般而言,當物理治療師實施物理治療時,多借助各式各樣的康復設備。傳統(tǒng)上,康復設備不外乎采取油壓或伺服馬達來帶動機械設備,用以反復地帶動人體的某一部位,使該部位逐漸恢復至正常的角度或形狀。然而,使用油壓帶動的機械,容易發(fā)生突然的劇烈位移,或者用力過猛的狀況,這對身體受傷且脆弱的人體而言,是無法接受的。再來,伺服馬達帶動的機械,其作動、運轉的過程吵雜聲響太大,也不適合急需治療、休養(yǎng)的病人。還有,目前常見的康復器材多為單ー的功能設計,若ー個人的身體同時有多個部位需要康復治療,則病人要多次掛號,甚至去多家醫(yī)院,才能對身體所有的患部實施康復,非常不方便。因此,在復健過程中,要如何安靜、方便地控制施力的角度與力道,避免造成二度受傷,并使病人在一次療程中可以得到人體頭、頸、胸、骨盆、腿、腳踝等多個部位同時矯正、復健,就目前的技術來說,是無法達到的。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主要目的在解決傳統(tǒng)康復設備的機械運轉吵雜聲響過大,或者康復治療動作的力道、角度難以控制的問題,避免造成病人的二度受傷。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方便地讓病人在一次療程中,同時針對病人的頭、頸、胸、骨盆、腿、腳踝等多個部位實施矯正、康復。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ー種康復設備,其用以對人體實施康復,人體定義有長軸方向與平躺面,長軸方向與人體身高的方向相符,平躺面為人體平躺時所成的平面,人體包括有胸腔部、頭頸部、骨盆部及腳踝部,康復設備包括有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第三基座、胸腔平臺、頭頸平臺、骨盆平臺及腳踝平臺,胸腔平臺設置于胸腔部周邊,頭頸平臺設置于頭頸部周邊,骨盆平臺設置于骨盆部周邊,腳踝平臺設置于腳踝部周邊??祻驮O備還包括有第一螺桿、第二螺桿、第三螺桿、第四螺桿、第五螺桿、第六螺桿、第七螺桿、第八螺桿、第ー軸承、第二軸承、第三軸承、第四軸承、第五軸承、第六軸承、第七軸承、第八軸承。第一螺桿與第一軸承相契合,藉由第一軸承與第一螺桿的相對轉動,使第一軸承與第一螺桿產(chǎn)生相對移動,第二螺桿與第二軸承相契合,藉由第二軸承與第二螺桿的相對轉動,使第二軸承與第二螺桿產(chǎn)生相對移動,藉此,用以控制胸腔平臺的移動。第三螺桿與第三軸承相契合,藉由第三軸承與第三螺桿的相對轉動,使第三軸承與第三螺桿產(chǎn)生相對移動,藉此,用以控制頭頸平臺的移動。第四螺桿與第四軸承相契合,藉由第四軸承與第四螺桿的相對應轉動,使第四軸承與第四螺桿產(chǎn)生相對移動,藉此,用以控制第一基座的上升、下降。第五螺桿與第五軸承相契合,藉由第五軸承與第五螺桿的相對應轉動,使第五軸承與第五螺桿產(chǎn)生相對移動,藉此,用以控制腳踝平臺的移動。第六螺桿與第六軸承相契合,藉由第六軸承與第六螺桿的相對轉動,使第六軸承與第六螺桿產(chǎn)生相對移動,藉此,可用以推動第三基座圍繞第二基座轉動。第七螺桿與第七軸承相契合,藉由第七軸承與第七螺桿的相對轉動,使第七軸承與第七螺桿產(chǎn)生相對移動,藉此,可用以推動第一基座圍繞第二基座轉動。第八螺桿與第八軸承相契合,藉由第八軸承與第八螺桿的相對轉動,使第八軸承與第八螺桿產(chǎn)生相對移動,藉此,可用以推動骨盆平臺圍繞第三基座轉動。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ー種康復系統(tǒng),用以控制、操作上述康復設備??祻拖到y(tǒng)包括有人機接ロ及運算模塊總成。人機接ロ可受控而輸出至少ー第一移動指令、至少ー第二移動指令、至少ー第三移動指令、至少ー第四移動指令、至少ー第五移動指令、至少ー第六移動指令、至少ー第七移動指令或至少ー第八移動指令。運算模塊總成接收指令 后,可分析、計算而輸出相對應的第一時間訊號、第一轉速訊號、第二時間訊號、第二轉速訊號、第三時間訊號、第三轉速訊號、第四時間訊號、第四轉速訊號、第五時間訊號、第五轉速訊號、第六時間訊號、第六轉速訊號、第七時間訊號、第七轉速訊號、第八時間訊號與第八轉速訊號,藉以驅動康復設備的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第三基座、胸腔平臺、頭頸平臺、骨盆平臺及腳踝平臺。藉此,本發(fā)明所述的康復設備及康復系統(tǒng),可用以對人體的胸腔部、頭頸部、骨盆部、腳踝部,甚至其它部位實施康復、矯正,因此可以方便地讓病人在一次療程中,同時針對病人的頭、頸、胸、骨盆、腿、腳踝等多個部位實施矯正、康復。再者,本發(fā)明的康復設備全部采用螺桿與軸承的配合,因此該些基座、平臺的移動或轉動,均是緩慢而漸進的,康復治療動作的力道、角度均易于控制,不會造成病患的二度受傷。還有馬達、皮帶、螺桿、軸承的エ作聲響極低,不會有機械運轉的吵雜聲響。此外,該康復系統(tǒng)的人機接ロ可外掛、嵌入或安裝適當?shù)能洝⒂布?,用以進ー步地讓物理治療師方便地針對不同病癥而輸入不同的指令,或者讓物理治療師以簡單的操作程序即可完成多種、多個不同指令的輸入。
圖I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螺桿與承軸的工作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螺桿與承軸的工作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螺桿與承軸的工作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螺桿與承軸的工作示意圖。圖5為本發(fā)明康復設備的側面示意圖。圖6為本發(fā)明康復設備的俯視圖。圖7為本發(fā)明康復設備的另一狀態(tài)俯視圖。圖8為本發(fā)明的骨盆平臺的轉動示意圖。圖9為本發(fā)明康復系統(tǒng)的示意圖。符號說明I:康復設備11:第一螺桿
12:第二螺桿
13:第三螺桿
14:第四螺桿
15:第五螺桿
16:第六螺桿
17:第七螺桿
18:第八螺桿
21:第一軸承
22:第二軸承
23:第三軸承
24:第四軸承
25:第五軸承
26:第六軸承
27:第七軸承
28:第八軸承
31:第一基座
32:第二基座
33:第三基座331 :軸心
34:底座
351、353、355、356 :馬達352,354 :皮帶
361 第一連桿
362:第二連桿
37:運算模塊總成
371:第一運算模塊
372:第二運算模塊
373:第三運算模塊
374:第四運算模塊
375:第五運算模塊
376:第六運算模塊
377:第七運算模塊
378:第八運算模塊
38:人機接ロ
41:頭頸平臺
42:胸腔平臺
43:骨盆平臺431:套筒
432:耦合件
44:腳踝平臺 441 :支撐桿
91:螺桿
92:軸承
93:馬達
94:皮帶
Al :長軸方向A2 :平躺面 P :螺距
C^fflove :第一移動指令 C2,ffl0ve :第二移動指令 C3,fflove :第三移動指令 C4,fflove :第四移動指令 C5,fflove :第五移動指令 c6,ffl0ve:第六移動指令 C7jfflove :第七移動指令 c8,ffl0ve:第八移動指令
51,time :第一時間訊號
52,timパ第二時間訊號 s3,time:第三時間訊號 S4,tim6:第四時間訊號 s5,time:第五時間訊號 S6, time :第六時間訊號 s7,tim6:第七時間訊號 S8,time:第八時間訊號 SijVei :第一轉速訊號 S2jvel :第二轉速訊號 S3;vel :第三轉速訊號
54,vel:第四轉速訊號
55,vel:第五轉速訊號 S6jvei :第六轉速訊號 S7jvel:第七轉速訊號 S8jvel:第八轉速訊號。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I,圖I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螺桿與承軸的工作示意圖。如圖I所示,螺桿91的軸向沿水平方向設置,軸承92則套設于螺桿91的徑向外側,并與螺桿91互相旋合、配合,而達到契合的目的。馬達93可借由一個皮帶94帶動軸承92轉動,當軸承92被馬達93與皮帶94帶動而圍繞螺桿91轉動時,螺桿91即可在水平方向上左右移動。也就是說,借由軸承92與螺桿91的相對轉動,可使軸承92與螺桿91產(chǎn)生相對的移動;而且,軸承92轉動一圈,螺桿91便左右移動一個螺距P的距離。請參閱圖2,圖2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螺桿與承軸的工作示意圖。如圖2所示,螺桿91的軸向沿水平方向設置,且直接連接于馬達93 ;軸承92則套設于螺桿91的徑向外偵牝并與螺桿91互相旋合、配合,而達到契合的目的。當馬達93帶動螺桿91轉動時,軸承92即可在水平方向上左右移動。也就是說,借由軸承92與螺桿91的相對應轉動,即可使軸承92與螺桿91產(chǎn)生相對的移動;而且,螺桿91轉動一圈,軸承92便左右移動一個螺距 P的距離。請參閱圖3,圖3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螺桿與承軸的工作示意圖。如圖3所示,螺桿91的軸向沿水平方向設置,軸承92則套設于螺桿91的徑向外側,并與螺桿91互相旋合、配合,而達到契合的目的。馬達93可借由一個皮帶94帶動螺桿91轉動,當螺桿91被馬達93與皮帶94帶動而在軸承92內(nèi)轉動時,軸承92即可在水平方向上左右移動。也就是說,借由軸承92與螺桿91的相對轉動,即可使軸承92與螺桿91產(chǎn)生相對的移動;而且,螺桿91轉動一圈,軸承92便左右移動一個螺距P的距離。在本實施例中,馬達93、軸承92與螺桿91均同時位于皮帶94的同一側邊。請參閱圖4,圖4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螺桿與承軸的工作示意圖。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螺桿91、軸承92受馬達93與皮帶94帶動的方式與圖3的實施例相同,唯一不同的是,馬達93位于皮帶94的左邊,軸承92、螺桿91位于皮帶94的右邊,故馬達93與軸承92、螺桿91分別位于皮帶94的相異側邊。如上所述,螺桿與軸承可以視需求而有許多不同的搭配方式,利用馬達帶動螺桿而使軸承移動,或者利用馬達帶動軸承而使螺桿移動;且馬達的帶動方式,可以是直接傳動的方式使該螺桿或軸承轉動,也可以是通過皮帶或其它機械傳動組件的間接傳動方式使該螺桿或軸承轉動。通過上述螺桿與軸承的不同組合方式,即可使馬達的機械性轉動變成另一機械結構的線性移動。而且每轉動一圈,該另一機械的線性移動僅移動一個螺距的長度。這種緩慢的移動距離非常適合應用于人體的康復和矯正。以下,本發(fā)明的康復設備都是應用上述螺桿與軸承的各種實施例而設計。請同時參閱圖5與圖6,圖5為本發(fā)明康復設備的側面示意圖,圖6為本發(fā)明康復設備的俯視圖。如圖5與圖6所示,康復設備I用于對人體實施康復治療,定義人體有一長軸方向Al與一平躺面A2,長軸方向Al與人體身高的方向相符,平躺面A2為人體平躺時所成的平面。人體包括有胸腔部、頭頸部、骨盆部及腳踝部??祻驮O備I包括第一基座31、第二基座32、第三基座33、胸腔平臺42、頭頸平臺41、骨盆平臺43及腳踝平臺44。胸腔平臺42設置于胸腔部周邊下方,用以支撐并固定人體的胸腔部;頭頸平臺41設置于頭頸部周邊下方,用以支撐并固定人體的頭頸部;骨盆平臺43設置于骨盆部周邊下方,用以支撐并固定人體的骨盆部;腳踝平臺44設置于腳踝部周邊下方,用以支撐并固定人體的腳踝部。人體的頭頸部、胸腔部、骨盆部、腳踝部與各個平臺的固定或支撐,可分別采用纜繩、繩索、皮帶或其它固定式、拆卸式、滑動式、組裝式等不同的支撐、固定結構,而達到固定支撐人體各部位的目的;例如通過一個皮帶(未繪示)將人體的胸腔部捆綁在胸腔平臺42的上方,用以達到固定的目的。如圖5所示,為了使胸腔平臺42可以在長軸方向Al上相對于第一基座31反復移動,康復設備I還設有第一螺桿11與第一軸承21,第一軸承21與第一螺桿11設于胸腔平臺42的周邊,且第一軸承21與胸腔平臺42固定連接。第一螺桿11設于第一基座31內(nèi),且平行長軸方向Al,還有,第一螺桿11與第一軸承21相契合。當?shù)谝宦輻U11由馬達(未繪示)帶動而轉動時,第一軸承21與胸腔平臺42即可沿長軸方向Al緩慢地反復移動。也就是說,借由第一軸承21與第一螺桿11的相對轉動,即可使第一軸承21與第一螺桿11產(chǎn)生反復地相對移動,進而使胸腔平臺42與第一基座31產(chǎn)生反復地相對移動。如此,當人體的胸腔部與胸腔平臺42固定時,即可借由胸腔平臺42的反復移動而矯正人體胸腔部與肩部周邊的骨骼,并反復地拉伸、伸展使肱二頭肌、肱 三頭肌得以反復舒張、拉伸,進而強化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的肌肉力量。強化胸腔部與肩部周邊肌肉的優(yōu)點在于能使附著在骨骼上的各肌腱拉力達到新的動態(tài)平衡,如此便能使骨關節(jié)間因各肌腱拉力失衡產(chǎn)生的微小位移自動歸位,恢復肢體功能。此外,第一螺桿11的轉動方式可以采用如圖2至圖4中的任何一種方式。如圖6所示,為了使胸腔平臺42可以在其它方向上相對于第一基座31移動,康復設備I還可以進一步地設有第二螺桿12與第二軸承22,第二軸承22與第二螺桿12也設置于胸腔平臺42周邊。第二軸承22與胸腔平臺42固定連接,第二螺桿12則通過皮帶354與固設于第一基座31上的馬達353的帶動,使第二螺桿12轉動。第二螺桿12與長軸方向Al呈90夾角,且平行于平躺面A2,此外,第二螺桿12與第二軸承22相契合。當?shù)诙輻U12由馬達353、皮帶354間接地帶動而轉動時,第二軸承22與胸腔平臺42即可在圖6的上下方向緩慢地反復移動。也就是說,借由第二軸承22與第二螺桿12的相對轉動,即可使第二軸承22與第二螺桿12產(chǎn)生反復地相對移動,進而使胸腔平臺42與第一基座31產(chǎn)生反復地相對移動。如此,當人體的胸腔部與胸腔平臺42固定時,即可借由胸腔平臺42的反復移動而矯正人體上背部與下背部周邊的骨骼,并反復在人體的左右方向上拉伸和伸展,使上背部的肩胛提肌、大圓肌、小圓肌、背闊肌,或者下背部的背闊肌、脊直肌、腰方肌得以反復舒張、拉伸,進而強化肌肉力量。強化上背部、下背部肌肉的優(yōu)點在于可以減少肩周炎、頸部酸痛的發(fā)生機率,還可減緩脊椎側彎的速度,有效舒緩脊椎側彎所造成的內(nèi)臟壓迫問題,甚至緩慢改善側彎的狀況。當然,第二螺桿12的轉動方式還可以采用如圖2或圖4中的任何一種方式。借此,利用第一軸承21與第一螺桿11的相對移動而推動胸腔平臺42沿長軸方向Al反復地移動,利用第二軸承22與第二螺桿12的相對移動而推動胸腔平臺42,使胸腔平臺42沿長軸方向Al的垂直方向移動。如此,胸腔平臺42即可沿著平躺面A2作二維(2-Dimension)的運動。若將人體的胸腔部固定于胸腔平臺42上,即可通過胸腔平臺42在平躺面A2上反復移動,達到矯正人體脊椎,強化上半身肌肉的目的。另外,因為第一螺桿11與第二螺桿12的轉動由不同的馬達帶動,因此胸腔平臺42沿著平躺面的二維運動彼此獨立,互不影響。如圖5所示,康復設備I還包括有第三軸承23、第三螺桿13及第一連桿361。第三軸承23與第三螺桿13設置于頭頸平臺41周邊,且頭頸平臺41樞接于第三軸承23。第三螺桿13設置于第一基座31內(nèi),平行長軸方向Al,且與第三軸承23相契合該第三螺桿13與該第三軸承23相契合,藉由第三軸承23與第三螺桿13的相對轉動,可使第三軸承23與第三螺桿13產(chǎn)生相對移動。第一基座31與頭頸平臺41上下相鄰,第一連桿361的兩端分別樞接于第一基座31與頭頸平臺41。也就是說,第三軸承23、頭頸平臺41、第一連桿361與第一基座31依序構成“四連桿結構”,當?shù)谌輻U13轉動時,第三軸承23即可被帶動而呈左右方向上的反復移動,進而推動頭頸平臺41移動。頭頸平臺41與第一連桿361為樞接相連的組件,因此頭頸平臺41與第一連桿361便可隨著第三軸承23的左右移動而呈微幅轉動。也就是說,通過第三軸承23與第三螺桿13的相對移動,以及第一連桿361的樞接相連,可推動頭頸平 臺41,使頭頸平臺41在長軸方向Al上移動時,還可以呈現(xiàn)微幅轉動。如此,當人體的頭頸部與頭頸平臺41固定時,即可借由頭頸平臺41的反復移動、轉動而矯正人體頭頸部前面與后面的骨骼,并反復地拉伸、伸展,使頭頸部前面的頸闊肌、胸鎖乳突肌,或者頭頸部后面表淺部位的斜方肌、頭夾肌、斜角肌得以反復舒張、拉伸,進而強化肌肉力量。強化頭頸部周邊肌肉的優(yōu)點在于可以防止因為頸部高張力肌腱所造成的頸椎椎孔狹窄癥狀與神經(jīng)壓迫的狀況,并且進而防止各種病變和駝背的發(fā)生機率。在此,第三螺桿13的轉動方式可以采用如圖2至圖4中的任何一種方式。如圖5所示,第二基座32位于平躺面A2下方,骨盆平臺43位于該人體的骨盆部下方,第三基座33設置于骨盆平臺43與該人體的骨盆部下方,第三基座33的右端樞接于第二基座32上??祻驮O備I還包括有第六軸承26及第六螺桿16,第六螺桿16與第六軸承26相契合,且第六螺桿16設置于第六軸承26內(nèi),使第六螺桿16可在第六軸承26內(nèi)轉動。此外,第六軸承26的上端樞接于第三基座33,當?shù)诹輻U16轉動時,第六軸承26即可沿第六螺桿16的軸向而緩慢移動。也就是說,借由第六軸承26與第六螺桿16的相對轉動,使第六軸承26與第六螺桿16產(chǎn)生相對移動,然后,再借由其相對移動而推動第三基座33的左端,使該第三基座33圍繞第二基座32微幅轉動。因此,第三基座33的轉動即可帶動骨盆平臺43與人體的骨盆部、腳踝部微幅轉動。還有,第六螺桿16的轉動方式可以采用前述圖疒圖4中的任何一種方式。再來,康復設備I還包括有第四軸承24及第四螺桿14,第四螺桿14與平躺面A2的法線方向具有一夾角。在本實施例中,第四螺桿14與平躺面A2的法線方向相同,即第四螺桿14與平躺面A2的法線方向的夾角為0度。第四軸承24固設于第二基座32內(nèi),第二基座32下方設有底座34,第四螺桿14可借由底座34內(nèi)的馬達(未繪示)而轉動。第四螺桿14與第四軸承24相契合,所以當?shù)谒穆輻U14受該馬達帶動而轉動時,第四軸承24與第四螺桿14即可產(chǎn)生相對的轉動。通過第四軸承24與第四螺桿14的相對轉動,第四軸承24與第四螺桿14可進一步產(chǎn)生相對移動,從而推動第四軸承24與第一基座31、第二基座32上升或下降。如此,因為第一基座31、第二基座32、第三基座33、胸腔平臺42、頭頸平臺41、骨盆平臺43及腳踝平臺44都是互相連接的結構,所以可以同時隨著第一基座31、第二基座32上升或下降。如圖6所示,為了使腳踝平臺44可以在長軸方向Al上相對于骨盆平臺43反復的移動,康復設備I還設置有第五螺桿15與第五軸承25,第五軸承25與第五螺桿15設置于腳踝平臺44周邊的右側。第五軸承25固設于腳踝平臺44。第五螺桿15間接地與第三基座33相接,并可自由地轉動,第五軸承25轉動的方式與圖4的實施例相同,即第五螺桿15通過皮帶352與固設于第三基座33上的馬達351的帶動,可以自由地轉動。第五螺桿15的最左端插設至第五軸承25內(nèi),且第五螺桿15平行長軸方向Al與第五軸承25相契合。如此,當?shù)谖迓輻U15因皮帶352、馬達351帶動而轉動時,第五軸承25與腳踝平臺44即可在長軸方向Al上緩慢地反復移動。也就是說,借由第五軸承25與第五螺桿15的相對轉動,即可使第五軸承25與第五螺桿15產(chǎn)生反復地相對移動,進而使第五軸承25推動腳踝平臺44產(chǎn)生左右方向(與長軸方向Al相同)的相對移動。另外,為了加強腳踝平臺44的穩(wěn)定,防止腳踝平臺44任意的翻滾,還可以在骨盆平臺43周邊加上兩個套筒431,兩個套筒431分別位于第五螺桿15的相異兩側。在腳踝平臺44上固設有兩個支撐桿441,使兩個支撐桿441分別穿設過兩個套筒431。如此,當腳踝平臺44相對于骨盆平臺43左右移動時,兩支撐桿441即可在兩個套筒431內(nèi)自由地滑移,防止腳踝平臺44以第五螺桿15為圓心而轉動。當兩只腳的腳踝部被固定于腳踝平臺44時,即可由腳踝平臺44的反復移動而矯正人體大腿、小腿及足部骨骼,并反復地拉伸、伸展,使大腿部的股四頭肌、縫匠肌、股外側肌、股二頭肌,小腿部的脛前肌、腓長肌、腓短肌、比目魚肌、腓腸肌,或者足部骨間、前面的伸趾短肌、伸拇短肌、足底筋膜、屈趾短肌、小趾展肌、拇展肌得以反復舒張、拉伸,進而強化肌肉力量。強化大腿、小腿及足部周邊肌肉的優(yōu)點在于可以改善髖關節(jié)缺血性壞死、膝關節(jié)退化、長短腳或O型腿的癥狀,甚至可以矯正兩個腿骨的異常曲度。 圖7為本發(fā)明康復設備I的另一狀態(tài)俯視圖。其中,第一基座31位于胸腔平臺42下方,且如前所述,胸腔平臺42可相對第一基座31移動。第一基座31樞接于第二基座32,因此第一基座31可自由地圍繞第二基座32轉動。為了控制第一基座31與第二基座32的轉動,本發(fā)明的康復設備I還設置有第二連桿362、第七軸承27及第七螺桿17。第七螺桿17與第七軸承27相契合,第七螺桿17通過固設于第一基座31上的馬達355而轉動。因此,第七軸承27、第七螺桿17與第一基座31相耦接。當?shù)谄呗輻U17轉動時,第七軸承27即可沿第七螺桿17的軸向移動。第二連桿362的其中一端樞接于第二基座32上,另一端樞接于第七軸承27上。如此,當?shù)谄咻S承27移動時,即可推動第二連桿362,第二連桿362可進而推動第二基座32。因為第一基座31可相對于第二基座32自由地轉動,所以利用“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原理,第二連桿362推動第二基座32的力量即可用以推動第七軸承27、馬達355及第一基座31,使第一基座31圍繞第二基座32轉動。也就是說,借由第七軸承27與第七螺桿17的相對轉動,使第七軸承27與第七螺桿17產(chǎn)生相對移動,然后,借由第七軸承27與第七螺桿17的相對移動而推動第二連桿362兩端的結構,使分別設置于第二連桿362兩端的第一基座31與第二基座32可以產(chǎn)生相對運動,所以第一基座31即可圍繞第二基座32轉動。第一基座31圍繞第二基座32轉動的目的在于,第一基座31可用以帶動胸腔平臺42、頭頸平臺41同時轉動,進而帶動該人體的上半身呈微幅擺動,這對于腰部肌肉拉傷、扭傷的病人的康復工作,具有極大的功效。圖8為骨盆平臺的轉動示意圖。第三基座33設置于骨盆平臺43下方,第三基座33包括有軸心331,軸心331與長軸方向Al平行,骨盆平臺43可相對軸心331轉動。為了使骨盆平臺43帶動該人體的骨盆部沿長軸方向Al轉動(此時該人體的上半身仍保持與平躺面A2平行),本發(fā)明還在第三基座33與骨盆平臺43的周邊設置第八軸承28及第八螺桿18,第八螺桿18平行該平躺面A2且垂直該長軸方向Al,第八螺桿18可與第八軸承28相契合。如圖8所示,骨盆平臺43的下方包括有固設的耦合件432,第八螺桿18的左端插設至耦合件432內(nèi)并且與耦合件432相耦合。因此,第八螺桿18可在耦合件432所形成的空間內(nèi)自由地轉動,當?shù)诎寺輻U18移動時,可推、拉、帶動耦合件432。第八軸承28受固設于第三基座33上的馬達356的間接帶動而轉動時,第八螺桿18即可左右移動,進而推、拉耦合件432,耦合件432受帶動后即可推動骨盆平臺43,使骨盆平臺43圍繞軸心331轉動。也就是說,借由第八軸承28與第八螺桿18的相對轉動,即可使第八軸承28與第八螺桿18產(chǎn)生相對移動,再加上第八軸承28、第八螺桿18與第三基座33相耦接,因此第八軸承28與第八螺桿18即可透過相對移動而推、拉耦合件432與骨盆平臺43,使骨盆平臺43與第三基座33產(chǎn)生相對的轉動。如此,當人體的下半身或骨盆部與骨盆平臺43固定時,即可借由骨盆平臺43的反復轉動而矯正人體腹部前面或骨盆部周邊的骨骼,并反復地拉伸、伸展,使腹前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內(nèi)斜肌,或者骨盆部周邊的髂肌、恥骨肌、臀大肌、梨狀肌得以反復舒張、拉伸,進而強化肌肉力量。強化腹前或骨盆部周邊肌肉的優(yōu)點在于促使腹腔血液循環(huán),改善內(nèi)臟功能。當然,第八軸承28與第八螺桿18的移動與轉動方式還可以采用如圖2、圖3或圖4中的任何一種結合方式,而利用第八軸承28來推、拉、帶動骨盆平臺43。借此,本發(fā)明的康復設備I可用以對人體的胸腔部、頭頸部、骨盆部、腳踝部,甚至 其它部位實施康復、矯正,因此本發(fā)明的康復設備I功能強大,可以方便地讓病人在一次療程中,同時針對病人的頭、頸、胸、骨盆、腿、腳踝等多個部位實施矯正、康復。再者,本發(fā)明的康復設備I全部采用螺桿與軸承的配合,因此胸腔平臺42、頭頸平臺41、骨盆平臺43、腳踝平臺44、第一基座31、第二基座32、第三基座33的移動或轉動,均是緩慢漸進的,康復治療動作的力道、角度均易于控制,不會造成病患的二度受傷。還有馬達、皮帶、螺桿、軸承的工作聲響極低,不會有機械運轉的吵雜聲響。除了上述的康復設備I之外,本發(fā)明還進一步包括操作、控制該康復設備I的康復系統(tǒng)。圖9為本發(fā)明康復系統(tǒng)的示意圖。如圖9所示,用以控制、操作該康復設備I的康復系統(tǒng),包括有人機接口 38及運算模塊總成37。人機接口 38可受控而輸出至少一個第一移動指令C1^ve、至少一個第二移動指令C2,_e、至少一個第三移動指令、至少一個第四移動指令、至少一個第五移動指令、至少一個第六移動指令C6,_e、至少一個第七移動指令C7,m_或至少一個第八移動指令C8,m_。運算模塊總成37包括有第一運算模塊371、第二運算模塊372、第三運算模塊373、第四運算模塊374、第五運算模塊375、第六運算模塊376、第七運算模塊377及第八運算模塊378。第一運算模塊371接受第一移動指令C1^ve后可相對應地輸出第一時間訊號Sl6及第一轉速訊號S1J6l,用以驅動第一軸承21與第一螺桿11的相對轉動。第二運算模塊372接受第二移動指令C2,m■后可相對應地輸出第二時間訊號S2,tinre及第二轉速訊號S2,vel,用以驅動第二軸承22與第二螺桿12的相對轉動。第三運算模塊373接受第三移動指令C3,_e后可相對應地輸出第三時間訊號S3,time及第三轉速訊號S3,vel,用以驅動第三軸承23與第三螺桿13的相對轉動。第四運算模塊374接受第四移動指令C4,_6后可相對應地輸出第四時間訊號S4tini6及第四轉速訊號S4,V6l,用以驅動第四軸承24與第四螺桿14的相對轉動。第五運算模塊375接受第五移動指令C5,_e后可相對應地輸出第五時間訊號S5,time及第五轉速訊號S5,vel,用以驅動第五軸承25與第五螺桿15的相對轉動。第六運算模塊376接受第六移動指令Cw后可相對應地輸出第六時間訊號S6,tinre及第六轉速訊號S6 vejl,用以驅動第六軸承26與第六螺桿16的相對轉動。第七運算模塊377接受第七移動指令C7,_6后可相對應地輸出第七時間訊號S7,tim6及第七轉速訊號S7彳i,用以驅動第七軸承27與第七螺桿17的相對轉動。第八運算模塊378接受第八移動指令c8,_6后可相對應地輸出第八時間訊號Sw-及第八轉速訊號S8,V6l,用以驅動第八軸承28與第八螺桿18的相對轉動。當然,上述的第一移動指令Cinwve、第二移動指令C2,_e、第三移動指令C3,_e、第四移動指令C4,_e、第五移動指令C5,_e、第六移動指令C6,_e、第七移動指令C7,m_及第八移動指令C8,_,均可包括持續(xù)時間指令、中斷時間指令、速度指令或加速度指令,例如多個第一移動指令Cu■可以由多個持續(xù)時間指令組成,或多個速度指令組成,甚至不同指令混合組成。因此,一名物理治療師即可視病人的受傷狀況,通過人機接口 38輸入多個不同種類的第一移動指令C1^ve,或多個不同種類的第二移動指令C2,_e,甚至多個混合的移動指令,然后,通過運算模塊總成37的分析、計算輸出相對應的第一時間訊號Syinre及第一轉速訊號S1^1,用以驅動、控制、操作第一軸承21與第一螺桿11,進而使康復設備I的胸腔平臺42在長軸方向Al上移動。相同的道理,該名物理治療師可通過人機接口 38輸出的各種指令,再通過運算模塊總成37的分析計算而輸出控制康復設備I的各種訊號,使胸腔平臺42、頭頸平臺41、骨盆平臺43、腳踝平臺44、第一基座31、第二基座32、第三基座33分別地移動或轉動。而且,因為人機接口 38輸出的指令可以包括有持續(xù)時間指令、中斷時間指令、速度指令或加速度指令,因此各種平臺、基座的移動或轉動可隨時間而有不同的速度變化、加速度變化、移動中斷、轉動中斷、恢復移動、恢復轉動等多種變化,可以滿足不同病患的不同受傷部位的需求。 此外,為了方便該物理治療師的康復工作,該康復系統(tǒng)的人機接口 38還可外掛、嵌入或安裝適當?shù)能?、硬件,用以進一步地讓該物理治療師方便地針對不同病癥而輸入不同的指令,或者讓該物理治療師以簡單的操作程序即可完成多種、多個不同指令的輸入。本發(fā)明以實施例說明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所主張之專利權利范圍。其專利保護范圍當視后附之申請專利范圍及其等同領域而定。凡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專利精神或范圍內(nèi),所作之更動或潤飾,均屬于本發(fā)明所揭示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變或設計,且應包含在下述之申請專利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康復設備(I ),其用以對一人體實施康復治療,該人體定義有一長軸方向(Al)與一平躺面(A2),該長軸方向(Al)與該人體身高方向相符,該平躺面(A2)為該人體平躺時所成的平面,該人體包括有一胸腔部、一頭頸部、一骨盆部及至少一腳踝部,其特征在于該康復設備(I)包括 一第一軸承(21); 一第一螺桿(11),該第一螺桿(11)平行該長軸方向(Al),且與該第一軸承(21)相契合,藉由該第一軸承(21)與該第一螺桿(11)的相對應轉動,使該第一軸承(21)與該第一螺桿(11)產(chǎn)生相對移動; 一第二軸承(22); 一第二螺桿(12),該第二螺桿(12)與該長軸方向(Al)夾有一角度,且平行該平躺面(A2),該第二螺桿(12)與該第二軸承(22)相契合,藉由該第二軸承(22)與該第二螺桿(12)的相對轉動,使該第二軸承(22)與該第二螺桿(12)產(chǎn)生相對移動; 一胸腔平臺(42),該胸腔平臺(42)設置于該胸腔部周邊,該第一軸承(21)與該第一螺桿(11)設置于該胸腔平臺(42)周邊,且藉由該第一軸承(21)與該第一螺桿(11)的相對移動而推動該胸腔平臺(42),該第二軸承(22)與該第二螺桿(12)亦設置于該胸腔平臺(42)周邊,藉由該第二軸承(22)與該第二螺桿(12)的相對移動而推動該胸腔平臺(42); 藉此,該胸腔平臺(42)可在該平躺面(A2)上反復移動。
2.一種康復設備,其用以對一人體實施康復治療,該人體定義有一長軸方向(Al)與一平躺面(A2),該長軸方向(Al)與該人體身高方向相符,該平躺面(A2)為該人體平躺時所成的平面,該人體包括有一胸腔部、一頭頸部、一骨盆部及至少一腳踝部,其特征在于該康復設備(I)包括 一第三軸承(23); 一第三螺桿(13),該第三螺桿(13)平行該長軸(Al)方向,且與該第三軸承(23)相契合,藉由該第三軸承(23)與該第三螺桿(13)的相對轉動,使該第三軸承(23)與該第三螺桿(13)產(chǎn)生相對移動; 一頭頸平臺(41 ),該頭頸平臺(41)設置于該頭頸部周邊,該第三軸承(23)與該第三螺桿(13)設置于該頭頸平臺(41)周邊,且藉由該第三軸承(23)與該第三螺桿(13)的相對移動而推動該頭頸平臺(41); 藉此,該頭頸平臺(41)可在該長軸方向(Al)上反復移動。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康復設備(1),其中,該頭頸平臺(41)樞接于該第三軸承(23),該康復設備還包括有一第一基座(31)及一第一連桿(361),該第一基座(31)與該頭頸平臺(41)相鄰,該第一連桿(361)的兩端分別樞接于該第一基座(31)與該頭頸平臺(41)。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康復設備(I ),其中,該康復設備(I)還包括有一第四軸承(24)及一第四螺桿(14),該第四螺桿(14)與該平躺面(A2)的法線方向夾有一角度,該第四螺桿(14)與該第四軸承(24)相契合,藉由該第四軸承(24)與該第四螺桿(14)的相對轉動,使該第四軸承(24)與該第四螺桿(14)產(chǎn)生相對移動,藉以推動該第一基座(31)上升或下降。
5.一種康復設備(I),其用以對一人體實施康復治療,該人體定義有一長軸方向(Al)與一平躺面(A2),該長軸方向(Al)與該人體身高方向相符,該平躺面(A2)為該人體平躺時所成的平面,該人體包括有一胸腔部、一頭頸部、一骨盆部及至少一腳踝部,其特征在于該康復設備(I)包括 一第五軸承(25); 一第五螺桿(15),該第五螺桿(15)平行該長軸方向(Al),且與該第五軸承(25)相契合,藉由該第五軸承(25)與該第五螺桿(15)的相對轉動,使該第五軸承(25)與該第五螺桿(15)產(chǎn)生相對移動; 一腳踝平臺(44),該腳踝平臺(44)設置于該腳踝部周邊,該第五軸承(25)與該第五螺桿(15)設置于該腳踝平臺(44)周邊,且藉由該第五軸承(25)與該第五螺桿(15)的相對移動而推動該腳踝平臺(44); 藉此,該腳踝平臺(44)可在該長軸方向(Al)上反復移動。
6.一種康復設備(I),其用以對一人體實施康復治療,該人體定義有一長軸方向(Al)與一平躺面(A2),該長軸方向(Al)與該人體身高方向相符,該平躺面(A2)為該人體平躺時所成的平面,該人體包括有一胸腔部、一頭頸部、一骨盆部及至少一腳踝部,其特征在于該康復設備(I)包括 一第二基座(32 ),該第二基座(32 )位于該平躺面(A2 )下方; 一第三基座(33),該第三基座(33)設置于該骨盆部下方,該第三基座(33)的其中一端樞接于該第二基座(32); 一第六軸承(26); 一第六螺桿(16 ),該第六螺桿(16 )與該第六軸承(26 )相契合,藉由該第六軸承(26 )與該第六螺桿(16)的相對轉動,使該第六軸承(26)與該第六螺桿(16)產(chǎn)生相對移動,且藉由該第六軸承(26)與該第六螺桿(16)的相對移動而推動該第三基座(33)的另一端; 藉此,該第三基座(33 )可相對該第二基座(32 )轉動。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康復設備(1),其中,該第六軸承(26)樞接于該第三基座(33),該第六螺桿(16)可在該第六軸承(26)內(nèi)轉動。
8.一種康復設備(I ),其用以對一人體實施康復治療,該人體定義有一長軸方向(Al)與一平躺面(A2),該長軸方向(Al)與該人體身高方向相符,該平躺面(A2)為該人體平躺時所成的平面,該人體包括有一胸腔部、一頭頸部、一骨盆部及至少一腳踝部,其特征在于該康復設備(I)包括 一胸腔平臺(42),該胸腔平臺(42)設置于該胸腔部周邊; 一第一基座(31),該第一基座(31)位于該胸腔平臺(42)下方,該胸腔平臺(42)可相對該第一基座(31)而移動; 一第二基座(32 ),該第一基座(31)樞接于該第二基座(32 ); 一第二連桿(362),該第二連桿(362)的其中一端樞接于該第二基座(32); 一第七軸承(27); 一第七螺桿(17),該第七螺桿(17)與該第七軸承(27)相契合,藉由該第七軸承(27)與該第七螺桿(17)的相對轉動,使該第七軸承(27)與該第七螺桿(17)產(chǎn)生相對移動,該第七軸承(27)、第七螺桿(17)與該第一基座(31)相耦接,且藉由該第七軸承(27)與該第七螺桿(17)的相對移動而推動該第二連桿(362)的另一端;藉此,該第一基座(31)與該第二基座(32)可產(chǎn)生相對轉動。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康復設備(1),其中,該第二連桿(362)的另一端樞接于該第七軸承(27)上,該第七螺桿(17)透過一固設于該第一基座(31)上的馬達(355)而轉動。
10.一種康復設備(I ),其用以對一人體實施康復治療,該人體定義有一長軸方向(Al)與一平躺面(A2),該長軸方向(Al)與該人體身高方向相符,該平躺面(A2)為該人體平躺時所成的平面,該人體包括有一胸腔部、一頭頸部、一骨盆部及至少一腳踝部,其特征在于該康復設備(I)包括 一骨盆平臺(43),該骨盆平臺(43)設置于該骨盆部周邊; 一第三基座(33 ),該第三基座(33 )設置于該骨盆平臺(43 )下方,該第三基座(33 )包括有一軸心(331 ),該軸心(331)平行該長軸方向(Al ),該骨盆平臺(43)可相對該軸心(331)轉動; 一第八軸承(28); 一第八螺桿(18),該第八螺桿(18)平行該平躺面(A2)且垂直該長軸方向(Al),該第八螺桿(18)可與該第八軸承(28)相契合,藉由該第八軸承(28)與該第八螺桿(18)的相對轉動,使該第八軸承(28)與該第八螺桿(18)產(chǎn)生相對移動,藉由該第八軸承(28)與該第八螺桿(18)的相對移動而推動該骨盆平臺(43),使該骨盆平臺(43)沿該軸心(331)轉動; 藉此,該骨盆平臺(43)與該第三基座(33)可產(chǎn)生相對應轉動。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康復設備,其中,該第八軸承(28)或該第八螺桿(18)推、拉該骨盆平臺(43)。
12.一種康復系統(tǒng),其包括 一權利要求I所述的康復設備(I); 一人機接口(38),該人機接口(38)可受控而輸出至少一第一移動指令(C1^J及至少一第二移動指令(C2’J ; 一運算模塊總成(37 ),該運算模塊總成(37 )包括有一第一運算模塊(371)及一第二運算模塊(372),該第一運算模塊(371)接受該第一移動指令(Cinwvej)并相對應地輸出一第一時間訊號(S^inre)及一第一轉速訊號(S1^1),用以驅動該第一軸承(21)與該第一螺桿(11)的相對轉動,該第二運算模塊(372 )接受該第二移動指令(C2;move)并相對應地輸出一第二時間訊號(S2,tiIJ及一第二轉速訊號(S2,vel),用以驅動該第二軸承(22)與該第二螺桿(12)的相對轉動。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康復系統(tǒng),其中,該第一移動指令(C1^tc)包括持續(xù)時間指令、中斷時間指令、速度指令或加速度指令;該第二移動指令(C2,_)包括持續(xù)時間指令、中斷時間指令、速度指令或加速度指令。
14.一種康復系統(tǒng),其包括 一權利要求2所述的康復設備(I); 一人機接口( 38 ),該人機接口( 38 )可受控而輸出至少一第三移動指令(C3,move); 一運算模塊總成(37),該運算模塊總成(37)包括有一第三運算模塊(373),該第三運算模塊(373)接受該第三移動指令(C3,_e)并相對應地輸出一第三時間訊號(S3,time)及一第三轉速訊號(S3,vel),用以驅動該第三軸承(23)與該第三螺桿(13)的相對轉動。
15.—種康復系統(tǒng),其包括一權利要求4所述的康復設備(I); 一人機接口(38),該人機接口(38)可受控而輸出至少一第四移動指令(C4,_e); 一運算模塊總成(37),該運算模塊總成(37)包括有一第四運算模塊(374),該第四運算模塊(374)接受該第四移動指令(C4,_e)并相對應地輸出一第四時間訊號(S4tinJ及一第四轉速訊號(S4,vel),用以驅動該第四軸承(24)與該第四螺桿(14)的相對轉動。
16.—種康復系統(tǒng),其包括 一權利要求5所述的康復設備(I); 一人機接口( 38 ),該人機接口( 38 )可受控而輸出至少一第五移動指令(C5, ffl0ve); 一運算模塊總成(37),該運算模塊總成(37)包括有一第五運算模塊(375),該第五運算模塊(375)接受該第五移動指令(C5,_e)并相對應地輸出一第五時間訊號(S5,time)及一第五轉速訊號(S5,vel),用以驅動該第五軸承(25)與該第五螺桿(15)的相對轉動。
17.一種康復系統(tǒng),其包括 一權利要求6所述的康復設備(I); 一人機接口(38),該人機接口(38)可受控而輸出至少一第六移動指令(C6,_e); 一運算模塊總成(37),該運算模塊總成(37)包括有一第六運算模塊(376),該第六運算模塊(376)接受該第六移動指令(C6,m()ve;)并相對應地輸出一第六時間訊號(S6,time;)及一第六轉速訊號(S6彳0,用以驅動該第六軸承(26)與該第六螺桿(16)的相對轉動。
18.一種康復系統(tǒng),其包括 一權利要求8所述的康復設備(I); 一人機接口(38),該人機接口(38)可受控而輸出至少一第七移動指令(C7,_e); 一運算模塊總成(37),該運算模塊總成(37)包括有一第七運算模塊(377),該第七運算模塊(377)接受該第七移動指令(C7,_e)并相對應地輸出一第七時間訊號(S7,tinJ及一第七轉速訊號(S7,vel),用以驅動該第七軸承(27)與該第七螺桿(17)的相對轉動。
19.一種康復系統(tǒng),其包括 一權利要求10所述的康復設備(I); 一人機接口(38),該人機接口(38)可受控而輸出至少一第八移動指令(C8,_e); 一運算模塊總成(37),該運算模塊總成(37)包括有一第八運算模塊(378),該第八運算模塊(378)接受該第八移動指令(C8 )并相對應地輸出一第八時間訊號(S8,tinJ及一第八轉速訊號(S8,vel),用以驅動該第八軸承(28)與該第八螺桿(18)的相對轉動。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康復設備(1)及一種康復系統(tǒng),其用以對一人體實施康復治療。康復設備包括有一第一基座(31)、一第二基座(32)、一第三基座(33)、一胸腔平臺(42)、一頭頸平臺(41)、一骨盆平臺(43)及一腳踝平臺(44),可用以對該人體的胸腔部、頭頸部、骨盆部、腳踝部及其它部位實施康復與矯正。該康復設備與該康復系統(tǒng)通過多個互相契合的螺桿與軸承,控制該些基座與平臺緩慢且反復地移動。藉此,該康復設備與該康復系統(tǒng)可避免人體的二次受傷,可同時矯正人體的多個部位,使得彎曲、異?;蝈e位的骨骼上的各肌腱重新歸位,達到肌腱拉力的動態(tài)平衡,使骨關節(jié)恢復肢體功能,并且還具有安靜無聲的優(yōu)點。
文檔編號A61F5/01GK102764172SQ201110116680
公開日2012年11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5月6日
發(fā)明者翁仁政 申請人:翁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