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充氣調壓腰椎支撐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涉及一種腰椎支撐墊,尤其是涉及一種充氣調壓腰椎支撐墊。
技術背景 隨著工作壓力的的增大,人們很少有時間去鍛煉身體,而且現在人們工作少不了 電腦,因此長期的前傾姿勢加上缺乏活動,容易導致電腦操作者發(fā)生腰椎增生,并使后縱韌 帶緊張,失去彈性,引起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如果壓迫了坐骨神經,則可導致根性坐 骨神經疼痛,出現腰痛、下肢疼痛及活動障礙等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充氣調壓腰椎支撐墊,它能可依據個人的體型及 需求調整適合個人的壓力值,使背部的得到最佳的支撐,并減輕及預防坐著時因腰椎的支 撐不佳,使得椎間盤的壓力增加,導致背部肌肉,肩膀及頸部持續(xù)的拉緊而造成持續(xù)性的負 荷,進而導致身體的不適感及傷害;適合汽車座椅、辦公椅及其他一些有靠背的椅子,結構 簡單,方便使用。 為了解決背景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是由外套 1、固定帶2、彈性棉3、充氣調壓氣墊4組成;外套1設置在在充氣調壓氣墊4的外側,固定 帶2設置在外套1側端的中間位置,與外套1是固定連接,彈性棉3設置在外套1的內側。 所述的充氣調壓氣墊4是由連接管4-l、氣閥4-2、打氣球4-3、氣袋4_4組成;連 接管4-l的一端與氣袋4-4的一側相連接,氣閥4-2設置在打氣球4-3的左側,氣閥4_2和 打氣球4-3與連接管4-1的另一端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需充氣調整腰椎支撐壓力時,請確定氣閥已向左旋緊并擠壓充 氣球至適合個人最舒適的壓力即可;需泄氣調整腰椎支撐壓力時,請旋轉氣閥向右泄氣至 適合個人最舒適的壓力時請將氣閥向左旋轉即可。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依據整形醫(yī)學及人體工學而設計,內置氣墊可依 據個人的體型及需求調整適合個人的壓力值,使背部的得到最佳的支撐,并減輕及預防坐 著時因腰椎的支撐不佳, 得椎間盤的壓力增加,導致背部肌肉,肩膀及頸部持續(xù)的拉緊而 造成持續(xù)性的負荷,進而導致身體的不適感及傷害。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興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充氣調壓氣墊4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看圖l-3,本具體實施方式
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是由外套1、固定帶2、彈性棉3、充氣調壓氣墊4組成;外套1設置在在充氣調壓氣墊4的外側,固定帶2設置在外套1側 端的中間位置,與外套1是固定連接,彈性棉3設置在外套1的內側;充氣調壓氣墊4是由 連接管4-l、氣閥4-2、打氣球4-3、氣袋4-4組成;連接管4_1的一端與氣袋4_4的一側相 連接,氣閥4-2設置在打氣球4-3的左側,氣閥4-2和打氣球4-3與連接管4_1的另一端相 連接。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需充氣調整腰椎支撐壓力時,請確定氣閥已向左旋緊并擠壓充 氣球至適合個人最舒適的壓力即可;需泄氣調整腰椎支撐壓力時,請旋轉氣閥向右泄氣至 適合個人最舒適的壓力時請將氣閥向左旋轉即可。 本具體實施方式
可依據個人的體型及需求調整適合個人的壓力值,使背部的得到 最佳的支撐,并減輕及預防坐著時因腰椎的支撐不佳,使得椎間盤的壓力增加,導致背部肌 肉,肩膀及頸部持續(xù)的拉緊而造成持續(xù)性的負荷,進而導致身體的不適感及傷害。
權利要求一種充氣調壓腰椎支撐墊,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外套(1)、固定帶(2)、彈性棉(3)、充氣調壓氣墊(4)組成;外套(1)設置在在充氣調壓氣墊(4)的外側,固定帶(2)設置在外套(1)側端的中間位置,與外套(1)是固定連接,彈性棉(3)設置在外套(1)的內側;充氣調壓氣墊(4)是由連接管(4-1)、氣閥(4-2)、打氣球(4-3)、氣袋(4-4)組成;連接管(4-1)的一端與氣袋(4-4)的一側相連接,氣閥(4-2)設置在打氣球(4-3)的左側,氣閥(4-2)和打氣球(4-3)與連接管(4-1)的另一端相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充氣調壓腰椎支撐墊,它涉及一種腰椎支撐墊。它是由外套(1)、固定帶(2)、彈性棉(3)、充氣調壓氣墊(4)組成;外套(1)設置在充氣調壓氣墊(4)的外側,固定帶(2)設置在外套(1)側端的中間位置,與外套(1)是固定連接,彈性棉(3)設置在外套(1)的內側;充氣調壓氣墊(4)是由連接管(4-1)、氣閥(4-2)、打氣球(4-3)、氣袋(4-4)組成;連接管(4-1)的一端與氣袋(4-4)的一側相連接,氣閥(4-2)設置在打氣球(4-3)的左側,氣閥(4-2)和打氣球(4-3)與連接管(4-1)的另一端相連接;可依據個人的體型及需求調整適合個人的壓力值,使背部得到最佳的支撐,并減輕及預防坐著時因腰椎的支撐不佳,使得椎間盤的壓力增加,導致背部肌肉,肩膀及頸部持續(xù)的拉緊而造成持續(xù)性的負荷,進而導致身體的不適感及傷害。
文檔編號A61H1/00GK201480734SQ20092016058
公開日2010年5月26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6月29日
發(fā)明者麥振山 申請人:麥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