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的口服藥液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醫(yī)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的口服藥液,本發(fā)明還涉及該藥液的制備方法以及其在制備口服藥液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原發(fā)性高血壓,西醫(yī)認為是以體循環(huán)動脈壓增高為特征的全身性慢性疾病總合癥,由于全身小動脈長期反復的痙攣和病變而導致小動脈呈現(xiàn)管腔狹窄,管壁纖維樣壞死,而中醫(yī)辯證認為此病為三型,“肝”陽偏盛型,“肝”、“腎”陰虛型,陰陽兩虛型。周圍組織和器管內小動脈的病變可使臟腑陰陽偏盛偏虛,最終造成組織器管缺血缺氧和損傷,如果治療不當,持久的高血壓會導致心腦腎血管損害或意外,造成死亡。
原發(fā)性高血壓的治療中,西醫(yī)常以B受體阻滯劑,a受體阻滯劑,aB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利尿劑,周圍血管擴張劑為療法,盡管采用單選或聯(lián)合應用各類降壓藥物來治療,但只能使大多數(shù)患者的血壓得到控制,而且對臟腑的損害很大,并且反復率高、中醫(yī)一般采用以平“肝”潛陽,育陰潛陽,溫陽育陰的中藥內服方法治療,但在目前的藥物中,存在著療效慢,效果不明顯,反復率高等缺點。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的口服藥液,解決了現(xiàn)有治療高血壓藥物療效慢,副作用大和反復率高等的缺點。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口服藥液的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上述口服藥液在制備內服藥物中的應用。
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的口服藥液,由活性成份組成,活性成份的組成為炙黃芪3.9%-4.9%,黨參3.9%-4.9%,炒白術4.68%-5.68%,陳皮3.9%-4.9%,姜半夏3.9%-4.9%,當歸4.68%-5.68%,山楂3.9%-4.9%,柴胡3.9%-4.9%,炒積實3.9%-4.9%,炒厚樸3.9%-4.9%,炮姜3.9%-4.9%,白茯苓3.9%-4.9%,三棱3.9%-4.9%,莪術3.9%-4.9%,水蛭3.9%-4.9%,大黃8.19%-9.19%,檳榔6.85%-7.85%,桃仁2.34%-3.34%,紅花3.9%-4.9%,川牛膝9.75%-10.75%,炒杜仲3.9%-4.9%,熟地3.9%-4.9%,炙甘草2.34%-3.34%,活性成份的總量為100%。
本發(fā)明所采用的另一技術方案是,上述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口服藥液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重量百分比為3.9%-4.9%的炙黃芪和按重量百分比取黨參3.9%-4.9%,炒白術4.68%-5.68%,陳皮3.9%-4.9%,姜半夏3.9%-4.9%,當歸4.68%-5.68%,山楂3.9%-4.9%,柴胡3.9%-4.9%,炒積實3.9%-4.9%,炒厚樸3.9%-4.9%,炮姜3.9%-4.9%,白茯苓3.9%-4.9%,三棱3.9%-4.9%,莪術3.9%-4.9%,水蛭3.9%-4.9%,大黃8.19%-9.19%,檳榔6.85%-7.85%,桃仁2.34%-3.34%,紅花3.9%-4.9%,川牛膝9.75%-10.75%,炒杜仲3.9%-4.9%,熟地3.9%-4.9%,炙甘草2.34%-3.34%。加水適量煎煮1-2小時,濾渣,濃縮,待濃縮液大約至200毫升即可,再加水適量煎煮1-2小時,濾渣、濃縮,待濃縮液大約至200毫升即可,然后將兩次濃縮藥液混合,攪拌即得。
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還包括上述口服藥液在治備原發(fā)性高血壓口服藥物中的應用。
本發(fā)明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的口服藥液,是以溫補人體后天生化不足的藥物為主方,再加入破血散結,逐瘀活血,理氣導滯,滋肝補腎,溫通血脈的藥物為配方。采用水煮的制藥方法。對一期二期三期的高血壓患者,使用口服藥物方法,能在短期內血壓降至正常。經臨床對上百例患者治療具有療效好,見效快,無副作用,制藥方法簡單等特點,治愈率達90%以上。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在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
本發(fā)明的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的口服藥液,由活性成份組成,其比例為活性成份為100%,其中,活性成份的組成為炙黃芪3.9%-4.9%,黨參3.9%-4.9%,炒白術4.68%-5.68%,陳皮3.9%-4.9%,姜半夏3.9%-4.9%,當歸4.68%-5.68%,山楂3.9%-4.9%,柴胡3.9%-4.9%,炒積實3.9%-4.9%,炒厚樸3.9%-4.9%,炮姜3.9%-4.9%,白茯苓3.9%-4.9%,三棱3.9%-4.9%,莪術3.9%-4.9%,水蛭3.9%-4.9%,大黃8.19%-9.19%,檳榔6.85%-7.85%,桃仁2.34%-3.34%,紅花3.9%-4.9%,川牛膝9.75%-10.75%,炒杜仲3.9%-4.9%,熟地3.9%-4.9%,炙甘草2.34%-3.34%。
其中,炙黃芪具有防止肝糖元減少,有保護肝臟的作用,可使冠狀血管,腎臟血管擴張,有強心利尿和降血壓作用,可加強毛細血管抵抗力,擴張血管,改善血行,使壞死細胞恢復活力,黨參補中益氣,對神經系統(tǒng)有興奮作用,能增強機體抵抗力,通過脾臟刺激增加血色素和紅細胞,使周圍血管擴張,降低血壓。炒白術健脾燥濕,可促進胃腸分泌,有降低血糖,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利尿作用。當歸補血,活血解毒,潤腸通便。陳皮理氣開胃、舒肝、化痰、解郁散結。姜半夏降逆止嘔,燥濕化痰,山楂能增加胃中酵素,促進消化,有改善心功能不全,降低血糖,降低血壓之功效,柴胡疏肝解郁。炒積實破氣化痰,下氣通便。炒厚樸理氣化濕,降逆平喘。炮姜溫中散寒,溫經止血,有促進藥物在體內熱散,達到解除血管痙攣的作用。白茯苓有利尿作用,能促進鈉鉀和氯等電解質的排出。三棱破氣行血。莪術行氣散瘀。水蛭有抗凝血作用,入血后可阻止凝血酶作用于纖維蛋白,從而延緩血液疑結,還可減低血液的粘著力,緩解動脈壁的痙攣,以減輕高血壓癥狀。大黃逐瘀活血,大黃素能使腸壁分泌增加,促使瘀血和滯氣從大便排出。檳榔理氣行滯,行氣利水。桃仁破血逐瘀,潤腸通便。紅花活血祛瘀。川牛膝活血化瘀,茲補肝腎,引血下行,并有利尿及降血壓作用。炒杜仲有補肝腎之作用,并能減少膽固醇的吸收和降低血壓。熟地茲陰補血。炙甘草補脾益氣,調和諸藥,總觀全方,根據(jù)中醫(yī)辯證理論。該組方組分的選擇和含量的配比合理,切中病機,上述諸味藥合用,以破血散結,逐瘀活血,理氣導滯,茲補肝腎,溫通血脈的配方來增加溫補人體后天生化不足的主方之功效,有效消除全身小動脈長期反復的痙攣,清除管腔中的瘀滯物,修復壞死之管壁和回復腎臟正常血流量,消除患者的病痛。
上述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口服藥液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重量百分比為3.9%-4.9%的炙黃芪和按重量百分比取黨參3.9%-4.9%,炒白術4.68%-5.68%,陳皮3.9%-4.9%,姜半夏3.9%-4.9%,當歸4.68%-5.68%,山楂3.9%-4.9%,柴胡3.9%-4.9%,炒積實3.9%-4.9%,炒厚樸3.9%-4.9%,炮姜3.9%-4.9%,白茯苓3.9%-4.9%,三棱3.9%-4.9%,莪術3.9%-4.9%,水蛭3.9%-4.9%,大黃8.19%-9.19%,檳榔6.85%-7.85%,桃仁2.34%-3.34%,紅花3.9%-4.9%,川牛膝9.75%-10.75%,炒杜仲3.9%-4.9%,熟地3.9%-4.9%,炙甘草2.34%-3.34%,加水適量煎煮1-2小時,濾渣,濃縮,待濃縮液大約至200毫升即可,再加水適量煎煮1-2小時,濾渣,濃縮,待濃縮液大約至200毫升即可,然后將兩次濃縮藥液混合,攪拌即得。
實施例1將10g(重量百分比為3.9%)的炙黃芪和按重量百分比取黨參10g(重量百分比為3.9%),炒白術10g(重量百分比為4.68%),陳皮10g(重量百分比為3.9%),姜半夏10g(重量百分比為3.9%),當歸12g(重量百分比為4.68%),山楂10g(重量百分比為3.9%),柴胡10g(重量百分比為3.9%),炒積實10g(重量百分比為3.9%),炒厚樸10g(重量百分比為3.9%),炮姜10g(重量百分比為3.9%),白茯苓10g(重量百分比為3.9%),三棱10g(重量百分比為3.9%),莪術10g(重量百分比為3.9%),水蛭10g(重量百分比為3.9%),大黃21g(重量百分比為8.19%),檳榔15g(重量百分比為6.85),桃仁6g(重量百分比為2.34%),紅花10g(重量百分比為3.9%),川牛膝25g(重量百分比為9.75%),炒杜仲10g(重量百分比為3.9%),熟地10g(重量百分比為3.9%),炙甘草6g(重量百分比為2.34%),加水適量煎煮1-2小時,濾渣,濃縮,待濃縮液大約至200毫升即可,再加水適量煎煮1-2小時,濾渣,濃縮,待濃縮液大約至200毫升即可,然后將兩次濃縮藥液混合,攪拌即得。
實施例2將12g(重量百分比為5.04%)的炙黃芪和按重量百分比取黨參12g(重量百分比為5.04%)炒白術10g(重量百分比為4.2%),陳皮8g(重量百分比3.36%),姜半夏8g(重量百分比3.36%),當歸15g(重量百分比為6.3%),山楂10g(重量百分比為4.2%),柴胡8g(重量百分比3.36%),炒積實8g(重量百分比3.36%),炒厚樸8g(重量百分比3.36%),炮姜10g(重量百分比為4.2%),白茯苓8g(重量百分比3.36%),三棱8g(重量百分比3.36%),莪術8g(重量百分比3.36%),水蛭12g(重量百分比為5.04%),大黃18g(重量百分比為7.56%),檳榔12g(重量百分比為5.04%),桃仁5g(重量百分比為(2.1%),紅花8g(重量百分比3.36%),川牛膝22g(重量百分比為9.24%),炒杜仲10g(重量百分比為4.2%),熟地10g(重量百分比為4.2%),炙甘草6g(重量百分比為2.52%),加水適量煎煮1-2小時,濾渣,濃縮,待濃縮液大約至200毫升即可,再加水適量煎煮1-2小時,濾渣,濃縮,待濃縮液大約至200毫升即可,然后將兩次濃縮藥液混合,攪拌即得。
實施例3將15g(重量百分比為6.9%)的炙黃芪和按重量百分比取黨參15g(重量百分比為6.9%),炒白術10g(重量百分比為4.6%),陳皮6g(重量百分比為2.76%),姜半夏6g(重量百分比為2.76%-),當歸10g(重量百分比為4.6%),山楂8g(重量百分比為3.68%),柴胡6g(重量百分比為2.76%),炒積實6g(重量百分比為2.76%),炒厚樸6g(重量百分比為2.76%),炮姜10g(重量百分比為4.6%),白茯苓10g(重量百分比為4.6%),三棱8g(重量百分比為3.68%),莪術8g(重量百分比為3.68%),水蛭10g(重量百分比為4.6%),大黃15g(重量百分比為6.9%),檳榔10g(重量百分比為4.6%),桃仁5g(重量百分比為2.3%),紅花8g(重量百分比為3.68%),川牛膝20g(重量百分比為5.2%),炒杜仲10g(重量百分比為4.6%),熟地10g(重量百分比為4.6%),炙甘草5g(重量百分比為2.3%),加水適量煎煮1-2小時,濾渣,濃縮,待濃縮液大約至200毫升即可,再加水適量煎煮1-2小時,濾渣,濃縮,待濃縮液大約至200毫升即可,然后將兩次濃縮藥液混合,攪拌即得。
實施例4將17g(重量百分比為8.33%)的炙黃芪和按重量百分比取黨參15g(重量百分比為7.35%),炒白術15g(重量百分比為7.35%),陳皮6g(重量百分比為2.95%),姜半夏6g(重量百分比為2.95%),當歸12g(重量百分比為5.88%),山楂10g(重量百分比為4.9%),柴胡6g(重量百分比為2.95%),炒積實6g(重量百分比為2.95%),炒厚樸6g(重量百分比為2.95%),炮姜8g(重量百分比為3.92%),白茯苓8g(重量百分比為3.92%),三棱6g(重量百分比為2.95%),莪術6g(重量百分比為2.95%),水蛭15g(重量百分比為7.35%),大黃10g(重量百分比為4.9%),檳榔6g(重量百分比為2.95%),桃仁5g(重量百分比2.45%),紅花6g(重量百分比為2.95%),川牛膝15g(重量百分比為7.35%),炒杜仲8g(重量百分比為3.92%),熟地8g(重量百分比為3.92%),炙甘草5g(重量百分比2.45%),加水適量煎煮1-2小時,濾渣,濃縮,待濃縮液大約至200毫升即可,再加水適量煎煮1-2小時,濾渣,濃縮,待濃縮液大約至200毫升即可,然后將兩次濃縮藥液混合,攪拌即得。
實施例5將10g(重量百分比為5.3%)的炙黃芪和按重量百分比取黨參10g(重量百分比為5.3%),杪白術12g(重量百分比為6.36%),陳皮6g(重量百分比為3.18%),姜半夏6g(重量百分比為3.18%),當歸12g(重量百分比為6.36%),山楂10g(重量百分比為5.3%),柴胡6g(重量百分比為3.18%),炒積實6g(重量百分比為3.18%),炒厚樸6g(重量百分比為3.18%),炮姜10g(重量百分比為5.3%),白茯苓10g(重量百分比為5.3%),三棱6g(重量百分比為3.18%),莪術6g(重量百分比為3.18%),水蛭10g(重量百分比為5.3%),大黃10g(重量百分比為5.3%),檳榔8g(重量百分比為4.24%),桃仁5g(重量百分比為2.65%),紅花6g(重量百分比為3.18%),川牛膝15g(重量百分比為7.95%),炒杜仲6g(重量百分比為3.18%),熟地6g(重量百分比為3.18%),炙甘草5g(重量百分比為2.65%),加水適量煎煮1-2小時,濾渣,濃縮,待濃縮液大約至200毫升即可,再加水適量煎煮1-2小時,濾渣,濃縮,待濃縮液大約至200毫升即可,然后將兩次濃縮藥液混合,攪拌即得。
使用方法口服,一日三次,一次100-150毫升,溫熱飯后服。
適應癥肝陽偏盛型,肝腎陰虛型,陰陽兩虛型引起的高血壓等癥。
本發(fā)明的藥物是口服藥液,以破血散結,逐瘀活血,理氣導滯,滋補肝腎,溫通血脈和溫補人體后天生化不足的方法,消除全身小動脈長期反復痙攣,清除管腔中的瘀滯物,達到修復壞死管壁,回復腎臟血流量,回復血壓正常的功效。使用方便,價格低廉,經臨床對上百例患者治療,無副作用,在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病例中,見效快,療程短,不反復,治愈率達90%以上。
本發(fā)明還涉及該口服液在制備原發(fā)性高血壓內服藥物中的應用,為了更好的理解本發(fā)明的實質,下面用本發(fā)明口服液用于臨床診治的資料,以證明該藥物的治療效果及說明其在制藥領域中的新用途。
病例1賈光銀,男,現(xiàn)年68歲,系甘肅省慶陽市長慶油田老工人,患高血壓10年,長治乏效,于1996年回老家診治,患者頭暈,項痛,心悸、胸悶,頭重腳輕,行步不穩(wěn),手足心熱,口燥咽干,腰痛腿軟,畏寒,夜間多尿,舌質淡,無苔,脈象弦細,血壓250mmHg/160mmHg,經用本發(fā)明藥液治療,每日一劑,一日三次,一次150毫升,服三劑后,血壓降至230mmHg/140mmHg,諸癥減輕,大便瀉下膿性分泌物,繼服15劑后,血壓降至140mmHg/95mmHg,因年歲已高,停服藥液,十年后隨訪,血壓一直保持在140mmHg/95mmHg,諸癥具消。
對此種高血壓病例共治愈50多例,治愈率達100%。
病例2賈相若妻,女,家住子長縣欒家坪鄉(xiāng)十里鋪村,現(xiàn)年63歲,患高血壓8年,于2001年5月17日來診,血壓210mmHg/140mmHg,患經常頭昏,頭痛,性情急躁易怒,腰膝酸痛,失眠多夢,四肢麻木,五心煩熱,舌紅,苔溥白,脈弦細,曾服用多種中西藥降壓藥物,效果不理想,經用本發(fā)明藥液治療,每日一劑,一日三次,一次150毫升,服三劑后大便瀉下膿性分泌物,諸癥減輕,血壓降至180mmHg/120mmHg/,繼服12劑后,血壓降至140mmHg/90mmHg,停服藥液,5年后隨訪血壓未再升高。
對此種高血壓病例共治愈42例,治愈率達100%。
病例3馮小玲,女,58歲,患高血壓5年,現(xiàn)住甘肅省張掖市,于2003年回家診治,患者頭痛,煩躁,易怒,口苦,目赤,有時失眠,舌質紅,苔溥黃,脈象弦數(shù),血壓150mmHg/110mmHg,曾服多種中西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經用本發(fā)明藥液治療,每日一劑,一日三次,一次150毫升,服三劑后,大便瀉下膿性分泌物,諸癥減輕,血壓降至130mmHg/105mmHg,繼服8劑,諸癥消失,血壓降至120mmHg/80mmHg,2年后隨訪血壓未再升高。
對此種高血壓病例共治愈60多例,治愈率達95%。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的口服藥液,由活性成分組成,所述活性成分的組成為炙黃芪3.9%-4.9%、黨參3.9%-4.9%、炒白術4.68%-5.68%、陳皮3.9%-4.9%、姜半夏3.9%-4.9%、當歸4.68%-5.68%、山楂3.9%-4.9%、柴胡3.9%-4.9%、炒枳實3.9%-4.9%、炒厚樸3.9%-4.9%、炮姜3.9%-4.9%、白茯苓3.9%-4.9%、三棱3.9%-4.9%、莪術3.9%-4.9%、水蛭3.9%-4.9%、大黃8.19%-9.19%、檳榔6.85%-7.85%、桃仁2.34%-3.34%、紅花3.9%-4.9%、川牛膝9.75%-10.75%、炒杜仲3.9%-4.9%、熟地3.9%-4.9%、炙甘草2.34%-3.34%,活性成分的總量為100%。
2.一種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口服藥液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將重量百分比為3.9%-4.9%的炙黃芪和按重量百分比取黨參3.9%-4.9%、炒白術4.68%-5.68%、陳皮3.9%-4.9%、姜半夏3.9%-4.9%、當歸4.68%-5.68%、山楂3.9%-4.9%、柴胡3.9%-4.9%、炒枳實3.9%-4.9%、炒厚樸3.9%-4.9%、炮姜3.9%-4.9%、白茯苓3.9%-4.9%、三棱3.9%-4.9%、莪術3.9%-4.9%、水蛭3.9%-4.9%、大黃8.19%-9.19%、檳榔6.85%-7.85%、桃仁2.34%-3.34%、紅花3.9%-4.9%、川牛膝9.75%-10.75%、炒杜仲3.9%-4.9%、熟地3.9%-4.9%、炙甘草2.34%-3.34%,加水適量煎煮1-2小時濾渣、濃縮,待濃縮液大約至200毫升即可,再加水適量煎煮1-2小時,濾渣、濃縮,待濃縮液大約至200毫升即可,然后將兩次藥液混合,攪拌即得。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口服藥液在制備原發(fā)性高血壓口服藥物中的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的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的口服藥液及其制備方法,由活性成分組成,所述活性成分的組成為炙黃芪、黨參、炒白術、陳皮、姜半夏、當歸、山楂、柴胡、炒枳實、炒厚樸、炮姜、白茯苓、三棱、莪術、水蛭、大黃、檳榔、桃仁、紅花、川牛膝、炒杜仲、熟地、炙甘草,經過二次煎煮,濃縮煎液,裝瓶滅菌制成,諸味藥配伍合用,有效消除全身小動脈長期反復痙攣。清楚官腔中的淤滯物,回復腎臟血流量,達到血壓正常穩(wěn)定,使用方便,無反復、無毒副作用等優(yōu)點。本發(fā)明還公開了該藥液在制藥中的新應用。
文檔編號A61K9/10GK101032619SQ20071001740
公開日2007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2月2日
發(fā)明者賈聚寶 申請人:賈聚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