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胃病的貼劑及其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含有來自傳統(tǒng)草藥的藥物制劑,或來源于植物的醫(yī)藥配 置品,具體是一種治療胃病的中藥貼劑。
背景技術:
胃病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常見疾病,發(fā)病率很高,特別是目前 由于社會競爭加劇,生活節(jié)奏加快,工作繁忙,生活不規(guī)律,從而使胃 病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
目前醫(yī)學界治療胃病的用藥l抗酸類,用以中和和抑制胃酸分泌, 使胃內酸度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受抑制,從而降低胃的受攻擊因素。這 類藥物如胃舒平、胃必治、胃得樂等;2保護胃粘膜類,用以與胃蛋白 酶結合,抑制該酶分解蛋白酶,并能與胃粘膜的蛋白質結合,形成保護 覆蓋潰瘍面,利于粘膜再生,促進潰瘍愈合。這類藥如胃膜素、硫糖鋁、 膠態(tài)鉍等;3抗菌素類,用以殺滅幽門螺桿菌(HP),促使HP轉陰,有 利于慢性胃炎的好轉,這類藥如甲硝唑、膠態(tài)鉍、四環(huán)素等。中成藥消 炎止痛、行氣健胃如三九胃泰;消食除脹、行氣止痛如木香順氣丸、寬 胸利膈丸、胃福沖劑等;溫中和胃,行氣開郁如香砂養(yǎng)胃丸、補脾益腸 丸等;抑酸止痛促進胃粘膜再生如胃康膠囊等。中國專利CN1410078公 開了 一種"治療胃病的藥物及制備方法"此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胃病的 藥物,它是以川黃連、枯黃芩、徐長卿全草、生甘草、浙貝、孩兒茶、 冰片七味中藥為原料,根據(jù)每味中藥的不同特性,經過煎煮、合并濾液、 干燥粉碎、混合配制,制得散劑,裝入膠囊。
目前中西醫(yī)藥的療效雖然有所控制病情,并有愈合的效果,但是復 發(fā)率較高,根治效果不明顯。目前治療胃病的中藥制劑一般為口服劑型, 必須有水才能服用,不方便,而且口服藥存在血藥濃度不穩(wěn)定,必須經 過肝臟和胃腸道而產生的肝臟"首過效應"及胃腸因素的干擾與降解作 用,使療效受到影響。
發(fā)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xiàn)有的胃藥難以根治胃病的不足,以及口服藥存在的缺點,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對治療胃病有明顯效果,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的治療胃 病的貼劑。
本發(fā)明處方中蒲公英清熱解毒,有消炎的作用。生白芍養(yǎng)血 和營,緩急止痛,斂陰平肝。生甘草補脾益氣,清毒解熱,緩急止痛。 紅花活血通經,散瘀止痛。徐長卿祛風化痰,止痛止癢。陳皮理 氣降逆,調中開胃,燥濕化痰。大貝母清熱化痰,降氣止咳。諸藥相 合,通過舒肝理氣,和胃降逆,清除胃熱達到解除胃痛的效果。
本發(fā)明解決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治療胃病的貼劑,其由背襯層、粘膠層、保護層組成,該貼劑 中的粘膠層主要由藥物、壓敏膠及促透劑組成,藥物由以下重量比的原 料制成蒲公英40-60g;生白芍5-15g;生甘草3_10g;紅花4-14g; 徐長卿8-16g;陳皮4-14g;大貝母8-16g,粘膠層中藥物與壓敏膠的 重量比為l: 1-10;促透劑為藥物與壓敏膠總重量的1_3%。
貼劑中壓敏膠為聚丙烯酸酯類樹脂、聚異丁烯類及硅橡膠等;背襯 層為無紡布或聚酯膜;保護層為經過防粘處理的紙或聚酯膜。促透劑為 氮酮、丙二醇及油酸等物或其兩種以上的混合物。
其制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A、 藥物提取
(a) 取蒲公英等七味藥用水煎煮1 3次,用水量6 10倍,每次 1 3h,濾過,收集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 1.30,待冷放 置室溫,加入乙醇使含醇量為70 80%,攪勻,靜置8 24h使沉淀, 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30 1. 40的稠膏,真空干 燥60 80。C,得干燥物,粉碎,過100目篩;
(b) 取上述藥粉在超細粉碎機上超微粉碎成粒徑200Mm的超細粉;
B、 貼劑的制備
(a) .粘膠層的含藥膠配制工藝
將壓敏膠與藥粉以1-10: l的比例混合均勻;
(b) .貼片的制備
① .將混配好的藥物膠漿均勻涂布在背襯層上,然后烘干,將保護膜 覆蓋在藥膠層上;
② .進行消毒、分切、篩選、質檢、包裝。
本發(fā)明中的藥物提取工藝不限于水提醇沉工藝,也可以是滲漉及超
臨界流體萃取等其它提取工藝;貼劑的制備工藝,也可以用擠壓成型或
噴灑成型工藝。本發(fā)明的貼劑可以做成任意形狀。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及積極效果
本發(fā)明對于胃腕灼熱,隱隱疼痛,陰虛胃熱的患者,有明顯的效果, 而且副作用小,治愈率高。由于本發(fā)明的劑型是貼劑,經皮給藥,避免 了 口服的毒副作用,也不經肝臟的首過效應和消化道的稀釋和無效消耗 的影響,可以經皮膚細胞間隨血液循環(huán)至病灶,比同類產品提高生物利 用率10倍以上,治療效果有顯著改進。
具體實施例方式
處方-
蒲公英300g 、生白芍100g 、生甘草60g、紅花80g 、徐長卿120g、
陳皮80g 、大貝母120g;
制備方法
A、 藥物提取工藝
(a)按處方取蒲公英、生白芍、生甘草、紅花、徐長卿、陳皮及大貝 母七味藥,用水煎煮2次,第一次用8倍量水,煎煮2小時,第二次用 6倍量水,煎煮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 待冷放置室溫,加入乙醇使含醇量為70%,攪拌均勻,靜置12h使沉淀, 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40的稠膏,真空干燥65°C, 得干燥物,粉碎,過ioo目篩,
(b)取上述藥粉在超細粉碎機上超微粉碎成粒徑200Mm的超細粉。
B、 貼劑的制備工藝
(a).粘膠層的含藥膠配制工藝 取步驟A中制得的超細粉,加入到十倍的聚丙烯丁酯壓敏膠中,同 時將總重量2%的氮酮也加入到壓敏膠中,混合均勻。
(b).貼片的制備工藝
① .將混配好的藥物膠漿均勻涂布在無紡布的背襯層上,涂布的膠厚 控制在2mm,然后烘干,將經防粘處理過的聚酯保護膜覆蓋在藥膠層上;
② .消毒后按每貼2.5cmX1.0cm的規(guī)格進行分切、篩選、質檢、包裝。
此實施例做出的貼劑每10克膠體相當于生藥4. 7g。
使用時,將貼片貼在洗干凈的前胸或后背的皮膚上,24小時換一貼。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胃病的貼劑,其由背襯層、粘膠層、保護層組成,其特征在于該貼劑中的粘膠層主要由藥物、壓敏膠及促透劑組成,藥物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材制成蒲公英40-60g;生白芍5-15g;生甘草3-10g;紅花4-14g;徐長卿8-16g;陳皮4-14g;大貝母8-16g;粘膠層中藥物與壓敏膠的重量比為1∶1-10,促透劑為藥物與壓敏膠總重量的1-3%。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胃病的貼劑,其特征在于該貼劑中的藥物是由以下重量的原材制成蒲公因30g;生白芍10g;生甘草6g; 紅花8g;徐長卿12g;陳皮8g;大貝母12g。
3.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治療胃病的貼劑,其特征在于壓敏膠為聚丙烯酸酯類樹脂、聚異丁烯類及硅橡膠等;背襯層為無紡布或聚酯膜, 保護層為經過防粘處理的紙或聚酯膜;促透劑為氮酮、丙二醇及油酸等 物或其兩種以上的混合物。
4. 一種治療胃病貼劑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制作方法主要有以下 幾個步驟A、 藥物提取(a) 取蒲公英等七味藥用水煎煮1 3次,用水量6 10倍,每次 1 3h,濾過,收集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0 1.30,待冷放 置室溫,加入乙醇使含醇量為70 80%,攪勻,靜置8 24 h使沉淀, 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30 1. 40的稠膏,真空干 燥60 8(TC,得干燥物,粉碎,過100目篩;(b) 取上述藥粉在超細粉碎機上超微粉碎成粒徑200Mm的超細粉;B、 貼劑的制備(a) .粘膠層的含藥膠配制將壓敏膠與超細藥粉以1-10: l的比例混合均勻;(b) .貼片的制備① .將混配好的藥物膠漿均勻涂布在背襯層上,然后烘干,將保護膜 覆蓋在藥膠層上;② .消毒后進行切割、篩選、質檢、包裝。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胃病的貼劑及其制作方法,是來源于植物的醫(yī)藥配置品,其由含藥的粘膠層、保護層和背襯層構成。粘膠層中的藥物由蒲公英40-60g;生白芍5-15g;生甘草3-10g;紅花4-14g;徐長卿8-16g;陳皮4-14g;大貝母8-16g組成,通過水提醇沉工藝提出有效成分,按比例與壓敏膠、促透劑制成含藥的膠漿,膠漿涂布在背襯層上,干燥后復合上保護層,消毒、分切制成產品。本發(fā)明與口服劑型相比,無肝腸首過作用,不受胃腸道降解影響,生物利用率高,無毒,對于因胃熱引起的胃痛的患者有明顯的效果。
文檔編號A61K36/88GK101199736SQ200610130278
公開日2008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06年12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12月15日
發(fā)明者李建民, 高惠明 申請人:天津市中寶制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