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胃病的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用配制品,具體是以中草藥及化學藥合制而成治療胃病的藥物。
背景技術:
胃病是我國最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之一,據(jù)報道,我國胃病發(fā)病率之高(7~10%)、發(fā)病人數(shù)之眾已居世界首位。在我國社會人口中,有近10%的人患有胃潰瘍,將近有30%的人患有各種胃炎,目前全國胃病患者的總人數(shù),經(jīng)粗略估計有近3億人。
超過三分之二的胃病是因為胃酸過多而引發(fā)的,產(chǎn)生胃酸過多原因一是慢性病,如胃潰瘍、慢性胃炎、消化不良;二是由于攝入過多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蔥、姜、蒜、醋、油、酸等等。西藥治療胃酸過多,常用一些堿性藥如碳酸氫鈉片、氫氧化鋁片、三硅酸鎂片等,或是其它的制酸藥,這些藥物雖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當時的癥狀,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引起胃酸過多的本因。而純中藥制劑如左金丸(黃連、吳茱萸)、氣滯胃痛顆粒(柴胡、延胡索、枳殼、香附、白芍、甘草)注重了調(diào)理養(yǎng)胃治本因,但往往起效較慢,對于胃痛患者來說,需要及時地止痛或改善癥狀,以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因此,中西藥合用是治療胃病較佳選擇。目前與本發(fā)明藥處方類似的如“陳香露白露片”,其處方為甘草、石菖蒲、大黃、陳皮、碳酸鎂、川木香、氧化鎂、碳酸氫鈉、次硝酸鉍,具有健胃和中、理氣止痛功效,方中石菖蒲功效為開竅寧神,化濕和胃;大黃功效為瀉實熱、下積滯、行瘀、解毒;陳皮、甘草理氣和中。其余為堿性西藥,中和胃酸。一般廠家以生大黃入藥,但生大黃瀉下性烈,對年老、氣虛、體弱者易造成腹瀉等不良反應。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以救必應為主要中藥成份,由中藥及化學藥聯(lián)合配制的、對胃痛療效顯著、可治本而副作用又小的藥物。
本發(fā)明治療胃病的藥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西藥為原料制備而成救必應2~98,木香5~50,高良姜5~50,肉桂5~50,陳皮5~50,甘草5~50,碳酸氫鈉5~50,三硅酸鎂5~50。
本發(fā)明組合物各組分按重量份選用以下配比范圍具有更佳的效果救必應10~70,木香10~40,高良姜5~30,肉桂5~30,陳皮5~30,甘草5~30,碳酸氫鈉10~50,三硅酸鎂15~50。
本發(fā)明組方中救必應為我國南方地區(qū)民間草藥鐵冬青的干燥根皮或樹皮,《中國藥典》(1977年版一部)對其有收載。其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能,用于治療扁桃體炎、急性胃腸炎、痢疾等。本發(fā)明選用救必應配伍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木香,溫中止痛的高良姜,散寒止痛、活血通絡的肉桂,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陳皮,緩急止痛、解毒、緩和藥性的甘草,以及中和胃酸的化學藥碳酸氫鈉、三硅酸鎂共同配制而成,組方中的中藥成份健胃止痛,舒氣導滯,溫中止痛,活血化瘀改善胃內(nèi)血流循環(huán),以消炎解毒來解決胃部炎癥及潰瘍;化學藥中和胃酸,保護胃黏膜潰瘍面,迅速而長效的緩解胃酸分泌過多引起的上腹疼痛、胸口悶燒、胃消化不良,打嗝返酸等癥狀。中西藥兩者相輔相成,標本兼治。本發(fā)明的組方不僅在健胃、理氣、止痛、中和胃酸方面佳于“陳香露白露片”,且本發(fā)明中的“救必應”在本方中還增加起到了消除胃部炎癥,對胃炎、潰瘍引起的炎癥起到很好的抗炎、消炎的作用。消除炎癥病灶,增加止痛功效。
本發(fā)明藥物是將各組分原料按常規(guī)制藥工藝制備成各種劑型,如片劑、膠囊劑、顆粒劑、丸劑、散劑或水劑等。
臨床試驗表明,本發(fā)明藥物對胃痛的療效顯著,并能明顯改善噯氣、嘈雜泛酸、腹脹、納呆少食等癥狀,改善胃痛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且未發(fā)現(xiàn)任何毒副作用。
典型病例介紹1、譚××,男性,28歲,司機。由于經(jīng)常吃酸辣食物,抽煙等原因,5年前開始出現(xiàn)上腹部反復疼痛,曾做過胃鏡檢查診斷為“十二指腸潰瘍”。因工作勞累、情志不暢,上述癥狀復發(fā),癥見上腹部脹疼,持續(xù)時間約3小時,進食后可緩解,疼痛多在饑餓時或夜間加重,伴兩脅脹悶,納呆食少,噯氣返酸、惡心、大便秘結等。西醫(yī)診斷十二指腸潰瘍。中醫(yī)診斷胃痛。服用本藥1周后疼痛減輕;2周上腹部疼痛、腹脹、返酸等癥明顯減輕;3周上述癥狀基本消失;繼續(xù)服用至第四周,諸癥消失。療效評定臨床痊愈。
2、黃××,男性,48歲,患者因長期抽煙、喝酒導致反復上腹部疼痛2年。因酒后病情復發(fā),癥見上腹部脹滿疼痛,痛及兩脅,疼痛持續(xù)約3小時,進食后或惱怒時疼痛加重。伴胃中嘈雜,泛酸,惡心,噯氣、納差,二便尚可。西醫(yī)診斷胃潰瘍。中醫(yī)診斷胃痛。服用本藥后1周,上腹疼痛,腹脹減輕;2周,上腹脹滿疼痛、泛酸、胃中嘈雜、惡心、噯氣、納差等癥狀明顯減輕;3周,諸癥基本消失。療效評定臨床痊愈。
3、單××,女性,59歲,上腹部脹痛反復發(fā)作6年。因進食過多生冷食物復發(fā),癥見上腹部脹痛,進食后加重,伴惡心胸悶、食少納呆、噯氣頻頻,二便尚可。西醫(yī)診斷慢性淺表性胃炎。中醫(yī)診斷胃痛。服用本藥1周后,上腹部脹痛減輕;2周,上腹脹痛、惡心胸悶、食少納呆、噯氣頻頻等癥基本消失;4周諸癥消失。療效評定臨床痊愈。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取救必應50g,木香40g,高良姜25g,肉桂25g,陳皮20g,甘草30g,碳酸氫鈉50g,三硅酸鎂70g,將上述藥物烘干、粉碎,制成顆粒,壓制成片,即成。
實施例2取救必應60g,木香45g,高良姜20g,肉桂20g,陳皮25g,甘草25g,碳酸氫鈉55g,三硅酸鎂60g,將上述藥物提取純化成清膏,制成顆粒,裝入膠囊,即成。
實施例3取救必應70克,木香10克,高良姜5克,肉桂5克,陳皮5克,甘草5克,碳酸氫鈉10克,三硅酸鎂15克,將上述藥物烘干、粉碎,制成顆粒,壓制成片,即成。
實施例4取救必應70克,木香40克,高良姜30克,肉桂30克,陳皮30克,甘草30克,碳酸氫鈉50克,三硅酸鎂50克,將上述藥物提取純化成清膏,制成顆粒,裝入膠囊,即成。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胃病的藥,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西藥為原料制備而成救必應2~98,木香5~50,高良姜5~50,肉桂5~50,陳皮5~50,甘草5~50,碳酸氫鈉5~50,三硅酸鎂5~50。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以中草藥及化學藥配制而成的治療胃病的藥物。該藥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西藥為原料制備而成救必應2~98,木香5~50,高良姜5~50,肉桂5~50,陳皮5~50,甘草5~50,碳酸氫鈉5~50,三硅酸鎂5~50。本發(fā)明藥物對胃病、胃痛療效顯著,標本兼治。
文檔編號A61P1/00GK1660205SQ20041006144
公開日2005年8月31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12月24日
發(fā)明者劉容在 申請人:劉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