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功能型內衣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功能型內衣,是所有體型的人都可以安心并且舒適地 穿著的功能型內衣。
背景技術:
為了滿足使女性的體型看起來苗條的愿望,女緊身連褲衫和掐腰內衣 等各種功能型內衣被大量地開發(fā)、在市場公開出售。
但是,目前的功能型內衣,遮蓋穿著者胸部的胸衣部、和遮蓋穿著者 腹部的軀體部分別多以所謂標準體型的人為基準而設計,另外,胸衣部和 軀體部分為無間隙的一體化,例如與衣長相比胸部非常豐滿的人、和胸 部尺寸較小但身軀有些胖的體型的人等,罩杯尺寸和衣長不和,因此,不 得不放棄其的穿著的情況常出現(xiàn),而且,隨著穿著者上半身的動作,罩杯 偏移、脫落、擠壓胸部,影響穿著者的穿著感覺,妨礙穿著者的動作自由, 出現(xiàn)罩杯部的提升胸部的效果減低等的問題,另外,過于重視整形功能, 軀體部分的邊緣勒進腋下和背部的贅肉,肩部勒進穿著者肩部的肉,引起 肩酸,出現(xiàn)穿著者感到不快而又不得不穿的問題。
專利文獻l:(日本)特開平2003-12930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2005-105427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為解決這樣的問題而開發(fā)的,其課題在于,提供一種功能型 內衣,所有體型的人都可以完全適合個人的體型并且舒適地穿著。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功能型內衣,其特征在于由具備左右罩杯部的胸衣 部、遮蓋穿著者前身自乳房下緣周緣以下到至少下腹部的的正面部、和后 背部構成,且其整體上由具有伸縮性的材料構成,
所述胸衣部具有自所述左右各罩杯部的下緣周圍向下方延伸設計的
4伸縮部,
所述正面部的上緣形成為沿所述罩杯部的下緣的形狀, 所述正面部的上部重疊在所述伸縮部上,該正面部的上緣的、沿所述
各罩杯部的下緣的部分的兩端部與各罩杯部的下緣的對應的端部結合而
形成,
所述正面部的上緣的、沿所述各罩杯部的下緣的部分的兩端部的內側 部分與所述胸衣部相分離。
艮口,本發(fā)明的功能型內衣中,通過具有所述伸縮部,且所述正面部的 上緣的、沿所述罩杯部的下緣的部分的兩端部的內側部分與所述胸衣部相 分離的構造,基于所述伸縮部的伸長,所述胸衣部可以膨脹,即使是擁有 豐滿的胸圍的人也可以將胸部穩(wěn)定地收攏在罩杯中,另外,衣身長的人也 可以使本內衣舒適合體,肩不酸,而且由于在所述正面部的上部留有余地, 可以避免材料勒進腋下和后背的贅肉,罩杯部穩(wěn)定地貼合穿著者胸部的狀 態(tài),由此隨著穿著者胸部的運動可以向各個方向移動,不影響罩杯部的提 胸效果,不妨礙穿著者的動作,穿著者穿著時,為了可以獲得對自身來說 最為舒適的穿著感,可以分別適宜地調整罩杯部和正面部的穿著形態(tài),另 一方面,胸衣部和正面部通過正面部的上緣的、沿罩杯部的下緣的部分的 兩端部的向所述胸衣部分的結合而形成一體化的結構,由此,基于正面部 自身的伸縮性、和伸縮部提升正面部的力能夠充分地獲得體型修正的效 果,另外,正面部的上部的中央的突出部完全貼合穿著者的乳溝,可以使 胸部的形狀看起來很優(yōu)美,是一種兼具非常優(yōu)秀的眾多功能的內衣。
所述功能型內衣是具有至少修正穿著者胸部和腹部的體型功能的所 有內衣,例如,女緊身連褲衫類和貼身背心類的內衣,不限于涉及的例子。
所述伸縮部可以由具有伸縮性的所有素材制成,例如,由天然纖維、 合成纖維、半合成纖維及這些的混紡等各種素材制成。這樣的伸縮部在穿 著此內衣之際只要所述伸縮部的下緣比正面部的下緣更靠上方收攏時即 可獲得任何的形狀,但是為確保各罩杯部充分的移動性,所述伸縮部尤其
自所述罩杯部的下緣向下具有3cm以上的幅寬,優(yōu)選從各罩杯部的下緣的 外側端部向外側具有1.5cm以上的幅寬,例如,可以舒適地使用自所述罩 杯部的下緣向下方具有3一0cm的幅寬,且在各罩杯部的下緣的外側端部的更外側具有1.5 5cm的幅寬的內衣。這樣的伸縮部例如其下端具有自穿
著者的胸口至下腹部的位置的長度。另外,作為這樣的伸縮部,使用網(wǎng)眼 狀的材料制成的內衣時,也有能夠在衛(wèi)生上應對穿著者出汗的優(yōu)點。
在本發(fā)明中,「正面部的上緣為沿罩杯部的下緣的形狀」是指,正面 部的上緣部和各罩杯部的下緣部實質上是相同的,或者剪裁成同樣的彎曲 形狀,是使該一對剪裁部分的兩端部與罩杯部下緣的對應的端部能夠結合 的形狀,這樣,在將所述正面部的上緣結合于所述胸衣部的狀態(tài)下,不僅 所述罩杯部的下緣與所述正面部的剪裁部分的邊緣為完全吻合、抵接的形 狀,也包括所述正面部的剪裁貫穿部的緣相對所述罩杯部的下緣留有一些 間隙的形狀。另外,本發(fā)明中「所述正面部的上緣的、沿各罩杯部的下緣 的部分」是指一對剪裁貫穿部的各緣部分。
作為構成這樣的正面部的材料,可以使用任何具有伸縮性、通常的內 衣所使用的材料。
另外,在正面部的背面,在適宜的位置可以設計包括角形、圓形等的 所有合適形狀的伸縮性的補片,這樣,可以提高所述正面部的體型修正效 果。這樣的補片可以由天然纖維、合成纖維、半合成纖維及它們的混紡等 的所有材料制成??紤]到衛(wèi)生方面,作為這樣的補片優(yōu)選為使用網(wǎng)狀材料 的補片。
所述后背部是遮蓋穿著者的背部的部分,優(yōu)選為遮蓋穿著者的下腹部 以上至穿著者的腋下附近的形狀的內衣。這樣的后背部可使用用于通常的 內衣的所有具有伸縮性的材料。特別是為了防止材料侵入背部,優(yōu)選通過 例如具有伸縮性的蕾絲的材料對與穿著者后背相接的緣部口進行裹邊等 的處理。
本發(fā)明的功能型內衣中,在罩杯部的下緣周圍形成伸縮部,該伸縮部 相對于正面部被設計為在所有方向可以伸縮,因此,所述胸衣可以適宜地 膨脹,擁有豐滿胸圍的人也可以將胸部安穩(wěn)地收攏于罩杯中,衣身長的人 也可以使本內衣舒適合體,肩不酸,而且由于在所述正面部的上部留有空 隙,因此可以回避材料勒進腋下和后背的贅肉,不影響罩杯部的提胸效果, 不妨礙穿著者的行動,并且基于正面部自身的伸縮性、和伸縮部向上提升 正面部的力可以獲得充分的體型修正效果,正面部的上部貼合穿著者胸部
6的乳溝,可以使胸部看起來優(yōu)美。本發(fā)明的功能型內衣中,由于鼠頸部的 緣部和與穿著者的背部抵接的緣部使用蕾絲材料,由此可以進一步減輕穿 著者各部位上材料的緊勒和酸痛。
圖1為表示女緊身連褲衫型的本發(fā)明的功能型內衣的圖;A表示正面 圖,B表示胸衣部的正面圖,C表示正面部的正面圖2為表示構成圖1所示的功能型內衣的內褲的圖,A表示在正面部 的背面設計的補片,B表示后背部;
圖3表示構成貼身背心型的本發(fā)明的功能型內衣的例子的內褲的圖, A表示胸衣部的正面圖,B表示正面部的正面圖。 符號說明
1、 r 胸衣部
2、 2'罩杯部
3、 3'正面部
4、 4'罩杯部的下緣
5、 5'伸縮部
6、 6'下胸圍線附近的高度位置
7、 7'伸縮部的下端
8、 8'左右罩杯部的連接位置
9- 1、 9-2、 9-3、 9-4、 9' -1、 9' -2、 9' -3、 9' -4正面部的上緣的沿著罩 杯部下緣的部分的端部
10- 1、 10-2、 10-3、 10-4、〗0' -1、 10' -2、 10' -3、 10' -4罩杯部下緣的 對應端部
12、 12'正面部的上緣的沿著各罩杯部的下緣的部分
13、 14、 16側緣 15-1、 15'斜緣部分 15-2、 18、 28斜緣
17第一補片 19左右角部20大腿中央部 21第四補片
22正中線
23 V剪裁部分的下端
24下胸圍線的下方在正中線上的位置
25; 30、 30''補片的上端
26、 31、 31'補片的下端
27 —套摁扣
29、 29'下胸圍線
32第二補片
32'第三補片
34相對于下胸圍線的平行線 Dl、 D2蕾絲部分的伸長方向 E V剪裁部分的邊緣 K肩部 O袖口
P替換線的下端
S替換線
V V剪裁部分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
依照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功能型內衣進行說明。
圖1 3所示的例子是,由具有左右罩杯部2 (LL號)的胸衣部l、遮 蓋穿著者的前身自乳房下緣的周緣以下至大腿部的的正面部3、和遮蓋穿 著者的后背至大腿部的后背部(圖2B)構成的帶有肩部的女緊身連褲衫 型的內衣。在胸衣部l的各罩杯部2的下緣4的周圍,朝向下方連續(xù)地形 成由在上下方向上具有伸縮性的網(wǎng)狀的彈力網(wǎng)(由尼龍及聚氨乙酯的混紡 材料制成)制成的伸縮部5。具體而言,該伸縮部5,自其下胸圍線29' 的下方3cm的高度位置6至下方部分形成實質上左右對稱的大致V字形,
8該V字的下端7形成至穿著者肚臍附近的長度。正面部3整體由具有伸縮 性的材料(由尼龍及聚氨乙酯的混紡材料制成)制成,成形為其上緣沿著
罩杯部2的下緣4的形狀,該正面部3的上部重疊于伸縮部5之上,將正 面部3的上緣的、沿左右各罩杯部2的下緣4的部分12的兩方端部(9-1、
9- 2; 9-3、 9-4)結合在各自對應的罩杯下緣4的端部(10-1、 10-2; 10-3、
10- 4)。即,所述芷面部3的上緣的、沿左右罩杯部2的下緣的部分12的 兩端處(9-1、 9-2; 9-3、 9-4)的內側的部分與胸衣部1相分離。
本實施例的功能型內衣通過將伸縮部5的比位置6更靠上部的左右側 緣13夾在正面部3的左右側緣14和后背部的各對應的側緣16之間,將 正面部3的左右側緣14和后背部的側緣16縫合而制成。即,伸縮部5的 周緣內側部分與正面部3相分離,各罩杯部2可以相對于正面部3向所有 方向移動。另外,在本實施例中,伸縮部5的大致V字形部分的左右斜緣 部(15-1)縫制在正面部3上,由此,可確保各罩杯部2的高移動性,同 時利用伸縮部5在上下方向上伸縮的力,可以自然地控制正面部3提升腹 部的力,另外,正面部3的上部中央突出部完全地貼合穿著者的胸部,調 整胸形。
在本實施例中,正面部3按照其上緣的、沿各罩杯部2的下緣4的部 分12與下緣4吻合抵接的方式形成,但是即使在該部分12和下緣4之間 空有若干間隙而使用同樣的正面部,也可以獲得同樣的整形、修正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提高正面部3的體型修正效果,在正面部3的中 央部背面配設有由大致菱形形狀的、在橫向上具有伸縮性的網(wǎng)狀彈力網(wǎng) (由尼龍及聚氨乙酯的混紡材料制成)制成的補片17 (下面稱第一補片), 使其長的對角線重疊在正面部3的正中線22上。對于第一補片17而言, 將其上端25設計在正面部3的下胸圍線29的下方lcm的正中線22上的 位置24,將下端26設計在大腿部的中央部20上,通過將第一補片17的 周緣部縫制在正面部3而被配設在正面部3。詳細地說,第一補片17其左 右角部19以穿著者肚臍附近的高度、在距正面部3側緣14向內6cm的內 側、安置于伸縮部5的左右斜緣(15-2)的下方位置,第一補片17其上部 的大致三角形部分的左右斜緣18分別與伸縮部5的大致V字形部分的左 右各斜緣(15-2)交叉,第一補片17的周緣部的內側部分與正面部3分離。即,就第一補片17而言,起到使向其橫向的自由伸縮與伸縮部5的上下 方向的伸縮均衡的作用,發(fā)揮著自穿著者的下胸圍線至腹部的贅肉伴隨著 穿著者的動作而自然地分散、擠壓、收緊的效果。
另外,將第一補片17的上端25定位的位置可以適宜地變更,例如在 下胸圍線29的上方lcm以下,在下胸圍線29的6cm以上的范圍的正中 線22上的一位置上定位上端25,-可以獲得同樣的效果。另外,就第一補 片17而言,使用同樣的在上下方向上長的布,S卩,其左右緣的最靠外側 的部分從正面部3的側緣14向內側移以下長度量的布,也可以獲得同樣 的收緊控制效果,該長度量是正面部3的相當于其肚臍附近的位置上的橫 寬的10~30%。
在本實施例中,還在正面部3的上部中央部背面配設有補片32 (下面 稱第二補片),該補片32由與在正面部3上的在下胸圍線29以上夾在左 右罩杯部之間的部分、和其下方的大致V字形的部分相重疊的形狀的、在 橫向上具有伸縮性的網(wǎng)狀的彈力網(wǎng)構成,并且將該補片32的上緣與正面 部3的上緣對齊。該第二補片32形成為自其前端30至下端31的長度相 當于伸縮部5的自左右罩杯部2的連接位置8至下端7的高度(Ll)的約 70%的長度。該第二補片32其周緣縫制在正面部3上,其周緣部的內側部 分與正面部3分離,其下部的V字形部分的左右斜緣28與第一補片17的 上部的大致三角形部分的左右斜緣18分別交叉,再加上第一補片17的伸 縮效果,進一步增強正面部3帶來的腹部收緊效果及胸部修正效果。
關于該第二補片32,使用與在正面部3的夾在左右罩杯部2的部分、 和其下方部分相重疊的形狀的布,也就是,將自該布的中央突出部的前端 至下端的長度制成相當于自伸縮部5的連接位置8至下端7的高度的 20 85%的長度的布,也可以獲得同樣的腹部收緊效果及胸部修正效果。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還將形狀與第二補片32相似的且尺寸較小的 第三塊補片32',即與正面部3的下胸圍線29的上方lcm的相對于下胸 圍線29的平行線34以上的部分、和其下方的大致V字形部分相重疊的形 狀的布32',也就是將自其前端30'至下端31'的長度制成相當于伸縮 部5的自連接位置8至下端7的長度(Ll)的約40%的長度的布,并且將 其上緣與正面部3的上緣對齊、重疊,其周緣縫制在正面部3上,進一步
10提高腹部收緊效果及胸部修正功能。
本實施例的功能型內衣通過在正面部3的大腿部和后背部的大腿部上
釘上2組一套摁扣27,通過使該摁扣27結合、分離來進行穿脫。g卩,穿 著功能型內衣時,解開摁扣27,從此內衣的大腿部套入,使胸衣部l、正 面部3及后背部貼合身體的適當部位后,扣上正面部3和后背部的各大腿 部的摁扣27。 -
另外,后背部由與制成正面部3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制成,其上部的在 相當于自穿著者的背部的頸根至下方的部分被剪裁成V字形,該V剪裁 部分(V)的緣(E)、和后背部的左右袖口 (0)之間的部分與上述胸衣 部1的上部連接而形成肩部(K), V剪裁部分(V)的下端23位于正面 部3的下胸圍線29的高度上,自V剪裁部分(V)的下端23的下方2cm 的位置(P)至后背部的袖口 (0)斜向地設置有左右一對替換線(S),在 肩部(K)及后背部的肩部(K)的下方,該替換線(S)的上部的部分由 在沿著V剪裁部分(V)的緣(E)及肩部(K)的內側緣的方向(D2、 Dl)具有伸縮性的蕾絲材料構成。通過這樣的結構,穿著者不會感到背部 和肩部有負擔而可以舒適地穿著此功能型內衣。另外,V剪裁部分(V) 的下端23位于比正面部4的下胸圍線29更靠上方3cm以下、比下胸圍線 29更靠下方10cm以上的范圍,替換線(S)使用自下端23向下1 5cm的 位置至袖口 (0)斜向地設置的同樣的結構,可以獲得同樣的減輕負擔的 效果。而且,在后背部,在自腰部朝向臀部的左右兩側設置有用于收緊腰 部的第四補片21,臀部的中央部被立體地剪裁,且被設計為緊包臀部。另 外,正面部3的鼠頸緣部也由蕾絲材料包邊,減輕鼠頸部的負擔。 (實施例2)
圖3所示的例子是,由具有左右罩杯部2'的胸衣部T 、遮蓋穿著 者的前身乳房下緣的周緣以下至下腹部的正面部3'、和遮蓋穿著者的后 背至腹部的后背部(未圖示)制成的貼身背心型的功能型內衣,正面部3 '和后背部由使用尼龍及聚氨乙酯的混紡纖維的有伸縮性的布料制成。在 胸衣部r的各罩杯部2'的下緣4'周圍,朝向下方連續(xù)地形成由上下方 向上具有伸縮性的網(wǎng)狀彈力網(wǎng)(由尼龍及聚氨乙酯的混紡材料制成)制成 的伸縮部5'。該伸縮部5'從相當于比下胸圍線更靠下方lcm的位置6'向下方的部分形成為實質上左右對稱的大致V字形,該V字的下端7
'形成到達穿著者胸口附近的長度。正面部3'以與實施例1的正面部3 同樣的結構制成,正面部3'的上緣的、沿罩杯部2'的下緣4'的部分 12'的兩端部(9' -1、 9' -2; 9' -3、 9' -4)的內側的部分與胸衣部1' 相分離。另外,伸縮部5'的周緣的內側部分與正面部3'分離,罩杯部2 '相對于正面部3'可以在所有方向移動。另外,伸縮部5'的大致V字 形部分的左右斜緣部15'縫制在正面部3'上,在正面部3'上向上的力 作用,自然地控制正面部3'帶來的整形效果,且正面部3'上方的中央 突出部分與穿著者的胸部的乳溝完全貼合。
本實施例的功能型內衣上,可以在正面部3'的背面進一步縫制具有 伸縮性的補片,進而可以賦予腹部修正效果和胸部修正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功能型內衣,其特征在于由具備左右罩杯部的胸衣部、遮蓋穿著者前身自乳房下緣周緣以下到至少下腹部的正面部、和后背部構成,并且整體上由具有伸縮性的材料構成,所述胸衣部具有自所述左右各罩杯部的下緣周圍向下方延伸設計的伸縮部,所述正面部的上緣形成為沿所述罩杯部的下緣的形狀,所述正面部的上部重疊于所述伸縮部之上,該正面部的上緣的、沿所述各罩杯部的下緣的部分的兩端部與各罩杯部的下緣的對應的端部結合而形成,所述正面部的上緣的、沿所述各罩杯部的下緣的部分的兩端部的內側部分與所述胸衣部相分離。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型內衣,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部,自 其下胸圍線附近的下方部分成形為實質上左右對稱的大致V字形,且該V 字的下端具有自穿著者的胸口至下腹部的長度,該大致V字形部分的左右斜緣部縫制在所述正面部上。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功能型內衣,其特征在于是所述正面 部按照遮蓋穿著者的前身自乳房下緣周圍以下至大腿部的方式形成,且所 述后背部按照遮蓋穿著者的背部至大腿部的方式形成的女緊身連褲衫,所 述伸縮部由在上下方向上具有伸縮性的材料制成,在所述正面部的中間部背面重疊有在橫向上具有伸縮性的第一補片, 所述第一補片其上端設計在相當于穿著者的胸口附近的位置,其下端設計在該正面部的大腿部位的中央部,該第一補片的周緣部縫制在所述正面部上。
4、 如權利要求1 3中任一項所述的功能型內衣,其特征在于所述 后背部的上部具有將相當于自穿著者背部的脖頸向下的部分剪裁成V字 形的形狀,該V剪裁部分的緣和該后背部的左右袖口之間的部分與所述胸 衣部的上部連接而形成肩部,所述V剪裁部分的下端位于所述正面部的下胸圍線附近的高度位置上,在該V剪裁部分的下方,自該V剪裁部分的下端向下1 5cm的位置 至該后背部的左右袖口處,斜著設置有左右一對的替換線,在所述肩部及 所述后背部的所述肩部的下方,該替換線上方的部分由在沿所述V剪裁部 分的邊緣的方向上具有伸縮性的材料制成。
5、 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功能型內衣,其特征在于在所 述正面部上部背面配設有第二補片,該第二補片是與夾在該正面部左右的 所述罩杯部的部分及該部分下方的部分相重疊的形狀并具有伸縮性,且其 上緣與所述正面部的上緣對齊,該第二補片自上端到下端的長度形成為相 當于所述伸縮部的自所述左右罩杯部的連接位置至該伸縮部的下緣的高 度的20 85%的長度,該第二補片的周緣部縫制在所述正面部上。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功能型內衣,其特征在于大小不同的多種 所述第二補片縫制在所述正面部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功能型內衣,所有體型的人都可以完全適合個人的體型并且舒適地穿著。本發(fā)明的功能性內衣,其特征在于由具備左右罩杯部(2)的胸衣部(1)、正面部(3)、后背部構成,整體由具有伸縮性的材料構成,胸衣部(1)具有自左右各罩杯部(2)的下緣(4)的周圍向下方延伸設計的伸縮部(5),正面部(3)的上緣形成為沿著罩杯部(2)的下緣(4)的形狀,正面部(3)的上部重疊于伸縮部(5)之上,正面部(3)的上緣的、沿各罩杯部(2)的下緣部分(12)的兩端處(9-1、9-2;9-3、9-4)與各罩杯部的下緣(4)的對應的端部(1-1、10-2;10-3、10-4)結合而形成。
文檔編號A41C1/00GK101653293SQ20081013100
公開日2010年2月24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8月19日
發(fā)明者田村蓉子 申請人:田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