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結合表帶凸耳的表殼結構的制作方法
結合表帶凸耳的表殼結構發(fā)明領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將表帶凸耳(watch band lug)連接到表的表結構。 本發(fā)明的各種實施例可特別適用于將表帶凸耳結合到表結構中的表帶殼。發(fā)明背景表工業(yè)不斷地試圖改進表帶的耐用性。最初,表帶由皮革或織物形成。 盡管這些材料相對柔軟和舒適,但是由這些材料制成的帶不是4艮耐用。例 如,暴露于水和連續(xù)佩戴會快速降低皮革和織物表帶的品質。為了處理這 些缺陷, 一些表制造商已經用金屬鏈制造出表帶。金屬鏈表帶比皮革和織 物表帶更具有彈性,但是它們相對重且昂貴。最近,便宜而耐用的表已變得受歡迎,特別是對于各種體育活動例如 跑步、劃船、跳水和登山而言。為了在保持這些表的低成本的同時仍能提 供耐環(huán)境影響的帶, 一些表制造商已經開始使用由塑料或橡膠形成的表 帶。通常,這些帶在每一端上會具有連接部分,該連接部分界定一些類型 的彈簧桿通道(springbarpassage)以用于容納彈簧桿。如本領域已知的, 彈簧桿有在任一端處容納兩個銷的中空圓筒。銷由圓筒內的彈簧向外推。 同樣,表具有從其每一側延伸的兩個延伸物或"凸耳"(即,表在其兩側上 具有一對相對的凸耳)。通常,這些凸耳與表殼整體形成。此外,每一個凸 耳界定銷凹進部分(pin recess),該銷凹進部分面向凸耳上的相對的相應的 銷凹進部分。為了將帶連接到表,將彈簧桿插入到帶一端處的連接部分的彈簧桿通 道中,并將銷壓入中空圓筒中。在銷被如此壓緊的情況下,帶的連接部分 被插入在表殼的兩個相對凸耳之間。當連接部分定位成使得彈簧桿在凸耳凹進部分(lug recess)之間對齊時,彈簧桿中的彈簧將銷推入凸耳凹進部 分中以將連接部分固定在凸耳之間。然后,表帶另一端上的連接部分與剩 余的一對相對凸耳重復這個過程。盡管這種構型允許表帶被快速更換,但是連接的整體強度取決于桿。 如果在帶或表上施加足夠的力來彎曲彈簧桿或甚至壓縮彈簧桿中的一個 銷,那么帶將從表脫離。因為常規(guī)彈簧桿非常細(直徑通常不大于1-1.5毫 米),所以這類分離并非很少發(fā)生。因此,表制造商不斷地尋求將表帶牢固 地連接到表的改進技術和結構。發(fā)明簡要描述本發(fā)明的各種實施方案提供了結合一對表帶凸耳的表殼結構。例如, 在本發(fā)明的某些執(zhí)行方式中,表殼包括界定兩對相對的上部殼孔的上部殼 部分和界定兩對相對的下部殼孔的下部殼部分,其中上部殼部分匹配下部 殼部分,以使每個上部殼孔與下部殼孔重疊。表殼還具有一對相對的帶凸 耳,其中每一個帶凸耳具有帶部分和一對連^f妄部分,所述帶部分用于固定 至其的帶,所述一對連接部分中的每一個都界定凸耳孔。連接部分被介入 在上部殼部分與下部殼部分之間,以使每一個凸耳孔都與上部殼孔和下部 殼孔重疊。此外,殼包括多個緊固件,其中緊固件延伸穿過上部殼孔、凸 耳孔和下部殼孔中的每一個,以將帶凸耳固定到表殼。附圖筒要描述
圖1是實現(xiàn)了根據本發(fā)明各種實施例的表殼結構的手表的分解透視圖。圖2是實現(xiàn)了根據本發(fā)明各種實施例的另 一表殼結構的手表的分解透 視圖。圖3-5是可根據本發(fā)明的各種實施例使用的表帶凸耳的平面圖。發(fā)明的詳細描述圖1是實現(xiàn)了根據本發(fā)明各種實施例的表殼結構的表101的分解透視 圖。更具體地說,圖l展示了使用內表殼103和外表殼105的表IOI。內 表殼103包括上部內表殼部分103A和下部內表殼部分103B。另外,外表 殼105包括上部外表殼部分105A和下部外表殼部分105B。在本發(fā)明的各種實施方案中,殼部分可由任何期望的材料或材料組合 形成。然而,通常,殼部分將由相對硬且耐用的材料形成,例如由硬塑料、 硬橡膠、硬樹脂、金屬或金屬合金、或其的部分組合形成,以保護表的更 靈敏部件免于破壞和環(huán)境危害。例如,在本發(fā)明的某些執(zhí)行方式中,下部 內表殼部分103B可由不銹鋼或某些其他金屬或金屬合金形成,而上部內 表殼部分103A、上部外表殼部分105A和下部外表殼部分105B由聚碳酸 酯材料例如帶有15%玻璃填充物的聚碳酸酯材料形成。內表殼103包住表機芯模塊(watch movement module) 107。在本發(fā) 明的各種執(zhí)行方式中,表機芯模塊107可包括機械部件、電部件或其的某 些組合。例如,表機芯模塊107可包括能實現(xiàn)與表有關的任何期望功能的 部件。例如,表機芯模塊107可提供計時器功能、秒表功能、定時器功能、 高度計功能、溫度計功能、氣壓計功能、或用于另一電子設備的遠程控制 功能。類似地,如果表機芯模塊107使用機械部件來實現(xiàn)一個或更多個功 能(例如,計時器功能、秒表功能或定時器功能),那么這些機械部件也可 容納在表機芯模塊107內??商鎿Q地或另外地,表機芯模塊107可包含執(zhí)行任何其他功能或與便 攜式機械設備或電子設備有關的功能的部件。例如,在本發(fā)明的各種實施 方案中,表機芯模塊107可包括起手持式數(shù)字音樂播放器、收音機、無線 電話、指南針、射頻導航設備(例如GPS導航設備)、計算器、數(shù)字存儲器 存儲設備等作用的部件。而且,多個控制按鈕109(或其他類型的控制機構) 被設置來控制表機芯模塊107的運轉。外表殼105包住內表殼103。如圖1中所示,它還包住透鏡圈111和防塵圈113。透鏡圏111將透鏡115固定在表機芯模塊107上。如本領域 眾所周知的,透鏡115允許使用者觀察由表機芯模塊107所顯示的信息。 表機芯模塊107可使用例如液晶顯示器(LCD)、發(fā)光二極管(LED)顯示器、 有機發(fā)光(OLE)顯示器、 一個或更多個模擬轉動指針或表盤、或使用任何 其他期望技術的另一類型顯示器來顯示所測量的信息或通過表機芯模塊 107的部件的功能以其他方式所產生的信息。防塵圏113防止灰塵或其他 碎屑通過在透鏡115與透鏡圈111之間、或在透鏡圈111與外表殼105之 間所產生的間隙到達表機芯模塊107。透鏡圏111和防塵圈113可由任何 期望的材料形成。例如,透鏡圈111可由相對硬的材料形成,例如由硬塑 料材料(例如帶有15°/。玻璃填充物的聚碳酸酯)、硬橡膠材料、硬樹脂、或 者金屬或金屬合金形成。而防塵圏113可由更柔軟或可壓縮的材料形成, 例如由軟塑料(例如,聚氨基曱酸酯)、軟橡膠材料或軟樹脂形成。如圖1中所示,上部外表殼部分105A包括四個孔117A-117D。第一 對上部外表殼孔117A和117B設置在外表殼105的第一側上,而第二對上 部外表殼孔117C和117D設置在外表殼105的與第一側相對的第二側上。 類似地,下部外表殼部分105B包括界定孔121A-121D的四個螺紋圓筒 119A-119D。第一對下部外表殼圓筒119A和119B以及相應的孔121A和 121B設置在外表殼105的第一側上,而第二對下部外表殼圓筒119C和 119D以及相應的孔121C和121D設置在外表殼105的與第一側相對的第 二側上。上部外表殼孔117A-117D與下部外表殼孑L 121A-121D布置成使得每一 個上部外表殼孔117與相應的下部外表殼孔121重疊。在本發(fā)明的各種實 施例中,每一個上部外表殼孔117與每一個下部外表殼孔121尺寸近似相同。表101還包括一對表帶凸耳123A和123B。每一個表帶凸耳123包括 帶部分125和在帶部分125每一端處的兩個連接部分127A和127B。例如, 帶部分125的直徑可約為3毫米。在本發(fā)明的各種實施例中,帶凸耳123 可由耐用材料形成,例如由金屬、金屬合金、硬塑料、硬樹脂或硬橡膠形 成。在本發(fā)明的某些執(zhí)行方式中,帶凸耳123可由剛性材料形成。然而,對于本發(fā)明的其他執(zhí)行方式,帶凸耳123或帶凸耳的帶部分125可由柔性 材料例如金屬絲形成。每一個凸耳123的連接部分127都界定凸耳孔129。在本發(fā)明的各種 實施例中,每一個凸耳孔129都與上部外表殼孔117A-117D和下部外表殼 孔121A-121D的尺寸近似相同。帶部分125配置成使得表帶可環(huán)繞帶部分 125、圍繞帶部分125模制,或另一方面使得帶部分125可穿過形成在表 帶末端的通道(類似于形成在許多常規(guī)表帶中的彈簧桿通道)插入。以這 種方式,表帶可牢固地固定到帶凸耳123的帶部分125。如圖1中所示,表帶凸耳123A和123B定位成使得每一個凸耳孔129 都與上部外表殼孔in和它相應的下部外表殼孔121 二者相重疊。更具體 地說,第一表帶凸耳123A定位成使得它的第一凸耳孔129A與上部外表殼 孔117A重疊并裝配在螺紋圓筒119A上,以便與它相應的下部外表殼孔 121A重疊,以及使得它的第二凸耳孔129B與上部外表殼孔117B重疊, 并裝配在螺紋圓筒119B上,以便與它相應的下部外表殼孔121B重疊。而 且,第二表帶凸耳123B定位成使得它的第一凸耳孔129A與上部外表殼孔 117C重疊并裝配在螺紋圓筒119C上以便與它相應的下部外表殼孔121C 重疊,以及使得它的第二凸耳孔129B與上部外表殼孔117D重疊并裝配在 螺紋圓筒119D上以便與它相應的下部外表殼孔121D重疊。在如圖1所顯示的殼結構中,上部外表殼部分105A由緊固件固定到 下部外表殼部分105B,該緊固件延伸穿過每一個上部外表殼孔117、每一 個凸耳孔129和每一個下部外表殼孔121進到每一個螺紋圓筒119內。例 如,在圖1所展示的實施方案中,表IOI包括四個螺紋螺131A-131D。第 一螺紋螺131A延伸穿過上部外表殼孔117A、穿過第一帶凸耳123A的凸 耳孔129A、并穿過下部外表殼孔121A進到螺紋圓筒119A中。類似地, 第二螺紋螺131B延伸穿過上部外表殼孔117B、穿過第一帶凸耳123A的 凸耳孔129B、并穿過下部外表殼孔121B進到螺紋圓筒119B中。第三螺 紋螺131C延伸穿過上部外表殼孔117C、穿過第二帶凸耳123B的凸耳孔 129A、并穿過下部外表殼孔121C進到螺紋圓筒119C中,而第四螺紋螺 131D延伸穿過上部外表殼孔117D、穿過第二帶凸耳123B的凸耳孔129B、并穿過下部外表殼孔121D進到螺紋圓筒119D中。因為每一個帶凸耳123的連接部分127都牢固地夾在上部外表殼部分 105A與下部外表殼部分105B中間,而不是通過常規(guī)彈簧桿中彈簧的膨脹 力來固定,所以連接到帶凸耳123的表帶將比用常規(guī)彈簧桿連接的表帶更 牢固地連接到表IOI。此外,因為帶凸耳123直接結合到殼結構中,所以 帶凸耳123可比常規(guī)彈簧桿實質上更粗并因此更牢固。圖2顯示了實現(xiàn)了根據本發(fā)明的各種實施例的另一表殼結構的表201 的分解透視圖。盡管圖1中所展示的表101包括兩個表殼(內表殼103和外 表殼105),但是表201 1叉具有單個表殼205。如該圖中所示,表殼205包 括上部表殼部分205A和下部表殼部分205B。在本發(fā)明的各種實施方案中,殼部分可由任何期望的材料或材料組合 形成。然而,通常,殼部分將由相對硬且耐用的材料形成,例如由硬塑料、 硬橡膠、硬樹脂、金屬或金屬合金、或其的某些組合形成,以保護表的更 靈敏部件免于破壞和環(huán)境危害。例如,在本發(fā)明的某些執(zhí)行方式中,上部 表殼部分205A和下部表殼部分205B由聚^友酸酯材料例如帶有25°/。玻璃填 充物的聚^_酸酯材料形成。表殼205包住設置在上部表殼部分205A中的表機芯模塊(沒有顯示)。 如圖2中所示,本發(fā)明的各種實施例可任選地包括表機芯蓋203。表機芯 蓋203可固定到上部表殼部分205A以幫助保護表機芯模塊免于潮濕、灰 塵或其他碎屑。表機芯蓋203可由任何期望的材料形成,但通常由相對硬 且耐用的材料形成,例如由硬塑料、硬橡膠、硬樹脂、金屬或金屬合金、 或其的某些組合形成。例如,在本發(fā)明的某些執(zhí)行方式中,表機芯蓋203 可由不銹鋼或其他金屬或金屬合金形成。與圖1中所展示的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一樣,表機芯模塊可包括機械部件、 電部件或其的某些組合。表機芯模塊可包括能實現(xiàn)與表有關的任何期望功 能的部件。例如,表機芯模塊可提供計時器功能、秒表功能、定時器功能、 高度計功能、溫度計功能、氣壓計功能、或用于另一電子設備的遠程控制功能。類似地,如果表機芯模塊使用機械部件來執(zhí)行一個或更多個功能(例 如,計時器功能、秒表功能或定時器功能),那么這些機械部件也可容納在 表機芯模塊內??商鎿Q地或另外地,表機芯模塊可包含能實現(xiàn)任何其他功能或與便攜 式機械設備或電子設備有關的功能的部件。例如,在本發(fā)明的各種實施方 案中,表機芯模塊可包括起手持式數(shù)字音樂播放器、收音機、無線電話、 指南針、射頻導航設備(例如,GPS導航設備)、計算器、數(shù)字存儲器存儲設備等作用的部件。而且,多個控制按鈕209 (或其他類型的控制機構) 被設置來控制表機芯模塊的運轉。除包住表機芯之外,表殼205還包住表機芯才莫塊之上的透鏡215。如 本領域眾所周知的,透鏡215允許使用者觀察由表機芯模塊所顯示的信息。 表機芯模塊可使用例如液晶顯示器(LCD)、發(fā)光二極管(LED)顯示器、有機 發(fā)光(OLE)顯示器、 一個或更多個模擬轉動指針或表盤、或使用任何其他 期望技術的另一類型顯示器來顯示所測量的信息或由表機芯模塊的功能 性部件以其他方式所產生的信息。當然,表殼205可額外地包住任何其他 期望的表零件,例如透鏡圈或防塵圈。如圖2中所示,上部表殼部分205A包括四個孔217A-217D。第一對 上部表殼孔217A和217B設置在上部表殼部分205A的第一側上,而第二 對上部表殼孔217C和217D設置在上部表殼部分205A的與第一側相對的 第二側上。類似地,下部表殼部分205B包括分別界定孔221A-221D的四 個螺紋圓筒219A-219D。界定孔221A和221B的第 一對下部表殼圓筒219A 和219B設置在下部表殼部分205B的第一側上,而界定孔221C和221D 的第二對下部表殼圓筒219C和219D設置在下部表殼部分205B的與第一 側相對的第二側上。上部表殼孔217A-217D與下部表殼孔221A-221D布 置成使得每一個上部表殼孔217都與相應的下部表殼孔221重疊。在本發(fā) 明的各種實施例中,每一個上部表殼孔217都與每一個下部表殼孔221尺 寸近似相同。表201還包括一對表帶凸耳123A和123B。如前所述,每一個表帶凸 耳123都包括帶部分125和在帶部分125每一端處的兩個連接部分127A和127B。每一個連接部分127界定凸耳孔129。在本發(fā)明的各種實施例中, 每一個凸耳孔129都與上部表殼孔217和下部表殼孔221的尺寸近似相同。 帶部分125配置成使得表帶可環(huán)繞帶部分125、圍繞帶部分125模制,或 另一方面使得帶部分125可設置在形成于表帶末端中的通道(類似于形成 在許多常規(guī)表帶中的彈簧桿通道)中。以這種方式,表帶可牢固地固定到帶 凸耳123的帶部分125。如圖2中所示,表帶凸耳123A和123B定位成使得每一個凸耳孔129 都與上部表殼孔217和它相應的下部表殼孔221 二者相重疊。更具體地說, 第一表帶凸耳123A定位成使得它的第一凸耳孔129A與上部表殼孔217A 重疊并裝配在螺紋圓筒219A上,以便與它相應的下部表殼孔221A重疊, 以及使得它的第二凸耳孔129B與上部表殼孔217B重疊,并裝配在螺紋圓 筒219B上,以便與它相應的下部表殼孔221B重疊。而且,第二表帶凸耳 123B定位成使得它的第一凸耳孔129A與上部表殼孔217C重疊,并裝配 在螺紋圓筒219C上,以-便與它相應的下部表殼孔221C重疊,以及4吏4尋它 的第二凸耳孔129B與上部表殼孔217D重疊,并裝配在螺紋圓筒219D上, 以便與它相應的下部表殼孔221D重疊。在如在圖2所顯示的殼結構中,上部表殼部分205A由緊固件固定到 下部表殼部分205B,該緊固件延伸穿過每一個上部表殼孔217、每一個凸 耳孔129、并穿過每一個下部表殼孔221。例如,在圖2中所展示的實施 方案中,表201包括四個螺紋螺229A-229D。第一螺紋螺229A延伸穿過 上部表殼孔217A、穿過第一帶凸耳123A的凸耳孔129A、并穿過下部表 殼孔221A進到螺紋圓筒219A中。類似地,第二螺紋螺229B延伸穿過上 部表殼孔217B、穿過第一帶凸耳123A的凸耳孔129B、并穿過下部表殼 孔221B進到螺紋圓筒219B中。第三螺紋螺229C延伸穿過上部表殼孔 217C、穿過第二帶凸耳123B的凸耳孔129A、并穿過下部表殼孔221C進 到螺紋圓筒219C中,而第四螺紋螺229D延伸穿過上部表殼孔217D、穿 過第二帶凸耳123B的凸耳孔129B、并穿過下部表殼孔221D進到螺紋圓 筒219D中。再次,因為每一個帶凸耳123的連接部分127都牢固地夾在上部表殼部分205A與下部表殼部分205B中間,而不是通過常規(guī)彈簧桿中彈簧的膨 脹力來固定,所以連接到帶凸耳123的表帶將比用常規(guī)彈簧桿連接的表帶 更牢固地連接到表201。此外,因為帶凸耳123直接結合到殼結構中,所 以帶凸耳123可比常規(guī)彈簧桿實質上更粗并因此更牢固。夢凸孚種型在本發(fā)明的各種實施例中,帶凸耳123可由單件材料形成,例如由金 屬、金屬合金、硬塑料、硬樹脂或硬橡膠形成。然而,對于本發(fā)明的其他 實施例,能夠改變帶部分125的長度以適應不同尺寸的表可能是有用的。 此外,最好是能夠分開帶部分125的部分,使得它能夠插入到表帶的彈簧 桿通道中。因此,圖3-5展示了可根據本發(fā)明的各種實施例使用的一些帶 凸耳構型。例如,如圖3中所示,帶部分125可由支撐部分301和獨立的陰性部 分(female portion )305構成,支撐部分301與陽性銷部分(male pin portion) 303整體形成并支撐陽性銷部分303。如可從該圖看到的,陽性銷部分303 插入在陰性部分305的凹進部分內,使得陽性銷部分303可沿陰性部分305 內的凹進部分的長度滑動,以改變帶部分125的長度。此外,在本發(fā)明的 某些執(zhí)行方式中,陰性部分305可插入在表帶的彈簧桿通道中,而陽性銷 部分303插入在陰性部分的凹進部分中,使得帶部分125穿過彈簧桿通道。如圖4中所示,可替換地,帶部分125可由獨立的陽性銷部分401和 兩個陰性部分403和405構成。如可從該圖看到的,陽性銷部分401的一 端插入在陰性部分403內的凹進部分中,而陽性銷部分401的另一端插入 在陰性部分405內的凹進部分中。以這種方式,陽性銷部分401可沿陰性 部分403內、陰性部分405內或二者內的凹進部分的長度滑動,以改變帶 部分125的長度。再次,在本發(fā)明的某些執(zhí)行方式中,陽性銷部分401可 插入到表帶的彈簧桿通道中,而陰性部分403和405被插入在陽性銷部分 401上,以使帶部分125穿過彈簧桿通道。圖5展示了帶凸耳123的又一執(zhí)行方式。如圖中所示,帶部分125可 由獨立的陰性部分501和兩個獨立的陽性銷部分503和505構成。如可從 該圖看到的,陽性銷部分503插入到陰性部分501 —端中的凹進部分內,而陽性銷部分505插入到形成在陰性部分501另一端中的凹進部分內。以 這種方式,陽性銷部分503和505可沿陰性部分501的任一端或者兩端的 孔的長度滑動,以改變帶部分125的長度。此外,在本發(fā)明的某些執(zhí)行方 式中,陰性部分501可插入到表帶的彈簧桿通道中,而陽性銷部分503和 505被插入到陰性部分501內的凹進部分中,使得帶部分125穿過彈簧桿 通道。圖5中所顯示的帶凸耳123的執(zhí)行方式可額外地允許陰性部分501圍 繞陽性銷部分503和505自由旋轉。這同樣可允許表帶相對于凸耳123的 兩個連接部分127更容易地旋轉,并且因此允許表相對于凸耳123的兩個 連接部分127更容易地旋轉。此外,圖4和圖5中所顯示的帶凸耳123的 執(zhí)行方式具有以相對簡單形狀形成的部分,可更容易地用 一些制造技術制 造。T供遂脊順射4盡管以上已詳細描述了本發(fā)明實施方案的各種實現(xiàn),應理解,有多種 替換構型也可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各種實施方案。例如,本發(fā)明的某些執(zhí)行方式 可省略上述螺紋圓筒。相反,每一個緊固件,例如螺栓,可穿過上部殼孔、 凸耳孔和下部殼孔。之后,螺母可被檸緊到螺栓的末端以將上部殼固定到下部殼,從而將帶凸耳固定到殼。同樣,可類似地使用鉚或其他這種緊固 裝置,而不使用上述螺紋圓筒。此外,盡管上述各種實施例使用了一對帶凸耳,但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執(zhí) 行方式可僅使用單個帶凸耳。例如,諸如懷表或秒表的表可僅有用于將表 連接到表帶的單個帶凸耳。_#論盡管已經關于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發(fā)明,這些具體實施例包括實現(xiàn)本 發(fā)明的目前優(yōu)選的模式,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理解,上述系統(tǒng)和技術 的多個變更和改變都落在如附加權利要求中所闡明的本發(fā)明的主旨和范 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設備模塊,其包括上部殼部分,所述上部殼部分界定第一上部殼孔;下部殼部分,所述下部殼部分界定第一下部殼凹進部分,所述下部殼部分與所述上部殼部分接合,使得所述上部殼部分和所述下部殼部分形成一設備殼,且所述第一上部殼孔與所述第一下部殼凹進部分重疊;第一帶凸耳,所述第一帶凸耳具有帶部分和連接部分,所述帶部分用于固定至其的帶,所述連接部分界定第一凸耳孔,所述連接部分被介入在所述上部殼部分和所述下部殼部分之間,使得所述第一凸耳孔與所述第一上部殼孔和所述第一下部殼凹進部分重疊;以及緊固件,所述緊固件延伸穿過所述第一上部殼孔、所述第一凸耳孔和所述第一下部殼凹進部分,以將所述第一帶凸耳固定到所述設備殼。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模塊,其中所述上部殼部分進一步界定第二上部殼孔、第三上部殼孔和第四上部 殼孔,所述第一上部殼孔和所述第二上部殼孔設置在所述上部殼部分的第 一側上,而所述第三上部殼孔和所述第四上部殼孔設置在所述上部殼部分 的與所述上部殼部分的所述第一側相對的第二側上;且所述下部殼部分進一步界定第二下部殼凹進部分、第三下部殼凹進部 分和第四下部殼凹進部分,所述第一下部殼凹進部分和所述第二下部殼凹進部分設置在所述下部殼部分的第一側上,而所述第三下部殼凹進部分和 所述第四下部殼凹進部分設置在所述下部殼部分的與所述下部殼部分的 所述第一側相對的第二側上,所述上部殼部分與所述下部殼部分接合,使 得所述第二上部殼孔與所述第二下部殼凹進部分重疊、所述第三上部殼孔 與所述第三下部殼凹進部分重疊,且所述第四上部殼孔與所述第四下部殼 凹進部分重疊;其中所迷第一帶凸耳的所述連接部分進一步界定第二凸耳孔,所述連接部分被介入在所述上部殼部分與所述下部殼部分之間,使得所述第二凸耳孔與所述第二上部殼孔和所述第二下部殼凹進部分重疊;且 其中所述設備模塊進一步包括(a) 第二帶凸耳,所述第二帶凸耳具有第二帶部分和第二連接部分, 所述第二帶部分用于固定至其的帶,所述第二連接部分界定第三凸耳孔和 第四凸耳孔,所述第二連接部分被介入在所述上部殼部分和所述下部殼部 分之間,使得所述第三凸耳孔與所述第三上部殼孔和所述第三下部殼凹進 部分重疊,且所述第四凸耳孔與所述第四上部殼孔和所述第四下部殼凹進 部分重疊;(b) 第二緊固件,其延伸穿過所述第二上部殼孔、所述第二凸耳孔和 所述第二下部殼凹進部分,以將所述第一帶凸耳固定到所述設備殼;(c) 第三緊固件,其延伸穿過所述第三上部殼孔、所述第三凸耳孔和 所述第三下部殼凹進部分,以將所述第二帶凸耳固定到所述i殳備殼;以及(d) 第四緊固件,其延伸穿過所述第四上部殼孔、所迷第四凸耳孔和 所述第四下部殼凹進部分,以將所述第二帶凸耳固定到所述i殳備殼。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模塊,其進一步包括至少部分地設置在 所述設備殼內的表機芯。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模塊,其中所述第一帶凸耳包括陽性銷 部分,所述陽性銷部分至少部分地安裝在陰性接納部分中。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模塊,其中所述第一帶凸耳包括中心銷 部分,所述中心銷部分嚙合兩個陰性末端部分。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模塊,其中所述第一帶凸耳包括中心陰 性接納部分,所述中心陰性接納部分嚙合兩個陽性末端部分。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模塊,其中所述連接部分由橡膠或塑料 材料形成。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模塊,其中所述第一帶凸耳由金屬形成。
9. 一種表,其包括設備模塊,其界定一設備殼,其中所述設備模塊包括上部殼部分,所述上部殼部分界定第一上部殼孔,下部殼部分,所述下部殼部分界定第一下部殼凹進部分,所述下 部殼部分與所述上部殼部分接合,使得所述上部殼部分和所述下部殼部分 形成所述設備殼,且所述第 一上部殼孔與所述第 一下部殼凹進部分重疊,第一帶凸耳,所述第一帶凸耳具有帶部分和連接部分,所述帶部 分用于固定至其的帶,所述連接部分界定第一凸耳孔,所述連接部分被介 入在所述上部殼部分和所述下部殼部分之間,使得所述第一凸耳孔與所述 第一上部殼孔和所述第一下部殼凹進部分重疊,以及緊固件,所述緊固件延伸穿過所述第一上部殼孔、所述第一凸耳 孔和所述第一下部殼凹進部分,以將所述第一帶凸耳固定到所述設備殼;表機芯,其至少部分地安置在所述設備殼內;以及帶構件,其與所述第一帶凸耳接合。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表,其中.-所述設備模塊的所述上部殼部分進一步界定第二上部殼孔、第三上部 殼孔和第四上部殼孔,所述第一上部殼孔和所述第二上部殼孔i殳置在所述 上部殼部分的第一側上,而所述第三上部殼孔和所述第四上部殼孔設置在 所述上部殼部分的與所述上部殼部分的所述第一側相對的第二側上;且所述設備模塊的所述下部殼部分進一步界定第二下部殼凹進部分、第三下部殼凹進部分和第四下部殼凹進部分,所述第一下部殼凹進部分和所 述第二下部殼凹進部分設置在所述下部殼部分的第一側上,而所述第三下部殼凹進部分和所述第四下部殼凹進部分"i殳置在所述下部殼部分的與所 述下部殼部分的所述第一側相對的第二側上,所述上部殼部分與所述下部 殼部分接合,使得所述第二上部殼孔與所述第二下部殼凹進部分重疊、所 述第三上部殼孔與所述第三下部殼凹進部分重疊,且所述第四上部殼孔與 所述第四下部殼凹進部分重疊;其中所述第一帶凸耳的所述連接部分進一步界定第二凸耳孔,所述連接部分被介入在所述上部殼部分與所述下部殼部分之間,使得所述第二凸耳孔與所述第二上部殼孔和所述第二下部殼凹進部分重疊;且 其中所述設備模塊進一步包括(a) 第二帶凸耳,所述第二帶凸耳具有第二帶部分和第二連接部分, 所述第二帶部分用于固定至其的帶,所述第二連接部分界定第三凸耳孔和 第四凸耳孔,所述第二連接部分被介入在所述上部殼部分和所述下部殼部 分之間,使得所述第三凸耳孔與所述第三上部殼孔和所述第三下部殼凹進 部分重疊,且所述第四凸耳孔與所述第四上部殼孔和所述第四下部殼凹進 部分重疊;(b) 第二緊固件,其延伸穿過所述第二上部殼孔、所述第二凸耳孔和 所述第二下部殼凹進部分,以將所述第一帶凸耳固定到所述設備殼;(c) 第三緊固件,其延伸穿過所述第三上部殼孔、所述第三凸耳孔和 所述第三下部殼凹進部分,以將所述第二帶凸耳固定到所述i殳備殼;以及(d) 第四緊固件,其延伸穿過所述第四上部殼孔、所述第四凸耳孔和 所述第四下部殼凹進部分,以將所述第二帶凸耳固定到所述i殳備殼。
11.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表,所述第一帶凸耳包括陽性銷部分,所述 陽性銷部分至少部分地安裝在陰性接納部分中。
12.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表,其中所述第一帶凸耳包括中心銷部分, 所述中心銷部分嚙合兩個陰性末端部分。
13.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表,其中所述第一帶凸耳包括中心陰性接納 部分,所述中心陰性接納部分嚙合兩個陽性末端部分。
14.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表,其中所述連接部分由橡膠或塑料材料形成。
15.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表,其中所述第一帶凸耳由金屬形成。
全文摘要
一種結合表帶凸耳的表殼結構。所述表殼可包括上部殼部分和下部殼部分,所述上部殼部分界定兩對相對的上部殼孔,所述下部殼部分界定兩對相對的下部殼孔,其中上部殼部分匹配下部殼部分,使得每個上部殼孔都與下部殼孔重疊。所述表殼還具有一對相對的帶凸耳,其中每一個帶凸耳都具有帶部分和一對連接部分,帶部分用于固定至其的帶,一對連接部分中的每一個都界定凸耳孔。所述連接部分被介入在上部殼部分和下部殼部分之間,以使每一個凸耳孔都與上部殼孔和下部殼孔重疊。此外,所述殼包括多個緊固件,其中緊固件延伸穿過上部殼孔、凸耳孔和下部殼孔中的每一個,以將帶凸耳固定到表殼。
文檔編號A44C5/00GK101271316SQ20081008474
公開日2008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3月14日
發(fā)明者博·史提芬·安德瑞恩, 斯蒂芬·迪倫·拜瑞 申請人:耐克國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