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紫山藥楠竹導向槽淺生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閃耀種植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紫山藥楠竹導向槽淺生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紫山藥栽培技術多為傳統(tǒng)的起壟栽培。常規(guī)山藥較為輕簡的栽培技術有挖洞栽培、挖溝栽培、塑料套管栽培等,其中較為成熟、先進的為塑料導向槽栽培技術。這些技術存在的問題有:起壟栽培技術多適用于塊狀山藥,長柱形山藥塊莖較長,采用該技術存在采挖用工大,塊莖生長受阻、畸形、商品性不好等問題;挖洞、挖溝等栽培技術在播種前期需較大勞動強度,且對土壤質地有一定要求。且因為前期人工成本高,為節(jié)省成本,多為連茬種植,從而帶來品種退化快,病蟲害嚴重,影響山藥產(chǎn)量、質量等問題。塑料套管栽培技術存在套管加工較為繁瑣,埋管較深等問題,同樣存在用工量大、塊莖生長受阻等缺點;導向槽等栽培技術使用的塑膠導向槽多為pvc材質,質軟易受外力變形,對埋槽操作要求較高。且山藥生長后期可能因表土受力不勻,導致塑料導向槽變形。導向槽變形輕則導致紫山藥生長不規(guī)則,重則直接導致山藥受阻,不沿導向槽生長,大幅影響產(chǎn)量及商品性。塑料套管及塑料導向槽老化報廢后,碎片不易收集,部分殘留土壤,難以降解。即便挖出報廢,仍是一種白色污染,不利于環(huán)保。且生長過程塑料中的有毒物質可能被土壤及山藥吸收,影響山藥品質,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0003]紫山藥塊莖為長圓柱形,塊莖在向下生長過程中會因土壤板結、緊實度不勻、土壤中有石塊等原因,導致生長畸形或受阻,容易出現(xiàn)多毛、表皮粗糙、彎曲和分杈等現(xiàn)象,嚴重影響產(chǎn)量及商品性;紫山藥塊莖生長較深,Im左右。統(tǒng)栽培方法播種采收都需費時、費工、又費力,勞務成本很高。且目前農村勞動力少,多為中老年人,無法滿足大面積栽培紫山藥的人工需求,阻礙了山藥的規(guī)?;l(fā)展;紫山藥皮薄質脆,采用普通的收挖方式塊莖易破損、折斷,傷口易滋生霉菌,從而影響紫山藥的商品性及儲藏性;山藥收挖打亂土層,破壞土壤結構,不利土壤肥力保持。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紫山藥楠竹導向槽淺生栽培方法,旨在解決紫山藥及商品性較差;傳統(tǒng)栽培方法播種采收都需費時、費工、又費力,勞務成本很高,收挖方式塊莖易破損、折斷,傷口易滋生霉菌的問題。
[0005]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紫山藥楠竹導向槽淺生栽培方法,所述紫山藥楠竹導向槽淺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6]步驟一,播前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排灌方便的土壤,制作楠竹導向槽,選擇直徑約8-lOcm、植株筆挺的楠竹,鋸成長Im的小段,并縱剖一刀,分為兩半。用刀去掉竹節(jié),并將槽內竹節(jié)處打磨光滑,室內陰干,即為紫山藥栽培所用的楠竹導向槽,整地埋槽;
[0007]步驟二,播種前選擇無病斑、無腐爛的塊莖作薯種,將種薯切成薯塊,每塊質量50-1OOg,用草木灰蘸種,并曬l-2h,然后放在室內2-3d,待切面愈合后移入苗床雙膜覆蓋催芽,待幼芽長出芽眼或長到Icm時即可移植,定植時只留I個健壯的芽,其余抹去;
[0008]步驟三,紫山藥下種時間宜在土壤1cm地溫穩(wěn)定通過10 °C時進行,在距導向槽上端I?3cm放上種薯,頂端芽眼朝下種標記一邊,薯種放置應與導向槽平行,然后在定植種薯的兩側約25?30cm處每667m2穴施45%的硫酸鉀復合肥30kg、撒施或穴施草木灰200kg;最后覆土起壟壟并澆水;
[0009]步驟四,覆蓋保墑、搭架引蔓、間苗及修剪側枝和追肥,對田間進行管理;
[0010]步驟五,病蟲害防治,雨后可噴施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預防,莖枯病在8月底至9月上旬發(fā)生,可用70%托布津800倍液噴施或澆施于植株根部進行防治;其他病害用50%多菌靈800倍液噴施灌根;用土壤處理整地時施入進行防治,用50%辛硫磷每畝250?300mL,加細土 25kg拌勻后撒入壟中,或敵百蟲顆粒劑每畝2kg均勻撒施;
[0011]步驟六,紫山藥采收時間應在8月份,10月底至11月上中旬采收完畢,紫山藥采收后要晾曬2-3d,放在室內用細砂或沙土埋藏越冬,溫度控制在15?18 °C左右為宜。
[0012]進一步,所述整地埋槽具體包括:
[0013]冬前翻土,耕作深度約30cm,并隨溝起壟施入基肥及除蟲劑,紫山藥施肥要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每667m2基施腐熟農家肥3000-5000kg、尿素5-10kg、磷肥10-15kg、鉀肥15-20kg、5%的辛硫磷顆粒劑2kg;做畦采用單畦雙行,每畦連溝寬1.5m,溝深15?30cm;每667m2放置1700-2000個導向槽,間距25cm,斜度為15°,下端深30cm;導向槽內需放入填充軟料,并覆上2?3cm厚薄土,軟料由細沙和肥料、木糠、谷殼糠組成,按照硫酸鉀與沙比1:1000制作松軟填料,并在導向槽上端留下種標記。
[0014]進一步,所述覆蓋保墑,在出苗后立支架前,在雨后進行覆蓋用寬Im的黑色地膜蓋上并壓緊四邊,再蓋上稻草、單純蓋膜或蓋草。
[0015]進一步,所述搭架引蔓,當紫山藥開始用蔓時應及時搭架,選用150?170cm堅實細竹竿或細木棍,一壟兩行一架成人字型,下端插入土中15?20cm,在距頂部30cm處交叉,使搭的支架高120?150cm,交叉處用橫桿連在一起固定,待藤蔓爬至架腰時,用15 %多效唑噴灑,控旺促壯。
[0016]進一步,所述間苗及修剪側枝具體包括:一個種薯只能留主莖一枝,其余的都剪除,主莖在基部以上6片葉以下的側枝應剪除。
[0017]進一步,所述紫山藥追肥要在生長的中后期,在5月底至6月初適當追肥,可用2%0尿素噴施葉面;山藥生長后期,立秋至白露期間是薯塊形成和膨大時期,使用復合肥80kg,與硫酸鉀15kg混合施用;選晴天下午每隔10天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一次,共噴三次。
[0018]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所述紫山藥楠竹導向槽淺生栽培方法的單壟雙行錯窩栽培及搭架,所述單壟雙行錯窩栽培及搭架包括:紫山藥植株、楠竹導向槽、竹竿;
[0019]楠竹導向槽安裝在紫山藥植株的底部,竹竿與楠竹導向槽連接,并搭在楠竹導向槽的頂部。
[0020]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所述紫山藥楠竹導向槽淺生栽培方法的播種裝置,所述播種裝置包括:指示棒、紫山藥種薯、栽培槽;
[0021]指示棒與栽培槽接觸,指示棒的低端放置有紫山藥種薯。
[0022]本發(fā)明提供的紫山藥楠竹導向槽淺生栽培方法,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勢:
[0023]1、改常規(guī)紫山藥起壟栽培的山藥向下生長為橫向生長,深層栽培為淺層栽培,節(jié)省勞動成本50%以上。淺層土壤晝夜溫差大,有利于塊莖膨大,楠竹導向槽質地堅硬,山藥沿導向槽生長,表皮光滑、顏色鮮亮,形狀規(guī)則,商品率90%以上。
[0024]2、改常規(guī)導向槽栽培技術的大壟雙行,“井”字形搭架為小壟雙向錯窩,人字形搭架,有利于土壤保墑且光照利用充分,行間通風透氣效果好。
[0025]3、改常規(guī)導向槽栽培技術的塑料導向槽為楠竹導向槽,實現(xiàn)循環(huán)使用,且埋槽操作更為簡單,收挖更為輕便,生產(chǎn)過程生態(tài)環(huán)保,充分利用了當?shù)亓謽I(yè)資源。楠竹質地較結實,經(jīng)久耐用,只要不是人為地損壞,至少可以連續(xù)使用3-5年以上,降低成本。且導向槽破損報廢后可粉碎還田,用做有機肥改善土壤結構。
【附圖說明】
[0026]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紫山藥楠竹導向槽淺生栽培方法流程圖。
[0027]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單壟雙行錯窩栽培及搭架示意圖。
[0028]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起壟埋槽示意圖。
[0029]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播種裝置結構示意圖。
[0030]圖中:1、紫山藥植株;2、楠竹導向槽;3、竹竿;4、溝;5、壟;6、指示棒;7、紫山藥種薯;8、栽培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31]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003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應用原理作詳細的描述。
[0033]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紫山藥楠竹導向槽淺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34]SlOl:播前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排灌方便的土壤,制作楠竹導向槽,選擇直徑約8-lOcm、植株筆挺的楠竹,鋸成長Im的小段,并縱剖一刀,分為兩半。用刀去掉竹節(jié),并將槽內竹節(jié)處打磨光滑,室內陰干,即為紫山藥栽培所用的楠竹導向槽,整地埋槽;
[0035]S102:播種前選擇無病斑、無腐爛的塊莖作薯種,將種薯切成薯塊,每塊質量50-1OOg,用草木灰蘸種,并曬l-2h,然后放在室內2-3d,待切面愈合后移入苗床雙膜覆蓋催芽。待幼芽長出芽眼或長到Icm時即可移植(約20?30d),定植時只留I個健壯的芽,其余抹去;
[0036]S1 3:紫山藥下種時間宜在土壤1 cm地溫穩(wěn)定通過1 °C時(平均氣溫12 °C時)進行,在距導向槽上端I?3cm放上種薯,頂端芽眼朝下種標記一邊,薯種放置應與導向槽平行,然后在定植種薯的兩側約25?30cm處每667m2穴施45%的硫酸鉀復合肥30kg、撒施或穴施草木灰200kg ;最后覆土起壟并饒水;
[0037]S104:覆蓋保墑、搭架引蔓、間苗及修剪側枝和追肥,進行田間管理;
[0038]S105:病蟲害防治,雨后可噴施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預防。莖枯病一般在8月底至9月上旬發(fā)生,可用70%托布津800倍液噴施或澆施于植株根部進行防治。其他病害可用50%多菌靈800倍液噴施灌根;用土壤處理整地時施入進行防治,可用50%辛硫磷每畝250?300mL,加細土 25kg拌勻后撒入壟中,或敵百蟲顆粒劑每畝2kg均勻撒施;
[0039]S106:紫山藥采收時間應在8月份,10月底至11月上中旬采收完畢,紫山藥采收后要晾曬2-3d,放在室內用細砂或沙土埋藏越冬,溫度控制在15?18°C左右為宜。
[0040]如圖2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單壟雙行錯窩栽培及搭架主要包括:紫山藥植株1、楠竹導向槽2、竹竿3。
[0041]楠竹導向槽2安裝在紫山藥植株I的底部,竹竿3與楠竹導向槽2連接,并搭在楠竹導向槽2的頂部。
[0042]如圖3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起壟埋槽示意圖,楠竹導向槽2、溝3、壟5。
[0043]每個相鄰的壟5之間設置有溝3,楠竹導向槽2設置在壟5內部。
[0044]如圖4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播種裝置主要包括:指示棒6、紫山藥種薯7、栽培槽8。
[0045]指示棒6與栽培槽8接觸,指示棒6的低端放置有紫山藥種薯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