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海洋底層拖網的網板。
背景技術:
在我國的近海及過洋性漁業(yè)中,底層拖網漁業(yè)是重要的一部分,我國的拖網船作業(yè)裝備,特別是在西非等過洋性海域作業(yè)的漁船,多數是由近海拖網漁船改造而成,其技術與裝備多使用15年以上,需要進行改進和優(yōu)化,提升底層拖網漁業(yè)的捕撈效率,減少燃油能耗。目前我國使用的底層拖網網板型式主要為矩形曲面網板,其水動力性能需要進一步提升,提高擴張力并降低阻力,提升其拖網作業(yè)捕撈效率,降低漁船能耗,以適應近海及過洋性底拖網作業(y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設計制作一種適于2000-2400馬力的拖網漁船用的底層拖網網板。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采用由頂面板,上叉綱板,曳綱板,下叉綱板,底拖板,配重板,前導流板,后導流板以及前主面板,后主面板組成的小展弦比矩形“V”型曲面結構,“V”型夾角為170°,上叉綱板及下叉綱板上分別有叉綱拉孔,曳綱板上有曳綱拉板,其特征是小展弦比矩形“V”型曲面結構展弦比為0.75,前導流板曲率為12%,角度a為30°;后導流板曲率為12%,角度b為25°;前主面板曲率為12%,角度d為8°;后主面板曲率為14%,角度c為19°;前主面板與后主面板的縱向斜切角f為8°;前導流板、后導流板、前主面板、后主面板水平斜切角度e與角度d相同,均為8°。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經過優(yōu)選小展弦比網板與前、后導流板及前、后主面板結構參數的最佳組合,優(yōu)化拖網網板型式,產生良好的水動力性能,經風洞模型試驗驗證,在工作沖角32.5°時,升力系數為1.552,阻力系數為0.575,升阻比為2.701,與目前普遍使用的矩形V型曲面網板相比,升力提高12%,阻力下降25%以上,升阻比提高近50%;提高了拖網網口水平擴張性能,降低阻力,對提升拖網作業(yè)捕撈效率,降低漁船能耗都有顯著的技術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網板立體示意圖。
圖2網板俯視圖。
圖3網板仰視圖。
圖4網板導流板及主面板結構參數角度示意圖。
圖5曳綱拉板示意圖。
圖6網板作業(yè)沖角調整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實施本實用新型的最好方式,見圖1-圖6。
實施例1:一種矩形曲面網板采用由頂面板7,上叉綱板8,曳綱板11,下叉綱板14,底拖板15,配重板16,前導流板1,后導流板2以及前主面板9,后主面板10組成的小展弦比矩形“V”型曲面結構,“V”型夾角為170°,上叉綱板及下叉綱板上分別設有叉綱拉孔4,曳綱板上設有曳綱拉板12,小展弦比矩形“V”型曲面結構展弦比為0.75,前導流板曲率為12%,角度a為30°;后導流板曲率為12%,角度b為25°;前主面板曲率為12%,角度d為8°;后主面板曲率為14%,角度c為19°;前主面板與后主面板的縱向斜切角f為8°;前導流板、后導流板、前主面板、后主面板水平斜切角度e與角度d相同,均為8°。
實施例2:根據實施例1所述的一種矩形曲面網板,采用由前導流板1,后導流板2,叉綱拉孔加強板3,叉綱拉孔4,板間加強板5,平行加強板6,頂面板7,上叉綱板8,前主面板9,后主面板10,曳綱板11,曳綱拉板12,拉板轉軸13,下叉綱板14,底拖板15,配重板16,固定螺栓17,固定螺帽18,焊接支撐19和曳綱拉孔20組成的小展弦比矩形“V”型曲面結構,“V”型夾角為170°,小展弦比矩形“V”型曲面結構展弦比為0.75。
前導流板1,板厚8mm,曲率為12%,角度a為30°,落料板長437mm,高度819mm,上下對稱共計2塊。2塊導流板與2塊主面板斜切角度e與d相同,為8°。
后導流板2,板厚8mm,曲率為12%,角度b為25°,落料板長437mm,高度819mm,上下對稱共計2塊。2塊導流板與2塊主面板斜切角度e與d相同,為8°。
叉綱拉孔加強板3,板厚12mm,共4塊,分別焊接固定于上叉綱板8及下叉綱板14的叉綱拉孔上下兩側,并對應開孔,用于加強曳綱拉孔4的受力強度。
叉綱拉孔4,孔徑46mm,共6個,即K1-K6;以頂面板7的弧弦為基準線,各孔圓心與拉板轉軸13的圓心連線對基準線的夾角為J1-J6,由大到小,對應作業(yè)沖角分別為33°,30°,28°,26°,25°,23°,在此調整區(qū)間,其升力和阻力都是隨著沖角的增大而升高的。在捕撈作業(yè)時根據需要連接不同的叉綱拉孔,以獲得不同的擴張力及阻力,適應拖網作業(yè)需要。
板間加強板5,板厚6mm,焊接于導流板與主面板及彼此之間的加強板,共6塊,提供強度支撐,避免各葉板受力變形,加強板上適當開孔減輕重量。
平行加強板6,板厚16mm,上下兩塊平行于曳綱板11,通過3根焊接支撐19連接固定,用于曳綱拉板12的固定及增加受力強度。
頂面板7,板厚8mm,曲率為12%,弧弦預設角度0°,落料板長2332mm,高度175mm,共計1塊。焊接于上叉綱板8,用于平衡底拖板15的受力,增加網板整體穩(wěn)性。
上叉綱板8,板厚12mm,為網板的上半部受力支撐板,其上焊接前導流板1與后導流板2,前主面板9與后主面板10,以及頂面板7,并開有叉綱拉孔4。板上適當開孔以減重。
前主面板9,板厚8mm,曲率為12%,弧弦預設角度d為8°,落料板長880mm,高度819mm,上下對稱共計2塊。
后主面板10,板厚8mm,曲率為14%,角度c為19°,落料板長1382mm,高度819mm,上下對稱共計2塊。前主面板9與后主面板10斜切角度f為8°。
曳綱板11,板厚16mm,為網板的中心受力支撐板,其上焊接前導流板1與后導流板2,前主面板9與后主面板10,其中在后導流板2及后主面板10之間通過焊接支撐19焊接平行加強板6,用于連接固定曳綱拉板12。板上適當開孔以減重。
曳綱拉板12,板厚30mm,用于船上曳綱與網板的連接,拉板位置焊接于后導流板2與后主面板10之間的曳綱板11上,拉板上開有5個縱向排列拉孔,可通過連接不同拉孔調整網板的上下傾角。
拉板轉軸13,為截面直徑60mm不銹鋼轉軸,將曳綱拉板12固定于曳綱板11上,可使曳綱拉板轉動調整作業(yè)沖角,轉軸上下兩端通過固定螺帽18固定防止脫出。
下叉綱板14,板厚16mm,為網板的下半部受力支撐板,上焊接前導流板1與后導流板2,前主面板9與后主面板10,以及底拖板15,并開有叉綱拉孔4。
底拖板15,板厚16mm,為雙層平行板,中間間距43mm,落料板長2246mm,高度175mm,前端為弧形,減輕對海底的摩擦。
配重板16,落料板長2071mm,高度170mm,貼于底拖板外側通過固定螺栓17固定,用于增加網板配重,并調整網板穩(wěn)性,可根據需要選擇厚度以調整重量,本實施例網板選擇厚度16mm。
固定螺栓17,規(guī)格為直徑20mm的螺栓,共3個,用于固定配重板。
固定螺帽18,固定于拉板轉軸13的兩端,防止轉軸脫出。
焊接支撐19,直徑32mm的不銹鋼棒材,焊接固定平行加強板6,共3根。
曳綱拉孔20,共5個,直徑58mm,用于連接網板前端與拖網傳的曳綱,連接不同孔可適當調節(jié)網板作業(yè)傾角,調節(jié)網板俯仰力矩。
本方案為1塊網板的制作方法,實際使用需要對稱結構的2塊裝置。作業(yè)時2塊對稱裝置凹面相對,平行拖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