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種子培育領域,具體為一種新型種子萌發(fā)及幼苗生長溫室型培育容器。
背景技術:
種子是種子植物的繁殖體系,對延續(xù)物種起著重要作用。種子的萌發(fā)過程包括根部萌發(fā)和芽的生長,但在自然條件下,由于許多植物的化感作用,導致植物種子萌發(fā)及幼苗生長受到抑制甚至死亡。但不同品種、不同植物之間種子萌發(fā)及幼苗生長差異較大,對周邊植被化感作用的響應情況也有差異,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較大的影響。
傳統(tǒng)的種子萌發(fā)及幼苗生長研究裝置,多以土壤、蛭石等為介質(zhì),裝置底部密閉,不能將多余水分排出,也不能滿足土壤最大持水量這一標準,并且在定期加水時不能模擬自然條件下的雨水降落,導致實驗可能因水分脅迫而受影響。并且在研究揮發(fā)性化感物質(zhì)時,由于容器不屬于密閉條件,不同濃度相互間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導致實驗失敗。并且需要使用培養(yǎng)箱才能滿足實驗所需溫度,這樣對實驗所需設備較多。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種子萌發(fā)及幼苗生長溫室型培育容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種子萌發(fā)及幼苗生長溫室型培育容器,
包括上部結構,所述上部結構是內(nèi)部為空的圓臺形結構,所述上部結構的頂部為小圓,所述上部結構的底部為大圓;
包括注水通氣結構,所述注水通氣結構為缺少底面并且內(nèi)部為空的圓錐形結構,所述注水通氣結構的表面設置有多個降水孔,所述注水通氣結構倒立安裝在所述上部結構內(nèi),所述注水通氣結構的圓形面與所述頂部重合;
包括中部結構,所述中部結構是內(nèi)部為空的圓柱體形結構,所述中部結構的上端與所述上部結構的底部連接,培育土壤放置在所述中部結構內(nèi);中心結構可以滿足正常植物幼苗生長7天所需要的最高高度。
包括底部結構,所述底部結構是內(nèi)部為空的圓臺形結構,所述底部結構的頂部為大圓,所述底部結構的下部為小圓,所述底部結構的頂部設置有多個濾水孔,所述底部結構的頂部外側設置有螺口,所述中部結構的底部內(nèi)側設置有螺口,所述底部結構的頂部與所述中部結構的底部旋緊連接;
包括蓋子,所述蓋子底面覆蓋與所述上部結構的頂部安裝。本實用新型的蓋子蓋上后,整個培育容器處于密閉的狀態(tài),研究揮發(fā)性化感物質(zhì)時,不會因培育容器內(nèi)外不同濃度的揮發(fā)性化感物質(zhì)對植物的生長產(chǎn)生影響。
具體地,所述注水通氣結構的側壁傾斜角度為60°。
具體地,所述上部結構的側壁傾斜角度為45°。
具體地,所述底部結構的側壁傾斜角度為10°。
具體地,所述注水通氣結構表面自上往下環(huán)形設置有10排降水孔,第一排為60個降水孔,第二排為55個降水孔,第三排為50個降水孔,第四排為45個降水孔,第五排為40個降水孔,第六排為35個降水孔,第七排為30個降水孔,第八排為25個降水孔,第九排為20個降水孔,第十排為15個降水孔,每排的降水孔相鄰的兩兩間隔相同,所述降水孔的直徑為2mm。注水通氣結構采用這樣的結構設置可為本培育容器模擬自然條件下的雨水降落,這樣的模式避免了因水分脅迫而對培育實驗產(chǎn)生影響。
具體地,底部結構的頂部設置有8個所述濾水孔且圍成環(huán)形,相鄰的兩兩所述濾水孔間隔相同,所述濾水孔直徑為3mm。底部結構是積水部位,可以收集土壤中多余水分,已滿足土壤水分最大持有量,并不造成水分脅迫對種子的影響。
具體地,所述上部結構、所述注水通氣結構、所述中部結構、所述底部結構和所述蓋子均為厚度為0.5mm-1mm的透明塑料。方便對培育容器內(nèi)部變化進行觀測。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種子萌發(fā)及幼苗生長溫室型培育容器,采用的蓋子蓋上后,整個培育容器處于密閉的狀態(tài),研究揮發(fā)性化感物質(zhì)時,不會因培育容器內(nèi)外不同濃度的揮發(fā)性化感物質(zhì)對植物的生長產(chǎn)生影響;注水通氣結構采用的特殊結構設置可為本培育容器模擬自然條件下的雨水降落,這樣的模式避免了因水分脅迫而對培育實驗產(chǎn)生影響;底部結構是積水部位,可以收集土壤中多余水分,已滿足土壤水分最大持有量,并不造成水分脅迫對種子的影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角度1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角度2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所述上部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注水通氣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底部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部結構,2、注水通氣結構,3、降水孔,4、中部結構,5、底部結構,6、蓋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圖2、圖3、圖4和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種子萌發(fā)及幼苗生長溫室型培育容器,包括上部結構1,上部結構1是內(nèi)部為空的圓臺形結構,上部結構1的頂部為小圓,上部結構1的底部為大圓;包括注水通氣結構2,注水通氣結構2為缺少底面并且內(nèi)部為空的圓錐形結構,注水通氣結構2的表面設置有多個降水孔3,注水通氣結構2倒立安裝在上部結構1內(nèi),注水通氣結構2的圓形面與頂部重合;包括中部結構4,中部結構4是內(nèi)部為空的圓柱體形結構,中部結構4的上端與上部結構1的底部連接,培育土壤放置在中部結構4內(nèi);中心結構可以滿足正常植物幼苗生長7天所需要的最高高度。包括底部結構5,底部結構5是內(nèi)部為空的圓臺形結構,底部結構5的頂部為大圓,底部結構5的下部為小圓,底部結構5的頂部設置有多個濾水孔,底部結構5的頂部外側設置有螺口,中部結構4的底部內(nèi)側設置有螺口,底部結構5的頂部與中部結構4的底部旋緊連接;包括蓋子6,蓋子6底面覆蓋與上部結構1的頂部安裝。本實用新型的蓋子6蓋上后,整個培育容器處于密閉的狀態(tài),研究揮發(fā)性化感物質(zhì)時,不會因培育容器內(nèi)外不同濃度的揮發(fā)性化感物質(zhì)對植物的生長產(chǎn)生影響。
注水通氣結構2的側壁傾斜角度為60°。上部結構1的側壁傾斜角度為45°。底部結構5的側壁傾斜角度為10°。
注水通氣結構2表面自上往下環(huán)形設置有10排降水孔3,第一排為60個降水孔3,第二排為55個降水孔3,第三排為50個降水孔3,第四排為45個降水孔3,第五排為40個降水孔3,第六排為35個降水孔3,第七排為30個降水孔3,第八排為25個降水孔3,第九排為20個降水孔3,第十排為15個降水孔3,每排的降水孔3相鄰的兩兩間隔相同,降水孔3的直徑為2mm。注水通氣結構2采用這樣的結構設置可為本培育容器模擬自然條件下的雨水降落,這樣的模式避免了因水分脅迫而對培育實驗產(chǎn)生影響。
底部結構5的頂部設置有8個濾水孔且圍成環(huán)形,相鄰的兩兩濾水孔間隔相同,濾水孔直徑為3mm。底部結構5是積水部位,可以收集土壤中多余水分,已滿足土壤水分最大持有量,并不造成水分脅迫對種子的影響。
上部結構1、注水通氣結構2、中部結構4、底部結構5和蓋子6均為厚度為0.5mm-1mm的透明塑料。方便對培育容器內(nèi)部變化進行觀測。
本實用新型工作時候,先將蓋子6和注水通氣結構2拿開,放入土壤和種子,之后安裝好注水通氣結構2,注入水分,再蓋上蓋子6,因為所有部件均為透明塑料,所以并不影響種子的生長和對種子的發(fā)育觀測,本實用新型極具推廣使用的價值。
盡管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