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漁具,尤其涉及了一種誘捕池塘養(yǎng)殖魚的抬網。
背景技術:
養(yǎng)殖漁場常用的池塘捕撈方式有干塘捕魚和拉網遷魚。干塘捕魚,是在放干池水后捉魚,存在操作時間長、撈魚強度大,且捕捉時不帶水操作,魚體傷亡大,僅適用于魚體活動較弱的冬季使用。拉網遷魚,是用網由池塘一側往另一側趕,最終將魚兒收于漁網,該捕魚方式也存在作業(yè)時間長、工時效率低,需多人同時作業(yè)、勞動強度大,同時對水底攪動強,水質易惡化并誘發(fā)魚病。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捕撈方法費時、費力,且存在魚類傷亡隱患和水質惡化的問題,提供了一種誘捕池塘養(yǎng)殖魚的抬網。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一種誘捕池塘養(yǎng)殖魚的抬網,包括抬網箱、立柱支持樁、吊裝綱繩,抬網箱包括底網、側網,側網包括第一側網、第二側網、第一側網與第二側網連接處設有的立柱,至少一個立柱支持樁上設有限位件,限位件與相應配合連接的立柱接觸連接,立柱上端連接有鋼索,立柱之間通過鋼索連接,吊裝綱繩上套有固定環(huán),鋼索與固定環(huán)連接。
本實用新型抬網箱通過吊裝綱繩將其放置于立柱支持樁之間,在吊裝綱繩的作用下沿著立柱支持樁進入水下捕魚,或者捕魚后沿著立柱支持樁被拉起。
作為優(yōu)選,底網與側網連接處設有沉子。
作為優(yōu)選,抬網箱為敞口的方體狀網箱。
作為優(yōu)選,限位件為兩片擋片,立柱設在兩片擋片之間。限位件對抬網箱準確定位。
作為優(yōu)選,吊裝綱繩兩端連接有將抬網箱升降的升降機構和將抬網箱平移到岸邊或者池塘上方的平移機構。通過升降機構將抬網箱放入水中捕魚,或者在捕魚后將抬網箱撈起。通過平移機構將抬網箱放入水中央,為捕魚做準備;或者將捕魚后的抬網箱平移到水岸。
作為優(yōu)選,底網上側設有至少一個誘餌盒,誘餌盒底壁為無孔平板。誘餌盒底壁為無孔平板防止誘餌漏到塘里。
作為優(yōu)選,誘餌盒上側開口。誘餌盒上側開口方便引誘魚到抬網箱內。
作為優(yōu)選,誘餌盒上蓋為可遙控打開的上蓋。做好捕魚準備后,遙控打開誘餌盒的上蓋,方便引誘魚到抬網箱內。
作為優(yōu)選,抬網箱內側設有感應器,感應器用于監(jiān)測抬網箱內待捕魚的密度。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具有顯著的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與傳統捕魚方法相比具有不需全塘操作、用時短、操作簡便、所需人力少、對魚的傷害和水質影響小等優(yōu)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一種誘捕池塘養(yǎng)殖魚的抬網,如圖1所示,包括抬網箱1、立柱支持樁2、吊裝綱繩3,抬網箱1包括底網11、側網12,側網12包括第一側網121、第二側網122、第一側網121與第二側網122連接處設有的立柱13,至少一個立柱支持樁2上設有限位件21,限位件21與相應配合連接的立柱13接觸連接,立柱13上端連接有鋼索14,立柱13之間通過鋼索14連接,吊裝綱繩3上套有固定環(huán)4,鋼索14與固定環(huán)4連接。
底網11與側網12連接處設有沉子。底網11上側設有至少一個誘餌盒5,誘餌盒5底壁為無孔平板。誘餌盒5上側開口。
吊裝綱繩3兩端連接有將抬網箱升降的升降機構和將抬網箱平移到岸邊或者池塘上方的平移機構。
實施例2
一種誘捕池塘養(yǎng)殖魚的抬網,如圖1所示,包括抬網箱1、立柱支持樁2、吊裝綱繩3,抬網箱1包括底網11、側網12,側網12包括第一側網121、第二側網122、第一側網121與第二側網122連接處設有的立柱13,至少一個立柱支持樁2上設有限位件21,限位件21與相應配合連接的立柱13接觸連接,限位件21為兩片擋片,立柱13設在兩片擋片之間。立柱13上端連接有鋼索14,立柱13之間通過鋼索14連接,吊裝綱繩3上套有固定環(huán)4,鋼索14與固定環(huán)4連接。
抬網箱1為敞口的方體狀網箱。底網11與側網12連接處設有沉子。底網11上側設有至少一個誘餌盒5,誘餌盒5底壁為無孔平板。誘餌盒5上蓋為可遙控打開的上蓋。抬網箱1內側設有感應器6,感應器6用于監(jiān)測抬網箱內待捕魚的密度。
吊裝綱繩3兩端連接有將抬網箱升降的升降機構和將抬網箱平移到岸邊或者池塘上方的平移機構。
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專利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