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植物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提高油桐抗病性、抗倒伏和產(chǎn)量的方法。
背景技術:
油桐是油桐屬(vernicia)植物的統(tǒng)稱,是我國特有的經(jīng)濟林木,是重要的工業(yè)油料樹種。從油桐種子榨取或提取的油稱之為桐油,主要用于制漆、塑料、電器、人造橡膠、人造皮革、人造汽油、油墨等制造業(yè)及照明、涂抹家具和船舶等。油桐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遠在唐代陳藏器所著《本草拾遺》中就有“罌子桐生山中,樹似梧桐”及其它關于油桐栽培和利用的歷史記載。
傳統(tǒng)油桐栽培技術采用直播造林或者植樹造林,其中直播造林的種子多是從經(jīng)過自然鑒定的優(yōu)樹上直接采集,按設計的株行距定點挖穴,施足腐熟基肥。每穴播種催芽處理的優(yōu)質種子2粒,將優(yōu)良品種的種子直接點播在林地上,出苗成林、不需移栽的造林方法,特點是方便省工。
植樹造林,按設計的株行距定點挖穴,利用苗圃培育的優(yōu)質品種的實生苗定點栽植在整理的林地上的造林方法。
但上述兩種方法都無法確認其種子優(yōu)良性,即其抗病性、抗倒伏性及產(chǎn)量。
嫁接技術,植物的人工營養(yǎng)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種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種植物的莖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兩個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株。
嫁接技術在果樹上已經(jīng)得到廣泛的應用,并且通過嫁接可以擴大根系的吸收范圍和能力,克服連作危害,還能夠提高果樹的品質,增強其抗病性和提高產(chǎn)量,并且還有利于綜合多種品種的特點,在一棵砧木上嫁接多種接穗,可使植株顯示出多種性狀。對于嫁接技術在油桐中的應用僅僅停留在理論階 段,并無大規(guī)模大田實驗先例,各不同油桐品種中應用性較差,且在油桐抗病性、抗倒伏及提高產(chǎn)量等方面的急需技術缺失;油桐嫁接可選取的接穗頂芽占比約為5%,腋芽占比高達95%以上,現(xiàn)有嫁接技術并不能滿足大規(guī)模大田油桐嫁接需求。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缺陷,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提高油桐抗病性、抗倒伏和產(chǎn)量的方法,通過嫁接技術在提高油桐抗病性、抗倒伏的同時還提高油桐的產(chǎn)量。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提高油桐抗病性、抗倒伏和產(chǎn)量的方法,所述方法是采用油桐嫁接技術在提高油桐抗病性、抗倒伏的同時還提高油桐的產(chǎn)量,該方法適用于大規(guī)模大田作業(yè),已完成約1萬畝示范性基地建設。
其中,所述油桐嫁接技術包括如下步驟:
(1)砧木和接穗的選?。哼x擇樹齡為6-15個月的桂皺27號無性系油桐樹為砧木;選擇樹齡為3-5年優(yōu)質、高產(chǎn)、無病害的大米桐油桐樹枝條為接穗,所述枝條為油桐樹中上部一年生、生長健壯、有明顯腋芽、木質化或半木質化的枝條;
(2)嫁接時間的選擇:時間選擇在每年春季的1月下旬至4月中旬或8月下旬至10月下旬;
(3)采用切腹接法或頂芽劈接法進行嫁接;
(4)嫁接后管理:包括:
a.嫁接結束后20d,檢查嫁接苗的成活;嫁接芽體及接口處保持新鮮狀態(tài),則嫁接已成活;如嫁接芽體及接口處變暗灰色,剪掉砧木,在其嫁接口處下方5-10cm再次嫁接;
b.對于采用切腹接法進行嫁接的油桐,在其存活后在嫁接處上方5-8cm 剪斷桂皺27號無性系砧木,剪斷口為斜口;
c.當嫁接成活的接穗生長30d后,及時解開嫁接膜;并實時檢查以及抹除砧木萌芽。
所述切腹接法的具體步驟為:
(1)切砧木:在所選砧木距離地面20-50cm處的被風面斜切一刀,深度達木質部0.2cm以內,刀口長度2-2.5cm;
(2)削接穗:在所選接穗枝條上選擇一個飽滿的腋芽,在腋芽上方1-1.5cm處剪斷,腋芽下方2.5cm處剪斷;左右兩側各削一刀,腋芽一側削口深達木質部,削口長0.5cm,另一側深達韌皮部,削口長1.5-2cm;削面光滑,削好后泡入清水中沖洗掉組織液;
(3)插接穗:將接穗與砧木形成層的至少一側對齊,將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
(4)扎縛:露出腋芽,用嫁接膜將接穗與砧木扎牢,防止雨水與菌類進入及水分蒸發(fā)。
所述頂芽劈接法的具體步驟為:
(1)切砧木:在所述砧木距離地面20-50cm處將其平頭剪除,在砧木切口的正中心劈開一個切口,刀口長2-3cm;
(2)削接穗:選取頂芽,在頂芽下方3-5cm處剪斷,將其削成楔形,削面光滑,削好后泡入清水中沖洗掉組織液;
(3)嫁接:將楔形接穗頂芽插入砧木接口,使砧木與接穗的形成層至少一面對齊;
(4)扎縛:露出頂芽,用嫁接膜將接穗與砧木扎牢,以防止雨水與菌類進入及水分蒸發(fā)。
本發(fā)明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油桐的抗病性,其中所述的抗病性主要包括抗油桐枯萎病、抗油桐根腐病及抗油桐大綿蚧。
其中,油桐枯萎病又名桐瘟。是南方各油桐產(chǎn)區(qū)的毀滅性病害,主要危害剛進入結果盛期的3年桐。病菌從根部侵入,通過維管束向樹桿、枝條、葉梢和葉脈擴展,引起全株或部分枝干枯死,是一種典型的維管束病害。發(fā)病初期很難判斷,病原菌為尖孢鐮刀菌,是一種弱寄生真菌,可在土壤或病株殘體中存活,適宜條件下從油桐須根侵入,也可從根部和根莖的傷口侵入。病菌在植株內分泌毒素,使組織變色壞死。而且由于菌絲在細胞間或細胞內擴展,影響植物正常的水分運輸,導致桐樹枯萎死亡。
油桐根腐病是由真菌、線蟲、細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根腐病是土傳病害,主要通過土壤內水分、地下昆蟲和線蟲傳播。
主要危害幼苗,成株期也能發(fā)病。發(fā)病初期,僅僅是個別支根和須根感病,并逐漸向主根擴展,主根感病后,早期植株不表現(xiàn)癥狀,后隨著根部腐爛程度的加劇,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的功能逐漸減弱,地上部分因養(yǎng)分供不應求,新葉首先發(fā)黃,在中午前后光照強、蒸發(fā)量大時,植株上部葉片才出現(xiàn)萎蔫,但夜間又能恢復。病情嚴重時,萎蔫狀況夜間也不能再恢復,整株葉片發(fā)黃、枯萎。此時,根皮變褐,并與髓部分離,最后全株死亡。
油桐大綿蚧是油桐的毀滅性害蟲。1年2代,以若蟲在枝條上越冬,次年4月下旬變成成蟲。每個雌蟲可產(chǎn)卵1000~2000粒。5月中旬第一代若蟲孵化,初孵若蟲在嫩枝上爬行固定后,吸取汁液。多集中在1~2年生枝條上,4~5年生幼樹主干上便有寄生。被害樹輕者生長衰弱,枝梢干枯,重者全株死亡。蟲體排泄大量蜜露還容易招致煤污病。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fā)明通過采用切腹接、頂芽劈接等方法嫁接快速實現(xiàn)油桐的品種改良,從而實現(xiàn)油桐樹的優(yōu)質、高產(chǎn)、抗病、抗倒伏與產(chǎn)量的提高。本發(fā)明的嫁接種植方法,可使改良品種在油桐枯萎病、油桐根腐病及油桐大綿蚧等病癥上具有良好抗性,嫁接油桐純林的壽命長達30年以上,比一般常規(guī)純林種植壽 命提高5-6倍;抗倒伏能力比常規(guī)品種提高30%以上,同時產(chǎn)量提高10%左右。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更詳細地描述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能夠更透徹地理解本發(fā)明,并且能夠將本發(fā)明的范圍完整的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
如在通篇說明書及權利要求當中所提及的“包含”或“包括”為一開放式用語,故應解釋成“包含但不限定于”。說明書后續(xù)描述為實施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說明書的一般原則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當視所附權利要求所界定者為準。
實施例1
一種提高油桐抗病性、抗倒伏和產(chǎn)量的方法,所述方法是采用油桐嫁接技術在提高油桐抗病性、抗倒伏的同時還提高油桐的產(chǎn)量,其中,所述油桐嫁接技術包括如下步驟:
(1)砧木和接穗的選取:選擇樹齡為6個月的桂皺27號無性系油桐樹為砧木;選擇樹齡為3年優(yōu)質、高產(chǎn)、無病害的大米桐油桐樹枝條為接穗;所述枝條為油桐樹中上部一年生、生長健壯、有明顯腋芽、木質化或半木質化的枝條;
(2)嫁接時間的選擇:時間選擇在每年春季的1月下旬至4月中旬;
(3)采用切腹接法進行嫁接;具體如下:
A、切砧木:在所選砧木距離地面20cm處的被風面斜切一刀,深度達木質部0.2cm以內,刀口長度2cm;
B、削接穗:在所選接穗枝條上選擇一個飽滿的腋芽,在腋芽上方1cm處剪斷,腋芽下方2.5cm處剪斷;左右兩側各削一刀,腋芽一側削口深達木 質部,削口長0.5cm,另一側深達韌皮部,削口長1.5cm;削面光滑,削好后泡入清水中沖洗掉組織液;
C、插接穗:將接穗與砧木形成層的至少一側對齊,將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
D、扎縛:露出腋芽,用嫁接膜將接穗與砧木扎牢,防止雨水與菌類進入及水分蒸發(fā);
(4)嫁接后管理:包括:
a.嫁接結束后20d,檢查嫁接苗的成活;嫁接芽體及接口處保持新鮮狀態(tài),則嫁接已成活;如嫁接芽體及接口處變暗灰色,剪掉砧木,在其嫁接口處下方5cm再次嫁接;
b.對于采用切腹接法進行嫁接的油桐,在其存活后在嫁接處上方5cm剪斷桂皺27號無性系砧木,剪斷口為斜口;
c.當嫁接成活的接穗生長30d后,及時解開嫁接膜;并實時檢查以及抹除砧木萌芽。
實施例2
一種提高油桐抗病性、抗倒伏和產(chǎn)量的方法,所述方法是采用油桐嫁接技術在提高油桐抗病性、抗倒伏的同時還提高油桐的產(chǎn)量。其中,所述油桐嫁接技術包括如下步驟:
(1)砧木和接穗的選?。哼x擇樹齡為15個月的桂皺27號無性系油桐樹為砧木;選擇樹齡為5年優(yōu)質、高產(chǎn)、無病害的大米桐油桐樹枝條為接穗;所述枝條為油桐樹中上部一年生、生長健壯、有明顯腋芽、木質化或半木質化的枝條;
(2)嫁接時間的選擇:時間選擇在每年春季8月下旬至10月下旬;
(3)采用切腹接法,具體嫁接方法為:
A、切砧木:在所選砧木距離地面50cm處的被風面斜切一刀,深度達 木質部0.2cm以內,刀口長度2.5cm;
B、削接穗:在所選接穗枝條上選擇一個飽滿的腋芽,在腋芽上方1.5cm處剪斷,腋芽下方2.5cm處剪斷;左右兩側各削一刀,腋芽一側削口深達木質部,削口長0.5cm,另一側深達韌皮部,削口長2cm;削面光滑,削好后泡入清水中沖洗掉組織液;
C、插接穗:將接穗與砧木形成層的至少一側對齊,將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
D、扎縛:露出腋芽,用嫁接膜將接穗與砧木扎牢,防止雨水與菌類進入及水分蒸發(fā);
(4)嫁接后管理:包括:
a.嫁接結束后20d,檢查嫁接苗的成活;嫁接芽體及接口處保持新鮮狀態(tài),則嫁接已成活;如嫁接芽體及接口處變暗灰色,剪掉砧木,在其嫁接口處下方10cm再次嫁接;
b.對于采用切腹接法進行嫁接的油桐,在其存活后在嫁接處上方8cm剪斷桂皺27號無性系砧木,剪斷口為斜口;
c.當嫁接成活的接穗生長30d后,及時解開嫁接膜;并實時檢查以及抹除砧木萌芽。
實施例3
一種提高油桐抗病性、抗倒伏和產(chǎn)量的方法,所述方法是采用油桐嫁接技術在提高油桐抗病性、抗倒伏的同時還提高油桐的產(chǎn)量,其中,所述油桐嫁接技術包括如下步驟:
(1)砧木和接穗的選?。哼x擇樹齡為8個月的桂皺27號無性系油桐樹為砧木;選擇樹齡為4年的大米桐樹上的枝條為接穗;所述枝條為油桐樹中上部一年生、生長健壯、有明顯腋芽、木質化或半木質化的枝條;
(2)嫁接時間的選擇:時間選擇在每年春季的1月下旬至4月中旬;
(3)采用頂芽劈接法進行嫁接,具體如下:
A、切砧木:在所述砧木距離地面30cm處將其平頭剪除,在砧木切口的正中心劈開一個切口,刀口長2cm;
B、削接穗:選取頂芽,在頂芽下方4cm處剪斷,將其削成楔形,削面光滑,削好后泡入清水中沖洗掉組織液;
C、嫁接:將楔形接穗頂芽插入砧木接口,使砧木與接穗的形成層至少一面對齊;
D、扎縛:露出頂芽,用嫁接膜將接穗與砧木扎牢,以防止雨水與菌類進入及水分蒸發(fā)。
(4)嫁接后管理:包括:
a.嫁接結束后20d,檢查嫁接苗的成活;嫁接芽體及接口處保持新鮮狀態(tài),則嫁接已成活;如嫁接芽體及接口處變暗灰色,剪掉砧木,在其嫁接口處下方8cm再次嫁接;
b.當嫁接成活的接穗生長30d后,及時解開嫁接膜;并實時檢查以及抹除砧木萌芽。
實施例4
一種提高油桐抗病性、抗倒伏和產(chǎn)量的方法,所述方法是采用油桐嫁接技術在提高油桐抗病性、抗倒伏的同時還提高油桐的產(chǎn)量,其中,所述油桐嫁接技術包括如下步驟:
(1)砧木和接穗的選取:選擇樹齡為12個月的桂皺27號無性系油桐樹為砧木;選擇樹齡為4年的大米桐樹上的枝條為接穗;所述枝條為油桐樹中上部一年生、生長健壯、有明顯腋芽、木質化或半木質化的枝條;
(2)嫁接時間的選擇:時間選擇在每年8月下旬至10月下旬;
(3)采用切腹接法或頂芽劈接法進行嫁接,具體如下:
A、切砧木:在所述砧木距離地面40cm處將其平頭剪除,在砧木切口的 正中心劈開一個切口,刀口長2cm;
B、削接穗:選取頂芽,在頂芽下方4cm處剪斷,將其削成楔形,削面光滑,削好后泡入清水中沖洗掉組織液;
C、嫁接:將楔形接穗頂芽插入砧木接口,使砧木與接穗的形成層至少一面對齊;
D、扎縛:露出頂芽,用嫁接膜將接穗與砧木扎牢,以防止雨水與菌類進入及水分蒸發(fā)。
(4)嫁接后管理:包括:
a.嫁接結束后20d,檢查嫁接苗的成活;嫁接芽體及接口處保持新鮮狀態(tài),則嫁接已成活;如嫁接芽體及接口處變暗灰色,剪掉砧木,在其嫁接口處下方8cm再次嫁接;
b.當嫁接成活的接穗生長30d后,及時解開嫁接膜;并實時檢查以及抹除砧木萌芽。
為了證明本發(fā)明采用嫁接法對油桐的作用,申請人還進行了如下試驗,具體如下:
試驗1嫁接對油桐成活率的影響
選擇桂皺27號無性系油桐樹為砧木,砧木距離地面20-50cm處嫁接,20d后若一次嫁接失敗可再次嫁接,提高成活率;使用該方法嫁接大米桐品種,試驗區(qū)共計1765畝,采用五點采樣法確定測定范圍,采樣區(qū)共計10畝,每畝種植46株,共計460株。分別采用切腹接與頂芽劈接嫁接后的成活率見表1。
表1兩種油桐嫁接方法成活率
從表1可以明顯可見,在20-50cm處嫁接,一次嫁接失敗后可在嫁接處下方10cm處剪斷,再次嫁接可提高成活率高達10%以上,該方法油桐嫁接成活率可高達90%以上。
試驗2嫁接油桐抗油桐枯萎病實驗
選取種植地相同的傳統(tǒng)大米桐油桐純林與嫁接油桐純林進行對比,采用五點采樣法確定測定范圍。采樣區(qū)范圍各共計10畝,每畝種植株數(shù)46株,各共計460株;連續(xù)觀測5年。兩種油桐純林5年抗病率出現(xiàn)顯著差異(見表2)。
表2兩種油桐純林油桐枯萎病抗病率對比
從表2可以明顯得出,傳統(tǒng)大米桐油桐純林與嫁接油桐純林對油桐枯萎病的抗病率隨著年限的延長有著明顯差異。傳統(tǒng)的大米桐油桐純林隨著年限的增加,其抗油桐枯萎病的能力大大下降,其抗病率從第一年的100%下降到18.48%,因此隨著樹齡的增加,傳統(tǒng)大米桐油桐在生長過程中很容易感染枯萎病,從而對其生長造成嚴重的危害。而嫁接油桐在實驗的1-5年幾乎沒有感染任何枯萎病,可見嫁接油桐對油桐枯萎病抗病率可高達99%以上。
試驗3嫁接油桐抗油桐根腐病試驗
選取種植地相同的傳統(tǒng)大米桐油桐純林與嫁接油桐純林進行對比,采用五點采樣法確定測定范圍。采樣區(qū)范圍各共計20畝,每畝種植株數(shù)46株,各共計920株;連續(xù)觀測5年。兩種油桐純林5年抗病率出現(xiàn)顯著差異(見表3)。
表3兩種油桐純林油桐根腐病抗病率對比
從表3可以看出,傳統(tǒng)大米桐油桐純林與嫁接油桐純林對油桐根腐病的抗病率隨著年限的延長有著明顯差異。傳統(tǒng)大米桐油桐第一年對油桐根腐病的抗病率為100%,到第五年降為87.39%,隨著種植年限的增長,其感染油桐根腐病的機率增加,而嫁接油桐對油桐根腐病抗病率高達99%以上,幾乎不會感染油桐根腐病。
試驗4嫁接油桐抗油桐大綿蚧實驗
選取種植地相同的傳統(tǒng)大米桐油桐純林與嫁接油桐純林進行對比,采用五點采樣法確定測定范圍。采樣區(qū)范圍各共計10畝,每畝種植株數(shù)46株,各共計460株;連續(xù)觀測5年。兩種油桐純林5年抗病率出現(xiàn)顯著差異(見表4)。
表4兩種油桐純林油桐大綿蚧抗病率
表4明顯可見,傳統(tǒng)大米桐油桐純林與嫁接油桐純林對油桐大綿蚧的抗病率隨著年限的延長有著明顯差異。傳統(tǒng)大米桐油桐第一年對油桐大綿蚧的抗病率為100%,到第五年降為80.65%,隨著種植年限的增長,其得油桐大綿蚧病的機率增加,嫁接油桐即使到第五年其抗病率仍然高達93.91%,可見,嫁接油桐對油桐大綿蚧抗病率高達90%以上。
試驗5嫁接油桐抗倒伏性實驗
傳統(tǒng)大米桐油桐樹屬淺根性作物,根系大部分分布在土壤表層,抗倒伏性極差;嫁接所選取的砧木桂皺27號屬深根性作物,根系植物根系主要往縱深向發(fā)展,深入土壤深層,具有良好的抗倒伏性。選取種植區(qū)域山頂迎風面相同的傳統(tǒng)大米桐油桐純林與嫁接油桐純林進行對比,采用五點采樣法確定測定范圍。采樣區(qū)范圍各共計5畝,每畝種植株數(shù)46株,各共計230株;連續(xù)觀測7年。兩種油桐純林7年抗倒伏性出現(xiàn)顯著差異(見表5)。
表5兩種油桐純林抗倒伏率
表5中明顯可見,傳統(tǒng)大米桐油桐純林與嫁接油桐純林的抗倒伏性隨著年限的延長有著明顯差異。傳統(tǒng)大米桐油桐的抗倒伏率隨著栽植年限的增加,其抗倒伏性增加,從第一年的100%,到第五年降為64.35%,因此,隨著年限增加,傳統(tǒng)的油桐在遇到大于或者大風時容易倒伏,而嫁接油桐的抗倒伏率在第五年時還能達到98.70%,可見嫁接油桐的抗倒伏率高達95%以上,難以倒伏。
試驗6嫁接后掛果率與產(chǎn)量對比實驗
選取種植地相同的傳統(tǒng)大米桐油桐純林與嫁接油桐進行掛果率、產(chǎn)量對比,采用五點采樣法確定測定范圍。采樣區(qū)范圍內各共計25畝,每畝種植46株,各共計1150株。共計監(jiān)測8年(第三年開始掛果)。傳統(tǒng)大米桐油桐純林與嫁接油桐掛果率與產(chǎn)量(見表6)。
從表6可以看出,傳統(tǒng)大米桐油桐品種純林與嫁接后油桐純林掛果率、產(chǎn)量有著明顯差異。嫁接后油桐掛果率提前,穩(wěn)產(chǎn)后油桐產(chǎn)量可提高約10%左右。
表6傳統(tǒng)大米桐油桐純林與嫁接油桐純林掛果率及產(chǎn)量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實質內容上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簡單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