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电影免费视频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_97视频在线观看播放_久久这里只有精品777_亚洲熟女少妇二三区_4438x8成人网亚洲av_内谢国产内射夫妻免费视频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国字幕

一種竹蓀層架式輪種栽培方法

文檔序號:279631閱讀:1039來源:國知局
一種竹蓀層架式輪種栽培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食用菌栽培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竹蓀層架式輪種栽培方法,解決了當前竹蓀人工栽培的不能連作,管理粗放,占用大量耕地造成資源浪費的問題,實現了竹蓀周年化、精準化和集約化栽培,并且大幅提高了竹蓀的產量與質量,增加了栽培農戶效益,并且本發(fā)明簡單可行,易于推廣。
【專利說明】一種竹稱層架式輪種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食用菌栽培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竹蓀層架式輪種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竹蓀又名竹笙、竹菌、竹參等,素有“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等美稱,是我國的珍貴特產。竹蓀中的“蓀”字是指原始的一種香草,竹蓀之名意即竹林中的香草。因竹蓀在菌裙完全張開時能散發(fā)出濃郁的幽香而得名。竹蓀在真菌分類上屬擔子菌亞門,腹菌綱、鬼筆目,鬼筆目、鬼筆科、竹蓀屬。竹蓀屬目前記載的有12個種,其中可食用和藥用的有長裙竹蓀、短裙竹蓀、紅托竹蓀、棘托竹蓀、黃裙竹蓀等,現在人工規(guī)?;蜕唐坊耘嗟闹裆p品種主要有長裙竹蓀、棘托竹蓀、紅托竹蓀和短裙竹蓀。
[0003]現代研究發(fā)現竹蓀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yǎng)價值很高,據檢測分析,每百克鮮竹蓀中含有粗蛋白20.2%(高于雞蛋)、粗脂肪2.6%、粗纖維8.8%、碳水化合物6.6%、灰分8.21%,還有多種維生素和鈣、磷、鉀等礦物質。在蛋白質中,含有21種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極為豐富,占1.76%。
[0004]竹蓀性寒,味甘,無毒,有滋陰奍血、益氣補腦、止咳化痰及減少腹壁脂肪積貯的功能。對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冠心病、動脈硬化及肥胖癥有良好的療效。因子實體中含有多種酶和高分子糖,可增強機體對腫瘤細胞的抵抗力,是防癌抗癌的良藥,成為現代醫(yī)學研究加工的新星。
[0005]目前,竹蓀相關的人工栽培開展較晚,栽培技術較為簡單粗放。竹蓀在栽培過程中,占地面積大,設施化程度低,管理粗放,種植成本高,特別是竹蓀連作障礙問題,因為竹蓀在種植過程中會改變土壤中的微生物種群和數量等原因(參見文獻《竹蓀連作障礙成因分析》作者呂楊蘭,專業(yè)植物學,導師葉舟,福建農林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提到了 “本文先從土壤微生物區(qū)系和土壤酶活性方面分析了竹蓀連作障礙的原因,然后引入代謝組學方法,從一塊竹蓀試驗地多個時段采集土壤樣,獲取土壤樣HPLC三維動態(tài)變化趨勢圖,試圖探索研究竹蓀連作障礙的新方法。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竹蓀連作后,土壤微生物數量發(fā)生變化,其中細菌的動態(tài)變化是:在竹蓀種植1年與種植2年的土壤中,細菌數量的總體變化趨勢相同,都是先升高后降低,呈“波浪式”起伏變化;竹蓀不同種植年限,土壤放線菌的變化是:竹蓀連作2年的比種植1年的數量明顯增加;真菌的變化趨勢是:在竹蓀種植1年的土壤中,當竹蓀處于出菇高峰期時,真菌數量出現一個最高峰,其他時期連作2年跟種植1年的數量變化趨勢基本相同。(2)功能微生物數量的變化為:好氧性纖維素分解菌、氨化細菌、反硝化細菌、厭氧性自生固氮菌、亞硝酸細菌數量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均隨著種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變化趨勢為2年1年對照,而厭氧性纖維素分解菌、好氧性自生固氮菌數量變化趨勢與其他類群不同,變化趨勢為1年2年對照。(3)不同種植年限,脲酶、過氧化氫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的酶活差異顯著。其中脲酶、過氧化氫酶隨著種植年限的增加土壤酶活性增強,竹蓀種植2年的比種植1年的分別增加了 84.23%U7.14% ;隨著種植年限的延長,土壤中蛋白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減弱,且竹蓀種植2年的比種植1年的分別降低14.67%,5.83%,而種植竹蓀1年與2年的土壤中過氧化物酶活性變化不大。(4)巨大芽孢桿菌及其發(fā)酵液對竹蓀菌絲的生長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其中巨大芽孢桿菌對竹蓀菌絲生長的抑制作用達58.37%,巨大芽孢桿菌發(fā)酵液對竹蓀菌絲生長的抑制作用達64.81 %。
[5]應用代謝組學方法和土壤活性組分三維目標跟蹤技術,對連作土壤的物質組成進行分析,識別土壤標志物群,結合土壤微生物數量變化趨勢圖和竹蓀生長情況分析,選擇土壤微生物代謝物、竹蓀菌代謝產物積累量突變最顯著的若干對開始和終了時間點,根據能有效避開其他標志物群變化特征時間點的原則,為研究土壤微生物代謝物、竹蓀菌代謝物對竹蓀生長影響的試驗設計確定試驗樣、對照樣地的采樣時間點”。
[0006]現階段在竹蓀人工栽培方面由于各種原因,無論是在產量還是質量上,均與竹蓀現代化發(fā)展需求有很大差距;種植竹蓀會占用大量耕地,此外竹蓀具有連作障礙現象嚴重,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竹蓀栽培造成第二年即同一地塊栽培過竹蓀后必須間隔5年時間才能重新種植,并且種植竹蓀后的土壤不再適用于其它食用菌品種的栽培,造成了一定的資源浪費。
[0007]因此需探索一種科學標準化的竹蓀栽培方法,將會十分有利于竹蓀的人工栽培增產及研究,以及資源的充分開發(fā)利用。


【發(fā)明內容】

[0008]本發(fā)明針對上述現狀,提供了一種竹蓀層架式輪種栽培方法,解決了當前竹蓀人工栽培的不能連作,占用大量耕地造成資源浪費的問題,并且大幅提高了竹蓀的產量與質量,增加了栽培農戶效益,本發(fā)明簡單可行,易于推廣。
[0009]一種竹蓀層架式輪種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至少兩種竹蓀在同一菌棚內進行輪種。
[0010]進一步地,所述輪種采用楠竹渣與雜竹渣作為主要培養(yǎng)基原料,當一輪栽培結束后,更換培養(yǎng)基供下一輪栽培;所述菌棚設有復數層架式菌床。
[0011]所選竹蓀優(yōu)選長裙竹蓀和棘托竹蓀,于每年5月上旬至6月中旬在菌室培養(yǎng)棘托竹蓀菌絲,6月中旬至9月上旬在層架式菌棚內栽培棘托竹蓀,9月中旬至次年6月中旬在上述層架式菌棚內栽培長裙竹蓀。
[0012]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長裙竹蓀的栽培方法,包括a.配置培養(yǎng)基,b.播種,c.覆土,
d.菌絲管理,e.菌蕾管理,f.采收處理以上步驟,其特征在于:長裙竹蓀的培養(yǎng)基原料采用楠竹渣與雜竹渣混合,按重量百分比計,楠竹渣為209Γ40%,余量為雜竹渣;于每年9月中旬至次年6月中旬栽培長裙竹蓀。
[0013]進一步地,所述長裙竹蓀的栽培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a.配置培養(yǎng)基:將楠竹渣與雜竹渣混合,采用培養(yǎng)基原料重量0.5?1%的石灰制成的石灰水進行慪堆處理,再采用清水沖洗f 3次,pH調至中性;
b.播種:在菌棚內栽培架上鋪設防水層,再鋪設一層2?3cm厚的底土,底土上鋪設8?12cm厚的上述經過處理后的培養(yǎng)基,在培養(yǎng)基上進行播種,播種后再次鋪設:T5cm厚的培養(yǎng)基;
c.覆土:在培養(yǎng)基上進行覆土,覆土厚度為4飛_左右;
d.菌絲管理:控制濕度為60?70%,控制溫度為22?25°C; e.菌蕾管理:控制濕度為85%?95%,控制溫度為15?20°C,光照強度為2001x?3001x;
f.采收處理。
[0014]進一步地,所述c.覆土步驟中,采用粗顆粒沙壤土進行二次覆土,先在菌種上覆蓋一層2.5?3cm厚、粒度為2.5?3mm的粗土層,調整粗土層含水量為25°/Γ35%,在覆蓋一層1.5?2cm厚、粒度為f 1.5mm以下的細土層;在覆土后,再鋪上一層竹葉,竹葉上再覆蓋一層薄膜。
[0015]進一步地,所述f.采收處理步驟中,在采收一茬長裙竹蓀后,采用以重量百分比計,0.Γ0.2%的磷酸二氫鉀,0.Γ0.2%尿素,0.5^1.5%硫酸鎂,余量為水的營養(yǎng)液進行灌溉;采收處理后,更換培養(yǎng)基及底土、覆土。
[0016]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棘托竹蓀的栽培方法,包括a.配置培養(yǎng)基,b.菌磚制作,c.播種,d.菌絲管理,e.菌蕾管理,f.采收處理以上步驟,其特征在于:棘托竹蓀的培養(yǎng)基原料,按重量份數計,包括楠竹渣2(Γ40份,雜竹渣6(Γ80份;與每年5月上旬至6月中旬在菌室培養(yǎng)棘托竹蓀菌絲,6月中旬至9月上旬栽培棘托竹蓀。
[0017]進一步地,所述棘托竹蓀的栽培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a.配置培養(yǎng)基:按重量份數計,選取2(Γ40份楠竹渣,6(Γ80份雜竹渣,0.005^0.01份尿素,0.005^0.01份麥麩,0.002^0.005份輕質碳酸鈣;以加一層楠竹渣、雜竹渣、麥麩混合原料,再加一層尿素、輕質碳酸鈣并澆適量水,如此反復的方式建堆發(fā)酵處理,發(fā)酵過程中翻堆3?4次,發(fā)酵5(Γ60天;
b.菌磚制作:在菌室內采用上述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菌絲,并制作成菌磚;
c.播種:將菌磚移至菌棚栽培架上進行播種并覆土;
d.菌絲管理:播種后2(Γ22天內,菌棚內保持黑暗,之后逐漸增加散射光照,控制濕度為 85%?90% ;
e.菌蕾管理:控制溫度為2(T30°C,培養(yǎng)基含水量控制在55%飛5%,覆土含水量控制在15?25% ;
f.采收處理。
[0018]進一步地,所述b.菌磚制作步驟中,具體為以下步驟:①菌袋制作:將經過處理的培養(yǎng)基控制含水量為63%?67%,裝袋采用先在底部鋪設一層f 2cm厚的菌種,再鋪設7?8cm的培養(yǎng)基,反復3?4次,封袋;②菌袋培養(yǎng):控制溫度小于等于30°C,在菌袋表面開孔,培養(yǎng)28^32天即成;③菌磚壓塊:菌袋內菌絲長滿后8?12天,脫袋壓塊即成;所述c.播種步驟中,具體為以下步驟:①菌磚上架:在栽培架菌床上鋪設防水層,防水層每隔15?25cm打一個濾水孔,鋪設一層2?3cm厚的微酸性腐殖質底土,將菌磚間隔l(Tl5cm排放在底土上,在菌磚間隙、兩端填充培養(yǎng)基,填充培養(yǎng)基高出菌磚廣1.5cm ;②覆土:在上面撒上一層麩皮,然后鋪設疒3cm的微酸性腐殖質土層,澆水蓋竹葉:在覆土上再撒一層竹葉;所述f.采收處理步驟中,在采收一茬長裙竹蓀后,采用以重量百分比計,0.Γ0.2%的磷酸二氫鉀,
0.Γ0.2%尿素,0.5^1.5%硫酸鎂,余量為水的營養(yǎng)液進行灌溉;在^采收處理后,更換培養(yǎng)基及底土、覆土。
[0019]本發(fā)明采用層架式菌棚進行竹蓀輪種栽培,菌棚內設有Γ8個栽培架,每個栽培架上設有4飛層菌床,大大節(jié)省了栽培占用土地面積,并提高了單位面積竹蓀產量。
[0020]竹蓀層架式輪種栽培方法利用立體多層層架栽培、換土種植和不同竹蓀品種在栽培季節(jié)上的差異性,在栽培品種選擇方面選擇長裙竹蓀和棘托竹蓀,充分利用長裙竹蓀栽培期為上年9月中旬至當年6月,棘托竹蓀栽培期為當年5月上旬至當年9月上旬,兩個品種在栽培時間上基本能夠錯開且能首尾銜接,通過兩個竹蓀品種周年輪種,實現菌棚的充分利用,創(chuàng)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
[0021]與現有技術采用竹葉和土壤混合作為主要培養(yǎng)基相比,本發(fā)明采用以竹渣為原材料處理形成培養(yǎng)基,栽培出的竹蓀保持著原始的清香味,竹渣優(yōu)選以楠竹加工拉絲為主的楠竹渣和以造紙廠竹片過篩后篩出的雜竹渣,楠竹渣質地疏松透氣性好但保水性差,雜竹渣質地較硬顆粒大小適宜透氣性與保水性俱佳,栽培過程中從成本角度出發(fā)通常將楠竹渣與雜竹渣按一定比例,即3:7的比例混合,同樣能達到竹蓀發(fā)菌過程中所要求的營養(yǎng)、透氣性與保水性要求。
[0022]在一輪竹蓀栽培后通過將菌床上的培養(yǎng)基及泥土進行更換的方式,解決了竹蓀不能連作的問題,其中培養(yǎng)基占大部分泥土僅占小部分,并且因為培養(yǎng)基是以加工廢棄處理的竹渣作為主要原料,更換成本低,易于操作。
[0023]在一輪竹蓀栽培后的所使用的保水底土以及覆土泥土需要清除出菌棚,并且菌棚需要徹底清洗和消毒,清理出的泥土和培養(yǎng)基富含豐富的有機質,通過簡單的慪堆處理,十分有利于植物類農作物生長,可以用于花卉和有機蔬菜種植,實現了資源的充分回收利用。
[0024]本發(fā)明中長裙竹蓀及棘托竹蓀的栽培具體原理及步驟如下:
(一)長裙竹蘇栽培
(1)竹蓀培養(yǎng)基及菌種選購:竹蓀栽培的最適原材料為竹渣,以竹渣為原材料栽培出的竹蓀保持著原始的清香味,竹渣通常分為以楠竹加工拉絲為主的楠竹渣和以造紙廠竹片過篩后篩出的雜竹渣,楠竹渣質地疏松透氣性好但保水性差,雜竹渣質地較硬顆粒大小適宜透氣性與保水性俱佳,栽培過程中從成本角度出發(fā)通常將楠竹渣與雜竹渣按一定比例,即3:7的比例混合,同樣能達到竹蓀發(fā)菌過程中所要求的營養(yǎng)、透氣性與保水性要求。長裙竹蓀栽培竹料每400平方米用量為4.5噸。
[0025]菌種要求色澤潔白強壯、生長勢強、純凈度100%、菌齡合適,無老化、無自溶、無雜色和無黃水等表現,播種后菌種萌發(fā)力強。每畝菌種用量720斤?900斤,提高單位面積用種量能縮短發(fā)菌時間提早出菌,也能提高出菌密度從而提高竹蓀產量。
[0026](2)培養(yǎng)基處理:竹渣本身是培養(yǎng)竹蓀最適原材料,但里面含有黃酮類、內酯類和酚酸類化合物等抑菌物質,必須經過石灰等清洗、軟化才能更好的被竹蓀菌絲所分解和吸收。沖洗竹渣時,每畝竹渣用石灰80?100斤,總共沖洗三次。第一次主要用石灰水將料發(fā)透、慪堆,時間距離播種最遲也要提前一周;第二次主要是將竹渣里面石灰水和生物堿等不利于竹蓀生長的有害物質沖洗干凈,一般安排在第一次沖料后的4?5天,慪堆時間不宜過長過久容易燒料,造成營養(yǎng)丟失;第三次沖料和第二次一樣,將有害物質徹底沖洗干凈,并澆足水分,PH值調節(jié)到中性,第三次沖料時可邊沖邊播種。
[0027](3)長裙竹蓀播種:長裙竹蓀菌棚層架式播種過程分為,鋪紡織袋、鋪底土、鋪底料、播種和鋪面料五個步驟。第一步:先在菌床架上鋪一個完整的編織袋(雙層厚),可以達到保水、防止底土散落和方便清理泥土目的;第二步:在編織袋上鋪2?3cm細底土達到加強保水作用;第三步:在底土上鋪10cm左右處理過的培養(yǎng)基竹渣并將竹渣攤平;第四步:培養(yǎng)基上安放菌種,菌種用手掰成半個雞蛋大小,安放時一字排開,每排根據床架寬度安放8?10個菌種;第五步:菌種安放完畢后在菌種上鋪蓋一層一指厚的面料即培養(yǎng)基,整個播種過程即告結束。
[0028](4)覆土:竹蓀播種完成后即可馬上覆土,覆土材料以富含腐殖質的粗顆粒沙壤土為佳,黏土易板結,透氣性差,影響菌絲生長,沙土保水性差,不利于菌絲生長,甚至死亡。覆土方式采用二次覆土,先覆蓋粗土,再覆蓋細土。覆土時先將大的土粒均勻地覆蓋在料面上,然后用木板輕輕拍平。調適大土粒中的含水量后,使土層含水量保持在30%左右(手捏土能扁但不沾手為宜),再均勻地將小土粒撒蓋在上,將其蓋沒。覆土一般4?5厘米厚,其中粗土 2.5?3厘米,細土 1.5?1厘米,覆土要求均勻不能使栽培料或種塊外露。
[0029](5)蓋竹葉:為保持土壤濕度,并防止下一步覆蓋地膜與土壤接觸太嚴造成菌絲生長缺氧,需要在覆土上撒上一層竹葉,覆蓋竹葉不能太多以剛好蓋住覆土為佳,覆蓋太少達不到保水效果,覆蓋太多容易造成菌絲徒長。
[0030](6)覆膜:覆蓋竹葉后再覆蓋一層透明薄膜,以便保水保溫。
[0031 ] ( 7 )菌絲管理:經過播種、覆土、蓋竹葉和覆膜等步驟竹蓀前期播種工作基本完成。進入菌絲管理階段也叫發(fā)菌階段,發(fā)菌階段主要是檢查菌種成活率、保水和保溫,控制濕度為6(Γ70%,控制溫度為22?25°C。在竹蓀播種后10天左右時間需要檢查菌種成活率,每溝抽查3?4處,將泥土用手輕輕挖開,看菌種是否萌發(fā)吃料,萌發(fā)成活率低于98%需要重新補種。在越冬季節(jié)要檢查土壤和培養(yǎng)基干濕度,土壤濕度以手捏土壤能扁、不沾手為宜,培養(yǎng)基濕度以手握緊培養(yǎng)基指間剛好有水跡滲出為宜,太濕需要加強通風,太干需要及時補水。菌棚冬季溫度管理為保溫,以自然溫度發(fā)菌為主,優(yōu)選采用人工升溫。
[0032](8)菌蕾管理:從上年9月中旬播種到當年2月中旬,經過5個月的發(fā)菌管理,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竹蓀菌絲逐漸扭結形成原基,并分化形成菌蕾,進入菌蕾管理階段。菌蕾管理階段主要是保持土壤濕度、增加空氣濕度和加強光照管理,控制濕度為859Γ95%,控制溫度為15?20°C,光照強度為2001χ?3001χ。當發(fā)現大量菌蕾形成時就要去掉塑料薄膜,以增加床面氧氣,同時為保證床面濕度應在床面增蓋竹葉,增蓋竹葉的目的即可防止噴水時沖毀床面和過強光線刺傷菌蕾,也可以給菌蕾創(chuàng)造一個適宜的溫濕度小環(huán)境。在氣候干燥時,可在菌棚內地面澆水或懸掛濕麻袋片,使空氣相對濕度維持在85%?95%的水平上。竹蓀層架栽培由于床架之間相互疊加造成光線不足,影響原基分化形成菌蕾,需要在菌棚內人工增光,以床面光照強度為2001x?3001x為宜,太弱原基無法正常分化,太強將造成菌蕾菌皮增厚無法正常開放。
[0033](9)采收烘烤:竹蓀從菌蕾生長至破蕾成熟,需20天左右時間。但從菌蕾破殼至子實體發(fā)育成熟,僅需4?6小時。因此,竹蓀的采收一定要及時,最佳采收期是菌裙完全張開時。每天凌晨6?9時空氣相對濕度較高,竹蓀大量開放,應在每天早晨9點左右開始采收竹蓀。采收時應盡量避免成熟孢子液粘污在菌裙、菌柄上。采收后及時剝離菌蓋及菌托,將未被粘污孢液或泥土的潔凈菌體存放于干凈塑料籃內,將菌蓋和菌托分開放在其他容器內一并帶出囷棚。
[0034]竹蓀采收后要及時干制,竹蓀常以烘房烘干,以煤為燃料的烘房應嚴格將空氣與煤煙隔離以達到無硫目的。竹蓀烘烤時,將新鮮竹蓀單個平放入烘烤篩內,并整篩放入烘箱,烘箱溫度始終控制在60度左右,從新鮮竹蓀到烘干成品整個烘烤過程大約需要4個小時,期間需要將竹蓀翻身一次,待到竹蓀菌裙兩面烘干需將竹蓀菌柄朝下站立起來挨個排放,直到整個竹蓀菌柄和菌裙一齊烘干為止。竹蓀烘干后需要迅速放入塑料袋內密封保存,保存過程中可以放入石灰袋防潮和避光培養(yǎng)。
[0035](10)轉潮管理:竹蓀層架式栽培氣候可控,病蟲害少,氣候適宜的情況下可以采收多茬。一茬采收結束后,應及時清理床面,清除老菌索和殘菇體,平整覆土或補添新土,施加“0.1%磷酸二氫鉀+0.1%尿素+1%硫酸鎂”混合溶液補充營養(yǎng),并蓋好竹葉,繼續(xù)照前述加強管理。
[0036](11)清棚及菌棚維護:大約在6月中旬左右長裙竹蓀采收將近尾聲,就要及時清除菌棚床架上的泥土和培養(yǎng)基,并對菌棚進行維護,以便開展下季棘托竹蓀種植,時間充足可以將頂棚薄膜和遮陽網去掉曬棚。清理出的泥土和培養(yǎng)基富含豐富的有機質,通過簡單的慪堆處理,十分有利于植物類農作物生長,可以用于花卉和有機蔬菜種植,實現了資源的充分回收利用。
[0037](二)棘托竹蓀栽培
棘托竹蓀是最適合菌棚層架式栽培的竹蓀品種,抗逆性,產量高,從播種到采收整個生產周期只在3?4個月左右時間,資金回收周期短,是現在推廣面積最廣的竹蓀品種。長裙竹蓀與棘托竹蓀層架式輪種栽培,所遇到的問題是,長裙竹蓀收獲結束期比棘托竹蓀種植期晚1個月,所以棘托竹蓀栽培采用“二場制”管理,即發(fā)菌管理與菌蕾管理在不同場所完成。發(fā)菌管理按照正常生產季節(jié)安排在5月中旬左右,待到1個月后完成棘托竹蓀發(fā)菌管理(完成菌磚制作),長裙竹蓀栽培菌棚也清理維護完畢,即可將發(fā)好菌塊搬入床架覆土進入菌蕾管理階段。具體技術細節(jié)要求如下:
(1)竹蓀培養(yǎng)基及菌種選購:棘托竹蓀栽培仍以竹渣為主,選擇竹渣上要求與長裙竹蓀相同,楠竹渣與雜竹渣三七開,同時需要添加尿素、輕質碳酸鈣等物質以增加培養(yǎng)基氮源和改善培養(yǎng)基物理性狀。400平方米竹屑用量6噸,尿素50公斤、麥麩50公斤、輕質碳酸鈣25公斤。
[0038]棘托竹蓀菌種與長裙竹蓀菌種相比其菌絲呈白色,菌絲粗壯,呈束狀,氣生菌絲濃密,手感菌種較硬,含水量適中呈塊狀。400平方米用種量1000斤?1200斤。
[0039](2)培養(yǎng)基處理:棘托竹蓀菌磚培養(yǎng)采用發(fā)酵料栽培,因而原材料的處理至關重要,需要經過嚴格的發(fā)酵處理。竹蓀是腐生菌類,通過建堆發(fā)酵,能將復雜的碳水化合物,降解為容易被竹蓀菌絲吸收利用的營養(yǎng)物質,同時增加培養(yǎng)基氮源和高溫殺死雜菌、害蟲和破壞培養(yǎng)基生物堿。
[0040]建堆發(fā)酵:每年3月初開始建堆發(fā)酵,操作時,按一層原料撒上尿素、輕質碳酸鈣,再澆清水,使培養(yǎng)基含水份60%左右,再加一層原料,撒尿素、輕質碳酸鈣,如此反復,使料堆約1.5m高,每隔半個月翻堆一次,并根據培養(yǎng)基干濕來加水。翻堆的原則內外料對換,就地翻堆,利用天晴溫度較高,此時翻堆熱量散失少,有利于培養(yǎng)基再次升溫發(fā)酵,前后共翻3^4次,建堆發(fā)酵過程需5(Γ60天,直到散盡培養(yǎng)基中的廢氣。
[0041](3)菌棚消毒:種過長裙竹蓀后的菌棚經過清理維護,在種植棘托竹蓀前需要進行消毒處理,消毒時間越早越好,至少在播種前一周左右完成殺蟲消毒工作。殺蟲消毒工作分為三步,第一步:先用清水將整個床架沖洗干凈,并噴施殺蟲劑特別是要防止螨蟲危害;第二步:殺蟲后第三天噴施廣譜殺菌劑;第三步:噴施殺蟲劑后第三天將整個菌棚撒上石灰粉涂白。完成三步殺蟲殺菌工作后即可將菌磚上架,開始棘托竹蓀種植。
[0042](4)菌磚制作:成功發(fā)酵處理的培養(yǎng)基,經檢查無異味,含水量適中就可以用于菌磚制作,若有異味需要將培養(yǎng)基晾曬讓有害物質揮發(fā),并補充水分至含水量合適(手緊握指間有水跡滲出但不掉落,此時含水量約65%)。菌磚制作分為菌袋制作、菌袋培養(yǎng)和菌磚壓塊三個過程。第一步:菌袋制作時間應選在5月上中旬,菌袋選用規(guī)格為22X45X4 (cm),兩端開口的聚乙稀食用菌菌袋,菌袋一端先用塑料繩捆上活結,裝袋時先在底部撒上一層1?2cm厚的菌種,再裝入7?8cm左右發(fā)酵料,再撒上一層菌種,如此反復3次,最后用菌種封口并捆上活結,菌袋制作完成。第二步:菌袋制作完成后,要將菌袋搬到通風陰涼的地方發(fā)菌,溫度控制在30°C以下,播種位置用大頭針板刺孔增氧,以利菌絲在袋內生長,大約30天左右時間菌絲即可長滿菌袋。第三步:菌磚制作,長裙竹蓀種植完畢,菌棚清理和維護好后就可以脫袋制作菌磚。菌磚制作時間以在菌絲長滿后10天左右為最佳,制作時將袋料脫袋放入寬X高X長=30cmX7cmX20cm的壓塊框內。將倒出的袋料迅速填滿框,四周用力壓緊,使之放在菌床上不散架為宜。
[0043](5)播種:播種過程分為菌磚上架、覆土和蓋竹葉等環(huán)節(jié)。菌磚上架前菌床架上鋪好雙層編織袋或塑料薄膜,塑料薄膜每隔20cm左右在膜上打一個濾水孔,袋或膜上填一層2?3cm厚的微酸性腐殖質土。將菌塊間隔10cm左右整齊排放在菌床架上面,然后,在間隔的隙間、菌塊的兩端均填滿填充料(發(fā)酵栽培料),要求填充料高出菌塊1?1.5cm,整理床面呈瓦片狀,并在床面均勻撒上一層麩皮,麩皮用量大概8個平方一斤。然后蓋2?3cm厚的腐殖質土作蓋面土,覆土后噴1次水,土上再撒上一層竹葉,厚度以不見土為宜。即進入菌絲管理階段。
[0044](6)菌絲管理:菌磚上架后20天內,菌棚要求保持黑暗狀態(tài)以利發(fā)菌,20天后逐漸增加散射光照,以利原基分化、子實體生長,并加強通風,保持空氣濕度85%?90%,不久可采收子實體。
[0045](7)菌蕾管理:菌絲經過培養(yǎng)不斷生長,吸收大量養(yǎng)分后形成菌索,由營養(yǎng)生長轉入生殖生長。菌索通過扭結形成小白粒狀原基,原基吸收營養(yǎng)不斷長大并分化形成菌蕾,要使菇蕾生長的快,基質必須保持適宜的溫度和含水量,夏季菌棚溫度管理主要是降溫,溫度超過30°C就要在菌棚四周加蓋遮陽網和棚頂澆水降溫。基質含水量控制在60%,覆土含水量保持在20%,畦面青苔是土壤含水量適宜指示植物。干旱時及時噴水,防止菌絲、子實體缺水死亡。
[0046](8)采收加工:棘托竹蓀以采集竹蓀蛋為主,菌蛋7?8分成熟時采摘最為時宜。
[0047](9)轉潮管理:棘托竹蓀下料足適應性強,種植一次后可以采收多茬,一般種植一次可以采收3?4次。轉潮管理與長裙竹蓀相同,采收結束后應及時清理床面,清除老菌索和殘菇體,平整覆土或補添新土,施加“0.1%磷酸二氫鉀+0.1%尿素+1%硫酸鎂”混合溶液補充營養(yǎng),并蓋好竹葉,繼續(xù)照前述加強管理。
[0048](10)清棚維護:在9月上旬就需要結束棘托竹蓀種植,清理菌棚,對菌棚進行維護和加固,以便在9月中旬正常開展長裙竹蓀種植。清理出的泥土和培養(yǎng)基富含豐富的有機質,通過簡單的慪堆處理,十分有利于植物類農作物生長,可以用于花卉和有機蔬菜種植,實現了資源的充分回收利用。
[0049]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表現在:
一、本發(fā)明提高了竹蓀的人工栽培的年產量,運用科學規(guī)范的輪種栽培方式,解決了竹蓀連作障礙問題,實現了竹蓀人工栽培的大幅增產。
[0050]二、本發(fā)明采用竹渣為原料處理的培養(yǎng)基,成本低,通過直接更換培養(yǎng)基解決了竹蓀栽培后不適于第二次栽培的問題,且竹蓀栽培使用后可進行再次回收利用。
[0051]三、本發(fā)明通過菌棚層架式栽培竹蓀節(jié)省了大量的耕地,大幅提高了竹蓀單位面積種植量。
[0052]四、本發(fā)明方便管理,通過專用的菌棚進行集中管理,栽培采收,節(jié)省了人力資源。
[0053]五、本發(fā)明節(jié)省資源,利用楠竹等竹類加工生產后剩余的竹渣廢料進行回收再利用,提高了經濟效益。
[0054]六、本發(fā)明符合竹蓀的生長習性,竹蓀產量高,人工管理科學規(guī)范簡單,便于推廣。

【具體實施方式】
[0055]實施例1:
竹蓀層架式輪種栽培:
竹蓀層架式輪種栽培方法利用立體多層層架栽培、換土種植和不同竹蓀品種在栽培季節(jié)上的差異性,在栽培品種選擇方面選擇長裙竹蓀和棘托竹蓀,充分利用長裙竹蓀栽培期為上年9月中旬至當年6月,棘托竹蓀栽培期為當年5月上旬至當年9月上旬,兩個品種在栽培時間上基本能夠錯開且能首尾銜接。
[0056](一)長裙竹蘇栽培
(1)竹蓀培養(yǎng)基及菌種選購:將楠竹渣與雜竹渣按3:7的比例混合,達到竹蓀發(fā)菌過程中所要求的營養(yǎng)、透氣性與保水性要求。長裙竹蓀栽培竹料用量為4.5噸/畝。
[0057]菌種要求色澤潔白強壯、生長勢強、純凈度100%、菌齡合適,無老化、無自溶、無雜色和無黃水等表現,播種后菌種萌發(fā)力強。每畝菌種用量720斤?900斤。
[0058](2)培養(yǎng)基處理:沖洗竹渣時,每畝竹渣用石灰80?100斤,總共沖洗三次。第一次主要用石灰水將料發(fā)透、慪堆,時間距離播種最遲也要提前一周;第二次主要是將竹渣里面石灰水和生物堿等不利于竹蓀生長的有害物質沖洗干凈,一般安排在第一次沖料后的4?5天,慪堆時間不宜過長過久容易燒料,造成營養(yǎng)丟失;第三次沖料和第二次一樣,將有害物質徹底沖洗干凈,并澆足水分,PH值調節(jié)到中性,第三次沖料時可邊沖邊播種。
[0059](3)長裙竹蓀播種:長裙竹蓀菌棚層架式播種過程分為,鋪紡織袋、鋪底土、鋪底料、播種和鋪面料五個步驟。第一步:先在菌床架上鋪一個完整的編織袋(雙層厚),可以達到保水、防止底土散落和方便清理泥土目的;第二步:在編織袋上鋪2?3cm細底土達到加強保水作用;第三步:在底土上鋪10cm左右處理過的培養(yǎng)基竹渣并將竹渣攤平;第四步:竹渣上安放菌種,菌種用手掰成半個雞蛋大小,安放時一字排開,每排根據床架寬度安放8?10個菌種;第五步:菌種安放完畢后在菌種上鋪蓋一層一指厚的面料即上述培養(yǎng)基,整個播種過程即告結束。
[0060](4)覆土:竹蓀播種完成后即可馬上覆土,覆土材料以富含腐殖質的粗顆粒沙壤土為佳。覆土方式采用二次覆土,先覆蓋粗土,再覆蓋細土。覆土時先將大的土粒均勻地覆蓋在料面上,然后用木板輕輕拍平。調適大土粒中的含水量后,使土層含水量保持在30%左右(手捏土能扁但不沾手為宜),再均勻地將小土粒撒蓋在上,將其蓋沒。覆土一般4?5厘米厚,其中粗土 2.5?3厘米,細土 1.5?1厘米,覆土要求均勻不能使栽培料或種塊外露。
[0061](5)蓋竹葉:在覆土上薄薄的撒上一層竹葉,覆蓋竹葉不能太多以剛好蓋住覆土為佳。
[0062](6)覆膜:覆蓋竹葉后再覆蓋一層透明薄膜,以便保水保溫。
[0063](7)菌絲管理:在竹蓀播種后10天左右時間需要檢查菌種成活率,每溝抽查3?4處,將泥土用手輕輕挖開,看菌種是否萌發(fā)吃料,萌發(fā)成活率低于98%需要重新補種。在越冬季節(jié)要檢查土壤和培養(yǎng)基干濕度,土壤濕度以手捏土壤能扁、不沾手為宜,培養(yǎng)基濕度以手握緊培養(yǎng)基指間剛好有水跡滲出為宜,太濕需要加強通風,太干需要及時補水。菌棚冬季溫度管理為保溫,以自然溫度發(fā)菌為主,或優(yōu)選采用人工升溫。具體控制濕度為6(Γ70%,控制溫度為22?25°C。
[0064](8)菌蕾管理:從上年9月中旬播種到當年2月中旬,經過5個月的發(fā)菌管理,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竹蓀菌絲逐漸扭結形成原基,并分化形成菌蕾,進入菌蕾管理階段。菌蕾管理階段主要是保持土壤濕度、增加空氣濕度和加強光照管理,控制濕度為859Γ95%,控制溫度為15?20°C,以菌床面光照強度為2001χ?3001χ為宜。當發(fā)現大量菌蕾形成時就要去掉塑料薄膜,以增加床面氧氣,同時為保證床面濕度應在床面增蓋竹葉,增蓋竹葉的目的即可防止噴水時沖毀床面和過強光線刺傷菌蕾,也可以給菌蕾創(chuàng)造一個適宜的溫濕度小環(huán)境。在氣候干燥時,可在菌棚內地面澆水或懸掛濕麻袋片,使空氣相對濕度維持在85%?95%的水平上。竹蓀層架栽培由于床架之間相互疊加造成光線不足,影響原基分化形成菌蕾,需要在菌棚內人工增光,以床面光照強度為2001x?3001x為宜,太弱原基無法正常分化,太強將造成菌蕾菌皮增厚無法正常開放。
[0065](9)采收烘烤:竹蓀從菌蕾生長至破蕾成熟,需20天左右時間。但從菌蕾破殼至子實體發(fā)育成熟,僅需4?6小時。因此,竹蓀的采收一定要及時,最佳采收期是菌裙完全張開時。每天凌晨6?9時空氣相對濕度較高,竹蓀大量開放,應在每天早晨9點左右開始采收竹蓀。采收時應盡量避免成熟孢子液粘污在菌裙、菌柄上。采收后及時剝離菌蓋及菌托,將未被粘污孢液或泥土的潔凈菌體存放于干凈塑料籃內,將菌蓋和菌托分開放在其他容器內一并帶出囷棚。
[0066]竹蓀采收后要及時干制,竹蓀常以烘房烘干,以煤為燃料的烘房應嚴格將空氣與煤煙隔離以達到無硫目的。竹蓀烘烤時,將新鮮竹蓀單個平放入烘烤篩內,并整篩放入烘箱,烘箱溫度始終控制在60度左右,從新鮮竹蓀到烘干成品整個烘烤過程大約需要4個小時,期間需要將竹蓀翻身一次,待到竹蓀菌裙兩面烘干需將竹蓀菌柄朝下站立起來挨個排放,直到整個竹蓀菌柄和菌裙一齊烘干為止。竹蓀烘干后需要迅速放入塑料袋內密封保存,保存過程中可以放入石灰袋防潮和避光培養(yǎng)。
[0067](10)轉潮管理:竹蓀層架式栽培氣候可控,病蟲害少,氣候適宜的情況下可以采收多茬。一茬采收結束后,應及時清理床面,清除老菌索和殘菇體,平整覆土或補添新土,施加“0.1%磷酸二氫鉀+0.1%尿素+1%硫酸鎂”混合溶液補充營養(yǎng),并蓋好竹葉,繼續(xù)照前述加強管理。
[0068](11)清棚及菌棚維護:大約在6月中旬左右長裙竹蓀采收將近尾聲,就要及時清除菌棚床架上的泥土和培養(yǎng)基,并對菌棚進行維護,以便開展下季棘托竹蓀種植,時間充足可以將頂棚薄膜和遮陽網去掉曬棚。清理出的泥土和培養(yǎng)基富含豐富的有機質,通過簡單的慪堆處理,十分有利于植物類農作物生長,可以用于花卉和有機蔬菜種植,實現了資源的充分回收利用。
[0069](二)棘托竹蓀栽培
棘托竹蓀是最適合菌棚層架式栽培的竹蓀品種,抗逆性,產量高,從播種到采收整個生產周期只在3?4個月左右時間,資金回收周期短,是現在推廣面積最廣的竹蓀品種。長裙竹蓀與棘托竹蓀層架式輪種栽培,存在問題是,長裙竹蓀收獲結束期比棘托竹蓀種植期晚1個月,所以棘托竹蓀栽培采用“二場制”管理,即發(fā)菌管理與菌蕾管理在不同場所完成。發(fā)菌管理按照正常生產季節(jié)安排在5月中旬左右,待到1個月后完成棘托竹蓀發(fā)菌管理(完成菌磚制作),長裙竹蓀栽培菌棚也清理維護完畢,即可將發(fā)好菌塊搬入床架覆土進入菌蕾管理階段。具體步驟如下:
(1)竹蓀培養(yǎng)基及菌種選購:棘托竹蓀栽培仍以竹渣為主,選擇竹渣上要求與長裙竹蓀相同,楠竹渣與雜竹渣三七開,同時需要添加尿素、輕質碳酸鈣等物質。每400平方米需用竹屑6噸,尿素50公斤、麥麩50公斤、輕質碳酸鈣25公斤。
[0070](2)培養(yǎng)基處理:
建堆發(fā)酵:每年3月初開始建堆發(fā)酵,操作時,按一層原料撒上尿素、輕質碳酸鈣,再澆清水,使培養(yǎng)基含水份60%左右,再加一層原料,撒尿素、輕質碳酸鈣,如此反復,使料堆約
1.5m高,每隔半個月翻堆一次,并根據培養(yǎng)基干濕來加水。翻堆的原則內外料對換,就地翻堆,利用天晴溫度較高,此時翻堆熱量散失少,有利于培養(yǎng)基再次升溫發(fā)酵,前后共翻3?4次,建堆發(fā)酵過程需50-60天,直到散盡培養(yǎng)基中的廢氣。
[0071](3)菌棚消毒:種過長裙竹蓀后的菌棚經過清理維護,在栽培棘托竹蓀前需要進行消毒處理,消毒時間越早越好,至少在播種前一周左右完成殺蟲消毒工作。殺蟲消毒工作分為三步,第一步:先用清水將整個床架沖洗干凈,并噴施殺蟲劑特別是要防止螨蟲危害;第二步:殺蟲后第三天噴施廣譜殺菌劑;第三步:噴施殺蟲劑后第三天將整個菌棚撒上石灰粉涂白。完成三步殺蟲殺菌工作后即可將菌磚上架,開始棘托竹蓀栽培。
[0072](4)菌磚制作:成功發(fā)酵處理的培養(yǎng)基,經檢查無異味,含水量適中就可以用于菌磚制作,若有異味需要將培養(yǎng)基晾曬讓有害物質揮發(fā),并補充水分至含水量合適(手緊握指間有水跡滲出但不掉落,此時含水量約65%)。菌磚制作分為菌袋制作、菌袋培養(yǎng)和菌磚壓塊三個過程。第一步:菌袋制作時間應選在5月上中旬,菌袋選用規(guī)格為22X45X4 (cm),兩端開口的聚乙稀食用菌菌袋,菌袋一端先用塑料繩捆上活結,裝袋時先在底部撒上一層1?2cm厚的菌種,再裝入7?8cm左右發(fā)酵料,再撒上一層菌種,如此反復3次,最后用菌種封口并捆上活結,菌袋制作完成。第二步:菌袋制作完成后,要將菌袋搬到通風陰涼的地方發(fā)菌,溫度控制在30°C以下,播種位置用大頭針板刺孔增氧,以利菌絲在袋內生長,大約30天左右時間菌絲即可長滿菌袋。第三步:菌磚制作,長裙竹蓀種植完畢,菌棚清理和維護好后就可以脫袋制作菌磚。菌磚制作時間以在菌絲長滿后10天左右為最佳,制作時將袋料脫袋放入寬X高X長=30cmX7cmX20cm的壓塊框內。將倒出的袋料迅速填滿框,四周用力壓緊,使之放在菌床上不散架為宜。
[0073](5)播種:播種過程分為菌磚上架、覆土和蓋竹葉等環(huán)節(jié)。菌磚上架前菌床架上鋪好雙層編織袋或塑料薄膜,塑料薄膜每隔20cm左右在膜上打一個濾水孔,袋或膜上填一層2?3cm厚的微酸性腐殖質土。將菌塊間隔10cm左右整齊排放在床架上面,然后,在間隔的隙間、菌塊的兩端均填滿填充料(發(fā)酵栽培料),要求填充料高出菌塊1?1.5cm,整理床面呈瓦片狀,并在床面均勻撒上一層麩皮,麩皮用量大概8個平方一斤。然后蓋2?3cm厚的腐殖質土作蓋面土,覆土后噴1次水,土上再撒上一層竹葉,厚度以不見土為宜。即進入菌絲管理階段。
[0074](6)菌絲管理:菌磚上架后20天內,菌棚要求保持黑暗狀態(tài)以利發(fā)菌,20天后逐漸增加散射光照,以利原基分化、子實體生長,并加強通風,保持空氣濕度85%?90%,不久可采收子實體。
[0075](7)菌蕾管理:菌絲經過培養(yǎng)不斷生長,吸收大量養(yǎng)分后形成菌索,由營養(yǎng)生長轉入生殖生長。菌索通過扭結形成小白粒狀原基,原基吸收營養(yǎng)不斷長大并分化形成菌蕾,要使菇蕾生長的快,基質必須保持適宜的溫度和含水量,夏季菌棚溫度管理主要是降溫,溫度超過30°C就要在菌棚四周加蓋遮陽網和棚頂澆水降溫?;|含水量控制在60%,覆土含水量保持在20%,畦面青苔是土壤含水量適宜指示植物。干旱時及時噴水,防止菌絲、子實體缺水死亡。
[0076](8)采收加工:棘托竹蓀以采集竹蓀蛋為主,菌蛋7?8分成熟時采摘最為時宜。采收后要及時清洗加工,竹蓀蛋可以整蛋烘烤,可以對半切開烘制成蛋片,或將竹蓀蛋剝開分成竹蓀胎、竹蓀胎盤單獨烘烤,也可以清洗干凈后直接出售給竹蓀蛋罐頭生產廠商。
[0077](9)轉潮管理:棘托竹蓀下料足適應性強,種植一次后可以采收多茬,一般種植一次可以采收3?4次。轉潮管理與長裙竹蓀相同,采收結束后應及時清理床面,清除老菌索和殘菇體,平整覆土或補添新土,施加“0.1%磷酸二氫鉀+0.1%尿素+1%硫酸鎂”混合溶液補充營養(yǎng),并蓋好竹葉,繼續(xù)照前述加強管理。
[0078](10)清棚維護:在9月上旬就需要結束棘托竹蓀種植,清理菌棚,對菌棚進行維護和加固,以便在9月中旬正常開展長裙竹蓀種植。清理出的泥土和培養(yǎng)基富含豐富的有機質,通過簡單的慪堆處理,十分有利于植物類農作物生長,可以用于花卉和有機蔬菜種植,實現了資源的充分回收利用。
[0079]實施例2:
長裙竹蓀栽培:
(1)竹蓀培養(yǎng)基及菌種選購:將楠竹渣與雜竹渣按1:3的比例混合,達到竹蓀發(fā)菌過程中所要求的營養(yǎng)、透氣性與保水性要求。長裙竹蓀栽培竹料用量為4.5噸/畝。
[0080]菌種要求色澤潔白強壯、生長勢強、純凈度100%、菌齡合適,無老化、無自溶、無雜色和無黃水等表現,播種后菌種萌發(fā)力強。每畝菌種用量720斤?900斤。
[0081](2)培養(yǎng)基處理:沖洗竹渣時,每畝竹渣用石灰85斤,總共沖洗三次。第一次主要用石灰水將料發(fā)透、慪堆,時間距離播種最遲也要提前一周;第二次主要是將竹渣里面石灰水和生物堿等不利于竹蓀生長的有害物質沖洗干凈,一般安排在第一次沖料后的5天,慪堆時間不宜過長過久容易燒料,造成營養(yǎng)丟失;第三次沖料和第二次一樣,將有害物質徹底沖洗干凈,并澆足水分,PH值調節(jié)到中性,第三次沖料時可邊沖邊播種。
[0082](3)長裙竹蓀播種:長裙竹蓀菌棚層架式播種過程分為,鋪紡織袋、鋪底土、鋪底料、播種和鋪面料五個步驟。第一步:先在菌床架上鋪一個完整的編織袋(雙層厚),可以達到保水、防止底土散落和方便清理泥土目的;第二步:在編織袋上鋪2.5cm細底土達到加強保水作用;第三步:在底土上鋪10cm左右處理過的培養(yǎng)基竹渣并將竹渣攤平;第四步:竹渣上安放菌種,菌種用手掰成半個雞蛋大小,安放時一字排開,每排根據床架寬度安放8?10個菌種;第五步:菌種安放完畢后在菌種上鋪蓋一層一指厚的面料即上述培養(yǎng)基,整個播種過程即告結束。
[0083](4)覆土:竹蓀播種完成后即可馬上覆土,覆土材料以富含腐殖質的粗顆粒沙壤土為佳。覆土方式采用二次覆土,先覆蓋粗土,再覆蓋細土。覆土時先將大的土粒均勻地覆蓋在料面上,然后用木板輕輕拍平。調適大土粒中的含水量后,使土層含水量保持在30%左右(手捏土能扁但不沾手為宜),再均勻地將小土粒撒蓋在上,將其蓋沒。覆土一般4.5厘米厚,其中粗土 3厘米,細土 1.5厘米,覆土要求均勻不能使栽培料或種塊外露。
[0084](5)蓋竹葉:在覆土上薄薄的撒上一層竹葉,覆蓋竹葉不能太多以剛好蓋住覆土為佳。
[0085](6)覆膜:覆蓋竹葉后再覆蓋一層透明薄膜,以便保水保溫。
[0086](7)菌絲管理:在竹蓀播種后10天左右時間需要檢查菌種成活率,每溝抽查3?4處,將泥土用手輕輕挖開,看菌種是否萌發(fā)吃料,萌發(fā)成活率低于98%需要重新補種。在越冬季節(jié)要檢查土壤和培養(yǎng)基干濕度,土壤濕度以手捏土壤能扁、不沾手為宜,培養(yǎng)基濕度以手握緊培養(yǎng)基指間剛好有水跡滲出為宜,太濕需要加強通風,太干需要及時補水。菌棚冬季溫度管理為保溫,以自然溫度發(fā)菌為主,或優(yōu)選采用人工升溫。具體控制濕度為6(Γ70%,控制溫度為22?25°C。
[0087](8)菌蕾管理:從上年9月中旬播種到當年2月中旬,經過5個月的發(fā)菌管理,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竹蓀菌絲逐漸扭結形成原基,并分化形成菌蕾,進入菌蕾管理階段。菌蕾管理階段主要是保持土壤濕度、增加空氣濕度和加強光照管理,控制濕度為859Γ95%,控制溫度為15?20°C,以菌床面光照強度為2001χ?3001χ為宜。當發(fā)現大量菌蕾形成時就要去掉塑料薄膜,以增加床面氧氣,同時為保證床面濕度應在床面增蓋竹葉,增蓋竹葉的目的即可防止噴水時沖毀床面和過強光線刺傷菌蕾,也可以給菌蕾創(chuàng)造一個適宜的溫濕度小環(huán)境。在氣候干燥時,可在菌棚內地面澆水或懸掛濕麻袋片,使空氣相對濕度維持在85%?95%的水平上。竹蓀層架栽培由于床架之間相互疊加造成光線不足,影響原基分化形成菌蕾,需要在菌棚內人工增光,以床面光照強度為2001x?3001x為宜,太弱原基無法正常分化,太強將造成菌蕾菌皮增厚無法正常開放。
[0088](9)采收烘烤:竹蓀從菌蕾生長至破蕾成熟,需20天左右時間。但從菌蕾破殼至子實體發(fā)育成熟,僅需4?6小時。因此,竹蓀的采收一定要及時,最佳采收期是菌裙完全張開時。每天凌晨6?9時空氣相對濕度較高,竹蓀大量開放,應在每天早晨9點左右開始采收竹蓀。采收時應盡量避免成熟孢子液粘污在菌裙、菌柄上。采收后及時剝離菌蓋及菌托,將未被粘污孢液或泥土的潔凈菌體存放于干凈塑料籃內,將菌蓋和菌托分開放在其他容器內一并帶出囷棚。
[0089]竹蓀采收后要及時干制,竹蓀常以烘房烘干,以煤為燃料的烘房應嚴格將空氣與煤煙隔離以達到無硫目的。竹蓀烘烤時,將新鮮竹蓀單個平放入烘烤篩內,并整篩放入烘箱,烘箱溫度始終控制在60度左右,從新鮮竹蓀到烘干成品整個烘烤過程大約需要4個小時,期間需要將竹蓀翻身一次,待到竹蓀菌裙兩面烘干需將竹蓀菌柄朝下站立起來挨個排放,直到整個竹蓀菌柄和菌裙一齊烘干為止。竹蓀烘干后需要迅速放入塑料袋內密封保存,保存過程中可以放入石灰袋防潮和避光培養(yǎng)。
[0090](10)轉潮管理:竹蓀層架式栽培氣候可控,病蟲害少,氣候適宜的情況下可以采收多茬。一茬采收結束后,應及時清理床面,清除老菌索和殘菇體,平整覆土或補添新土,施加“0.1%磷酸二氫鉀+0.1%尿素+1%硫酸鎂”混合溶液補充營養(yǎng),并蓋好竹葉,繼續(xù)照前述加強管理。
[0091](11)清棚及菌棚維護:大約在6月中旬左右長裙竹蓀采收將近尾聲,就要及時清除菌棚床架上的泥土和培養(yǎng)基,并對菌棚進行維護,時間充足可以將頂棚薄膜和遮陽網去掉曬棚。清理出的泥土和培養(yǎng)基富含豐富的有機質,通過簡單的慪堆處理,十分有利于植物類農作物生長,可以用于花卉和有機蔬菜種植,實現了資源的充分回收利用。
[0092]實施例三:
棘托竹蓀栽培:
(1)竹蓀培養(yǎng)基及菌種選購:棘托竹蓀栽培培養(yǎng)基以竹渣為主,楠竹渣與雜竹渣重量比為3.5:6.5,同時需要添加尿素、輕質碳酸鈣等物質。每400平方米需用竹屑6噸,尿素50公斤、麥麩50公斤、輕質碳酸韓25公斤。
[0093](2)培養(yǎng)基處理:
建堆發(fā)酵:每年3月初開始建堆發(fā)酵,操作時,按一層原料撒上尿素、輕質碳酸鈣,再澆清水,使培養(yǎng)基含水份60%左右,再加一層原料,撒尿素、輕質碳酸鈣,如此反復,使料堆約1.5m高,每隔半個月翻堆一次,并根據培養(yǎng)基干濕來加水。翻堆的原則內外料對換,就地翻堆,利用天晴溫度較高,此時翻堆熱量散失少,有利于培養(yǎng)基再次升溫發(fā)酵,前后共翻3?4次,建堆發(fā)酵過程需50-60天,直到散盡培養(yǎng)基中的廢氣。
[0094](3)菌棚消毒:種過長裙竹蓀后的菌棚經過清理維護,在栽培棘托竹蓀前需要進行消毒處理,消毒時間越早越好,至少在播種前一周左右完成殺蟲消毒工作。殺蟲消毒工作分為三步,第一步:先用清水將整個床架沖洗干凈,并噴施殺蟲劑特別是要防止螨蟲危害;第二步:殺蟲后第三天噴施廣譜殺菌劑;第三步:噴施殺蟲劑后第三天將整個菌棚撒上石灰粉涂白。完成三步殺蟲殺菌工作后即可將菌磚上架,開始棘托竹蓀栽培。
[0095](4)菌磚制作:成功發(fā)酵處理的培養(yǎng)基,經檢查無異味,含水量適中就可以用于菌磚制作,若有異味需要將培養(yǎng)基晾曬讓有害物質揮發(fā),并補充水分至含水量合適(手緊握指間有水跡滲出但不掉落,此時含水量約65%)。菌磚制作分為菌袋制作、菌袋培養(yǎng)和菌磚壓塊三個過程。第一步:菌袋制作時間應選在5月上中旬,菌袋選用規(guī)格為22X45X4 (cm),兩端開口的聚乙稀食用菌菌袋,菌袋一端先用塑料繩捆上活結,裝袋時先在底部撒上一層
1.5cm厚的菌種,再裝入7.5cm左右發(fā)酵料,再撒上一層菌種,如此反復3次,最后用菌種封口并捆上活結,菌袋制作完成。第二步:菌袋制作完成后,要將菌袋搬到通風陰涼的地方發(fā)菌,溫度控制在30°C以下,播種位置用大頭針板刺孔增氧,以利菌絲在袋內生長,大約30天左右時間菌絲即可長滿菌袋。第三步:菌磚制作,長裙竹蓀種植完畢,菌棚清理和維護好后就可以脫袋制作菌磚。菌磚制作時間以在菌絲長滿后10天左右為最佳,制作時將袋料脫袋放入寬X高X長=30cmX7cmX20cm的壓塊框內。將倒出的袋料迅速填滿框,四周用力壓緊,使之放在菌床上不散架為宜。
[0096](5)播種:播種過程分為菌磚上架、覆土和蓋竹葉等環(huán)節(jié)。菌磚上架前菌床架上鋪好雙層編織袋或塑料薄膜,塑料薄膜每隔20cm左右在膜上打一個濾水孔,袋或膜上填一層
2.5cm厚的微酸性腐殖質土。將菌塊間隔10cm左右整齊排放在床架上面,然后,在間隔的隙間、菌塊的兩端均填滿填充料(發(fā)酵栽培料),要求填充料高出菌塊1.2cm,整理床面呈瓦片狀,并在床面均勻撒上一層麩皮,麩皮用量大概8個平方一斤。然后蓋2.5cm厚的腐殖質土作蓋面土,覆土后噴1次水,土上再撒上一層竹葉,厚度以不見土為宜。即進入菌絲管理階段。
[0097](6)菌絲管理:菌磚上架后20天內,菌棚要求保持黑暗狀態(tài)以利發(fā)菌,20天后逐漸增加散射光照,以利原基分化、子實體生長,并加強通風,保持空氣濕度85%?90%,不久可采收子實體。
[0098](7)菌蕾管理:菌絲經過培養(yǎng)不斷生長,吸收大量養(yǎng)分后形成菌索,由營養(yǎng)生長轉入生殖生長。菌索通過扭結形成小白粒狀原基,原基吸收營養(yǎng)不斷長大并分化形成菌蕾,要使菇蕾生長的快,基質必須保持適宜的溫度和含水量,夏季菌棚溫度管理主要是降溫,溫度超過30°C就要在菌棚四周加蓋遮陽網和棚頂澆水降溫?;|含水量控制在60%,覆土含水量保持在20%,畦面青苔是土壤含水量適宜指示植物。干旱時及時噴水,防止菌絲、子實體缺水死亡。
[0099](8)采收加工:棘托竹蓀以采集竹蓀蛋為主,菌蛋7?8分成熟時采摘最為時宜。采收后要及時清洗加工,竹蓀蛋可以整蛋烘烤,可以對半切開烘制成蛋片,或將竹蓀蛋剝開分成竹蓀胎、竹蓀胎盤單獨烘烤,也可以清洗干凈后直接出售給竹蓀蛋罐頭生產廠商。
[0100](9)轉潮管理:棘托竹蓀下料足適應性強,種植一次后可以采收多茬,一般種植一次可以采收3?4次。轉潮管理與長裙竹蓀相同,采收結束后應及時清理床面,清除老菌索和殘菇體,平整覆土或補添新土,施加“0.1%磷酸二氫鉀+0.1%尿素+1%硫酸鎂”混合溶液補充營養(yǎng),并蓋好竹葉,繼續(xù)照前述加強管理。
[0101](10)清棚維護:結束當年棘托竹蓀栽培后,清理菌棚,對菌棚進行維護和加固。清理出的泥土和培養(yǎng)基富含豐富的有機質,通過簡單的慪堆處理,十分有利于植物類農作物生長,可以用于花卉和有機蔬菜種植。
【權利要求】
1.一種竹蓀層架式輪種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至少兩種竹蓀在同一菌棚內進行輪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竹蓀層架式輪種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輪種采用楠竹渣與雜竹渣作為主要培養(yǎng)基原料,當一輪栽培結束后,更換培養(yǎng)基供下一輪栽培;所述菌棚設有復數層架式菌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竹蓀層架式輪種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長裙竹蓀和棘托竹蓀,于每年5月上旬至6月中旬在菌室培養(yǎng)棘托竹蓀菌絲,6月中旬至9月上旬在菌棚內栽培棘托竹蓀,9月中旬至次年6月中旬在菌棚內栽培長裙竹蓀。
4.一種長裙竹蓀的栽培方法,包括a.配置培養(yǎng)基,b.播種,c.覆土,d.菌絲管理,e.菌蕾管理,f.采收處理以上步驟,其特征在于:長裙竹蓀的培養(yǎng)基原料采用楠竹渣與雜竹渣混合,按重量百分比計,楠竹渣為209Γ40%,余量為雜竹渣;于每年9月中旬至次年6月中旬栽培長裙竹蓀。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長裙竹蓀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 a.配置培養(yǎng)基:將楠竹渣與雜竹渣混合,采用培養(yǎng)基原料重量0.5?1%的石灰制成的石灰水進行慪堆處理,再采用清水沖洗f 3次,pH調至中性; b.播種:在菌棚內栽培架上鋪設防水層,再鋪設一層2?3cm厚的底土,底土上鋪設8?12cm厚的上述經過處理后的培養(yǎng)基,在培養(yǎng)基上進行播種,播種后再次鋪設:T5cm厚的培養(yǎng)基; c.覆土:在培養(yǎng)基上進行覆土,覆土厚度為4飛_左右; d.菌絲管理:控制濕度為60?70%,控制溫度為22?25°C; e.菌蕾管理:控制濕度為85%?95%,控制溫度為15?20°C,光照強度為2001x?3001x; f.采收處理。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長裙竹蓀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覆土步驟中,采用粗顆粒沙壤土進行二次覆土,先在菌種上覆蓋一層2.5?3cm厚、粒度為2.5?3_的粗土層,調整粗土層含水量為259Γ35%,在覆蓋一層1.5?2cm厚、粒度為f 1.5mm以下的細土層;在覆土后,再鋪上一層竹葉,竹葉上再覆蓋一層薄膜。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長裙竹蓀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采收處理步驟中,在采收一茬長裙竹蓀后,采用以重量百分比計,0.Γ0.2%的磷酸二氫鉀,0.Γ0.2%尿素,0.5^1.5%硫酸鎂,余量為水的營養(yǎng)液進行灌溉;采收處理后,更換培養(yǎng)基及底土、覆土。
8.一種棘托竹蓀的栽培方法,包括a.配置培養(yǎng)基,b.菌磚制作,c.播種,d.菌絲管理,e.菌蕾管理,f.采收處理以上步驟,其特征在于:棘托竹蓀的培養(yǎng)基原料,按重量份數計,包括楠竹渣2(Γ40份,雜竹渣6(Γ80份;與每年5月上旬至6月中旬在菌室培養(yǎng)棘托竹蓀菌絲,6月中旬至9月上旬栽培棘托竹蓀。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棘托竹蓀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棘托竹蓀的栽培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a.配置培養(yǎng)基:按重量份數計,選取2(Γ40份楠竹渣,6(Γ80份雜竹渣,0.005^0.01份尿素,0.005^0.01份麥麩,0.002^0.005份輕質碳酸鈣;以加一層楠竹渣、雜竹渣、麥麩混合原料,再加一層尿素、輕質碳酸鈣并澆適量水,如此反復的方式建堆發(fā)酵處理,發(fā)酵過程中翻堆3?4次,發(fā)酵5(Γ60天; b.菌磚制作:在菌室內采用上述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菌絲,并制作成菌磚; C.播種:將菌磚移至菌棚栽培架上進行播種并覆土 ; d.菌絲管理:播種后2(Γ22天內,菌棚內保持黑暗,之后逐漸增加散射光照,控制濕度為 85%?90% ; e.菌蕾管理:控制溫度為2(T30°C,培養(yǎng)基含水量控制在55%飛5%,覆土含水量控制在15^25% ; f.采收處理。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棘托竹蓀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菌磚制作步驟中,具體為以下步驟:①菌袋制作:將經過處理的培養(yǎng)基控制含水量為63%飛7%,裝袋采用先在底部鋪設一層Hem厚的菌種,再鋪設7?8cm的培養(yǎng)基,反復3?4次,封袋;②菌袋培養(yǎng):控制溫度小于等于30°C,在菌袋表面開孔,培養(yǎng)28?32天即成;③菌磚壓塊:菌袋內菌絲長滿后8?12天,脫袋壓塊即成;所述c.播種步驟中,具體為以下步驟:①菌磚上架:在栽培架菌床上鋪設防水層,防水層每隔15?25cm打一個濾水孔,鋪設一層2?3cm厚的微酸性腐殖質底土,將菌磚間隔l(Tl5cm排放在底土上,在菌磚間隙、兩端填充培養(yǎng)基,填充培養(yǎng)基高出菌磚f 1.5cm ;②覆土:在上面撒上一層麩皮,然后鋪設2?3cm的微酸性腐殖質土層,澆水蓋竹葉:在覆土上再撒一層竹葉;所述f.采收處理步驟中,在采收一茬長裙竹蓀后,采用以重量百分比計,0.Γ0.2%的磷酸二氫鉀,0.Γ0.2%尿素,0.5^1.5%硫酸鎂,余量為水的營養(yǎng)液進行灌溉;在f.采收處理后,更換培養(yǎng)基及底土、覆土。
【文檔編號】A01G1/04GK104396575SQ201410807266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2月23日
【發(fā)明者】楊毅, 楊敬, 顏敏, 胡靜 申請人:長寧縣竹蓀開發(fā)研究所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武邑县| 玉林市| 达州市| 靖远县| 石屏县| 内江市| 湘西| 青龙| 阿坝| 昌宁县| 临猗县| 锡林郭勒盟| 舟曲县| 淮阳县| 天水市| 泗阳县| 房产| 海晏县| 绥德县| 邵武市| 乌拉特中旗| 西林县| 江北区| 普兰店市| 隆尧县| 奉新县| 台江县| 疏附县| 盐城市| 合阳县| 饶平县| 奉新县| 建瓯市| 鄄城县| 普定县| 泌阳县| 东乡县| 淮安市| 昆山市| 枞阳县| 永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