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軋滾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軋滾耙屬農(nóng)具【技術領域】,其特征在于:撐塊的頂端分別設有弧形槽鐵,弧形槽鐵上沿軋滾的圓柱面徑向上設有一箍圈。在撐塊的頂端分別設置弧形槽鐵,相當于減小了相鄰撐塊之間的間距,增加了軋滾的強度和重量,使軋滾在耕作時增強了對泥土的破碎功能和柔性;在弧形槽鐵上沿軋滾的圓柱面徑向上設置箍圈,相當于給兩個軋滾配置了行走輪,使軋滾耙在耙耕過程中起到平衡、平穩(wěn)的作用,在機耕路上行走時,避免了撐塊和弧形槽鐵與地面的接觸,既保護了撐塊和弧形槽鐵,又減小了震動。
【專利說明】一種軋滾耙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軋滾耙,屬農(nóng)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中國專利200620075737.0公開了一種座耕式軋滾耙,該耙具有耙架和兩個圓柱形軋滾,兩個圓柱形軋滾分別通過軸和軸承并列安裝在矩形耙架的下方,軋滾圓柱面的中間同一徑向上均布撐塊,相鄰撐塊之間的間距為100—120毫米,撐塊兩側的圓柱面同一徑向上均布片狀耙齒。該耙通過在軋滾上增設撐塊,雖然降低了軋滾前進的阻力,增強了軋滾防滑的功能。但是,由于設置在軋滾圓柱面徑向上的相鄰撐塊之間的間距較大,故在耙耕過程中軋滾的跳動比較劇烈,在機耕路上行走時不僅震動較大,而且還會對撐塊的頂端造成損傷。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在耙耕過程中軋滾耙不跳動,在機耕路上行走震動較小,對撐塊的頂端不會造成損傷的軋滾耙。
[0004]其技術方案是:一種軋滾耙,包括矩形耙架和并列安裝在矩形耙架下方的兩個圓柱形軋滾,軋滾圓柱面的中間同一徑向上均布撐塊,撐塊兩側的圓柱面同一徑向上均布片狀耙齒,其特征在于:所述撐塊的頂端分別設有弧形槽鐵,弧形槽鐵上沿軋滾的圓柱面徑向 上設有一箍圈。
[0005]所述弧形槽鐵沿軸向的長度與撐塊相同,沿徑向的寬度為40— 60毫米。
[0006]所述弧形槽鐵的中間同一徑向上開設有設置箍圈的凹槽。
[0007]其技術效果是:在撐塊的頂端分別設置弧形槽鐵,相當于減小了相鄰撐塊之間的間距,既增加了軋滾的強度,又增加了軋滾的重量,使軋滾在耕作的初期增強了對泥土的破碎功能和柔性,其對泥土的踏碎揉平效果更好;在耕作的后期又起到了防沉陷作用。在弧形槽鐵上沿軋滾的圓柱面徑向上設置箍圈,相當于給兩個軋滾配置了行走輪,使軋滾耙在耙耕過程中不僅起到平衡、平穩(wěn)的作用;而且在機耕路上行走時,使撐塊和弧形槽鐵不直接與地面接觸,既保護了撐塊和弧形槽鐵不受損傷,又減小了震動。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0009]圖2為本發(fā)明的俯視圖。
[0010]圖3為弧形槽鐵小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如圖1、2所示,軋滾耙,包括矩形耙架I和并列安裝在矩形耙架下方的兩個圓柱形軋滾2,軋滾圓柱面的中間同一徑向上均布撐塊3,撐塊兩側的圓柱面同一徑向上均布片狀耙齒4。撐塊的頂端分別設有弧形槽鐵5,弧形槽鐵上沿軋滾的圓柱面徑向上設有一箍圈6。
[0012]弧形槽鐵5沿軸向的長度與撐塊相同,沿徑向的寬度為40— 60毫米。
[0013]弧形槽鐵的中間同一徑向上開設有設置箍圈的凹槽。
[0014]撐塊與左右相鄰的片狀耙齒4之間交錯焊接,使之連接為一整體,以便于耙耕過程中泥土的脫落。
[0015]矩形耙架I的前方水平連接三角支架7,該三角支架的前端設有與拖拉機配合連接的掛節(jié)8,該掛節(jié)能夠上、下移動,以利于方便軋滾爬越田埂,順利進入或退出田地。
[0016]矩形耙架I的后方支架上設置有與踏腳板10連接的套筒9,兩個踏腳板相鄰一側的下端通過掛件11連接,該掛件與矩形耙架的中間支架上設置的限位槽12配合,可使踏腳板放下時用于踏腳。上拉時,掛件與矩形耙架的中間支架上設置的掛鉤13配合,可利用踏腳板作為運載物品的場地。`
【權利要求】
1.一種軋滾耙,包括矩形耙架和并列安裝在矩形耙架下方的兩個圓柱形軋滾,軋滾圓柱面的中間同一徑向上均布撐塊,撐塊兩側的圓柱面同一徑向上均布片狀耙齒,其特征在于:所述撐塊(3)的頂端分別設有弧形槽鐵(5),弧形槽鐵上沿軋滾的圓柱面徑向上設有一箍圈(6)。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軋滾耙,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耙架(I)的前方水平連接的三角支架(7)的前端設有與拖拉機配合連接的掛節(jié)(8)。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軋滾耙,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耙架(I)的后方支架上設置有與踏腳板(10)連接的套筒(9),兩個踏腳板相鄰一側的下端由掛件(11)連接,矩形耙架的中間支架上設置 有限位槽(12)和掛鉤(13)。
【文檔編號】A01B23/00GK103444281SQ201210172942
【公開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30日
【發(fā)明者】王紅梅 申請人:王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