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進型脫粒滾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聯(lián)合收割機上使用的脫粒滾筒。
背景技術:
聯(lián)合收割機的脫粒裝置是由脫粒部、篩選部和回收部構(gòu)成。如
圖1所示,所述脫粒 部具備位于脫粒機體內(nèi)前端側(cè)的上部的滾筒室01、位于該滾筒室01的內(nèi)部且繞著朝向滾 筒室01前后的軸心X可自由驅(qū)動轉(zhuǎn)動的脫粒滾筒02、及位于脫粒滾筒02的下側(cè)且沿脫粒 滾筒02的周向鋪設的弧形凹板篩03,脫粒部的工作原理是有谷粒的穗頭經(jīng)傳送鏈送至脫 粒滾筒02與殼體間,被脫粒滾筒02的脫粒齒11揉搓、撞擊,使谷粒脫離穗頭,被脫下的谷 ??梢詮陌及搴Y03的漏孔漏下,禾桿屑的等余留物被凹板篩03截留,脫粒完成后的稻草秸 稈由傳送鏈條夾送到排出口排出。如圖2所示,上述脫粒滾筒02包括筒體10,脫粒齒11均勻地布置在其外周壁上, 筒體10的前端安裝有一個圓錐臺形狀的前端面板20,即脫粒滾筒的前端面直徑小于桶身 的直徑,上述前端面板20向內(nèi)凹陷,在前端形成一周凸緣21,前端面板20的側(cè)面一周安裝 有若干螺旋的板狀疏導齒30,在脫粒滾筒02工作時,板狀疏導齒30可以起到將稻麥穗端引 導進入脫粒部。前端面板20的前端還可安裝防纏繞板,以便在稻麥進入脫谷部時,防止稻 麥纏繞在脫粒滾筒的軸上。由于扶禾抓將稻麥傳送到傳送鏈時,稻麥會與脫粒滾筒02的前端面板劇烈摩擦, 長期使用會引起脫粒滾筒02前端面板20穿孔,因此脫粒滾筒02的前端面板20的使用壽 命相對較短,經(jīng)常更換的話,不僅成本較高,而且拆卸安裝也十分不便。為了方便檢查脫粒滾筒02內(nèi)部有沒有異常情況,以及方便脫粒滾筒02的安裝操 作,如圖3所示,現(xiàn)有筒體10的筒壁上一般都設有一個觀察口 12,觀察口 12內(nèi)設有蓋板13, 蓋板13的上、下側(cè)分別通過固定螺栓50與筒體10安裝固定,為了防止固定螺栓50的末端 因長期與稻麥劇烈摩擦而引起磨損,現(xiàn)有的固定螺栓50與筒體10外壁之間設有L型的防 磨部件60,防磨部件60包括固定在固定螺栓50和筒體10外壁之間的固定部61,及垂直布 置于固定部61下沿的保護部62 (由于脫粒滾筒是從上往下運動的,固定螺栓的下方為最 易磨損的部位,因此防磨部件的保護部設置在固定部的下沿處),但是蓋板13的這種安裝 結(jié)構(gòu)還是存在以下問題由于現(xiàn)有的蓋板13僅在上下側(cè)設置了固定螺栓50,而其左右側(cè)與 筒體10的筒壁之間還是可能存在間隙,間隙一旦存在,那被脫粒滾筒02的脫粒齒11擊落 的谷粒就有可能穿過間隙進入脫粒滾筒02內(nèi)或卡在該間隙內(nèi),進而造成谷粒流失。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改進型脫粒滾筒,其在前端面板上設置了補強板,避 免了前端面板因長期與稻麥劇烈摩擦而造成損壞,提高了前端面板的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改進型脫粒滾筒,包括外周設有脫粒齒的筒體及 安裝于筒體前端的前端面板,所述前端面板的前端向內(nèi)凹陷形成有一圈凸緣,所述前端面板上設有一圈補強板。所述補強板設置有兩片以上,為了加強相鄰補強板之間的連接牢度,本實用新型 將兩片以上的補強板沿著滾筒轉(zhuǎn)動的方向重疊設置,其中前一片補強板的后端分別包覆在 后一片補強板的前端面上。所述補強板包括包覆在前端面板的外周的第一補強部,第一補強部的前端設有沿 著前端面板延伸并包覆于凸緣上的第二補強部。這樣的包覆方式,可較好地保護脫粒滾筒 的前端面板,避免了前端面板因長期與稻麥劇烈摩擦而造成損壞,提高了脫粒滾筒整體的 使用壽命。為了在脫粒滾筒工作時,引導稻麥穗端進入脫粒部,本實用新型在補強板的外周 壁上設置有若干個板狀疏導齒,所述板狀疏導齒的數(shù)量與補強板的數(shù)量一致,且板狀疏導 齒與補強板一對一安裝固定。為了在稻麥進入脫谷部時,防止稻麥纏繞在脫粒滾筒的軸上,上述補強板還在靠 近凸緣內(nèi)側(cè)的位置設置了防纏繞板。為了方便檢查脫粒滾筒內(nèi)部有沒有異常情況,以及方便脫粒滾筒的安裝操作,所 述筒體的筒壁上設有觀察口,觀察口內(nèi)設有蓋板,所述蓋板的上、下側(cè)及左、右側(cè)分別通過 上、下螺栓及左、右螺栓與筒體安裝固定。所述上、下螺栓及左、右螺栓與筒體外壁之間設有分別L型的防磨部件,防磨部件 包括固定在螺栓和筒體外壁之間的固定部,及垂直布置于固定部下沿的保護部,保護部擋 設在螺栓的下方。由于脫粒滾筒是從上往下運動的,螺栓的下方為最易磨損的部位,因此 防磨部件的保護部設置在固定部的下沿處,可有效防止螺栓的末端因長期與稻麥劇烈摩擦 而引起磨損。由于蓋板的上下邊沿相對較長、左右邊沿相對較短,本實用新型考慮到該結(jié)構(gòu)特 點,因此將所述上、下螺栓分別設置在兩個以上,而左、右螺栓分別僅設置一個。由于左、右 螺栓與筒體之間設置有左、右防磨部件,而僅靠一個螺栓是無法使防磨部件定位的,因此本 實用新型又在左、右防磨部件的上邊沿處設置了定位鉤,在筒體的筒壁上設置了與該定位 鉤對應的定位孔,并使所述定位鉤卡設在該定位孔內(nèi),從而實現(xiàn)左、右防磨部件的定位。由于上述筒體上開設了定位孔,為了防止被脫粒齒擊落的谷粒從定位孔進入筒 體,本實用新型將傳統(tǒng)的蓋板向左右兩側(cè)延伸,當蓋板與筒體安裝固定時,蓋板的左右兩側(cè) 邊沿擋設在上述定位孔的內(nèi)側(cè)。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1.本實用新型的前端面板的外周及凸緣上包覆了補強板,避免了前端面板因長期 與稻麥劇烈摩擦而造成損壞,提高了前端面板的使用壽命。2.本實用新型將兩片以上的補強板沿著滾筒轉(zhuǎn)動的方向重疊設置,其中前一片補 強板的后端分別包覆在后一片補強板的前端面上,這樣就能加強相鄰補強板之間的連接牢度。3.本實用新型不僅在蓋板的上、下側(cè)設置了上、下螺栓,還在其左、右側(cè)設置左、右 螺栓,這樣不僅增強了蓋板與筒體的連接牢度,同時避免了左、右側(cè)與筒體的筒壁之間存在 間隙,進而避免了谷粒穿過間隙進入筒體內(nèi)或卡在該間隙內(nèi)而造成谷粒流失。以下結(jié)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現(xiàn)有脫粒裝置的示意圖;圖2為現(xiàn)有脫粒滾筒的側(cè)剖圖;圖3為現(xiàn)有脫粒滾筒上觀察口處的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處于使用狀態(tài)時的側(cè)剖圖;圖5為圖4中A處的放大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前視圖(未畫出脫粒齒);圖7為圖4中B處的俯視圖;圖8為蓋板左右側(cè)與筒體安裝固定時的側(cè)剖圖;其中01滾筒室;02脫粒滾筒;021脫粒齒;03凹板篩;10筒體;11脫粒齒;12觀察口 ; 13蓋板;14定位孔;20前端面板;21凸緣;30板狀疏導齒;40補強板;41第一補強部;42第二補強部;50、50a、50b、50c、50d 螺栓;60、60c、60d防磨部件;61固定部;62保護部;63定位鉤;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圖4至圖6所示,一種改進型脫粒滾筒,包括外周壁均勻布置有脫粒齒 11的筒體10及安裝于筒體10前端的前端面板20,所述前端面板20的前端向內(nèi)凹陷形成 有一圈凸緣21,所述前端面板20上設置有一圈四片補強板40。為了加強相鄰補強板40之 間的連接牢度,本實用新型將四片補強板40沿著滾筒轉(zhuǎn)動的方向重疊設置,其中前一片補 強板40的后端分別包覆在后一片補強板40的前端面上。如圖6所示,所述補強板40包括包覆在前端面板20的外周的第一補強部41,第一 補強部41的前端設有沿著前端面板20延伸并包覆于凸緣21上的第二補強部42。這樣的 包覆方式,可較好地保護脫粒滾筒的前端面板20,避免了前端面板20因長期與稻麥劇烈摩 擦而造成損壞,提高了前端面板20的使用壽命。如圖4和圖5所示,為了在脫粒滾筒工作時,引導稻麥穗端進入脫粒部,本實用新 型在補強板40的外周壁上設置有板狀疏導齒30。所述板狀疏導齒的數(shù)量與補強板的數(shù)量 一致,且板狀疏導齒與補強板一對一安裝固定。本實施例中,所述板狀疏導齒與補強板分別 具有四片。如圖4所示,為了在稻麥進入脫谷部時,防止稻麥纏繞在脫粒滾筒的軸X上,上述 補強板40還在靠近凸緣21內(nèi)側(cè)的位置設置了防纏繞板70。為了方便檢查脫粒滾筒內(nèi)部有沒有異常情況,以及方便脫粒滾筒的安裝操作,所 述筒體10的筒壁上設有觀察口 12,如圖4和圖7所示,觀察口 12內(nèi)設有蓋板13,所述蓋板 13的上、下側(cè)及左、右側(cè)分別通過上、下螺栓50a、50b及左、右螺栓50c、50d與筒體10安裝固定。為了防止螺栓50的末端因長期與稻麥劇烈摩擦而引起磨損,所述上、下螺栓50a、50b及左、右螺栓50c、50d與筒體10外壁之間設有分別L型的防磨部件60,防磨部件60包 括固定在螺栓50和筒體10外壁之間的固定部61,及垂直布置于固定部61下沿的保護部 62,保護部62擋設在螺栓50的下方。由于脫粒滾筒是從上往下運動的,螺栓50的下方為 最易磨損的部位,因此將防磨部件60的保護部62設置在固定部61的下沿處,可較好的保 護螺栓50的末端。由于蓋板13的上下邊沿相對較長、左右邊沿相對較短,本實用新型考慮到該結(jié)構(gòu) 特點,因此將所述上、下螺栓50a、50b分別設置有三個,而左、右螺栓50c、50d分別僅設置一 個。由于左、右螺栓50c、50d與筒10之間設置有左、右防磨部件60c、60d,而僅靠一個螺栓 50是無法使防磨部件60定位的(防磨部件60可能會繞螺栓50旋轉(zhuǎn)),因此本實用新型又 在左、右防磨部件60c、60d的上邊沿處設置了定位鉤63,在筒體10的筒壁上設置了與該定 位鉤63對應的定位孔14,并使所述定位鉤63卡設在該定位孔14內(nèi),參見圖7和圖8,從而 實現(xiàn)左、右防磨部件60c、60d的定位。由于上述筒體10上開設了定位孔14,為了防止被脫粒齒11擊落的谷粒從定位孔 14進入筒體10,本實用新型將傳統(tǒng)的蓋板13向左右兩側(cè)延伸,當蓋板13處于關閉狀態(tài)時, 蓋板13的左右兩側(cè)邊沿擋設在上述定位孔14的內(nèi)側(cè)。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應用范例,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構(gòu)成任何限 制。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其它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 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范圍之內(nèi)。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改進型脫粒滾筒,包括外周設有脫粒齒(11)的筒體(10)及安裝于筒體(10) 前端的前端面板(20),所述前端面板(20)的前端向內(nèi)凹陷形成有一圈凸緣(21),其特征在 于所述前端面板(20)上設有一圈補強板(40)。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型脫粒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補強板(40)有兩片以 上,且沿著滾筒轉(zhuǎn)動的方向重疊設置,其中前一片補強板(40)的后端分別包覆在后一片補 強板(40)的前端面上。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改進型脫粒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補強板(40)包括包覆在 前端面板(20)的外周的第一補強部(41),第一補強部(41)的前端設有沿著前端面板(20) 延伸并包覆于凸緣(21)上的第二補強部(42)。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改進型脫粒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補強板(40)的 外周壁上設置有若干個板狀疏導齒(30)。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改進型脫粒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狀疏導齒(30)的數(shù)量 與補強板(40)的數(shù)量一致,且板狀疏導齒(30)與補強板(40) —對一安裝固定。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改進型脫粒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10)的筒 壁上設有觀察口(12),觀察口(12)內(nèi)設有蓋板(13),所述蓋板(13)的上、下側(cè)及左、右側(cè) 分別通過上、下螺栓(50a,50b)及左、右螺栓(50c,50d)與筒體(10)安裝固定。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改進型脫粒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螺栓(50a,50b)及 左、右螺栓(50c, 50d)與筒體(10)外壁之間設有分別L型的防磨部件(60),防磨部件(60) 包括固定在螺栓(50)和筒體(10)外壁之間的固定部(61),及垂直布置于固定部(61)下沿 的保護部(62),保護部(62)擋設在螺栓(50)的下方。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改進型脫粒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螺栓(50a,50b)分 別有兩個以上,左、右螺栓(50c,50d)分別有一個,所述左、右螺栓(50c,50d)與筒體(10) 之間的左、右防磨部件(60c,60d)上設有定位鉤(63),所述筒體(10)的筒壁上設有與該定 位鉤(63)對應的定位孔(14),所述定位鉤(63)卡設在該定位孔(14)內(nèi)。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改進型脫粒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板(13)與筒體(10)安 裝固定時,蓋板(13)的左右兩側(cè)邊沿擋設在上述定位孔(14)的內(nèi)側(cè)。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改進型脫粒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鉤(63)設置在左、 右防磨部件(60c,60d)的上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改進型脫粒滾筒,包括外周設有脫粒齒的筒體、安裝于筒體前端的前端面板、以及若干個板狀疏導齒,所述前端面板的前端向內(nèi)凹陷形成有一圈凸緣,所述前端面板上設有一圈補強板,避免了前端面板因長期與稻麥劇烈摩擦而造成損壞,提高了前端面板的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A01F12/22GK201774844SQ2010202020
公開日2011年3月30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1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0年5月12日
發(fā)明者中田昌義, 南龍一, 平田晉 申請人:株式會社久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