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薯類收獲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薯類收獲機
背景技術:
目前,人膠種植收獲甘薯、馬鈴薯大多采用人工挖刨或使用自制簡易犁,既費時、 破損率高,又易丟埋,大大增加生產(chǎn)成本。市場上雖有各類收獲機,但不是笨重、售價高、與 小型拖拉機、手扶拖拉機不配套,就是操作受限制、傷薯損皮率高,也不適于小規(guī)?;蛞患?br>
一戶使用。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方案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獨特 合理、操作方便、適應性廣,可使收獲后的薯塊即不傷皮,又能自然落放右側一邊,不影響連 續(xù)循環(huán)作業(yè),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制造成本低的薯類收獲機。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它由機架、牽引桿、動力轉換齒 輪箱、主動鏈輪、被動鏈輪、中間軸、中間鏈輪、終端鏈輪、驅動軸、驅動輪、傳送帶、托架、吊 腿、犁柱、犁鏟、支撐輪等主要部件組成。機架前端安裝了牽引桿,上部安裝了動力轉換齒輪 箱。齒輪箱外側安裝了主動鏈輪,機架后斜梁上安裝了中間軸。中間軸上安裝了被動鏈輪, 外端安裝了中間鏈輪。終端鏈輪安裝在驅動軸外端,驅動軸安裝在托架下部,驅動輪安裝在 驅動軸上,傳送帶安裝在驅動輪上,托架前端與犁柱相連接,中部與吊腿相連接,吊腿吊掛 在機架后斜梁兩端。犁柱上端固定在機架下部,底腳前端安裝了犁鏟,支撐輪安裝在吊腿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側面圖 圖2是圖1的正面圖 圖3是圖1的俯視圖 圖4是圖3中所標38、39部位的側面剖視圖 圖5是圖3中所標23的平面剖視圖 圖6是圖3中所標20的橫截面放大剖視圖 圖7是圖3中所標10的平面放大剖視圖 圖8是為圖1的牽引動力機械無后輸出軸而專設的動力轉換變速箱傳動示意圖 圖9是為圖1對接手扶拖拉機牽引部位而變動的對接機構正面圖 圖10是圖9的俯視圖 圖11是圖9的側面圖 圖12是圖11中所標8的平面放大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由圖1、圖2和圖3可知本實用新型由機架1,牽引桿2、動力轉換齒輪箱10、主動 鏈輪12、被動鏈輪13、中間軸14、中間鏈輪15、終端鏈輪16、驅動軸18、驅動輪19、傳送帶 20、托架29、吊腿28、犁柱33、犁伊30、支撐輪25等主要部件組成。 具體是機架1前端安裝了前套筒7,7兩端垂直安裝了兩個牽引桿2,2的下端左 右兩側設置了對稱的支承銷3,2的上端連接橫擔4,4的兩端與兩根拉桿5上端相接,4中 間設置了吊耳6, 5的下端連接在機架1中部設置的后套筒8上,連接板9將7、8連為一體。 9、7的連接處安裝了齒輪箱10, 10的外側安裝了主鏈輪12,通過鏈條17與被動鏈輪13相 接,13滑動安裝在中間軸14上,14為花鍵軸,通過軸承座37安裝在機架1的后斜梁上。14 的外端安裝了中間鏈輪15, 15通過鏈條17與終端鏈輪16相接。16則安裝在驅動軸18的 外端,18通過軸承座安裝在托架29后端,其軸承座內側則安裝了兩個相對應的驅動輪19, 19的內側外緣為齒輪狀。29的前瑞下部安裝了被動軸22和被動輪21,傳送帶20就套掛 在19和21上轉動。29中上部安裝了上托輪23,中下部設置了下托輪24, 24分左右兩個, 外緣為齒輪狀。29通過兩個吊腿28吊掛在機架1后斜梁兩端,從而使托架在機架1下方向 右側傾斜。支撐輪25通過輪叉26穿在頂套27內,由螺栓固定,27則固定在兩個相對應的 吊腿28外側。25與機架1前進方向一致。托架29前端與兩個相對應的犁柱33下部相接, 33的上端則固定在機架1兩側下面,33的底腳前端由犁襯31相連接。由于兩個犁柱33隨 同托架而在機架1下面形成斜線,因此也使得犁襯31刃面與前進方向傾斜。31前面安裝了 鋸齒形犁鏟30,后面與傳送帶20前端形成平行四邊形,并設置了若干個與前進方向一致的 滑土筋32。兩個緊固桿34上端分別連接在機架1前端兩側,下端連接在犁柱33下部。兩 個分土板35分別安裝在犁柱33前部,35的前鋒31兩端相連接。擋板36安裝在托架29上 方兩側。 在圖4和圖5中杠桿38穿在套筒40內,由固定螺絲41固定,40的上部連接了 支點套42, 42固定在托架29后部的橫梁下方。凸塊39安裝在驅動輪外面,與38后端相碰 撞,38的前端通過連接板43與托輪架44相連。44中部設了軸孔45,中心軸46穿入其中。 46兩端固定在圖1的29中部兩側。4個托輪23由兩條托輪軸47支撐。47兩端分別固定 在44兩端內側面上。 圖6中,橫筋48中部穿入緩沖套管49,兩端焊接卡扣50,卡扣50通過外力牢牢卡 緊三角皮帶51腹部兩側斜面上。 圖7中動力輸入軸外端通過萬向節(jié)與牽引機械連接。內端安裝的小傘齒2與大傘 齒4相齒合,4則安裝在動力輸出軸3內端,外端與圖2中主動鏈輪12相接。1和3通過軸 承5安裝在箱體6內部。動力輸出軸3與圖3的中間軸14呈平行線狀態(tài)。 圖8中,動力輸入軸1外端通過皮帶輪、三角帶與小型拖拉機偏動力輸出軸連接, 內端滑動安裝了連體的主動一齒2和主動二齒3。被動軸4上安裝了被動一齒5和被動二 齒6及中間一齒7。 7與中間二齒8相齒合,8則安裝在中間軸9 一端,另一端安裝了小傘齒 10, 10與大傘齒11相齒合,11則安裝在動力輸出軸12內端,12外端通過萬向節(jié)與圖1中 ll相連接。撥叉14下端插入2和3中間,上端固定在操縱桿15上。15的內端穿入定位套 管16內。1、4、9和12通過軸承13安裝在箱體18內。在實際制作時中間軸9應排列在被動軸4的下方,以縮短齒輪箱長度。 在圖9、圖10和圖11中,在機架1前端的套筒2前面中間設置了牽引板3,2的上 方中間設置了吊桿4, 3的上下板平面上設了牽引孔5,拉桿6上端連接在4的上端銷孔內, 6的下端通過伸縮螺栓,連接在圖4中后套筒8上,動力轉換齒輪箱8則安裝在機架1上方 靠近拉桿6左側的部位上。 在圖12中,動力輸入軸1外端通過皮帶輪和三角帶與手扶拖拉機離合器皮帶輪連 接,內端安裝主動傘齒3與動力輸出軸2內端安裝在被動傘齒4相齒合,2與圖3中的中間 軸14呈平行線狀態(tài),其外端通過鏈輪、鏈條與圖3中14連,1和2通過軸承5安裝在箱體6 內。 使用本實用新型,將牽引桿2下端相對應的兩個支承銷3銷入小型拖拉機升降橫 拉板后端圓孔內,上端的吊耳6與拖拉機后中部安裝的伸縮拉桿相連,調整拉桿的長短,可 變換犁鏟30與地面的角度,也決定著入土深度,拉桿長則犁鏟入土淺,反則入土深。再將小 型拖拉機后動力輸出軸或專設的動力轉換變速箱(圖8)后輸出軸通過萬向節(jié)與齒輪箱10 前面伸出的動力輸入軸ll相連接。工作時,動力通過萬向節(jié)傳輸?shù)烬X輪箱IO內,再通過主 動鏈輪12和鏈條17帶動被動鏈輪13,中間軸14、中間鏈輪15、終端鏈輪16轉動,從而使 驅帶動軸18和驅動輪19轉動并帶動傳送帶20向后轉動。由于托架29與機架1傾斜,因 此,傳送帶20托著薯塊向前進方向的右側送去,從而使得下一趟作業(yè)不受上一趟收獲的薯 塊擋路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避免了機械傷薯。 工作時,上托輪23即保持傳送帶20在平行狀態(tài)下轉動,又能通過震動杠桿38在 驅動輪19和凸塊39的作用下,有節(jié)奏的促使傳送帶震動,以利于濕粘土地里收獲。調整杠 桿38和連接板43的長度可決定傳送帶的震幅。增減凸塊39可決定傳送帶震動次數(shù)。下 托輪24即保持傳送帶底部離開地面一定高度,又可在齒槽的作用下使傳送帶輕微抖動而 利于薯土分離。犁鏟30刃面為鋸齒形,再加與前進方向形成斜線,可相應降低前行阻力,利 于犁鏟在薯塊下面穿過。鏟過的薯壟變形后順著滑土筋32滑向傳送帶。由于滑筋32之間 有一定空隙,利用薯土超前分離,可減輕傳送帶20的工作負荷量。支撐輪25支撐著整體收 獲機前進,通過調整輪叉26在頂套27中的上下位置,可決定收獲機底部的離地高度。 工作時,在遇到薯壟較窄時,可將連為一體的前后套筒7和8向機架l右側移動, 以使機架和犁鏟靠近牽引機械左輪行動的直線。前后套筒向右移動時,齒輪箱10也隨著向 右移動,因此,也必須將中間軸14上的被動鏈輪作相應移動,爾后由固定螺絲固定在中間 軸上,以使主動鏈輪12和被動鏈輪13在同一直線上。犁鏟30兩側設置的分土板35 —為 傳送帶20前進掃除兩翼障礙,二為擋住薯塊滾向兩邊,左右兩分土板前鋒之間的距離可根 據(jù)薯壟寬窄調整。 為使本實用新型與更多而無后輸出軸的小型拖拉機上配套使用,特設了動力轉換 變速箱,如圖8。使用者可自制托架固定在拖拉機后橋箱蓋上。工作時,操作操縱桿15拉動 撥叉14而使主動一齒2與被動一齒5與相齒合,為快速。向右而使主動二齒3與被動二齒 6相齒合,為慢速。撥叉回到中間為空檔,可使本實用新型傳動系統(tǒng)停止工作。15的移動由 定位套16定位。 為使本實用新型也能在手扶拖拉機上配套使用,工作時,將牽引裝置變換成的牽 引板3直接對入手扶拖拉機變速箱后的牽引槽內,如圖9、10、11所示,由銷栓固定。調節(jié)拉桿6的長度可決定犁鏟30與地面的角度。調節(jié)支撐輪25的高度,可決定鏟土深度。轉彎或 在平地行走時,操作手可直接抬起手扶車把而使犁鏟30離開地面。為便于操作,可在手扶 拖拉機前端作相應的配重。動力傳動直接從手扶拖拉機左側的離合器皮帶輪槽向后掛上一 根三角皮帶,接入變換的齒輪箱8外側的皮帶輪上,如圖12所示,動力通過動力輸入軸l傳 送給動力輸出軸2,再由安裝在2外端的主動鏈輪、鏈條傳輸?shù)奖緦嵱眯滦偷闹虚g軸14上。 工作原理與以上相同。由于本實用新型的傳送帶斜向右側,而使薯塊落在偏右一方,即利于 操作手行走而避免踏傷薯塊,又利于連續(xù)不停的作業(yè)。 在工作時,通過變換傳動系統(tǒng)的主動、被動、中間和終端鏈輪的大小及圖8中的快 慢檔,來變換傳送帶20的轉動速度,以適應不同薯類、不同品種和不同土壤的狀況,傳送帶 20在上托輪23的震動作用下,可盡量調低轉動速度,再由套在橫筋48上的緩沖套管49的 緩沖作用,可大大減輕或消除本實用新型工作時對薯塊外皮的碰撞和摩擦,從而提高收獲質量。
權利要求一種薯類收獲機,其特征在于它由機架(1),牽引桿(2),動力轉換齒輪箱(10),主動鏈輪(12),被動鏈輪(13),中間軸(14),中間鏈輪(15),終端鏈輪(16),驅動軸(18),驅動輪(19),傳送帶(20),托架(29),吊腿(28),犁柱(33),梨鏟(30),支撐輪(25)組成,機架(1)前部安裝了牽引桿(2),動力轉換齒輪箱(10)安裝在機架(1)部,主動鏈輪(12)安裝在動力轉換齒輪箱(10)外側,被動鏈輪(13)安裝在中間軸(14)上,中間軸(14)安裝在機架(1)后斜梁上,中間軸(14)外端安裝了中間鏈輪(15),終端鏈輪(16)安裝在驅動軸(18)外端,驅動軸(18)安裝在托架(29)下部,驅動輪(19)安裝在驅動軸(18)上,傳送帶(20)安裝在驅動輪(19)上,托架(29)前端與梨柱(33)相連接,中部與吊腿(28)相連接,吊腿(28)吊掛在機架(1)后斜梁兩端,梨柱(33)上端固定在機架(1)下部,梨柱(33)底腳前端安裝了梨鏟(30),支撐輪(25)安裝在吊腿(28)外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薯類收獲機,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獨特合理、操作方便、適應性廣、工作效率高、破損率低、制造成本低的薯類收獲機。它由機架(1)、牽引桿(2)、動力轉換齒輪箱(10)、主動鏈輪(12)、終端鏈輪(16)、薯塊傳送帶(20)、支撐輪(25)、托架(29)、犁鏟(30)、犁柱(33)組成。牽引桿(2)安裝在機架(1)前端,動力轉換齒輪箱(10)安裝在機架(1)前上部,主動鏈輪(12)安裝在齒輪箱(10)上,終端鏈輪(16)安裝在傳送帶(20)的驅動軸上,(12)和(16)通過鏈條(17)和中間鏈輪連接。托架(29)中部通過吊腿吊掛在機架(1)后斜梁兩端,其上面支托著傳送帶(20),前端連接在左右兩個犁柱(33)下部。(33)上部與機架(1)相連。犁鏟(30)安裝在犁柱(33)前面的犁襯上。支撐輪(25)安裝在托架(29)兩側。本實用新型主要用于甘薯、馬鈴薯的收獲。
文檔編號A01D13/00GK201499446SQ200920018918
公開日2010年6月9日 申請日期2009年1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月23日
發(fā)明者崔祥聯(lián) 申請人:崔祥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