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山楊埋干催芽嫩枝扦插育苗技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植物宵苗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山楊催芽扦插育苗的方法。
技術背景山楊(Populus davidiana Dode)屬白楊派樹種,喬木,髙達25米。在中國主要分布在 東北、西北、華北、華中和西南高山地帶。常成純林或與油松、樺木、云杉等混交分布, 是楊樹中分布最廣、材積蓄積量最大的樹種,也是森林草原、濕草原和干草原氣候區(qū)的山 地優(yōu)勢樹種,可耐-50"的高山低溫、耐瘠薄,有較強抗旱能力?,F有技術中,山楊苗木主要采用根蘗苗來造林,苗木的繁殖也采用根段繁殖的方法。 上述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缺點繁殖系數比較小,難以滿足造林的需求。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繁殖系數大的山楊埋干催芽嫩枝扦插育苗的方法。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發(fā)明的山楊埋干催芽嫩枝扦插育苗的方法,首先進行苗干催芽,當芽髙達到5 15cm時進行嫩芽扦插,所述的苗干催芽包括首先在溫棚內的催芽哇中鋪一層牛糞,再鋪一層催芽基質,然后在催芽基質上擺放山 楊苗干,并在山楊苗干上覆蓋一層催芽基質;所述催芽哇的溫度為12 25"C,所述溫棚內的溫度為15 30"、相對濕度為75 80%。由上述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fā)明所述的山楊埋干催芽嫩枝扦插育苗的 方法,由于首先在溫棚內的催芽哇中鋪一層牛糞,再鋪一層催芽基質,然后在催芽基質上 擺放山楊苗干,并在山楊苗干上覆蓋一層催芽基質,保持催芽畦的溫度為12 25",溫棚 內的溫度為15 30匸、相對濕度為75 80%,進行苗干催芽,當芽髙達到5 15 cm時進行 嫩芽扦插,繁殖系數大。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的山楊埋屮催芽嫩枝扦插宵苗的方法,其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是首先進行苗干 催芽,當芽高達到5 15cm時進行嫩芽扦插。 其中苗干催芽具體包括首先在溫棚內的催芽畦中鋪一層牛糞,再鋪一層催芽基質,然后在催芽基質上擺放山 楊苗干,并在山楊苗干上覆蓋一層催芽基質,保持催芽畦的溫度為12 25匸,溫棚內的溫 度為15 30"、相對濕度為75 80%。催芽畦中所鋪的牛糞層的厚度為8 12cm,牛糞層上鋪的催芽基質的厚度為4 6cm, 山楊苗干上覆蓋的催芽基質的厚度為5 8cm。山楊苗干可以選用東北山楊l年實生苗干,山 楊苗干的擺放密度為苗干間隔2 3cm,也可以選用其他的山楊苗干。催芽基質可以選用細河沙與泥炭土按l: l的比例混合,也可以選用其他的催芽基質。 催芽基質在應用之前可以用千分之一的多菌靈消毒,也可以用其他的消毒液進行消毒。催芽畦整平后在鋪牛糞之前可以先灑一遍3%的呋喃丹,用量為4 6g/cm2,殺滅地下 害蟲。催芽基質上在擺放山楊苗干之前也可以首先撒施3%的呋喃丹與25%的多菌靈按l: 1 比例的混合藥粉,用量為8 12g/m2。埋干催芽可以在3月下旬進行,4月下旬芽髙便可達到5 15cm,可以進行嫩芽扦插, 5月下旬可以進行大田移栽。嫩芽扦插之前首先將嫩芽用500ppm的吲哚丁酸浸泡8 12分鐘,然后在營養(yǎng)杯或育苗 穴盤內進行扦插,育苗穴盤的扦插密度為330株/m2,營養(yǎng)杯的扦插密度為255株/ m2。嫩芽扦插之后第一周加遮陽網,并噴霧保持葉面濕度,每次噴10 25秒,早上、下午 少噴,中午勤噴,晚上停噴,15天后逐漸減少噴水次數,延長噴水間隔時間,并加強通 風,增加光照強度,并于大田移栽前四天停止噴水。.具體實施例 苗干選擇與催芽方法選取了中國黑龍江林科院培育的東北山楊l年實生苗干。催芽基質是用細河沙和泥炭 土按照l: l的比例混均勻,用千分之一的多菌靈消毒后再用于埋干催芽。催芽在溫棚進 行,溫棚規(guī)格為240m2 480m2。溫棚整平后,先撒施一遍呋喃丹,殺滅地下害蟲,用量為5g /m2 (3%粒劑),鋪一層未經腐熟的純牛糞,厚度10cm左右,在牛糞上撒施一層5cm厚的細 沙,然后在細沙上面撒施3%呋喃丹與25%多菌靈(1:1)的混合藥粉,用量為10g/m2,均 勻撖施,噴一次清水,使催芽畦達到適宜溫度。將干苗按粗細長短分級平擺在溫棚催芽畦 內,密度為苗干之間間隔約2 3cm。苗干覆蓋5 8cm厚的濕潤細沙,進行保溫保濕催芽, 定時觀測棚溫與床哮溫度,使其保持在床畦溫度12 25",棚溫15 301C,相對濕度75 80%。嫩芽扦插方法3月25閂開始埋干催芽,4月下句丌始撥取半木質化的萌芽,芽高5 15cm,然后用 500ppm的吲哚丁酸浸泡10分鐘,然后分別在營養(yǎng)杯和穴盤內進行扦插,宵苗穴盤規(guī)格為 28craX54cra50穴,扦插密度為330株/m2 ,營養(yǎng)杯規(guī)格為8cmX8cm,扦插密度255株/m2。 插后第一周加遮陽網,用自動噴霧保持葉面濕度,白天以葉面水分干后開始噴霧,每次噴 10 25秒,以保持葉面濕潤為原則,早上、下午少噴,中午勤噴(IO分鐘左右噴一次), 晚上停,,15天左右開始生根,逐漸減少噴水次數,延長噴水間隔時間,用調整時間來控 制噴水量,扦插苗生根后的15天時間,開始煉苗,主要是加強通風,減少噴水量,增加光照 強度等。移栽前四天停止噴水。5月12日對4月18日扦插的穴盤苗和營養(yǎng)杯苗木分別抽取10 株進行生根情況的調查。5月下旬進行大田移栽,IO月底調查保存率。扦插效果如表1所示,穴盤扦插生根率為80%,營養(yǎng)杯扦插生根率為9096,可見兩種育苗容器扦 插育苗效果都比較好,相比較營養(yǎng)杯扦插苗無論是生根率還是一級根數、最長根長均好于 穴盤苗。如表2所示,為大田當年移栽苗木保存率測定結果,山楊裸地移栽保存率達為7漲。 山楊嫩枝扦插苗的移栽技術環(huán)節(jié)非常關鍵,直接影響到保存率。因此,在山楊嫩枝扦插苗裸地移栽時也要給于適當時間的庇蔭,以防苗木焦葉、干頂和死亡,提髙苗木的保存率。表l 山楊嫩枝扦插生根率情況來源種類育苗容器抽樣株數生根株數生根率 /株 /株一級根數 /條最長根長 /cm東北 東北山楊 山楊營養(yǎng)杯 10 9 90 穴盤 10 8 809.2 6.012.5 9.4表2 大田移栽山楊保存率調査樹種移栽株數/株 保存株數/株保存率/%山楊120 9478本發(fā)明通過埋干催芽嫩枝扦插育苗的方法繁殖山楊,繁殖系數大,可以滿足造林的需求。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 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 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山楊埋干催芽嫩枝扦插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進行苗干催芽,當芽高達到5~15cm時進行嫩芽扦插,所述的苗干催芽包括首先在溫棚內的催芽畦中鋪一層牛糞,再鋪一層催芽基質,然后在催芽基質上擺放山楊苗干,并在山楊苗干上覆蓋一層催芽基質;所述催芽畦的溫度為12~25℃,所述溫棚內的溫度為15~30℃、相對濕度為75~80%。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山楊埋干催芽嫩枝扦插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 芽基質包括細河沙與泥炭土按l: l的比例混合。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山楊埋干催芽嫩枝扦插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 芽基質在應用之前用千分之一的多菌靈消毒。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山楊埋干催芽嫩,扦插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 芽畦在鋪牛糞之前先灑一遍30/^的呋喃丹,用量為4 6g/cm2。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山楊埋干催芽嫩枝扦插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催芽基質上在擺放山楊苗干之前首先撒施3%的呋喃丹與25%的多菌靈按1: l比例的混合 藥粉,用量為8 12g/m2。
6、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山楊埋干催芽嫩枝扦插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 芽畦中所鋪的牛糞層的厚度為8 12cm,所述牛糞層上所鋪的催芽基質的厚度為4 6cm,所 述山楊苗干上覆蓋的催芽基質的厚度為5 8cm。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山楊埋干催芽嫩枝扦插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山楊 苗干為東北山楊l年實生苗干,所述山楊苗干的擺放密度為苗干間隔2 3cm。
8、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山楊埋干催芽嫩枝扦插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埋干 催芽在3月下旬進行;所述嫩芽扦插在4月下旬進行,并于5月下旬進行大田移栽。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山楊埋干催芽嫩枝扦插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嫩芽 扦插之前首先將所述嫩芽用500ppm的吲哚丁酸浸泡8 12分鐘,然后在營養(yǎng)杯或育苗穴盤內 進行扦插,所述育苗穴盤的扦插密度為330株/m2,所述營養(yǎng)杯的扦插密度為255株/m2。
10、 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山楊埋干催芽嫩枝扦插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嫩芽扦插之后第一周加遮陽網,并噴霧保持葉面濕度,每次噴10 25秒,早上、下午少 噴,中午勤噴,晚上停噴,15天后逐漸減少噴水次數,延長噴水間隔時間,并加強通風, 增加光照強度,所述大田移栽前四天停止噴水。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山楊埋干催芽嫩枝扦插育苗的方法,首先在溫棚內的催芽畦中鋪一層牛糞,再鋪一層催芽基質,然后在催芽基質上擺放山楊苗干,并在山楊苗干上覆蓋一層催芽基質,保持催芽畦的溫度為12~25℃,溫棚內的溫度為15~30℃、相對濕度為75~80%,進行苗干催芽,當芽高達到5~15cm時進行嫩芽扦插,1個月后進行大田移栽,繁殖系數大,可以滿足造林的需求。
文檔編號A01G7/00GK101243759SQ200810057290
公開日2008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月31日
發(fā)明者張建國 申請人: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林業(y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