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杜鵑花雜交種的培育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屬于生物技術(shù)領(lǐng)域植物雜交種的培育及選育方法,具體地涉及以杜鵑花屬植物為親本(露珠杜鵑Rhododendron irroratum(♀)×馬纓花杜鵑Rhododendron delavayi(♂))培育雜交種的方法。
背景技術(shù):
杜鵑花屬植物是著名的木本花卉,世界各國于30年代開始進行常綠杜鵑花的引進,就杜鵑花栽培品種的資源分布情況看,中國的西南部是杜鵑花的現(xiàn)代分布中心之一。近年來,許多植物學(xué)家開展了杜鵑花的引種栽培和雜交育種工作,便于保護杜鵑花基因資源,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尚未見高山常綠杜鵑花的雜交育種的報道。也沒有以露珠杜鵑和馬纓花磚杜鵑為親本雜交出新品種的報道。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以露珠杜鵑和馬纓花杜鵑為親本的雜交育種方法。
為了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shù)方案一種杜鵑花雜交種的培育方法,選擇已播種馴化并已開花多年的杜鵑花屬(Rhododendron)植物作為雜交親本,露珠杜鵑Rhododendron irroratum(♀)×馬纓花杜鵑Rhododendron delavayi(♂),在5月份選擇即將開花的花朵于早上10點前將花瓣剝開然后將雄蕊去掉,進行授粉、套袋、套袋后7-10天,將袋子去掉,待10月份采集果實,于當年11月份進行播種,播種前現(xiàn)將播種土窨透,待幼苗長至3-4CM時進行第一次分苗,苗期每隔10天施0.5%的氮肥,待幼苗長至8-10CM時,移盆內(nèi)。
根據(jù)所述的方法,將種子均勻地撒于播種土的表面,用遮光網(wǎng)罩住。
根據(j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播種后不將噴頭直接對準播種土澆灌。
下面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實質(zhì)性內(nèi)容,但本發(fā)明的內(nèi)容并不局限于此。
實施例1品種培育方法(系譜、培育程序和使用親本繁殖材料說明)品種培育目標是選育較為耐旱的杜鵑花,1985年始進行該類品種的選育,。雜交育種的親本材料取自己引種馴化成功的5年的露珠杜鵑Rhododendronirroratum(♀)和馬纓花杜鵑Rhododendron delavayi(♂)雜交。選擇露珠杜鵑和馬纓花為親本是基于以下目的1、耐干燥氣候;2、開花早;花大而色艷;在不同的亞組之間進行親本選擇。
雜交前選擇即將開放的花朵于早上10點以前將花瓣剝開,然后用鑷子或小剪刀將雄蕊去掉,只留下雌蕊,待柱頭有粘液時將花粉授予柱頭上。授粉后套上紙袋,并掛上標簽,寫明親本授粉日期和授粉花朵數(shù)。套袋時間一般為7-10d為宜,套袋時間過長則影響座果率,待10月底,采集果實。將獲得的雜交的種子于當年11月份進行播種。播種前現(xiàn)將播種土窨透,播種時將種子均勻地撒于播種土的表面,最好用遮光網(wǎng)將盆罩住,有利于種子的萌發(fā)。播種后注意澆水,切忌將噴頭直接對準播種土,因杜鵑花的種子非常細小,又都在播種土的表面,太近則會把種子沖至盆邊,造成種子過分密集,而影響幼苗生長,待幼苗長至3-4cm時進行第一次分苗,苗期每隔10天施0.5%的氮肥,待幼苗長至8-10CM時,再將小苗移植到10cm寬,12cm高的盆內(nèi)。播種6年后第一次開花。然后,又連續(xù)觀察8年,性狀穩(wěn)定。
雜交培育出的品種暫定名“紅暈”(Hongyun),屬于杜鵑花屬,性狀如下常綠灌木,高約1米,葉革質(zhì),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7-15厘米,寬3-5厘米,頂生總狀傘形花序,有花8-12朵,總軸長3-4厘米,花冠為寬漏斗狀鐘形,長4-4.5厘米,寬約3厘米,上部花色粉紅色,恰似一圈粉紅色光暈,下部乳黃色,筒部有紫紅色斑點,有蜜腺囊,與父本相似,花冠的大小、形狀均介于親本之間,花期在昆明為3-5月,性狀穩(wěn)定。與品種朝暉相比,“紅暈”花兩色,易于區(qū)別。用常規(guī)定量澆水實驗,結(jié)果表明該品種比其它品種較為耐旱。
“紅暈”(Hongyun)適宜生長于PH5-6.5富含有機質(zhì)的土壤中,較為耐旱,既可生長于稀疏的樹蔭下,也能在全光照下生長??勺龃笮团柙?,更適宜于庭院綠化,宜群植,能形成較為壯觀的觀賞效果,也可植與景石旁,與景石相得益彰,可達到較好的景觀效果。該品種與其親本對照其特異性在于1、葉色淺綠;2、花兩色花冠上部粉紅色,下部乳黃色,有紫紅色斑點,內(nèi)有無蜜腺囊。
經(jīng)過對60株新品種,16年的觀察,未發(fā)現(xiàn)變異植株。
該品種經(jīng)對2代的觀察,連續(xù)觀察16年,性狀基本保持一致。
適宜種植的區(qū)域(環(huán)境、栽培技術(shù)要點)為適宜栽植于溫帶大多數(shù)地區(qū),更適宜在20%的蔭蔽度下生長。要求濕度為30-40%。適宜的土壤為富含有機質(zhì)的腐殖土,PH5-6.5。播種后加強管理,主要是要注意澆水,一般宜用噴霧器噴水,待幼苗長至3-4cm時就可分苗,分苗時將小苗輕輕提起,用剪刀將白色的根尖修掉,然后按3-4cm的株行距栽植于分苗盆內(nèi)。待小苗長至7-8cm時,再行移苗。苗期每隔10天進行一次施肥,施肥用泡好的油枯水濃度在5%較為適宜。
待小苗長大后,須每年進行換盆。并注意施肥,一般施5-10%的復(fù)合肥即可,最好在花后即6-9月施氮肥,以促進杜鵑花的生長。亦可露地栽植,每年冬季進行覆蓋一次,最好用較腐殖土或粉碎的木削。
品種繁殖時要注意的步驟主要靠種子和扦插繁殖,苗期養(yǎng)護要求嚴格,以后較為粗放。播種后加強管理,主要是要注意澆水,一般宜用噴霧器噴水,待幼苗長至3-4cm時就可分苗,分苗時將小苗輕輕提起,用剪刀將白色的根尖修掉,然后按3-4cm的株行距栽植于分苗盆內(nèi)。待小苗長至7-8cm時,再行移苗。苗期每隔10天進行一次施肥,施肥用泡好的油枯水濃度在5%較為適宜。要求濕度為30-40%。適宜的土壤為富含有機質(zhì)的腐殖土,PH5-6.5。待小苗長大后,須每年進行換盆。亦可露地栽植,管理較為粗放。
相近品種(親本)與雜交品種性狀從根、莖、葉、花、果相比相近品種描述母本露珠杜鵑R.、irroratum1、根為須根。2、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2-9米。3、葉革質(zhì),披針形至長圓狀橢圓形,長7-14厘米,寬2-4厘米,先端漸尖,中脈上面凹下側(cè)脈不顯。4、頂生總狀傘花序,有花7-15朵,花冠鐘形,長3-4厘米,淡黃色,內(nèi)面有紫紅色斑點,裂片5,半圓形,長約1.5厘米,寬2厘米,頂端有凹缺;雄蕊10,不等長,長2-3.5厘米,花絲基部有微絨毛,,花柱長于花冠,長3.5-4厘米,通體有紅色腺體,柱頭不膨大,花期3-5月。5、果為蒴果父本馬纓花杜鵑R.delayayi1、根為須根。2、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7米。3、葉革質(zhì),長圓狀披針形,長7-15厘米,寬1.5-4.5厘米,邊緣反卷,上面深綠至淡綠色,下面有白色至灰色或淡褐色海綿狀毛被,中脈及側(cè)脈在上面凹下。4、頂生傘形花序,有花10-20朵,花冠鐘形,長3-5厘米,直徑3-4厘米,肉質(zhì),深紅色,內(nèi)面基部有5枚黑紅色蜜腺囊,裂片5,近圓形,長約1厘米,寬1.3厘米,頂端有缺刻;雄蕊10,不等長,長1.6-4厘米,花絲無毛,花藥長圓形,花柱長2.8厘米,無毛,柱頭頭狀,黑褐色。花期5月。5、果為蒴果。
“紅暈”品種性狀描述1、根為須根。2、常綠灌木,高60-80厘米。3、葉常綠,薄革質(zhì),長圓狀卵形,頂端漸尖,葉面淺綠色,中脈及在葉面下陷,在背面突起,葉背灰綠色。4頂生總狀傘房花序,有花8-10朵,花冠漏斗狀鐘形,長3-5厘米,寬4-6厘米,花兩色,花冠上部粉紅色,下部乳黃色,有紫紅色斑點,內(nèi)有無蜜腺囊,裂片5,長約1.5厘米,寬約2厘米,近于圓形,頂端有缺刻,雄蕊10,不等長,長1.8-3.5厘米,花絲無毛,花柱白色,長3-3.5厘米,柱頭不膨大紫黑色?;ㄆ?-4月。5、果為蒴果。
有助于區(qū)別品種的其他情況抗性能力(病蟲害、鹽堿等)經(jīng)常規(guī)定量灌溉實驗,分5天、10天、15天灌溉一次,1.5L/每次,每盆。然后觀察實驗株的生長情況如葉片的增加或減少,另外觀察根系從盆地伸出的情況,如根系變?yōu)樽厣f明該品種不耐旱,如為白色則說明耐旱。實驗進行了10個月,該品種較為耐旱。
對一般杜鵑花而言,空氣濕度和土壤濕度是制約杜鵑花生長的主要因子,一般來說,在干季——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干季,此時需每天噴水,否則,杜鵑花就出現(xiàn)萎蔫現(xiàn)象。
品種測試的特定條件該品種的測試是在大棚內(nèi)進行,常規(guī)管理的品種作為對照。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杜鵑花雜交種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選擇已播種馴化并開花多年的杜鵑花屬(Rhododendron)植物作為雜交親本,露珠杜鵑Rhododendron irroratum(♀)×馬纓花杜鵑Rhododendron delavayi(♂),在5月份選擇即將開花的花朵于早上10點前將花瓣剝開然后將雄蕊去掉,進行授粉、套袋、套袋后7-10天,將袋子去掉,待10月份采集果實,于當年11月份進行播種,播種前將播種土窨透,待幼苗長至3-4CM時進行第一次分苗,苗期每隔10天施0.5%的氮肥,待幼苗長至8-10CM時,移盆內(nèi)。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種子均勻地撒于播種土的表面,用遮光網(wǎng)罩住。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播種后不將噴頭直接對準播種土澆灌。
全文摘要
一種杜鵑花雜交種的培育方法,選擇已播種馴化并開花多年的杜鵑花屬(Rhododendron)植物作為雜交親本,露珠杜鵑Rhododendron irroratum(♀)×馬纓花杜鵑Rhododendron delavayi(♂),在5月份選擇即將開花的花朵于早上10點前將花瓣剝開然后將雄蕊去掉,進行授粉、套袋、套袋后7-10天,將袋子去掉,待10月份采集果實,于當年11月份進行播種,播種前將播種土窨透,待幼苗長至3-4cm時進行第一次分苗,苗期每隔10天施0.5%的氮肥,待幼苗長至8-10cm時,移盆內(nèi)。
文檔編號A01H1/02GK1389099SQ02133430
公開日2003年1月8日 申請日期2002年7月4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2年7月4日
發(fā)明者張長芹, 馮保鈞, 羅吉鳳 申請人:中國科學(xué)院昆明植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