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對動物疫苗免疫起增強作用的卡介苗注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對動物(畜、禽等)的疫苗免疫效果起增強作用的卡介苗注射方法。
以往為了增強動物疫苗免疫注射效果,人們多采取藥物配合的辦法,例如CN1200272一種能抑制腫瘤生長的免疫增強劑;CN1176139雞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增強劑及制備工藝;CN1091639狂犬疫苗特異性免疫增強劑的制備方法。這些方法由于藥物的付作用以及某些成分暫時或長期在動物體內(nèi)的積累,具有一定的缺陷。目前未發(fā)現(xiàn)采用卡介苗作為疫苗免疫增強劑在動物中的應用之報導。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采用卡介苗作為動物疫苗免疫增強劑的卡介苗的注射方法。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對動物疫苗免疫起增強作用的卡介苗注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卡介苗在疫苗注射之前或與疫苗同時注射入待免疫接種的動物身上??ń槊?BCG)是一種廣譜的免疫細胞激活劑,能刺激骨髓的多能干細胞,使之發(fā)育成具有免疫功能的免疫活性細胞,促進T、B、K、NK細胞和巨噬細胞的分化增殖,從而明顯地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這種廣譜的非特異性的免疫刺激劑,在動物免疫能力增強方面具有普遍的意義。然而,非特異性免疫力的保護效果是有限的,因此,僅采用卡介苗來控制動物的疾病效果并不理想;只有將卡介苗的非特異性免疫因素與特異性免疫疫苗結合起來進行免疫才能達到良好效果。也就是說,將卡介苗作為特殊疫苗免疫的增強劑才能有效地提高該種動物的免疫效果。另外,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卡介苗劑量大小或重復使用次數(shù)與免疫效果并不成正比,過強的刺激反而有可能誘發(fā)免疫抑制。因此,只有將卡介苗的非特異性免疫因素與動物的特定疾病的特定免疫疫苗的特異性免疫因素結合起來進行動物的免疫處理才能收到顯著的免疫效果。在動物疫苗(例如雞球蟲病疫苗)注射之前(1-10天左右)預先注射卡介苗,先激活動物免疫系統(tǒng)的非特異性因素,為該系統(tǒng)的特異性因素的激活(例如雞球蟲病疫苗的特異性免疫作用)打好基礎,從而使動物(例如幼雞)體內(nèi)的免疫系統(tǒng)得到既普遍又有針對性的激活,顯著增強免疫效果。當然,將卡介苗與動物疫苗(例如豬瘟疫苗)同時注射(包括同時注射,先后依次注射效果也良好,這是由于動物體內(nèi)的免疫系統(tǒng)中非特異性免疫因素與特異性免疫因素同時被激活,同時發(fā)揮作用的緣故。但是,若待動物特異性疫苗注射效果開始下降時再注射卡介苗,則由于卡介苗作用發(fā)揮之時,動物體內(nèi)的特異性免疫作用已經(jīng)減弱,甚至消失,這樣處理就達不到在動物體內(nèi)形成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互補的效果。
本發(fā)明可以這樣具體化動物的免疫注射一般在動物的幼年進行。對于20~40天齡的幼豬,卡介苗的注射量為0.1~0.2毫克/頭比較適宜;作為豬瘟疫苗的免疫增強劑,卡介苗的注射和豬瘟疫苗接種同時進行。對于7~14天齡的幼雞,卡介苗的注射量為0.025~0.05毫克/只比較適宜;作為雞球蟲病疫苗的效果增強劑,卡介苗可以與雞球蟲病疫苗同時進行注射或提前七天進行。
本發(fā)明由于將卡介苗取代藥物作為動物疫苗免疫增強劑,在疫苗接種之前或同時進行注射,有效地提高了疫苗接種的免疫效果;尤其是對某些免疫效果不太強或穩(wěn)定性差的動物疫病(例如雞的球蟲病)效果尤為好。
實施例1卡介苗作為豬瘟疫苗的免疫增強劑注射。
試驗豬40日齡健康杜—長—大三元雜交斷乳商品仔豬,體重均約10kg,性別不限,所用飼料為商品飼料廠生產(chǎn)的仔豬配合全價飼料。
豬瘟兔化弱毒疫苗購自廣東省生物藥品廠,批號9942,用12.5mL滅菌生理鹽水溶解,30分鐘內(nèi)用完。
免疫增強劑小牛胸腺素,武漢梅山生化制品廠出品,批號980401,含量為2mg/mL;凍干卡介苗,廣東省生物制品研究所生產(chǎn),批號981102,含量為75mg/mL,臨用前按說明每支以10mL滅菌注射用水溶解,30分鐘內(nèi)用完。1、試驗分組及處理試驗分組及處理見表1。本試驗分胸腺素組(T)、卡介苗組(B)、胸腺素+豬瘟疫苗組(TC)、卡介苗+豬瘟疫苗組(BC)、豬瘟疫苗組(C)和生理鹽水(N),試驗豬數(shù),免疫劑量,免疫次數(shù)及接種方式按表中安排進行。表1試驗分組及處理
注T指胸腺素,B指卡介苗,TC指胸腺素+豬瘟疫苗,BC指卡介苗+豬瘟疫苗,C指豬瘟疫苗,N指注射生理鹽水2、試驗檢測指標采血日期為0(免疫前),3、7、14、21、28(免疫后)天、,所采血樣檢測指標有(1)豬PBNC轉化水平;(2)白細胞計數(shù);(3)活性T淋巴細胞試驗(4)血清IgG、IgM水平。(5)血清殺菌試驗;(6)兔體交互免疫保護試驗;其中,(1)、(2)、(3)項目檢測0、3、7、10天血清,(4)項檢測0、3、7、10、14、天的IgM含量及0、3、7、10、14、21、28天的IgG含量,(5)(6)項目檢測第7天血清。3、試驗結果①免疫增強劑對豬PBMC增殖反應的影響結果見表2,隨著日齡的變化差異不顯著。其余各組以BC、TC、B組上升趨勢最明顯。免疫后第7天,BC、TC、B組淋巴細胞轉化水平達最高值,較C組差異顯著(P<0.01)。T組和B組在免疫后,淋巴細胞轉化水平呈上升趨勢,且與N組比差異顯著(P<0.05),B與BC組間差異不顯著,T與TC組在免疫7天后對豬PBMC增殖反應的影響差異顯著,各組淋巴細胞轉化水平在免疫7天后均呈不同程度的遞減趨勢,至免疫后10天,各組間淋巴細胞轉化水平差異不顯著(P>0.05)。表2免疫增強劑對豬PBMC增殖反應的影響
注(1)T小牛胸腺素;B卡介苗;TC小牛胸腺素+豬瘟疫苗;BC卡介苗+豬瘟疫苗;C豬瘟免疫對照;N空白健康對照。(2)表內(nèi)數(shù)字為x±SE,數(shù)據(jù)采用鄧肯氏新復極差檢驗法(DMRF法)進行多重比較,小括號內(nèi)字母為統(tǒng)計結果,同列字母不相同者差異顯著(a=0.05),相同或無字母標記者差異不顯著。②免疫增強劑對白細胞總數(shù)的影響結果見表3。檢測期內(nèi)健康對照的白細胞總數(shù)變化不大,從白細胞變化曲線圖表中可看出,卡介苗、胸腺素對白細胞的產(chǎn)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免疫后第3-7天影響顯著(P<0.05)。第10天后影響不顯著(P<0.05)。表3免疫增強劑對白細胞總數(shù)的影響
注(1)TC小牛胸腺素+豬瘟疫苗;BC卡介苗+豬瘟疫苗;T小牛胸腺素;B卡介苗;C豬瘟免疫對照;N空白健康對照。(2)表內(nèi)數(shù)字為x±SE,數(shù)據(jù)采用鄧肯氏新復極差檢驗法(DMRF法)進行多重比較,小括號內(nèi)字母為統(tǒng)計結果,同列字母不相同者差異顯著(a=0.05),相同或無字母標記者差異不顯著。③免疫增強劑對活性T淋巴細胞的影響結果見表4,健康對照的E-玫瑰花環(huán)形成率在檢測期內(nèi)呈水平曲線波動,各免疫組的E-玫瑰花環(huán)形成率均呈不同程度的遞增并在免疫后第3天左右達峰值,其中,BC、TC與T、B、C間呈顯著差異,BC與TC間無顯著差異。結果表明,卡介苗與胸腺素均能極顯著地(P<0.01)提高和延長免疫豬的E-玫瑰花環(huán)形成率。表4免疫增強劑對活性T淋巴細胞的影響
注(1)T小牛胸腺素;B卡介苗;TC小牛胸腺素+豬瘟疫苗;BC卡介苗+豬瘟疫苗;C豬瘟免疫對照;N空白健康對照。(2)表內(nèi)數(shù)字為x±SE,數(shù)據(jù)采用鄧肯氏新復極差檢驗法(DMRF法)進行多重比較,小括號內(nèi)字母為統(tǒng)計結果,同列字母不相同者差異顯著(a=0.05),相同或無字母標記者差異不顯著。④免疫增強劑對血清IgM的影響結果見表5。因40日齡的豬仍存有一定的母源抗體,故免疫后3天內(nèi),除N、T、B組外,其余各組的血清IgM含量均有有同程度的迅速降低,這表明部分母源抗體被豬瘟疫苗病毒中和。免疫3天后,免疫各組血清IgM含量開始迅速上升,TC組與BC組上升至高峰,與C組呈顯著差異;C組的血清含量上升相對較慢,免疫后第10天才達峰值,隨后迅速下降,而BC組一直維持較高的血清IgM抗體水平,至第14天,仍處于陽性值范圍內(nèi)。表5免疫增強劑對血清IgM抗體的影響
注(1)T小牛胸腺素;B卡介苗;TC小牛胸腺素+豬瘟疫苗;BC卡介苗+豬瘟疫苗;C豬瘟免疫對照;N空白健康對照。(2)表內(nèi)數(shù)字為x±SE,數(shù)據(jù)采用鄧肯氏新復極差檢驗法(DMRF法)進行多重比較,小括號內(nèi)字母為統(tǒng)計結果,同列字母不相同者差異顯著(a=0.05),相同或無字母標記者差異不顯著。⑤免疫增強劑對血清IgG含量的影響結果見表6。T、B、N組在檢測期內(nèi),血清IgG OD值呈逐漸下降趨勢。三個免疫組(TC、BC、C組)在免疫后3天時,血清IgG抗體水平下降到最低值勤,其后3-14天,抗體逐漸上升,至免疫后14天左右,達最高值,并持續(xù)穩(wěn)定至28天才下降。其中BC組,在免疫后7天血清IgG含量高于陽性起始值,與B組呈差異顯著(P<0.05),但TC組與C組間除免疫后14天呈差異顯著(P<0.05)外,其余日齡間血清IgG含量差異不顯著。表6免疫增強劑對血清IgG含量的影響結果
注(1)T小牛胸腺素;B卡介苗;TC小牛胸腺素+豬瘟疫苗;BC卡介苗+豬瘟疫苗;C豬瘟免疫對照;N空白健康對照。(2)表內(nèi)數(shù)字為x±SE,數(shù)據(jù)采用鄧肯氏新復極差檢驗法(DMRF法)進行多重比較,小括號內(nèi)字母為統(tǒng)計結果,同列字母不相同者差異顯著(a=0.05),相同或無字母標記者差異不顯著。⑥免疫增強劑對豬血清殺菌功能的影響結果見表7。N組血清在檢測期內(nèi),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球菌殺菌作用表現(xiàn)不明顯,TC、BC、T、B組在免疫后均表現(xiàn)不同程度的殺菌作用。在免疫3天時,這種功能表現(xiàn)最為明顯,其中TC、BC組較各對照組差異極顯著,但兩組間差異不顯著;TC、BC組與T、B組呈差異顯著,而C組的血清殺菌作用表現(xiàn)不明顯。表7免疫增強劑對豬血清殺菌功能的影響結果
注(1)T小牛胸腺素;B卡介苗;TC小牛胸腺素+豬瘟疫苗;BC卡介苗+豬瘟疫苗;C豬瘟免疫對照;N空白健康對照;NC正常菌數(shù)對照。(2)表內(nèi)數(shù)字為x±SE,數(shù)據(jù)采用鄧肯氏新復極差檢驗法(DMRF法)進行多重比較,小括號內(nèi)字母為統(tǒng)計結果,同列字母不相同者差異顯著(a=0.05),相同或無字母標記者差異不顯著。⑦兔體交互免疫保護試驗結果見表8。健康對照沒有出現(xiàn)體溫反應。試驗對照在接種100個ID50的豬瘟兔化弱毒后,于60h出現(xiàn)高達41℃的體溫反應除BC組有一只兔未出現(xiàn)體溫反應外,T、B、C、N各組均出現(xiàn)高出正常體溫1℃的體溫反應,表明BC組血清抗體比其余各組可能更具保護力。而T、B、C、N各組的血清0.5無法中和100個ID50的豬瘟兔化弱毒,但在病毒潛伏期上存在一定的差異。表8兔體交互兔疫保護試驗結果
注(1)T小牛胸腺素;B卡介苗;TC小牛胸腺素+豬瘟疫苗;BC卡介苗+豬瘟疫苗;C豬瘟免疫對照;N空白健康對照;CC豬瘟兔化弱毒對照;NN空白對照。
(2)“+”表示出現(xiàn)體溫反應;“-”表示未出現(xiàn)體溫反應。
實施例2卡介苗作為雞球蟲疫苗的免疫增強劑。
1、材料和方法試驗雞1日齡的Avian商品雞,在嚴格消毒的環(huán)境下飼養(yǎng),所用飼料為不含抗球蟲藥的肉用仔雞全價配合飼料。
試驗蟲株嫩艾美耳球蟲(Eimeria tenella)Wisconsin株,用前經(jīng)無球蟲感染的健康雞繁殖到試驗所需的卵囊數(shù)備用。
免疫增強劑凍干卡介苗,臨用前,按說明每支以1ml滅菌注射用水溶解,30min內(nèi)用畢。
酶標抗體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抗雞IgG單克隆抗體(HRP-McAb)標準工作濃度為1∶4000。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兔抗雞IgM的IgG抗體(HRP-RaCM)標準工作濃度為1∶2000。
溶性孢子化卵囊抗原參考Onaga等(1986)的方法制備。純化的E.tenella孢子化卵囊懸浮于pH7.6的磷酸鹽緩沖液中,在-20℃與室溫下反復凍融,冰浴條件下進行超聲粉碎裂解,如此反復操作,直至于顯微鏡下檢查時卵囊與子孢子完全裂解后以10000×g離心30min,取上清液分裝后-20℃保存??扇苄枣咦踊涯铱乖醋贤夥止夤舛确y得其蛋白質(zhì)含量為0.37mg/ml。
測定血清中溶菌酶含量取待檢血清10μl,加入瓊脂板上的檢測孔中,放入濕盒內(nèi),37℃孵育20h。測定溶菌環(huán)的直徑,代入標準曲線方程中即可求出血清中溶菌酶含量。
克糞便卵囊數(shù)(OPG)的測定每天下午,從不同的位置(四周和中間)分別采取各組雞當天所排出的新鮮糞便,每個位置約取3g,稱量后加入飽和鹽水,攪散,過濾;濾液搖勻后,吸取少量,在McMaster蟲卵計數(shù)器上計數(shù),求出OPG值。
抗球蟲指數(shù)(ACI)測定于21日齡時將各組試驗雞逐只稱重,淘汰過大和過小的雞只,每組留10只;按規(guī)定的攻蟲量經(jīng)口感染孢子化卵囊。感染后注意觀察,死亡雞稱重后剖檢,記錄死亡原因。感染7.5d后撲殺試驗雞,逐只稱末重,按Johnson&Reid(1970)的方法進行盲腸病變記分;收集各組雞盲腸及其內(nèi)容物進行卵囊計數(shù)。
ACI=(相對增重率+存活率)-(病變值+卵囊記分)2、試驗設計試驗1免疫增強劑對雞球蟲條疫保護力的影響B(tài)CG和APS的使用劑量、使用時間和使用次數(shù)均分別設2個不同的水平劑量設0.1ml/只、0.05ml/只2種劑量,APS設1ml/只、0.5ml/只2種劑量。時間分與免疫同時和免疫后3天注射2種時間。次數(shù)設注射1次和2次2種用法。
BCG和APS的給藥方式均為頸部皮下注射。以上不同用法的組合,每種免疫增強劑分別有8種,需設2×8個試驗組;再設免疫不用增強劑組、不免疫攻蟲組、健康對照組,共19個組。
將285只7日齡Avian雞隨機分為19個組,每組15只,按以上設計使用免疫增強劑并進行球蟲免疫。球蟲的免疫程序(以下試驗同)為7日齡經(jīng)口接種E.tenella孢子化卵囊1000個/只,14日齡再接種5000個/只。21日齡時25萬個卵囊/只,測定ACI。試驗2免疫增強劑對雞球蟲免疫指標的影響設6個試驗組1、BCG+免疫組(BI)組;2、單用BCG不免疫組(B)組;3、APS+免疫組(AI)組;4、單用APS不免疫組(A組);5、免疫不用免疫增強劑組(I組);6、健康對照組(C組)。BCG和APS的用法取試驗1中效果最好者。
7日齡時,于302只試驗雞中隨機取20只,采血后棄去;其余隨機分成6組,每組47只,按以上設計使用免疫增強劑并進行球蟲免疫。21日齡時將各組試驗雞逐只稱重,淘汰過大和過小的雞只,每組留30只,隨機分為3個小組(10只/小組),其中1組不攻蟲,另2組分別攻蟲5萬和25萬個卵囊/只,測定ACI。
其余的采血日齡為14、21、28日齡,每組隨機采10只(28日齡為所余存活雞),其中14日齡采過血的雞亦全部棄去。所采血樣測定的指標有淋巴細胞轉化水平、E-玫瑰花環(huán)形成率、血清LSZ含量、血清IgG與IgM水平。此外,從7日齡起,測定各組的OPG值。試驗3免疫增強劑BCG促進球蟲免疫使用方法的探討從APS和BCG中選取免疫增強效果較好的BCG,研究其在更低的劑量水平(設3個劑量)和提前使用(分別于1、4、7日齡時使用,即提前7、3、0d)時的效果。共有9種組合(9個試驗組),同時設免疫不用增強劑組、不免疫攻蟲組、健康對照組。共12個組。將168只1日齡Avian雞隨機分為12個組,每組14只,按以上設計使用免疫增強劑并進行球蟲免疫。21日齡時,測定ACI,攻蟲量為25萬個卵囊/只。3、結果3.1免疫增強劑促進免疫保護效果的測定3.1.1不同免疫增強劑效果比較表1BCG和APS的作用效果
注BCG指卡介苗。
17個免疫組攻蟲后,相對增重率、存活率、病變值和卵囊值等各項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不免疫攻蟲組,說明所采用的免疫程序是成功有效的。免疫不用增強劑組的ACI為162.2,使用BCG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抗球蟲指數(shù)。注射BCG的8個組的相對增重率除一組為86.7%外,其余各組在98.4~124.9%之間,高于免疫不用增強劑組的94.2%;病變較輕(0.75~1.28);ACI為174.2~213.9,明顯高于免疫不用增強劑組。APS的作用效果則稍差,但多數(shù)組好于免疫不用增強劑組;相對增重為85.8-116.8%,病變記分為0.55-1.7,ACI163.8-210.33.1.2在不同攻蟲強度下免疫增強劑的免疫保護效果結果見表2,攻蟲5萬孢子化卵囊時,BI組的相對增重率達到1 14.5%,ACI為210.5,均高于不用免疫增強劑的I組(相對增重率106.0%,ACI=201.5),表明雞只對5萬孢子化卵囊的攻擊已獲得完全保護。25萬孢子化卵囊攻擊,BI組的相對增重率和病變記分兩項指標亦優(yōu)于不用免疫增強劑的I組,ACI達203.0,高于I組(ACI=177.7),BCG作用效果相當明顯。
單用免疫增強劑不免疫的B組則不能抵抗5萬或25萬孢子化卵囊的感染,增重受阻,病變嚴重;ACI在5萬卵囊攻蟲時為137.6,攻蟲25萬卵囊則更低.僅114.0,基本無效。表2不同攻蟲量的ACI測定結果
注字母后的數(shù)字為分組序號。C健康對照;I免疫不用增強劑;AI黃芪多糖+免疫A單用黃芪多糖,黃芪多糖0.5ml/只,BI卡介苗+免疫;B單用卡介苗不免疫。7日齡時注射1次。卡介苗用法為0.05ml/只,7日齡時注射1次。3.1.3 BCG促進免疫最佳條件的選擇結果見表3,使用BCG的9個試驗組在提高相對增重率、降低病變記分上均有一定的作用,ACI在175.3-202.6之間;其中以0.025ml/只的劑量于1日齡注射者效果最好,相對增重率達116.1%,病變記分僅0.85分,ACI為202.6;而不用BCG的免疫攻蟲組ACI僅165.8。采用L9(34)正交表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和顯著性測定,結果是劑量的大小是影響ACI高低的最主要因素,其次為注射日齡。使用0.025ml/只或0.05ml/只的劑量效果都比較好;免疫前7天使用BCG的效果與提前3天或同時使用無顯著差異。表3BCG不同用法的效果比較
注BCG指卡介苗3.2細胞免疫指標測定3.2.1淋巴細胞轉化水平結果見表4,C組7日齡時淋巴細胞轉化能力很低,隨著日齡的增大會逐漸升高。1組與C組相似,差異不顯著。使用APS和BCG的各組OD值均比1組與C組值高,差異顯著。攻蟲后,各組OD值的變化均較小。表4淋巴細胞轉化試驗結果(OD570)
說明(1)C健康對照;I免疫不用增強劑;AI黃芪多糖+免疫A單用黃芪多糖,黃芪多糖用法為0.5ml/只,BI卡介苗+免疫;B單用卡介苗不免疫。7日齡時注射1次??ń槊缬梅?.05ml/只,7日齡時注射1次。
(2)表內(nèi)數(shù)字為X±SE,多重比較采用鄧肯氏新重極差檢驗法(DMRT法),小括號內(nèi)字母為統(tǒng)計結果,同列字母不相同者差異顯著(a=0.05),相同或無字母標記者差異不顯著。3.2.2 E-玫瑰花環(huán)形成率結果見表5,14、21日齡,BI組的E-玫瑰花環(huán)形成率均顯著高于其它各組,差異顯著;B組、A組和I組的E-玫瑰花環(huán)形成率亦較高,21日齡時與C組差異顯著。28日齡,不攻蟲的各組的E-玫瑰花環(huán)形成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仍以BI組、AI組為高;攻蟲后,未免疫的B組、A組和C組的E-玫瑰花環(huán)形成率升高,而免疫的BI組、AI組和I組,除I組在攻蟲25萬個卵囊/只后E-玫瑰花環(huán)形成率升高外,其余各組仍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小于未攻蟲組,且攻蟲25萬個卵囊/只后仍維持較高的水平。表5E-玫瑰花環(huán)試驗結果(%)
說明(1)C健康對照;I免疫不用增強劑;AI黃芪多糖+免疫A單用黃芪多糖,黃芪多糖用法為0.5ml/只,BI卡介苗+免疫;B單用卡介苗不免疫。7日齡時注射1次??ń槊缬梅?.05ml/只,7日齡時注射1次。
(2)表內(nèi)數(shù)字為X±SE,多重比較采用鄧肯氏新重極差檢驗法(DMRT法),小括號內(nèi)字母為統(tǒng)計結果,同列字母不相同者差異顯著(a=0.05),相同或無字母標記者差異不顯著。3.2.3血清LSZ含量測定結果見表6,7~28日齡各組試驗雞的LSZ含量均不斷增加,BCG能增加血清LSZ含量。14日齡,A組的LSZ含量達12.5μg/m1;21日齡,BI組為18.35μg/ml,AI組為17.8μg/ml,均顯著高于C組和I組。表6血清LSZ含量測定結果(μg/ml)
說明(1)C健康對照;I免疫不用增強劑;AI黃芪多糖+免疫A單用黃芪多糖,BI卡介苗+免疫;B單用卡介苗不免疫。黃芪多糖用法為0.5ml/只,7日齡時注射1次??ń槊缬梅?.05m1/只,7日齡時注射1次。
(2)表內(nèi)數(shù)字為X±SE,多重比較采用鄧肯氏新重極差檢驗法(DMRT法),小括號內(nèi)字母為統(tǒng)計結果,同列字母不相同者差異顯著(a=0.05),相同或無字母標記者差異不顯著。3.3體液免疫學指標血清IgG、IgM含量測定3.3.1血清IgG的動態(tài)變化結果見表7,整個試驗過程,AB、C組的OD值低于陽性反應起始點。Al、BI、I組于21日齡時,即免疫后2周,血清中可檢測到較高水平的抗體反應,其中BI組的OD值高于Al、I組,差異顯著。28日齡,OD值仍持續(xù)升高,攻蟲后可激發(fā)更高水平的抗體產(chǎn)生。表7血清中IgG水平的ELISA測定結果(OD490)
說明(1)C健康對照;I免疫不用增強劑;AI黃芪多糖+免疫A單用黃芪多糖,BI卡介苗+免疫;B單用卡介苗不免疫。黃芪多糖用法為0.5ml/只,7日齡時注射1次??ń槊缬梅?.05ml/只,7日齡時注射1次。
(2)表內(nèi)數(shù)字為X±SE,多重比較采用鄧肯氏新重極差檢驗法(DMRT法),小括號內(nèi)字母為統(tǒng)計結果,同列字母不相同者差異顯著(a=0.05),相同或無字母標記者差異不顯著。3.3.2血清IgM的動態(tài)變化結果見表8,7~21日齡A、B、C組的血清OD值均低于陽性反應起始點,但攻蟲后可于28日齡時測出較高水平的IgM。三個組之間的抗體水平差異不顯著。
3個免疫組(Al、BI、I組)在14日齡時,即免疫后1周,血清中可檢測到一定量的IgM抗體,21日齡時升至高峰,28日齡降至較低的水平。攻蟲雖未能改變IgM的下降趨勢,但IgM可維持較高的水平。試驗期間,BI組的OD值高于I組和AI組,但差異不顯著。表8血清IgM水平的ELISA測定結果(OD490)
說明(1)C健康對照;I免疫不用增強劑;Al黃芪多糖+免疫A單用黃芪多糖,BI卡介苗+免疫;B單用卡介苗不免疫。黃芪多糖用法為0.5ml/只,7日齡時注射1次??ń槊缬梅?.05ml/只,7日齡時注射1次。
(2)表內(nèi)數(shù)字為X±SE,多重比較采用鄧肯氏新重極差檢驗法(DMRT法),小括號內(nèi)字母為統(tǒng)計結果,同列字母不相同者差異顯著(a=0.05),相同或無字母標記者差異不顯著。
權利要求
1.一種對動物疫苗免疫起增強作用的卡介苗注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卡介苗在疫苗注射之前或與疫苗同時注射入待免疫接種的動物身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待免疫接種的動物是20~40天齡的幼豬,卡介苗注射量為0.1~0.2毫克/頭。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待免疫接種的動物是7~14天齡的幼雞,卡介苗注射量為0.025~0.05毫克/只。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疫苗是豬瘟疫苗,卡介苗注射與豬瘟疫苗接種同時進行。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疫苗是雞球蟲病疫苗,卡介苗注射與雞球蟲病疫苗注射同時進行或提前7天進行。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對動物疫苗免疫起增強作用的卡介苗注射方法,其主要特征是將卡介苗在疫苗免疫注射之前或同時注射入待免疫的動物身上,以卡介苗代替?zhèn)鹘y(tǒng)的藥物免疫增強劑,有效地增強疫苗注射的免疫作用。該方法廣泛適用于動物的疫苗免疫注射,尤其是豬和雞。
文檔編號A61D7/00GK1343482SQ0011742
公開日2002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00年9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9月19日
發(fā)明者謝明權, 杜偉賢, 李繁, 藍天 申請人:廣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獸醫(yī)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