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頸椎康復理療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頸椎康復理療器。包括頭部托架,頭部托架的上端側(cè)部鉸接有轉(zhuǎn)動板,轉(zhuǎn)動板上固定連接有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的下端通過下巴托墊相連接,頭部托架上設有供頭部放置的頭部放置凹槽,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分別位于頭部放置凹槽的兩側(cè),下巴托墊包括豎直設置的豎直托板和橫向設置的橫向托板,豎直托板和橫向托板的邊部相連接且豎直托板位于橫向托板的上端面上,豎直托板和橫向托板形成供下巴放置的下巴放置槽,橫向托板的上端面上設有柔性墊層,豎直托板的內(nèi)端面上設有柔性墊層。優(yōu)點在于:設計合理,結(jié)構(gòu)簡單。
【專利說明】
一種頸椎康復理療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頸椎康復理療器。
【背景技術】
[0002]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病,長期低頭工作是起形成的主要原因,在臨床上會出現(xiàn)頭痛,頭暈,耳鳴,失眠,頸肩背部疼痛等,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與生活,而現(xiàn)有技術中的頸椎康復裝置使用不夠方便,不能根據(jù)患者具體的情況進行調(diào)節(jié),整體設計還不夠合理。
[0003]為了對現(xiàn)有技術進行改進,人們進行了長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例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頸椎康復理療器[申請?zhí)?CN200820045635.3],包括床架和面板,所述面板由枕部面板、搖擺面板和腰部面板組成,在所述搖擺面板下方設有主機,所述主機安裝在床架上,能使搖擺面板的兩側(cè)上下擺動。
[0004]上述方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但是使用不夠方便,不能根據(jù)患者具體的情況進行調(diào)節(jié),整體設計還不夠合理。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結(jié)構(gòu)簡單的頸椎康復理療器。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本頸椎康復理療器,包括頭部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頭部托架的上端側(cè)部鉸接有轉(zhuǎn)動板,所述的轉(zhuǎn)動板上固定連接有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所述的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的下端通過下巴托墊相連接,所述的頭部托架上設有供頭部放置的頭部放置凹槽,所述的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分別位于頭部放置凹槽的兩側(cè),所述的下巴托墊包括豎直設置的豎直托板和橫向設置的橫向托板,所述的豎直托板和橫向托板的邊部相連接且豎直托板位于橫向托板的上端面上,所述的豎直托板和橫向托板形成供下巴放置的下巴放置槽,所述的橫向托板的上端面上設有柔性墊層,所述的豎直托板的內(nèi)端面上設有柔性墊層,所述的頭部托架包括中間氣囊,所述的中間氣囊的兩側(cè)分別設有高于中間氣囊的側(cè)部氣囊,所述的中間氣囊和側(cè)部氣囊的下部設有供頸椎放置的下部氣囊,所述的下部氣囊上設有理療裝置。使用時,將患者的頭部放于頭部托架的頭部放置凹槽中,然后將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翻轉(zhuǎn),使得患者的下巴抵靠在下巴放置槽上,頸椎部分則靠在下部氣囊,下部氣囊上的理療裝置能夠?qū)︻i椎部分進行理療,結(jié)構(gòu)穩(wěn)固,使用方便,能夠調(diào)節(jié)第一下桿、第二下桿和頭部托架之間的距離來調(diào)節(jié)下巴托墊的位置,靈活性強,整體設計合理。
[0007]在上述的頸椎康復理療器中,所述的第一固定桿包括第一上桿和第一下桿,所述的第一上桿與頭部托架之間的距離大于第一下桿與頭部托架之間的距離,所述的第一上桿的一端向下彎曲形成第一上彎曲部,所述的第一下桿的一端向上彎曲形成第一下彎曲部,所述的第一上彎曲部和第一下彎曲部滑動連接。
[0008]在上述的頸椎康復理療器中,所述的第二固定桿包括第二上桿和第二下桿,所述的第二上桿與頭部托架之間的距離大于第二下桿與頭部托架之間的距離,所述的第二上桿的一端向下彎曲形成第二上彎曲部,所述的第二下桿的一端向上彎曲形成第二下彎曲部,所述的第二上彎曲部和第二下彎曲部滑動連接。
[0009]與現(xiàn)有的技術相比,本頸椎康復理療器的優(yōu)點在于:使用時,將患者的頭部放于頭部托架的頭部放置凹槽中,然后將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翻轉(zhuǎn),使得患者的下巴抵靠在下巴放置槽上,頸椎部分則靠在下部氣囊,下部氣囊上的理療裝置能夠?qū)︻i椎部分進行理療,結(jié)構(gòu)穩(wěn)固,使用方便,能夠調(diào)節(jié)第一下桿、第二下桿和頭部托架之間的距離來調(diào)節(jié)下巴托墊的位置,靈活性強,整體設計合理。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11]圖中,轉(zhuǎn)動板1、下巴托墊2、頭部放置凹槽3、中間氣囊4、側(cè)部氣囊5、下部氣囊6、第一上桿7、第一下桿8、第二上桿9、第二下桿10。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如圖1所示,本頸椎康復理療器包括頭部托架,頭部托架的上端側(cè)部鉸接有轉(zhuǎn)動板I,轉(zhuǎn)動板I上固定連接有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的下端通過下巴托墊2相連接,頭部托架上設有供頭部放置的頭部放置凹槽3,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分別位于頭部放置凹槽3的兩側(cè),下巴托墊2包括豎直設置的豎直托板和橫向設置的橫向托板,豎直托板和橫向托板的邊部相連接且豎直托板位于橫向托板的上端面上,豎直托板和橫向托板形成供下巴放置的下巴放置槽,橫向托板的上端面上設有柔性墊層,豎直托板的內(nèi)端面上設有柔性墊層,頭部托架包括中間氣囊4,中間氣囊4的兩側(cè)分別設有高于中間氣囊4的側(cè)部氣囊5,中間氣囊4和側(cè)部氣囊5的下部設有供頸椎放置的下部氣囊6,下部氣囊6上設有理療裝置。使用時,將患者的頭部放于頭部托架的頭部放置凹槽3中,然后將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翻轉(zhuǎn),使得患者的下巴抵靠在下巴放置槽上,頸椎部分則靠在下部氣囊6,下部氣囊6上的理療裝置能夠?qū)︻i椎部分進行理療,結(jié)構(gòu)穩(wěn)固,使用方便,能夠調(diào)節(jié)第一下桿8、第二下桿10和頭部托架之間的距離來調(diào)節(jié)下巴托墊2的位置,靈活性強,整體設計合理。
[0013]其中,第一固定桿包括第一上桿7和第一下桿8,第一上桿7與頭部托架之間的距離大于第一下桿8與頭部托架之間的距離,第一上桿7的一端向下彎曲形成第一上彎曲部,第一下桿8的一端向上彎曲形成第一下彎曲部,第一上彎曲部和第一下彎曲部滑動連接。第二固定桿包括第二上桿9和第二下桿10,第二上桿9與頭部托架之間的距離大于第二下桿10與頭部托架之間的距離,第二上桿9的一端向下彎曲形成第二上彎曲部,第二下桿10的一端向上彎曲形成第二下彎曲部,第二上彎曲部和第二下彎曲部滑動連接。
[0014]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quán)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0015]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轉(zhuǎn)動板1、下巴托墊2、頭部放置凹槽3、中間氣囊4、側(cè)部氣囊5、下部氣囊6、第一上桿7、第一下桿8、第二上桿9、第二下桿10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zhì);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
【主權(quán)項】
1.一種頸椎康復理療器,包括頭部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頭部托架的上端側(cè)部鉸接有轉(zhuǎn)動板(I),所述的轉(zhuǎn)動板(I)上固定連接有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所述的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的下端通過下巴托墊(2)相連接,所述的頭部托架上設有供頭部放置的頭部放置凹槽(3),所述的第一固定桿和第二固定桿分別位于頭部放置凹槽(3)的兩側(cè),所述的下巴托墊(2)包括豎直設置的豎直托板和橫向設置的橫向托板,所述的豎直托板和橫向托板的邊部相連接且豎直托板位于橫向托板的上端面上,所述的豎直托板和橫向托板形成供下巴放置的下巴放置槽,所述的橫向托板的上端面上設有柔性墊層,所述的豎直托板的內(nèi)端面上設有柔性墊層,所述的頭部托架包括中間氣囊(4),所述的中間氣囊(4)的兩側(cè)分別設有高于中間氣囊(4)的側(cè)部氣囊(5),所述的中間氣囊(4)和側(cè)部氣囊(5)的下部設有供頸椎放置的下部氣囊(6),所述的下部氣囊(6)上設有理療裝置。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頸椎康復理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桿包括第一上桿(7)和第一下桿(8),所述的第一上桿(7)與頭部托架之間的距離大于第一下桿(8)與頭部托架之間的距離,所述的第一上桿(7)的一端向下彎曲形成第一上彎曲部,所述的第一下桿(8)的一端向上彎曲形成第一下彎曲部,所述的第一上彎曲部和第一下彎曲部滑動連接。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頸椎康復理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固定桿包括第二上桿(9)和第二下桿(10),所述的第二上桿(9)與頭部托架之間的距離大于第二下桿(10)與頭部托架之間的距離,所述的第二上桿(9)的一端向下彎曲形成第二上彎曲部,所述的第二下桿(10)的一端向上彎曲形成第二下彎曲部,所述的第二上彎曲部和第二下彎曲部滑動連接。
【文檔編號】A61F5/00GK205459675SQ201620047323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1月13日
【發(fā)明人】陳克茂
【申請人】陳克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