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噪聲抑制和噪聲測量的單傳聲器的制作方法
用于噪聲抑制和噪聲測量的單傳聲器
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本申請要求于2011年3月30日遞交的第13/075,732號美國申請的權益,該申請要求于2010年9月28日遞交的第61/387,289號美國臨時申請和于2010年10月15日遞交的第61/393,558號美國臨時申請的權益,其內容通過引用的方式整體并入于此。
本申請涉及與本申請同時遞交的、標題為“Dynamic Gain Adjustment based onSignal to Ambient Noise Level”的第13/075,536號美國專利申請(代理人案卷編號30073-006001/N-10-032-US2)、標題為 “Fine/Coarse Gain Adjustment,,的第 13/075,583號美國專利申請(代理人案卷編號30073-007001/N-10-038-US2)以及標題為“NoiseLevel Estimator”的第13/075,635號美國專利申請(代理人案卷編號30073-009001/N-10-036-US2)。這些申請的內容通過引用的方式整體并入于此。
背景技術:
支持Bluetooth 的電子設備通過被稱為個人局域網(PAN)的短程、自組織網絡來進行無線連接和通信。發(fā)明內容
通常,在一個方面,本發(fā)明特有一種傳聲器,其包括:傳聲器傳感兀件,其具有兩個相對側;以及外殼。該外殼包括:第一聲端口,其具有由位于外殼的第一側上的第一孔徑部分地限定的面向外部的部分以及由該外殼內的第一腔體部分地限定的面向內部的部分,該第一腔體耦合到該傳聲器傳感元件的第一側;第二聲端口,其具有由位于該外殼的第一側上的第二孔徑部分地限定的面向外部的部分以及由該外殼內的第二腔體部分地限定的面向內部的部分,第二腔體耦合到該傳聲器傳感元件的第二側,其中第一聲端口和第二聲端口間隔開一段距離使得該傳聲器傳感兀件對50dB-A加權聲壓級處的環(huán)境聲噪聲的電氣響應的電平超過該傳聲器傳感元件的內部電氣噪聲電平。
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個或多個。
傳聲器傳感元件的噪聲抑制,如通過該傳聲器傳感元件對近語音信號的靈敏度與該傳聲器傳感兀件對環(huán)境聲噪聲信號的靈敏度的相對偏差所限定的,可以處于在第一聲端口和第二聲端口的相應最佳間距處的最大噪聲抑制的2dB內。第一聲端口和第二聲端口可以具有在6mm至7mm的范圍內的間距。
通常,在另一個方面,本發(fā)明特有一種無線通信設備,其包括雙端口速率式傳聲器,其具有傳聲器傳感兀件,該傳聲器傳感兀件具有兩個相對側;以及外殼。該外殼包括:第一聲端口,其具有由位于外殼的第一側上的第一孔徑部分地限定的面向外部的部分以及由該外殼內的第一腔體部分地限定的面向內部的部分,第一腔體耦合到該傳聲器傳感元件的第一側;第二聲端口,其具有由位于該外殼的第一側上的第二孔徑部分地限定的面向外部的部分以及由該外殼內的第二腔體部分地限定的面向內部的部分,第二腔體耦合到該傳聲器傳感元件的第二側,其中第一聲端口和第二聲端口間隔開一段距離使得該傳聲器傳感兀件對50dB-A加權聲壓級處的環(huán)境聲噪聲的電氣響應的電平超過該傳聲器傳感兀件的內部電氣噪聲電平。
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可以包括以下特點中的一個或多個。
該設備還可以包括噪聲突發(fā)電路,其耦合到該傳聲器;以及環(huán)境噪聲估計電路,其可操作以忽略在估計環(huán)境噪聲電平中被識別為噪聲突發(fā)的時間間隔期間來自該傳聲器的信號。該設備還可以包括動態(tài)噪聲補償電路,其耦合到該噪聲突發(fā)電路,該動態(tài)噪聲補償電路可操作以至少部分地基于該噪聲突發(fā)電路的輸出產生增益調節(jié)信號。該增益調節(jié)信號可以包括增益粗調分量以及增益細調分量。該設備還可以包括電子模塊,以無線接收攜帶遠端語音的音頻信號以及無線發(fā)射攜帶近端語音的音頻信號。該設備還可以包括音頻模塊,該音頻模塊包括聲驅動器以將音頻信號轉換成聲能。該設備可以包括入耳式部件,該入耳式部件具有尺寸被設計為并且被布置為裝入用戶的耳道的出口部分;以及通道,用于將聲能從音頻模塊傳導至該出口部分的開口。該設備還可以包括多孔構件,該多孔構件布置在該傳聲器之上以減小風噪聲。多孔構件可以布置在距離該傳聲器至少Imm處。
根據以下描述并且根據權利要求,容易理解本發(fā)明的其他特點和優(yōu)點。
圖1和圖2示出了入耳式頭戴式耳機的若干視圖。
圖3A、圖3B和圖3C示出了具有多個聲端口的傳聲器的若干視圖。
圖4示出了傳聲器產生的電信號電平作為對于從50dB(A)至70dB(A)的噪聲電平范圍的環(huán)境噪聲電平的函數的圖。
圖5示出了入耳式頭戴式耳機的一種實施方式的邏輯框圖。
圖6示出了增益曲線。
圖7示出了入耳式頭戴式耳機的另一種實施方式的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文件描述支持藍牙的頭戴式耳機的實施方式,其具有封裝在雙端口物理結構中的單傳聲器。該頭戴式耳機提供優(yōu)等的近端語音通信質量(即,聽到遠端通信伙伴所說何事的能力)以及遠端語音通信質量(即,被遠端通信伙伴聽到的能力)。
圖1示出了入耳式頭戴式耳機10的若干視圖。頭戴式耳機10包括主體12 (見視圖F)、聲驅動器模塊14,其可以機械耦合到電子模塊16。主體12可以具有出口部分15,該出口部分15正好放入耳道。下面將確認其他附圖標記。該頭戴式耳機可以是無線的,即,可以沒有將耳機機械地或電子地耦合到任何其他設備的電線或電纜。頭戴式耳機10的一些元件在一些視圖中可能未示出。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電子模塊16封裝在具有平面壁的基本上為盒形的外殼中。電子模塊16包括在電子模塊16的一端18處的具有兩個聲端口的單傳聲器。電子模塊16還包括用于(例如使用Bluetooth 協(xié)議)無線接收和發(fā)射信號的電子電路(圖2中未示出);用于向聲驅動器模塊14發(fā)射音頻信號并且用于控制該聲驅動器模塊14的操作的電子電路(圖2中未示出);以及其他電路。
另外參照圖3a、圖3b和圖3c,傳聲器20具有兩個聲端口 22、24(即,耦合到膜或其他形式的傳聲器傳感元件的相應不同側的每個端口),借此使其一般地對其端口間的聲壓差響應,以在一般稱為“壓力梯度”或“速率”模式下作用。傳聲器20具有如下物理結構,該物理結構提供環(huán)境聲噪聲信號的方向性和抑制使得當抑制環(huán)境噪聲的時候優(yōu)先對用戶的語音敏感。
在一種實施方式中,兩個聲端口 22,24之間的中心至中心間距約為6.5mm,在傳聲器的主體中的凹槽中形成端口。該傳聲器間距影響:與對于環(huán)境噪聲(可以被認為是從遠離該傳聲器的所有方向輻射)的增益相比,對于聲源附近信號(尤其是用戶語音)的傳聲器的相對增益。在某些假設下(例如,將近源建模為輻射球面波),為了提供與環(huán)境信號相比對于近信號的最大相對增益,該傳聲器端口的間距應該盡可能小。然而,隨著間距減小,近信號和環(huán)境信號兩者的絕對增益均下降。在本實施例中,選擇6.5mm間距以當維持足夠的對環(huán)境噪聲的響應(例如,在本底噪聲之上的響應)以控制傳聲器的噪聲補償特點的時候盡可能地接近。
該傳聲器具有直徑在3mm至IOmm的范圍內的中央雙向(即,一個端口向每一側提供聲路)元件。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傳聲器元件的尺寸限制該傳聲器的最小厚度或其他尺寸,因此更小直徑的元件可能是優(yōu)選的。要注意的是一般而言,具有更小直徑的元件的傳聲器可能具有導致大量噪聲處于低聲級的噪聲特性(例如,信噪比在57db至62db的范圍內)。因此,通常,隨著直徑減小,其靈敏度降低,從而該傳聲器感測或鑒別低環(huán)境噪聲電平處的變化的能力減弱。使用小直徑元件的一種替代方案為使用較大直徑的或被放大的傳聲器,然而,這樣的替代方案可能需要不可接受地增大傳聲器總體尺寸。
單傳聲器20向入站(inbound)音頻信號路徑(包括噪聲補償電路,其使用該信號來估計噪聲電平)和出站(outbound)音頻信號路徑(用于所發(fā)射的語音信號)兩者都提供信號輸入。通常,該信號補償電路控制入站音頻信號路徑中的增益,用于向頭戴式耳機用戶的耳朵提供所接收的語音信號,其具有至少部分響應于所估計的噪聲電平的增益。
傳聲器20的結構在環(huán)境噪聲抑制與環(huán)境噪聲靈敏度之間提供一種平衡,借此使得單傳聲器20既適合于提供用于出站音頻路徑的音頻信號又適合于估計環(huán)境噪聲電平。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動態(tài)噪聲補償電路優(yōu)選地響應低達50dB (A) SPL的環(huán)境噪聲電平。傳聲器20生成其電平超過由低電平聲輸入所產生的電信號的電噪聲電平。因此,為了向動態(tài)噪聲補償電路提供適合的輸入,傳聲器20的結構得以優(yōu)選地選擇,使得來自50dB(A)環(huán)境聲噪聲(例如,中心在125Hz的一倍頻程噪聲頻帶)的電信號電平超過傳聲器20的電噪聲電平。
參照圖4,由傳聲器生成的電信號電平作為環(huán)境噪聲電平的函數,在從50dB(A)至70dB (A)的噪聲電平范圍上得以示出。上部曲線代表6.5mm的端口間距并且示出了隨著噪聲電平下降至50dB(A)具有小于IdB的偏差的相對線性的關系。下部曲線表示約為2.5mm的較為不利的端口間距,該端口間距提供環(huán)境聲噪聲的方向性和抑制但是顯著偏離該傳聲器的輸入噪聲電平與輸出信號電平之間的線性關系,其在60dB(A)噪聲處偏離超過IdB,并且在54dB(A)噪聲電平以下對于噪聲電平的差(例如,0.5dB/ldB輸出電平/輸入電平)相對不敏感。因此,將該傳聲器被構造為提供上部曲線,從而向噪聲補償電路提供適合的輸入。注意,提供相對于對空間漫射噪聲的靈敏度而言對語音信號(其源相對靠近并且指向該傳聲器)的最大相對靈敏度的技術問題可以通過2.5mm間距而不是6.5mm間距得以更好地實現(xiàn)。然而,在提供對環(huán)境噪聲的近似線性響應的同時提供相對于環(huán)境噪聲的對語音的近似最優(yōu)的相對靈敏度的技術問題通過選擇6.5_間距得以最好地匹配。使用單個雙端口傳聲器還提供勝過使用兩個分開的壓敏傳聲器(其信號可以電氣結合以提供出站信號)的技術優(yōu)勢,包括更小,而且可以比使用兩個分開的傳聲器更便宜。
多孔膜(未示出),諸如電阻屏或布,可以安裝在端口 22、24上以通過在風湍流沖擊傳聲器20之前將來自這樣的風瑞流的能量發(fā)散來幫助減小風噪聲。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多孔膜安裝在距端口 22、24至少Imm的距離處。因為語音信號的質點速度通常小于微風的質點速度,所以該多孔膜不會負面地影響傳聲器20的語音場靈敏度。
通常,該傳聲器的用戶可以處于具有高的和/或變化的環(huán)境噪聲電平的環(huán)境中,并且入站語音的電平可以變化。因此,可能有時(如通過傳聲器所放入的耳朵以及在相對的耳朵中所聽到的)環(huán)境噪聲干擾入站語音的可懂度(或其他所期望的品質)。在未使用自動噪聲補償技術的情況下,雖然用戶可以能夠當入站語音變得更弱或者當環(huán)境噪聲增加時調節(jié)(即增大)音量,但是當該電平再次改變時,用戶將不得不重新調節(jié)音量,否則會忍受耳中的音量增大,這可能是不愉快的和/或不舒適的。
如上面所介紹的,該傳聲器提供音頻信號用于出站音頻路徑以及用來估計環(huán)境噪聲電平。通常,該頭戴式耳機實施動態(tài)噪聲補償(DNC)方法,其中入站信號路徑上的增益以響應如該傳聲器所感測的估計環(huán)境噪聲電平的方式得以控制。在如下面描述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此增益對相對于估計噪聲電平的、在入站信號路徑中的估計語音信號電平的相對電平進行響應,例如,具有考慮根據該傳聲器的靈敏度和聲驅動器呈現(xiàn)給用戶的聲壓電平和/或考慮由于該傳聲器的耳機所導致的耳中環(huán)境噪聲的任何衰減的相對電平。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在入站信號路徑上,還至少邏輯上提供用戶可選增益,其中在對環(huán)境噪聲電平應用用戶選擇的增益之后,DNC控制增益對相對語音信號電平進行響應。
圖5示出了頭戴式耳機10的一種實施方式的邏輯框圖。入站音頻信號SK,其攜帶遠端談話者的語音(以及非語音和/或遠端噪聲或相對于這種噪聲相對弱的語音的時段),在無線通信鏈路(例如,至所配對的移動電話的Bluetooth 鏈路)上被接收。頭戴式耳機10包括增益調節(jié)控制,其允許用戶選擇增益設置。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增益調節(jié)控制使得能夠向上/向下控制增益,例如,允許以正3dB或負3dB的增量改變。通過頭戴式耳機10的增益調節(jié)電路502來將用戶選擇的增益Gusek應用于入站音頻信號SK,以產生用戶增益調節(jié)的入站音頻信號SueA。由語音電平估計器電路504進一步處理用戶增益調節(jié)的入站音頻信號Suca以產生語音電平估計Se (以dB為單位)。
該傳聲器提供用于出站信號路徑以及輸入音頻信號Nk兩者的信號,該信號攜帶經由傳聲器20接收的本地噪聲。例如,此音頻信號可以包括不包括用戶語音而包括接收自遠處的噪聲的時段。此外,該音頻信號可以包括其中用戶語音相對于噪聲相對弱的時段,例如,當陣風引起高電平的噪聲突發(fā)時。如下面進一步描述的,此輸入信號由噪聲電平估計器電路506處理以計算A加權噪聲電平估計Ne (以dB為單位)。在下面的討論中,語音電平估計與噪聲電平估計的比(即,入站語音電平與環(huán)境噪聲比)被認為是信噪比SNR = Se-Ne (以dB為單位),其表示:相對于經由環(huán)境(即,直接地到達沒有聲驅動器的耳朵,以及經由通過用戶的一只耳朵中的聲驅動器的物理結構限制的聲路)抵達用戶雙耳的環(huán)境噪聲電平,經由到另一只耳朵的聲驅動器呈現(xiàn)給用戶的耳朵的語音信號的相對電平。在一些示例中,匹配該信號電平,使得SNR = O對應具有與呈現(xiàn)給用戶耳朵的語音信號相同的電平的抵達用戶耳朵的環(huán)境噪聲。在一些示例中,SNR未考慮通過用戶耳朵中的物理結構的環(huán)境噪聲的衰減,因此耳朵中的相等聲級對應于SNR < O。
參照圖5中所示的邏輯信號流程圖可以理解用戶選擇的增益和DNC控制的增益的應用。在應用用戶選擇的增益Gusek之前,信噪比為SNRa)。在用戶選擇的增益Gusek應用于入站音頻信號Sk之后,信噪比為SNR⑵=SNR(1)+Gusero通常,用戶被期望設置用戶選擇的增益以使呈現(xiàn)到他們耳朵的聲信號是“舒適的”。然而,如果入站語音電平或環(huán)境噪聲電平變化,盡管具有用戶選擇的增益,結果SNR可能有時導致難以聽到或理解入站語音或者入站語音太響。增大用戶選擇的增益有時可能導致呈現(xiàn)給用戶耳朵的信號是不舒適的。DNC方法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適配入站信號的總增益以在高環(huán)境噪聲和/或低入站語音電平的時段期間在維持可懂度的同時獲得對于用戶而言舒適的電平。通常,如下面所描述的,一種方法是除了用戶選擇的增益之外應用另一個增益,該增益根據估計的SNR而變化,例如,在高SNR時段期間提供很小的增益或者不提供增益,而隨著環(huán)境噪聲電平上升和/或入站語音電平下降提供逐漸增加的增益以維持至少最小的SNR。
信噪比估計SNR(2)基于語音電平估計Se和A加權噪聲電平估計Ne計算得出。語音電平估計是在正如由語音活動檢測器所確定的語音的時段期間經平滑和平均處理的信號電平。因此,其中入站信號沒有檢測到的語音信號的時間間隔對語音電平估計沒有貢獻。在一些示例中,該平均處理的時間常數約為2秒。
噪聲電平估計Ne基于傳聲器信號的時間間隔,該傳聲器信號既不包括正如由第二語音活動檢測器所確定的語音,也不包括正如可能由風所引起的突發(fā)噪聲。剩余的時間間隔用于周期性地計算信號電平,例如,每8ms( “噪聲分析幀”)。噪聲電平估計通過以6dB/s的向上壓擺率和9dB/s的向下壓擺率的限制跟蹤計算得出的信號電平來形成。由此方法解決的一個技術問題是該傳聲器可能對室外環(huán)境中的風敏感,其造成對環(huán)境噪聲電平的過高估計,從而導致增益升高至高于所期望的或舒適的電平。例如,由風所引起的噪聲電平可以比由DNC增益調節(jié)所解決的噪聲電平高出多達20dB。
噪聲突發(fā)檢測器基于閾值以及時間常數。將未被語音活動檢測器宣告為語音的輸入信號間隔與噪聲突發(fā)閾值進行比較。噪聲突發(fā)間隔當電平超過閾值時開始,并且繼續(xù),直到輸入電平處于閾值之下持續(xù)連續(xù)數個持續(xù)時間等于時間常數的非語音噪聲分析幀。
由目標增益計算電路508將信噪電平估計SNR(2)應用于增益曲線(圖6中示出了其一個示例)以確定目標增益調節(jié)Gtct。在所描繪的圖5的示例中,由增益調節(jié)電路502將目標增益調節(jié)Gtct結合用戶選擇的增益(即,通過將增益值分貝相加)應用于入站音頻信號SK,以產生系統(tǒng)增益調節(jié)的音頻信號SseA,其繼而被輸出到該頭戴式耳機用戶的耳朵。在應用兩個增益值后,結果信噪電平本質上是SNR(3) = SNR(2)+Gtct。一般而言,結果SNR03)在低信噪電平(例如,直至約SNR(2) = -12dB)處保持在最小電平(例如_2dB)之上,并且進行相對平滑的轉換使得在高信噪電平處,SNR(3)接近SNR(2)。
在所描繪的圖6的示例中,對于需要很小的增益調節(jié)的高SNR的情況,增益曲線具有遠小于ldB/dB的斜率;對于適中的至差的SNR的情況(例如,在-12dB與12dB之間),增益曲線具有在-0.2dB/dB與-ldB/dB之間的斜率;當SNR很差(例如,小于_12dB)時,增益曲線具有-ldB/dB或更大的斜率。圖6中描繪的增益曲線的形狀提供輸出舒適的收聽電平的音量調節(jié),并且實質上模仿了傳統(tǒng)頭戴式耳機用戶根據遠端談話者的語音電平和/或環(huán)境噪聲電平中的變化來調節(jié)頭戴式耳機的手動音量控制的方式。
如上面所介紹的,一些集成的支持Bluetooth 的設備中的音量控制框架可以支持每步長3dB的最小音量變化增量。如果圖5的增益調節(jié)電路502使用這樣的音量控制框架來實施,增大該音量控制框架以提供比由音量控制所提供的增量小的增益變化增量可能是期望的。以這種方式,可以減少可聽見的增益調節(jié)的人為痕跡,從而可以實現(xiàn)頭戴式耳機用戶優(yōu)越的(即便不是最佳的)體驗。
圖7示出了頭戴式耳機10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框圖。表示遠端談話者語音的入站音頻信號Sk通過無線通信鏈路(例如,至所配對的移動電話的Bluetooth 鏈路)被接收。通過頭戴式耳機10的增益粗調電路712將用戶選擇的增益Gusek應用到入站音頻信號Sk以產生用戶增益調節(jié)的入站音頻信號SueA。語音電平估計SE、A加權噪聲電平估計Ne以及目標增益調節(jié)Gtct以類似于圖5中所描述的方式產生。目標增益調節(jié)Gtct被增強的增益調節(jié)電路710的信號分解電路712分解為增益粗調分量以及增益細調分量GTCTFiM。增益粗調分量GTCTa)a_和增益細調分量GTCTFiM在其應用到入站音頻信號Sk中是同步的。增益粗調分量GTCTa)a_與用戶選擇的增益Gusek —起應用到入站音頻信號SK,以產生系統(tǒng)增益粗調信號SseAQ)a_。增益細調分量GTCTFiM應用到增益粗調的音頻信號SK,以產生系統(tǒng)增益調節(jié)的音頻信號SseA,其繼而被輸出到頭戴式耳機用戶的耳朵。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入站信號具有數字表示直至應用增益細調為止。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增益細調通過修改應用到數字模擬轉換器(DAC)的參考信號來實現(xiàn),該數字模擬轉換器將增益粗調的音頻信號的數字表示轉換為系統(tǒng)增益調節(jié)的音頻信號的模擬表示。
可以通過分解為增益粗調所討論的技術優(yōu)勢在于使用已有的數字電路用于實現(xiàn)增益粗調可以(例如,通過限制可以應用的增益范圍)簡化或改善增益細調電路的特性(例如,噪聲)。例如,實施用于入站音頻路徑的增益粗調,以及還可以包括一些或所有無線電接口和/或出站音頻路徑的商業(yè)上可獲得的電路可以與來自基于所感測的環(huán)境噪聲電平的增益細調的電路結合在傳聲器封裝中。
需要理解的是,前述說明書旨在舉例說明而非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其他實施例在以下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傳聲器,包括: 傳聲器傳感元件,具有兩個相對側;以及 外殼,包括: 第一聲端口,具有由位于所述外殼的第一側上的第一孔徑部分地限定的面向外部的部分以及由所述外殼內的第一腔體部分地限定的面向內部的部分,所述第一腔體耦合到所述傳聲器傳感兀件的第一側; 第二聲端口,具有由位于所述外殼的所述第一側上的第二孔徑部分地限定的面向外部的部分以及由所述外殼內的第二腔體部分地限定的面向內部的部分,所述第二腔體耦合到所述傳聲器傳感元件的第二側; 其中所述第一聲端口和所述第二聲端口間隔開一段距離,使得所述傳聲器傳感元件對50dB-A加權聲壓級處的環(huán)境聲噪聲的電氣響應的電平超過所述傳聲器傳感兀件的內部電氣噪聲電平。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聲器,其中所述傳聲器傳感元件的噪聲抑制,如通過所述傳聲器傳感元件對近語音信號的靈敏度與所述傳聲器傳感元件對環(huán)境聲噪聲信號的靈敏度的相對偏差所限定的,處于在所述第一聲端口和所述第二聲端口的相應最佳間距處的最大噪聲抑制的2dB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聲器,其中所述第一聲端口和第二聲端口具有在6mm至7mm的范圍內的間距。
4.一種無線通信設備,包括: 雙端口速率式傳聲器,包括: 傳聲器傳感元件,具有兩個相對側;以及 外殼,包括: 第一聲端口,具有由位于所述外殼的第一側上的第一孔徑部分地限定的面向外部的部分以及由所述外殼內的第一腔體部分地限定的面向內部的部分,所述第一腔體耦合到所述傳聲器傳感兀件的第一側; 第二聲端口,具有由位于所述外殼的所述第一側上的第二孔徑部分地限定的面向外部的部分以及由所述外殼內的第二腔體部分地限定的面向內部的部分,所述第二腔體耦合到所述傳聲器傳感元件的第二側; 其中所述第一聲端口和 所述第二聲端口間隔開一段距離,使得所述傳聲器傳感元件對50dB-A加權聲壓級處的環(huán)境聲噪聲的電氣響應的電平超過所述傳聲器傳感兀件的內部電氣噪聲電平。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設備,還包括: 噪聲突發(fā)電路,耦合到所述傳聲器;以及 環(huán)境噪聲估計電路,可操作以忽略在估計環(huán)境噪聲電平中被識別為噪聲突發(fā)的時間間隔期間來自所述傳聲器的信號。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設備,還包括: 動態(tài)噪聲補償電路,耦合到所述噪聲突發(fā)電路,所述動態(tài)噪聲補償電路可操作以至少部分基于所述噪聲突發(fā)電路的輸出產生增益調節(jié)信號。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增益調節(jié)信號包括增益粗調分量以及增益細調分量。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設備,還包括: 電子模塊,用于無線接收攜帶遠端語音的音頻信號以及無線發(fā)射攜帶近端語音的音頻信號。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設備,還包括: 音頻模塊,包括聲驅動器以將音頻信號轉換成聲能。
10.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設備包括入耳式部件,所述入耳式部件包括: 出口部分,尺寸被設計為并且被布置為裝入用戶的耳道;以及 通道,用于將聲能從音頻模塊傳導至所述出口部分的開口。
11.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設備,還包括: 多孔構件,布置在所述傳聲器之上以減小風噪聲。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多孔構件布置在距離所述傳聲器至少1_處。`
全文摘要
一種傳聲器包括傳感元件,具有兩個相對側;以及外殼,包括第一聲端口,具有由位于第一外殼側上的第一孔徑部分地限定的面向外部的部分以及由該外殼內的第一腔體部分地限定的面向內部的部分,該第一腔體耦合到該元件的第一側;以及第二聲端口,其具有由位于第一外殼側上的第二孔徑部分地限定的面向外部的部分以及由該外殼內的第二腔體部分地限定的面向內部的部分,該第二腔體耦合到該元件的第二側。所述端口間隔開一段距離,使得該元件對50dB-A加權聲壓級處的環(huán)境聲噪聲的電氣響應的電平超過該元件的內部電氣噪聲電平。
文檔編號H04R1/10GK103141119SQ201180046712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9月28日
發(fā)明者M·D·林, V·伊延加爾 申請人:伯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