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掃描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關于一種掃描器,特別是關于一種掃描器中的卷線機構。
背景技術:
圖1顯示一種傳統的接觸式影像掃描器(Contact Image Sensor scanner)的示意圖,具有上殼體11、下殼體12、透明蓋13、感測裝置14、導引桿件15、驅動裝置16以及軟性電路板18。上殼體11具有一開口111,透明蓋13設置于此開口111,而待掃描對象(圖上未顯示,例如紙張、相片等)便放置于此透明蓋13上。感測裝置14設置于上殼體11及下殼體12之間,內部設置有接觸式影像傳感器(圖上未顯示),此接觸式影像傳感器間隔著透明蓋13而對放置于其上的待掃描對象進行掃描。導引桿件15設置于下殼體12內部,感測裝置14利用跨設部141與導引桿件15連接。驅動裝置16設置于下殼體12中且與感測裝置14連接,感測裝置14借由驅動裝置16帶動而沿導引桿件15移動,用以完成對待掃描對象的掃描。在感測裝置14移動時,透過軟性電路板18保持與掃描器主機板(圖上未顯示)間的電性連接,以進行訊號的傳遞。
然而,于傳統的掃描器中,在感測裝置14移動時,軟性電路板18會隨之伸展或彎折,當軟性電路板18彎折時,極易與透明蓋13產生磨擦,因而刮傷透明蓋13嚴重影響掃描的質量,又或者,彎折的軟性電路板18常常會與感測裝置14產生干涉,造成掃描器的故障。
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掃描器其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掃描器,包括一殼體、一主機板、一感測裝置、一卷線機構以及可撓性傳輸組件,主機板設置于殼體中,感測裝置亦設置于殼體中,并可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卷線機構具有一軸體,與感測裝置連接,可撓性傳輸組件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第一端連接上述軸體并與上述感測裝置電性連接,第二端電性連接上述主機板,其中,當感測裝置位于第一位置時,一第一長度的可撓性傳輸組件系纏繞于軸體上,當感測裝置由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時,一第二長度的可撓性傳輸組件纏繞于軸體上,其中第一長度大于第二長度。
同時,根據本發(fā)明的掃描器,上述卷線機構還包括一承載盒,與上述感測裝置連接,用以容納上述可撓性傳輸組件。
另外在本發(fā)明中,上述承載盒具有一開口,上述第二端穿過上述開口而與上述主機板電性連接。
另外在本發(fā)明中,上述卷線機構還包括一上蓋,用以覆蓋上述承載盒及上述可撓性傳輸組件。
另外在本發(fā)明中,還包括一連接組件,用以連接上述感測裝置及上述卷線機構。
另外在本發(fā)明中,上述承載盒、上述上蓋及上述連接組件一體成型,并與上述感測裝置連接。
另外在本發(fā)明中,當上述感測裝置由上述第一位置移動至上述第二位置時,第二長度的上述可撓性傳輸組件纏繞于上述軸體上,而未纏繞于上述軸體上的上述可撓性傳輸組件,大致上沿上述殼體的一側邊延伸另外在本發(fā)明中,上述第二位置較上述第一位置遠離上述主機板。
另外在本發(fā)明中,上述可撓性傳輸組件為一平面軟性排線。
另外在本發(fā)明中,還包括一補強層,與上述可撓性傳輸組件連接。
另外在本發(fā)明中,上述補強層包括麥拉(MYLAR)。
另外在本發(fā)明中,上述補強層包括一長條彈片。
另外在本發(fā)明中,上述感測裝置包括一影像傳感器以及一承載組件,上述影像傳感器用以掃描一對象,而上述承載組件承載上述影像傳感器,并使得上述感測裝置可于上述第一位置及上述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另外在本發(fā)明中,還包括一透明蓋,設置于上述殼體上,用以放置上述對象。
另外在本發(fā)明中,上述承載組件包括一接觸構件,與上述透明蓋相接觸。
另外在本發(fā)明中,上述接觸構件為一耐磨墊片。
另外在本發(fā)明中,上述影像傳感器為接觸式影像傳感器(CIS)。
另外在本發(fā)明中,上述掃描器還包括一驅動裝置,與上述感測裝置連接,用以驅動上述感測裝置于上述第一位置及上述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為使本發(fā)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具體的優(yōu)選實施例,并配合附圖做詳細說明。
圖1顯示傳統的掃描器示意圖;圖2A顯示本發(fā)明的掃描器部份組件分解透視圖;圖2B顯示本發(fā)明的掃描器的感測裝置位于第一位置時的示意圖;以及圖2C顯示本發(fā)明的掃描器的感測裝置位于第二位置時的示意圖。
符號說明11 21 上殼體111 開口12 22 下殼體13 23 透明蓋14 感測裝置141 跨設部15 25 導引桿件16 26 驅動裝置18 軟性電路板24 感測裝置241 承載組件242 影像傳感器28 可撓式傳輸組件28A 第一端28B 第二端281 第一纏繞區(qū)282 第二纏繞區(qū)29 卷線機構291 承載盒292 上蓋F 軸體O 開口
S1 第一位置S2 第二位置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以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公開的各形態(tài)內容加以詳細說明參見圖2A,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掃描器。同樣地,本發(fā)明的掃描器亦具有殼體(包括上殼體21及下殼體22),構成掃描器的所有裝置及組件均設置于殼體內,將不贅述。圖2A顯示本發(fā)明的掃描器部份組件分解透視圖,本發(fā)明的掃描器包括上殼體21、下殼體22、透明蓋23、感測裝置24、導引桿件25、主機板(圖上未顯示)、驅動裝置26、可撓式傳輸組件28以及卷線機構29。在本實施例中,感測裝置24包括承載組件241以及影像傳感器242,影像傳感器242容置于承載組件241中,且例如為接觸式影像傳感器(ContactImage Sensor,CIS),而可撓式傳輸組件28例如為平面軟性電路板(FFC)。
透明蓋23上可放置待掃描的對象(圖上未顯示,例如可以是紙張、照片等)。感測裝置24設置在透明蓋23下方,內部的影像傳感器242隔著透明蓋23對對象進行掃描。驅動裝置26設置于下殼體22中且與感測裝置24連接,感測裝置24借由驅動裝置26帶動而沿導引桿件25移動,用以完成對待掃描對象的掃描。卷線機構29包括軸體F、承載盒291及上蓋292,軸體F以可旋轉的方式與感測裝置24連結,承載盒291用以容納可撓式傳輸組件28,上蓋292則用以覆蓋承載盒291及可撓式傳輸組件28,最后再借由連接組件27將卷線機構29與感測裝置24連結。
在上述中,可撓式傳輸組件28裝置于承載盒291中,可撓式傳輸組件28的第一端28A連接至軸體F,并與感測裝置24電性連接,而可撓式傳輸組件28的第二端28B先穿過承載盒291的開口O,再連接至下殼體22,并與下殼體22內的主機板電性連接。另外,軸體F、承載盒291、上蓋292及連接組件27亦可以為一體成型,再與感測裝置24連接。
本發(fā)明的掃描器經組裝之后,如圖2B和圖2C所示,為簡化圖示起見,圖2B和圖2C中省略了上殼體21、下殼體22、透明蓋23、驅動裝置26及上蓋292。請參見圖2B,顯示感測裝置24于殼體中第一位置S1時的狀態(tài),此時,部份的可撓式傳輸組件28纏繞于軸體F上,于承載盒291中形成第一纏繞部281。再請參見圖2C,顯示顯示感測裝置24于殼體中由第一位置S1移動至第二位置S2時的狀態(tài),此時,部份的可撓式傳輸組件28纏繞于軸體F上,在承載盒291中形成第二纏繞部282,而未纏繞于軸體F且于承載盒291外的可撓式傳輸組件28則沿殼體的一側邊延伸,并且相當貼近殼體的側邊。
在上述中,第一纏繞部281大于第二纏繞部282。更詳而言之,當感測裝置24位于第一位置S 1時,軸體F上所纏繞的可撓式傳輸組件28多于當感測裝置24位于第二位置S2時。另外,第二位置S2較第一位置S1遠離主機板。
為了加強可撓式傳輸組件28纏繞于軸體F的力量,可在可撓式傳輸組件28上連結一層補強層(圖上未顯示),此補強層例如可以為麥拉(MYLAR)或者為長條彈片,借以增加可撓式傳輸組件28的彈力。
另外,在感測裝置24的承載組件241上可設置有接觸構件(圖上未顯示),例如為一耐磨墊片,感測裝置24借由接觸構件而與透明蓋23接觸。
由上述可知,本發(fā)明的掃描器其平面軟性電路板(可撓式傳輸組件)可借由卷線機構的收納,解決傳統掃描器的缺點。當感測裝置位于距離主機板較近的第一位置時,大部份的平面軟性電路板收納于卷線機構中,而當感測裝置移動至距離主機板較遠的第二位置時,平面軟性電路板沿著掃描器殼體的側邊延伸,且貼近于掃描器殼體的側邊,借此,平面軟性電路板不會與透明蓋產生磨擦,亦不會與感測裝置產生干涉。
雖然本發(fā)明已以優(yōu)選實施例公開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業(yè)內人士,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仍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當視權利要求書所界定者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掃描器,包括一殼體;一主機板,設置于該殼體中;一感測裝置,設置于該殼體中,并可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一卷線機構,具有一軸體,連接該感測裝置;以及一可撓性傳輸組件,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端連接該軸體并與該感測裝置電性連接,該第二端電性連接該主機板,其中,當該感測裝置位于該第一位置時,一第一長度的該可撓性傳輸組件纏繞于該軸體上,當該感測裝置由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時,一第二長度的該可撓性傳輸組件纏繞于該軸體上,其中該第一長度大于該第二長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掃描器,其特征在于,該卷線機構還包括一承載盒,與該感測裝置連接,用以容納該可撓性傳輸組件。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掃描器,其特征在于,該承載盒具有一開口,該第二端穿過該開口而與該主機板電性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掃描器,其特征在于,該卷線機構還包括一上蓋,用以覆蓋該承載盒及該可撓性傳輸組件。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掃描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連接組件,用以連接該感測裝置及該卷線機構。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掃描器,其特征在于,該承載盒、該上蓋及該連接組件一體成型,并與該感測裝置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掃描器,其特征在于,當該感測裝置由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時,該第二長度的該可撓性傳輸組件纏繞于該軸體上,而未纏繞于該軸體上的該可撓性傳輸組件,大致上沿該殼體的一側邊延伸。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掃描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二位置較該第一位置遠離該主機板。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掃描器,其特征在于,該可撓性傳輸組件為一平面軟性電路板。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掃描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補強層,與該可撓性傳輸組件連接。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掃描器,其特征在于,該補強層包括麥拉(MYLAR)。
12.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掃描器,其特征在于,該補強層包括一長條彈片。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掃描器,其特征在于,該感測裝置包括一影像傳感器以及一承載組件,該影像傳感器用以掃描一對象,而該承載組件承載該影像傳感器,并使得該感測裝置可于該第一位置及該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掃描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透明蓋,設置于該殼體上,用以放置該對象。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掃描器,其特征在于,該承載組件包括一接觸構件,與該透明蓋相接觸。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掃描器,其特征在于,該接觸構件為一耐磨墊片。
17.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掃描器,其特征在于,該影像傳感器為接觸式影像傳感器(CIS)。
1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掃描器,其特征在于,該掃描器還包括一驅動裝置,與該感測裝置連接,用以驅動該感測裝置于該第一位置及該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全文摘要
一種掃描器,包括一殼體、一主機板、一感測裝置、一卷線機構以及可撓性傳輸組件,主機板設置于殼體中,感測裝置亦設置于殼體中,并可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卷線機構具有一軸體,與感測裝置連接,可撓性傳輸組件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第一端連接上述軸體并與上述感測裝置電性連接,第二端電性連接上述主機板,其中,當感測裝置位于第一位置時,一第一長度的可撓性傳輸組件纏繞于軸體上,當感測裝置由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時,一第二長度的可撓性傳輸組件纏繞于軸體上,其中第一長度大于第二長度。
文檔編號H04N1/04GK1972356SQ20051012674
公開日2007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05年11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11月21日
發(fā)明者吳明勛 申請人:明基電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