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耦合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耦合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空氣腔體帶線耦合器。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廣泛使用的腔體定向耦合器的頻率在800-2500MHZ之間,該頻率涵蓋了移動通信的主要頻率,同時也涵蓋了 3G的通用頻率,由于數(shù)字電視的普及,原模擬信號逐漸取消700MHz的頻率很有可能用在3G的產品上,如果想要全帶覆蓋的話,就需要帶寬更寬的耦合器、功分器,這樣才能夠覆蓋更多的頻段,現(xiàn)有的耦合器一般采用柱狀耦合設計,雖然能覆蓋較多的頻段,但因其生產成本高、加工精度高、裝配要求高等缺點,極大的限制了該類產品的應用。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耦合器,它采用了耦合帶線四級設計,不但能夠滿足一般柱狀耦合器對于覆蓋帶寬的要求,而且降低了生產過程中的加工要求精度和裝配要求以及生產成本。
[0004]為了解決【背景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由外殼、耦合直棒、耦合彎棒、電阻、調試塊構成,所述的外殼腔體內設置有耦合直棒、耦合彎棒,耦合直棒的兩端均可通過外殼與外部連接,耦合彎棒的一端可通過外殼與外部連接,另一端與電阻連接,所述的耦合直棒、耦合彎棒上分別各設置一個調試塊。
[0005]所述的耦合直棒、耦合彎棒均分別由一級耦合區(qū)、二級耦合區(qū)、三級耦合區(qū)、四級耦合區(qū)構成。
[0006]所述的調試塊分別設置在耦合直棒、耦合彎棒的三級耦合區(qū)的前端,緊接二級耦合區(qū)的位置。
[0007]所述的調試塊截面為矩形,其長與寬可在1.5X1.5_至2X2mm之間任意選取。
[0008]本發(fā)明是在外殼腔體內設置有耦合直棒、耦合彎棒,耦合直棒、耦合彎棒均分別由一級耦合區(qū)、二級耦合區(qū)、三級耦合區(qū)、四級耦合區(qū)構成,耦合直棒的一級耦合區(qū)一端為輸出端,四級耦合區(qū)一端為輸入端,耦合彎棒的一級耦合區(qū)一端連接電阻,為隔離端,四級耦合區(qū)一端為I禹合端,微波信號從輸入端輸入,一部分信號從輸出端輸出,同時在I禹合彎棒產生耦合波,另一部分微波信號就從耦合端輸出,這樣就完成了功率的分配任務,因為耦合直棒、耦合彎棒采用空氣腔體四級帶線設計,使得耦合器的帶寬更寬,可覆蓋350-2700MHZ,同時在耦合直棒、耦合彎棒上分別各設置一個調試塊,選取合適尺寸,可使耦合器的隔離效果更好,駐波變化不大,耦合度的波動范圍也變小,從而降低了其在生產過程中的加工要求精度、裝配要求及生產成本。
[0009]本發(fā)明采用了耦合帶線四級設計,不但能夠滿足一般柱狀耦合器對于覆蓋帶寬的要求,而且降低了生產過程中的加工要求精度和裝配要求以及生產成本。
[0010]【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1]【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一種新型I禹合器,它由外殼l、f禹合直棒2、|禹合彎棒3、電阻4、調試塊5構成,所述的外殼I腔體內設置有耦合直棒2、耦合彎棒3,耦合直棒2的兩端均可通過外殼I與外部連接,耦合彎棒3的一端可通過外殼I與外部連接,另一端與電阻4連接,所述的耦合直棒2、耦合彎棒3上分別各設置一個調試塊5。
[0012]所述的耦合直棒2、耦合彎棒3均分別由一級耦合區(qū)2.1、二級耦合區(qū)2.2、三級耦合區(qū)2.3、四級耦合區(qū)2.4構成。
[0013]所述的調試塊5分別設置在耦合直棒2、耦合彎棒3的三級耦合區(qū)2.3的前端,緊接二級耦合區(qū)2.2的位置。
[0014]所述的調試塊5截面為矩形,其長與寬分別為1.5mm、2mm。
[0015]本發(fā)明是在外殼腔體內設置有耦合直棒、耦合彎棒,耦合直棒、耦合彎棒均分別由一級耦合區(qū)、二級耦合區(qū)、三級耦合區(qū)、四級耦合區(qū)構成,耦合直棒的一級耦合區(qū)一端為輸出端,四級耦合區(qū)一端為輸入端,耦合彎棒的一級耦合區(qū)一端連接電阻,為隔離端,四級耦合區(qū)一端為I禹合端,微波信號從輸入端輸入,一部分信號從輸出端輸出,同時在I禹合彎棒產生耦合波,另一部分微波信號就從耦合端輸出,這樣就完成了功率的分配任務,因為耦合直棒、耦合彎棒采用空氣腔體四級帶線設計,使得耦合器的帶寬更寬,可覆蓋350-2700MHZ,同時在耦合直棒、耦合彎棒上分別各設置一個調試塊,選取合適尺寸,可使耦合器的隔離效果更好,駐波變化不大,耦合度的波動范圍也變小,從而降低了其在生產過程中的加工要求精度、裝配要求及生產成本。
[0016]本發(fā)明采用了耦合帶線四級設計,不但能夠滿足一般柱狀耦合器對于覆蓋帶寬的要求,而且降低了生產過程中的加工要求精度和裝配要求以及生產成本。
【主權項】
1.一種新型耦合器,它由外殼(I)、耦合直棒(2)、耦合彎棒(3)、電阻(4)、調試塊(5)構成,所述的外殼(I)腔體內設置有耦合直棒(2)、耦合彎棒(3),耦合直棒(2)的兩端均可通過外殼(I)與外部連接,耦合彎棒(3)的一端可通過外殼(I)與外部連接,另一端與電阻(4)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耦合直棒(2)、耦合彎棒(3)上分別各設置一個調試塊(5)。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耦合直棒(2)、耦合彎棒(3)均分別由一級耦合區(qū)(2.1)、二級耦合區(qū)(2.2)、三級耦合區(qū)(2.3)、四級耦合區(qū)(2.4)構成。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試塊(5)分別設置在耦合直棒(2)、耦合彎棒(3)的三級耦合區(qū)(2.3)的前端,緊接二級耦合區(qū)(2.2)的位置。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試塊(5)截面為矩形,其長與寬可在1.5 X 1.5mm至2 X 2mm之間任意選取。
【專利摘要】一種新型耦合器,它涉及耦合器技術領域。它由外殼、耦合直棒、耦合彎棒、電阻、調試塊構成,所述的外殼腔體內設置有耦合直棒、耦合彎棒,耦合直棒的兩端均可通過外殼與外部連接,耦合彎棒的一端可通過外殼與外部連接,另一端與電阻連接。本發(fā)明采用了耦合帶線四級設計,不但能夠滿足一般柱狀耦合器對于覆蓋帶寬的要求,而且降低了生產過程中的加工要求精度和裝配要求以及生產成本。
【IPC分類】H01P5/16
【公開號】CN104900972
【申請?zhí)枴緾N201410518927
【發(fā)明人】岳朝風
【申請人】合肥佳瑞林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9月9日
【申請日】2014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