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式傳輸模塊及交叉式傳輸模塊的組合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交叉式傳輸模塊及交叉式傳輸模塊的組合方法。該交叉式傳輸模塊的組合方法包括:提供一第一電路板以及一第二電路板,其中,該第一電路板包括一第一天線,該第二電路板包括一第一溝槽以及一第二天線;以及將該第一電路板沿一插入方向部分穿過該第一溝槽,以使該第一電路板結合該第二電路板,其中,該第一電路板位于一第一平面之上,該第二電路板位于一第二平面之上,該插入方向與該第二平面之間存在一夾角,該夾角不為零度。本發(fā)明可以低的成本,提供大幅的增益值改進。
【專利說明】交叉式傳輸模塊及交叉式傳輸模塊的組合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交叉式傳輸模塊及交叉式傳輸模塊的組合方法,特別涉及一種具 有較高增益的交叉式傳輸模塊及交叉式傳輸模塊的組合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長期演進(LongTermEvolution)技術多使用指向性偶極天線(directional dipoleantenna)進行信號的傳輸,而指向性偶極天線主要設置于交叉式傳輸模塊之上。交 叉式傳輸模塊一般具有兩個彼此交叉的電路板以及反射罩,電路板固定于反射罩之上。在 公知技術中,電路板上形成有沿電路板長度方向延伸的溝槽,該溝槽位于電路板的中央,藉 此,兩個電路板可以彼此交叉結合。然而,溝槽的位置限制了電路板上的空間使用,造成了 設計上的難題。
[0003] 因此,需要提供一種交叉式傳輸模塊及交叉式傳輸模塊的組合方法來解決上述問 題。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 本發(fā)明即為了解決公知技術的問題而提供一種交叉式傳輸模塊的組合方法,包括 下述步驟。首先,提供一第一電路板以及一第二電路板,其中,該第一電路板包括一第一天 線,該第二電路板包括一第一溝槽以及一第二天線;其次,將該第一電路板沿一插入方向部 分穿過該第一溝槽,以使該第一電路板結合該第二電路板,其中,該第一電路板位于一第一 平面之上,該第二電路板位于一第二平面之上,該插入方向與該第二平面之間存在一夾角, 該夾角不為零度。
[0005]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交叉式傳輸模塊的組合方法,該交叉式傳輸模塊的組合方法包 括:提供一第一電路板以及一第二電路板,其中,該第一電路板包括一第一天線,該第二電 路板包括一第一溝槽以及一第二天線;以及將該第一電路板沿一插入方向部分穿過該第一 溝槽,以使該第一電路板結合該第二電路板,其中,該第一電路板位于一第一平面之上,該 第二電路板位于一第二平面之上,該插入方向與該第二平面之間存在一夾角,該夾角不為 零度。
[0006]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交叉式傳輸模塊,該交叉式傳輸模塊包括:一第一電路板,該第 一電路板包括一第一天線以及一第一指向器;以及一第二電路板,該第二電路板包括一第 一溝槽、一第二天線以及一第二指向器,其中,該第一電路板部分穿過該第一溝槽,以使該 第一電路板結合該第二電路板,其中,該第一電路板位于一第一平面之上,該第二電路板位 于一第二平面之上,其中,該第一指向器平行于該第一天線,該第二指向器平行于該第二天 線,該第一指向器以及該第二指向器分別為連續(xù)的微帶結構。
[0007] 應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交叉式傳輸模塊及其組合方法,該第一電路板沿該插入方 向部分穿過該第一溝槽,以使該第一電路板結合該第二電路板,且該插入方向垂直于該第 二電路板表面。相比于傳統(tǒng)的上下交叉結合的設計,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采用了側向交叉結合 的設計,藉此,第一溝槽(結合溝槽)在電路板上的尺寸以及位置皆可適度地設計,本發(fā)明提 供了較大的設計靈活性。此外,在傳統(tǒng)的上下交叉結合的設計之中,由于結合溝槽的長度較 長,因此無法設置指向器(指向器會被結合溝槽截斷)。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由于采用了側 向交叉結合的設計,因此可設置指向器,指向器的長度可與電路板的寬度相近。指向器的設 置可提高交叉式傳輸模塊的增益值。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交叉式傳輸模塊可以低的成本,提 供大幅的增益值改進。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 圖IA顯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交叉式傳輸模塊;
[0009] 圖IB顯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交叉式傳輸模塊的另一視角;
[0010] 圖2顯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交叉式傳輸模塊的第一電路板以及第二電路板的組 裝情形;
[0011] 圖3顯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一種交叉式傳輸模塊的第一電路板、第二電路板以及 反射器的組裝情形;
[0012] 圖4顯示本發(fā)明的一變化實施例的交叉式傳輸模塊;以及
[0013] 圖5顯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交叉式傳輸模塊的組合方法。
[0014]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0015] 10 第-20 第.^:電路板 101 第·表爾 21 第+ :天線 102 第二表面 22 第…:指向器 11 第--天線 23 第-構槽 111 第一$0射體 24 第........:溝擠 112 第.^:輻射體 25 第:i抅ft 12 第·指肉器 26 第P1I指向器 13 第一結合部 29 第二纜線 14 第........:結介部 30 反射器 15 第:.....結介部 31 反射表而 16 第-·:指肉器 Pl 第-·平而 171 第--缺 口 P2 第- 172 第........:缺UT 插入方向
[0016] 173 第------·:缺 1.....I0 夾Λ 18 第…基部 Sl、S2、 步驟 19 第一纜線
【具體實施方式】
[0017] 參照圖1Α、圖1Β、圖2,其顯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交叉式傳輸模塊,包括一第一電 路板10以及一第二電路板20。第一電路板10包括一第一天線11以及一第一指向器12。 第二電路板20包括一第一溝槽23 (圖2)、一第二天線21以及一第二指向器22。其中,該 第一電路板10部分穿過該第一溝槽23,以使該第一電路板10結合該第二電路板20,其中, 該第一電路板10位于一第一平面Pl之上,該第二電路板20位于一第二平面P2之上,其中, 該第一指向器12平行于該第一天線11,該第二指向器22平行于該第二天線21,該第一指 向器12以及該第二指向器22分別為連續(xù)的微帶結構。
[0018] 參照圖1A、圖1B,交叉式傳輸模塊一般還具有第一纜線19以及第二纜線29,第一 纜線19電性連接該第一天線11,第二纜線29電性連接該第二天線21。
[0019] 在上述實施例中,該第二平面P2垂直于該第一平面Pl。
[0020] 在上述實施例中,該交叉式傳輸模塊可以為一雙極化傳輸模塊、一圓極化傳輸模 塊,或其他原理的傳輸模塊。
[0021] 參照圖1A、圖1B、圖2,該第一電路板10包括一第一結合部13,該第一結合部13穿 過該第一溝槽23,該第一天線11部分位于該第一結合部13之上而穿過該第一溝槽23 (在 此實施例中,第一天線11位于該第一結合部13的下緣),該第二天線21鄰近該第一溝槽23 的一端(在此實施例中為下端)。
[0022] 該第一電路板10還包括一第二結合部14,該第二電路板20還包括一第二溝槽 24,該第二結合部14穿過該第二溝槽24,該第一指向器12部分位于該第二結合部14之上 而穿過該第二溝槽24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指向器12位于該第二結合部14的下緣),該第 二指向器22鄰近該第二溝槽24的一端(在此實施例中為下端)。
[0023]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電路板10還包括一第三結合部15,該第二電路板20還包 括一第三溝槽25,該第三結合部15穿過該第三溝槽25。一第三指向器16部分位于該第三 結合部15之上而穿過該第三溝槽25 (在此實施例中,第三指向器16位于該第三結合部15 的下緣),一第四指向器26鄰近該第三溝槽25的一端(在此實施例中為下端)。指向器的數(shù) 量增加,可進一步地改善交叉式傳輸模塊的增益值。
[0024] 在上述實施例中,第二結合部14與第三結合部15之間可具有一第一缺口 171,第 三結合部15與第一結合部13之間可具有一第二缺口 172。該第一電路板10可還包括一第 一基部18,第一基部18與該第一結合部13之間可具有一第三缺口 173。
[0025] 參照圖3,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一種交叉式傳輸模塊還包括一反射器30,該反射器 具有一反射表面31,其中,該第一電路板10以及該第二電路板20插設于該反射器30之上, 該第一電路板10以及該第二電路板20均垂直于該反射表面31。
[0026] 該第一天線11位于該第一指向器12與該反射表面31之間,該第二天線21位于 該第二指向器22與該反射表面31之間。
[0027] 參照圖1A、圖1B,該第一天線(例如,雙極化天線)11包括一第一輻射體111以及 一第二輻射體112,該第二輻射體112形成于該第一結合部13之上,該第二電路板20在該 第一平面Pl上的位置位于該第一輻射體111與該第二輻射體112之間。
[0028] 參照圖4,在一變化實施例中,該第一電路板10包括一第一表面101以及一第二表 面102,該第一表面101相反于該第二表面102,該第一福射體111形成于該第一表面101 之上,該第二輻射體112形成于該第二表面102之上。同樣地,該第一天線亦可包含一第三 輻射體以及一第四輻射體,該第三輻射體以及該第四輻射體可分別設于該第二電路板的相 反表面。
[0029] 參照圖2、圖5,其顯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交叉式傳輸模塊的組合方法,包括以下 步驟。首先,提供一第一電路板以及一第二電路板,其中,該第一電路板包括一第一天線,該 第二電路板包括一第一溝槽以及一第二天線(SI);接著,將該第一電路板沿一插入方向T 部分穿過該第一溝槽,以使該第一電路板結合該第二電路板,其中,該第一電路板位于一第 一平面之上,該第二電路板位于一第二平面之上,該插入方向T與該第二平面之間存在一 夾角Θ,該夾角Θ不為零度(S2)。在此實施例中,該夾角為90度,且該第二平面垂直于該 第一平面。
[0030] 參照圖3,上述交叉式傳輸模塊的組合方法可還包括下述步驟:提供一反射器,該 反射器具有一反射表面;以及將組裝完成的該第一電路板以及該第二電路板插設于該反射 器之上,其中,該第一電路板以及該第二電路板均垂直于該反射表面。
[0031] 應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交叉式傳輸模塊及其組合方法,該第一電路板沿該插入方 向部分穿過該第一溝槽,以使該第一電路板結合該第二電路板,且該插入方向垂直于該第 二電路板表面。相比于傳統(tǒng)的上下交叉結合的設計,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采用了側向交叉結合 的設計,藉此,第一溝槽(結合溝槽)在電路板上的尺寸以及位置皆可適度地設計,本發(fā)明提 供了較大的設計靈活性。此外,在傳統(tǒng)的上下交叉結合的設計之中,由于結合溝槽的長度較 長,因此無法設置指向器(指向器會被結合溝槽截斷)。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由于采用了側 向交叉結合的設計,因此可設置指向器,指向器的長度可與電路板的寬度相近。指向器的設 置可提高交叉式傳輸模塊的增益值。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交叉式傳輸模塊可以低的成本,提 供大幅的增益值改進。
[0032] 雖然本發(fā)明已以具體的較佳實施例公開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仍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fā) 明的保護范圍應當視所附的權利要求書的范圍所界定者為準。
【權利要求】
1. 一種交叉式傳輸模塊的組合方法,該交叉式傳輸模塊的組合方法包括: 提供一第一電路板以及一第二電路板,其中,該第一電路板包括一第一天線,該第二電 路板包括一第一溝槽以及一第二天線;以及 將該第一電路板沿一插入方向部分穿過該第一溝槽,以使該第一電路板結合該第二電 路板,其中,該第一電路板位于一第一平面之上,該第二電路板位于一第二平面之上,該插 入方向與該第二平面之間存在一夾角,該夾角不為零度。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式傳輸模塊的組合方法,其中,該夾角為90度,且該第二平 面垂直于該第一平面。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式傳輸模塊的組合方法,其中,該交叉式傳輸模塊為一雙 極化傳輸模塊或一圓極化傳輸模塊。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交叉式傳輸模塊的組合方法,其中,該第一電路板包括一第一 結合部,該第一結合部穿過該第一溝槽,該第一天線部分位于該第一結合部之上而穿過該 第一溝槽,該第二天線鄰近該第一溝槽的一端。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交叉式傳輸模塊的組合方法,其中,該第一電路板還包括一第 一指向器,該第二電路板還包括一第二指向器,該第一指向器平行于該第一天線,該第二指 向器平行于該第二天線,該第一指向器以及該第二指向器分別為連續(xù)的微帶結構。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交叉式傳輸模塊的組合方法,其中,該第一電路板還包括一第 二結合部,該第二電路板還包括一第二溝槽,該第二結合部穿過該第二溝槽,該第一指向器 部分位于該第二結合部之上而穿過該第二溝槽,該第二指向器鄰近該第二溝槽的一端。
7.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交叉式傳輸模塊的組合方法,該交叉式傳輸模塊的組合方法還 包括: 提供一反射器,該反射器具有一反射表面; 將組裝完成的該第一電路板以及該第二電路板插設于該反射器之上,其中,該第一電 路板以及該第二電路板均垂直于該反射表面。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交叉式傳輸模塊的組合方法,其中,該第一天線位于該第一指 向器與該反射表面之間,該第二天線位于該第二指下器與該反射表面之間。
9.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交叉式傳輸模塊的組合方法,其中,該第一天線包括一第一輻 射體以及一第二福射體,該第二福射體形成于該第一結合部之上,該第二電路板在該第一 平面上的位置位于該第一輻射體與該第二輻射體之間。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交叉式傳輸模塊的組合方法,其中,該第一電路板包括一第一 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相反于該第二表面,該第一福射體形成于該第一表面之 上,該第二輻射體形成于該第二表面之上。
11. 一種交叉式傳輸模塊,該交叉式傳輸模塊包括: 一第一電路板,該第一電路板包括一第一天線以及一第一指向器;以及 一第二電路板,該第二電路板包括一第一溝槽、一第二天線以及一第二指向器,其中, 該第一電路板部分穿過該第一溝槽,以使該第一電路板結合該第二電路板,其中,該第一電 路板位于一第一平面之上,該第二電路板位于一第二平面之上,其中,該第一指向器平行于 該第一天線,該第二指向器平行于該第二天線,該第一指向器以及該第二指向器分別為連 續(xù)的微帶結構。
12. 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交叉式傳輸模塊,其中,該第二平面垂直于該第一平面。
13.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交叉式傳輸模塊,其中,該交叉式傳輸模塊為一雙極化傳輸 模塊或一圓極化傳輸模塊。
14.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交叉式傳輸模塊,其中,該第一電路板包括一第一結合部,該 第一結合部穿過該第一溝槽,該第一天線部分位于該第一結合部之上而穿過該第一溝槽, 該第二天線鄰近該第一溝槽的一端。
15. 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交叉式傳輸模塊,其中,該第一電路板還包括一第二結合部, 該第二電路板還包括一第二溝槽,該第二結合部穿過該第二溝槽,該第一指向器部分位于 該第二結合部之上而穿過該第二溝槽,該第二指向器鄰近該第二溝槽的一端。
16. 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交叉式傳輸模塊,該交叉式傳輸模塊還包括: 一反射器,該反射器具有一反射表面,其中,該第一電路板以及該第二電路板插設于該 反射器之上,該第一電路板以及該第二電路板均垂直于該反射表面。
17. 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交叉式傳輸模塊,其中,該第一天線位于該第一指向器與該 反射表面之間,該第二天線位于該第二指向器與該反射表面之間。
18. 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交叉式傳輸模塊,其中,該第一天線包括一第一輻射體以及 一第二輻射體,該第二輻射體形成于該第一結合部之上,該第二電路板在該第一平面上的 位置位于該第一輻射體與該第二輻射體之間。
19. 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交叉式傳輸模塊,其中,該第一電路板包括一第一表面以及 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相反于該第二表面,該第一福射體形成于該第一表面之上,該第二 輻射體形成于該第二表面之上。
【文檔編號】H01Q19/10GK104425897SQ201310397307
【公開日】2015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9月4日
【發(fā)明者】鐘炳春, 鄭佳尚 申請人:啟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