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共站址基站天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移動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共站址基站天線。
背景技術:
在移動通信網(wǎng)絡中,需通過基站天線來中轉通信信號。然而,目前存在2G移動通信網(wǎng)絡與3G移動通信網(wǎng)絡共存,其中,2G移動通信網(wǎng)絡又存在著GSM (GlcA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動通訊系統(tǒng))標準、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ing,碼分多址)標準等,3G移動通信網(wǎng)絡又存在著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Addressing,時分同步石馬分多址)標準、 WCDMA (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ddressing,寬帶碼分多址)標準、CDMA2000標準等。不同網(wǎng)絡制式的移動通信網(wǎng)絡,需要的基站天線亦不相同。隨著3G移動通信網(wǎng)絡的大規(guī)模展開,對于運營商而言,要實現(xiàn)3G移動通信網(wǎng)絡的快速部署,實現(xiàn)安全、可靠、節(jié)省資源的網(wǎng)絡建設內(nèi)目的,基站站址的選取和建設至關重要。如果能夠充分利用現(xiàn)有2G移動通信網(wǎng)絡的資源,實現(xiàn)2G/3G移動通信網(wǎng)絡基站共站址建設,則可以為移動通信網(wǎng)絡的建設帶來極大便利。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現(xiàn)有技術中,提出了一種共站址基站天線,采用上下層疊的多層集束方式,以GSM、TD-SCDMA兩種網(wǎng)絡制式的共站址基站天線為例進行說明,上層為GSM 基站天線單元,下層為TD-SCDMA基站天線單元,上下層之間設置連接結構,以將不同層的基站天線單元疊置在一起,然而這造成共站址基站天線的相對高度高,且連接結構復雜,因此不便于共站址基站天線的組裝、安裝、調(diào)試和維護。因此,設計一種相對高度低、無復雜連接結構的共站址基站天線,以便于共站址基站天線的組裝、安裝、調(diào)試和維護,成為現(xiàn)有技術中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一。
實用新型內(nèi)容為了便于共站址基站天線的組裝、安裝、調(diào)試和維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相對高度低、無復雜連接結構的共站址基站天線。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共站址基站天線,包括外罩(10)、并排設置在外罩(10)內(nèi)的第一天線單元00)和第二天線單元(30),所述第一天線單元00)和第二天線單元(30) 屬于不同的網(wǎng)絡制式,其中所述第一天線單元(20),包括第一反射板010)、第一支撐桿020)、第一調(diào)節(jié)座 030)、第一支承座(MO)和第一樞接座Q50);所述第一反射板(210)上設有第一振子陣列且設置在第一支撐桿(220)上;所述第一支撐桿O20)的一端設置在第一調(diào)節(jié)座(230) 上,另一端樞接在第一樞接座(250)上;所述第一調(diào)節(jié)座O30)設置在第一支承座(MO) 上;第一支承座(MO)和第一樞接座(250)分別設置在外罩(10)上;所述第二天線單元(30),包第二反射板(310)、第二支撐桿(320)、第二調(diào)節(jié)座 (330)、第二支承座(340)和第二樞接座Q50);所述第二反射板(310)上設有第二振子陣列且設置在第二支撐桿(320)上;所述第二支撐桿(320)的一端設置在第二調(diào)節(jié)座(330) 上,另一端樞接在第二樞接座(350)上;所述第二調(diào)節(jié)座(330)設置在第二支承座(340) 上;第二支承座(340)和第一樞接座(350)分別設置在外罩(10)上。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共站址基站天線,由于不同網(wǎng)絡制式的第一天線單元和第二天線單元并排設置在外罩內(nèi),因此降低了共站址基站天線的相對高度,且省去了復雜的連接結構,從而便于共站址基站天線的組裝、安裝、調(diào)試和維護。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優(yōu)點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闡述,并且,部分地從說明書中變得顯而易見,或者通過實施本實用新型而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優(yōu)點可通過在所寫的說明書、權利要求書、以及附圖中所特別指出的結構來實現(xiàn)和獲得。
圖Ia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共站址基站天線外罩的立體示意圖;圖Ib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共站址基站天線除去第二罩體后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共站址基站天線除去外罩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共站址基站天線,以便于共站址基站天線的組裝、安裝、調(diào)試和維護。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yōu)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并且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本實用新型提供共站址基站天線包括外罩10、并排設置在外罩10內(nèi)的第一天線單元20和第二天線單元30,所述第一天線單元20和第二天線單元30屬于不同的網(wǎng)絡制式。如圖Ia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共站址基站天線外罩的立體示意圖,外罩10包括第一罩體110、第二罩體120和頂板130,其中第一罩體110和第二罩體120并排設置,頂板130設置在第一罩體110和第二罩體120的頂部。具體的,第一罩體110和第二罩體120可以設計為長方體形狀,且第一罩體110和第二罩體120可以左右并排設置且設置在一起,頂板130合并設置在第一罩體110和第二罩體120的頂部。具體實施中,外罩10可以設計為空調(diào)主機形狀,以達到美化的目的。這樣,既美化了城市環(huán)境,也可以減少人們對無線電磁環(huán)境的恐懼和抵觸,同時,也可以延長基站天線的使用壽命,保證移動通信的質(zhì)量。具體實施中,外罩10可以采用玻璃鋼材料或者PVC^Polyvinylchloride,聚氯乙烯)材料,其中,玻璃鋼材料具有強度高、耐老化、透波性好、透波損耗小的特點,而且外罩和油漆對移動通信信號的影響一般不超過0. 5dB。如圖Ib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除去第二罩體120后的共站址基站天線的立體示意圖,可以看到第一罩體110、頂板130和第二天線單元30。如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除去外罩10后的共站址基站天線的立體示意圖,其中[0022]第一天線單元20,包括第一反射板210、第一支撐桿220、第一調(diào)節(jié)座230、第一支承座240和第一樞接座250 ;第一反射板210上設有第一振子陣列且設置在第一支撐桿220 上;第一支撐桿220的一端設置在第一調(diào)節(jié)座230上,另一端樞接在第一樞接座250上;第一調(diào)節(jié)座230設置在第一支承座240上;第一支承座240和第一樞接座250分別設置在外罩10上。具體的,第一反射板210可以間接或者直接設置在第一支撐桿220上;第一支撐桿 220的下端設置在第一調(diào)節(jié)座230上,在第一調(diào)節(jié)座230的驅動下轉動,從而帶動第一反射板210轉動,這樣可以調(diào)節(jié)第一天線單元20的方位角。第二天線單元30,包括第二反射板310、第二支撐桿320、第二調(diào)節(jié)座330、第二支承座340和第二樞接座250 ;第二反射板310上設有第二振子陣列且設置在第二支撐桿320 上;第二支撐桿320的一端設置在第二調(diào)節(jié)座330上,另一端樞接在第二樞接座350上;第二調(diào)節(jié)座330設置在第二支承座340上;第二支承座340和第一樞接座350分別設置在外罩10上。具體的,第二反射板310可以間接或者直接設置在第二支撐桿320上。且第二支撐桿320的下端設置在第二調(diào)節(jié)座330上,在第二調(diào)節(jié)座330的驅動下轉動,從而帶動第二反射板310轉動,這樣可以調(diào)節(jié)第二天線單元30的方位角。較佳的,第一天線單元20和第二天線單元30可以左右并排設置在外罩10內(nèi)。具體實施中,第一天線單元20設置在第一罩體110內(nèi),第一支承座240和第一樞接座250分別設置在第一罩體110上;第二天線單元30設置在第二罩體120內(nèi),第二支承座340和第二樞接座250分別設置在第二罩體120上。較佳的,第一支承座對0,包括第一承載板Ml、多個承接桿242和第一底架M3 ; 第一承載板241設置在承接桿242的上端;第一底架243設置在承接桿242的下端,且第一底架243設置在外罩10上;第一調(diào)節(jié)座230設置在第一承載板241上。具體的,第一支承座240可以包括四個承接桿M2。較佳的,第二支承座340,包括第二承載板341、兩個支撐板342和第二底架343 ; 兩個支撐板342具有間隔距離且并行設置;第二承載板341設置在兩個支撐板342的上端; 第二底架343設置在支撐板342的下端,且第二底架343設置在外罩10上;第二調(diào)節(jié)座330 設置在第二承載板341上。具體的,兩個支撐板342可以左右間隔一定距離且平行設置。較佳的,第一樞接座250包括第一樞接板251和兩個第一設置架252,第一設置架 252由第一設置板253和設置在第一設置板253上的第一形板2M組成,第一設置板253設置在外罩10上;第一樞接板251設置在第一形板2M上,第一樞接板251上開設有第一樞接孔255,第一樞接板251通過第一樞接孔255與第一支撐桿220樞接,以增加第一調(diào)節(jié)座 230驅動第一支撐桿220轉動的穩(wěn)定性;第二樞接座350,包括第二樞接板351和兩個第二設置架352,第二設置架352由第二設置板353和設置在第二設置板353上的第二形板3M 組成,第二設置板353設置在外罩10上;第二樞接板351設置在第二形板3M上,第二樞接板351上開設有第二樞接孔355,第二樞接板351通過第二樞接孔355與第二支撐桿320樞接,以增加第二調(diào)節(jié)座330驅動第二支撐桿320轉動的穩(wěn)定性。較佳的,第一形板2M和第二形板354呈L形。 具體實施中,第一天線單元20包括并不局限于TD-SCDMA基站天線單元,第二天線單元30包括并不局限于GSM基站天線單元。第一天線單元10與第二天線單元30可以為 GSM、CDMA、WCDMA, CDMA2000、TD-SCDMA, LTE和WIFI等網(wǎng)絡制式的天線單元中任意兩個的組合。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共站址基站天線包括不同網(wǎng)絡制式的第一天線單元和第二天線單元,從而實現(xiàn)了共站址。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共站址基站天線,由于第一天線單元和第二天線單元并排設置在外罩內(nèi),因此降低了共站址基站天線的相對高度,且省去了復雜的連接結構,從而便于共站址基站天線的組裝、安裝、調(diào)試和維護。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nèi),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nèi)。
權利要求1.一種共站址基站天線,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罩(10)、并排設置在外罩(10)內(nèi)的第一天線單元00)和第二天線單元(30),所述第一天線單元00)和第二天線單元(30)屬于不同的網(wǎng)絡制式,其中所述第一天線單元(20),包括第一反射板010)、第一支撐桿020)、第一調(diào)節(jié)座 030)、第一支承座(MO)和第一樞接座Q50);所述第一反射板(210)上設有第一振子陣列且設置在第一支撐桿(220)上;所述第一支撐桿O20)的一端設置在第一調(diào)節(jié)座(230) 上,另一端樞接在第一樞接座(250)上;所述第一調(diào)節(jié)座(230)設置在第一支承座(MO) 上;所述第一支承座(MO)和第一樞接座(250)分別設置在外罩(10)上;所述第二天線單元(30),包括第二反射板(310)、第二支撐桿(320)、第二調(diào)節(jié)座 (330)、第二支承座(340)和第二樞接座(250);所述第二反射板(310)上設有第二振子陣列且設置在第二支撐桿(320)上;所述第二支撐桿(320)的一端設置在第二調(diào)節(jié)座(330) 上,另一端樞接在第二樞接座(350)上;所述第二調(diào)節(jié)座(330)設置在第二支承座(340) 上;所述第二支承座(340)和第一樞接座(350)分別設置在外罩(10)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共站址基站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10)包括第一罩體 (110)、第二罩體(120)和頂板(130),其中所述第一罩體(110)和所述第二罩體(120)并排設置,所述頂板(130)設置在第一罩體(110)和第二罩體(120)的頂部;所述第一天線單元00)設置在所述第一罩體(110)內(nèi),所述第一支承座(MO)和第一樞接座(250)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罩體(110)上;所述第二天線單元(30)設置在所述第二罩體(120)內(nèi),所述第二支承座(340)和第二樞接座(250)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二罩體(120)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共站址基站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座040),包括第一承載板041)、多個承接桿( 和第一底架043); 所述第一承載板041)設置在所述承接桿042)的上端;所述第一底架( 設置在所述承接桿042)的下端,且所述第一底架( 設置在所述外罩(10)上;所述第一調(diào)節(jié)座 (230)設置在所述第一承載板041)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共站址基站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座(340),包括第二承載板(341)、兩個支撐板(34 和第二底架(343); 所述兩個支撐板(34 具有間隔距離且并行設置;所述第二承載板(341)設置在所述兩個支撐板(342)的上端;所述第二底架(34 設置在所述支撐板(342)的下端,且所述第二底架(34 設置在所述外罩(10)上;所述第二調(diào)節(jié)座(330)設置在所述第二承載板(341)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共站址基站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樞接座050),包括第一樞接板051)和兩個第一設置架052),所述第一設置架(25 由第一設置板(25 和設置在所述第一設置板(25 上的第一形板(254)組成, 所述第一設置板(25 設置在所述外罩(10)上;所述第一樞接板(251)設置在所述第一形板(254)上,所述第一樞接板051)上開設有第一樞接孔055),所述第一樞接板051)通過所述第一樞接孔(25 與所述第一支撐桿(220)樞接;所述第二樞接座(350),包括第二樞接板(351)和兩個第二設置架(352),所述第二設置架(35 由第二設置板(35 和設置在所述第二設置板(35 上的第二形板(354)組成, 所述第二設置板(35 設置在所述外罩(10)上;所述第二樞接板(351)設置在所述第二形板(354)上,所述第二樞接板(351)上開設有第二樞接孔(355),所述第二樞接板(351)通過所述第二樞接孔(35 與所述第二支撐桿(320)樞接。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共站址基站天線,其特征在于,第一形板(254)和第二形板 (354)呈 L 形。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共站址基站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體(110)和第二罩體 (120)采用長方體形狀。
8.如權利要求1 7任一所述的共站址基站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10)采用玻璃鋼、或聚氯乙烯PVC材料。
9.如權利要求1 7任一所述的共站址基站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線單元 (20)包括時分同步碼分多址TD-SCDMA基站天線單元,所述第二天線單元(30)包括全球移動通訊系統(tǒng)GSM基站天線單元。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共站址基站天線,以便于共站址基站天線的組裝、安裝、調(diào)試和維護。該共站址基站天線包括外罩(10)、并排設置在外罩(10)內(nèi)的屬于不同網(wǎng)絡制式的第一天線單元(20)和第二天線單元(30),其中第一天線單元(20)中,第一反射板(210)上設有第一振子陣列且設置在第一支撐桿(220)上;第一支撐桿(220)的一端設置在第一調(diào)節(jié)座(230)上,另一端樞接在第一樞接座(250)上;第一調(diào)節(jié)座(230)設置在第一支承座(240)上;第一支承座(240)和第一樞接座(250)分別設置在外罩(10)上;第二天線單元(30)連接結構與第一天線單元(20)相同。
文檔編號H01Q1/12GK201946739SQ201020678058
公開日2011年8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2月23日
發(fā)明者何繼偉, 朱文濤, 馬華興, 高峰 申請人: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