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电影免费视频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_97视频在线观看播放_久久这里只有精品777_亚洲熟女少妇二三区_4438x8成人网亚洲av_内谢国产内射夫妻免费视频_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国字幕

一種用地震資料描述油藏的方法

文檔序號:6084939閱讀:24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用地震資料描述油藏的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地震資料描述油藏的方法,此方法是應用地震聲阻抗,對油藏的孔隙度和含油飽和度做出準確的定量估算。
在一個地區(qū)勘探油氣資源,鉆探了少量的探井,且遇到了含油地層,為了用最少的投資達到最大的效益,在部署開發(fā)方案之前,就要對該油藏進行研究。除了確定油藏的空間分布外,更重要的是對儲層物性進行研究,這樣才能作出準確的資源量估計并指導開發(fā)。油藏描述正是針對這一目的而興起的一項研究課題,此項發(fā)明也正是為油藏描述提供了這樣一種方法。
隨著勘探程度的深入,勘探的目標變得越來越復雜,而且更趨于尋找隱蔽油藏,隨之也產(chǎn)生了許多的勘探新方法。在皮克特(picktt,1963)提出應用縱波速度和橫波速度后,在此方面提出了許多新方法,如英國專利GB1,594,633;GB2,172,401A和美國專利US4,373,197;US4,375,092;US4,554,649;US4,562,558等,一些研究人員如奧迪特等(Audetetal,1982),多米尼科(Domenico,1984)和羅伯特遜等(J.D.Rcbertsonetal,1985)都公開發(fā)表了各自的在綜合應用Vp和Vs方面的成果。目前趨于成熟的技術(shù)則是振幅與偏移距(AVO)技術(shù)和背景法線分量(BackgroundNormal)方法。在上述的一些方法中,其中一些在理論上還存在疑問,比如VpVs比的應用問題。而象AVO技術(shù),它所利用的是含油氣層頂?shù)捉缑嫔戏瓷湎禂?shù)隨反射角的增大而增加,隨之也就相應地形成了反射波振幅隨偏移距的變化。它對淺部目的層的研究是有效的,但對中深部地層卻遇到了一些困難,因為在一有限的排列長度內(nèi),近偏移距檢波點和遠偏移距檢波點所接受深層反射波的入射角變化不大。
正當人們對橫波資料的應用日趨深入的時候,對地震常規(guī)資料的應用卻相對趨于落后,特別是從地質(zhì)學(包括巖石學和礦物學)的角度研究導致巖石物性參數(shù)變化的影響因素和變化規(guī)律。值得慶幸的是,許多著名的研究人員在此方面還發(fā)表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如加德納等(G.H.F.Gardneretal,1974,GeophysicsVol39,No6),以及格里哥里(A.R.Gregory,1977,AAPGMemoir26)。在方法上,象內(nèi)多爾(N.S.Neidell,1985,AAPGMemoir39),古迪西(T.Guidish)和迪拜爾(M.Debuyl)的SLIM方法(1988,SeismicStratigraphyAtlas,和J.Petr.Tech.Vol40,No4)等等。這些理論和方法都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用地震方法直接找油的途徑和制約條件。在方法創(chuàng)新上還有待進一步的深入。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為確定油田開發(fā)方案描述油藏的方法,這種方法也可在勘探過程中預測油藏。實現(xiàn)此方法發(fā)明是通過對工區(qū)的沉積、構(gòu)造和地震巖性基礎進行綜合研究后,應用地震聲阻抗確定巖性和定量估算地層孔隙度和油層含油飽和度。
此方法發(fā)明的內(nèi)容包括地質(zhì)資料綜合分析(含沉積和構(gòu)造兩部分),它的研究范圍根據(jù)工區(qū)的實際情況而定,至少得有一定的泥巖樣品做泥巖壓實分析來確定地層參數(shù);測井資料校正,合成地震記錄與地震反射時間剖面的對比;校正后的測井資料與巖心資料的對比分析以確定地下巖層的測井參數(shù)與地表巖樣的實驗室測量參數(shù)之間的換算關(guān)系;求取地層背景速度序列和地層背景密度序列;再求其地層背景聲阻抗序列,并求地層剩余聲阻抗序列;對于特定地層的聲阻抗,依據(jù)其所在層位和深度(或TO)將地層聲阻抗分解成一個地層速度分量和一個地層密度分量。同樣,用地層速度分量與地層背景速度和地層密度分量與地層背景密度求得一組地層剩余速度序列和一組地層剩余密度序列。綜合應用這些地層剩余量來判斷巖性。用雙孔隙度法判斷地層的含油水性是用一種方法從地層速度分量導出第一個視孔隙度Φav和另一種方法從地層密度分量導出第二視孔隙度Φaρ,用這兩種視孔隙度的交會來確定特定地層的含油水性。對于一特定地層,用其雙孔隙度的交會點與參考曲線的距離或兩種孔隙度的比值K= (Φav)/(Φaρ) 來確定含油水飽和度,再依據(jù)地層速度分量和地層密度分量與K值的大小關(guān)系來確定地層(油層)孔隙度。
在地層孔隙度較大、地層孔隙被氣體飽和或孔隙中的氣油比很高時,K值的反應更為靈敏。
此項方法發(fā)明,綜合地質(zhì)學、勘察地球物理學和礦物學的方法,避免了單純應用一方面的資料描述油藏所帶來的不全面性。在現(xiàn)場的油藏描述中,單純使用地質(zhì)鉆井資料,無法對井與井間的橫向變化與井眼周圍的外推做出準確估算,配合沉積和構(gòu)造分析也只是憑研究人員的經(jīng)驗來內(nèi)插和外推。單純地使用勘察地球物理方法即地震勘探方法,大多是從巖石物性參數(shù)入手,建立各種數(shù)學模型,或許應用少量巖性分析資料,但也只是涉及地層的外延,即地層所表現(xiàn)的物性特征,而缺乏對地層的內(nèi)涵,即地層所具有的本質(zhì)進行深入研究,也就是說僅用地震資料研究油藏只是對油藏的第二性資料進行研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油藏的橫向變化問題,但在縱向上或成因上卻存在缺憾;單純使用礦場地球物理資料,即測井資料,能解決油藏的縱向分辨率問題,但受到測井儀器本身的限制,即橫向探測深度問題,雖然配合地層傾角測井等新方法能對井眼周圍一定范圍的地層做出解釋,但進一步的外推也只是憑想象而已。
在油氣田勘探中,綜合應用地質(zhì)、地震和測井資料是藝術(shù)與技術(shù)的結(jié)合,此方法發(fā)明正是做到了這一點。本方法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第一,不僅能對油藏作出準確的描述,而且還對其成因作出相應的解釋,這是一種完整的因果關(guān)系完善;第二,在實現(xiàn)本方法發(fā)明的過程中,反復考慮同一物性參數(shù),消除了單一和單次使用物性參數(shù)所帶來得誤差,使之更逼近于地下的真實情況;第三,本方法發(fā)明把地層孔隙度分別看成是地層速度和密度的函數(shù),即將地層孔隙度隨地層速度和地層密度的變化分別投影到孔隙度-速度平面和孔隙度-密度平面上,這就可使兩種方法求導孔隙度的誤差得以互補,并且孔隙度的計算是在含油飽和度計算之后,這就又使得估算的孔隙度更加準確;第四,此項方法發(fā)明不僅能應用于已知區(qū)描述油藏,而且還能應用于未知區(qū)預測油藏;第五,此項方法發(fā)明,還能提供一個地區(qū)地震旅行時與深度的關(guān)系,在缺少VSP和地震測井資料時,能用它來做地震時間剖面的時深轉(zhuǎn)換和測井資料初步校正;第六,此方法發(fā)明自成體系,直接從地震縱波反射資料入手,不需配合橫波資料,這就避免了采集橫波資料所帶來的麻煩和投資增加。
對附圖的說明

圖1是實施本方法發(fā)明的工作流程圖。
圖2是一個油田區(qū)的地層背景速度Vpb和時深關(guān)系圖,縱座標為地震波雙程旅行時TO(以秒為單位),頂邊橫座標為地層深度H刻度(以公里為單位),底邊橫座標為地層背景速度Vpb(以公里/秒為單位),曲線1是地層背景速度,曲線2是由曲線1導出的時深關(guān)系曲線,曲線3是該區(qū)一口井的VSP初至時深關(guān)系曲線。
圖3是一油田區(qū)地震波雙程旅行時T0與地層背景速度Vpb、地層背景密度ρb和地層背景聲阻抗Zb的關(guān)系曲線。縱座標表示雙程旅行時T0,頂邊橫座標表示地層背景速度刻度,底邊橫座標下的上下兩排數(shù)分別表示地層背景密度和地層背景聲阻抗刻度。曲線1為地層背景聲阻抗,曲線2為地層背景速度,曲線3為地層背景密度。
圖4,6,8是地震波雙程旅行時分別與地層聲阻抗Z,地層速度Vp和地層密度ρ關(guān)系的散點圖??v座標是T0(以秒為單位),橫座標分別是地層聲阻抗,地層速度和地層密度,圖中分別加入了地層背景聲阻抗曲線,地層背景速度曲線和地層背景密度曲線。符號O表示含油砂巖,S表示含水砂巖,H表示泥巖。
圖5,7,9,是地震波雙程旅行時分別與地層剩余聲阻抗Zr,地層剩余速度Vpr和地層剩余密度ρr關(guān)系的散點圖??v座標是T0(以秒表示),橫座標分別是地層剩余聲阻抗,地層剩余速度和地層剩余密度。相當于分別將圖4中的地層背景聲阻抗曲線,圖6中的地層背景速度曲線和圖8中的地層背景密度曲線拉成垂線。符號O表示含油砂巖,S表示含水砂巖,H表示泥巖。
圖10是地層密度ρ與地層速度倒數(shù)1/Vp的散點交會圖,符號O表示含油砂巖,S表示含水砂巖,H表示泥巖。
圖11是孔隙度Φ與地層速度Vp和地層密度ρ關(guān)系的模型圖。
圖12是差異孔隙度DΦ(密度導孔隙度減去速度導孔隙度)與地層孔隙度Φ關(guān)系的模型。圖中四條曲線自下至上表示含油飽和度So分別為25%,50%,75%和100%的情況。
圖13是速度導孔隙度Φav和密度導孔隙度Φaρ的交會圖。橫座標為密度導孔隙度,縱座標為速度導孔隙度。符號O為含油砂巖,S為含水砂巖,H為泥巖;由K=Φav/Φaρ所定義的對角的實線和相鄰的三條虛線將圖內(nèi)分成五個部分,并定義這五個區(qū)1區(qū)為油層參數(shù)分布區(qū);2區(qū)為含水油層參數(shù)分布區(qū);3區(qū)為含油水層參數(shù)分布區(qū);4區(qū)為含水層參數(shù)分布區(qū);5區(qū)為泥巖參數(shù)區(qū)。
圖14是由實際資料分別從地震求導的聲阻抗與從測井求導的聲阻抗的對比圖(左欄)和分別從地震求導的孔隙度和測井求導的孔隙度的對比圖(右欄),其縱座標為地震波雙程旅行時T0(單位為秒)。左欄橫座標為聲阻抗,右欄橫座標為孔隙度,實線為地震求導的參數(shù),虛線為測井求導的參數(shù)。
用一臺可編程的微型計算機和繪圖儀,即可根據(jù)具體的需要隨意計算和編繪這些圖件以及其它附加圖件。
此項方法發(fā)明的應用,按圖1所示的工作流程來實施。
事實上,在著手油藏描述之前,勘探研究方面已作了大量的地質(zhì)分析工作,此項方法的實施可繼承先前的工作,但先前的工作必須包括有對泥巖壓實規(guī)律,沉積、構(gòu)造組合關(guān)系等的研究;測井資料與巖心資料對比分析,首先是對聲波速度資料進行校正,再與巖心分析資料做對比。聲波速度資料校正的技術(shù)要點和要求,是用校正后的聲波速度資料和密度資料合成地震記錄,與鄰井地震道進行對比,反復地校正測井參數(shù)再合成地震記錄,使之與實際地震記錄達到滿意的吻合為止。區(qū)分這樣幾個關(guān)于孔隙度的概念巖石地表有效孔隙度,巖石地表總孔隙度,巖石地下有效孔隙度,巖石地下總孔隙度,聲波孔隙度和密度孔隙度,弄清它們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此項分析還涉及到使用高壓物性資料。
從巖性學的定義來講,巖性學是對巖石中礦物組合、巖石類型的研究,對儲層研究而言,它還應包含巖石的孔隙度,含油飽和度和滲透率等物性參數(shù)。
巖石類型,孔隙度和含油飽和度是地下地層存在所具有的本質(zhì),而速度和密度或聲阻抗只是地層所表現(xiàn)的物理特征。影響這些物理參數(shù)的因素是很多的,并且有些因素是相互伴生的。因此,速度和密度或聲阻抗對巖性的解并不是唯一(或相互對照)的。那么,消除一定的影響因素后,速度和密度或聲阻抗就反映了巖性的變化。為此,經(jīng)推導后本發(fā)明提出了由下述方程dV/dt=BV2(1-V/Vm) (1)dρ/dt=BV(ρm-ρ)(2)求解地層背景速度Vpb和地層背景密度ρb,并由它們求出地層背景聲阻抗Zb。
求解方程1得到地層背景速度序列,在圖2中表示了這一曲線(曲線1)自地表向下2.5秒這一地震波旅行時間段內(nèi)的變化。并通過這條曲線對時間積分,得到一條曲線(曲線2),即地震旅行時與深度的關(guān)系曲線,這條曲線與相應深度(時間)段一口井的VSP初至時深曲線(曲線3)幾乎完全重合。因此,圖2說明,方程1求解地層背景速度序列是可靠的。
圖3顯示了某地區(qū)一特定研究層段(T0從1.4秒-2.4秒)地層背景速度,地層背景密度和地層背景聲阻抗的變化規(guī)律。地層背景速度序列(曲線2)和地層背景密度序列(曲線3)都是用有限差分法分別求解方程1和方程2所得,地層背景聲阻抗序列則是通過求地層背景速度序列與地層背景密度序列的積而獲得。
此項方法發(fā)明所試驗的地區(qū),具有一個不同于其它探區(qū)的特點,即泥巖的聲阻抗在一定的深度以下明顯高于砂巖的聲阻抗。經(jīng)礦物學分析表明,泥巖基本上由伊利石(ρ2.64-3.0g/cm3,V=6000m/s)組成,而沒有發(fā)現(xiàn)低密度和低速度的蒙脫石。實驗分析表明,泥巖的骨架密度為ρmsh=2.729g/cm3,砂巖的骨架密度為ρmss=2.724g/cm3;砂巖的這一數(shù)值略高于石英的密度2.65g/cm3,這是因為砂巖中含有一些其它的高密度礦物;泥巖的骨架速度為6024m/s;砂巖的骨架速度為5882m/s。又因為砂巖不滿足泥巖正常壓實的規(guī)律,砂巖孔隙度一般高于泥巖孔隙度,也就出現(xiàn)了泥巖聲阻抗明顯高于砂巖聲阻抗的這種規(guī)律。
圖4至圖9分別顯示了地震波雙程旅行時T0從1.4秒到2.4秒范圍內(nèi)188個樣點的聲阻抗,剩余聲阻抗,層速度,剩余速度,密度和剩余密度的分布規(guī)律,并在圖中分別加入了地層背景聲阻抗曲線,地層背景速度曲線和地層背景密度曲線,這三條曲線可分別看成是砂、泥巖的聲阻抗、速度和密度隨深度變化的劃分界限。這些圖件的制作是很簡單的,如能借助一臺可編程計算機和繪圖儀就更方便了。在圖4,圖6和圖8編繪后,可根據(jù)參數(shù)點落入圖框中的位置來判斷巖性,這一位置是參考參數(shù)點與背景曲線的相對距離。此項方法發(fā)明,不僅提供這三條背景曲線,而且正是利用這三條背景曲線計算參考點與它們的距離來計算地層剩余參數(shù),利用這些剩余參數(shù),就可直接用它們的數(shù)值來判斷巖性,這些參數(shù)消除了深度(包括壓實、地層年代、地溫等伴生因素)的影響,基本上反映了巖性本身的規(guī)律。
在這些參數(shù)中,地層密度所反映的是巖石總孔隙度,它基本上不受孔隙結(jié)構(gòu)和巖層裂隙的影響,而地層巖石速度卻受裂隙影響較大,而且這種影響的效果也很復雜,同樣也受連通孔隙的孔隙結(jié)構(gòu)的影響,但它不受巖石的溶蝕孔隙影響。當使用測井參數(shù)分析時,實測測井參數(shù)還有較大誤差。這些誤差的來源又可分為三類,第一類誤差是由井眼條件的復雜引起,包括井眼的不連續(xù)性,如井壁不規(guī)則,泥漿浸入的蝕變、粘土膨脹、地層各向異性、地層界面和裂隙等;第二類誤差包括測量設備本身和環(huán)境影響;第三類誤差則是由所用的估算方法和隨機性引起。因此,必須對測井參數(shù)進行綜合校正,去偽存真,才能將它們總結(jié)出規(guī)律,并將這種規(guī)律應用于地震資料的處理和解釋。
地層速度分量和密度分量的解析,是把地層速度看成是背景聲阻抗和剩余聲阻抗的函數(shù),即V=f(Zb,Zr),再用ρ=Z/V求得地層密度分量。用聲阻抗和剩余聲阻抗解析速度分量是用下述公式V=k1Zb+k2Zr+k3R+k4其中 R=Zr/(Zb+Zr)對實際資料進行回歸擬合。其中k1,k2,k3,k4均為常數(shù)。
速度導孔隙度和密度導孔隙度是分別用兩種參數(shù)對孔隙度的粗略估算,這兩種孔隙度都是視孔隙度,它是認為地層孔隙中全部被地層水飽和。因為這兩種視孔隙度所反映的意義不同,當?shù)貙涌紫吨械乃挥突驓獠糠秩〈鷷r,它們就會出現(xiàn)差異,并且這種差異隨孔隙度的增加和含油飽和度以及氣烴的增加而明顯加大。圖10把地層密度當成橫座標,把地層速度的倒數(shù)當成縱座標進行交會,從中可以看到含油砂巖和泥巖明顯地集中于兩個條帶分布,中間被一含水砂巖條帶所分隔。從圖中還可看到含油砂巖的條帶狀分布不很集中,這是由于油砂孔隙度,含油飽和度和孔隙中的油氣比把這一條帶分散化了。
圖12采用了某一地區(qū)的基本參數(shù),利用同一種巖石骨架參數(shù),假定孔隙度從零變到30%,孔隙中的水分別有25%,50%,75%和100%被油所取代時這種差異孔隙度的變化規(guī)律(即兩種視孔隙度變化之規(guī)律)。它說明,隨著孔隙度的增加和含油飽和度的增加,這兩種視孔隙度的差值增加。
圖13是這兩種孔隙度的交會圖,它是把由密度導出的視孔隙度當成橫座標,把速度導出的孔隙度當成縱座標。從圖中可以看出含水砂巖基本上分布在由兩種視孔隙度相等所連接的對角線(斜率k=Φav/Φaρ=1)附近。取k=Φav/Φaρ,用k等于0.75;0.89;1.00和1.20的四條直線將圖幅分成五個區(qū),見附圖13的說明。
依據(jù)巖性綜合解釋和兩種視孔隙度以及它們的比值可以對地層作出油、水、干層的定性解釋。具體的界限依據(jù)描述區(qū)的實際資料和要求制定。
含油飽和度看成是由速度導孔隙度與密度導孔隙度比值k的函數(shù),隨k值增加,含油飽和度減小,隨k值減小,含油飽和度增加,且當k值大于等于1時,定義含油飽和度為零。本方法發(fā)明提供使用下述公式So=C(1-k)(k=Φav/Φaρ,k<1)So=0(k≥1)求解含油飽和度。公式中的常數(shù)C通過實際資料與公式的擬合求取。
在求取地層含油飽和度So后,則可利用下述公式求取準確的孔隙度值Φ1= (1/V-1/Vm)/(So/Vo+(1-So)/Vw-1/Vm) (5)Φ2= (ρ-ρm)/(Soρo+(1-So)ρw-ρm) (6)Φ=AΦ1+BΦ2(7)其中V,Vm,Vo,Vw分別為儲層的速度,骨架速度,孔隙中油的速度和水的速度;ρ,ρm,ρo,ρw分別為儲層的密度,骨架密度,孔隙中油的密度和水的密度;So為含油飽和度;Φ1,Φ2和Φ分別為速度和密度求導的兩種粗略孔隙度和精確孔隙度;A,B分別為兩種粗略孔隙度的加權(quán)系數(shù)。
公式7是在誤差分析時,對計算孔隙度值進行標定,分別選擇Φ1和Φ2的加權(quán)系數(shù),使之計算孔隙度達到最好一致。
至此,就完成了此方法發(fā)明用地震資料描述油藏的全過程。
本方法發(fā)明適用于砂泥巖剖面地層的地區(qū)用來對已知油藏進行描述,也可用來在未知區(qū)對油藏進行預測。
此方法發(fā)明的應用要求所使用的地震資料經(jīng)過完整的三高處理。
此方法發(fā)明的實施可編成一個或幾個模塊直接在聲阻抗剖面成果帶上完成,只須處理時輸入相應的地層參數(shù)和處理參數(shù)。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用地震資料描述油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技術(shù)方法包含下述步驟a.地層背景速度,地層背景密度和地層背景聲阻抗的求??;b.地層剩余速度,地層剩余密度和地層剩余聲阻抗的求??;c.解析地層速度分量和地層密度分量;d.從c步地層速度分量推導第一視孔隙度和從c步地層密度分量推導第二視孔隙度;e.把d步中的第一視孔隙度放在一條軸向線上,第二視孔隙度放在另一軸向線上進行交會;f.計算油層含油飽和度;g.計算油層孔隙度。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中a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對于微分方程dV/dt=BV2(1-V/Vm)至少一種解法獲得地層背景速度的方法;b.對于微分方程dρ/dt=BV(ρm-ρ)至少一種解法獲得地層背景密度的方法;c.使用a步和b步所獲地層背景速度和地層背景密度求地層背景聲阻抗。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中b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用地層速度減去權(quán)利要求2中a步所求地層背景速度獲得地層剩余速度的方法;b.用地層密度減去權(quán)利要求2中b步所求地層背景密度獲得地層剩余密度的方法;c.用地層聲阻抗減去權(quán)利要求2中c步所求地層背景聲阻抗獲得地層剩余聲阻抗的方法。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中c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使用公式V=K1Zb+K2Zr+R3K+K4獲取地層速度分量的方法,這里K1,K2,K3,K4為擬合常數(shù),Zb為地層背景聲阻抗,Zr為地層剩余聲阻抗,R= (Zr)/(Zb+Zr) ;b.使用a步中的地層速度分量和地震聲阻抗求取地層密度分量。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中d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使用權(quán)利要求4中a步所獲地層速度分量,依靠至少一種方法求取第一視孔隙度Φav;b.使用權(quán)利要求4中b步所求地層密度分量,依靠至少一種方法求取第二視孔隙度Φaρ。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中c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權(quán)利要求5中a步和b步所獲得Φav與Φaρ進行交會的方法。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中f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使用權(quán)利要求5中a步獲得的第一視孔隙度Φav和權(quán)利要求5中b步所獲得的第二視孔隙度Φaρ求取油層參數(shù)K,且K=Φav/Φaρ的方法;b.使用a步中獲得的K值,用公式So=0(K≥1),So=C(1-K)(K<1)求取含油飽和度的方法,這里C為常數(shù)。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中g(shù)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使用權(quán)利要求7中b步所獲含油飽和度So和權(quán)利要求4中a步所獲地層速度分量求取第一粗略孔隙度Φ1;b.使用權(quán)利要求7中b步所獲含油飽和度So和權(quán)利要求4中b步所獲地層密度分量求取第二粗略孔隙度Φ2;c.使用公式Φ=AΦ1+BΦ2確定地層精確孔隙度的方法,這里A和B是·加權(quán)系數(shù),其值均為常數(shù)。
全文摘要
一種用地震資料描述油藏的方法,主要包括對含油區(qū)的沉積、構(gòu)造綜合分析;測井資料與巖心資料的對比分析確定地層背景巖性參數(shù);求解地層剩余聲阻抗;解析地層速度分量和密度分量;求解分量視孔隙度并交會,巖性綜合解釋,確定油層孔隙度和含油飽和度。
文檔編號G01V1/28GK1046983SQ9010415
公開日1990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1990年6月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0年6月9日
發(fā)明者潘仁芳, 徐懷大, 李小妹 申請人:潘仁芳, 徐懷大, 李小妹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重庆市| 鹤岗市| 龙南县| 五莲县| 铁力市| 呈贡县| 渭南市| 云和县| 五指山市| 黄浦区| 丰城市| 若羌县| 大英县| 江西省| 苗栗市| 曲沃县| 盐池县| 康定县| 顺义区| 玉田县| 南京市| 邛崃市| 大渡口区| 普安县| 广德县| 高雄县| 集贤县| 丽水市| 开封县| 奉化市| 长白| 宁南县| 根河市| 曲水县| 岢岚县| 扶余县| 广南县| 南宁市| 宁远县| 台南县| 宁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