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拉力測試儀組及其測試夾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拉力測試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測試灌漿料的拉力測試儀組及其測試夾具。
背景技術(shù):
在現(xiàn)有的試驗室試驗設(shè)備中,并沒有專用于測試?yán)酀{材料的拉力測試儀,僅僅有用于測試瓷磚粘結(jié)性能的拉力測試儀,但是該拉力測試儀拉力量程小,量程在I. 2MPa 之內(nèi),因此,不能滿足灌漿材料的拉力測試要求,因此,有必要涉及一種能夠滿足所述灌漿材料測試需求的拉力測試儀組。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量程大,能夠滿足灌漿材料的測試需求,且使用方便的測試灌漿料的拉力測試儀組及其測試夾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拉力測試儀組,其包括用于將流體灌漿料加工成固體模塊的成形模具、測試夾具以及抗折機(jī);所述測試夾具具有上夾具以及下夾具,所述上夾具與所述抗折機(jī)連接,所述上夾的底部設(shè)有用于卡持所述固體測試模塊的一端的第一卡持部,所述下夾具固定于所述上夾具的下方并且與所述上夾具相對,所述下夾的頂部設(shè)有用于卡持所述固體測試模塊的另一端的第二卡持部。所述拉力測試儀組使用時,先把攪拌好的流體灌漿料倒入所述成形模具中,等到流體的灌漿料固化后脫模形成固體模塊;接著,把所述固體模塊一端卡持于所述第一卡持部上,另一端卡持與所述第二卡持部上,并啟動所述抗折機(jī),對所述上夾具施加向上的拉力,直到所述固體模塊斷裂;最后通過所述抗折機(jī)讀出實驗值。由上可知,本實用新型拉力測試儀組的所述抗折機(jī)的測量量程能夠達(dá)到12. 5MPa, 量程較大,能夠滿足灌漿材料的測試需求,且新型拉力測試儀組使用方便。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測試夾具,其包括上夾具以及下夾具;所述上夾具有第一絲桿、固定于所述第一絲桿上方且與抗折機(jī)連接的第一安裝部,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絲桿下方并的用于卡持一固體測試模塊的一端的第一卡持部;所述下夾具固定于所述上夾具的下方并且與所述上夾具相對,所述下夾具有第二絲桿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絲桿上方并的用于卡持所述固體測試模塊的另一端的第二卡持部。本實用新型測試夾具能夠結(jié)合抗折機(jī)對固體模塊進(jìn)行拉力測試且使用方便,使用時,將所述固體模塊一端卡持于所述第一卡持部上,另一端卡持與所述第二卡持部上,啟動所述抗折機(jī),對所述上夾具施加向上的拉力,直到所述固體模塊斷裂;最后通過所述抗折機(jī)讀出拉力測試值。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jìn)一步理解,構(gòu)成本申請的一部分, 并不構(gòu)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dāng)限定,在附圖中圖I為本實用新型拉力測試儀組的成形模具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2為圖I的另一視角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拉力測試儀組的成形模具的上模具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拉力測試儀組的成形模具的下模具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拉力測試儀組的測試夾具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jié)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來詳細(xì)說明本實用新型,在此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以及說明用來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請參照圖I、圖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拉力測試儀組,其包括用于將流體灌漿料加工成固體模塊的成形模具I、測試夾具2以及抗折機(jī)(未圖示)(未圖示)。請參照圖I至圖4,所述成形模I具具有下模具11、上模具12、壓料塊13以及定位銷14。所述下模具11具有第一模腔111 ;所述上模具12通過定位銷14固定于所述下模具11的上方,所述上模具12具有第二模腔121,所述第二模腔121與所述第一模腔111連通,且所述第二模腔121的寬幅小于所述第一模腔111的寬幅,本實施例中第二模腔121的橫截面規(guī)格為40厘米X40厘米;所述壓料塊13的部分固定于所述上模具12的第二模腔 121 內(nèi)。請參照圖5,所述測試夾具2包括上夾具21以及下夾具22。所述上夾具21有第一絲桿211、固定于所述第一絲桿211上方第一安裝部212,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絲桿211下方的第一卡持部213。所述第一絲桿211為M16絲桿;所述第一安裝部212用于鉤持于所述抗折機(jī)(未圖示)的鉤頭上;所述第一卡持部213具有第一連接部2131、以及分別自所第一連接部2131 的左右兩端向下延伸的第一鉤部2132與第二鉤部2133,所述第一連接部2131、所述第一鉤部2132以及所述第二鉤部2333圍成第一定位槽2134。所述下夾具22固定于所述上夾具21的下方并且與所述上夾具21相對,所述下夾具22有第二絲桿221、安裝于所述第二絲桿221的旋轉(zhuǎn)手輪222、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絲桿 221上方的第二卡持部223。所述第二絲桿221為M16絲桿;所述第二卡持部223具有第二連接部2231、以及分別自所述第二連接部2231的左右兩端向上延伸的第三鉤部2232與第四鉤部2233,所述第二連接部2231、所述第三鉤部2232以及所述第四鉤部2233圍成第二定位槽2234。所述拉力測試儀組使用時,第一步首先把攪拌好的流體灌漿料倒入所述成形模具I的所述第一模腔111以及所述第二模腔121內(nèi),然后通過將所述壓料塊13壓在所述流體灌漿料的頂部,經(jīng)過24小時后所述流體灌漿料固化,通過脫模程序后形成呈凸字形的第一模塊;接著,通過同樣的方法制作成凸字形的第二模塊,并將所述第二模塊連接在所述第一模塊上形成呈工字形的固體測試模塊。第二步把所述固體測試模塊的上端安裝于所述第一定位槽2134內(nèi),并且卡持在所述第一卡持部213的第一鉤部2132及第二鉤部2333上,同時,將所述固體測試模塊的下端安裝于所述第二定位槽2234內(nèi),并且卡持在所述第二卡持部223的第三鉤部2232及第四鉤部2233上,并啟動所述抗折機(jī)(未圖示),對所述上夾具21施加向上的拉力,直到所述固體測試模塊斷裂;最后通過所述抗折機(jī)(未圖示)讀出拉力測試值。由上可知,本實用新型拉力測試儀組的所述抗折機(jī)(未圖示)的測量量程能夠達(dá)到12. 5MPa,量程較大,能夠滿足灌漿材料的測試需求,且新型拉力測試儀組使用方便、簡單易學(xué)。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shù)方案進(jìn)行了詳細(xì)介紹,本文中應(yīng)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以及實施方式進(jìn)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適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同時,對于本領(lǐng)域的一般技術(shù)人員,依據(j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在具體實施方式
以及應(yīng)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nèi)容不應(yīng)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拉力測試儀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將流體灌漿料加工成固體模塊的成形模具、測試夾具以及抗折機(jī);所述測試夾具具有上夾具以及下夾具,所述上夾具與所述抗折機(jī)連接,所述上夾的底部設(shè)有用于卡持所述固體測試模塊的一端的第一卡持部,所述下夾具固定于所述上夾具的下方并且與所述上夾具相對,所述下夾的頂部設(shè)有用于卡持所述固體測試模塊的另一端的第二卡持部。
2.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拉力測試儀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部具有第一連接部、以及分別自所第一述連接部的左右兩端向下延伸的第一鉤部與第二鉤部,所述第一連接部、 所述第一鉤部以及所述第二鉤部圍成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卡持部具有第二連接部、以及分別自所述第二連接部的左右兩端向上延伸的第三鉤部與第四鉤部,所述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三鉤部以及所述第四鉤部圍成第二定位槽。
3.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拉力測試儀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模具具有下模具、上模具、 壓料塊以及定位銷,所述下模腔具有第一模腔;所述上模具通過定位銷固定于所述下模具的上方,所述上模具具有第二模腔,所述第二模腔與所述第一模腔連通,且所述第二模腔的寬幅小于所述第一模腔的寬幅;所述壓料塊的部分固定于所述上模具的第二模腔內(nèi)。
4.一種測試夾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夾具以及下夾具;所述上夾具有第一絲桿、固定于所述第一絲桿上方且與抗折機(jī)連接的第一安裝部,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絲桿下方并的用于卡持一固體測試模塊的一端的第一卡持部;所述下夾具固定于所述上夾具的下方并且與所述上夾具相對,所述下夾具有第二絲桿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絲桿上方并的用于卡持所述固體測試模塊的另一端的第二卡持部。
5.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測試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部具有第一連接部、以及分別自所第一述連接部的左右兩端向下延伸的第一鉤部與第二鉤部,所述第一連接部、所述第一鉤部以及所述第二鉤部圍成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卡持部具有第二連接部、以及分別自所述第二連接部的左右兩端向上延伸的第三鉤部與第四鉤部,所述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三鉤部以及所述第四鉤部圍成第二定位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拉力測試儀組及其測試夾具,所述拉力測試儀組包括用于將流體灌漿料加工成固體模塊的成形模具、測試夾具以及抗折機(jī);所述測試夾具具有上夾具以及下夾具,所述上夾具與所述抗折機(jī)連接,所述上夾的底部設(shè)有用于卡持所述固體測試模塊的一端的第一卡持部,所述下夾具固定于所述上夾具的下方并且與所述上夾具相對,所述下夾的頂部設(shè)有用于卡持所述固體測試模塊的另一端的第二卡持部。本實用新型量程大,能夠滿足灌漿材料的測試需求且使用方便。
文檔編號G01N3/08GK202305326SQ201120242828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7月2日
發(fā)明者張翮 申請人:南京滬聯(lián)新型建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