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平衡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透析機用平衡泵。
背景技術:
血液透析是治療各種急、慢性腎衰竭疾病的最有效方式之一,通過進行血液透析,可以適當延長患者的壽命。血液透析技術已經相對成熟,而進一步提高血液透析的質量成為腎衰竭患者治療的發(fā)展方向之一。進行血液透析通常采用透析機、透析器及相應的連接管路進行,在透析器內動脈血液、透析液分別進入透析器中。在透析器內透析液的流動方向與血液流動方向相反,血液和透析液在滲透壓和透析液的壓力作用下,血液中的毒素和水分進行交換,含有毒素的透析液從透析液出液管排除,透析后的血液則重新輸送至人體血管。在透析過程中,需要通過泵將透析液泵入透析器并將透析器中的廢液從透析器泵出。通常,平衡泵將新鮮透析液泵入透析器的新鮮液輸入端、同時將透析器的廢液排出端排出。為了確保透析效果,必須有效防止透析液倒流現象的發(fā)生?,F有技術中的平衡泵通常在接頭處設置有單向閥以使得液體單向流動,但是由于平衡泵動作時平衡泵出口處(也就是接頭處)的壓力變化較大,導致單向閥的阻流效果有限,不能有效防止液體出現倒流,從而不能精確控制流量平衡。因此,針對現有技術不足,提供一種能夠精確控制液體流量的平衡泵以克服現有技術不足甚為必要。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平衡泵,該平衡泵能夠精確控制液體流量。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措施實現。一種平衡泵,設置有泵體、第一連接管、第二連接管、第一背壓閥和第二背壓閥;所述泵體設置有第一端、泵腔、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設置于所述泵腔的兩端并與所述泵腔連通;所述第一端設置有分別與所述第一端連通的第一接頭和第二接頭,所述第一接頭內設置有第一單向閥使得液體單向流入第一端,所述第二接頭內設置有第二單向閥使得液體從第一端單向流出;所述第二端設置有分別與所述第二端連通的第三接頭和第四接頭,所述第三接頭內設置有第三單向閥使得液體單向流入第二端,所述第四接頭內設置有第四單向閥使得液體從第二端單向流出;所述第一連接管一端與所述第二接頭連接,所述第一連接管另一端與所述第一背壓閥連接,所述第二連接管一端與所述第四接頭連接,所述第二連接管另一端與所述第二背壓閥連接。[0013]上述第二背壓閥的開啟壓力設置為40— 60KPa ;所述第四背壓閥的開啟壓力設置為 40— 60KPa。上述第二背壓閥的開啟壓力設置為50KPa ;所述第四背壓閥的開啟壓力設置為50KPa。上述第一接頭、所述第二接頭、所述第三接頭和所述第四接頭的規(guī)格尺寸相同。上述第一單向閥、所述第二單向閥、所述第三單向閥、所述第四單向閥中的至少一個采用提拉式單向閥;所述提拉式單向閥設置有閥套和彈性閥芯,所述彈性閥芯設置有扣件,所述彈性閥芯裝配于所述閥套且所述扣件裝配于所述閥套的一端使得所述彈性閥芯能夠彈性伸縮以與所述閥套分離或者貼合。上述閥套設置為傘形結構,所述閥套包括管狀部、傘肋部和環(huán)形板面;所述傘肋部由兩個以上的肋骨構成,相鄰兩個肋骨之間存在空隙,所述肋骨呈傘狀排列,每根肋骨的一端與所述環(huán)形板面固定連接,每根肋骨的另一端與所述管狀部固定連接;所述彈性閥芯還設置有柱狀部、錐狀部及卡環(huán),所述柱狀部一端與所述錐狀部的小端固定連接,所述柱狀部另一端與所述扣件固定連接,所述錐狀部的大端與所述卡環(huán)固定連接;所述柱狀部裝配于所述管狀部且所述扣件扣接裝配于所述管狀部一端,所述錐狀部裝配于所述傘肋部,所述卡環(huán)裝配于所述環(huán)形板面。上述環(huán)形板面設置有與所述卡環(huán)相匹配的環(huán)形槽,所述卡環(huán)裝配于所述環(huán)形槽。上述扣件設置為錐體結構,所述扣件的直徑大于所述柱狀部的外徑。上述扣件的直徑大于所述柱狀部的外徑3 — 6mm。上述平衡泵還設置有驅動電機和傳動裝置,所述泵體還設置有陶瓷活塞,所述陶瓷活塞間隙裝配并活動設置于所述泵腔,所述陶瓷活塞與所述傳動裝置一端連接,所述傳動裝置另一端與所述電機的電機軸連接;所述傳動裝置設置為偏心軸,所述陶瓷活塞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內裝配有滑塊,所述偏心軸一端與所述滑塊連接,所述偏心軸另一端與所述電機軸連接。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平衡泵,設置有泵體、第一連接管、第二連接管、第一背壓閥和第二背壓閥;所述泵體設置有第一端、泵腔、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設置于所述泵腔的兩端并與所述泵腔連通;所述第一端設置有分別與所述第一端連通的第一接頭和第二接頭,所述第一接頭內設置有第一單向閥使得液體單向流入第一端,所述第二接頭內設置有第二單向閥使得液體從第一端單向流出;所述第二端設置有分別與所述第二端連通的第三接頭和第四接頭,所述第三接頭內設置有第三單向閥使得液體單向流入第二端,所述第四接頭內設置有第四單向閥使得液體從第二端單向流出;所述第一連接管一端與所述第二接頭連接,所述第一連接管另一端與所述第一背壓閥連接,所述第二連接管一端與所述第四接頭連接,所述第二連接管另一端與所述第二背壓閥連接。該平衡泵通過設置第一背壓閥和第二背壓閥,抬高了第二單向閥和第四單向閥的導通壓力,避免由于平衡泵出口處的壓力變化而造成第二單向閥、第四單向閥產生回流現象,從而能夠精確控制流量平衡。且背壓閥的設置,雖然平衡泵的出口壓力存在,但能夠避免整個裝置中液體流動時產生較大 的脈動現象,液體流經透析器時更加平緩,從而確保透析治療效果。
利用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但附圖中的內容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平衡泵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分解示意圖;圖3是圖1的第二接頭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的分解示意圖;圖5是圖3的去掉螺帽部分的“A-A”剖視圖。在圖1至圖5中,包括泵體1、第一端10、第一接頭100、第二接頭200、泵腔300、第一陶瓷活塞310、第一凹槽320、第一滑塊330、第二端400、第三接頭410、第四接頭420、電機500、電機軸510、偏心軸 600、第一連接管720、第二連接管740、第一背壓閥820、第二背壓閥840、第二接頭輸入端210、螺紋211、第二接頭輸出端220、第二單向閥230、閥套231、管狀部2311、傘肋部2312、環(huán)形板面2313、彈性閥芯232、扣件2321、柱狀部2322、錐狀部2323、卡環(huán)2324、鎖緊螺母240。
具體實施方式
[0061]結合以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1。一種平衡泵,如圖1至圖5所示,設置有泵體1、驅動電機500、傳動裝置、第一連接管720、第二連接管740、第一背壓閥820和第二背壓閥840。為了更好實現定位,還可以設置一架體,將電機500安裝于架體。泵體I設置有第一端10、泵腔300、陶瓷活塞310和第二端400,第一端10、第二端400設置于泵腔300的兩端并與泵腔300連通。陶瓷活塞310間隙裝配并活動設置于泵腔300,陶瓷活塞310與傳動裝置一端連接,傳動裝置另一端與電機500的電機軸510連接。具體的,傳動裝置設置為偏心軸600,陶瓷活塞310設置有凹槽320,凹槽320內裝配有滑塊330,偏心軸600 —端與滑塊330連接,偏心軸600另一端與電機軸510連接。第一端10設置有分別與第一端10連通的第一接頭100和第二接頭200,第一接頭
100內設置有第一單向閥使得液體單向流入第一端10,第二接頭200內設置有第二單向閥使得液體從第一端10單向流出。第二端400設置有分別與第二端400連通的第三接頭410和第四接頭420,第三接頭410內設置有第三單向閥使得液體單向流入第二端400,第四接頭420內設置有第四單向閥使得液體從第二端400單向流出。第一連接管720 —端與第二接頭200連接,第一連接管720另一端與第一背壓閥820連接,第二連接管740 —端與第四接頭420連接,第二連接管740另一端與第二背壓閥840連接。背壓閥的結構為本領域公知常識,在此不再贅述。需要說明的是,第一接頭100、第二接頭200、第三接頭410和第四接頭420可以以軸對稱方式設置,也可以不局限于軸對稱方式。第二背壓閥840的開啟壓力以設置為40— 60KPa為佳,第四背壓閥的開啟壓力以設置為40— 60KPa為佳。通常優(yōu)選第二背壓閥840的開啟壓力設置為50KPa,第四背壓閥的開啟壓力設置為50KPa,既可滿足多數單向閥防回流的要求,而且成本低廉。該平衡泵具體使用時將第一接頭100與新鮮液容積裝置連接,第二接頭200與透析器的新鮮液輸入端連接,第三接頭410與透析器的廢液輸出端連接,第四接頭420連接至廢液容積裝置。當電機500工作時,如電機軸510驅動偏心軸600帶動陶瓷活塞310朝第一端10移動,此時第一端10內部液體受到壓縮,第一端10內的液體壓力將第二單向閥打開,第一接頭100內的新鮮液從第二接頭200排出。由于陶瓷活塞310朝第一接頭100移動,此時,第二端400內的容腔容積增大形成負壓,第四單向閥關閉,第三單向閥打開,廢液從第三接頭410進入第二端400。相反,當陶瓷活塞310反向向第二端400移動時,使得第二端400對應的內腔容積變小,第二端400內的液體推開第四單向閥向外流出,此時第一端10內腔容積增大,形成負壓并產生吸力將第一單向閥打開吸入液體,在此過程中由于壓力的作用其余單向閥處于關閉狀態(tài)。該平衡泵,設置有第一背壓閥820和第二背壓閥840。背壓閥的設置提高了單向閥的開啟壓力閾值,即只有當液體的壓力大于背壓閥的開啟壓力時,液體才能進行單向流動。[0075]通過增加背壓閥,為單向閥提供了一個穩(wěn)定的壓力調節(jié)裝置,可以更加快捷有效的控制液體的流通與截止。只有當泵提供的壓力大于背壓閥的導通壓力時才能導通,液體才會從背壓閥的出口處流出,一旦提供的壓力小于背壓閥的導通壓力時則提拉式單向閥馬上關閉,液體停止流動。在透析器技術領域中,通常通過設計將單向閥設置于相應的液體單向流動管道,理論上認為通過設置單向閥液體即可實現單向流動不會出現倒流現象。但是實踐發(fā)現,如當選擇兩種不同材質做成的單向閥將其出口直接與一導管連接并垂直放置,接頭輸入端朝下,導管中裝有水柱,理論上由于單向閥單向流動作用,導管中的水柱不應該倒流從輸入端流出。但實際情況是一種材質的單向閥直到水柱大于40厘米時才能做到很好的密封效果,在水柱小于40厘米這段區(qū)間單向閥會出現比較嚴重的漏液現象,而另一種材質的單向閥直到水柱大于20厘米時就能做到很好的密封效果。如果水柱高度遠遠超過40厘米,則兩種材質做成的單向閥都完全沒有倒流滲漏。故增設背壓閥,在單向閥基礎上增加一背壓閥,將背壓閥調節(jié)到一定的壓力時,能夠將透析用單向閥實現良好的密封效果。通過增加背壓閥不僅可以排除不同材質的單向閥對整個系統(tǒng)流量造成的影響,而且能夠更加精確控制液體的單向流動性。將兩種材質制備而成的透析用單向控制裝置安裝于血液透析機的平衡泵,當系統(tǒng)流量在30 L/h時,出口兩端的背壓閥調節(jié)到40KPa時,經過反復實驗測得一小時后流經兩端的液體總量差值不超過20ml、誤差率不超過O. 067%,可見增加背壓閥后的誤差率是在機器的允許范圍內,實現了對流量精確的控制,得到了良好的治療效果。背壓閥調節(jié)壓力的大小與系統(tǒng)的流量,導管的管徑以及平衡泵入口處的壓力大小有關。使用者可以根據以上條件調節(jié)背壓閥的壓力從而可以使本裝置適合各種不同的環(huán)境的同時也能達到比較好的控制效果。為了確保流量平衡,防止液體倒流,該平衡泵的第一單向閥、第二單向閥、第三單向閥、第四單向閥均采用提拉式單向閥,以提高單向流動控制效果,防止液體反向流動。需要說明的是,第一單向閥、第二單向閥、第三單向閥、第四單向閥也可以設置其中的某一個或者多個為提拉式單向閥,但以均為提拉式單向閥效果最佳。提拉式單向閥如圖4、圖5所示,設置有閥套231和彈性閥芯232,彈性閥芯232設置有扣件2321,彈性閥芯232裝配于閥套231且扣件2321裝配于閥套231的一端使得彈性閥芯232能夠彈性伸縮以與閥套231分離或者貼合。該提拉式單向閥的彈性閥芯232通過設置扣件2321,扣件2321與閥套231裝配,當液體壓力達到一定閥值時,液體壓力將沖開彈性閥芯232使得彈性閥芯232與閥套231分開。由于扣件2321的抻拉作用,動作時產生的壓力不能達到該透析用單向閥的開啟壓力,從而能夠較好控制液體單向流動防止倒流現象發(fā)生。此外,由于扣件2321與閥套231的一端裝配,扣件2321的拉力作用將使得彈性閥芯232不會與閥套231之間的分離過度偏離,一定程度上能夠防止彈性閥芯232變形。另外,由于扣件2321的存在,彈性閥芯232離開閥套231的距離不會無限制地離開,便于精確控制液體流量。具體的,閥套231設置為傘形結構,閥套231包括管狀部2311、傘肋部2312和環(huán)形板面。[0088]傘肋部2312由兩個以上的肋骨構成,相鄰兩個肋骨之間存在空隙,肋骨呈傘狀排列,每根肋骨的一端與環(huán)形板面固定連接,每根肋骨的另一端與管狀部2311固定連接。彈性閥芯232還設置有柱狀部2322、錐狀部2323及卡環(huán)2324,柱狀部2322 —端與錐狀部2323的小端固定連接,柱狀部2322另一端與扣件2321固定連接,錐狀部2323的大端與卡環(huán)2324固定連接。柱狀部2322裝配于管狀部2311且扣件2321扣接裝配于管狀部2311 —端,錐狀部2323裝配于傘肋部2312,卡環(huán)2324裝配于環(huán)形板面。環(huán)形板面設置有與卡環(huán)2324相匹配的環(huán)形槽,卡環(huán)2324裝配于環(huán)形槽。當單向流動的液體壓力達到一定值時,液體將通過傘肋部2312之間的空隙通過環(huán)形面板2313與彈性閥芯232之間的間隙輸出??奂?321設置為錐體結構,扣件2321的直徑大于柱狀部2322的外徑,這樣扣件2321能夠精確裝配于柱狀部2322外,確保在液體壓力下扣件2321不會吸入至柱狀部2322內部,實現良好的單向流動控制及精確的液體流量控制。通常,扣件2321的直徑大于柱狀部2322的外徑2 — IOmm即可滿足需求,優(yōu)選扣件2321的直徑大于柱狀部2322的外徑3 — 6mm,扣件2321及柱狀部2322的實際尺寸可以根
據具體需要靈活決定。優(yōu)選的,管狀部2311、傘肋部2312及環(huán)形板面設置為一體成型結構,具有結構簡單、裝配方便的特點。優(yōu)選的,扣件2321、柱狀部2322、錐狀部2323及卡環(huán)2324設置為一體成型結構,具有結構簡單、裝配方便的特點。以第二接頭200為例說明提拉式單向閥的裝配方式,第二接頭200設置有第二接頭輸入端210、第二接頭輸出端220、第二單向閥230、鎖緊螺母240,第二接頭輸入端210與第二接頭輸出端220之間構成閥腔,第二單向閥230裝配于閥腔。為了使得第二接頭200裝配更穩(wěn)固,第二接頭輸入端210的外壁面設置有螺紋211,當第二接頭輸出端220裝配于第二接頭輸入端210,同時第二單向閥230裝配于閥腔,通過鎖緊螺母240旋緊于螺紋211可以實現良好的固定。綜上所述,該平衡泵通過增加背壓閥及設置特殊的提拉式單向閥可以控制液體單向流動,防止倒流,從而能夠更加精確控制透析機中液體的流量,且透析器中液體流動平穩(wěn),還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特點。需要說明的是,該平衡泵并不局限于以第一接頭連接新鮮液,也可以根據需要將第一接頭連接廢液,而將第三接頭連接新鮮液。需要說明的是,平衡泵不限于本實施例的陶瓷復式泵,也可以為其它結構的平衡泵,只要在輸出端加設背壓閥即可實現。實施例2。一種平衡泵,其它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不同之處在于第一端10、第二端400的規(guī)格尺寸相同,第一接頭100、第二接頭200、第三接頭410、第四接頭420的規(guī)格尺寸相同。由于該平衡泵的第一端10、第二端400規(guī)格尺寸相同,且采用規(guī)格相同的第一接頭100、第二接頭200、第三接頭410、第四接頭420。故在一個周期內,從第四接頭420出口處流出的廢液量F4與從第二接頭200出口處流出的新鮮液量X2是相等的,從而能夠確保一個周期內進出透析器中新鮮液與廢液量相等。實施例3。一種平衡泵其它結構與實施例1或2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泵體采用隔膜式平衡泵。隔膜式平衡泵的結構為本領域公知常識,在此不再贅述。由于平衡泵的輸出端設置有背壓閥,抬高了單向閥的導通壓力,避免由于平衡泵出口處的壓力變化而造成單向閥產生回流現象,從而能夠精確控制流量平衡。且背壓閥的設置,雖然平衡泵的出口壓力存在,但能夠避免整個裝置中液體流動時產生較大的脈動現象,液體流經透析器時更加平緩,從而確保透析治療效果。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平衡泵,其特征在于:設置有泵體、第一連接管、第二連接管、第一背壓閥和第二背壓閥; 所述泵體設置有第一端、泵腔、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設置于所述泵腔的兩端并與所述泵腔連通; 所述第一端設置有分別與所述第一端連通的第一接頭和第二接頭,所述第一接頭內設置有第一單向閥使得液體單向流入第一端,所述第二接頭內設置有第二單向閥使得液體從第一端單向流出; 所述第二端設置有分別與所述第二端連通的第三接頭和第四接頭,所述第三接頭內設置有第三單向閥使得液體單向流入第二端,所述第四接頭內設置有第四單向閥使得液體從第二端單向流出; 所述第一連接管一端與所述第二接頭連接,所述第一連接管另一端與所述第一背壓閥連接,所述第二連接管一端與所述第四接頭連接,所述第二連接管另一端與所述第二背壓閥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背壓閥的開啟壓力設置為40—60KPa ;所述第四背壓閥的開啟壓力設置為40— 60KPa。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背壓閥的開啟壓力設置為50KPa ;所述第四背壓閥的開啟壓力設置為50KPa。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項所述的平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頭、所述第二接頭、所述第三接頭和所述第四接頭的規(guī)格尺寸相同。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平衡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單向閥、所述第二單向閥、所述第三單向閥、所述第四單向閥中的至少一個采用提拉式單向閥;` 所述提拉式單向閥設置有閥套和彈性閥芯,所述彈性閥芯設置有扣件,所述彈性閥芯裝配于所述閥套且所述扣件裝配于所述閥套的一端使得所述彈性閥芯能夠彈性伸縮以與所述閥套分離或者貼合。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平衡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閥套設置為傘形結構,所述閥套包括管狀部、傘肋部和環(huán)形板面; 所述傘肋部由兩個以上的肋骨構成,相鄰兩個肋骨之間存在空隙,所述肋骨呈傘狀排列,每根肋骨的一端與所述環(huán)形板面固定連接,每根肋骨的另一端與所述管狀部固定連接; 所述彈性閥芯還設置有柱狀部、錐狀部及卡環(huán),所述柱狀部一端與所述錐狀部的小端固定連接,所述柱狀部另一端與所述扣件固定連接,所述錐狀部的大端與所述卡環(huán)固定連接; 所述柱狀部裝配于所述管狀部且所述扣件裝配于所述管狀部一端,所述錐狀部裝配于所述傘肋部,所述卡環(huán)裝配于所述環(huán)形板面。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平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環(huán)形板面設置有與所述卡環(huán)相匹配的環(huán)形槽,所述卡環(huán)裝配于所述環(huán)形槽。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平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件設置為錐體結構,所述扣件的直徑大于所述柱狀部的外徑。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平衡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件的直徑大于所述柱狀部的外徑 3—6mm ο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泵,其特征在于:還設置有驅動電機和傳動裝置,所述泵體還設置有陶瓷活塞,所述陶瓷活塞間隙裝配并活動設置于所述泵腔,所述陶瓷活塞與所述傳動裝置一端連接,所述傳動裝置另一端與所述電機的電機軸連接; 所述傳動裝置設置為偏心軸,所述陶瓷活塞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內裝配有滑塊,所述偏心軸一端與所述滑塊連接, 所述偏心軸另一端與所述電機軸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平衡泵,設置有泵體、驅動電機、傳動裝置、第一連接管、第二連接管、第一背壓閥和第二背壓閥;泵體設置有第一端、泵腔、陶瓷活塞和第二端,第一端、第二端設置于泵腔的兩端并與泵腔連通,陶瓷活塞間隙裝配并活動設置于泵腔,陶瓷活塞與傳動裝置一端連接,傳動裝置另一端與電機的電機軸連接;第一端設置有分別與第一接頭和第二接頭,第二端設置第三接頭和第四接頭,每個接頭內設有一單向閥;第一連接管一端與第二接頭連接,第一連接管另一端與第一背壓閥連接,第二連接管一端與第四接頭連接,第二連接管另一端與第二背壓閥連接。該平衡泵能夠精確控制流量平衡,同時還給液體流動提供了動力。
文檔編號F04B53/16GK202914302SQ20122054087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0月22日
發(fā)明者蔣順忠, 范江紅, 夏武兵 申請人:貝恩醫(yī)療設備(廣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