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隧道地面溝槽自動成型設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隧道地面溝槽自動成型設備,包括:一呈冂字形的龍門架;該龍門架的外側橫向水平延伸出一條挑梁;一擋墻模板,設于該挑梁下方且以一擋墻模板提升鎖緊油缸連接;該擋墻模板與該龍門架的外側以擋墻模板水平移動鎖緊油缸連接,該擋墻模板為澆筑區(qū)域的界限板;一模梁組,設于該擋墻模板的外側,其由水溝、電纜溝模梁構成的整體模梁組合,該模梁組與所述挑梁之間以模梁組升降油缸相連接;該挑梁上設有一滑動裝置,該滑動裝置與該龍門架的一側之間以滑動裝置調節(jié)鎖緊油缸連接;所述擋墻模板提升鎖緊油缸、模梁組升降油缸連接于該滑動裝置。借此,可使隧道水溝、電纜溝的施工實現自動化定模和拆模,施工效率和質量均大幅提高。
【專利說明】一種隧道地面溝槽自動成型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申請總體上涉及一種隧道施工中用于溝槽,包括水溝、電纜溝等溝槽自動成型設備。
【背景技術】
[0002]在鐵路建設當中,隧道施工是整個鐵路建設的難點也是關鍵,而在隧道施工中,水溝、電纜溝為附屬工程的主要內容,且通常為最后工序,其施工質量和外觀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整個隧道的施工質量。而在目前的水溝、電纜溝在施工中主要采用小鋼模板、螺桿連接、人工分次澆筑,這種施工方法效率低下、施工人員多,施工成本增加。且制作過程中常出現模板加固困難,甚至出現模板變形、位置移動甚至折斷的現象。而水溝、電纜溝成型后拆模困難,不但施工人員費時費力,而且拆模后出現損傷溝壁的情況,造成混凝土表面不平整、不光潔,進而影響整個隧道的施工質量。
[0003]根據隧道設計要求,水溝、電纜溝的混凝土應一次澆筑,而目前水溝、電纜溝混凝土澆筑方法普遍采用的小鋼模板需要二次或三次工序施作,由于操作中易造成模板尺寸控制不精確,安裝不夠緊密等原因而導致砼面外觀差、混凝土結構強度不達標、易漏水等缺點。此外,由于這種小鋼模板加固剛性不夠而混凝土澆筑不能按要求振搗;強行振搗后模板易產生位移,造成施工之后混凝土不能符合強度要求等不利影響。
[0004]在隧道水溝、電纜溝施工中,目前通行方法最易造成隧道施工通道受阻,影響人員和設備的通行,從而阻礙大部分施工作業(yè),給隧道整體施工進度造成不必要的耽誤。其次,為了滿足車輛及人員的通行需要,隧道左右兩側的水溝和電纜溝的施工需要前后錯開一定時間,這樣導致各澆注平面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高低落差,影響施工質量。
[0005]總而言之,現有人工澆注隧道溝槽的缺點包括①人工裝模、澆注效率低下;②操作時間長,隨機性大,控制不精確;③拆模困難,費時費力;④水溝、電纜溝分期施工,地面落差大;⑤外觀不平整、整體施工質量差;⑥影響隧道人員和設備通行,延緩整個隧道施工進度。
[0006]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經發(fā)明人多年研宄,研發(fā)出全自動液壓溝槽成型車,該產品的使用能夠使施工質量嚴格符合隧道設計要求,完全克服以上困難,提供優(yōu)秀的施工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隧道地面溝槽自動成型設備,其可以代替人工安裝小鋼模板、螺桿連接、澆注及拆模等施工程序,不僅能夠精確控制施工質量,而且省時省力
[0008]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種隧道地面溝槽自動成型設備,其能夠一次成型隧道水溝、電纜溝,以簡化施工工藝,提高施工質量。
[0009]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隧道施工用溝槽自動成型設備,其包括:
[0010]一個正面呈門字形的龍門架;在該龍門架的外側靠近下部位置橫向水平延伸出一條挑梁;
[0011]至少一個擋墻模板,呈一個長方形板體,該擋墻模板設于該挑梁下方且以至少一個擋墻模板提升鎖緊油缸連接,使該擋墻模板能夠相對該挑梁升起或下降;該擋墻模板與該龍門架的外側以擋墻模板水平移動鎖緊油缸連接,使該擋墻模板能夠相對該龍門架的外側遠離或靠近,該擋墻模板分隔出供澆砼的區(qū)域;
[0012]至少一個模梁組,設于該擋墻模板的外側,其包括由水溝、電纜溝模梁構成的模梁組合,該模梁組與所述挑梁之間以模梁組升降油缸相連接,使該模梁組能夠相對該挑梁升起或下降;
[0013]至少一個滑動裝置,其設于該挑梁上,該滑動裝置與該龍門架的一側之間連接有滑動裝置調節(jié)鎖緊油缸,通過該滑動裝置調節(jié)鎖緊油缸,能夠使該滑動裝置相對該挑梁來回移動,所述擋墻模板提升鎖緊油缸、所述模梁組升降油缸均連接于該滑動裝置。
[0014]其中一個較佳的實施方案是,所述龍門架包括位于所述龍門架架體四角的四根主立柱,四根環(huán)向連接所述四根主立柱頂端的上梁、以及連接于前左側主立柱和后左側主立柱、前右側主立柱和后右側主立柱之間的兩根底梁;所述四根主立柱、四根上梁及兩根底梁構成一個長方體形狀。
[0015]其中一個較佳的實施方案是,所述四根主立柱的下端分別連接一個立柱升降調節(jié)油缸,所述各立柱升降調節(jié)油缸設置在一個行走機構上,所述行走機構安置于施工地面,所述立柱升降調節(jié)油缸能夠調節(jié)該主立柱在豎直方向的上下移動,從而調節(jié)該龍門架的高度。
[0016]其中一個較佳的實施方案是,該滑動裝置為一個滑動導套,其套設于該挑梁上。
[0017]其中一個較佳的實施方案是,所述行走機構包括主動行走裝置和被動行走裝置,該主動行走裝置包括一個主動行走輪和一個主動輪動力裝置,該主動輪動力裝置通過一個傳動裝置,驅動該主動行走輪轉動;該被動行走裝置包括一個被動行走輪。
[0018]所述傳動裝置包括減速器和傳動帶。
[0019]其中一個較佳的實施方案是,所述行走機構包括一個輪軌,所述輪軌為長條狀,該輪軌鋪設于地面,所述主動行走及被動行走輪皆與該輪軌的形狀相匹配,使所述主動行走輪及被動行走輪能夠沿著該輪軌移動。
[0020]其中一個較佳的實施方案是,所述模梁組中的最內側模梁與最外側的模梁之間更設有一個模梁組寬度調節(jié)鎖緊油缸,以調節(jié)和鎖定該模梁組的整體模梁寬度。
[0021]其中一個較佳的實施方案是,所述模梁組包括兩個電纜溝模梁和一個水溝模梁,該水溝模梁設于所述兩個電纜溝模梁之間,所述模梁組升降油缸包括水溝模梁升降油缸和電纜溝模梁升降油缸,分別對應連接于所述各電纜溝模梁和水溝模梁。
[0022]其中一個較佳的實施方案是,所述各模梁為長形柱體結構,且所述各模梁的截面概呈梯形,在所述模梁組的兩外側頂端分別延伸出一個檐部,該檐部使?jié)沧⒊尚偷臏喜郾砻嫘纬梢粋€供蓋體放置的臺階部。
[0023]其中一個較佳的實施方案是,所述滑動裝置上還有模梁組第一導向結構,所述模梁組上豎直向上設有至少一個模梁組第二導向結構,所述第二導向結構與第一導向結構配合,減少模梁組的晃動,使模梁組能夠平穩(wěn)地上下移動。
[0024]其中一個較佳的實施方案是,還包括一個液壓系統,所述液壓系統包括多套液壓泵站,所述各個油缸均為獨立控制。
[0025]其中一個較佳的實施方案是,所述隧道地面溝槽自動成型設備為一個左右對稱的結構,即所述擋墻模板、模梁組、挑梁及滑動裝置包括兩組,分別設于所述龍門架的左邊外側和右邊外側。
[0026]如此結構,可使隧道地面同時在靠近隧道左右墻壁的位置下方一次性地形成結構均一的水溝和電纜溝。
[0027]按照本實用新型的構思,作為一個變形,所述挑梁能夠設于該龍門架的內側且向龍門架中心水平橫向延伸,且由龍門架的一側開始向中心方向依次設有擋墻模板、模梁組、擋墻模板,且所述兩個擋墻模板均以擋墻模板提升鎖緊油缸與所述挑梁的滑動裝置連接,所述靠近該龍門架外側的擋墻模板與該龍門架的一側以擋墻模板水平移動鎖緊油缸連接;所述模梁組以模梁組升降油缸與所述挑梁的滑動裝置連接,所述滑動裝置與該龍門架的一側之間以滑動裝置調節(jié)鎖緊油缸連接。
[0028]基于上述思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一種隧道施工用溝槽自動成型設備,其包括:
[0029]一個正面呈門字形的龍門架;該龍門架的內側靠近下部位置橫向地向龍門架中心水平延伸出一條挑梁;
[0030]至少一個滑動裝置,其設于該挑梁上,該滑動裝置與該龍門架的一側之間連接有滑動裝置調節(jié)鎖緊油缸,通過該滑動裝置調節(jié)鎖緊油缸,能夠使該滑動裝置相對該挑梁來回移動;
[0031]一個第一擋墻模板,其設于該龍門架的內側,該第一擋墻模板呈一個長方形板體,該第一擋墻模板設于該挑梁下方且以至少一個第一擋墻模板提升鎖緊油缸連接,使該第一擋墻模板能夠相對該挑梁升起或下降;該第一擋墻模板與該龍門架的內側以第一擋墻模板水平移動鎖緊油缸連接,使該第一擋墻模板能夠相對該龍門架的一側遠離或靠近;
[0032]至少一個模梁組,設于該擋墻模板的內側,其包括由水溝、電纜溝模梁構成的模梁組合,該模梁組與所述挑梁之間以模梁組升降油缸相連接,使該模梁組能夠相對該挑梁升起或下降;
[0033]一個第二擋墻模板,其設于該模梁組的內側,該第二擋墻模板形狀與第一擋墻模板相同,該第二擋墻模板與該挑梁以至少一個第二擋墻模板提升鎖緊油缸連接,能夠使該第二擋墻模板相對該挑梁升起或下降,該第一、二擋墻模板分隔出供澆砼的區(qū)域;
[0034]其中,所述第一、第二擋墻模板提升鎖緊油缸、所述模梁組升降油缸均連接于該滑動裝置。
[0035]上述的變形的結構,同樣可以實現本發(fā)明的目的,只是將澆砼區(qū)域換到龍門架的內側;其結構和使用效果與前述方案實質相同,故也是基于本發(fā)明的同一個構思。
[0036]使用本實用新型的隧道地面溝槽自動成型設備,啟動行走機構,帶動龍門架移動至待澆注的位置后,行走機構將龍門架定位在澆注位置不再移動,此時使擋墻模板水平移動鎖緊油缸、滑動裝置調節(jié)鎖緊油缸、擋墻模板提升鎖緊油缸、模梁組升降油缸開始工作,將擋墻模板及模梁組精確地放置到待澆注的位置和準確高度位置后,再向擋墻模板及模梁組間灌入混凝土,待混凝土達到拆模強度后,擋墻模板提升鎖緊油缸、模梁組升降油缸又開始工作,將擋墻模板和模梁組整體地向上提起,實現拆模,則如此一來可一次性準確形成所需要的水溝或電纜溝等任何形式的溝槽;然后啟動行走機構,使龍門架移動到下一個位置,通過重復上述過程,即可快速實現整個隧道地面的側溝的澆注。借助本實用新型的隧道地面溝槽自動成型設備,既減少了工序,降低操作難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又避免多次澆注形成的水溝、電纜溝的高度落差。且模梁組結構加固性好,可按照施工標準振搗,保證施工質量。同時,龍門架下方具有寬闊的通行通道,可供人員和其他設備通行,不會對其他施工造成阻礙。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7]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它的特征和優(yōu)勢將在下面對參考附圖給出的優(yōu)選實施例方式的描述中得到更好地理解,其中:
[003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0039]圖2為圖1左側部分的結構放大圖。
[0040]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0041]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的模梁組結構示意圖。
[0042]圖5為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進行施工步驟(I)示意圖。
[0043]圖6為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進行施工步驟(2)示意圖。
[0044]圖7為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進行施工步驟(3)示意圖。
[0045]圖8為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施工得到溝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6]實施例1
[0047]參見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包括龍門架1、挑梁5、滑動裝置4、擋墻模板10及模梁組9。
[0048]其中龍門架I呈門字形,其下方可供車輛穿行;挑梁5是自龍門架外側橫向延伸出來,上面套有滑動裝置4,滑動裝置4為一個滑動導套,可以相對挑梁5來回移動。擋墻模板10,其設于龍門架I的外側,擋墻模板10的側向連接至少一個擋墻模板水平移動鎖緊油缸13,擋墻模板10的上端連接一個擋墻模板提升鎖緊油缸6,該擋墻模板水平移動鎖緊油缸13可以推動該擋墻模板10水平移動,而擋墻模板提升鎖緊油缸6可使該擋墻模板10上下升降移動,擋墻模板提升鎖緊油缸6的另一端與該滑動裝置4連接。該模梁組9包括水溝模梁和電纜模梁等所組成,模梁組9與挑梁5的滑動裝置4之間設有模梁組升降油缸7,使該模梁組9能夠相對該挑梁5升起或下降。該擋墻模板10及該模梁組9及隧道墻壁之間構成澆注的區(qū)域,擋墻模板10為一個澆注區(qū)域的界限。
[0049]該滑動裝置4,與該龍門架I的一側之間連接有滑動裝置調節(jié)鎖緊油缸2,通過該滑動裝置調節(jié)鎖緊油缸2,使該滑動裝置4相對該挑梁5來回移動或鎖定位置,以達到使該擋墻模板10、該模梁組9均可同步水平來回移動。
[0050]通過上述的結構,使擋墻模板水平移動鎖緊油缸13、滑動裝置調節(jié)鎖緊油缸2、擋墻模板提升鎖緊油缸6及模梁組升降油缸7,使擋墻模板10及模梁組9可以精確地放置到待澆注的位置和高度上。
[0051]進一步的,結合圖1、圖2、圖3所示,所述龍門架I包括位于所述龍門架架體四角的四根主立柱100,四根環(huán)向連接所述四根主立柱頂端的上梁110、以及連接于前左側主立柱和后左側主立柱、前右側主立柱和后右側主立柱之間的兩根底梁120 ;所述四根主立柱100、四根上梁110及兩根底梁120構成一個長方體形狀(立體結構未繪示)。
[0052]其中主立柱100、底梁120可采用250mm*250mm*10mm的方型管鋼制作。上梁的材料可選擇25#B工字鋼。龍門架I的凈空尺寸可達環(huán)向寬度7.2米,高度4.4米。
[0053]再請參照圖2所示,所述四根主立柱110的下端分別連接一個立柱升降調節(jié)油缸11,而立柱升降調節(jié)油缸11設置在一個行走機構30上,行走機構30安置于施工地面,提供整個龍門架的移動。所述立柱升降調節(jié)油缸11設于四個立柱110及行走機構30之間,能夠調節(jié)該主立柱110在豎直方向的上下移動,從而調節(jié)該龍門架I的高度,調整范圍最大可達0.25米。
[0054]其中,圖2所示的滑動裝置4為一個滑動導套,在滑動導套4上設有數個模梁組第一導向結構3,其可為中心筒狀結構;而模梁組9上豎直向上設有至少一個模梁組第二導向結構(未繪出),其可為數個豎桿,所述第二導向結構與第一導向結構3配合,使模梁組9在豎直方向上升降或左右移動位置過程不會過于顫動,使模梁組9能夠平穩(wěn)地上下移動。
[0055]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較佳實施方案中,行走機構30包括主動行走裝置31和被動行走裝置32,請參見圖3所示,其中主動行走裝置31設于前方,被動行走裝置32設于后方。主動行走裝置31包括主動行走輪14和一個主動輪動力裝置16,該主動輪動力裝置16通過一個傳動裝置17,驅動該主動行走輪14轉動;該被動行走裝置32包括一個被動行走輪19。其中,主動輪動力裝置16可為一個雙側3KW電機,其中傳動裝置17包括減速器和傳動帶,使電機經減速器后傳動至該主動行走輪14。此外,如圖3所示,該主立柱110還設有輔助主立柱110上下調節(jié)移動的導向套12,該導向套12套設于該行走機構30上的導向柱,使該主立柱I1及龍門架I整體可以相對行走機構30在一定范圍內上下穩(wěn)定調節(jié)高度。
[0056]再如圖2及3所示,行走機構30還包括一個輪軌15,其為一個長條狀結構,鋪設于地面18上,該輪軌15供主動行走輪14及被動行走輪19在上面移動。由圖3所示,輪軌15實為一個非常簡單的結構,具有凸起的肋,該主動行走輪14及被動行走輪19具有與該肋相配合的凹槽。該輪軌15作為整個龍門架I整體移動的導向機構。其中主動行走輪14及被動行走輪19殼可采用鑄鋼制成,直徑可為300mm ;輪軌15可采用10#槽鋼固定而采用10毫米鋼板焊接而成,每根長度3米,無需枕木,直接鋪在地面上,即可供行走機構30行走移動。
[0057]更進一步的,如圖2所示,在模梁組9的最內側模梁91和最外側模梁93之間還有連接有一個油缸,該油缸為模梁組寬度調節(jié)鎖緊油缸8,通過控制油壓,可以以調節(jié)和鎖定該模梁組9的整體模梁寬度,從而根據施工的實際需要來調整。
[0058]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3所示,模梁組9包括兩個電纜溝模梁91、93和一個水溝模梁92,水溝模梁92的厚度大,其位于兩個電纜溝模梁91、93之間;而上述的模梁組升降油缸7則由水溝模梁升降油缸71和電纜溝模梁升降油缸72構成,各個模梁91、92、93分別獨立地連接水溝模梁升降油缸71、電纜溝模梁升降油缸72、水溝模梁升降油缸71 ;但模梁組升降油缸7的另一端都連接在該滑動裝置4上。
[0059]在圖4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模梁組9中各模梁的形狀,皆概呈長形柱體結構,截面則為梯形,與待施工的水溝和電纜溝的形狀匹配;所述各模梁的長度H可為大約12米,為一次澆注成型的水溝長度。如圖4中,在最內側的電纜溝模梁91的內側上端和最外側的電纜溝模梁93的外側上端均設有一個突出于模梁91或93上端面和側端面的檐部94,該兩側的檐部94使?jié)沧⒊尚偷臏喜郾砻嫘纬梢粋€臺階部(如圖8所示),該臺階部恰可供放置一個蓋體。
[0060]本實用新型的各個油缸皆由一個液壓系統所控制,所述液壓系統包括四套液壓泵站,單套采用十聯控制閥,各個油缸均為獨立控制。
[0061]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不僅可以單側設有上述擋墻模板10、模梁組9、挑梁5及滑動裝置4的結構,也可雙側均設有相同的結構,即所述擋墻模板10、模梁組9、挑梁5及滑動裝置4包括兩組,分別設于所述龍門架I的左邊外側和右邊外側。如此結構,可使隧道地面龍門架下方供車輛人員穿行,同時能夠在隧道左右側的位置一次性地形成結構均一的水溝和電纜溝。
[0062]參見圖5、6、7所示分別顯示的是(I)定模步驟:將模梁組9及擋墻模板10下降和水平移動,以定位至待澆注的精確位置和高度,自動定模;(2)澆注步驟:在模梁組9及擋墻模板10之間澆注混凝土 ; (3)脫模步驟:待混凝土冷卻定型后,將模梁組9及擋墻模板10提升,實現自動脫模。
[0063]由上述過程可以看出,借助本實用新型的隧道地面溝槽自動成型設備,可實現全程自動化。
[0064]參見圖8所示,為采用本實用新型的隧道地面溝槽自動成型設備,成型的水溝和電纜的外觀,可以看出其外表面非常平整,形狀十分規(guī)則;相對人工澆注,本實用新型的隧道地面溝槽自動成型設備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
[0065]實施例2
[0066]實施例2與實施例1相比,其中的擋墻模板、模梁組、擋墻模板的結構均相同,只是將澆砼區(qū)域換到龍門架的內側;其結構和使用效果與前述方案實質相同;為了限制出一個供混凝土澆注的區(qū)域,在模梁組9的內側和外側均需要設有一個擋墻模板10來構成(兩面都需設置擋墻模板10),以替代實施例1中隧道墻壁;但其技術方案、原理和實施技術效果與前述實施例1實質相同。
[0067]在實用新型中,所有的油缸的連接均較佳是采用樞接方式完成連接,即油缸的兩端與其相連接的兩端裝置或部件之間是樞轉式連接。
[0068]上面僅以示例方式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原理,但不意于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相反,這里描述的結構或特征可以體現為許多其它形式,在一個實施例中描述的特征可以與其它實施例中的其它特征相結合而構成新的實施例。在不偏離由權利要求限定的實質和范圍的情況下,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各種替代和修改。
【權利要求】
1.一種隧道地面溝槽自動成型設備,其特征包括: 一個正面呈門字形的龍門架;在該龍門架的外側靠近下部位置橫向水平伸出一條挑梁; 至少一個擋墻模板,呈一個長方形板體,該擋墻模板設于該挑梁下方且以至少一個擋墻模板提升鎖緊油缸連接,使該擋墻模板能夠相對該挑梁升起或下降;該擋墻模板與該龍門架的外側以擋墻模板水平移動鎖緊油缸連接,使該擋墻模板能夠相對該龍門架的外側遠離或靠近,該擋墻模板分隔出供澆砼的區(qū)域; 至少一個模梁組,設于該擋墻模板的外側,其包括由水溝、電纜溝模梁構成的模梁組合,該模梁組與所述挑梁之間以模梁組升降油缸相連接,使該模梁組能夠相對該挑梁升起或下降; 至少一個滑動裝置,其設于該挑梁上,該滑動裝置與該龍門架的一側之間連接有滑動裝置調節(jié)鎖緊油缸,通過該滑動裝置調節(jié)鎖緊油缸,能夠使該滑動裝置相對該挑梁來回移動; 其中,所述擋墻模板提升鎖緊油缸、所述模梁組升降油缸均連接于該滑動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地面溝槽自動成型設備,其特征是,該滑動裝置為一個滑動導套,其套設于該挑梁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地面溝槽自動成型設備,其特征是,所述龍門架包括位于所述龍門架架體四角的四根主立柱,四根環(huán)向連接所述四根主立柱頂端的上梁、以及連接于前左側主立柱和后左側主立柱、前右側主立柱和后右側主立柱之間的兩根底梁;所述四根主立柱、四根上梁及兩根底梁構成一個長方體形狀。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地面溝槽自動成型設備,其特征是,所述四根主立柱的下端分別連接一個立柱升降調節(jié)油缸,所述各立柱升降調節(jié)油缸設置在一個行走機構上,所述行走機構安置于施工地面,所述立柱升降調節(jié)油缸能夠調節(jié)該主立柱在豎直方向的上下移動,從而調節(jié)該龍門架的高度。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地面溝槽自動成型設備,其特征是,所述行走機構包括主動行走裝置和被動行走裝置,該主動行走裝置包括至少一個主動行走輪和一個主動輪動力裝置,該主動輪動力裝置通過一個傳動裝置,驅動該主動行走輪轉動;該被動行走裝置包括至少一個被動行走輪。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地面溝槽自動成型設備,其特征是,所述行走機構包括一個輪軌,所述輪軌為長條狀結構,該輪軌鋪設于地面,所述主動行走及被動行走輪皆與該輪軌的形狀相匹配,使所述主動行走輪及被動行走輪能夠沿著該輪軌移動。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地面溝槽自動成型設備,其特征是,所述模梁組中的最內側模梁與最外側的模梁之間更設有一個模梁組寬度調節(jié)鎖緊油缸,以調節(jié)和鎖定該模梁組的整體模梁寬度。
8.根據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隧道地面溝槽自動成型設備,其特征是,所述模梁組包括兩個電纜溝模梁和一個水溝模梁,該水溝模梁設于所述兩個電纜溝模梁之間,所述模梁組升降油缸包括水溝模梁升降油缸和電纜溝模梁升降油缸,分別對應連接于所述各電纜溝模梁和水溝模梁。
9.根據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隧道地面溝槽自動成型設備,其特征是,所述各模梁為長形柱體結構,且所述各模梁的截面概呈梯形,在所述模梁組的兩外側頂端分別延伸出一個檐部,該檐部使?jié)沧⒊尚偷臏喜郾砻嫘纬梢粋€供蓋體放置的臺階部。
10.根據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隧道地面溝槽自動成型設備,其特征是,所述滑動裝置上還有模梁組第一導向結構,所述模梁組上豎直向上設有至少一個模梁組第二導向結構,所述第二導向結構與第一導向結構配合,減少模梁組的晃動,使模梁組能夠平穩(wěn)地上下移動。
11.根據權利要求1-7任一項所述的隧道地面溝槽自動成型設備,其特征是,所述擋墻模板、模梁組、挑梁及滑動裝置包括兩組,分別設于所述龍門架的左邊外側和右邊外側。
12.—種隧道地面溝槽自動成型設備,其特征包括: 一個正面呈門字形的龍門架,所述龍門架下方能夠供車輛穿行;該龍門架的內側靠近下部位置橫向地向龍門架中心水平延伸出一條挑梁; 至少一個滑動裝置,其設于該挑梁上,該滑動裝置與該龍門架的一側之間連接有滑動裝置調節(jié)鎖緊油缸,通過該滑動裝置調節(jié)鎖緊油缸,能夠使該滑動裝置相對該挑梁來回移動; 一個第一擋墻模板,其設于該龍門架的內側,該第一擋墻模板呈一個長方形板體,該第一擋墻模板設于該挑梁下方且以至少一個第一擋墻模板提升鎖緊油缸連接,使該第一擋墻模板能夠相對該挑梁升起或下降;該第一擋墻模板與該龍門架的內側以第一擋墻模板水平移動鎖緊油缸連接,使該第一擋墻模板能夠相對該龍門架的一側遠離或靠近; 至少一個模梁組,設于該擋墻模板的內側,其包括由水溝、電纜溝模梁構成的模梁組合,該模梁組與所述挑梁之間以模梁組升降油缸相連接,使該模梁組能夠相對該挑梁升起或下降; 一個第二擋墻模板,其設于該模梁組的內側,該第二擋墻模板形狀與第一擋墻模板相同,該第二擋墻模板與該挑梁以至少一個第二擋墻模板提升鎖緊油缸連接,能夠使該第二擋墻模板相對該挑梁升起或下降,該第一、二擋墻模板分隔出供澆砼的區(qū)域; 其中,所述第一、第二擋墻模板提升鎖緊油缸、所述模梁組升降油缸均連接于該滑動裝置。
【文檔編號】E21D11/10GK204253058SQ201420653218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1月5日
【發(fā)明者】劉倩 申請人: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