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反應釜的鈮鋼或鉭鋼攪拌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提供一種用于反應釜的鈮鋼或鉭鋼攪拌器,具有攪拌軸和攪拌槳葉,所述攪拌槳葉呈角度固定在攪拌軸上,其中,所述攪拌槳葉為兩段式結構,由槳葉Ⅰ和槳葉Ⅱ構成,所述槳葉Ⅰ一端懸空,槳葉Ⅰ另一端與攪拌軸軸心線呈45°并與攪拌軸固定連接為一體;所述槳葉Ⅱ一端也懸空,槳葉Ⅱ另一端相對槳葉Ⅰ翻轉90°后與攪拌軸軸心線呈45°并與攪拌軸固定連接為一體。本實用新型攪拌軸和攪拌槳葉均采用鈮鋼或鉭鋼制成,適用于強酸或者強堿液體的攪拌,抗腐蝕能力強,上下攪拌槳葉結合可使反應內的液體攪拌更充分,提高工作效率。
【專利說明】用于反應釜的鈮鋼或鉭鋼攪拌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反應釜的鈮鋼或鉭鋼攪拌器。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攪拌器,通常采用普通材料制成,而且一般為框式結構,用框式攪拌器工作時,攪拌器與反應釜的釜底部分間隙較大,使釜底的物料攪拌不夠充分,而且此種攪拌器只能滿足反應釜內一般液體的攪動需求,當需要攪動強酸或強堿類等腐蝕性較大的液體時,普通的攪拌器無法滿足需求,因此有必要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用于反應釜的鈮鋼或鉭鋼攪拌器,其攪拌軸和攪拌槳葉均采用鈮鋼或鉭鋼制成,可攪拌反應釜內強酸或強堿類等腐蝕性較大的液體。
[0004]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用于反應釜的鈮鋼或鉭鋼攪拌器,具有攪拌軸和攪拌槳葉,所述攪拌槳葉呈角度固定在攪拌軸上,且攪拌軸和攪拌槳葉均采用鈮鋼或鉭鋼制成。
[0005]其中,所述攪拌槳葉為兩段式結構,由槳葉I和槳葉II構成,所述槳葉I 一端懸空,槳葉I另一端與攪拌軸軸心線呈45°并與攪拌軸固定連接為一體;所述槳葉II一端也懸空,槳葉II另一端相對槳葉I翻轉90°后與攪拌軸軸心線呈45°并與攪拌軸固定連接為一體。
[0006]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攪拌軸和攪拌槳葉均采用鈮鋼或鉭鋼制成,適用于強酸或者強堿液體的攪拌,抗腐蝕能力強,上下攪拌槳葉結合可使反應釜內的液體攪拌更充分,提高工作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8]下面結合附圖1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
[0009]用于反應釜的鈮鋼或鉭鋼攪拌器,具有攪拌軸I和攪拌槳葉21、22、23,所述攪拌槳葉21、22、23呈角度固定在攪拌軸I上,且攪拌軸I和攪拌槳葉2均采用鈮鋼或鉭鋼制成,適用于強酸或者強堿液體的攪拌,抗腐蝕能力強,具體的,所述攪拌槳葉2為兩段式結構,由槳葉I 3和槳葉II 4構成,所述槳葉I 3 —端懸空,槳葉I 3另一端與攪拌軸I軸心線呈45°并與攪拌軸I固定連接為一體;所述槳葉II 4 一端也懸空,槳葉II 4另一端相對槳葉I 3翻轉90°后與攪拌軸I軸心線呈45°并與攪拌軸I固定連接為一體,所述攪拌軸I上固定有三組攪拌槳葉21、22、23,中間攪拌槳葉21和下端攪拌槳葉22的間距小于中間攪拌槳葉21和上端攪拌槳葉23的間距,且上端攪拌槳葉23與下端攪拌槳葉22平行設置,但上端攪拌槳葉23與下端攪拌槳葉22的安裝方向相反,從而使上端攪拌槳葉23與中間攪拌槳葉21和下端攪拌槳葉22對液體的作用力方向不同,上端攪拌槳葉23可將最上層的液體翻攪至中下層,中下層的液體通過中間攪拌槳葉21和下端攪拌槳葉22向上翻攪,使液體攪拌更充分,提高攪拌的工作效率。
[0010]上述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實施范圍,故凡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述內容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包括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用于反應釜的鈮鋼或鉭鋼攪拌器,具有攪拌軸(I)和攪拌槳葉(21、22、23),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槳葉(21、22、23)呈角度固定在攪拌軸(I)上;所述攪拌槳葉(21、22、23)為兩段式結構,由槳葉I (3)和槳葉II (4)構成,所述槳葉I (3) —端懸空,槳葉I (3)另一端與攪拌軸(I)軸心線呈45°并與攪拌軸(I)固定連接為一體;所述槳葉II (4) 一端也懸空,槳葉II (4)另一端相對槳葉I (3)翻轉90°后與攪拌軸(I)軸心線呈45°并與攪拌軸(I)固定連接為一體。
【文檔編號】B01J19/18GK203508006SQ201320530223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8月28日
【發(fā)明者】李寶干, 李軍濤 申請人:寶雞亨鑫稀有金屬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