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太陽能驅動攪拌的厭氧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處理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太陽能驅動攪拌的厭氧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和工業(yè)化的快速發(fā)展,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業(yè)廢水未經(jīng)任 何處理直接被排放到環(huán)境中,使得我國水體受到嚴重的污染,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目前,國內外污水處理主要以生物法為主要處理方法,生物處理法包括好氧法和 厭氧法。厭氧法由于其能耗低,負荷高,可提高污水可生化性等優(yōu)點已被廣泛應用于污水處 理中,特別是有機物濃度高和可生化性差的工業(yè)廢水,厭氧處理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工段。隨著人們對厭氧生物過程認識的深入以及對厭氧生物處理技術應用的普及,厭氧 生物反應器也得到了很好的開發(fā)。迄今,厭氧生物反應器已發(fā)展至第三代。第一代厭氧生物 反應器以普通厭氧消化池為代表,其基本特征在于結構簡單,反應器混合好,污泥齡短,去 除效率低。第二代厭氧生物反應器應用最廣泛的是升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其基本特征 在于負荷居第二代厭氧反應器之首,三相分離器的設置實現(xiàn)的汽、液、固的穩(wěn)定分離,三相 分離器設計復雜,高的上升流速容易造成跑泥。第三代厭氧生物反應器的開發(fā)緩解了 UASB 反應器的短流和高負荷跑泥問題,主要以厭氧顆粒污泥膨脹床(EGSB)和厭氧內循環(huán)反應 器(IC)為代表,但是它們也存在各自的缺陷。例如,EGSB反應器需要液體回流,不僅增加 了動力能耗,而且使反應器呈全混合,處理效能及出水水質難以進一步提高。IC反應器在實 現(xiàn)內循環(huán)前,易出現(xiàn)短流,運行控制比較困難。針對現(xiàn)有厭氧污水處理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擬開發(fā)以太陽能為能源的厭氧處 理裝置。本裝置內設有填料和折流板能夠很好的滯留厭氧污泥,提高污泥齡,折流板和攪拌 器的配合使用使污水在裝置內水平方向上呈推流狀態(tài),垂直方向上正弦波似的上下流動, 污水完全混合,緩解了短流現(xiàn)象,太陽能攪拌系統(tǒng)運用太陽能為攪拌器的最初能量來源大 大的節(jié)省了運費和能耗。試驗證明,據(jù)此開發(fā)的新技術對污水的處理具有良好的效果。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現(xiàn)有的不足,提供一種經(jīng)濟、實用、處理效果好的太 陽能驅動攪拌的厭氧裝置。太陽能驅動攪拌的厭氧裝置包括進水口、攪拌器、填料區(qū)、折流板、出水口、蓄電 池、太陽能電板,裝置本體上部中間一側壁上設置進水口,裝置本體內設置攪拌器、填料區(qū)、 折流板,裝置本體上部中間另一側壁上設置出水口,裝置本體中部為填料區(qū),填料區(qū)下方設 有攪拌器,折流板與裝置本體等寬,折流板垂直平行等間距呈上下斷開交替設置,太陽能電 板與蓄電池連接,蓄電池再與攪拌器連接,形成太陽能攪拌系統(tǒng)。所述的折流板上端與裝置本體頂端平齊,則折流板下端距裝置本體底部間距為 0. 8 1. Om,折流板下端與裝置本體底部相連,則折流板上端與裝置本體上端的間距為 0. 7 0. 9m,裝置本體內的有效水深為4 6m。[0009]在與裝置本體底部相連的每個折流板安裝攪拌器,攪拌器與裝置本體底部的距離 為0. 2 0. 4m,攪拌器與填料區(qū)的距離為0. 2 0. 4m。所述的填料區(qū)內的填料為彈性填料。 所述的太陽能電板為太陽能光伏板。所述的蓄電池為太陽能專用鉛酸蓄電池。太陽能驅動攪拌的厭氧污水處理方法是待處理污水從進水口流入?yún)捬跹b置本 體,進水受攪拌器的作用水平上呈推流狀態(tài),折流板使得污水在垂直方向上正弦波似的上 下流動,填料區(qū)有助于厭氧污泥的持留,這樣污水能夠與厭氧污泥充分接觸,從而保證了良 好的去污效果,污水在裝置本體內的停留時間為12 24h,攪拌器每運行8 12h停止1 2h。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①通過攪拌器、折流板以及填 料的使用,能夠使裝置內保持足夠的污泥,使污水在水平上做推流運動,垂直方向上正弦波 似的上下流動,這樣大大的提高了污水去污效果。②通過太陽能發(fā)電與攪拌器相結合,使太 陽能成為污水攪拌系統(tǒng)的最初能量來源,節(jié)省運行費用和能源。
圖1為本污水處理厭氧裝置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污水處理厭氧裝置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中進水口 1、攪拌器2、填料3、折流板4、出水口 5、蓄電池6、太陽能電板7。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太陽能驅動攪拌的厭氧裝置包括進水口 1、攪拌器2、填料區(qū)3、折流 板4、出水口 5、蓄電池6、太陽能電板7,裝置本體上部中間一側壁上設置進水口 1,裝置本體 內設置攪拌器2、填料區(qū)3、折流板4,裝置本體上部中間另一側壁上設置出水口 5,裝置本體 中部為填料區(qū)3,填料區(qū)3下方設有攪拌器2,折流板4與裝置本體等寬,折流板4垂直平行 等間距呈上下斷開交替設置,太陽能電板7與蓄電池6連接,蓄電池6再與攪拌器2連接, 形成太陽能攪拌系統(tǒng)。所述的折流板4上端與裝置本體頂端平齊,則折流板4下端距裝置本體底部間距 為0. 8 1. Om,折流板4下端與裝置本體底部相連,則折流板4上端與裝置本體上端的間距 為0. 7 0. 9m,裝置本體內的有效水深為4 6m。在與裝置本體底部相連的每個折流板4 安裝攪拌器2,攪拌器2與裝置本體底部的距離為0. 2 0. 4m,攪拌器2與填料區(qū)3的距離 為0. 2 0. 4m。所述的填料區(qū)3內的填料為彈性填料。所述的太陽能電板7為太陽能光伏 板。所述的蓄電池6為太陽能專用鉛酸蓄電池。太陽能驅動攪拌的厭氧污水處理方法是待處理污水從進水口 1流入?yún)捬跹b置本 體,進水受攪拌器2的作用水平上呈推流狀態(tài),折流板4使得污水在垂直方向上正弦波似的 上下流動,填料區(qū)3有助于厭氧污泥的持留,這樣污水能夠與厭氧污泥充分接觸,從而保證 了良好的去污效果,污水在裝置本體內的停留時間為12 24h,攪拌器2每運行8 12h停 止1 2h。
權利要求一種太陽能驅動攪拌的厭氧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進水口(1)、攪拌器(2)、填料區(qū)(3)、折流板(4)、出水口(5)、蓄電池(6)、太陽能電板(7),裝置本體上部中間一側壁上設置進水口(1),裝置本體內設置攪拌器(2)、填料區(qū)(3)、折流板(4),裝置本體上部中間另一側壁上設置出水口(5),裝置本體中部為填料區(qū)(3),填料區(qū)(3)下方設有攪拌器(2),折流板(4)與裝置本體等寬,折流板(4)垂直平行等間距呈上下斷開交替設置,太陽能電板(7)與蓄電池(6)連接,蓄電池(6)再與攪拌器(2)連接,形成太陽能攪拌系統(tǒng)。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驅動攪拌的厭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流 板(4)上端與裝置本體頂端平齊,則折流板(4)下端距裝置本體底部間距為0. 8 1. Om, 折流板(4)下端與裝置本體底部相連,則折流板(4)上端與裝置本體上端的間距為0. 7 0. 9m,裝置本體內的有效水深為4 6m。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驅動攪拌的厭氧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與裝置本 體底部相連的每個折流板(4)安裝攪拌器(2),攪拌器(2)與裝置本體底部的距離為0. 2 0. 4m,攪拌器(2)與填料區(qū)(3)的距離為0. 2 0. 4m。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驅動攪拌的厭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 區(qū)(3)內的填料為彈性填料。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驅動攪拌的厭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陽 能電板(7)為太陽能光伏板。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驅動攪拌的厭氧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電 池(6)為太陽能專用鉛酸蓄電池。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太陽能驅動攪拌的厭氧裝置。它包括進水口、攪拌器、填料區(qū)、折流板、出水口、蓄電池、太陽能電板,裝置本體上部中間一側壁上設置進水口,裝置本體內設置攪拌器、填料區(qū)、折流板,裝置本體上部中間另一側壁上設置出水口,裝置本體中部為填料區(qū),填料區(qū)下方設有攪拌器,折流板與裝置本體等寬,折流板垂直平行等間距呈上下斷開交替設置,太陽能電板與蓄電池連接,蓄電池再與攪拌器連接,形成太陽能攪拌系統(tǒng)。本實用新型具有良好的水力混合狀態(tài)和污泥滯留能力,能夠使污水與反應器內的微生物充分接觸反應,因此具有很好的污水除污能力。太陽能作為攪拌器的原動力能源既有效利用自然界能源,也降低了運行費用。
文檔編號C02F3/28GK201620071SQ20092020058
公開日2010年11月3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1月19日
發(fā)明者吳東雷, 徐新華, 楊治中, 羅彥章, 鄧冶 申請人:浙江大學;浙江浙大水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