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以安全打開的罐端以及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的領域一般說來,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容器蓋。更具體地說,本發(fā)明涉及可以設置在容器的打開端上的一種安全的容器蓋,把這種該設計成當把此蓋打開時此蓋的至少與蓋在容器上留下的周邊部分分開的中心部分有安全的邊緣。本發(fā)明也涉及制作這樣的安全容器蓋的方法。
本發(fā)明的背景用來裝各種類型的內容物的容器包括多種不同的蓋。通常用于例如罐裝的寵物食品的一種類型的容器蓋包括一根撕裂線,該線圍繞著蓋鄰近邊沿伸展。這些容器蓋也包括一個開口拉片適宜于把此拉片向上拉,沿著蓋的圓周的一部分把撕裂線拉斷。隨后,向上拉該開口拉片,把容器蓋的中心部分與留在容器上的蓋的周邊部分分開,并把中心部分移開。
盡管這些類型的容器蓋從提供了容易進入容器內部的角度看來是有用的,但是,它們有某些缺點和不足。也許,這些類型的容器蓋的最嚴重的問題在于它們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是不安全的。一旦把容器蓋的中心部分由剩余的周邊部分上移開之后,在被移開的蓋的中心部分上以及在留在容器上的蓋的周邊部分上有非常鋒利的邊緣。在蓋的被移開的中心部分上的鋒利邊緣對處理被除去部分的人來說有潛在的危險,如果把被除去的中心部分丟進垃圾箱而沒有特殊的處理,對于其他人也有危險。同樣,留在容器上的蓋的周邊部分上的鋒利邊緣在由容器中移開內容物的過程中特別是如果直接由容器取用內容物時有潛在的危險。例如,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在容器有相對較淺的深度的情況下,使用者用他們的手指由容器中取出所有的內容物是經(jīng)常的。因此,對于使用者來說在這些類型的容器的鋒利的邊緣上割破他們的危險相當大。
在過去,已經(jīng)提出了多種方案把這些類型的容器的構形做成減小傷害使用者或其他人的危險。在美國專利No.5105977中描述了一種這樣的方案。這一專利描述了一種蓋,它設有一根撕裂線,并把它的構形做成使得當由蓋的其余部分上移開蓋的中心部分時,蓋的中心部分的一部分向外伸展,越過中心部分的鋒利邊緣,使得鋒利的邊緣不露出。同樣,留在容器上的蓋的周邊部分的一部分越過周邊部分上的鋒利邊緣伸展,使得鋒利的邊緣不露出。這通過在蓋的側壁中在撕裂線的相對的側面上形成折疊部分實現(xiàn)。
然而,在實用中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這種蓋的結構可以有某些改進。在一方面,常常必須把一個涂層(例如搪瓷涂層)加到蓋的表面上,該涂層后來將用作容器蓋的內表面。在按照上面描述的專利制作的蓋的情況下,典型地在與形成撕裂線和在側壁上形成折疊部分有關的制造步驟之前加上這一涂層。在所公布的方法中,通過淺度沖壓成形形成撕裂線。撕裂線的這種淺度沖壓成形的形成方法有幾個困難。
首先,在淺度沖壓成形之后留在撕裂線上的剩余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較厚,需要特別大的作用力才能把撕裂線拉斷。更重要的是,形成撕裂線的淺度沖壓成形的方法使得搪瓷涂層與蓋分離開,這是因為淺度沖壓成形會使形成蓋的材料被拉伸。這就要求必須對蓋上的涂層進行修理,修理涂層的被破壞的部分。與進行這樣的修理步驟有關的對成本和對環(huán)境的考慮使得這種方法不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此外,在蓋的側壁中形成上折疊部分的方式使得由該折疊部分中除去加工用的水非常困難。通過使側壁的一部分向下傾斜形成上折疊部分,這樣,在這個向下傾斜的側壁部分下面的空間非常小。因此,這將可能在蓋上造成腐蝕,并且,會損壞蓋的整體性。還有,形成向下傾斜的側壁會把應力加到在刻痕線上,可能造成破裂。
在美國專利No.5105977中描述的蓋可以改進的另一領域包括其它困難,這些困難與當使開口拉片向上作樞軸轉動并通過在開口拉片上向上拉完全打開容器時開始把撕裂線拉斷有關。把蓋的構形做成在撕裂線與蓋側壁的緊挨著撕裂線下面的那部分之間的間隙非常小。這意味著在使開口拉片向上作樞軸轉動把撕裂線的一部分拉斷的時刻,在與下面的側壁部分接觸之前,可除去的平板部分的被拉斷的邊緣可以向下運動的距離非常短。在這時,側壁的下面的部分限制了可除去的平板部分的被拉斷的邊緣進一步的運動。結果,在開口拉片向上作樞軸轉動的過程中,只有很小一部分撕裂線可以被拉斷。因此,撕裂線的相當大部分的圓周必須被開口拉片向上拉的動作拉斷,才能把蓋的中心部分完全除去。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如果撕裂線的圓周必須被開口拉片向上拉的動作拉斷的那部分太大時,完全打開蓋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至少是很困難的。
上面提到的美國專利中描述的蓋可以進一步改進的另一個方面包括蓋的制作。在制造蓋的過程中,需要使蓋在旋轉角度上取向,從而確保如果把蓋由一種狀態(tài)轉動一個小角度到下一種狀態(tài)時,對于后面的制造操作來說蓋仍然可以適當?shù)囟ㄎ?。蓋也需要在徑向上適當?shù)囟ㄎ唬员惚苊庠谥圃觳僮鬟^程中蓋由一側到另一側的運動。蓋的這種適當?shù)娜∠蚝投ㄎ辉诟咚僦圃熘猩踔粮鼮橹匾?br>
考慮到上面所述,需要一種改進的容器端部封殼,當打開時,這種端部封殼至少在蓋的可以除去的那部分有安全的邊緣,不會傷人。
也需要一種改進的容器端部封殼,當打開時,這種端部封殼在蓋的可除去的部分以及蓋留在容器上的那部分都有安全的邊緣。
希望提供一種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可以相對較容易地打開它。
也希望提供一種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它不會在制造此蓋的過程中在無意中除去蓋上的內涂層。
也希望提供一種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把它設計成容易除去加工用的水,防止出現(xiàn)腐蝕。
也需要制造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的一種方法,此蓋相對比較容易打開,并且,在制造后不需要對蓋作再加工,以便修理在容器端部封殼的內部上被破壞的涂層。
本發(fā)明的概述按照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可定位在一個容器上的一種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包括一個環(huán)形的蓋的中心部分;一個環(huán)形的蓋的周邊部分;以及把環(huán)形的蓋的中心部分連接到環(huán)形的蓋的周邊部分上一根刻痕線,使得可以把蓋的中心部分由蓋的周邊部分上移開。該刻痕線的形式最好是一根V字形的刻痕線,有一個圓滑的鼻部。把一個開口拉片緊固到蓋的中心部分上,用來相對于蓋的中心部分作樞軸轉動,該開口拉片有一個鄰近刻痕線的鼻部,使得當該開口拉片作樞軸轉動時,開口拉片的鼻部可以把刻痕線的一部分切斷。在截面上由刻痕線,向外張開的中間折疊部分和向里面張開的底部折疊部分逐漸地形成蓋的中心部分,底部折疊部分在徑向上向外越過刻痕線伸展,從而當把蓋的中心部分在刻痕線與蓋的周邊部分分開時,蓋的中心部分包括一個被切斷的邊緣,它的位置在徑向上在底部折疊部分的徑向最外面部分的里面。
按照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可以裝在一個容器上的一種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包括一個環(huán)形的蓋的中心部分;一個環(huán)形的蓋的周邊部分;以及把環(huán)形的蓋的中心部分連接到環(huán)形的蓋的周邊部分上一根刻痕線,該線適宜于被切斷,使得可以把蓋的中心部分由蓋的周邊部分上移開。把一個開口拉片緊固到蓋的中心部分上,用來相對于蓋的中心部分作樞軸轉動,該開口拉片有一個鄰近刻痕線的鼻部,使得當該開口拉片作樞軸轉動時,開口拉片的鼻部可以把刻痕線的一部分切斷。在截面上由刻痕線,向外張開的中間折疊部分和向里面張開的底部折疊部分逐漸地形成蓋的中心部分,底部折疊部分在徑向上向外越過刻痕線伸展,從而當把蓋的中心部分在刻痕線與蓋的周邊部分分開時,蓋的中心部分包括一個被切斷的邊緣,它的位置在徑向上在底部折疊部分的徑向最外面部分的里面。把中間折疊部分的構形做成在刻痕線與位于蓋的中心部分的位于刻痕線下面的一部分之間形成一個間隙。此間隙確定了一個距離,在開口拉片作樞軸轉動時所述被切斷的邊緣可以通過此距離運動,直到所述被切斷的邊緣與位于蓋的中心部分的位于刻痕線下面的那部分接觸為止。所述間隙沿著蓋的中心部分的圓周的一部分比在其它部分要大。
按照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可以裝在一個容器上的一種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包括一個環(huán)形的蓋的中心部分;一個環(huán)形的蓋的周邊部分;把環(huán)形的蓋的中心部分連接到環(huán)形的蓋的周邊部分上一根刻痕線,使得可以把蓋的中心部分由蓋的周邊部分上移開;緊固到蓋的中心部分上的一個,用來相對于蓋的中心部分作樞軸轉動,所述開口拉片有一個鄰近刻痕線的鼻部,使得當該開口拉片作樞軸轉動時,開口拉片的鼻部可以把刻痕線的一部分切斷。在截面上由刻痕線,向外張開的中間折疊部分和向里面張開的底部折疊部分逐漸地形成蓋的中心部分,底部折疊部分在徑向上向外越過刻痕線伸展,從而當把蓋的中心部分在刻痕線與蓋的周邊部分分開時,蓋的中心部分包括一個被切斷的邊緣,它的位置在徑向上在底部折疊部分的徑向最外面部分的里面;在截面上由刻痕線,向里面張開的中間折疊部分和向外張開的頂部折疊部分逐漸地形成蓋的周邊部分,頂部折疊部分在徑向上向里面越過刻痕線伸展,從而當把蓋的中心部分在刻痕線與蓋的周邊部分分開時,蓋的周邊部分包括一個被切斷的邊緣,它的位置在徑向上在頂部折疊部分的徑向最里面部分的外面,蓋的周邊部分還包括鄰近蓋的周邊部分邊沿的一個水平突起邊沿。
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包括制造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把一個殼體在制造機器中定位,在殼體的側壁中形成第一和第二折疊部分,第一折疊部分向里面張開,而第二折疊部分向外張開,把一個帶有圓滑的壁部的V字形模具件在側壁上在徑向上位于第一折疊部分的徑向上最外面的部分里面的一個位置在殼體的側壁上進行沖壓,在側壁中形成一根V字形的刻痕線,此線有一個圓滑的鼻部。該V字形的刻痕線把殼體的側壁分成位于刻痕線內側的一個蓋的中心部分和位于刻痕線外側的一個蓋的周邊部分,該V字形的刻痕線使得蓋的中心部分可以與蓋的周邊部分斷開。把一個開口拉片緊固到殼體的底壁上,使得開口拉片的鼻部鄰近刻痕線。
按照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制造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把一個殼體在制造機器中定位,在殼體的側壁中形成第一和第二折疊部分,第一折疊部分向里面張開,而第二折疊部分向外張開,并在殼體的側壁中在側壁上的在徑向上位于第一折疊部分的徑向上最外面的部分里面的一個位置形成一根刻痕線,把殼體的側壁分成位于刻痕線內側的一個蓋的中心部分和位于刻痕線外側的一個蓋的周邊部分。該刻痕線使得蓋的中心部分可以與蓋的周邊部分斷開。第二折疊部分在刻痕線與位于蓋的中心部分的位于刻痕線下面的一部分之間形成一個間隙,此間隙圍繞蓋的中心部分的圓周伸展,并且,所述間隙在蓋的中心部分的圓周的一部分比在蓋的中心部分的圓周的其它部分要大。把一個開口拉片緊固到殼體的底壁上,使得開口拉片的鼻部鄰近刻痕線。
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種制造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把一個殼體放置在制造機器中,該機器接續(xù)地沿著多個站把殼體向前送,把該殼體做成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該殼體包括一個底壁和一個側壁;在殼體的底壁中形成第一定位裝置;在殼體的底壁中形成第二定位裝置;在殼體的底壁中形成一個鉚釘結構。在殼體的側壁中形成第一和第二折疊部分,第一折疊部分向里面張開,而第二折疊部分向外張開。在殼體的側壁中在側壁上的在徑向上位于第一折疊部分的徑向上最外面的部分里面的一個位置形成一根刻痕線,把殼體的側壁分成位于刻痕線內側的一個蓋的中心部分和位于刻痕線外側的一個蓋的周邊部分。該刻痕線使得蓋的中心部分可以與蓋的周邊部分斷開。把一個開口拉片緊固到殼體的底壁上,使得開口拉片的鼻部鄰近刻痕線。通過使用所述第一定位裝置把殼體至少在所述站中的某些站在徑向上定位,并且,通過使用所述第二定位裝置使殼體至少在所述站中的某些站在轉動關系上取向,確保殼體在這些站適當?shù)膹较蛏系亩ㄎ缓瓦m當?shù)霓D動上的取向。
附圖的簡要描述與本發(fā)明有關的其它特點和細節(jié)將由下面的參考著附圖考慮的詳細描述變得更清楚,在這些附圖中部件用相同的標號表示,在附圖中
圖1為一個容器的上部的頂視透視圖,按照本發(fā)明的罐端部封殼安裝在該容器上;圖2為按照本發(fā)明的容器端部封殼的剖面圖;圖3為在圖2中示出的容器端部封殼的一部分的放大剖面圖;圖4為一個剖面圖,示出了把容器端部封殼緊固到容器上的方式;圖5為當由圖2中的線Ⅴ-Ⅴ看時罐端部封殼的一部分的側視圖;圖6為位于刻痕線的任何一側的罐端部封殼的一部分的放大剖面圖;圖7為罐端部封殼的一部分當開口拉片向上作樞軸轉動時的底視圖;圖8為殼體沖壓機的一部分的剖面圖,此沖壓機形成用來制造按照本發(fā)明的容器端部封殼的被沖壓成形的殼體;圖9A為在用來制造按照本發(fā)明的容器端部封殼的轉變沖壓機(conversion press)中第一階段的剖面圖,其中示出的上模具部分處于在沖壓彎曲之前的上部位置;圖9B為在上模具部分已經(jīng)向下運動之后與圖9A類似的剖面圖;圖9C為在圖9B中所示的沖壓彎曲裝置的第一階段的一部分大大放大的剖面圖;圖10A為沖壓彎曲裝置的第二階段的剖面圖,上模具部分處于在沖壓彎曲之前的上部位置;
圖10B為在上模具部分已經(jīng)向下運動之后圖10A中示出的沖壓彎曲裝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剖面圖;圖11A為沖壓彎曲裝置的第三階段的剖面圖,上模具部分處于在沖壓彎曲之前的上部位置;圖11B為在上模具部分已經(jīng)向下運動之后圖11A中示出的沖壓彎曲裝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剖面圖;圖11C為刻痕形成裝置和在圖11B中示出的砧座的放大圖,示出了形成V形刻痕線的方式;圖12A為沖壓彎曲裝置的第四階段的剖面圖,上模具部分處于在沖壓彎曲之前的上部位置;圖12B為在上模具部分已經(jīng)向下運動之后圖12A中示出的沖壓彎曲裝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剖面圖;圖13為沖壓彎曲裝置的第五階段的剖面圖,示出了上模具部分處于在下部位置;圖14A為沖壓彎曲裝置的第六階段的剖面圖,上模具部分處于在沖壓彎曲之前的上部位置;圖14B為在上模具部分已經(jīng)向下運動之后與圖14A類似的剖面圖;圖14C為在圖14B中所示的沖壓彎曲裝置的第六階段在開口拉片的鼻部區(qū)域的一部分的放大剖面圖;圖14D為與圖14C類似的放大剖面圖,但是是沿著沖壓彎曲裝置的圓周的一個不同的部分作的圖;圖15為按照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容器端部封殼的一半的剖面圖;圖16為容器端部封殼的頂視平面圖,示出了加大的鼻部伸展部分的區(qū)域。
優(yōu)選實施例的詳細描述開始參見圖1,適宜于把本發(fā)明的容器端部封殼20安裝在并緊固到容器22的打開的上端上,在圖1中示出了該容器的上部。容器端部封殼20包括一個蓋24和一個開口拉片26。
如在圖1中所示,蓋24設有位于中心的一個凹進部分28,并有一個直線的脊或隆起30。在最后的產(chǎn)品中,開口拉片26的手指接合部分設在脊30上,使得開口拉片的手指接合部分與蓋24的表面間隔開。脊30與凹進部分28的結合在開口拉片26的手指接合部分與蓋24的表面之間提供一個空間,這使得使用者可以容易抓住開口拉片26的手指接合部分。此外,如下面將更詳細描述的那樣,中心的凹進部分28和直線的脊30在制造容器端部封殼過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在于它們幫助容器端部封殼取向和適當?shù)囟ㄎ弧?br>
如參考圖2所看到的,此圖為按照本發(fā)明的容器端部封殼的剖面圖,容器端部封殼20的蓋24包括一根刻痕線32,此線圍繞著蓋24的整個圓周伸展。與刻痕線32有關的細節(jié)將參考著下面的描述和在多個其它圖中所示出的可以更好地理解。蓋24位于撕裂線32的外面或與該線的外側接觸的那部分被稱為蓋的周邊部分34,而蓋24位于撕裂線32的里面或與該線的內側接觸的那部分被稱為蓋的中心部分36。
一般說來,在刻痕線32開始,蓋的中心部分36形成向外打開的一個中間的折疊部分38和向里面打開的一個下面的底部折疊部分40。底部的折疊部分40與蓋的中心部分的中心面板部分41匯合,此部分橫截著容器的上端伸展。
參考圖3中所示的放大的剖面圖可以更好地看清楚蓋的中心部分的構形的進一步細節(jié)。如在圖3中所看到的,蓋的中心部分36逐漸地在剖面上形成由刻痕線32向里朝向蓋的中心部分的中心伸展的一個向上并向里面伸展的第一部分42,此部分與一個向外轉的環(huán)形部分44匯合,還形成了一個向下并向外伸展的第二部分46,此部分與一個向里轉的環(huán)形部分48匯合,此環(huán)形部分又與一個向上并向里面伸展的第三部分50匯合。
回過來參見圖2,向上并向里面伸展的第三部分50與蓋的位于蓋的中心部分36的中心的大致平的中心面板部分41匯合。以一個變平的凸起或鉚釘52的方式把開口拉片26緊固到蓋的中心部分36上。如參見圖2可以看到的那樣,把開口拉片26設置成開口拉片26的鼻部54鄰近刻痕線32。
如上面提到的那樣,蓋24位于撕裂線32的外面或與該線的外側接觸的那部分被稱為蓋的周邊部分34。一般說來,在刻痕線32開始,蓋的周邊部分34由向里面打開的一個中間的折疊部分56和向外打開的一個頂部折疊部分58構成。
現(xiàn)在轉到在圖3中所示的放大的剖面圖,蓋的周邊部分34逐漸地在剖面上形成由刻痕線32向外朝向最外面的周邊伸展的一個向下并向外伸展的第一部分60,此部分與一個向里面轉的環(huán)形部分62匯合,還形成了由一個向里轉的環(huán)形部分62伸展的一個向上并向里面伸展的第二部分64,由向上并向里面伸展的第二部分64伸展的一個向外轉的環(huán)形部分66,以及由向外轉的環(huán)形部分66伸展的一個大致在水平上伸展的第三部分或突起邊沿68。水平的突起邊沿68形成頂部折疊部分58的上腿。由該水平的突起邊沿68開始,蓋的周邊部分34包括一個在豎直方向上伸展的部分70,這部分與在一個卷起來的端部74終止的一個向外彎曲的部分72匯合。當把容器的端部封殼20緊固到比如在圖4中示出的容器上時,蓋的周邊部分34的在豎直方向上伸展的部分70將沿著容器的上端的內表面,而向外卷起來的部分72將向上在容器的端部上伸展,并返回到容器的外邊緣下面,形成一個卷邊。
如可以由圖2和3看到的那樣,底部的折疊部分40(即,向里面轉的環(huán)形部分48)在徑向上向外越過刻痕線32伸展。這就是說,底部的折疊部分40在徑向上向外越過穿過刻痕線32的一根豎直線伸展。此外,頂部的折疊部分58(即,向外轉的環(huán)形部分66)在徑向上向里越過刻痕線32伸展。這就是說,頂部的折疊部分58在徑向上向里越過穿過刻痕線32的一根豎直線伸展。這種特別的安排的目的是確保在打開容器的端部封殼時,當蓋的中心部分36與留在容器上的蓋的周邊部分34分開并把蓋的中心部分移開時,在被移開的蓋的中心部分36上的鋒利邊緣和在留下的蓋的周邊部分34上的鋒利邊緣被保護起來,并且是安全的,與使用者的接觸不會有傷害。
為了打開容器的端部封殼以便由裝有此容器端部封殼的容器中移開內容物,使開口拉片26的手指接合部分關于鉚釘52向上作樞軸轉動。這使得開口拉片的鼻部54向下運動,并在刻痕線32上施加壓力。開口拉片26的鼻部54沿著形成刻痕線32的整個圓周的一部分的一個圓弧切斷刻痕線。隨后,向上拉開口拉片26,完成刻痕線32的切斷,使得蓋的中心部分36與蓋的周邊部分34分開,并把蓋的中心部分36移開。已經(jīng)由留在容器上的蓋的周邊部分34移開的蓋的中心部分36在原來形成刻痕線的一部分的被切斷的邊緣處有鋒利的邊緣。因為底部折疊部分40(即,向里面轉的環(huán)形部分48)在徑向上向外越過原來形成刻痕線32的一部分的被切斷的邊緣伸展,使用者不會在被切斷的邊緣上被割破,這是因為頂部折疊部分40在徑向上向外越過被切斷的邊緣伸展。類似地,在留在容器上的蓋的周邊部分34的被切斷的邊緣的情況下,頂部的折疊部分58(即,向外轉的環(huán)形部分66)在徑向上向里越過原來形成刻痕線32的一部分被切斷的邊緣伸展。因此,使用者再一次不會被鋒利的切斷邊緣傷害,這是因為由頂部折疊部分58形成的蓋的周邊部分的上面部分使得不能與被切斷的部分直接接觸。
本發(fā)明的一個特別有利的方面包括刻痕線32的構形。如在圖6中更詳細地示出的那樣,刻痕線32的形式為一個凹槽。在所畫出的實施例中,刻痕線是一個V字形的凹槽,有一個帶小半徑的或圓滑的鼻部32’。此外,在形成蓋的材料的側面上形成一個帶小半徑的或圓滑的表面,該側面與刻痕線32相對著(即,在表面35上)。這個帶半徑的或圓滑的表面33與V字形的刻痕線的圓滑的鼻部32’相對。幾個優(yōu)點與使用V字形的刻痕線32有關。
首先,留在圖6中用尺寸X表示的刻痕線區(qū)域中的剩余材料比如果不是用帶凹槽的刻痕線而是采用通過蓋的側壁的沖壓成形形成的撕裂線的情況要少。留在V字形的刻痕線32的區(qū)域中的剩余材料包含的材料數(shù)量是為了把蓋的中心部分36與蓋的周邊部分34分開必須切斷的。因此,在V字形的刻痕線32的區(qū)域中的剩余材料的數(shù)量較少,切斷刻痕線并最后把蓋的中心部分與蓋的周邊部分分開將比較容易。還有,V字形的刻痕線32的構形提供了一條很好地確定的線,沿著此線將實現(xiàn)切斷。以不同的方式比如通過拉伸形成蓋的材料所形成的撕裂線不能提供一條很好地確定的線,沿著此線將實現(xiàn)切斷,這樣,當打開蓋時,切斷線將會漂移。一旦移開蓋的中心部分之后,這樣可能對蓋的安全有不利的影響,這是因為在被移開的蓋的中心部分的一部分上或在留在容器上的蓋的周邊部分上的鋒利邊緣可能使得不再足夠好地藏在下面的/上面的折疊部分的后面,設想這些折疊部分可以保護鋒利的邊緣。
注意到以下一點也是有意義的V字形的刻痕線32的取向不是與端部封殼在刻痕線32的任何一側上的那些部分的表面33垂直。而是,V字形的刻痕線32相對于這樣的垂直取向稍微傾斜,如由下面的討論將會更清楚的那樣。這是有利的,因為這使得在打開該容器端部封殼的過程中切斷刻痕線比較容易。
如下面將更詳細地描述的那樣,使用V字形的刻痕線也減少了加到蓋的內表面35上的涂層將被損壞并需要后續(xù)修理的可能性。當形成刻痕線32時,希望移開盡可能多的材料,以便所形成的為了打開容器端部封殼必須切斷的剩余材料盡可能地少。然而,被移開的材料越多,搪瓷涂層越可能受到不利的影響。因此,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V字形的刻痕線32是在移開盡可能多的材料以便盡可能多地減少剩余的材料,與同時對搪瓷涂層沒有負面影響之間的一個理想的折衷。還有,也如下面將更詳細地討論的那樣,V字形的刻痕線防止了裂紋的形成。這樣,所形成的蓋的整體性不會受到負面的影響。
開始參考圖2可以看到與本發(fā)明有關的另一個特別有利的方面。如在圖2中所示,在開口拉片26的鼻部區(qū)域,在刻痕線32下面設有一個間隙31。這一間隙31被稱為鼻部擴展區(qū),它圍繞著蓋的整個圓周伸展。此鼻部擴展區(qū)31大致與被第一環(huán)形部分38確定的打開的程度相對應。這一鼻部擴展區(qū)31也代表當切斷刻痕線32時,蓋的中心部分36的向上并向里伸展的第一部分42在與蓋的中心部分36的向下并向外伸展的第二部分46接觸之前可以移動的距離。在開口拉片26的鼻部54的區(qū)域,鼻部擴展區(qū)的尺寸由圖2中的Y表示,而在蓋24的在直徑上相對的側面,用圖2中的Y’表示的鼻部擴展區(qū)的尺寸明顯地較小。在開口拉片的鼻部54的區(qū)域使鼻部擴展區(qū)31較大并使在該圍繞圓周的其它區(qū)域的鼻部擴展區(qū)較小的原因如下。
當使開口拉片26向上作樞軸轉動時,開口拉片26的鼻部54向下壓在蓋的中心部分36的向上并向里伸展的第一部分42上。這個向下的作用力使刻痕線32斷裂或破裂。當開口拉片26進一步向上作樞軸轉動時,刻痕線32的斷裂由開口拉片26的鼻部54所在的那一點向外傳播。此外,當開口拉片26進一步向上作樞軸轉動時,蓋的中心部分36的向上并向里伸展的第一部分42移動,越來越靠近在向上并向里伸展的第一部分42下面的蓋的中心部分36的向下并向外伸展的第二部分46,直到當向上并向里伸展的第一部分42與向下并向外伸展的第二部分46接觸為止。一旦蓋的中心部分36的向上并向里伸展的第一部分42與下面的向下并向外伸展的第二部分46接觸,向上并向里伸展的第一部分42的被切斷部分的進一步運動被向下并向外伸展的第二部分46阻止。因此,可以看到,因為把鼻部擴展區(qū)31的尺寸減小,被切斷的向上并向里伸展的第一部分42在與下面的向下并向外伸展的第二部分46接觸之前可以運動的距離也減小。因為在開口拉片26向上作樞軸轉動過程中向上并向里伸展的第一部分42的被切斷部分可以運動的距離控制著刻痕線32沿著圓周破裂的大小,所以,向上并向里伸展的第一部分42的被切斷部分在與下面的向下并向外伸展的第二部分46接觸之前可以運動的距離較小可以減小通過開口拉片26向上的樞軸轉動刻痕線32在圓周上被切斷的程度。
在另一方面,隨著鼻部擴展區(qū)31增大,產(chǎn)品的安全性降低,這是因為向上并向里伸展的第一部分42的鋒利的切斷邊緣位于離開下面的向下并向外伸展的第二部分46更遠。同樣,隨著鼻部擴展區(qū)31的尺寸Y增大,存在下述可能性使用者可能在無意中接觸到蓋的中心部分36的鋒利的切斷邊緣,這再一次是因為鋒利的切斷邊緣離開下面的向下并向外伸展的第二部分46的距離較大。
按照本發(fā)明,把蓋的結構做成使得鼻部擴展區(qū)31的尺寸Y在開口拉片26的鼻部54所在的位置的兩側只沿著圓周上的一個短距離增大。圖5表示這樣的情況。
在圖5中部分B表示開口拉片26的鼻部54的位置。在這一點B的兩側,增大在刻痕線32下面的鼻部擴展區(qū)31的尺寸。此鼻部擴展區(qū)的大小通過一個過渡區(qū)域逐漸減小,直到達到在圖5中用A表示的點,在那里,鼻部擴展區(qū)31的大小等于在圖2中示出的尺寸Y’。這樣,按照本發(fā)明,在開口拉片26的鼻部54所在的位置有相對較大的鼻部擴展區(qū),這個尺寸增大的鼻部擴展區(qū)在點B的相反的側面伸展。隨后,鼻部擴展區(qū)31的尺寸通過一個過渡區(qū)域逐漸減小直到達到點A,在這些點的位置,鼻部擴展區(qū)31的尺寸由在圖2中所示出的尺寸Y’表示??窟@樣的結構,在刻痕線32初始由于開口拉片26向上作樞軸轉動被切斷的那個區(qū)域,蓋有被增大的鼻部擴展區(qū)31。這樣,當開口拉片26豎直向上作樞軸轉動時,刻痕線32沿著在圖5中用A表示的兩點之間伸展的一個圓弧被切斷,因此確定了如在圖7中所畫出的一端被切斷的弦長距離L。在點A與A之間的圓弧(即,沿著它鼻部擴展區(qū)被增大隨后過渡到圍繞圓周的剩余部分的鼻部擴展區(qū)的那個圓弧)可以為60度的量級。更具體地說,在鼻部擴展區(qū)位置的中心兩側沿著15度的弧度把鼻部擴展區(qū)增大一個大致相等的數(shù)量,隨后沿著另外的15度的弧度過渡到已經(jīng)存在的鼻部擴展區(qū)大小。這在圖16中大致畫出,其中,點B表示開口拉片26的鼻部54的中心線,點T表示過渡區(qū)域的起點,點A表示增大的鼻部擴展區(qū)的區(qū)域的端點。在兩側的點B與點T之間把鼻部擴展區(qū)增大,并且,通常一樣大。由每一點T到相鄰的點A,鼻部擴展區(qū)由增大的鼻部擴展區(qū)過渡到在蓋的圓周的其余部分上的鼻部擴展區(qū)。
如上面所提到的那樣,因為鼻部擴展區(qū)31的尺寸被增大,由于被除去的蓋的中心部分36上的刻痕線32的被切斷邊緣離開下面的向下并向外伸展的第二部分46更遠,降低了容器端部封殼的可感覺到的安全性。還有,被除去的蓋的中心部分的實際的安全性可能受到負面的影響。然而,以上面提到的方式增大鼻部擴展區(qū)31的尺寸不會增加這樣的擔心。原因是因為鼻部擴展區(qū)31的尺寸加大的那些蓋的圓周部分位于開口拉片26的鼻部54處,以及在開口拉片的鼻部54兩側的一個小的圓周范圍內。鼻部擴展區(qū)31增大的圓周部分大致與在開口拉片26向上作樞軸轉動的過程中刻痕線32被切斷的圓弧相對應。當開口拉片26向上作樞軸轉動時,開口拉片的鼻部54不僅將刻痕線切斷,而且把蓋的中心部分36上被切斷的邊緣向下朝著向下并向外伸展的第二部分46壓。這樣,盡管在開口拉片的鼻部54的兩側伸展一個短距離的區(qū)域中的鼻部擴展區(qū)31開始時比在圓周其余部分的鼻部擴展區(qū)31大,但是,一旦開口拉片26的向上的樞軸轉動完成之后,尺寸加大的鼻部擴展區(qū)31實際上會減小。因此,與在被除去的蓋的中心部分36上被切斷的邊緣離開下面的向下并向外伸展的第二部分46太遠有關的潛在問題不出現(xiàn)。
本發(fā)明的再一個有利的方面包括設在蓋的周邊部分34上的在水平方向上伸展的突起邊沿或第三部分68。這一在水平方向上伸展的突起邊沿68使除去在封閉容器的過程中使用的加工水大大簡化。這是因為突起邊沿68的水平取向使在圖3中所示的空間S的構形為有一個比內部寬的開口。這就是說,空間S的嘴比在折疊部分的頂點處要寬。結果,加工用的水可以容易地通過適當?shù)臋C構比如空氣刀除去。除去這樣的加工用的水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當形成刻痕線時,在刻痕線中的金屬變成是暴露的(即,搪瓷涂層被除去),因此,如果有水,這是可能被腐蝕的區(qū)域。因此,在空間S中可以適當?shù)匕阉ハ喈斨匾H绻黄疬呇赜邢蛳碌慕嵌?,而不是水平的,該空間在嘴處可能窄得多,除去該空間中的水的能力可能被嚴重地限制。
與水平方向上的突起邊沿68有關的另一個有利的方面在于它使得容器的端部封殼可以通過操縱開口拉片26打開,也可以通過使用罐頭打開裝置打開。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雖然本發(fā)明的容器封殼被設計成通過使用開口拉片26打開,但是,一些使用者更愿意使用罐頭打開裝置。因此,設有在水平方向上伸展的突起邊沿68使得這種替代的打開操作成為可能。
制造本發(fā)明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方法如下。首先由一卷上切出平的金屬薄片,隨后把搪瓷涂層加到薄片的兩側上。金屬可以例如是鋁,鋼,層壓的鋁,或層壓的鋼(例如,在鍍鉻的鋼板上的PET層壓體)。隨后把這些金屬薄片放在一個殼體沖壓機比如在圖8中示出的沖壓機中,形成被沖壓成形的殼體,使用每個這樣的殼體形成按照本發(fā)明的容器端部封殼。
如參見圖8所看到的那樣,殼體沖壓機包括一個下沖壓件100和一個上沖壓件102。下沖壓件100包括一個底壁,在它的中心部分設有一個凹進部分104。下沖壓件100的側壁的上部設有一個肩部106。當上沖壓件102向下運動進下沖壓件100中時,圓盤被做成一個沖壓成形的殼體,它有底壁108和側壁110。底壁108的中心部分被向下沖壓進凹進部分104中,形成中心的凹進部分28,它構成在圖2中所示的成品封殼的一部分。這個中心的凹進部分28在后續(xù)的加工步驟中起重要的作用。
在下沖壓件100的側壁上的肩部106形成將最終變成在圖2中所示的水平方向上的突起邊沿68的初始階段。殼體沖壓機也把一個部分的彎曲加到被沖壓成形的殼體的外周邊上,如在圖8中所示出的那樣。一旦沖壓成形的殼體的成形完成之后,把沖壓成形的殼體由殼體沖壓機中移開。隨后,通過使用卷曲裝置的加工使沖壓成形的殼體受到一種旋壓卷曲操作,為的是把沖壓成形的殼體的最外面的周邊向里面彎曲,形成在圖2中所示的彎曲的端部74。
隨后,把帶有經(jīng)旋壓卷曲的外周邊的所完成的沖壓成形殼體送到一個化合物加襯裝置,在殼體的外周邊的下側面上加上一個化合物密封劑。這種密封劑使得當把容器端部封殼放在一個容器上時容易實現(xiàn)適當?shù)拿芊?。在加上化合物密封劑之后,把沖壓成形的殼體放在一臺轉變沖壓機中,用來實現(xiàn)生產(chǎn)有在圖2中所示的構形的容器端部封殼所需要的制造步驟。
轉變沖壓機最好利用一種高速傳遞機構,用來把單個的沖壓成形的殼體逐漸向前輸送,通過后面的傳遞模具的加工站,比如在美國專利No.4106633中公布的那些加工站。在圖9A,9B,9C中示出了轉變沖壓機的第一站。如參見圖9A所看到的那樣,轉變沖壓機包括一對可作樞軸轉動的送料桿103和一對夾緊桿105。送料桿103和夾緊桿105一起把沖壓成形的殼體向前送,在轉變沖壓機中由一站送到下一站。為了使殼體由一站移動到下一站,送料桿103適宜于向上作樞軸轉動,與沖壓成形的殼體107的被卷曲的外周邊的下側面接合。這樣把沖壓成形的殼體107的被卷曲的外周邊夾在送料桿103與夾緊桿105之間。隨后,夾緊桿105和送料桿103一起運動,把沖壓成形的殼體107向前送到下一站。在下一站,送料桿103向下作樞軸轉動,松開沖壓成形的殼體107,隨后,送料桿103和夾緊桿105向后運動,抓取并移動接續(xù)的下一個殼體。轉變沖壓機可以使一系列殼體向前在該轉變沖壓機中由一個站到下一站。這樣,如果轉變沖壓機中包括六個站,把這些站中的每一個設計成實現(xiàn)沖壓操作的不同部分,該轉變沖壓機的運行使得夾緊桿105和送料桿103抓住位于不同站的殼體,升高/夾緊這些殼體,把這些殼體向前送到下一站,并隨后在下一站松開這些殼體。隨后,送料桿103和夾緊桿105向反方向運動,升高/夾緊殼體,并重復操作。這樣,每個殼體順序地向前進,在轉變沖壓機中由一個站到下一站。在最后的站之后,在圖2中所示的容器端部封殼20出沖壓機。
參見圖9A,在第一位置,送料桿103松開沖壓成形的殼體107,在該位置,沖壓成形的殼體107位于下模具部分112的頂表面上,該模具部分被彈簧向上偏置。下模具部分112包括一個凹進區(qū)域,此區(qū)域容納在沖壓成形的殼體中的凹進部分28。沖壓成形的殼體107的凹進部分28用作一個定位機構,用來使沖壓成形的殼體107在轉變沖壓機中的第一站適當?shù)囟ㄎ?。這樣,防止殼體在徑向上(即,由一側到另一側)運動。在下模具部分112中設有一個卷邊沖壓器114和一個形成鉚釘結構的沖壓器116。
在此第一站,適宜于使上模具部分118向下朝著下模具部分112運動。上模具部分118向下運動,與下模具部分112接觸,并迫使下模具部分112克服向上偏置的作用力向下運動。這使得卷邊沖壓器114向上越過下模具部分112的上表面伸展,從而在殼體的底壁上形成一個直線的卷邊或脊。這個直線的卷邊或脊與在圖1和2中示出的直線的脊30相對應。此外,迫使形成鉚釘結構的沖壓器116向上越過下模具部分112的上表面,從而形成在圖2中所示的鉚釘?shù)某跏茧A段,此鉚釘最后用來把開口拉片緊固到容器端部封殼上。在沖壓操作的這個第一階段中形成直線的脊30和鉚釘52的初始構形是非常有利的。把轉變沖壓機設計成以相當高的速度運行,這樣,要快速地把殼體107由一個站傳送到下一站。還有,如將由下面描述各種制造步驟的描述中看清楚的那樣,殼體在每個階段適當?shù)亩ㄎ缓腿∠驅τ诖_保精確地制造殼體是重要的。直線的脊30和鉚釘結構52與前面已經(jīng)形成的凹進部分28結合起來在所有后面的站中用來保證殼體在每個站有適當?shù)亩ㄎ缓腿∠颉?br>
如在圖9C中示出的放大的剖面圖中更詳細地示出的那樣,這個第一沖壓步驟通過設在下模具部分中的一個肩部120完成了在殼體107的側壁100中第二階梯的成形。殼體的側壁110中的這個階梯代表最終成為在圖2中所示的蓋的中心部分36的中間折疊部分38的初始階段。
隨后,送料桿103和夾緊桿105把在側壁中有兩個階梯的沖壓成形的殼體由第一站送到在圖10A和10B中示出的第二站。在這個第二站,形成在圖2中所示的蓋的中心部分36的底部折疊部分40,并且,進一步繼續(xù)在第一站開始的在圖2中所示的中間折疊部分38的成形。此外,開始形成在圖2中所示的蓋的中心部分36的中間折疊部分56和頂部折疊部分58的最初階段。
由第一站傳送到第二站的殼體107被放在如在圖10A中所示的用彈簧偏置的位于中心的支承件122上。這個支承件122包括一個位于中心的凹進部分,此凹進部分容納在殼體中的凹進部分28,這樣,確保殼體在轉變沖壓機的第二站內的適當定位。當送料桿103松開殼體107并且殼體107落在支承件122上時,通過卷邊沖壓器124確保殼體107的適當取向,該沖壓器穿過支承件122伸展,并與前面形成的直線的脊30接合。
用彈簧偏置的支承件122位于下模具部分128內,一個鉚釘結構沖壓器126穿過支承件122伸展,用來與前面開始的鉚釘結構52接合。在下模具部分128中設置鉚釘結構沖壓器126,此沖壓器的直徑比在第一站中使用的鉚釘結構沖壓器的直徑稍微小一點。在此第二站中,上模具部分130適宜于向下運動。設在上模具部分130中的一個鉚釘成形件132容納鉚釘結構沖壓器126,從而進一步形成鉚釘52,它最終將用來把開口拉片緊固到蓋上。
如參見圖10B看到的那樣,下模具部分128設有一個環(huán)形凹進部分134。這一環(huán)形凹進部分134容納殼體107的下端,開始形成在圖2中所示的蓋的中心部分36的底部折疊部分40。此外,環(huán)形凹進部分134形成一個稍微升高的中心面板,這部分使殼體的強度提高,并在成形的過程中幫助支承底部折疊部分。如也在圖10B中示出的那樣,上模具部分130設有一系列階梯,用來繼續(xù)形成在殼體加工過程中形成的水平方向上的突起邊緣68,并實現(xiàn)蓋的中心部分36的中間折疊部分38的折疊。參見圖10B也可以看到,在這個第二站中,使殼體側壁的豎直部分110’稍微向外彎曲,開始初步形成在圖2中所示的蓋的中心部分36的上折疊部分58。通過把下模具部分的構形做成使上豎直壁129比在第一站中壁的相應部分稍微短一點,實現(xiàn)側壁的豎直的上部110’的這種稍微向里面彎曲。
在完成圖10A和10B中所示的沖壓操作的第二階段之后,把上模具部分130升高,并用送料桿103和夾緊桿105把殼體107向前送到在圖11A和11B中所示的第三站。在此第三站中,在殼體107中形成刻痕線32。此外,在這一站,進一步形成蓋的周邊部分34的頂部折疊部分58,并實現(xiàn)鉚釘結構52基本上最后的成形。
如參見圖11A所開始看到的那樣,第三階段再一次包括一個被彈簧偏置的支承件136,用來支承殼體107。把這個支承件136安裝在下模具部分140中,此支承件還設有一個凹進部分,此部分容納在殼體底壁中的凹進部分28。一個卷邊沖壓器138穿過支承件136伸展,并稍微高于支承件的上表面,在送料桿103把殼體107松開并且殼體落到支承件136上時,與前面形成的直線卷邊接合。這樣,殼體上的凹進部分28與脊30的結合再一次確保殼體107適當?shù)厝∠蚝瓦m當?shù)囟ㄎ?。下模具部?40也容納一個鉚釘結構沖壓器142,此沖壓器的外徑比在前面的站中使用的鉚釘沖壓器的外徑稍微小一點。
適宜于使可運動的上模具部分144向下朝著下模具部分140運動。在上模具部分144中安裝一個鉚釘成形件146,此件適宜于在上模具部分144向下運動的過程中與鉚釘結構沖壓器142接合,進一步把鉚釘做成它基本上最后的構形,在后續(xù)的站中將使用它來把開口拉片緊固到蓋上。
如在圖11B中更詳細地示出的那樣,下模具部分140包括一個裝有彈簧的件148,此件有一個肩部,此肩部使水平方向上的突起邊沿68進一步成形為更水平的取向。件148裝有彈簧的特點使得在完成在第三站中的沖壓操作之后移開殼體變得容易。
上模具部分144包括一個肩部152,在此肩部設置了一個V字形的刻痕形成裝置154,用來形成在圖2中所示的刻痕線32。下模具部分140包括一個砧座156,在形成刻痕線的過程中把此砧座定位在刻痕形成裝置154的對面。參考圖11C的放大的剖面圖可以更好地看清關于刻痕形成裝置154和砧座156的細節(jié)。
如在圖11C中所看到的那樣,刻痕形成裝置154是V字形的,并有一個帶小半徑的或圓滑的鼻部158。當把刻痕形成裝置154壓進構成殼體的材料中時,形成一根刻痕線,此線的構形與刻痕形成裝置154為鏡像對稱。這就是說,所形成的刻痕線是V字形的,并有一個帶小半徑的或圓滑的頂點,如前面與圖3中所示聯(lián)系起來描述的那樣。如參見圖11B可以看到的那樣,殼體側壁形成刻痕線的區(qū)域在形成刻痕線的時刻向上傾斜。圖11C詳細地示出了在形成刻痕線的過程中刻痕形成裝置154和砧座156相對于蓋側壁的安排。如可以看到的那樣,蓋的形成刻痕線的那部分以一個角度P傾斜,此角度可以在小范圍內改變,但是,典型地在大約12度的量級。這樣,刻痕形成裝置154穿透進金屬中的情況在刻痕形成裝置的一側與在另一側不同。這在圖11C中示出,在該圖中,穿透長度L1比穿透長度L2小。所形成的V字形的刻痕線的側面有相應的長度L1和L2,其中L1比L2小。用與材料的側面35不垂直的刻痕形成裝置154形成V字形的刻痕線從而形成不相等的穿透腿部L1,L2是非常有利的,這是因為所形成的刻痕線更容易切斷。圖11C也示出了在刻痕形成裝置上圓滑的鼻部158,它有半徑R1。
砧座156包括一個帶小半徑的或圓滑的表面160,它有半徑R2,在沖壓操作過程中,在刻痕形成裝置154的對面起作用。在沖壓步驟的過程中,在金屬的側面35上形成一個圓滑的或帶小半徑的表面33,L4比L3小,如在圖11C中所示的那樣。
刻痕形成裝置154的V字形外形,刻痕形成裝置154鼻部158的圓滑的或帶小半徑的構形,以及設在砧座156上的帶小半徑或圓滑的表面160在幾個方面是有意義的。如下面所述的,在第三站后面(即,在刻痕線32形成之后)的制造步驟使在刻痕線32區(qū)域中的材料受到多種彎曲作用力。通過把刻痕形成裝置154的構形做成產(chǎn)生形狀為V字形的刻痕線,在這些后面的制造步驟過程中刻痕線32可以容易地縫隙張開或縫隙關閉。此外,刻痕線的這種形狀使得它可以把數(shù)量較大的材料移開,因此,減少為了除去蓋的中心部分36必須切斷的剩余材料的數(shù)量,同時,產(chǎn)生的應力不足以使搪瓷涂層被破壞。同樣,通過在刻痕形成裝置154上設置帶小半徑或圓滑的鼻部158,所形成的刻痕線有一個帶小半徑或圓滑的頂點,因此,避免了鋒利的角部,當在后面的制造步驟中使刻痕線關閉并隨后返回打開時,那些鋒利的角部可能會斷裂。
還有,在砧座156上的帶小半徑或圓滑的表面160當刻痕形成裝置154壓在殼體上時幫助保護殼體上的搪瓷涂層。例如,用砧座156上的平的表面160,在刻痕線形成的步驟中搪瓷涂層可能被破壞。在砧座156上的帶小半徑或圓滑的表面160的功能幾乎像一個在殼體搪瓷涂層側上的一個夾子,從而防止在刻痕形成步驟中搪瓷涂層向外移動。
在這個第三站,通過如在圖11B中看到的那樣向里面運動進一步形成蓋的中心部分36上的頂部折疊部分58。同樣,突起邊沿68開始取比一個取向多的取向。
一旦在第三站的沖壓完成之后,升高上模具部分144,并用送料桿103和送料夾子105把殼體107向前送到在圖12A和12B中示出的第四站。在這個第四站中,進一步實現(xiàn)蓋的中心部分36的底部折疊部分40的折疊,并繼續(xù)進行蓋的中心部分36的中間折疊部分38的折疊。
如參見圖12A所看到的那樣,下模具部分158裝著一個被彈簧偏置的支承件160,該件支承著殼體107。此支承件160設有一個凹進部分,容納殼體107的凹進部分,確保殼體107的適當定位。一個卷邊沖壓器162穿過支承件160伸展,并伸展進前面形成的脊30中,確保當送料桿103松開殼體107時,殼體107可以適當?shù)厝∠?。在下模具部?58中也設置了一個鉚釘成形沖壓器164。
可以向下運動的上模具部分166包括一個裝有彈簧的中心件168。上模具部分166圍繞被彈簧偏置的中心件168的那部分有一個傾斜的表面170,使底部折疊部分40的進一步的折疊以及中間的折疊部分38的折疊變得容易。
如在圖12B中所示,當上模具部分166向下運動時,實現(xiàn)底部折疊部分40的進一步折疊,并且,進行蓋的中心部分36的中間折疊部分38的折疊。由于在上模具部分166上傾斜的表面170,該表面離開水平面以大約30度的角度傾斜,使在刻痕線下面的底部折疊部分的那部分向上運動,這樣,使刻痕線32部分地關閉。如上面提到的那樣,因為把刻痕線32的構形做成一個V字形的凹槽,容許在刻痕線下面的底部折疊部分的那部分向上運動。還有,因為刻痕線32的鼻部是圓滑的或帶小半徑的,刻痕線32的這種部分地關閉不會造成斷裂。
一旦在圖12A和12B中示出的第四步驟完成之后,升高上模具部分166,隨后用送料桿103和夾緊桿105把殼體向前送到在圖13中示出的第五步驟。在這個第五步驟中,把開口拉片26放在前面形成的鉚釘52上,隨后把鉚釘52的頭部變平。
參見圖13,下模具部分172在一側設有一個凹進部分,用來容納殼體的凹進部分,對殼體107提供適當?shù)亩ㄎ?。也設置了一個卷邊沖壓器174,與前面形成的殼體中的直線卷邊接合,從而對殼體107提供適當?shù)娜∠颉?br>
上模具部分176可以朝向下模具部分172運動,并且包括鉚釘變平裝置178。一旦把開口拉片定位在前面形成的鉚釘上之后,上模具部分176向下運動,并且鉚釘變平裝置178與鉚釘接合并使鉚釘變平,從而把開口拉片緊固在其位置。一旦把鉚釘52變平之后,把上模具部分176升高,并用送料桿103和夾緊桿105把殼體107向前送到在圖14A,14B,14C,14D中示出的第六和最后一站。
如圖14A所示,下模具部分180包括一個被彈簧偏置的支承件182,用來支承殼體107。一個卷邊沖壓器184穿過支承件182伸展,與前面形成的直線卷邊接合,再一次確保殼體107的適當取向。在支承件182中設有一個凹進部分,用來容納殼體107的凹進的中心部分28,從而確保殼體107的適當定位。上模具部分186適宜于向下朝向下模具部分180運動,并且,一個周圍沖壓件187可以相對于上模具部分186運動。
圖14B和14C示出了處于降下位置的上模具部分186和沖壓件187。圖14C示出了在完成最后的沖壓步驟之后在開口拉片26的鼻部54大致區(qū)域的蓋(即,在圖5中的點A與A之間的區(qū)域)。圖14C中所示出的只取了開口拉片26的那一側,為的是容易理解,這樣,在圖14C中沒有示出開口拉片26。圖14D示出了在完成最后的沖壓步驟之后在圖5中的點A與A之間的區(qū)域外面區(qū)域的蓋的構形。
由圖14C與14D的比較可以看到,由于在最后的沖壓階段中上模具部分186加到開口拉片26上的作用力,在圖5中的點A與A之間的區(qū)域中,底部折疊部分40被稍微關閉起來,并且,把蓋的中心部分36的中間折疊部分38向下推動一個小距離。上模具部分186在開口拉片上加壓力,使刻痕線32下面的鼻部擴展區(qū)31打開。這樣產(chǎn)生上面描述并在圖5中示出的構形,在這種情況下,刻痕線32下面的鼻部擴展區(qū)31在開口拉片26的鼻部54所在的那一點(即,在圖5中點B處)和在開口拉片26的鼻部54兩側的有限區(qū)域中(即,在任何一側的點B與點A之間)有較大的尺寸,比鼻部擴展區(qū)31沿著蓋的圓周伸展的其它區(qū)域中的尺寸大。
在這一區(qū)域中鼻部擴展區(qū)增加的方式是通過增加在圖14C和14D所示的凹槽部分190的深度。如由圖14C與14D的比較可以看到的那樣,在鼻部擴展區(qū)被增加的區(qū)域(圖14C)凹槽部分190比在蓋的中心部分的其余的圓周(圖14D)要深一些。這樣,當上模具部分186在開口拉片26上加壓力時,深度較大的凹槽部分190使得鼻部擴展區(qū)打開,而深度不大的凹槽部分190不容許鼻部擴展區(qū)加大。因此,這樣使得在圖5和16中的點A與A之間有較大的鼻部擴展區(qū)。這是為什么鼻部擴展區(qū)31只在圖5中的點A與A之間確定的有限區(qū)域中增大或張開。
如上面提到的,也存在一個過渡區(qū)域,增大的鼻部擴展區(qū)在此區(qū)域中過渡到在蓋的圓周的其余部分的鼻部擴展區(qū)。通過凹槽部分190的深度由在圖14C中所示的深度逐漸傾斜或過渡到在圖14D中所示的深度,形成這一過渡區(qū)域。這樣,參見圖16,為了在任何一側形成點B與點T之間的鼻部擴展區(qū),凹槽部分190的深度不變,并等于在圖14C中所示的深度。在過渡區(qū)域開始的每個點T與相鄰的點A之間,凹槽部分190的深度逐漸由在圖14C中所示的深度逐漸減小到在圖14D中所示的深度。此外,圖14C和14D與圖12B的比較表明頂部折疊部分58由于被可以分開運動的沖壓件187施加的壓力和在上與下模具部分之間的空間的構形而向里面并向下運動,在施加來自沖壓件的壓力的過程中,在上與下模具部分之間的空間的構形控制著殼體的側壁的折疊。也會注意到,在這一最后步驟中,刻痕線32再一次縫隙張開。因為刻痕線32的鼻部是圓滑的或帶小半徑的,刻痕線的這種張開不會造成刻痕線的潛在有害的斷裂。注意到下面一點也是有意義的因為把突起邊沿68做成是水平的,施加到該突起邊沿68上的壓力比如果例如該突起邊沿是向下傾斜的情況下的壓力要小。因為較小的壓力施加到該突起邊沿上,所以對刻痕線32的整體性不會有負面的影響。
在完成圖14A-14D中所示的最后步驟時,升高上模具部分,并移開成品的容器端部封殼。然后,以一種典型的方式把該容器端部封殼20加到一個容器的打開的上端上??梢栽诳毯劬€32的區(qū)域在轉變沖壓機的最后一站之后把一種防銹劑(例如油)加到容器端部封殼上,這可以通過使用浸在油中的一塊毛氈實現(xiàn)。
可以稍微改變上面描述的制造按照本發(fā)明的罐端部封殼的方法,這是通過在兩個不同的站中進行在第三站中進行的操作。這樣,在一個站中,可以進一步形成蓋的周邊部分34的頂部折疊部分58,并實現(xiàn)鉚釘結構52的基本上最后的成形,接著一個分開的步驟,在該步驟中形成V字形的刻痕線32。
在發(fā)展本發(fā)明的過程中已經(jīng)認識到,在形成刻痕線之后,蓋的性質要求多次彎曲/沖壓步驟完成蓋的制造。已經(jīng)認識到,在刻痕線形成之后進行這些步驟對刻痕線的整體性和其它特征可能有負面的影響,因此,蓋作為一個整體,發(fā)現(xiàn)設置V字形的刻痕線使得可以進行后面的制造步驟,而對刻痕線沒有負面的影響。也發(fā)現(xiàn)帶有尖銳的鼻部的V字形的刻痕線在后面的制造步驟中因為刻痕線被關閉和打開會形成斷裂。因此,發(fā)現(xiàn)在V字形的刻痕線上設置一個圓滑的或帶小半徑的鼻部可能減少采用帶有尖銳角度的鼻部的V字形的刻痕線會遇到的大部分問題。
因此看到使用帶有圓滑的或帶小半徑的鼻部的V字形的刻痕線使得可以批量地生產(chǎn)容器端部封殼,這種封殼可以在被除去的蓋的中心部分以及留在容器上的蓋的周邊部分都提供安全的邊緣。上面討論的多種其它特點也對這一方面有貢獻。例如,蓋在開口拉片鼻部兩側的區(qū)域中增大的鼻部擴展區(qū)是這樣一種特點。從在開口拉片向上作樞軸轉動的過程中可以切斷足夠大范圍圓周上的刻痕線的觀點看來,這一特點是有意義的。如果不能沿著足夠大的圓周部分切斷刻痕線,因為仍然必須切斷的刻痕線的圓周部分可能太大以至不能用向上拉開口拉片實現(xiàn)切斷,使得除去蓋的中心部分的能力受到嚴重的限制。
上面描述的取向機構(即,凹進的中心面板,直線的突起邊沿,以及鉚釘結構)也起重要的作用。為了以足以使得在商業(yè)上是可行的速率生產(chǎn)容器端部封殼,必須以非常高的速度向前送用來形成這些端部封殼的殼體。因此這要求殼體在每個站要快速并非常精確地定位和取向。
還有,如上面討論過的,在容器的端部封殼上端的水平的突起邊沿提供了幾個好處,比如,由于在刻痕線區(qū)域有打開得更大的空間使除去加工水變得容易,并且,避免了對蓋的已經(jīng)形成突起邊沿的那個側壁施加過大的壓力,那樣可能對刻痕線有負面的影響。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按照本發(fā)明的容器的端部封殼如果落到地上遠遠地比設有不安全的升高和向上拉的開口拉片的典型蓋結構不容易被損壞(即,它有大得多的經(jīng)受不正常使用的能力)。水平的突起邊沿也賦予了多樣性,因為它使得既可以用開口拉片又可以用一個罐頭打開裝置打開該容器。
如上面所描述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容器端部封殼,當打開時,它可以在被除去的蓋的中心部分以及留在容器上的蓋的周邊部分都提供安全的邊緣??赡苡邢率銮闆r只需要在被除去的蓋的中心部分提供安全的邊緣。這樣,可以利用本發(fā)明的在容器端部封殼的各種有利的方面,其中,只把被除去的蓋的中心部分設計成當與蓋的周邊部分分開時是安全的。在圖15中示出了這樣的容器端部封殼,該圖示出了把開口拉片緊固上的那個區(qū)域中的半個容器端部封殼。
在圖15中所示的容器端部封殼220包括一個蓋224和通過變平的鉚釘252緊固到該蓋224上的一個開口拉片226。蓋224有一根V字形的刻痕線232,它有上面描述的刻痕線32的所有特點和特征。蓋224的在撕裂線232外面或與它的外側鄰接的那部分構成蓋的周邊部分234,而蓋224的在撕裂線232里面或與它的內側鄰接的那部分構成蓋的中心部分236。蓋的中心部分236包括一個底部折疊部分240和在該底部折疊部分240下面的一個中間的折疊部分238。折疊部分238,240與在前面描述的實施例中的折疊部分38,40相同。實際上,在圖15中所示的實施例中的蓋的中心部分236與上面描述的蓋的中心部分36相同。底部折疊部分240在徑向上向外越過刻痕線232伸展,提供了與在上面描述的實施例中的蓋的中心部分有關的相同的安全邊緣特點。
在圖15中所示的容器端部封殼與上面描述的容器端部封殼之間的差別在于在蓋的周邊部分34上的中間的折疊部分56和在蓋的周邊部分34上的頂部的折疊部分58不設在圖15中所示的容器端部封殼的蓋的周邊部分上。而是,在圖15中示出的蓋的周邊部分234由刻痕線232逐漸地形成一個向下并向外伸展的部分241和一個豎直向上伸展的部分243。蓋的周邊部分234也包括一個水平的突起邊沿268,一個豎直方向上伸展的部分270,此部分與在一個卷邊的端部274終止的一個向外彎曲的部分272匯合。水平的突起邊沿268,豎直方向上伸展的部分270,向外彎曲的部分272和卷邊的端部274都與上面描述過的實施例中的相同。
當打開在圖15中所示的容器端部封殼,把蓋的中心部分236與留下的蓋的周邊部分234分開并移開時,底部的折疊部分240以與上面描述的相同的方式使被移開的蓋的中心部分236的鋒利的邊緣變成安全的。但是,沒有把留在容器上的蓋的周邊部分234上的邊緣變成安全的。
在圖15中所示的容器端部封殼的制造方法與上面描述的類似,其變化是可以沒有對于蓋的周邊部分234的安全機構。因為在圖15中所示的端部封殼的制造方法大致與前面描述過的方法相同,所以,在這里將不重復詳細的描述。實際上,將討論兩種方法之間的一般區(qū)別。
用來制作在圖15中所示的封殼的制造方法包括以與上面描述的相同的方式開始生產(chǎn)出帶有被旋壓卷曲的外周邊的沖壓成形的殼體,并在該殼體的外周邊的下側面上施加一種化合物密封劑。該殼體的側壁比用來制作在圖12中所示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殼體短,這是因為在圖15中所示的封殼的實施例中,不需要形成兩個折疊部分,用來提供在蓋的周邊部分上的安全的邊緣。
因此通過使用與上面描述的類似的一臺轉變沖壓機把所形成的殼體做成在圖15中所示的容器端部封殼,區(qū)別為把加工改變成沒有對于蓋的周邊部分234的安全機構。制造過程的第一階段與上面描述的第一階段類似,其中,在有位于中心的凹進部分228的殼體中形成直線的脊230和鉚釘結構252的初始構形。如在上面描述的實施例中那樣,在所有后面的步驟中使用脊,位于中心的凹進部分228和鉚釘結構252在徑向上設置/定位殼體,并在轉動關系上使殼體取向。在這個第一站中,也開始形成中間的折疊部分238。這里的第一階段與上面描述的第一階段的主要差別在于緊接在水平的突起邊沿268下面的豎直壁在制造圖15的實施例的情況下較短。其原因是因為那部分側壁不需要折疊,以便形成用來提供蓋的周邊部分上的安全邊緣的折疊部分。
隨后,把殼體傳送到第二站,在該站,與上面描述和在圖10A和10B中示出的第二站類似,形成蓋的中心部分236的底部折疊部分240,繼續(xù)在第一站開始的中間的折疊部分238的成形,并進一步形成用來把開口拉片緊固在其位置的鉚釘。此外,可以在這一站而不是在第三站形成水平的突起邊沿268。
在傳送到第三站后,形成刻痕線232。在前面描述的實施例中在第一站進行的其它的制造步驟涉及在蓋的周邊部分上形成折疊部分。因為圖15的實施例不包括這樣的折疊部分,在這里不進行那些制造步驟。
隨后把殼體傳送到第四站,此站基本上與上面描述的第四站相同,在這一站中,實現(xiàn)蓋的中心部分236的底部折疊部分240的進一步折疊,并且,繼續(xù)進行蓋的中心部分236的中間折疊部分238的折疊。
在第五站中,以上面聯(lián)系著圖13描述的方式把開口拉片226加到蓋224上。隨后把殼體向前送到第六和最后一站,這一站基本上與上面聯(lián)系著圖14A-14D描述的第六站相同。在這里,把一個作用力加到開口拉片上,在開口拉片鼻部的區(qū)域產(chǎn)生一個增大的鼻部擴展區(qū)。不用進行在蓋的周邊部分中的折疊部分的最后成形,這是因為在圖15的實施例中不包括這樣的折疊部分。在這一站完成了容器的端部封殼的制造,此外可以如上面所述的那樣在刻痕線區(qū)域中加上防銹劑。
在前面的敘述中已經(jīng)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原理,優(yōu)選實施例,以及操作模式。然而,想提出被保護的本發(fā)明不希望被限制為所公布的具體實施例。還有,在這里所描述的實施例要被看作是說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其他人可以實現(xiàn)改型和改變,可以采用等價物,而不偏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因此,顯然希望所有這樣的改型,改變和等價物被包括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如在被包括的權利要求書中所確定的那樣。
權利要求
1.一種可定位在一個容器上的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它包括一個環(huán)形的蓋的中心部分;一個環(huán)形的蓋的周邊部分;把環(huán)形的蓋的中心部分連接到環(huán)形的蓋的周邊部分上一根刻痕線,使得可以把蓋的中心部分從蓋的周邊部分上移開,所述刻痕線是一根V字形的刻痕線,其有一個圓滑的鼻部;緊固到蓋的中心部分上的一個開口拉片,用來相對于蓋的中心部分作樞軸轉動,所述開口拉片有一個鄰近刻痕線定位的鼻部,使得當該開口拉片作樞軸轉動時,該開口拉片的鼻部可以把刻痕線的一部分切斷;在截面上由刻痕線,向外張開的中間折疊部分和向里面張開的底部折疊部分逐漸地形成蓋的中心部分,底部折疊部分在徑向上向外越過刻痕線伸展,從而當把蓋的中心部分在刻痕線與蓋的周邊部分分開時,蓋的中心部分包括一個被切斷的邊緣,它的位置在徑向上在底部折疊部分的徑向最外面部分的里面。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其特征在于,蓋的周邊部分包括一個豎直的壁部,當把端部封殼安裝在一個容器上時,此壁部適宜于放在容器的一個壁上,并且包括由該豎直的壁部伸展的一個水平的突起邊沿。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其包括一個鼻部擴展區(qū),該間隙在刻痕線下面并圍繞著封殼的整個圓周伸展,所述鼻部擴展區(qū)沿著封殼的圓周的一部分比在其它部分要大。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其特征在于,所述一部分是開口拉片的鼻部所在的那一部分。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其包括一個鼻部擴展區(qū),該間隙在刻痕線下面并圍繞著封殼的整個圓周伸展,所述鼻部擴展區(qū)沿著封殼的圓周的一部分比在其它部分要大。
6.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其特征在于,所述一部分是開口拉片的鼻部所在的那一部分。
7.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其特征在于,在截面上由刻痕線,向里面張開的中間折疊部分和向外張開的頂部折疊部分逐漸地形成蓋的周邊部分,頂部折疊部分在徑向上向里面越過刻痕線伸展,從而當把蓋的中心部分在刻痕線與蓋的周邊部分分開時,蓋的周邊部分包括一個被切斷的邊緣,它的位置在徑向上在頂部折疊部分的徑向最里面部分的外面。
8.一種可定位在一個容器上的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它包括一個環(huán)形的蓋的中心部分;一個環(huán)形的蓋的周邊部分;把環(huán)形的蓋的中心部分連接到環(huán)形的蓋的周邊部分上一根刻痕線,該線適宜于被切斷,使得可以把蓋的中心部分由蓋的周邊部分上移開;緊固到蓋的中心部分上的一個開口拉片,用來相對于蓋的中心部分作樞軸轉動,所述開口拉片有一個鄰近刻痕線定位的鼻部,使得當該開口拉片作樞軸轉動時,開口拉片的鼻部可以把刻痕線的一部分切斷;在截面上由刻痕線,向外張開的中間折疊部分和向里面張開的底部折疊部分逐漸地形成蓋的中心部分,底部折疊部分在徑向上向外越過刻痕線伸展,從而當把蓋的中心部分在刻痕線與蓋的周邊部分分開時,蓋的中心部分包括一個被切斷的邊緣,它的位置在徑向上在底部折疊部分的徑向最外面部分的里面,把中間折疊部分的構形做成在刻痕線與位于蓋的中心部分的位于刻痕線下面的一部分之間形成一個間隙,此間隙確定了一個距離,在開口拉片作樞軸轉動時所述被切斷的邊緣可以通過此距離運動,直到所述被切斷的邊緣與位于蓋的中心部分的位于刻痕線下面的那部分接觸為止,所述間隙沿著蓋的中心部分的圓周的一部分比在其它部分要大。
9.按照權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其特征在于,所述刻痕線是一根V字形的凹槽,有一個圓滑的鼻部。
10.按照權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其特征在于,蓋的周邊部分包括一個豎直的壁部,當把端部封殼裝在一個容器上時,此壁部適宜于放在容器的一個壁上,并且包括由該豎直的壁部伸展的一個水平的突起邊沿。
11.按照權利要求10所述的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其特征在于,所述刻痕線是一根V字形的凹槽,有一個圓滑的鼻部。
12.按照權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其特征在于,在截面上由刻痕線,向里面張開的中間折疊部分和向外張開的頂部折疊部分逐漸地形成蓋的周邊部分,頂部折疊部分在徑向上向里面越過刻痕線伸展,從而當把蓋的中心部分在刻痕線與蓋的周邊部分分開時,蓋的周邊部分包括一個被切斷的邊緣,它的位置在徑向上在頂部折疊部分的徑向最里面部分的外面。
13.按照權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其特征在于,蓋的中心部分的一種中心區(qū)域相對于蓋的中心部分的周圍區(qū)域是凹進的。
14.按照權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其特征在于,所述一部分是開口拉片的鼻部所在的那一部分。
15.一種可以裝在一個容器上的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它包括一個環(huán)形的蓋的中心部分;一個環(huán)形的蓋的周邊部分;把環(huán)形的蓋的中心部分連接到環(huán)形的蓋的周邊部分上一根刻痕線,使得可以把蓋的中心部分由蓋的周邊部分上移開;緊固到蓋的中心部分上的一個開口拉片,用來相對于蓋的中心部分作樞軸轉動,所述開口拉片有一個鄰近刻痕線的鼻部,使得當該開口拉片作樞軸轉動時,開口拉片的鼻部可以把刻痕線的一部分切斷;在截面上由刻痕線,向外張開的中間折疊部分和向里面張開的底部折疊部分逐漸地形成蓋的中心部分,底部折疊部分在徑向上向外越過刻痕線伸展,從而當把蓋的中心部分在刻痕線與蓋的周邊部分分開時,蓋的中心部分包括一個被切斷的邊緣,它的位置在徑向上在底部折疊部分的徑向最外面部分的里面;在截面上由刻痕線,向里面張開的中間折疊部分和向外張開的頂部折疊部分逐漸地形成蓋的周邊部分,頂部折疊部分在徑向上向里面越過刻痕線伸展,從而當把蓋的中心部分在刻痕線與蓋的周邊部分分開時,蓋的周邊部分包括一個被切斷的邊緣,它的位置在徑向上在頂部折疊部分的徑向最里面部分的外面,蓋的周邊部分還包括鄰近蓋的周邊部分的邊沿的一個水平突起邊沿。
16.按照權利要求15所述的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其特征在于,所述刻痕線是一根V字形的凹槽,有一個圓滑的鼻部。
17.按照權利要求15所述的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其特征在于,蓋的周邊部分包括一個豎直的壁部,當把端部封殼裝在一個容器上時,此壁部適宜于放在容器的一個壁上,并且包括由該豎直的壁部伸展的一個水平的突起邊沿。
18.按照權利要求15所述的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的突起邊沿形成蓋的周邊部分的所述頂部折疊部分的一個上腿。
19.按照權利要求15所述的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其特征在于,把中間折疊部分的構形做成在刻痕線與位于蓋的中心部分的位于刻痕線下面的一部分之間形成一個間隙,此間隙確定了一個距離,在開口拉片作樞軸轉動時所述被切斷的邊緣可以通過此距離運動,直到所述被切斷的邊緣與位于蓋的中心部分的位于刻痕線下面的那部分接觸為止,所述間隙沿著蓋的中心部分的圓周的一部分比在其它部分要大。
20.按照權利要求19所述的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其特征在于,所述一部分是開口拉片的鼻部所在的那一部分。
21.一種制造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把一個殼體在制造機器中定位,該殼體包括一個底壁和由該底壁向上伸展的一個側壁;在殼體的側壁中形成第一和第二折疊部分,第一折疊部分向里面張開,而第二折疊部分向外張開;把一個帶有圓滑的壁部的V字形模具件在側壁上在徑向上位于第一折疊部分的徑向上最外面的部分里面的一個位置在殼體的側壁上進行沖壓,在側壁中形成一根V字形的刻痕線,此線有一個圓滑的鼻部,該V字形的刻痕線把殼體的側壁分成位于刻痕線內側的一個蓋的中心部分和位于刻痕線外側的一個蓋的周邊部分,該V字形的刻痕線使得蓋的中心部分可以與蓋的周邊部分斷開;以及把一個開口拉片緊固到殼體的底壁上,使得開口拉片的鼻部鄰近刻痕線。
22.按照權利要求21所述的制造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方法,其包括把殼體的外周邊部分卷邊,該殼體有一個豎直伸展的部分,位于卷邊的外周邊部分的里面,并且形成一個鄰近該豎直伸展的部分的水平的突起邊沿。
23.按照權利要求21所述的制造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方法,其包括把一個圓滑的砧座定位在蓋的側壁的一個表面上,該表面與V字形的模具在其上沖壓的表面相對。
24.按照權利要求21所述的制造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方法,其包括在蓋的周邊部分中形成第三和第四折疊部分,第三折疊部分向里面張開,而第四折疊部分向外張開,第四折疊部分有一個徑向最里面的部分,該部分在徑向上在刻痕線的里面伸展。
25.按照權利要求21所述的制造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方法,其包括在側壁中形成第一和第二折疊部分的過程中,在刻痕線與蓋的中心部分在刻痕線下面的那部分之間形成一個間隙,并包括只在蓋的中心部分的圓周上的一部分上增大該間隙。
26.按照權利要求25所述的制造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只在蓋的中心部分的圓周上的一部分上增大間隙的步驟包括在開口拉片的鼻部所在的位置增大間隙。
27.按照權利要求25所述的制造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只在蓋的中心部分的圓周上的一部分上增大間隙包括把一個作用力施加到開口拉片的鼻部上。
28.按照權利要求21所述的制造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方法包括在殼體的底壁中形成一個位于中心的凹進部分,并在該底壁中形成一個向上站立的脊,并且,使用該凹進部分和直線的脊在徑向上使殼體定位和在轉動關系上使殼體取向。
29.一種制造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把一個殼體在制造機器中定位,該殼體包括一個底壁和由該底壁向上伸展的一個側壁;在殼體的側壁中形成第一和第二折疊部分,第一折疊部分向里面張開,而第二折疊部分向外張開;在殼體的側壁中在側壁上的在徑向上位于第一折疊部分的徑向上最外面的部分里面的一個位置形成一根刻痕線,把殼體的側壁分成位于刻痕線內側的一個蓋的中心部分和位于刻痕線外側的一個蓋的周邊部分,該刻痕線使得蓋的中心部分可以與蓋的周邊部分斷開,第二折疊部分在刻痕線與位于蓋的中心部分的位于刻痕線下面的一部分之間形成一個間隙,此間隙圍繞蓋的中心部分的圓周伸展,并且,所述間隙在蓋的中心部分的圓周的一部分比在蓋的中心部分的圓周的其它部分要大;以及把一個開口拉片緊固到殼體的底壁上,使得開口拉片的鼻部鄰近刻痕線。
30.按照權利要求29所述的制造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把所述間隙做成在蓋的中心部分的圓周的包括開口拉片的鼻部所在點的那部分上較大。
31.按照權利要求29所述的制造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把所述間隙做成在蓋的中心部分的圓周的包括開口拉片的鼻部所在點的那部分上和在所述點的兩側的區(qū)域內較大。
32.按照權利要求29所述的制造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折疊部分已經(jīng)至少部分地成形之后增大間隙,把所述間隙做成在蓋的中心部分的圓周的那部分上較大。
33.按照權利要求32所述的制造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大間隙的步驟包括在已經(jīng)把開口拉片緊固到殼體的底壁上之后施加一個作用力到開口拉片的鼻部上。
34.按照權利要求29所述的制造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方法,其包括在蓋的周邊部分中形成第三和第四折疊部分,使得第四折疊部分的一個徑向最里面的部分在徑向上位于刻痕線的里面。
35.按照權利要求29所述的制造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刻痕線的步驟包括在殼體的側壁的一側上用有帶小半徑的鼻部的一個V字形的模具件進行沖壓。
36.按照權利要求35所述的制造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方法,其包括以與V字形的模具件相對的關系在殼體的側壁上把一個圓滑的砧座定位。
37.按照權利要求29所述的制造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方法,其包括在殼體的底壁中形成一個位于中心的凹進部分,并在殼體的該底壁中形成一個直線的脊,并且,使用所述位于中心的凹進部分和所述直線的脊在形成第一和第二折疊部分的過程中在徑向上使殼體定位和在轉動關系上使殼體取向。
38.一種制造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把一個殼體放置在制造機器中,該機器接續(xù)地沿著多個站把殼體向前送,把該殼體做成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該殼體包括一個底壁和一個側壁;在殼體的底壁中形成第一定位裝置;在殼體的底壁中形成第二定位裝置;在殼體的底壁中形成一個鉚釘結構;在殼體的側壁中形成第一和第二折疊部分,第一折疊部分向里面張開,而第二折疊部分向外張開;在殼體的側壁中在側壁上的在徑向上位于第一折疊部分的徑向上最外面的部分里面的一個位置形成一根刻痕線,把殼體的側壁分成位于刻痕線內側的一個蓋的中心部分和位于刻痕線外側的一個蓋的周邊部分,該刻痕線使得蓋的中心部分可以與蓋的周邊部分斷開;把一個開口拉片緊固到殼體的底壁上,使得開口拉片的鼻部鄰近刻痕線;以及通過使用所述第一定位裝置把殼體至少在所述站中的某些站在徑向上定位,并且,通過使用所述第二定位裝置使殼體至少在所述站中的某些站在轉動關系上取向,確保殼體在這些站適當?shù)膹较蛏系亩ㄎ缓瓦m當?shù)霓D動上的取向。
39.按照權利要求38所述的制造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徑向上把殼體定位和使殼體在轉動關系上取向的步驟包括使第一定位裝置與設在制造機器上的第一件接合,并且,使第二定位裝置與設在制造機器上的第二件接合。
40.照權利要求38所述的制造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第一定位裝置的步驟包括在殼體的底壁中形成一個位于中心的凹進部分。
41.按照權利要求40所述的制造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第二定位裝置的步驟包括在殼體的底壁中形成一個直線的脊。
42.按照權利要求38所述的制造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方法,其包括把殼體的外周邊部分卷邊,該殼體有一個豎直伸展的部分,位于卷邊的外周邊部分的里面,并且形成一個鄰近該豎直伸展的部分的水平的突起邊沿。
43.按照權利要求38所述的制造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方法,其包括在蓋的周邊部分中形成第三和第四折疊部分,第三折疊部分向里面張開,而第四折疊部分向外張開,第四折疊部分有一個徑向最里面的部分,該部分在徑向上在刻痕線的里面伸展。
44.按照權利要求38所述的制造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方法包括在側壁中形成第一和第二折疊部分的過程中,在刻痕線與蓋的中心部分在刻痕線下面的那部分之間形成一個間隙,并包括只在蓋的中心部分的圓周上的一部分上增大該間隙。
45.按照權利要求38所述的制造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把所述間隙做成在蓋的中心部分的圓周的包括開口拉片的鼻部所在點的那部分上和在所述的點的兩側的區(qū)域內較大。
46.按照權利要求38所述的制造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刻痕線的步驟包括在殼體的側壁的一側上用有圓滑的鼻部的一個V字形的模具件進行沖壓。
47.按照權利要求46所述的制造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的方法,其包括以與V字形的模具件相對的關系在殼體的側壁上把一個圓滑的砧座定位。
全文摘要
一種安全的容器端部封殼(20),其包括一個環(huán)形的蓋的中心部分(36),一個環(huán)形的蓋的周邊部分(34),以及一根刻痕線(32),此線有V字形的凹槽,其間有一個圓滑的鼻部。把一個開口拉片緊固到蓋的中心部分上,它有一個鄰近刻痕線(32)的鼻部(54),使得當該開口拉片作樞軸轉動時,此鼻部(54)使刻痕線的一部分切斷。蓋的中心部分(36)包括一個向外張開的中間折疊部分(44)和一個向里面張開的底部折疊部分(48),底部折疊部分在徑向上向外越過刻痕線(32)伸展,從而使移開的蓋的中心部分被切斷的邊緣變成安全的。在刻痕線下面的一個鼻部擴展區(qū)(31)確定了蓋的中心部分被切斷的邊緣可以運動的范圍。鼻部擴展區(qū)在開口拉片的鼻部區(qū)域比在其它區(qū)域大。
文檔編號B65D17/40GK1323272SQ9981225
公開日2001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1999年8月9日 優(yōu)先權日1998年8月14日
發(fā)明者W·胡博, P·M·杜格拉斯 申請人:H·J·海因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