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紙質(zhì)貨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在運輸、裝載和貯芷過程中載貨用的紙質(zhì)貨架。
貨架是一種被廣泛地用于貨物運輸?shù)难b置。貨架是以簡捷、安全的方式便利地裝運或發(fā)送貨物。根據(jù)所需運輸貨物的類型,貨架具有眾多不同的類型和功能,紙質(zhì)貨架被用來運輸和貯芷商品由來已久。
近來,為了滿足各種需求,貨架的結(jié)構(gòu)和形狀日趨復(fù)雜。過去,貨架通常用堅固的材料——木材組成。然而,這種貨架相對顯得笨重且昂貴。所以,通常用紙質(zhì)材料制成的貨架就非常合適且便宜。此外,因為木質(zhì)貨架其各個部件都是通過粘性物質(zhì)、釘或金屬縫合線相互連接在一起的,故在回收過程中顯出了缺點和不足。這種貨架由于是分散的構(gòu)件,所以,既沉重又昂貴。
尋找出克服這些缺點的方法正是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所在。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貨架,它由很少的部件組成,并仍能保持同現(xiàn)有的木質(zhì)或紙質(zhì)貨架相同的形狀、剛度以及強度。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一個支承裝置來實現(xiàn)。該支承裝置可看作有多個內(nèi)部支柱,它為上紙板和下紙板的一部分,經(jīng)過切割、折縫、折疊和由“插槽式”鎖定裝置固定而成。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裝配簡單的貨架,其各部件只需通過一個“插槽式”鎖定裝置就能相互連接并緊固在一起,無需使用附加材料諸如膠、釘、金屬縫合線或任何其他有粘性的物質(zhì)。
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親和環(huán)境及回收方便的貨架。該目的通過使用諸如波紋纖維板,實心紙板或任何其他適合的材料等可生物降解的材料來實現(xiàn)。此外由于本實用新型之貨架完全由紙質(zhì)材料組成,而不需用任何的粘性物質(zhì),釘或金屬縫合線,所以,要作回收處理不存在材料的分類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容易運輸和分發(fā)的節(jié)省空間的貨架。該目的可通過本實用新型之貨架采用扁平的波紋纖維板或?qū)嵭募埌鍋韺崿F(xiàn)。由于這些材料在重量上很輕,所以在運輸和供應(yīng)特別是空運時可節(jié)省一筆巨大的費用。
本實用新型還有一個目的在于提供這樣一種貨架,其尺寸可變,且具有普通貨架的形狀,所以,可以采用普通的起重叉車來提舉和搬動裝有貨物的貨架,對起重叉車不必作修改。不同于傳統(tǒng)的貨架具有九個支柱的貨架,本實用新型之貨架的支柱數(shù)量可根據(jù)其貨架的尺寸而變化。
由此,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種包括有第一板狀部件和第二板狀部件以及多個支承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承裝置包含有實際上伸出于所述板狀部件平面的可相互嵌合的舌榫以及包含有相互拼合的裝置。
理想的方案是可相互嵌合的舌榫包括有一個本體及多個指形部件,所述指形部件伸展出的長度基本上為所述本體的長度。指形部件的形狀大體上是長方形或三角形,也可以具有斜削的端部。
更理想的方案是支承裝置可以包括有固定裝置??梢允沁@樣一種形式,即至少有一個所述舌榫包括有一個溝槽或缺口,同時,至少有所述指形部件包括有一個突邊以嵌合溝槽或缺口。溝槽或缺口可開在至少有一個所述舌榫的本體上,突邊突出于指形部件平面并伸展出。
本實用新型之貨架可包括一個或數(shù)個增強部件,這些部件可放置于至少一個所述的多個支承裝置的周圍和/或里面。
較佳的方案是本實用新型之貨架以及它們的增強裝置可由波紋纖維板和/或硬紙板或任何其他合適的材料制成,并對這些材料進行防水涂層處理。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它提供了一種裝配貨架的整套部件,該貨架包括有第一板狀部件和第二板狀部件以及多個支承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支承裝置包括有可相互嵌合的舌榫,所述舌榫在豎立時,實際上伸出于所述板狀部件的平面外,并包括有可相互拼合的裝置。該整套部件為,扁平包裝形式,以便于運輸和貯芷。
本實用新型可包括有一上紙板和一下紙板以及多個內(nèi)部支柱,以給貨物提供一個結(jié)實而又理想的支承。上紙板和下紙板通過內(nèi)部支柱連接在一起。這些內(nèi)部支柱通過“插槽式”鎖定裝置相互鎖合,構(gòu)造出一種完美的貨架。
本實用新型之貨架可以通過涂覆或浸漬蠟或化學(xué)制品而達到防水的效果。
下面通過對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將會更透徹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nèi)容?,F(xiàn)參考附圖敘述如下
圖1表示本實用新型之紙質(zhì)貨架的組裝圖;圖2表示支承和固定裝置的部件分解圖;圖3表示具有側(cè)壁的組裝的紙質(zhì)貨架;圖4A表示形成一個上平板舌榫的切割線和折縫線的平面圖;圖4B表示形成一個下平板舌榫的切割線和折縫線的平面圖;圖5A和5B表示另一種上紙板和下紙板舌榫的切割安排方式;圖6表示設(shè)置在支承和固定裝置內(nèi)部的芯部增強部件;圖7表示另一種支承和固定裝置的芯部增強部件安排方式的分解圖;圖8A和8B表示另一種實施例的舌榫(35)和(37)的詳細結(jié)構(gòu)平面圖;圖9表示本實用新型另一種組裝的實施例,其芯部增強部件被設(shè)置在支承和固定裝置的外部。
參考
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有第一紙板(10)、第二紙板(20)和支承裝置(30)。所述支承裝置(30)是由通過切割、折縫和折疊第一紙板部件(10)而形成的即舌榫(35)及第二紙板(20)的舌榫(37),并將舌榫(35),(37)通過一簡單的“插槽式”鎖定裝置而固定住。第一紙板的舌榫(35)是沿折縫線(38)向下折疊而成,且垂直于第一紙板(10)如圖所示,而第二紙板(20)的舌榫(37)是沿折縫線(38)向上折疊而成,且垂直于第二紙板(20)。這樣,可將兩個舌榫(35)和(37)以豎直的方式裝配而形成支承裝置(30)。第一紙板(10)和第二紙板(20)的表面是平的,以便穩(wěn)當(dāng)?shù)胤胖煤椭С胸浳铮关浳镌诜奖愫桶踩珷顟B(tài)下運輸。
圖2表示具有“插槽式”鎖定裝置的一個支承裝置(30)的分解圖。鎖定裝置可包括由一伸出突邊(32)組成的固定裝置,突邊(32)是舌榫(37)的一部分,并固定于槽口(34)內(nèi)以形成一簡便而完美的“插槽式”鎖定裝置。當(dāng)全部舌榫(37)的突邊(32)被固定在舌榫(35)的槽口(34)內(nèi)時,就形成了所述的支承裝置(30),該支承裝置(30)能設(shè)立得非常穩(wěn)固,因而對放置于紙質(zhì)貨架上的貨物而言,基本上能提供良好的支撐性和剛性。
也可將第一紙板(10)的四個邊延長,以便能向上折疊這四個延伸邊而形成側(cè)壁(12)(如圖3所示)。側(cè)壁(12)的轉(zhuǎn)角部位可用適當(dāng)方法相互固定。側(cè)壁(12)的作用可防止貨物從貨架上滑下。
參見
圖1、4A、4B、5A和5B,實施本實用新型貨架的高度(h)取決于切割線(39)的長度。該切割線的長度和第一紙板和第二紙板(10)、(20)的所有舌榫(35),(37)的長度相同。第一紙板(10)的舌榫(35)可與第二紙板(20)的舌榫(37)垂直相交。在第一紙板(10)的舌榫(35)的本體(31)上開有兩個溝槽或缺口(34);還可有多個指狀部件(31a),在它們之間設(shè)有狹長開口(33)。舌榫(35)的狹長開口(33)的寬度可稍大于第二紙板(20)的厚度,反之亦然。這樣,將此兩者插在一起時,便能達到相當(dāng)完美的裝配效果。溝槽(34)的長度(x)可稍短于突邊(32)的長度(Y),因此當(dāng)該突邊(32)被插入并固定在溝槽(34)內(nèi)時,能緊密配合,可防止突邊(32)從溝槽(34)內(nèi)脫出或滑出。狹長開口(33)的長度(Z)可這樣來構(gòu)成當(dāng)突邊(32)被插入溝槽(34)內(nèi)時,使第一紙板(10)的舌榫(35)剛好接觸到第二紙板(20)的頂面;而第二紙板(20)的舌榫(37)剛好接觸到第一紙板(上紙板)(10)的底面。
為了便于將突邊(32)插入并固定在溝槽(34)內(nèi),第一紙板舌榫(35)的狹長開口(33)可對準(zhǔn)其相互垂直的第二紙板舌榫的狹長開口(33),然后使其全部通到本體(31)內(nèi),以使突邊(32)與溝槽(34)呈90°角度相交叉,于是該突邊(32)被緊緊地固定在溝槽(34)內(nèi)。狹長開口(33)可具有圓滑的邊緣,以便光滑插入。同一紙板貨架的所有舌榫(35),(37)可各自具有同樣的設(shè)計和形狀,然而人們可意識到只要舌榫基本上相互垂直,它們不需取同一方向,因此和上面相同的說明和工藝規(guī)程可用來制作固定支承裝置(30)。
由此可知,要用有關(guān)的部件裝配設(shè)立一個貨架,當(dāng)突邊(32)被迫使其通過舌榫(35)的本體(31)而進入溝槽(34)時,該溝槽(34)將扣住突邊(32),并且本體(31)會防止突邊(32)轉(zhuǎn)向翻過來,于是獲得固定,并且完成“鎖定”過程。
紙質(zhì)貨架的結(jié)構(gòu)也可通過將第一紙板(10)與第二紙板(20)相反顛倒過來或相互交換的方式來制作,反之亦然。此外,可在具有舌榫(35),(37)的第一紙板(10)和第二紙板(20)上用若干種不同的切割方式來設(shè)計和構(gòu)成支承裝置(30)。例如如圖4A、4B至圖5A、5B所示的兩種供選擇比較的切割布置方式,圖中舌榫(35),(37)的布置方式可以是相對的,也可以是相互成串聯(lián)形式的。
所述的支承裝置(30)實際上是空心的,因此,若有進一步增強本實用新型結(jié)構(gòu)的必要,可在某些或全部支承裝置(30)內(nèi)設(shè)置芯部增強部件(36)。芯部增強部件(36)可作成任何合適的形狀(即圓柱形,立方體形等),芯部增強部件(36)由波紋纖維板,實心紙板,或?qū)⒍鄬蛹堎|(zhì)材料呈螺旋形或水平地纏繞在一起,或用任何其他紙質(zhì)材料來制作。芯部增強部件(36)的大小和高度分別相當(dāng)于所述支承裝置(30)內(nèi)部的空心空間,芯部增強部件(36)能對貨架提供額外的支承作用,并且不會在支承裝置(30)內(nèi)晃動。圖6表示在所述支承裝置(30)內(nèi)部設(shè)置芯部增強部件(36)之后的分解圖。
參照圖7、8和9,它表明了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每個支承裝置(30)也可被制作成只有一個“插槽式”的鎖定裝置。這樣,在該實施例中,每個支承裝置(30)只有一對舌榫(35),(37),即上舌榫(35),從第一紙板(10)切割而成,它設(shè)有溝槽(34)和狹長開口(33);下舌榫(37)從第二紙板切割而成,它設(shè)有突邊(32)和狹長開口(33)。舌榫(35),(37)為互相垂直相交,所以突邊(32)與溝槽(34)能以90度角相互交叉。在此實施例中,舌榫(35),(37)可被安置在芯部增強部件(36)的內(nèi)部,形成如圖7和9所示的支承裝置(30)。固定扣住突邊(32)和溝槽(34)的方法與上面最佳實施例中所提到的相同。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貨架,其包括有第一板狀部件和第二板狀部件和多個支承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承裝置包括有實際上伸出于所述板狀部件平面外的,可相互嵌合的舌榫,并且還設(shè)有可相互拼合的裝置。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相互嵌合的舌榫(35),(37)包括有本體(31)和多個指狀部件(31a)。
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指狀部件(31a)大體上為矩形的或三角形的。
4.如權(quán)利要求2或3所述的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指狀部件(31a)具有斜削的端部。
5.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裝置(30)設(shè)有固定裝置。
6.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裝置包括至少有一個所述舌榫(35)、(37),其中一舌榫設(shè)有溝槽或缺口(34),另一舌榫至少設(shè)有一個所述的指狀部件(31a),該指狀部件(31a)還設(shè)有突邊(32),以與所述的溝槽或缺口(34)相嵌合。
7.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溝槽或缺口(34)設(shè)置于舌榫(35),(37)中的至少一個舌榫的本體(31)上。
8.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貨架,其特征在于與所述溝槽或缺口(34)嵌合的所述突邊(32)、本體(31)以及溝槽或缺口(34),實質(zhì)上可防止突邊(32)相對于舌榫(35)、(37)中的至少一舌榫發(fā)生移動。
9.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突邊(32)實際上伸出于所述指形部件(31a)平面之外。
10.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貨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芯部增強部件(36)。
11.如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貨架,其特征在于芯部增強部件(36)設(shè)置于多個所述支承裝置(30)中的至少一個支承裝置內(nèi)。
12.如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貨架,其特征在于芯部增強部件(36)包圍和圍繞所述多個支承裝置(30)中的至少一個支承裝置而設(shè)置。
1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貨架,其特征在于其材料包括有波紋纖維板和/或?qū)嵭募埌濉?br>
14.如權(quán)利要求13所述的貨架,其特征在于芯部增強部件(36)是由纖維板和/或紙板制成。
15.如權(quán)利要求1、2、3、6、7、9、11、12或14所述的貨架,其特征在于它可涂有防水涂料。
16.裝配貨架的一種整套部件,其包括有第一板狀部件和第二板狀部件和多個支承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支承裝置包括有可相互拼合的舌榫,所述舌榫在豎立時,實際上伸出于所述板狀部件的平面外,還包括有相互拼合的裝置。
17.如權(quán)利要求16所述的一種裝配貨架的整套部件,其特征為“平包裝”形式。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紙質(zhì)貨架,其由第一紙板(10)、第二紙板(20)和支承裝置(30)所組成,其中支承裝置(30)為第一紙板(10)和第二紙板(20)的一部分,它是通過切割、折縫、折疊和固定舌榫(35)、(37)而形成的,舌榫(35)以90度角與舌榫(37)相交叉,一突邊(32)被固定在溝槽(34)內(nèi),形成“插槽式”的鎖定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結(jié)構(gòu)強度可通過增加一芯部增強部件而進一步提高。本實用新型可在尺寸大小、高度及支承裝置(30)的數(shù)量上作改變。
文檔編號B65D19/34GK2176681SQ9324479
公開日1994年9月14日 申請日期1993年11月1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2年11月18日
發(fā)明者周珈儀 申請人:周珈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