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邊料在線同步回收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薄膜邊料在線同步回收裝置,包括底座、收卷機構、傳動機構和至少一個彈簧,所述收卷機構和傳動機構設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收卷機構包括收卷軸,所述傳動機構包括主動靠輪、從動靠輪和靠輪連桿,所述主動靠輪和從動靠輪分別安裝在所述靠輪連桿的兩端,所述主動靠輪與從動靠輪之間通過傳動鏈條或齒形帶傳動式連接,所述主動靠輪緊靠所述主動輥,所述從動靠輪緊靠所述收卷軸,所述彈簧的第一端的連接位置與所述底座的位置相對不變,所述彈簧的第二端連接在所述收卷機構或傳動機構上。本發(fā)明借助生產(chǎn)線上收卷裝置主動輥的動力實現(xiàn)與生產(chǎn)線同步薄膜邊料回收,能夠自動控制收卷軸轉(zhuǎn)速,保證與制膜機生產(chǎn)速度同步。
【專利說明】薄膜邊料在線同步回收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薄膜邊料在線同步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工廠塑料薄膜生產(chǎn)線上會產(chǎn)生參差不齊的邊料,或者在產(chǎn)品封裝過程中,裁剪出寬度一致的廢料膜帶。這些薄膜邊料質(zhì)輕易燃,若不能及時處理,則雜亂堆積在生產(chǎn)線上的兩側(cè),給安全生產(chǎn)帶來隱患,同時占用廠房空間,因此需要將邊料收集起來,維持現(xiàn)場作業(yè)的清潔,便于二次利用。
[0003]目前收集邊料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通過抽風機直接吸入熔融料斗,熔化冷卻后轉(zhuǎn)變成粒狀原料投入生產(chǎn)線再利用,這種方式具有線上循環(huán)的特點,方便、利用率高,但其裝置成本費用高,且產(chǎn)品目的單一,沒有提高已產(chǎn)出的薄膜利用率,并非小廠商們的首選。第二種回收方式即將邊料通過機構反復折疊堆積,此方法簡便易行,卻忽略了邊料的不規(guī)則性與邊料的彈性,致使堆積松散,堆高易倒。第三種,即為卷繞收集方式,通過驅(qū)動裝置將薄膜邊料卷繞于卷收機構的卷筒上,這樣的收集方式相較于其他更高效,更加節(jié)省廠房空間,且回收后的形態(tài)可直接進入下一生產(chǎn)線進行小尺寸薄膜包裝。
[0004]根據(jù)中國專利01207961.8公布的包裝膜廢料回收裝置,包括:機座、驅(qū)動裝置、回收轉(zhuǎn)盤、活動卷筒、廢料整理裝置;驅(qū)動裝置是設于一機座上,用于驅(qū)動廢料整理裝置,回收轉(zhuǎn)盤通過皮帶與皮帶輪連接于驅(qū)動裝置上,以獲得轉(zhuǎn)動動力;該技術方案存在的問題是:驅(qū)動裝置采用電機,通過皮帶與皮帶輪帶動回收轉(zhuǎn)盤轉(zhuǎn)動,電機轉(zhuǎn)速固定,廢料膜帶產(chǎn)生的速度是由生產(chǎn)線上速度決定的,且保持不變,隨著活動卷筒上收卷的廢料增加,回收轉(zhuǎn)盤半徑增大,轉(zhuǎn)盤的轉(zhuǎn)速無法改變,使薄膜邊料帶越纏越緊,最終導致斷裂,由此產(chǎn)生的受力不均也增加了機械磨損。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本發(fā)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薄膜邊料在線同步回收裝置,不需要驅(qū)動電機,借助生產(chǎn)線上收卷裝置主動輥的動力實現(xiàn)與生產(chǎn)線同步薄膜邊料回收,回收的薄膜邊料可直接投入包裝生產(chǎn)線用于小尺寸產(chǎn)品的包裝或纏繞,提高一次生產(chǎn)薄膜產(chǎn)品的利用率;能夠自動控制收卷軸轉(zhuǎn)速,保證與制膜機生產(chǎn)速度同步。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薄膜邊料在線同步回收裝置,應用于生產(chǎn)線且與生產(chǎn)線上收卷裝置的主動輥配合工作收集薄膜邊料,所述薄膜邊料在線同步回收裝置包括底座、收卷機構、傳動機構和至少一個彈簧,所述收卷機構和傳動機構設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收卷機構包括收卷軸,所述傳動機構包括主動靠輪、從動靠輪和靠輪連桿,所述主動靠輪和從動靠輪分別安裝在所述靠輪連桿的兩端,所述主動靠輪與從動靠輪之間通過傳動鏈條或齒形帶傳動式連接,所述主動靠輪緊靠所述主動輥,所述從動靠輪緊靠所述收卷軸,所述彈簧的第一端的連接位置與所述底座的位置相對不變,所述彈簧的第二端連接在所述收卷機構或傳動機構上。
[0007]在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主動輥的中心對稱軸、收卷軸的中心對稱軸、主動靠輪的中心對稱軸和從動靠輪的中心對稱軸之間相互平行。
[0008]在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收卷機構進一步包括收卷軸支架,所述收卷軸支架底部與底座連接,頂部與所述收卷軸活動式連接;所述傳動機構進一步包括主動靠輪支架和從動靠輪支架,所述主動靠輪支架和從動靠輪支架的底部分別與所述底座連接,所述主動靠輪支架的頂部與靠輪連桿的第一端連接,其中,所述主動靠輪支架靠近所述主動靠輪,所述從動靠輪支架靠近所述從動靠輪。
[0009]在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主動靠輪支架和從動靠輪支架均為可升縮支架,所述主動靠輪支架的底部與所述底座固定連接,所述從動靠輪支架的底部與所述底座活動式連接,所述從動靠輪支架的頂部與所述靠輪連桿的第二端連接。
[0010]在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彈簧包括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所述第一彈簧套在所述主動靠輪支架上,所述第二彈簧套在所述從動靠輪支架上,所述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的第一端分別與底座固定連接,第一彈簧的第二端與所述靠輪連桿的第一端連接,第二彈簧的第二端與所述靠輪連桿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
[0011]在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主動靠輪支架的底部與底座活動式連接,所述從動靠輪支架的底部與底座固定連接。
[0012]在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彈簧包括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所述第一彈簧的第一端與所述主動靠輪支架連接,第二端與底座連接;所述第二彈簧的第一端與所述靠輪連桿連接,第二端與從動靠輪支架頂部連接,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均處于拉伸狀態(tài)。
[0013]在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彈簧的第一端到主動靠輪支架頂部的距離小于所述第一彈簧的第一端到主動靠輪支架底部的距離;所述第二彈簧的第一端到所述主動靠輪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二彈簧的第一端到所述從動靠輪的距離。
[0014]在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彈簧的第二端到所述從動靠輪支架底部的距離等于所述第一彈簧的第二端到所述主動靠輪支架底部的距離與所述主動靠輪支架底部和從動靠輪支架底部支架的距離之和。
[0015]在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主動靠輪支架和從動靠輪支架的底部分別與所述底座固定連接,所述從動靠輪支架的頂部與所述靠輪連桿的第二端連接,所述收卷軸支架底部與底座活動式連接,所述彈簧的第一端與所述收卷軸支架連接,第二端與底座連接,所述彈簧的第一端到收卷軸支架頂部的距離小于所述彈簧的第一端到收卷軸支架底部的距離,所述彈簧處于拉伸狀態(tài)。
[0016]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不需要驅(qū)動電機,借助生產(chǎn)線上收卷裝置主動輥的動力實現(xiàn)與生產(chǎn)線同步薄膜邊料回收,回收的薄膜邊料可直接投入包裝生產(chǎn)線用于小尺寸產(chǎn)品的包裝或纏繞,提高一次生產(chǎn)薄膜產(chǎn)品的利用率;能夠自動控制收卷軸轉(zhuǎn)速,保證與制膜機生產(chǎn)速度同步。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圖1是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另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另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8]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主動輥;2、薄膜邊料;3、底座;4、收卷機構;401、收卷軸;402、收卷軸支架;5、傳動機構;501、主動靠輪;502、從動靠輪;503、靠輪連桿;504、主動靠輪支架;505、從動靠輪支架;6、彈簧;7、傳動鏈條或齒形帶。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將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fā)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20]請參閱圖1至圖3,本發(fā)明包括:
一種薄膜邊料在線同步回收裝置,應用于生產(chǎn)線且與生產(chǎn)線上收卷裝置的主動輥I配合工作收集薄膜邊料2,所述薄膜邊料在線同步回收裝置包括底座3、收卷機構4、傳動機構5和至少一個彈簧6,所述收卷機構4和傳動機構5設置在所述底座3上;所述收卷機構4包括收卷軸401,所述傳動機構5包括主動靠輪501、從動靠輪502和靠輪連桿503,所述主動靠輪501和從動靠輪502分別安裝在所述靠輪連桿503的兩端,所述主動靠輪501與從動靠輪502之間通過傳動鏈條或齒形帶7傳動式連接,以相同的線速度轉(zhuǎn)動。
[0021]所述主動靠輪501緊靠所述主動輥1,所述從動靠輪502緊靠所述收卷軸401。所述彈簧6的第一端的連接位置與所述底座3的位置相對不變,所述彈簧6的第二端連接在所述收卷機構4或傳動機構5上,所述彈簧6能夠使從動靠輪502緊靠所述收卷軸401。
[0022]其中,所述主動輥I的中心對稱軸、收卷軸401的中心對稱軸、主動靠輪501的中心對稱軸和從動靠輪502的中心對稱軸之間相互平行。
[0023]所述收卷機構4進一步包括收卷軸支架402,所述收卷軸支架402底部與底座3連接,頂部與所述收卷軸401活動式連接;所述傳動機構5進一步包括主動靠輪支架504和從動靠輪支架505,所述主動靠輪支架504和從動靠輪支架505的底部分別與所述底座3連接,所述主動靠輪支架504的頂部與靠輪連桿503的第一端連接,其中,所述主動靠輪支架504靠近所述主動靠輪501,所述從動靠輪支架505靠近所述從動靠輪502。
[0024]本發(fā)明包括以下三個實施例:
實施例一:
所述主動靠輪支架504和從動靠輪支架505均為可升縮支架,所述主動靠輪支架504的底部與所述底座3固定連接,所述從動靠輪支架505的底部與所述底座3活動式連接,所述從動靠輪支架505的頂部與所述靠輪連桿503的第二端連接。
[0025]所述彈簧6包括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所述第一彈簧套在所述主動靠輪支架504上,所述第二彈簧套在所述從動靠輪支架505上,所述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的第一端分別與底座3固定連接,第一彈簧的第二端與所述靠輪連桿503的第一端連接,第二彈簧的第二端與所述靠輪連桿503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
[0026]由于所述主動靠輪支架504和從動靠輪支架505均為可升縮支架,長度可以通過彈簧6調(diào)節(jié),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的張力能夠使所述從動靠輪502 —直緊靠所述收卷軸401邊緣,所述主動靠輪501 —直緊靠所述主動輥I邊緣。
[0027]實施例二:
所述主動靠輪支架504的底部與底座3活動式連接,所述從動靠輪支架505的底部與底座3固定連接。
[0028]所述彈簧6包括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所述第一彈簧的第一端與所述主動靠輪支架504連接,第二端與底座3連接;所述第二彈簧的第一端與所述靠輪連桿503連接,第二端與從動靠輪支架505頂部連接,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均處于拉伸狀態(tài)。
[0029]所述第一彈簧的第一端到主動靠輪支架504頂部的距離小于所述第一彈簧的第一端到主動靠輪支架504底部的距離;所述第二彈簧的第一端到所述主動靠輪501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二彈簧的第一端到所述從動靠輪502的距離。
[0030]所述第一彈簧的第二端到所述從動靠輪支架505底部的距離等于所述第一彈簧的第二端到所述主動靠輪支架504底部的距離與所述主動靠輪支架504底部和從動靠輪支架505底部支架的距離之和。
[0031]由于所述主動靠輪支架504的底部和靠輪連桿503可以活動,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的拉力能夠使所述從動靠輪502 —直緊靠所述收卷軸401邊緣,所述主動靠輪501 —直緊靠所述主動輥I邊緣。
[0032]實施例三:
所述主動靠輪支架504和從動靠輪支架505的底部分別與所述底座3固定連接,所述從動靠輪支架505的頂部與所述靠輪連桿503的第二端連接,所述收卷軸支架402底部與底座3活動式連接,所述彈簧6的第一端與所述收卷軸支架402連接,第二端與底座3連接,所述彈簧6的第一端到收卷軸支架402頂部的距離小于所述彈簧6的第一端到收卷軸支架402底部的距離,所述彈簧6處于拉伸狀態(tài)。
[0033]由于所述收卷軸支架402的底部可以活動,所述彈簧的拉力能夠使所述收卷軸401邊緣緊靠所述從動靠輪502。
[0034]本發(fā)明不需要驅(qū)動電機,借助生產(chǎn)線上收卷裝置主動輥I的動力實現(xiàn)與生產(chǎn)線同步薄膜邊料2回收,回收的薄膜邊料2可直接投入包裝生產(chǎn)線用于小尺寸產(chǎn)品的包裝或纏繞,提高一次生產(chǎn)薄膜產(chǎn)品的利用率;能夠自動控制收卷軸401轉(zhuǎn)速,保證與制膜機生產(chǎn)速度同步。
[0035]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內(nèi)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薄膜邊料在線同步回收裝置,應用于生產(chǎn)線且與生產(chǎn)線上收卷裝置的主動輥(I)配合工作收集薄膜邊料(2),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邊料在線同步回收裝置包括底座(3)、收卷機構(4)、傳動機構(5)和至少一個彈簧(6),所述收卷機構和傳動機構設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收卷機構包括收卷軸(401),所述傳動機構包括主動靠輪(501)、從動靠輪(502)和靠輪連桿(503),所述主動靠輪和從動靠輪分別安裝在所述靠輪連桿的兩端,所述主動靠輪與從動靠輪之間通過傳動鏈條或齒形帶(7)傳動式連接,所述主動靠輪緊靠所述主動輥,所述從動靠輪緊靠所述收卷軸,所述彈簧的第一端的連接位置與所述底座的位置相對不變,所述彈簧的第二端連接在所述收卷機構或傳動機構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邊料在線同步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輥的中心對稱軸、收卷軸的中心對稱軸、主動靠輪的中心對稱軸和從動靠輪的中心對稱軸之間相互平行。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邊料在線同步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機構進一步包括收卷軸支架(402),所述收卷軸支架底部與底座連接,頂部與所述收卷軸活動式連接;所述傳動機構進一步包括主動靠輪支架(504)和從動靠輪支架(505),所述主動靠輪支架和從動靠輪支架的底部分別與所述底座連接,所述主動靠輪支架的頂部與靠輪連桿的第一端連接,其中,所述主動靠輪支架靠近所述主動靠輪,所述從動靠輪支架靠近所述從動靠輪。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邊料在線同步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靠輪支架和從動靠輪支架均為可升縮支架,所述主動靠輪支架的底部與所述底座固定連接,所述從動靠輪支架的底部與所述底座活動式連接,所述從動靠輪支架的頂部與所述靠輪連桿的第二端連接?!?br>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邊料在線同步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包括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所述第一彈簧套在所述主動靠輪支架上,所述第二彈簧套在所述從動靠輪支架上,所述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的第一端分別與底座固定連接,第一彈簧的第二端與所述靠輪連桿的第一端連接,第二彈簧的第二端與所述靠輪連桿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處于壓縮狀態(tài)。
6.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邊料在線同步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靠輪支架的底部與底座活動式連接,所述從動靠輪支架的底部與底座固定連接。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薄膜邊料在線同步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包括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所述第一彈簧的第一端與所述主動靠輪支架連接,第二端與底座連接;所述第二彈簧的第一端與所述靠輪連桿連接,第二端與從動靠輪支架頂部連接,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均處于拉伸狀態(tài)。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薄膜邊料在線同步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簧的第一端到主動靠輪支架頂部的距離小于所述第一彈簧的第一端到主動靠輪支架底部的距離;所述第二彈簧的第一端到所述主動靠輪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二彈簧的第一端到所述從動靠輪的距離。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薄膜邊料在線同步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簧的第二端到所述從動靠輪支架底部的距離等于所述第一彈簧的第二端到所述主動靠輪支架底部的距離與所述主動靠輪支架底部和從動靠輪支架底部支架的距離之和。
10.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邊料在線同步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靠輪支架和從動靠輪支架的底部分別與所述底座固定連接,所述從動靠輪支架的頂部與所述靠輪連桿的第二端連接,所述收卷軸支架底部與底座活動式連接,所述彈簧的第一端與所述收卷軸支架連接,第二端與底座連接,所述彈簧的第一端到收卷軸支架頂部的距離小于所述彈簧的第一端到收卷軸支架底部的`距離,所述彈簧處于拉伸狀態(tài)。
【文檔編號】B65H18/16GK103818754SQ201310630417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2月2日
【發(fā)明者】呂明新, 李頔龠 申請人:山東大學蘇州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