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進紙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打印機的進紙裝置。
背景技術:
當前,已使用了各種用于打印機的進紙裝置。特別是,已使用了一種具有傾斜地保持和進給紙的結構的裝置。在這種類型的相關的進紙裝置中,一般地,與被容納的紙捆的下端鄰接的固定摩擦墊設置在用于傾斜地保持紙的后蓋的下部。利用摩擦墊與被送出的紙的下端的摩擦將進給紙可靠地從下一張進給紙分開。
然而,被使用的紙有許多種,例如,具有高和低的硬度的紙。固定摩擦墊未必能夠容納所有種類的紙。
因此,已提出了一種進紙裝置,其中,根據(jù)紙的硬度的不同,具有不同摩擦系數(shù)的表面與紙的下端鄰接(例如見JP-A-11-11719的圖10)。
所述進紙裝置具有設置在紙邊緣的鄰接表面上的槽,所述槽設置有突起。突起的表面被設定為具有高的摩擦系數(shù),鄰接表面被設定為具有低的摩擦系數(shù)。根據(jù)紙的硬度,紙與具有高或低的摩擦系數(shù)的表面鄰接。利用這樣的結構,例如,具有低硬度的的紙(普通紙)與具有高的摩擦系數(shù)的突起表面相鄰接,具有高硬度的紙(明信片)壓下突起并與具有低的摩擦系數(shù)的相鄰表面鄰接。因此,具有低和高硬度的紙可以容易地被輥子送出。
在JP-A-11-11719中所描述的送紙裝置中,突起只是垂直地移動,紙的分離性取決于具有不同摩擦系數(shù)的兩個表面的保持力。更具體地說,利用摩擦所獲得的分離性僅僅取決于兩個表面之間的摩擦系數(shù)的差別。因此,很難適應具有不同硬度的紙。
發(fā)明內(nèi)容
考慮到上述情況,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高度可靠性的進紙裝置,所述進紙裝置可顯示優(yōu)良的分離性能,而與紙的硬度無關。
本發(fā)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結構實現(xiàn)(1)一種進紙裝置,包括容納多張紙的殼體;用于一張接一張地進給所述多張紙的拾取單元;設置在所述殼體中的可移動板;設置在所述可移動板上的摩擦元件,容納在殼體中的所述多張紙的下端鄰接所述摩擦元件;和沿著與紙進給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動所述可移動板的推動元件。
(2)根據(jù)(1)所述的進紙裝置,其特征在于,被拾取單元送出的紙張壓所述可移動板并使其傾斜。
(3)根據(jù)(1)或(2)所述的進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具有開口,所述開口位于紙進給路徑的朝向紙供應終點的延伸位置處,并且,所述開口允許通過所述可移動板的下側進給紙張。
(4)根據(jù)(1)所述的進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元件設置在所述拾取輥的下方。
(5)一種進紙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包括后蓋和支撐多張紙的底板,并具有紙張出口;和拾取單元,所述拾取單元可選擇性地與所述紙張接合,并一張接一張地將所述紙張從所述殼體進給到紙張出口,其中,在被所述拾取單元所進給的紙張的力的作用下,所述底板可在完全支撐位置和部分支撐位置之間樞轉(zhuǎn),所述底板從完全支撐位置到部分支撐位置之間的樞轉(zhuǎn)量取決于被進給的紙張的強度。
(6)根據(jù)(5)所述的進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摩擦元件,殼體中的所述紙張的下端鄰接所述摩擦元件。
(7)根據(jù)(5)所述的進紙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朝向完全支撐位置推動底板的推動元件。
(8)一種打印機,包括用于接收用于打印的紙張的紙入口以及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進紙裝置。
(9)一種向殼體的紙張出口一張接一張地進給紙張的方法,所述殼體包括后蓋和底板,所述方法包括支撐紙堆疊殼體中的多張紙;選擇性地使拾取單元與所述紙張接合;一張接一張地將所述紙張從所述殼體進給到所述紙張出口;和在被拾取單元進給的紙張的力的作用下,所述底板在完全支撐位置和部分支撐位置之間樞轉(zhuǎn),其中,所述底板從完全支撐位置到部分支撐位置的樞轉(zhuǎn)量取決于被進給的紙張的強度。
(10)根據(jù)(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朝向完全支撐位置推動底板的步驟。
(11)根據(jù)(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步驟包括使所述紙張鄰接設置在底板上的摩擦元件的步驟。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進紙裝置,包括具有后蓋的殼體,用于容納處于傾斜架設姿勢的紙捆,所述拾取輥用于壓紙捆最上部分的紙,并且在向下移動的同時通過其自身的旋轉(zhuǎn)將最上部分的紙送出,所述移動板具有設置在后蓋下的摩擦元件,所述摩擦元件通過鄰接容納在后蓋中的紙捆的下端而分開被這樣送出的紙。所述可移動板被設置在后蓋側上的軸可旋轉(zhuǎn)地支撐,從而沿著進紙方向延伸的部分可沿著垂直方向傾斜并被推動元件向上推動。因此,可移動板根據(jù)被送出的紙的硬度傾斜,紙可根據(jù)摩擦元件和紙頂端之間的摩擦力而被分開。
通過以下結合附圖對優(yōu)選的典型實施例的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和優(yōu)點將變得更加明顯。
圖1的透視圖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進紙裝置的外觀;圖2的側剖視圖示出了圖1的進紙裝置被連接到打印機主體部分1的狀態(tài);圖3的透視圖示出了從后側看到的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進紙裝置;
圖4示出了從斜后側看的根據(jù)所述實施例的進紙裝置,其中設置有拾取單元的部分被切除;圖5僅示出了從斜后側看的根據(jù)所述實施例的進紙裝置中的設置有拾取單元的部分,其中后蓋被去除;圖6的側視圖示意地示出了拾取單元和摩擦墊之間的關系;圖7的透視圖僅示出了拾取單元;圖8示出了拾取單元的側視圖;圖9的示意圖示出了連接到拾取單元的驅(qū)動軸的扭矩傳送元件(離合器彈簧60);圖10A和10B的視圖示出了在圖6示出的拾取單元中的拾取輥和后蓋的紙引導表面之間的關系,圖10A是側剖視圖,圖10B是紙引導表面的俯視圖;圖11是主要部分的放大透視圖,其示出了在圖6示出的拾取單元中的拾取輥和后蓋的紙引導表面之間的關系;圖12是局部透視圖,示出了進紙裝置的內(nèi)部部分;圖13A-13C的示意圖示出了進紙裝置中的清潔元件的適當?shù)倪B接角,圖13A是非優(yōu)選連接角,圖13B和13C的視圖示出了優(yōu)選連接角;圖14的示意圖示出了進紙裝置中的摩擦墊的動作;圖15的示意圖示出了送出進紙裝置中的具有高硬度的紙的動作;圖16的示意圖示出了送出進紙裝置中的具有低硬度的紙的動作;和圖17的示意圖示出了使進紙裝置中的紙的后端向后退出的情況。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將參照附圖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進紙裝置。
圖1的透視圖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進紙裝置的外觀,其中所述進紙裝置將要被連接到打印機主體上,圖2的側剖視圖示出了圖1的進紙裝置被連接到打印機主體部分1的狀態(tài);圖3的透視圖示出了從后側看到的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進紙裝置。
根據(jù)該實施例的進紙裝置10是一個ASF(自動送紙器),其能夠適應具有預定尺寸的多種紙(切紙)并將所述紙一個一個地進給到打印機主體部分1中。
進紙裝置10主要包括殼體13,殼體13包括下殼11和上蓋12。下殼11是由樹脂一體成形的箱形件,具有前蓋14、構成紙引導壁的后蓋15、右和左側蓋16和17,以及底蓋18。如圖2所示,紙S以傾斜架設的方式堆疊在后蓋15的紙引導表面15a上,從而被容納和保持。
由前蓋14、側蓋16和17和后蓋15構成的上開口20設置在下殼11的上表面?zhèn)?。上蓋12從上開口20插入并被裝配在下殼11中以便阻擋上開口20的一部分。沒有被上開口20阻擋的部分形成紙插入口,通過該紙插入口紙S被傾斜地插入。
側蓋16和17設置有鉤部9,用于將進紙裝置10連接到打印機主體部分1。鉤部9是倒L形的,朝向后蓋15的相對側突起,并向下彎曲,例如,被打印機主體部分1的背面部分中的接合孔(未示出)抓住,從而進紙裝置10被可拆卸地固定到打印機主體1上。
用于支撐后蓋15之上的部分中的紙的平面形紙引導件19、用于插入和引導通過上開口20插入的紙S的紙引導件21設置在后蓋15的上端。
紙引導件21沿著后蓋15的上端可滑動地構成。在紙引導件21和側蓋17之間的寬度被設定為幾乎等于將被插入的紙S的寬度,從而紙S的兩端都被側蓋17和紙引導件21引導,從而紙S可被插入而不必沿橫向方向傾斜。
如圖2所示,具有被紙S的下端壓住的上表面的可移動板30設置在下殼11的后蓋15的下部的內(nèi)側??梢苿影?0可旋轉(zhuǎn)地設置以便相對于后蓋15改變傾角。后面將詳細描述可移動板30。
由前蓋14、側蓋16和17以及底蓋18構成的下開口22設置在下殼11的底表面?zhèn)取O麻_口22構成用于釋放從上開口20插入的紙S的出紙口,并限定朝向打印機主體部分1的紙進給路徑的紙插入口。如圖3所示,另外,用于手動地插入紙S和在紙S的進給開始時將紙S的后端釋放到裝置外側的狹縫形開口23設置在后蓋15的下端。
與上蓋12一體地形成的連接凸緣12a設置在上蓋12的內(nèi)側(后蓋15側)。連接凸緣12a具有沿紙S的插入方向設置的引導端12b。連接凸緣12a的引導端12b將從上開口20插入的紙S與后蓋15定位在一起,并引導將要從作為出紙口的開口22中釋放的紙S。用于紙進給的拾取單元50被固定到連接凸緣12a上。
圖4示出了從斜后側看的設置有拾取單元50的部分,所述拾取單元50被切除。圖4示出了拾取單元50備用位置的狀態(tài)。另外,圖5示出了從斜后側看的視圖,示出了后蓋15,其中后蓋中僅設置有拾取單元50的部分被切除了。圖5示出了從備用位置狀態(tài)移動的拾取單元50。圖6的剖視圖從概念上示出了拾取單元50和可移動板30及其它元件之間的位置關系。圖7的透視圖示出了拾取單元50。圖8示出了拾取單元50的側視圖。圖9示意地示出了連接到拾取單元50的驅(qū)動軸的離合器彈簧60(扭矩傳送部件)。
如圖6、7或8所示,拾取單元50包括拾取桿51、被電動機49(僅在圖8中示出)驅(qū)動的驅(qū)動軸52、通過將其外周表面壓在紙S上來將紙S朝向打印機主體部分1進給的拾取輥53以及齒輪(旋轉(zhuǎn)傳送元件)54-59,所述齒輪54-59在驅(qū)動軸52和拾取輥53之間傳遞旋轉(zhuǎn)驅(qū)動力并被順序地嚙合。輸入級的齒輪54與驅(qū)動軸52集成在一起,在輸出級處的齒輪59與拾取輥53集成在一起。
拾取輥53具有通過將諸如橡膠襯里之類的高摩擦材料包裹在諸如塑料的芯元件的外周而形成的滾動接觸表面53b。直徑比滾動接觸表面53b小的低摩擦旋轉(zhuǎn)元件53a沿拾取輥53的軸向設置在拾取輥53的兩端側。
根據(jù)本實施例的低摩擦旋轉(zhuǎn)元件53a通過將芯元件的外周保留而不包裹高摩擦材料而形成。低摩擦旋轉(zhuǎn)元件53a具有比滾動接觸表面53b更易滑動的表面。低摩擦旋轉(zhuǎn)元件53a通過滑動可鄰接設置在釋放孔15b周圍的后蓋15上,所述釋放孔將在后面描述,并構成接合機構,后面將描述。
如圖4所示,拾取桿51具有可旋轉(zhuǎn)地支撐在構成殼體13的上蓋12的連接凸緣12a上的上端側(基端側)。拾取桿51朝向紙捆側旋轉(zhuǎn),從而使可旋轉(zhuǎn)地設置在拾取桿51下端(頂端側)的拾取輥53壓向具有許多紙S的紙捆的頂部紙S。通過在拾取輥53的滾動接觸表面53b壓在紙S上的狀態(tài)下旋轉(zhuǎn)拾取輥53,可一個接一個地送出紙S。
如圖6和7所示,驅(qū)動軸52沿著拾取桿51的旋轉(zhuǎn)支撐軸P1設置。用作扭矩傳遞元件的離合器彈簧60被設置在驅(qū)動軸52和拾取桿51之間。
離合器彈簧60是摩擦離合器,用于通過摩擦接合一體地旋轉(zhuǎn)驅(qū)動軸52和拾取桿51。離合器彈簧60用于將扭矩從驅(qū)動軸52傳遞到拾取桿51,直到預定的扭矩或其以上的扭矩作用在驅(qū)動軸52上,并用于在預定的扭矩或其以上的扭矩作用在驅(qū)動軸52上時,允許驅(qū)動軸52相對于拾取桿51旋轉(zhuǎn)。
如圖7-9所示,離合器彈簧60具有由扭矩卷簧形成的螺旋彈簧鼓部分60a,以便與驅(qū)動軸52的外周摩擦接合,并具有兩個鉤部61,所述鉤部61連續(xù)地連接到彈簧鼓部分60a,并可與分別在拾取桿51上形成的鉤接收部分51p接合。扭矩傳送元件(摩擦離合器)所允許傳遞的扭矩通過彈簧鼓部分60a和驅(qū)動軸52之間的摩擦接合力由離合器彈簧60設定。
離合器彈簧60的操作將被專門地描述。當拾取單元50的驅(qū)動軸52被電動機49驅(qū)動時,與驅(qū)動軸52的外周摩擦接合的離合器彈簧60與驅(qū)動軸52一體地旋轉(zhuǎn),鉤61中的一個與鉤接收部分51p中的一個鄰接。當驅(qū)動軸52在鉤61中的一個與鉤接收部分51p鄰接的狀態(tài)下被進一步旋轉(zhuǎn)時,與驅(qū)動軸52一起旋轉(zhuǎn)的離合器彈簧60的鄰接鉤61沿驅(qū)動軸52的圓周方向壓鉤接收部分51p,從而驅(qū)動軸52和拾取桿51通過離合器彈簧60互鎖地一體旋轉(zhuǎn)。
例如,在拾取桿51沿著紙的方向旋轉(zhuǎn)時,拾取桿51移動到一個位置,在該位置處設置在拾取桿51頂端的拾取輥53鄰接紙S,如圖6所示。當電動機49在拾取輥53鄰接紙S的狀態(tài)下進一步被驅(qū)動時,等于或大于驅(qū)動軸52和離合器彈簧60之間的最大靜摩擦扭矩的扭矩通過拾取桿51從紙S接收的反作用而起作用,并且,驅(qū)動軸52的外周從離合器彈簧60分離,即,驅(qū)動軸52和離合器彈簧60的互鎖被釋放,從而驅(qū)動軸52相對于拾取桿51旋轉(zhuǎn)。因此,驅(qū)動軸52的旋轉(zhuǎn)通過齒輪(旋轉(zhuǎn)傳遞元件)54-59被傳遞到拾取輥53,從而拾取輥53被旋轉(zhuǎn)。
為了使用于通過拾取輥53進給紙的驅(qū)動軸52的旋轉(zhuǎn)方向一致,插入輸入級齒輪54和輸出級齒輪59之間的中間齒輪55-58的個數(shù)被設定為偶數(shù)個。
如圖3和4所示,用于避免與拾取輥53的滾動接觸表面(橡膠襯里表面)53b的干涉的釋放孔15設置在與后蓋15中的拾取輥53相對的部分中。設置釋放孔15b用于防止在全部紙S從后蓋15的紙引導表面15a出去時拾取輥53的滾動接觸表面53b與紙引導表面15a的直接接觸產(chǎn)生的摩擦力將拾取輥53鎖定。
釋放孔15b被設定為略大于滾動接觸表面53b的軸向?qū)挾取H鐖D10A所示,另外,拾取桿51的擺動位置的控制方式為拾取輥53不接觸后蓋15,同時拾取輥53的滾動接觸表面53b插入到釋放孔15b中一定的程度,如圖10A所示。因此,接合機構被設置在拾取桿51和殼體13之間。所述接合機構用于控制拾取輥53的擺動位置,從而防止在滾動接觸表面53b進入釋放孔15b時與后蓋15接觸。
如圖10和11所示,根據(jù)本實施例的接合機構包括設置在拾取輥53軸向的兩端側的低摩擦旋轉(zhuǎn)元件53a,以及接收部分15g,在釋放孔15b周圍的紙引導表面15a中,所述低摩擦旋轉(zhuǎn)元件53a與該接收部分15g鄰接。
低摩擦旋轉(zhuǎn)元件53a是沒有如上所述的橡膠襯里的芯元件的一部分。所述低摩擦旋轉(zhuǎn)元件53a與滾動接觸表面53b相比具有較小的摩擦阻力,并且,即使與設置在紙引導表面15a上的接收部分15g相接觸時也能平滑地進行滑動。因此,可防止產(chǎn)生高摩擦力。
在圖10B中,以交叉影線示出的部分表示拾取輥53的開口表面和釋放孔15b(在紙引導表面15a側的開口表面)的橫截面,所述橫截面是在拾取輥53的滾動接觸表面53b進入釋放孔15b后獲得的。
釋放孔15b的尺寸被設定為可避免與拾取輥53的滾動接觸表面53b相接觸便足夠了,因為擺動位置由接合機構控制,深度和截面形狀不受限制,但優(yōu)選盡可能小以便使后蓋15充分地實現(xiàn)紙引導功能。
如圖10A、10B和11所示,另外,諸如軟木片之類的具有比紙引導表面15a高并比滾動接觸表面53低的摩擦阻力的紙保持摩擦元件15c被設置在位于釋放孔15b周圍的紙引導表面15a上。
即使拾取輥53壓在紙S上的壓力在進給第二至最后一張紙S時減小,并且在紙引導表面15a和最后一張紙S之間的摩擦力減小,最后一張紙S仍能被紙保持摩擦元件15c保持。因此,防止了同時進給兩張紙。
紙保持摩擦元件15c形成U形形狀,除了四個側面中的在紙進給方向上的一側以外,圍繞釋放孔15b。這是由于可能會出現(xiàn)這樣的可能性在該部分中的摩擦阻力可能產(chǎn)生阻礙,如果紙保持摩擦元件15c被設置在紙進給方向上的一側(圖10B中朝下),則最后一張紙S可能不能被平滑地進給。與拾取輥53的低摩擦旋轉(zhuǎn)元件53a相碰的接收部分15g設置在紙保持摩擦元件15c的內(nèi)部。
如圖6所示,用于通過拾取輥53的旋轉(zhuǎn)來清潔拾取輥53的滾動接觸表面53b的由高摩擦材料制成的清潔元件40被設置為當拾取單元50離開紙捆S旋轉(zhuǎn)到備用位置時,拾取輥53的外周表面壓在清潔元件40上。
如圖6和12所示,可移動板30設置在后蓋15下方。容納和保持在后蓋15中的紙捆的下端鄰接在可移動板30上??梢苿影?0分離被送出并且被設置在后蓋15側上的軸31可旋轉(zhuǎn)地支撐的紙S。因此,沿著紙進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分30a可沿垂直方向傾斜??梢苿影?0的延伸部分30a被彈簧32推動以使向上傾斜。
由具有高摩擦系數(shù)的樹脂構成的摩擦元件33在可移動板30的上表面30b上沿著可移動板30的縱向方向連接到部分區(qū)域。摩擦元件33是紙保持元件,其通過比可移動板30上表面30b的其它區(qū)域的摩擦力高的摩擦力來保持紙,摩擦元件33不連接到所述其它區(qū)域。紙捆S具有與摩擦元件33接合的頂端,從而被保持在可移動板30的上表面30b上。
在該實施例中,有必要在紙引導元件21的可移動范圍內(nèi)提供摩擦元件33和釋放孔15b。優(yōu)選摩擦元件33應當斜向地設置在釋放孔15b之下,即,在拾取輥53下方。
接著將描述根據(jù)該實施例的進紙裝置10的操作。
在該實施例中,驅(qū)動軸52被電動機49旋轉(zhuǎn),拾取桿51可通過作為扭矩傳遞元件的離合器彈簧60旋轉(zhuǎn),直到預定的轉(zhuǎn)矩或預定的轉(zhuǎn)矩以上的轉(zhuǎn)矩作用在驅(qū)動軸52上。在那種情況下,用于通過拾取輥53進給紙的驅(qū)動軸52的旋轉(zhuǎn)方向在拾取桿51通過離合器彈簧60朝向紙S旋轉(zhuǎn)中與驅(qū)動軸52的旋轉(zhuǎn)方向一致。當驅(qū)動軸52沿著紙進給方向旋轉(zhuǎn)時,相應地,拾取輥53被壓在紙捆上。當拾取輥53被壓在紙捆上時,作用在驅(qū)動軸52上的扭矩等于或大于設定的扭矩。因此,驅(qū)動軸52相對于拾取桿51旋轉(zhuǎn)。拾取輥53通過驅(qū)動軸52的旋轉(zhuǎn)而被旋轉(zhuǎn),并將被壓的紙S中的一張朝向打印機主體部分1進給。
這樣,拾取輥53的壓力通過作為扭矩傳遞元件的離合器彈簧60的設定扭矩自動地確定。因此,拾取輥53可以恒定的壓力壓在紙捆S上,而與紙S的厚度(紙的數(shù)量)無關。
當拾取單元50在紙被完全進給后返回到備用位置時,電動機49反向旋轉(zhuǎn)以便驅(qū)動軸52以相反方向旋轉(zhuǎn)。當驅(qū)動軸52沿相反方向旋轉(zhuǎn)時,拾取桿51和拾取輥53自動地旋轉(zhuǎn)離開紙捆S。拾取輥53可容易地將紙S拾取到進紙裝置10的外面,而不保持紙S的紙捆。
利用螺旋離合器彈簧60作為扭矩傳遞元件,有可能獲得這樣的優(yōu)點,即,驅(qū)動軸52和拾取桿51利用小的、便宜的部件可互相接合和分離,并且所述部件可容易地布置。拾取輥53的壓力通過離合器彈簧60的摩擦接合扭矩可自動地確定。
接著,將描述可移動板30的操作。
當在紙被進給時拾取輥53施加力以向下移動紙S時,紙S的下端首先壓可移動板30的上表面30b,特別是設置在上表面上的摩擦元件33。當壓可移動板30的摩擦元件33時,可移動板30克服彈簧32的推動力向下傾斜。換句話說,拾取輥53送出紙S,從而紙S壓可移動板30的上表面30b,特別是摩擦元件33。因此,可移動板30被傾斜。用于保持紙S的力取決于設置在可移動板30的上表面30b上的摩擦元件33的摩擦系數(shù)、紙S的強度(硬度)和可移動板30的角度。
當可移動板30逐漸傾斜時,用于從摩擦元件33分離紙S并送出紙S的力變得大于用于將紙S保持在摩擦元件33中的力。用于通過摩擦元件33保持紙S的力逐漸減小。當?shù)竭_用于送出紙S的力變得大于用于保持紙S的力的特定角度時,紙S從摩擦元件33分離,從而紙S被向著打印機主體部分1進給。
當具有低硬度的紙(具有小強度的紙普通紙)S1被如圖14和15所示進給時,紙本身易于被彎曲。因此,可移動板30不是特別地傾斜但是紙S1被彎曲從而在紙S1和摩擦元件33之間的角度被減小,并且用于保持紙S1的力減小。因此,與通過可移動板30進給的紙S1的下端的摩擦角(可移動板30的角度)具有適當?shù)闹刀挥檬┘哟蟮呢摵傻郊圫1,從而紙S1可被平滑地分離和送出。
即使在可移動板30的角度較小時,紙S1也可沿著與上蓋12一體形成的連接凸緣12a的引導端12b被引導到開口22,并被從開口22傳送到打印機主體部分1的紙進給路徑5。更具體地說,當紙S1具有較小強度并且從可移動板30分離的紙不是確切地朝向開口22被進給時,紙S1被沿著引導端12b朝向開口22引導,并被可靠地傳送到打印機主體部分1的紙進給路徑5。
另一方面,當具有高硬度的紙(具有大強度的紙明信片)S2如圖14和16所示被送出時,紙本身需要較大的力以便彎曲。如果可移動板30不是特別傾斜,相應地,在紙S2和摩擦元件33之間的角度不減小。因此,可移動板30在較大的負荷施加到比紙S1具有更高硬度的紙S2上的狀態(tài)下被進一步向下傾斜。當可移動板30逐漸傾斜時,可移動板30相對于包括紙S2的紙捆的角度被減小,從而可移動板30相對于將被送出的紙S2下端的角度具有適當?shù)闹怠R虼?,紙S2可被平滑地分離并送出。
換句話說,在根據(jù)本實施例的進紙裝置10中,可移動板30被傾斜以便紙可平滑地分離和供給,而不受每張紙S1和S2的硬度(強度)的影響。因此,可移動板30以對應紙S的硬度的適當摩擦角分離每張紙S。例如,有可能可靠地分離紙S,而與例如通過紙S的厚度不同而獲得的硬度無關。
如果摩擦元件33斜向地設置在釋放孔15b之下,即,在拾取輥53下方,摩擦元件33設置在基于拾取輥53的紙進給方向。因此,摩擦元件33可通過幾乎與紙進給方向垂直的拾取輥53的旋轉(zhuǎn)力接收用于送出紙S的力,在紙S頂端和摩擦元件33之間的摩擦力可有效地獲得,而不會沿橫向方向扭曲或彎曲紙。此外,紙可抵抗沿紙橫向方向的變形或彎曲。因此,紙可容易地在設想范圍內(nèi)被傳送,并且可容易地獲得紙傳送位置精度。
在紙被完全進給后,驅(qū)動軸52沿相反方向旋轉(zhuǎn),拾取桿51被旋轉(zhuǎn),從而拾取輥53從紙捆分離。因此,可容易地將紙或紙捆取出進紙裝置10。當驅(qū)動軸52連續(xù)地旋轉(zhuǎn)數(shù)秒從而拾取桿51旋轉(zhuǎn)到備用位置時,拾取輥53的外周表面與清潔元件40摩擦,粘接到拾取輥53外周表面上的廢物和涂在紙上的各種成分被清潔元件40刮掉,從而可清潔拾取輥53的外周表面。對清潔元件40的壓力由離合器彈簧60的設定扭矩確定。
從而在根據(jù)本實施例的進紙裝置10中,簡單地通過將拾取單元50返回到備用位置即可自動地清潔拾取輥53。因此,有可能加強拾取輥53的耐用性,并通過保持穩(wěn)定的摩擦系數(shù)來防止紙進給失敗。
如圖13A-13C所示,優(yōu)選的是,清潔元件40的連接角應當被設定為等于從拾取桿51的旋轉(zhuǎn)支撐軸線P1引出的切線PS到拾取輥53的外周表面(圖13B所示的狀態(tài))的角度,或者清潔元件40應當被傾斜以便與旋轉(zhuǎn)支撐軸線P1較近的部分被設置在切線PS的內(nèi)側(圖13C所示的狀態(tài))。這是由于當清潔元件40被傾斜為與旋轉(zhuǎn)支撐軸線P1較近的部分被設置在切線PS的外側(如圖13A所示的狀態(tài))時,由拾取輥53的旋轉(zhuǎn)(沿箭頭R1方向的旋轉(zhuǎn))施加的摩擦力M作為用于鎖定拾取輥53的旋轉(zhuǎn)的力。
當紙S由向前或向后的運動限制而取出其頂端時,存在著這樣的可能性,即當紙S的強度較大時,將要向后移動的紙S的后端可能與可移動板30干涉。然而,在根據(jù)該實施例的進紙裝置10中,在后蓋15的下端形成開口23,如圖17所示。因此,紙S的后端可在支撐面上從開口23向后移動。因此,當高強度的紙S的頂端被取出時,紙S的后端被平滑地移動。開口23設置在作為紙供應源的打印機主體部分1的紙傳送路徑的延伸線上,并被設置在紙S可通過可移動板30下側移動的位置。
如果釋放孔15b不設置在后蓋15上,存在著當紙S從紙引導表面15a離開時拾取輥53的滾動接觸表面53b直接接觸紙引導表面15a的可能性。然而,在根據(jù)本實施例的進紙裝置10中,用于避免與滾動接觸表面53b干涉的釋放孔15b設置在后蓋15中與拾取輥53的滾動接觸表面53b相對的位置,當滾動接觸表面53b進入釋放孔15b中時,通過接合機構可防止與紙引導表面15a的接觸。
因此,在紙S離開紙引導表面15a的情況下,拾取輥53的滾動接觸表面53b進入釋放孔15b,并且不直接碰撞紙引導表面15a。這種狀態(tài)通過設置在拾取輥53兩側附近的低摩擦旋轉(zhuǎn)元件53a與設置在紙引導表面15a上以限制位置的接收部分15g相鄰接而維持。另外,在這種狀態(tài)下,低摩擦旋轉(zhuǎn)元件53a僅相對于接收部分15g平滑滑動,不產(chǎn)生高摩擦。因此,過大的載荷不會施加到拾取輥53和拾取桿51上。
因此,拾取輥53的滾動接觸表面53b可進行滑動而不會與另外的元件(后蓋15)相接觸,在拾取輥53和紙引導表面15a之間很少產(chǎn)生摩擦,從而可防止拾取輥53被鎖定。
當?shù)诙阶詈笠粡埣圫被傳送時,最后一張紙被設置在釋放孔15b周圍的紙保持摩擦元件15c穩(wěn)定地保持,從而防止兩張紙被同時進給。
此外,釋放孔15b被設置在后蓋15上,紙保持摩擦元件15c僅設置在其周圍。與在相關的進紙裝置中設置自由旋轉(zhuǎn)輥和彈簧的情況相比,部件的數(shù)量和生產(chǎn)成本減少。
另外,在根據(jù)該實施例的進紙裝置10中,當紙S離開并且拾取輥53的滾動接觸表面53b進入釋放孔15b中時,拾取輥53的位置通過與低摩擦元件53a的鄰接而被限制。
因此,在防止與后蓋15接觸的最靠近拾取輥53的滾動接觸表面53b的位置中,有可能可靠地規(guī)制拾取輥53的擺動位置。
因此,有可能防止這樣的狀況拾取輥53的滾動接觸表面53b由于裝配誤差錯誤地碰撞紙引導表面15a。因此,有可能提高紙進給的可靠性。
盡管離合器彈簧60被用作本實施例的扭矩傳遞元件,但并不限于此。只要在具有預定值或更大值的扭矩被施加以前進行與驅(qū)動軸52的接合,而在具有預定值或更大值的扭矩被施加時釋放所述接合便足夠了。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進紙裝置10的接合機構并不限于根據(jù)實施例的結構,所述裝置是這樣的裝置,其中同樣的接合機構可應用各種結構以便當拾取輥53的滾動接觸表面53b進入釋放孔15b時防止與后蓋15的接觸。
例如,可提供制動裝置,以便在拾取桿51的擺動頂端部位碰撞后蓋15,從而限制拾取輥53的擺動范圍。通過使拾取桿51的基端側與從上蓋12的連接凸緣12a伸出的制動裝置接合,也有可能限制拾取輥53的擺動范圍。
優(yōu)選的是,如果可能的話,將拾取輥53的位置精確地限制在接近后蓋15的位置。當使設置在拾取輥53軸向的兩端側的低摩擦旋轉(zhuǎn)元件53a與設置在釋放孔15b周圍的接收部分15g鄰接時,沒有必要精確地配置將要被驅(qū)動軸52旋轉(zhuǎn)的拾取桿51的部件。因此,可減小接合機構的制造成本。
雖然在實施例中此進紙裝置使用在打印機中,但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進紙裝置也可以應用于復印機、傳真機和掃描儀等。
盡管在此結合當前被認為是最實際的和最優(yōu)選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描述,但應當理解,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所公開的實施例,相反,本發(fā)明旨在覆蓋包括在實質(zhì)和范圍內(nèi)的各種變形和等同結構。
權利要求
1.一種進紙裝置,包括容納多張紙的殼體;用于一張接一張地進給所述紙張的拾取單元;設置在所述殼體中的可移動板;設置在所述可移動板上的摩擦元件,容納在殼體中的所述多張紙的下端鄰接所述摩擦元件;和沿著與紙進給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動所述可移動板的推動元件。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進紙裝置,其特征在于,被拾取單元送出的紙張壓所述可移動板并使其傾斜。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進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具有開口,所述開口位于紙進給路徑的朝向紙供應終點的延伸位置處,并且,所述開口允許通過所述可移動板的下側進給紙張。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進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元件設置在所述拾取輥的下方。
5.一種進紙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包括后蓋和支撐多張紙的底板,并具有紙張出口;和拾取單元,所述拾取單元可選擇性地與所述紙張接合,并一張接一張地將所述紙張從所述殼體進給到紙張出口,其中,在被所述拾取單元所進給的紙張的力的作用下,所述底板可在完全支撐位置和部分支撐位置之間樞轉(zhuǎn),所述底板從完全支撐位置到部分支撐位置之間的樞轉(zhuǎn)量取決于被進給的紙張的強度。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進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摩擦元件,殼體中的所述紙張的下端鄰接所述摩擦元件。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進紙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朝向完全支撐位置推動底板的推動元件。
8.一種打印機,包括用于接收用于打印的紙張的紙入口以及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進紙裝置。
9.一種向殼體的紙張出口一張接一張地進給紙張的方法,所述殼體包括后蓋和底板,所述方法包括支撐紙堆疊殼體中的多張紙;選擇性地使拾取單元與所述紙張接合;一張接一張地將所述紙張從所述殼體進給到所述紙張出口;和在被拾取單元進給的紙張的力的作用下,所述底板在完全支撐位置和部分支撐位置之間樞轉(zhuǎn),其中,所述底板從完全支撐位置到部分支撐位置的樞轉(zhuǎn)量取決于被進給的紙張的強度。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朝向完全支撐位置推動底板的步驟。
11.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步驟包括使所述紙張鄰接設置在底板上的摩擦元件的步驟。
全文摘要
一種進紙裝置,包括容納多張紙的殼體;用于一張接一張地進給所述紙張的拾取單元;設置在所述殼體中的可移動板;設置在所述可移動板上的摩擦元件,容納在殼體中的所述多張紙的下端鄰接所述摩擦元件;和沿著與紙進給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動所述可移動板的推動元件。
文檔編號B65H3/06GK1541921SQ20041004336
公開日2004年11月3日 申請日期2004年5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5月2日
發(fā)明者大月升, 佐藤和彥, 彥 申請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