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新型盆景附石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shù):
盆景藝術(shù)起源于中國,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是高檔的室內(nèi)裝飾藝術(shù)品。除山石盆景外,盆景按照材料劃分,還有以植物材料為主體的樹樁盆景。樹樁盆景中有石附造型,即植物以根莖抱附、纏繞、蔓生于山石之上。主要表現(xiàn)樹石緊密結(jié)合、融為一體的自然景觀。由于樹石同賞,具有較高的綜合價值。傳統(tǒng)的附石盆景,附石在樹樁盆景中主要起到固定根系、支撐樹體的作用,不能保濕、供肥,導致樹樁養(yǎng)護困難,不易成活,影響其推廣;相應的,樁材多選用抗旱、耐貧瘠的物種,而這類植物多喜強光,又不適合在室內(nèi)長期擺放,影響其應用。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新型盆景附石材料及其制作方法,環(huán)保節(jié)能,產(chǎn)品美觀、污染少,便于批量生產(chǎn)。
具體的技術(shù)方案如下:
一種新型盆景附石材料,其組成成份按重量份數(shù)計如下:
英石碎片50-80份、
活性炭碎片10-20份、
褐鐵礦碎片5-18份、
石灰石碎片12-23份、
草木灰15-26份、
復合粉末8-16份、
聚氨酯樹脂40-60份、
甲基丙烯酸甲酯60-90份、
氫氧化鋁粉10-23份、
碳酸氫鈉1-22份。
上述一種新型盆景附石材料,其中,所述復合粉末由鐵粉、鋅粉、鎂粉、銅粉、銀粉中的一種或多種混合而成。
上述一種新型盆景附石材料,其中,所述英石碎、活性炭碎片、褐鐵礦碎片和石灰石碎片的粒徑均為1-3mm。
一種新型盆景附石材料的制作方法,其方法為:將上述各組分混合均勻后通過高溫澆注成型,進行雕刻或著色即可。
本發(fā)明的有意效果為:
本發(fā)明操作簡單,可實現(xiàn)規(guī)?;a(chǎn);生產(chǎn)過程節(jié)能、環(huán)保;初始顏色也可通過調(diào)整復合粉末的組分加以微調(diào),碳酸氫鈉在高溫下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使產(chǎn)品本身自然形成不規(guī)則的微孔,吸收性能好,生產(chǎn)得到的盆景附石仿真度高,軟硬度可調(diào)。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更加清晰明確,下面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描述,任何對本發(fā)明技術(shù)方案的技術(shù)特征進行等價替換和常規(guī)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發(fā)明保護范圍。
實施例一
一種新型盆景附石材料,其組成成份按重量份數(shù)計如下:
英石碎片60份、活性炭碎片15份、褐鐵礦碎片12份、石灰石碎片18份、草木灰22份、復合粉末12份、聚氨酯樹脂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78份、氫氧化鋁粉16份、碳酸氫鈉6份。
所述復合粉末按重量百分比計由鐵粉65%、鋅粉18%、鎂粉6%、銅粉8%、銀粉3%中的一種或多種混合而成。
所述英石碎、活性炭碎片、褐鐵礦碎片和石灰石碎片的粒徑均為2mm。
其制作方法為:將上述各組分混合均勻后通過高溫澆注成型,進行雕刻或著色即可。
實施例二
一種新型盆景附石材料,其組成成份按重量份數(shù)計如下:
英石碎片55份、活性炭碎片18份、褐鐵礦碎片8份、石灰石碎片15份、草木灰18份、復合粉末15份、聚氨酯樹脂5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65份、氫氧化鋁粉18份、碳酸氫鈉10份。
所述復合粉末按重量百分比計由鐵粉46%、鋅粉10%、鎂粉16%、銅粉28%混合而成。
所述英石碎、活性炭碎片、褐鐵礦碎片和石灰石碎片的粒徑均為2mm。
其制作方法為:將上述各組分混合均勻后通過高溫澆注成型,進行雕刻或著色即可。
實施例三
一種新型盆景附石材料,其組成成份按重量份數(shù)計如下:
英石碎片50份、活性炭碎片10份、褐鐵礦碎片5份、石灰石碎片12份、草木灰15份、復合粉末8份、聚氨酯樹脂4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60份、氫氧化鋁粉10份、碳酸氫鈉8份。
所述復合粉末按重量百分比計由鐵粉34%、鋅粉33%、銅粉33%混合而成。
所述英石碎、活性炭碎片、褐鐵礦碎片和石灰石碎片的粒徑均為2mm。
其制作方法為:將上述各組分混合均勻后通過高溫澆注成型,進行雕刻或著色即可。
實施例四
一種新型盆景附石材料,其組成成份按重量份數(shù)計如下:
英石碎片80份、活性炭碎片20份、褐鐵礦碎片18份、石灰石碎片23份、草木灰26份、復合粉末16份、聚氨酯樹脂6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90份、氫氧化鋁粉23份、碳酸氫鈉16份。
所述復合粉末按重量百分比計由鐵粉15%、鋅粉3%、鎂粉8%、銅粉69%、銀粉5%混合而成。
所述英石碎、活性炭碎片、褐鐵礦碎片和石灰石碎片的粒徑均為2mm。
其制作方法為:將上述各組分混合均勻后通過高溫澆注成型,進行雕刻或著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