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車側圍的翻邊整形模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汽車側圍的翻邊整形模具,其在一套模具中設置了下模主滑塊和下模副滑塊,下模主滑塊和下模副滑塊的端部結合成汽車側圍型面,下模主滑塊與主側翻斜楔配合用于翻邊和整形汽車側圍的普通型面,下模副滑塊和副側翻斜楔配合用于翻邊和整形汽車側圍的特殊型面,使得具有特殊形狀的汽車側圍能夠在一套模具內完成翻邊和整形,減少了模具工裝的數(shù)量,從而降低的工藝難度,進而降低了模具開發(fā)成本,也節(jié)約了生產(chǎn)制造的成本。
【專利說明】用于汽車側圍的翻邊整形模具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沖壓模具領域,特別是一種用于汽車側圍的翻邊整形模具。
【背景技術】
[0002] 普通造型的汽車側圍,如圖1所示,其上部與前擋風玻璃、頂蓋、后窗相連接的部 位為整體內凹式。如圖2所示,內凹造型翻邊前為圖中虛線所示,翻邊后為實線所示。
[0003] 汽車側圍中內凹造型部分,現(xiàn)有技術采用整形模具中安裝大型側整斜楔機構來完 成。如圖3所示,成型后的產(chǎn)品件100在沖壓方向存在負角度,因此,下?;瑝K101在成型 后需回退來躲開負角度,以便順利取出產(chǎn)品件1〇〇。一次沖壓完成后,上?;?02從下死 點向上死點移動,下?;瑝K101后移,從而躲開負角度。
[0004] 然而,現(xiàn)有技術只能在一套模具中完成普通造型側圍上部的沖壓成型,對側圍的 形狀有一定的要求。加之下?;瑝K101回退時既要求能夠躲開成形后的產(chǎn)品件100,又不能 與產(chǎn)品件100相干涉,所以此種技術對于具有特殊型面的汽車側圍則無能為力,因此,只能 開發(fā)多套模具來完成特殊型面部位的翻邊和整形工作,從而增加了工藝難度,也提高了開 發(fā)豐旲具的成本,進而提商了生廣制造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5]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汽車側圍的翻邊整形模具,其目 的在于可在一套模具內對具有特殊形狀的轎車整體側圍完成整形工作。
[0006]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7] -種用于汽車側圍的翻邊整形模具,包括下模座、下模主滑塊、上模主驅動座和主 側翻斜楔,其中,所述主側翻斜楔設置在所述下模座上,所述下模主滑塊以可往復滑動的方 式安裝在所述下模座內;所述下模主滑塊的一端與所述上模主驅動座導滑配合,另一端與 所述主側翻斜楔配合;所述下模座上設置有副側翻斜楔,下模副滑塊以可往復滑動的方式 安裝在所述下模座內;所述下模副滑塊的一端與上模副驅動座導滑配合,另一端與所述副 側翻斜楔配合并和所述下模主滑塊上與所述主側翻斜楔配合的端部結合成汽車側圍型面。
[0008] 優(yōu)選地,所述下模主滑塊與所述上模主驅動座配合端的上部為楔形,下部為立面; 所述上模主驅動座與所述下模主滑塊配合端的下部為楔形,上部為立面;所述上模主驅動 座的楔形部先與所述下模主滑塊的楔形部導滑配合,然后所述上模主驅動座的立面部與所 述下模主滑塊的立面部導滑配合。
[0009] 優(yōu)選地,所述下模副滑塊與所述上模副驅動座配合端的上部為楔形,下部為立面; 所述上模副驅動座與所述下模副滑塊配合端的的下部為楔形,上部為立面;所述上模副驅 動座的楔形部先與所述下模副滑塊的楔形部導滑配合,然后所述上模副驅動座的立面部與 所述下模副滑塊的立面部導滑配合。
[0010] 優(yōu)選地,所述上模主驅動座和所述下模主滑塊的立面導滑的距離大于所述上模副 驅動座與所述下模副滑塊立面導滑的距離。 toon] 優(yōu)選地,所述上模主驅動座和所述下模主滑塊的立面導滑的距離是所述上模副驅 動座與所述下模副滑塊立面導滑的距離的兩倍。
[0012] 優(yōu)選地,所述下模副滑塊內、沿其滑動方向設置有為該下模副滑塊提供回程力的 回程彈簧。
[0013] 優(yōu)選地,所述回程彈簧為氮氣彈簧。
[0014] 優(yōu)選地,所述下模副滑塊上沿其滑動方向的兩側設置有導板,所述導板的導滑面 朝向所述下模座并與該下模座導滑配合。
[0015] 優(yōu)選地,所述下模副滑塊上沿其滑動方向的兩側、位于所述導板上設置有壓板,該 壓板與所述導板垂直設置。
[0016] 本實用新型在一套模具中設置了下模主滑塊和下模副滑塊,下模主滑塊和下模副 滑塊的端部結合成汽車側圍型面,下模主滑塊與主側翻斜楔配合用于翻邊和整形汽車側圍 的普通型面,下模副滑塊和副側翻斜楔配合用于翻邊和整形汽車側圍的特殊型面,使得具 有特殊形狀的汽車側圍能夠在一套模具內完成翻邊和整形,減少了模具工裝的數(shù)量,從而 降低的工藝難度,進而降低了模具開發(fā)成本,也節(jié)約了生產(chǎn)制造的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 圖1為普通造型的汽車側圍的主視圖;
[0018] 圖2為圖1中箭頭處的局部剖面圖;
[0019] 圖3為沖壓普通造型的汽車側圍的翻邊整形模具的剖視圖;
[0020] 圖4為具有特殊型面的汽車側圍的主視圖;
[0021]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用于汽車側圍的翻邊整形模具中下模軸測圖;
[0022]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用于汽車側圍的翻邊整形模具中下模副滑塊的 軸測圖;
[0023]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用于汽車側圍的翻邊整形模具中上模主驅動座 移動到下死點位置時剖視圖;
[0024]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用于汽車側圍的翻邊整形模具中上模主驅動座 移動到上死點位置時剖視圖;
[0025]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用于汽車側圍的翻邊整形模具中上模副驅動座 移動到下死點位置時剖視圖;
[0026]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用于汽車側圍的翻邊整形模具中上模副驅動座 移動到上死點位置時剖視圖;
[0027] 圖1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用于汽車側圍的翻邊整形模具中下模主滑塊和 下模副滑塊運動方向視圖。
[0028] 圖3中附圖標記為:100產(chǎn)品件、101下模滑塊、102上?;?。
[0029] 圖5至圖11中附圖標記為:1下模座、2下模主滑塊、3下模副滑塊、4上模主驅動 座、5上模副驅動座、6副側翻斜楔、7主側翻斜楔、8壓板、9導板、10回程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0030]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31] 一種用于汽車側圍的翻邊整形模具,其用于如圖4所示,具有特殊型面的汽車側 圍,圖中圓圈處為汽車側圍的特殊型面部位。這一模具,如圖5所示,包括下模座1、下模主 滑塊2、上模主驅動座4和主側翻斜楔7,其中,上模主驅動座4安裝在上模座上(圖中未 視)并隨上模座垂直上下移動。主側翻斜楔7設置在下模座1上,下模主滑塊2以可往復 滑動的方式安裝在下模座1內。下模主滑塊2的一端與上模主驅動座4導滑配合,另一端 與主側翻斜楔7配合。如圖7和圖8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下模主滑塊2與上模主 驅動座4配合端的上部為楔形,下部為立面;上模主驅動座4與下模主滑塊2配合端的下部 為楔形,上部為立面;上模主驅動座4的楔形部先與下模主滑塊2的楔形部導滑配合,驅動 下模主滑塊2與主側翻斜楔7配合完成普通型面的翻邊工作,然后上模主驅動座4的立面 部與下模主滑塊2的立面部導滑配合;驅動下模主滑塊2與主側翻斜楔7配合完成整形工 作,下模主滑塊2的運動方向,如圖11所示。這一導滑方式,結構簡單,便于加工,其導滑平 穩(wěn)。
[0032] 如圖5所示,下模座1上還設置有副側翻斜楔6,下模副滑塊3以可往復滑動的方 式安裝在下模座1內;上模副驅動座5安裝在上模座上(圖中未視)并隨上模座垂直上下 移動。下模副滑塊3的一端與上模副驅動座5導滑配合,另一端與副側翻斜楔6配合并和 下模主滑塊2上與主側翻斜楔7配合的端部結合成汽車側圍型面。如圖9和圖10所示,下 模副滑塊3與上模副驅動座5配合端的上部為楔形,下部為立面;上模副驅動座5與下模副 滑塊3配合端的的下部為楔形,上部為立面;上模副驅動座5的楔形部先與下模副滑塊3的 楔形部導滑配合,驅動下模副滑塊3與副側翻斜楔6配合完成特殊型面的翻邊工作,然后上 模副驅動座5的立面部與下模副滑塊3的立面部導滑配合,驅動下模副滑塊3與副側翻斜 楔6配合完成整形工作,下模副滑塊3的運動方向,如圖11所示。這一導滑方式,同樣結構 簡單,便于加工,其導滑平穩(wěn)。
[0033] 這一翻邊整形模具,在一套模具中設置了下模主滑塊2和下模副滑塊3,下模主滑 塊2和下模副滑塊3的端部結合成汽車側圍型面,下模主滑塊2與主側翻斜楔7配合用于 翻邊和整形汽車側圍的普通型面,下模副滑塊3和副側翻斜楔6配合用于翻邊和整形汽車 側圍的特殊型面,使得具有特殊形狀的汽車側圍能夠在一套模具內完成翻邊和整形,減少 了模具工裝的數(shù)量,從而降低的工藝難度,進而降低了模具開發(fā)成本,也節(jié)約了生產(chǎn)制造的 成本。
[0034] 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上模主驅動座4和下模主滑塊2的立面導滑的距離大于上 模副驅動座5與下模副滑塊3立面導滑的距離,其目的在于,當沖壓完成后,如圖10所示, 上模副驅動座5的立面與下模副滑塊3的立面先脫離,從而下模副滑塊3先完成回程,在汽 車側圍的特殊型面處下模副滑塊3先避讓開產(chǎn)品件特殊型面處的負角,然后,如圖8所示, 上模主驅動座4的立面與下模主滑塊2的立面再脫離,在汽車側圍的普通型面處下模主滑 塊2再避讓開產(chǎn)品件普通型面處的負角,從而便于產(chǎn)品件的取出,如果下模主滑塊2和下模 副滑塊3同時回程,則容易出現(xiàn)產(chǎn)品件將下模主滑塊2和/或下模副滑塊3卡死的現(xiàn)象。
[0035] 再進一步優(yōu)選地,如圖7所示,上模主驅動座4和下模主滑塊2的立面導滑的距離 是100臟,上模副驅動座5與下模副滑塊3立面導滑的距離是50臟,上模主驅動座4和下模 主滑塊2的立面導滑的距離是上模副驅動座5與下模副滑塊3立面導滑的距離的兩倍,這 樣一來,下模副滑塊3先完成回程后,下模主滑塊2要經(jīng)過下模副滑塊3兩倍的回程時間才 能回退到位,從而大大降低了產(chǎn)品件將下模主滑塊2和/或下模副滑塊3卡死的現(xiàn)象。
[0036] 如圖6所示,進一步優(yōu)選地,下模副滑塊3內、沿其滑動方向設置有為該下模副滑 塊3提供回程力的回程彈簧10。回程彈簧10為氮氣彈簧,之所以選用氮氣彈簧,是因為其 體積小、彈力大、行程長、工作平穩(wěn),制造精密,使用壽命長(約一百萬次),彈力曲線平緩, 以及不需要預緊等等,它具有金屬彈簧、橡膠和氣墊等常規(guī)彈性組件難于完成的工作,簡化 模具設計和制造,方便模具安裝和調整,延長模具的使用壽命,確保產(chǎn)品質量的穩(wěn)定。
[0037] 如圖6所示,再一步優(yōu)選地,下模副滑塊3上沿其滑動方向的兩側設置有導板9,導 板9的導滑面朝向下模座1并與該下模座1導滑配合。下模副滑塊3上沿其滑動方向的兩 側、位于導板9上設置有壓板8,該壓板8與導板9垂直設置。下模副滑塊3在往復滑動過 程中在水平面上會受到下模座1施加的與滑動方向垂直的側向力,從而影響下模副滑塊3 滑動的順暢性,設置導板9的目的在于通過導滑配合降低上述側向力。另外,下模副滑塊3 在往復滑動過程中在垂直面上還會受到下模座1的底部施加的與滑動方向垂直的側向力, 這一側向力會造成下模副滑塊3在滑動過程中蹺起,出現(xiàn)顛簸的現(xiàn)象,設置壓板8的目的在 于平衡下模座1的底部施加的側向力,從而使得下模副滑塊3的滑動更加平穩(wěn)。
[0038] 該用于汽車側圍的翻邊整形模具,上模座從上死點開始垂直向下死點運動,上模 座先帶動上模主驅動座4向下移動,上模主驅動座4的楔形部先與下模主滑塊2的楔形部 導滑配合,驅動下模主滑塊2與主側翻斜楔7配合完成普通型面的翻邊工作,然后上模主驅 動座4的立面部與下模主滑塊2的立面部導滑配合;驅動下模主滑塊2與主側翻斜楔7配 合完成整形工作,下模主滑塊2的運動方向,如圖11所示。接著上模座再帶動上模副驅動 座5向下移動,上模副驅動座5的楔形部先與下模副滑塊3的楔形部導滑配合,驅動下模副 滑塊3與副側翻斜楔6配合完成特殊型面的翻邊工作,然后上模副驅動座5的立面部與下 模副滑塊3的立面部導滑配合,驅動下模副滑塊3與副側翻斜楔6配合完成整形工作,下模 副滑塊3的運動方向,如圖11所示。
[0039] 當完成翻邊整形后,上模座從下死點開始垂直向上死點運動,如圖10所示,上模 副驅動座5的立面與下模副滑塊3的立面先脫離,從而下模副滑塊3先完成回程,在汽車側 圍的特殊型面處下模副滑塊3先避讓開產(chǎn)品件特殊型面處的負角,然后,如圖8所示,上模 主驅動座4的立面與下模主滑塊2的立面再脫離,在汽車側圍的普通型面處下模主滑塊2 再避讓開產(chǎn)品件普通型面處的負角,此時,操作人員便可將產(chǎn)品件取出,完成汽車側圍產(chǎn)品 件的一次翻邊整形。
[0040] 這一翻邊整形模具,在一套模具中設置了下模主滑塊2和下模副滑塊3,下模主滑 塊2和下模副滑塊3的端部結合成汽車側圍型面,下模主滑塊2與主側翻斜楔7配合用于 翻邊和整形汽車側圍的普通型面,下模副滑塊3和副側翻斜楔6配合用于翻邊和整形汽車 側圍的特殊型面,使得具有特殊形狀的汽車側圍能夠在一套模具內完成翻邊和整形,減少 了模具工裝的數(shù)量,從而降低的工藝難度,進而降低了模具開發(fā)成本,也節(jié)約了生產(chǎn)制造的 成本。
[0041]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不局限在上述實施例中,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指導思想輕易提出其它實施方式,這些實施方式都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 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用于汽車側圍的翻邊整形模具,包括下模座(1)、下模主滑塊(2)、上模主驅動 座(4)和主側翻斜楔(7),其中,所述主側翻斜楔(7)設置在所述下模座(1)上,所述下模主 滑塊(2)以可往復滑動的方式安裝在所述下模座(1)內;所述下模主滑塊(2)的一端與所 述上模主驅動座(4)導滑配合,另一端與所述主側翻斜楔(7)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 座(1)上設置有副側翻斜楔¢),下模副滑塊(3)以可往復滑動的方式安裝在所述下模座 ⑴內;所述下模副滑塊⑶的一端與上模副驅動座(5)導滑配合,另一端與所述副側翻斜 楔(6)配合并和所述下模主滑塊(2)上與所述主側翻斜楔(7)配合的端部結合成汽車側圍 型面。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車側圍的翻邊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主滑 塊(2)與所述上模主驅動座(4)配合端的上部為楔形,下部為立面;所述上模主驅動座(4) 與所述下模主滑塊(2)配合端的下部為楔形,上部為立面;所述上模主驅動座(4)的楔形部 先與所述下模主滑塊(2)的楔形部導滑配合,然后所述上模主驅動座(4)的立面部與所述 下模主滑塊(2)的立面部導滑配合。
3.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車側圍的翻邊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副滑 塊(3)與所述上模副驅動座(5)配合端的上部為楔形,下部為立面;所述上模副驅動座(5) 與所述下模副滑塊(3)配合端的的下部為楔形,上部為立面;所述上模副驅動座(5)的楔形 部先與所述下模副滑塊(3)的楔形部導滑配合,然后所述上模副驅動座(5)的立面部與所 述下模副滑塊(3)的立面部導滑配合。
4.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汽車側圍的翻邊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主驅 動座(4)和所述下模主滑塊(2)的立面導滑的距離大于所述上模副驅動座(5)與所述下模 副滑塊(3)立面導滑的距離。
5.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汽車側圍的翻邊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主驅 動座(4)和所述下模主滑塊(2)的立面導滑的距離是所述上模副驅動座(5)與所述下模副 滑塊(3)立面導滑的距離的兩倍。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用于汽車側圍的翻邊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模副滑塊(3)內、沿其滑動方向設置有為該下模副滑塊(3)提供回程力的回程彈簧 (10)。
7. 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汽車側圍的翻邊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程彈簧 (10)為氮氣彈簧。
8. 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汽車側圍的翻邊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副滑 塊(3)上沿其滑動方向的兩側設置有導板(9),所述導板(9)的導滑面朝向所述下模座(1) 并與該下模座(1)導滑配合。
9. 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汽車側圍的翻邊整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副滑 塊(3)上沿其滑動方向的兩側、位于所述導板(9)上設置有壓板(8),該壓板(8)與所述導 板(9)垂直設置。
【文檔編號】B21D37/12GK203900277SQ201420340086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6月23日
【發(fā)明者】劉春雨, 鄭薇, 丁文軍, 何鵬申, 劉明森, 黃林 申請人: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